桃花源記經(jīng)典教案
《桃花源記》以武陵漁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寫出了一個和平、寧靜、平等、安樂的理想社會,表達了作者的愿望。
一、導入
誰來解釋一下“世外桃源”的含義或舉例說明其含義。
比喻理想中的生活安樂而環(huán)境優(yōu)美的世界;另比喻一種空想的脫離現(xiàn)實生活的地方。
注:根據(jù)學生的解釋來揭示課文。
二、整體感知
1、教師朗讀課文,注意訂正字音。
繽紛()豁然開朗()平曠()儼然()
阡陌()垂髫()怡然自樂()詣()
2、結合注釋初步翻譯課文。(注:重點朗讀課文和理解下列詞語)。
緣、遠近、異、復、鮮美、落英繽紛、之、初、極、其、豁然開朗、曠、屬、阡陌、交通、黃發(fā)垂髫、怡然自樂、乃、具、要、咸、云、妻子、邑人、絕境、間隔、是、無論、延、去、不足、道、志、及、詣、遣、欣然、規(guī)、尋、問津
三、局部品味
1、導學生翻譯第一自然段。
(注: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
2、論本段文字的相關內(nèi)容。
、疟径挝淖种饕獙懥耸裁?
(提示:描寫桃花源的外景。并要求學生找出桃花源外景的句子。)
、瓢聪铝邪鍟,引導學生背誦。
晉…武…緣…忘…忽…夾…中…芳…落…漁…復…欲…
、侨绱似娈愑难诺沫h(huán)境,假如你來到這里,你回有何感想?你又有何推斷呢?
(提示:感想:①有山有水,人杰地靈。②心情舒暢、愉快、愜意。③自己完全置身于另一個世界之中。有一種雖處山外,卻身在世外之感。推斷:①有人。②那么,這里的人的生活又如何呢?由此而引出第二段的學習。)
3、引導學生翻譯第二自然段。
4、理清漁人進入桃花源過程中的地點轉移,并按下列板書引導學生背誦本段文字:
景:土地…
林盡水源…山…口…
人:其中…
5、你能用一句詩句來概括漁人進入桃花源過程的感受嗎?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6、討論:如此之美的環(huán)境,在現(xiàn)實生活中能否找到嗎?
通過討論,板書如下:
(對比)
桃花源↓現(xiàn)實
┃ | ┃
只有父子之分有君臣之別,貴賤之分
只有和平勞動無兵火征戰(zhàn)為私利而荼毒生靈、魚肉百姓
自勞自食、和睦相處你爭我奪、爾虞我詐
不能(作者希望的理想境界,是“烏托邦”式的幻想。)
7、桃花源中的人為什么要到這里居住呢?
(討論后,引入對第三自然段的學習。)
引導學生翻譯第三自然段。
(內(nèi)容從略。)
8、請按“初識??所聞、所感??離開”分層次,并按下列板書引導學生背誦這段文字。
初識 ?? 見…乃…問…具…
↓
所見所感??村…咸…自…率…不…遂…問…乃…無…此…余…皆…
↓
離開 ??停…此中……道也
9、探討:“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你認為桃花源的人為什么嘆惋?
提示:
、趴梢杂梦闹械脑捳Z回答。
⑵陶淵明所處的時代怎樣的時代?(魏?時期,戰(zhàn)亂年代。所以桃花源中的人為外邊世界的動亂、社會的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嘆惋。)
、菑倪@里我們可知:作者虛構的這個寧靜安樂的環(huán)境、美好的風俗、淳樸的人情,是為了寄托作者的那種追求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社會的理想。
、任覀冞可以進一步的探討:陶淵明“不為五斗米而折腰”的人生哲學和隱居田園而過著清貧生活的思想境界。(注:由“此中人”是那些淳樸百姓的化影,他們嘆息我的生活不如鄉(xiāng)村的美好生活。從而可以推斷陶淵明隱居田園的原因。)
拓展閱讀:《桃花源記》教材簡析
陶淵明是我國東晉時期杰出的詩人,他的詩已成為我國古典文庫中的寶貴遺產(chǎn),其中最出色的《桃花源記》和《桃花源詩》(《桃花源記》乃《桃花源詩》的序文),已經(jīng)成為我國人民雅俗共賞的精彩作品。 《桃花源記》是一篇故事性很強的藝術作品,表達了陶淵明對理想社會的追求。
陶淵明之所以能在文中寫出這樣一個美好社會,同他本人的經(jīng)歷也有密切關系。陶淵明平生厭惡晉朝朝廷上下統(tǒng)治階級奢侈腐朽的寄生生活,也討厭官場上的舞弊營私的行為,他曾經(jīng)三次因此辭去官職,隱居起來。陶淵明在農(nóng)村過了幾十年的隱居生活,親自參加農(nóng)業(yè)勞動,和農(nóng)民交朋友,生活雖然窮一點,但和淳樸的老百姓在一起生活,陶淵明深深感到比在官場和那些醉心功名利祿的人相處,心情要愉快得多。這些都說明了陶淵明對當時政治黑暗的社會極為不滿,對廣大農(nóng)民有深厚的感情。
按作者的構想,桃花源跟桃花林僅一洞之隔,洞口附近乃溪水源頭,桃花林恰好至此而盡。弄清這個背景再看故事,就會覺得頭緒很清楚。這個故事頗有傳奇色彩。首先漁人進入桃花源的經(jīng)過甚奇,漁人因一片桃花林而“忘路之遠近”;洞極狹且深不可測仍然只身進入。其次桃花源中人更奇,若為仙,卻有尋常人飲食起居;若為隱,一洞隔離人世幾百年。最后桃花源消失尤奇,漁人出洞后盡管“處處志之”,但是“尋向所志”時最終是迷了路。
作者虛構這個故事是有寄托的。他生活在東晉末期戰(zhàn)亂頻繁的環(huán)境里,長期隱居農(nóng)村,對農(nóng)村的現(xiàn)實有更深的了解,對人民的愿望更有了切身體會,于是構想出他心中的理想社會??世外桃源。但是作者十分清楚地看到,在當時的條件下這樣的理想社會是無法實現(xiàn)的。
讀這篇名作,既要看到作者的美好理想,又要看出他的無法克服的思想矛盾,才能深刻理解它的內(nèi)容和寫法。
教學這篇名作,要引導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弄懂課文大意,然后在反復誦讀中領會它豐富的內(nèi)涵和精美的語言,并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教學中不妨運用視聽及多媒體技術,采用誦讀、討論和合作探究的方法,激情增趣,領會情感,學懂課文。
設計課件時,在充分收集有關素材和明確教學對象、任務條件下,主要融音樂、書法、圖片、詩文于一體,全方位的觸動學生的感官,以期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桃花源記經(jīng)典教案】相關文章:
《桃花源記》教案08-26
桃花源記的教案08-26
桃花源記教案08-28
《桃花源記》教案【薦】02-11
【熱】《桃花源記》教案02-12
《桃花源記》教案范文08-25
桃花源記教案模板08-26
桃花源記教案5篇02-27
《桃花源記》教案(精選14篇)03-05
《桃花源記》教案3篇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