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陶淵明《感士不遇賦(并序)》繁體字版
這篇賦約作于晉宋易代之后,為陶淵明晚年的作品。士,這里指有才華、有抱負(fù)而不被重用的善良正直之人。賦,是一種半文半詩的文學(xué)體裁、講究文采與韻節(jié)。下面就是小編收集的這篇感士不遇賦的原文注釋以及翻譯,歡迎大家閱讀學(xué)習(xí)。
原文:昔董仲舒作《感士不遇賦》,司馬子長又為之。餘嘗以三餘之日,講習(xí)之暇,讀其文,慨然惆悵。夫履信思順,生人之善行;抱樸守靜,君子之篤素。自真風(fēng)告逝,大偽斯興,閭閻懈廉退之節(jié),市朝驅(qū)易進之心。懷正志道之士,或潛玉于當(dāng)年;潔己清操之人,或沒世以徒勤。故夷皓有安歸之歎,三閭發(fā)已矣之哀。悲夫!寓形百年,而瞬息已盡;立行之難,而一城莫賞。此古人所以染翰慷慨,屢伸而不能已者也。夫?qū)н_意氣,其惟文乎?撫卷躊躇,遂感而賦之。
咨大塊之受氣,何斯人之獨靈?稟神智以藏照,兼三五而垂名。或擊壤以自歡,或大濟於蒼生。靡潛躍之非分,常傲然以稱情。世流浪而遂徂,物群分以相形。密網(wǎng)裁而魚駭,宏羅制而鳥驚,彼達人之善覺,乃逃祿而歸耕。山嶷嶷而懷影。川汪汪而藏聲。望軒唐而永歎,甘貧賤以辭榮。淳源汨以長分,美惡作以異途。原百行之攸貴,莫為善之可娛。奉上天之成命,師聖人之遣書。發(fā)忠孝於君親,生信義於鄉(xiāng)閭。推誠心而獲顯,不矯然而祈譽。嗟乎!雷同毀異,物惡其上。妙算者謂迷,直道者雲(yún)妄。坦至公而無猜,卒蒙恥以受謗。雖懷瓊而握蘭,徒芳潔而誰亮。哀哉!士之不遇,已不在炎帝帝魁之世。獨祗修以自勤,豈三省之或廢;庶進德以及時,時既至而不惠。無爰生之晤言,念張季之終蔽;湣馮叟於郎署,賴魏守以納計。雖僅然於必知,亦苦心而曠歲。審夫市之無虎,眩三夫之獻說。悼賈傅之秀朗,紆遠(yuǎn)轡於促界。悲董相之淵致,屢乘危而幸濟。感哲人之無偶,淚淋浪以灑袂。承前王之清誨,日天道之無親;澄得一以作鑒,恒輔善而佑仁。夷投老以長饑,囬早夭而又貧;傷請車以備槨,悲茹薇而殞身;雖好學(xué)與行義,何死生之苦辛!疑報德之若茲,懼斯言之虛陳。
何曠世之無才,罕無路之不澀。伊古人之慷慨,病奇名之不立。廣結(jié)髮以目從政,不愧賞于萬邑;屈雄志於戚豎,竟尺士之莫及。留誠信於身後,慟眾人之悲泣。商盡《先見》以拯弊,言始順而患入。奚良辰之易傾,胡害勝其乃急。蒼旻遐緬,人事無已。有感有昧,疇測其理。寧固窮以濟意,不委曲而累己。既軒冕之非榮,豈缊袍之為恥。誠謬會以取拙,且欣然而歸止。擁孤襟以畢歲,謝良價於朝市。(本集)
作者詳註:
陶淵明,公元三六五年?至公元四二七年,字元亮,別號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潛,卒後親友私諡靖節(jié)。東晉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市)人。
陶淵明出身於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勳,軍功顯著,官至大司馬,都督八州軍事,荊、江二州刺史、封長沙郡公。祖父陶茂、父親陶逸都作過太守。
年幼時,家庭衰微,八歲喪父,十二歲母病逝,與母妹三人度日。孤兒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裏生活。孟嘉是當(dāng)代名士,“行不茍合,年無誇矜,未嘗有喜慍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亂;至於忘懷得意,傍若無人!(《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淵明“存心處世,頗多追仿其外祖輩者!(逮欽立語)日後,他的個性、修養(yǎng),都很有外祖父的遺風(fēng)。外祖父家裏藏書多,給他提供了閱讀古籍和瞭解歷史的條件,在學(xué)者以《莊》《老》為宗而黜《六經(jīng)》的兩晉時代,他不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樣學(xué)了《老子》《莊子》,而且還學(xué)了儒家的《六經(jīng)》和文、史以及神話之類的“異書”。時代思潮和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兩種不同的思想,培養(yǎng)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愛丘山”的兩種不同的志趣。
陶淵明少有“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yuǎn)翥”(《雜詩》)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公元三九三年),他懷著“大濟蒼生”的願望,任江州祭酒。當(dāng)時門閥制度森嚴(yán),他出身庶族,受人輕視,感到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晉書陶潛傳》)他辭職囬家後,州裏又來召他作主簿,他也辭謝了。安帝隆安四年(公元四百年),他到荊州,投入桓玄門下作屬吏。這時,桓玄正控制著長江中上游,窺伺著篡奪東晉政權(quán)的時機,他當(dāng)然不肯與桓玄同流,做這個野心家的心腹。他在詩中寫道:“如何舍此去,遙遙至西荊!(《辛醜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對仕桓玄有悔恨之意!熬眠[戀所生,如何淹在滋?”(《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fēng)于規(guī)林二首》)對俯仰由人的宦途生活,發(fā)出了深長的歎息。隆安五年冬天,他因母喪辭職囬家。元興元年(公元四零二年)正月,桓玄舉兵與朝廷對抗,攻入建康,奪取東晉軍政大權(quán)。元興二年,桓玄在建康公開篡奪了帝位,改國為楚,把安帝幽禁在潯陽。他在家鄉(xiāng)躬耕自資,閉戶高吟:“寢跡衡門下,邈與世相絕。顧盼莫誰知,荊扉晝常閉!氨硎緦感Q帝之事,不屑一談。元興三年,建軍武將軍、下邳太守劉裕聯(lián)合劉毅、何無忌等官吏,自京口(今江蘇鎮(zhèn)江)起兵討桓平叛;感鴶∥髯,把幽禁在潯陽的安帝帶到江陵。他離家投入劉裕幕下任鎮(zhèn)軍參軍。(一說陶淵明是在劉裕攻下建康後投入其幕下)。當(dāng)劉裕討伐桓玄率兵東下時,他仿效田疇效忠東漢王朝喬裝馳驅(qū)的故事,喬裝私行,冒險到達建康,把桓玄挾持安帝到江陵的始末,馳報劉裕,實現(xiàn)了他對篡奪者撫爭的意願。他高興極了,寫詩明志:“四十無聞,斯不足畏,脂我名車,策我名驥。千里雖遙,孰敢不至!”(《榮木》第四章)劉裕打入建康後,作風(fēng)也頗有不平凡的地方,東晉王朝的政治長期以來存在“百司廢弛”的積重難返的腐化現(xiàn)象。經(jīng)過劉裕的“以身範(fàn)物”(以身作則),先以威禁(預(yù)先下威嚴(yán)的禁令)的整頓,“內(nèi)外百官,皆肅然奉職,風(fēng)俗頓改“。其性格、才幹、功績,頗有與陶侃相似的地方,曾一度對他產(chǎn)生好感。但是入幕不久,看到劉裕為了剪除異己,殺害了討伐桓玄有功的刁逵全家和無罪的王愉父子。並且憑著私情,把眾人認(rèn)為應(yīng)該殺的桓玄心腹人物王諡任為錄尚書事領(lǐng)揚州刺史這樣的重要的官職。這些黑暗現(xiàn)象,使他感到失望。在《始作鎮(zhèn)軍參軍經(jīng)曲經(jīng)阿曲伯》這首詩中寫道:“目倦山川異,心念山澤居”“聊且憑化遷,終返班生廬”。緊接著就辭職隱居,于義熙元年(公元四零五年)轉(zhuǎn)入建威將軍、江州刺史劉敬宣部任建威參軍。三月,他奉命赴建康替劉敬宣上表辭職。劉敬宣離職後,他也隨著去職了。同年秋,叔父陶逵介紹他任彭澤縣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潯陽郡派遣郵至,屬吏說:“當(dāng)束帶迎之。”他歎道:“我豈能為五十斗米向鄉(xiāng)里小幾折腰!彼焓谟∪ヂ。陶淵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辭彭澤縣令結(jié)束。這十三年,是他為實現(xiàn)“大濟蒼生”的理想抱負(fù)而不斷嘗試、不斷失望、終至絕望的十三年。最後、賦《歸去來兮辭》,表明與上層統(tǒng)治階級決裂,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決心。
陶淵明辭官歸裏,過著“躬耕自資”的生活。夫人翟氏,與他志同道合,安貧樂賤,“夫耕于前,妻鋤于後”,共同勞動,維持生活,與勞動人民日益接近,息息相關(guān)。歸田之初,生活尚可!胺秸N畝,草屋八 九間,榆柳蔭後簷,桃李滿堂前。”淵明愛菊,宅邊遍植菊花!安删諙|籬下,悠然見南山”(《從雜詩》)至今膾灸人口。他性嗜酒,飲必醉。朋友來訪,無論貴賤,只要家中有酒,必與同飲。他先醉。便對客人說:“我醉欲眠卿可去。”義熙四年,住地上京(今星子縣城西城玉京山麓)失火,遷至栗裏(今星子溫泉栗裏陶村),生活較為困難。如逢豐收,還可以“歡會酌春酒,摘我園中蔬”。如遇災(zāi)年,則“夏日抱長饑,寒夜列被眠”。義熙末年,有一個老農(nóng)清晨叩門,帶酒與他同飲,勸他出仕:“襤褸屋簷下,未足為高棲。一世皆尚同(是非不分),願君汩其泥(指同流合污)!彼麌榇穑骸吧罡欣细秆裕A氣寡所諧。纖轡(囬車)誠可學(xué),違已詎非迷?且共歡此飲,吾駕不可囬。”(《飲酒》)用“和而不同”的語氣,謝絕了老農(nóng)的勸告。他的晚年,生活愈來愈貧困,有的朋友主動送錢周濟他。有時,他也不免上門請求借貸。他的老朋友顏延之,于劉宋少帝景平元年(公元四二三年)任始安郡太守,經(jīng)過潯陽,每天都到他家飲酒。臨走時,留下兩萬錢,他全部送到酒家,陸續(xù)飲酒。不過,他之求貸或接受周濟,是有原則的。宋文帝元嘉元年(公元四二四年),江州刺史檀道濟親自到他家訪問。這時,他又病又餓好些天,起不了床。檀道濟勸他:“賢者在世,天下無道則隱,有道則至。今子(你)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他說:“潛也何敢望賢,志不及也。”檀道濟饋以梁肉,被他揮而去之。他辭官回鄉(xiāng)二十二年一直過著貧困的田園生活,而固窮守節(jié)的志趣,老而益堅。元嘉四年(公元四二七年)九月中旬神志還清醒的時候,給自己寫了《挽歌詩》三首,在第三首詩中末兩句說:“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表明他對死亡看得那樣平淡自然。
陶淵明是漢魏南北朝八百年間最傑出的詩人。陶詩今存一百二十五首,多為五言詩。從內(nèi)容上可分為飲酒詩、詠懷詩和田園詩三大類。
一、飲酒詩 陶淵明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第一個大量寫飲酒詩的詩人。他的《飲酒》二十首以“醉人”的語態(tài)或指責(zé)是非顛倒、毀譽雷同的上流社會;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險惡;或表現(xiàn)詩人退出官場後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現(xiàn)詩人在困頓中的牢騷不平。從詩的情趣和筆調(diào)看,可能不是同一時期的作品。東晉元熙二年(公元四二零年),劉裕廢晉恭帝為零陵王,次年殺之自立,建劉宋王朝!妒鼍啤芳匆员扔魇址[晦曲折地記錄了這一篡權(quán)易代的過程。對晉恭帝以及晉王朝的覆滅流露了無限的哀惋之情,此時陶淵明已躬耕隱居多年,亂世也看慣了,篡權(quán)也看慣了。但這首詩仍透露出他對世事不能忘懷的精神。
二、詠懷詩 以《雜詩》十二首,《讀山海經(jīng)》十三首為代表!峨s詩》十二首多表現(xiàn)了自己歸隱後有志難騁的政治苦悶,抒發(fā)了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潔人格?梢娫娙藘(nèi)心無限深廣的憂憤情緒!蹲x山海經(jīng)》十三首借吟詠《山海經(jīng)》中的奇異事物表達了同樣的內(nèi)容,如第十首借歌頌精衛(wèi)、刑天的“猛志固常在”來抒發(fā)和表明自己濟世志向永不熄滅。
三、田園詩 陶淵明的田園詩數(shù)量最多,成就最高。這類詩充分表現(xiàn)了詩人鄙夷功名利祿的高遠(yuǎn)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節(jié)操;充分表現(xiàn)了詩人對黑暗官場的極端憎惡和徹底決裂;充分表現(xiàn)了詩人對淳樸的田園生活的熱愛,對勞動的認(rèn)識和對勞動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現(xiàn)了詩人對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嚮往。作為一個文人士大夫,這樣的思想感情,這樣的內(nèi)容,出現(xiàn)在文學(xué)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門閥制度和觀念森嚴(yán)的社會裏顯得特別可貴。陶淵明的田園詩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頓狀況的,可使我們間接地瞭解到當(dāng)時農(nóng)民階級的悲慘生活。陶淵明的《桃花源詩並記》大約作于南朝宋初年。它描繪了一個烏托邦式的理想社會。表現(xiàn)了詩人對現(xiàn)存社會制度徹底否定與對理想世界的無限追慕之情。它標(biāo)誌著陶淵明的思想達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陶淵明是田園詩的開創(chuàng)者。它以純樸自然的語言、高遠(yuǎn)拔俗的意境,為中國詩壇開闢了新天地,並直接影響到唐代田園詩派。
陶淵明現(xiàn)存文章有辭賦三篇、韻文五篇、散文四篇,共計十二篇。辭賦中的《閒情賦》是仿張衡《定情賦》和蔡邕《靜情賦》而作。內(nèi)容是鋪寫對愛情的夢幻,沒有什麼意義!陡惺坎挥鲑x》是仿董仲舒《士不遇賦》和司馬遷《悲士不遇賦》而作,內(nèi)容是抒發(fā)門閥制度下有志難騁的滿腔憤懣;《歸去來兮辭》是陶淵明辭官歸隱之際與上流社會公開決裂的政治宣言。文章以絕大篇幅寫了他脫離官場的無限喜悅,想像歸隱田園後的無限樂趣,表現(xiàn)了作者對大自然和隱居生活的嚮往和熱愛。文章將敍事、議論、抒情巧妙地融為一體、創(chuàng)造出生動自然、引人入勝的藝術(shù)境界;語言自然樸實,洗盡鉛華,帶有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韻文有《扇上畫贊》、《讀史述》九章、《祭程氏妹文》、《祭從弟敬遠(yuǎn)文》、《自祭文》;散文有《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又稱《孟嘉別傳》,是為外祖孟嘉寫的傳記;此外還有《五柳先生傳》、《桃花源記》、《與子儼等疏》等。總的來說,陶文數(shù)量和成就都不及陶詩。陶淵明的作品感情真摯,樸素自然,有時流露出逃避現(xiàn)實,樂天知命的老莊思想,有“田園詩人”之稱。
公元四二七年,陶淵明走完了他七十六年的生命歷程,與世長辭。他被安葬在南山腳下的陶家墓地中,就在今天江西省九江縣和星子縣交界處的面陽山腳下。如今陶淵明的墓保存完好,墓碑由一大二小共三塊碑石組成,正中楷書“晉征土陶公靖節(jié)先生之墓”,左刻墓誌,右刻《歸去來兮辭》,是清朝乾隆元年陶姓子孫所立。
陶淵明去世後,他的至交好友顏延之,為他寫下《陶征土誄》,給了他一個“靖節(jié)”的諡號。顏延之在誄文中褒揚了陶淵明一生的品格和氣節(jié),但對他的文學(xué)成就,卻沒有充分肯定,陶淵明在我國文學(xué)史上的地位,在他死後幾十年裏,沒有得到充分的肯定和承認(rèn)。
梁朝的昭明太子肖統(tǒng),對陶淵明的詩文相當(dāng)重視,愛不釋手。肖統(tǒng)親自為陶淵明編集、作序、作傳!短諟Y明集》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文人專集的第一部,意義十分重大。肖統(tǒng)在《陶淵明集序》中,稱讚“其文章不群,辭采精拔,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如之京”。
南朝時期,陶淵明的文學(xué)地位,雖得不到應(yīng)有的肯定,但他的詩文作品,流傳越來越廣,影響越來越大。
到了隋唐時期,有越來越多的詩人喜歡陶淵明的詩文,對陶淵明的評價越來越高。
初唐王績是位田園詩人,他像陶淵明一樣,多次退隱田園,以琴酒自娛。其蹲硨蟆肥?潰?
阮籍醒時少,陶潛醉日多。百年何足度,乘興且長歌。
唐朝的山水田園詩人孟浩然,對陶淵明十分崇拜,他在《仲夏歸漢南寄京邑舊遊》中寫道:
賞讀《高土傳》,最佳陶征君,目耽田園趣,自謂羲皇人。
李白更是仰慕陶淵明的人品和詩作。在《戲贈鄭溧陽》中寫道:
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素琴本無弦,漉酒用葛巾。
清風(fēng)北窗下,自謂羲皇人。何時到栗裏,一見平生親。
李白那種“安能催眉折腰事權(quán)貴”的思想,和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是一脈相承的。杜甫在安史之亂之後,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把陶淵明引為知己,他在《奉寄河南韋尹丈人》中寫道: 寬心應(yīng)是酒,譴興莫過詩。此意陶潛解,吾生後汝期。
中唐詩人白居易,非常敬仰陶淵明的為人。公元八一五年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離陶淵明的家鄉(xiāng)潯陽很近。曾去拜訪陶淵明的故居,寫下了《訪陶公舊宅》這首詩。詩中先用“塵垢不汙玉,靈鳳不啄腥”,頌揚陶淵明高尚的人格,最後寫到:
柴桑古村落,栗裏舊山川。不見籬下菊,空餘墟裏煙。
子孫雖無聞,族氏猶未遷。每逢陶姓人,使我心依然。
白居易在《效陶潛體十六首》。其中寫到:
先生去我久,紙墨有遺文。篇篇勸我飲,此外無所雲(yún)。
我從老大來,竊慕其為人。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
中國古代的文人,有嗜酒的共性,這與陶淵明的影響是分不開的。白居易的這首詩就說得很明白:“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
到了北宋,陶淵明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的地位,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和確定。歐陽修盛讚《歸去來兮辭》說:“晉無文章,唯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歐陽修還說:“吾愛陶淵明,愛酒又愛閑”。北宋王安石曾說過,陶淵明的詩“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yuǎn)地自偏”。“有詩人以來無此句者。然則淵明趨向不群,詞彩精拔,晉宋之間,一個而矣”。
蘇東坡在《與蘇轍書》中說“吾與詩人無所甚好,獨好淵明之詩淵明作詩不多,然其詩質(zhì)而實綺,臒而實腴,自曹、劉、鮑、謝、李、杜諸人,皆莫過也”。蘇東坡把陶詩放在李白、杜甫之上,有失公允。但他用“質(zhì)而實綺,臒而實腴”八個字,概括陶詩的藝術(shù)風(fēng)格,還是很準(zhǔn)確的。蘇東坡一生把陶淵明當(dāng)成良師益友,不但愛好其詩,更仰慕他的為人。晚年在《與蘇轍書》中說:“深愧淵明,欲以晚節(jié)師範(fàn)其萬一”。
“居高聲自遠(yuǎn)”,由於歐陽修、王安石、蘇東坡在北宋文壇上至高無上的地位,他們極力推崇陶淵明,對進一步確定陶淵明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的地位,無疑起到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
南宋愛國詩人辛棄疾,在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苦悶中,把陶淵明引為知己。在《水龍吟》詞中說:“須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凜然生氣”。辛棄疾留下的詞作六百二十六首,其中吟詠、提及、明引、暗引陶詩陶文的有六十首,幾乎每十首詞中就有一首與陶淵明有關(guān)。辛棄疾在《念奴嬌》中稱:“須信采菊東籬,高情千載,只有陶彭澤”。給予了陶淵明千古一人的最高評價。
元朝、明朝和清朝,直至現(xiàn)代,沿襲了兩宋對陶淵明的崇高評價。
陶淵明的不朽詩篇,陶淵明的偉大人品,影響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蘇東坡、辛棄疾等幾代文人的思想和創(chuàng)作。為中國文學(xué)的發(fā)展和繁榮,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
陶淵明的詩文,重在抒情和言志。他的語言,看似質(zhì)樸,實則奇麗。在平淡醇美的詩句中,蘊含著熾熱的感情和濃郁的生活氣息。陶淵明的《歸園田居五首》,是田園詩的精品或極品。其中《少五適俗韻》,曾編在中學(xué)生的語文課本中。詩的抒情沁人心脾;詩的寫景,豁人耳目。讀過後叫人終生難忘。什麼時候讀,都是一種美的享受。
少五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田園。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 九間。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
暖暖遠(yuǎn)人村,依依墟裏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久在樊籠裏,複得返自然。
偉大的陶淵明,他的詩文,將與日月同輝,照耀著中國文學(xué)的發(fā)展道路。
【陶淵明《感士不遇賦并序》繁體字版】相關(guān)文章:
陶淵明集卷之五賦辭《感士不遇賦并序》04-12
陶淵明《閑情賦并序》原文與譯文04-21
陶淵明《閑情賦并序》原文和翻譯06-16
陶淵明集卷之五賦辭《閑情賦并序》11-09
蘭亭集序繁體字版06-09
陶淵明與《閑情賦》12-20
《閑情賦》陶淵明11-11
陶淵明散文《閑情賦》04-13
陶淵明《時運(并序)》賞析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