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語文公開課陶淵明《桃花源記》教學設計與反思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一些常見的文言詞語。
2.了解有關(guān)陶淵明的文學常識;
3.了解本文所描繪的理想社會,感受寧靜的田園生活,正確理解作者的理想。
4.熟讀并背誦全文。
能力目標:
1.加強朗讀訓練,提高誦讀能力。
2.把握本文虛景實寫,實中有虛的寫作手法,要求學生運用想像探究故事中的某些細節(jié),培養(yǎng)其想像能力
3.掌握相關(guān)的文言實詞和虛詞及古今異義現(xiàn)象;
4.學習文章曲折回環(huán),思念迭起,引人入勝的寫法。
教學重點:
1.指導學生掌握、積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詞語,了解古今異義現(xiàn)象。
2.使學生理解本文記敘的順序、詳略,體會本文優(yōu)美、精煉的語言。
3.使學生了解本文反映了怎樣一種社會理想。
教學難點:了解本文反映了怎樣一種社會理想。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課文導入
同學們學過“世外桃源”這個成語嗎?它是晉朝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所描述的一個與世隔絕的,不遭戰(zhàn)禍的安樂而美好的地方,F(xiàn)在我們一起跟著漁人到這個世外桃源去看看。
二、同學們互相交流搜集到的相關(guān)資料。
陶淵明生于東晉末朝,出身于沒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時頗有壯志,博學能文,任性不羈。當時社會動亂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過小官,由于不滿官場的丑惡,棄官回鄉(xiāng),這時他四十一歲,從此過著“躬耕自資”的隱居生活。憂憤、饑寒、勞累、贏疾一起折磨著他,六十三歲去世。后稱靖節(jié)先生。他所作的詩文,內(nèi)容多描寫農(nóng)村生活,表現(xiàn)了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抒發(fā)他熱愛田園生活、樂于和農(nóng)民來往和不愿與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樂天知命、消極適世的因素。在形式上一反當時華而不實的文風,明朗清新,質(zhì)樸自然,善于抓住客觀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幾筆傳神的表現(xiàn)它的形象,簡潔含蓄而富有韻味,對后代作家有較大的影響。本文寫作年代大約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時陶淵明已經(jīng)五十七歲了。他拒絕同劉格的來政權(quán)合作,不滿黑暗的政治現(xiàn)實,同時由于他和農(nóng)民接近,理解他們追求理想社會的愿望,所以寫了這篇記和詩。
本文大約寫于宋永初二年(421年),陶淵明約57歲。他既拒絕過東晉政權(quán)的征召,又復拒絕同劉裕的宋政權(quán)合作,而以《桃花源詩并記》寄托了自己的社會理想。“詩”追述了桃花源的形成,歌詠了“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這樣一個人人安居樂業(yè)的理想社會;“記”相當于詩的序,記敘了武陵人偶入桃花源的見聞,富于小說色彩。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廣大農(nóng)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選作課文的,就是這篇有新奇情節(jié)、有優(yōu)美環(huán)境、有人物、有對話的《桃花源記》。
三、學生借助校本教材《桃花源記》“整體感知”,感知課文內(nèi)容。
教師鼓勵學生通過反復誦讀,借助工具書和注釋,相互討論,學習字詞,教師指導、點拔。
四、概括文章各段內(nèi)容(學生歸納,教師總結(jié))
第一段:寫漁人偶然發(fā)現(xiàn)桃花源的經(jīng)過。
第二、三段:寫漁人進入訪問桃花源的經(jīng)過。
第四段:寫漁人再尋桃花源,終不可得。
五、分析本文寫作線索(以漁人行蹤為線索)
六、分小組進行誦讀比賽,部分同學能當堂背誦。
七、布置作業(yè)
第二課時
一、教師范讀課文,學生想象桃花源的美好畫面。
二、桃花源給大家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用三個詞概括。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美麗、神秘、幸福)
三、分類感受
(一)感受桃花源的美麗
1、桃花源美在何處?(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桑竹美;阡陌美。
2、教師小結(jié):桃花源美在環(huán)境幽雅,風景優(yōu)美
(二)感受桃花源的神秘
1、桃花源神秘在何處?(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桃林神秘: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
山洞神秘:仿佛若有光,形狀奇特。
林中人神秘: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結(jié)局神秘:不復得路,探訪未果。
(三)感受桃花源幸福
1、桃花源的幸福表現(xiàn)在何處?(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黃發(fā)垂髻:怡然自樂(和平安定、豐衣足食)
男女:往來種作(沒有戰(zhàn)亂,安居樂業(yè))
漁人(側(cè)面烘托):殺雞作食,皆出灑食(民主平等,民風淳樸)
2、學生小結(jié):桃花源幸福在生活和平安定,豐衣足食,民主平等,民風淳樸。
四、桃花源中的生活是一種怎樣社會理想?
(反對戰(zhàn)亂,追求和平、幸福、自由生活的社會理想)
五、文中哪一句話表現(xiàn)了桃花源中人的這種社會理想?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六、文中哪一句話還表現(xiàn)了林中人不愿與世俗交往,受到干擾的心理?
(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七、深入討論
1、桃花源這一人間樂園能找到嗎?
(不能,這是作者虛構(gòu)的)
陶淵明為何要虛構(gòu)?聯(lián)系當時社會現(xiàn)實思考
(反襯黑暗現(xiàn)實,寄托自己的生活理想)
2、有人說陶淵明定作《桃花源記》是積極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說他是消極逃避現(xiàn)實,你怎樣評價?(自由辯論)
八、總結(jié)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向往一種沒有剝削與壓迫的幸福美好生活,這是我們應學習的,作為二十一世紀的青少年,更應樹立一種遠大的理想將個人的利益與社會的需要結(jié)合起來,才能無愧于這個時代,無愧于我們的民族。
九、布置作業(yè)
十、板書設計: 桃 花 源 記
陶淵明
美的旅程
漁人 桃花源 神秘的旅程 理想
幸福的旅程
教學反思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構(gòu)想了一個理想中的世外桃源,讀來感覺很美,細細品味,歸納以下幾點:首先,學習文言文要激發(fā)學生興趣。文言文是我國古人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chǎn),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這一點很重要。我在課前營造氛圍,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播放一些有關(guān)桃花源的圖片,在學生的腦海里,在觀看圖片的時候同學們都很入神,效果不錯。其次本文敘事簡約,給讀者留下更多回味的余地。例如:漁人進入桃花源后,桃花源人“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漁人要回答的內(nèi)容本來應該有很多,可是作者只用了一句話三個字“具答之。”作為回答,簡約至極。類似的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詣太守,說如此。” 第三、課文長短句相間。課文中長句、短句交替出現(xiàn),錯落有致,形成一種節(jié)奏美。例如:“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讀來瑯瑯上口,富有音律美。
【語文公開課陶淵明《桃花源記》教學設計與反思】相關(guān)文章:
陶淵明《飲酒》公開課教學設計(通用8篇)09-26
《桃花源記》公開課教學設計11-15
桃花源記陶淵明11-19
《桃花源記》陶淵明01-30
桃花源記——陶淵明01-30
初二語文陶淵明《桃花源記》原文及翻譯08-05
初二語文陶淵明《桃花源記》的原文及翻譯04-25
陶淵明《桃花源記》的譯文09-10
陶淵明桃花源記答案06-20
陶淵明桃花源記譯文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