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王勃寫滕王閣序的原因
王勃在什么情況下寫的滕王閣序?為什么王勃要寫滕王閣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王勃寫滕王閣序的原因,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原因
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親,路過南昌時,正趕上都督閻伯嶼新修滕王閣成,重陽日在滕王閣大宴賓客。王勃前往拜見,閻都督早聞他的名氣,便請他也參加宴會。閻都督此次宴客,是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學(xué)士的才學(xué)。讓女婿事先準(zhǔn)備好一篇序文,在席間當(dāng)作即興所作書寫給大家看。
宴會上,閻都督讓人拿出紙筆,假意請諸人為這次盛會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辭不寫,而王勃以一個二十幾歲的青年晚輩,竟不推辭,接過紙筆,當(dāng)眾揮筆而書。閻都督老大不高興,拂衣而起,轉(zhuǎn)入帳后,教人去看王勃寫些什么。聽說王勃開首寫道“南昌故都,洪都新府”,都督便說:不過是老生常談。又聞“星分翼軫,地接衡廬”,沉吟不語。等聽到“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嘆服道:“此真天才,當(dāng)垂不朽!”!短撇抛觽鳌穭t記道:“勃欣然對客操觚,頃刻而就,文不加點(diǎn),滿座大驚!
時間背景
公元675年(唐高宗上元二年)為慶祝滕王閣新修成,閻公于九月九日大會賓客,讓其婿吳子章作序以彰其名,不料在假意謙讓時,王勃卻提筆就作。閻公初以“更衣”為名,憤然離席,專會人伺其下筆。初聞“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閻公覺得“亦是老生常談”;接下來“星分翼軫,地接衡廬”,公聞之,沉吟不言;及至“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句,乃大驚“此真天才,當(dāng)垂不朽矣!”,出立于勃側(cè)而觀,遂亟請宴所,極歡而罷。
關(guān)于《滕王閣序》的創(chuàng)作時間有兩種說法。其一為唐末五代時人王定保的《唐摭言》說:“王勃著《滕王閣序》,時年十四!蹦菚r,王勃的父親可能任六合縣(今屬江蘇)令,王勃赴六合經(jīng)過洪州。又這篇序文中有“童子何知,躬逢勝餞”之語,也可佐證。其二為元代辛文房《唐才子傳》認(rèn)為《滕王閣序》是上元二年(675)王勃前往交趾(在越南河內(nèi)西北)看望父親(那時他父親任交趾縣令),路過南昌時所作。
王勃創(chuàng)作《滕王閣序》時的年齡及其它
王勃的《滕王閣序》全稱《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又名《膝王閣詩序》《宴滕王閣序》,為千古傳誦之美文佳作。然王勃作此文時年齡多大,歷來爭議頗多。
一種說法是王勃作此文時年齡為十三歲或十四歲!短綇V記》和《唐摭言》記載:“王勃著《滕王閣序》,時年十四!币蛭闹杏小凹揖髟祝烦雒麉^(qū);童子何知,恭逢勝餞”之句,后人多懷疑十三、十四歲之說是民間文人對“童子”一詞的臆造。如高步瀛在《唐宋文舉要》中說:“疑十四歲之說乃由序中‘童子何知’一句附會而出!睆倪@篇序文內(nèi)容之博大,構(gòu)思之精巧,辭采之富麗來看。不應(yīng)該是少兒之作,更像是成人作品。而后文流露出的對于人生悲歡的感慨和對于宦海沉浮的體味,情之真,意之切,言之痛,非飽嘗人世滄桑和仕途艱辛之人,不會有此“真切之文”。
另一種說法是王勃作此文時年齡為二十六歲或二十九歲。按岑仲勉《王勃疑年》推算,王勃生于公元649年,卒于公元675年(上元二年);而上元二年。王勃作有《秋日楚州郝司戶宅餞崔使君序》一文,所記之事與《滕王閣序》相似,故許多人認(rèn)定王勃作《滕王閣序》也是在上元二年,即二十六歲,F(xiàn)行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二冊教材便采用了這種說法。然不論是二十六歲或二十九歲,均與文意不合。一是無法對“童子何知”中的“童子”一詞作出合理解釋,一個二十六歲或二十九歲的成年男子對客自稱“童子”,終覺別扭。二是不太吻合“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中“弱冠”之自稱。若說二十六歲或二十九歲約等于二十歲,實(shí)在牽強(qiáng)。同樣對客,一會兒稱“童子”,一會兒稱“弱冠”,為何前恭而后倨?總之,二十六歲或二十九歲之說雖較為通行,但筆者仍覺此說疑點(diǎn)重重,難以服眾。
近重新將王勃《秋日楚州郝司戶宅餞崔使君序》與《滕王閣序》兩文作一對比,忽有所悟!肚铩肺脑唬骸吧显d,高風(fēng)八月,人多汴北,地實(shí)淮南!ぢ檬,悲下走之窮愁;山曲淹留,屬群公之宴喜!藲g難再,殷勤北海之筵;相見何時,惆悵南溟之路!比舭茨承┩镜睦斫猓醪谕恢菏「竿局,八月作《秋》文,九月作《滕》文,從而認(rèn)定王勃作《滕》文是在上元二年,即他二十六歲時。然比照兩文,便發(fā)現(xiàn)兩文雖為同往交趾途中所寫,但《秋》文是記省父之事,而《滕》文并無省父之意;《秋》文中籠罩窮愁悲戚悵惘之情,而《滕》文則流露出豪邁、激揚(yáng)、慷慨之意;《秋》文中作者賤稱自己為“下走”,而《滕》文中則自稱“童子”“弱冠”這些較為自尊文雅的用語。顯然,短期內(nèi)在同一旅途中寫出情感反差如此鮮明的兩文,似不可能。筆者以為,作《秋》文時其父王福峙被貶交趾已久,王勃思父心切,前往探視;而《滕》文并非與《秋》文同時期的省父之作,而是早于《秋》文,在王福峙剛遭貶謫,王勃侍奉父親同往交趾途中所作。王福峙遠(yuǎn)謫交趾完全是受王勃牽累,王勃恰遇恩赦,侍父遠(yuǎn)行,自在情理之中;且此說在原文中可得到充分印證。原文中“家君作宰,路出名區(qū);童子何知,躬逢勝餞”是言家父前往交趾為令,路過洪州這個勝地;自己年幼無知。有幸隨父參加盛宴。前句言父,后句言子,自然順暢;嚴(yán)父面前,自稱“童子”,恰當(dāng)?shù)皿w。“舍簪笏于百齡,奉晨昏于萬里”言自己愿舍棄一生功名,在萬里迢迢的旅途中早晚侍奉父親。父親因已受累,王勃深感歉疚,唯一能做的就是侍親盡孝。下文“老當(dāng)益壯,寧移自首之心;窮且益堅(jiān),不墜青云之志”是言年老更應(yīng)壯心不已,哪能在白發(fā)蒼蒼之年改變心志;身處困境中更應(yīng)堅(jiān)忍不拔,不喪失遠(yuǎn)大的志向。前句奉勸父親要振奮精神,不因貶謫而頹喪;后旬激勵自己不畏艱難,志存高遠(yuǎn)!八遮呁,叨陪鯉對;今茲捧袂,喜托龍門”引用《論語》中“……他日又獨(dú)立,鯉趨而過庭,曰:‘學(xué)禮乎?’對曰;‘未也!粚W(xué)禮,無以立。’鯉退而學(xué)禮……”的典故,言自己因從前受到父親的教誨,今天才得以喜登龍門。把今日登龍門之榮耀歸功于昔日父親之教誨,立言得體。值得注意的是,這里的“他日”并非某些注家所說的“將來有一天”之意,而是指與“今”相對的“過去”,在古文中“他日”常常作“過去”講,如“他日我如此,必嘗異味!保ā蹲髠鳌罚!八詹粩】儯駭】!保ā对洝罚┨贫鸥υ姟敖袢战侠,他時渭北童!币部砂选八遮呁ァ崩斫鉃槭菍Α八沼知(dú)立,鯉趨而過庭”的字面借用。原文中這些父子對應(yīng)而稱的語句可見,王勃待奉父親同往交趾之說并非臆斷,而是通過尋繹全文而得。再由“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一句可知,王勃創(chuàng)作《膝王閣序》時的年齡應(yīng)與終軍相等,即二十歲。一個剛行“加冠”之禮的年輕人在父親面前自稱“童子”,這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時代是很正常的稱謂。“童子”側(cè)重于對父而言,“弱冠”側(cè)重于對客而言。這樣便于理解作者為何于一文之中前稱“童子”而后稱“弱冠”。偶觀俞正燮《癸已存稿》卷十二《王勃滕王閣序書后》一文,正好佐證筆者之管見:“蓋乾封、總章時,宇文節(jié)往新州,勃隨父福峙往趾,俱過洪州,閻餞之閣上。孟學(xué)士。王將軍皆在坐。”
由于王勃作品當(dāng)時雖有楊炯為序,然今已十喪其九,殘缺殆盡,集中所存,尚有可疑。故作《膝王閣序)之確切年代,難于他文中獲其力證,只有就序文本身尋繹。應(yīng)是王勃在二十歲侍父遠(yuǎn)謫所作。然此僅為筆者的一孔之見,姑妄述之,以期引玉。
美不勝收的《滕王閣序》
《滕王閣序》是駢體文中名副其實(shí)的一篇佳作。歲月流逝,這篇文章雖經(jīng)歷了千年的風(fēng)雨卻仍聞名于世。這篇文章之所以生動感人,正在于它有很高的藝術(shù)之美!峨蹰w序》的藝術(shù)之美主要來自以下幾方面:
一、景物色彩之美
《滕王閣序》的寫景頗有特色,可以說是字字珠璣,一氣呵成,把讀者帶進(jìn)了如詩如畫的江南勝景。難怪韓愈有“江南多臨觀之類,而滕王閣獨(dú)為第一”的稱贊。文章不惜筆墨,濃墨重彩,極寫景物的色彩變化。如“紫電清霜”中的“紫電”,“飛閣流丹”中的“流丹”,“層巒疊翠”中的“疊翠”,“青雀黃龍之舳”中的“青雀”“黃龍”無不色彩繽紛,搖曳生輝。尤其“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一句,不囿于靜止的畫面色彩,著力于表現(xiàn)水光山色之變化,上句樸素淡雅,下句設(shè)色凝重,被前人譽(yù)為“寫盡九月之景”之句。作者運(yùn)用靈活多變的筆調(diào),著力表現(xiàn)山光水色的色彩變幻之美。寒潭之水因積水退盡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巒因暮靄籠罩而呈紫色。多美的一幅畫面,給人以想象的空間!奥湎寂c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更是寫景名句。暮色蒼茫,清水碧天,天水相接,天地渾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鶩自下而上,兩者似在一齊飛翔,畫面色彩明麗,絕妙之極!寫景之細(xì),體悟之微,無以言表,達(dá)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二、情感壯麗之美
“老當(dāng)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jiān),不墜青云之志!边@是全文最富有哲理意味的警句。古往今來有多少有志之士,面對眼前的艱難險阻和困境,總是可以執(zhí)著地堅(jiān)持自己的理想,即使在逆境當(dāng)中也不消沉放棄。東漢馬援云:“大丈夫?yàn)橹,窮當(dāng)益堅(jiān),老當(dāng)益壯!蓖醪诖嘶,警示那些“失路之人”不要因年華易逝和處境艱險而放棄自己的理想。而王勃此時正懷才不遇,但有這般情懷,卻是難能可貴。這既是自我砥礪之語,是作者高尚的人生觀寫照,也是激勵我們后人的警策之語。這是一種壯美的情感體現(xiàn)。
三、映襯巧妙之美
“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舳!边@兩句作者把筆觸轉(zhuǎn)向了對周圍的環(huán)境描寫。一個“撲”字就寫出了滕王閣上俯視的景觀。城內(nèi)城外的建筑就像是趴在地下似的。不但寫出了城市里人煙的稠密,還映襯出了滕王閣“高大雄偉”之美。用“鐘鳴鼎食”一詞則把滕王閣周圍都是豪華富庶人家及他們那種闊綽景象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映襯的運(yùn)用增添了文章的藝術(shù)性和可讀性。
四、音韻華麗之美
整篇文章集聲韻和對偶為一體,充分地展示了駢體文藝術(shù)的魅力。王勃在嚴(yán)格的韻律束縛之下,融對偶與聲韻為一體,讓文章讀起來音韻鏗鏘,朗朗上口。如“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由古及今;“星分翼軫,地接衡廬”,由天及地,在對偶中見工整,在平仄中求和諧,一句之中,平仄交替;上下句之間,平仄相反。如此講求音律,寫出來的句子當(dāng)然抑揚(yáng)頓挫,文質(zhì)兼美,具有悅耳的音律之美。
五、形式整齊之美
《滕王閣序》層次清晰,首尾連貫。全篇除“嗟夫”“所賴”“勃”“嗚呼”等字以外,其余多為四、六字偶局,句式非常整齊。文中還多用七字句或三字句,整中見散,搖曳多姿。句中還不時雜用“之”“于”“而”“其”等虛詞,整齊中有變化,嚴(yán)整中顯行云流水之妙,有效地增強(qiáng)了文章的形式美!奥湎寂c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此為寫景之最也。寫地勢“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寫勵志如“東隅已逝,桑榆非晚”“老當(dāng)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jiān),不墜青云之志”。寫虛境如“漁舟唱晚,響窮鼓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等等。這一系列經(jīng)典名句,無一不是整齊劃一,無一不是驚世駭俗之佳句。此等妙筆,全文俯拾皆是,處處設(shè)疑,處處點(diǎn)睛,有此等點(diǎn)睛妙筆,怎不讓其賦妙不可言呢?讀起來語句鏗鏘,朗朗上口。用詞之精、句式之美堪稱一流。讀后讓人流連忘返。
六、穿插靈活之美
文中寫宴會的時間,自然地把“時維九月,序?qū)偃铩贝┎逶诘诙悟?qū)車至滕王閣之前。宴會的盛況,則穿插在第四段內(nèi),用“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極言都督閆公所設(shè)宴席酒菜之豐盛。
藤王閣之美美不勝收。“滕王閣序”是滕王閣之大幸,滕王閣被王勃“字字珠璣,句句生輝,章章華彩”的神來之筆注入了靈魂和生命。
創(chuàng)作背景
關(guān)于《滕王閣序》寫作時間,主要有四種說法:
“十三歲”說
《太平廣記》記載王勃“年十三省其父至江西”!豆沤袷挛念惥矍凹酚涊d:“唐王勃字子安,六歲能文,詞章蓋世。年十三,侍父宦游江左,舟次馬當(dāng),寓目山半古祠,危欄跨水,飛閣懸。”
“十四歲”說
五代王定保記載:“王勃著《滕王閣序》,時年十四。都督閻公不之信。勃雖在座,而閻公意屬子婿孟學(xué)士者為之,已宿構(gòu)矣。及以筆紙巡讓語賓客,物不辭。公大怒,拂衣而起,專令人其下筆。第一報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談。’又報云:‘星分翼軫,地接衡廬!勚烈鞑谎。又云:‘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侨欢,曰:此真天才,當(dāng)垂不朽矣!’遂請宴所,極歡而縣!
“二十二歲”說
清初吳楚材等注《古文觀止》認(rèn)為作于“咸亨二年”(671年),王勃時年二十二歲。其注云:“咸亨二年,閻伯嶼為洪州牧,重修。九月九日,宴賓僚于閣。欲夸其婿吳子章才,令宿構(gòu)序。時王勃省父,次馬當(dāng),去南昌七百里。夢水神告曰,助風(fēng)一帆。達(dá)旦,遂抵南昌與宴,閻請眾賓序,王勃不辭,閻恚甚,密令吏,得句即報。至落霞二句,嘆曰,此天才也。想其當(dāng)日對客揮毫,珍詞繡句,層見疊出,海是奇才。”清人蔣清翊在《子安集注》中亦主張作于“省父”六合縣之時。
“二十九歲”說
元代辛文房《唐才子傳》認(rèn)為《滕王閣序》是王福峙謫交趾(今越南北部)之后。王勃前往省親,過南昌而作。父福時坐是左遷交趾令。勃往省覲途過南昌,時都督閻公新修滕王閣成,九月九日,大會賓客,將令其婿作記,以夸盛事。勃至入謁,帥知其オ,因請為之。物欣然對客操觚,頃刻而就,文不加點(diǎn),滿座大驚。酒曲辭別,帥贈百,即舉帆去,至炎方,舟入洋海溺死,時年二十九!边@里所說的“二十九”是虛歲。
總之,這首《滕王閣序》是詩人為滕王閣而寫的一首并序詩歌。
名家點(diǎn)評
唐代
韓愈《新修滕王閣記》:愈少時則聞江南多臨觀之關(guān),而滕王閣獨(dú)為第一,有瑰偉絕特之稱。及得三王所為序、賦、記等,壯其文辭,益欲往一觀而讀之,以忘吾憂。
宋代
洪邁《容齋續(xù)筆》:唐人詩文,或于一句中自成對偶,謂之當(dāng)句對。蓋起于《楚辭》“蕙疊、蘭藉”,“桂酒、椒漿”,“斫冰、積雪”。自齊、梁以來,江文通、庾子山亦如此。如王勃《宴滕王閣序》一篇皆然。謂若:“襟三江、帶五湖”,“控蠻荊、引甌越”,“龍光、牛斗”,“徐孺、陳蕃”,“騰蛟起鳳、紫電青霜”,“鶴汀鳧渚、桂殿蘭宮”,“鐘鳴鼎食之家、青雀黃龍之舳”,“落霞、孤鶩”,“秋水、長天”,“天高地迥、興盡悲來”,“宇宙、盈虛”,“丘墟、已矣”之辭是也。
計有功《唐詩紀(jì)事·王勃》:勃為文先磨墨數(shù)升,引被覆面而臥,忽起書之,初不加點(diǎn),時謂腹稿,《滕王閣序》“落霞孤鶩”之語,至今稱之。其詩甚多,如“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
明代[16]
胡應(yīng)麟《詩藪》:神俊無前,六代體裁,幾于一變。即“畫棟”“珠簾”四韻,亦唐人短歌之絕。
清代
唐德宜《古文翼》卷八引曹德培語:此序一起極有力量,而于洪波洶涌中,隨結(jié)隨卻,尤為超特。前半曲描婉寫,璧綴珠聯(lián),奇麗極矣。后半獨(dú)能別開生路,以悠揚(yáng)懷抱,寫出磊落事情,撫今思古,吊往追來。蓋前半以景勝,后半以情勝。非情無以顯景,非景無以寓情。而前半寫景,景中有情;后半寫情。情中有景。
林云銘《古文析義》:余細(xì)讀之,見起初以南昌名勝,從天引起地,從地引起人,又從人分出賓主。此起手鋪敘之倫也。因就賓主句落下間公,兼點(diǎn)字文,并許多佳客與己為會之時,及所會之地。此入題鋪敘之倫也。到閣之后,先寫閣居山水之間,增山水之勝,開閣而眺。再寫閣外所見之實(shí)景,及當(dāng)秋之奇景。此形容鋪敘之倫也。逸興既發(fā),或聞風(fēng)聲,或聆歌聲,或德星飲酒,或見文土臨池。凡游宴中所當(dāng)有而不能備有者,皆無不有,誠可為樂。此序事鋪敘之倫也。游樂已極,由壯生悲,人情皆然,窮旅尤甚。以為在會諸客中,必有不能忘情于不遇,與己相等者。此感慨鋪敘之倫也。末以時命自安,藏器待時之意,為在會不得志諸君子慰藉。再自敘同此淪落,而壯志不衰。今因省父途中,得遇佳會,雖平日之詞章,見詘于君上,而得伸于知己,亦為可幸。此收東鋪敘之倫也。復(fù)把盛衰不常之理,以感慨發(fā)作余波,并系以詩,寓吊古之意,此結(jié)尾鋪敘之倫也。其中布置之巧,步步銜接,步步脫卻,皆有開合相因之妙。
王夫之《姜齋詩話》卷三:滕王閣連甍市廛,名不稱實(shí);徒以王勃一序,膾炙今古。求所謂“飛閣流丹、飛云卷雨”者,何有也?吳下管元心(正傳),令永新,作一絕書版懸閣上,末句云:“爭傳畫棟珠簾句,江上藏風(fēng)笑殺人!
李扶九原編、黃仁黼重訂《古文筆法百篇》卷十八:自來手八叉、才七步如溫庭筠、曹子建輩,類皆不免枚皋速而不工之弊。至求其可以三《二京》而四《三都》者,則又非相如之工而不速不可。古今所傳,惟禰正平《鸚鵡》一篇,庶幾兼之。然年非弱冠,而又有黃祖娛賓之迫,不得不順從以遠(yuǎn)害,盡辭以效愚。若夫子安路出洪州,躬逢勝餞,既無避禍之苦,又叨末座之賓,出紙慨然,此閻公之所以見恚也。而序珠來玉舉筆有神,初不讓八叉七步之捷,竟致陳思銅雀能傾魏武之心,以視孟堅(jiān)之折西賓,太沖之訪岷事。其工拙又如何也?然非遺墨一夢,安見十三楮子不減洛神,能令閻公嘆為天才而矍然起敬哉!
現(xiàn)代
古典文學(xué)專家袁行霈《中國文學(xué)史》:唐代駢文也出現(xiàn)了一些新的變化,自初唐四杰始,不少作品已于工整的對偶、華麗的辭藻之外,展示出流走活潑的生氣和注重骨力的剛健風(fēng)格,如王勃的《滕王閣序》。
后世影響
一、地位
從內(nèi)容上看,《滕王閣序》拓展了駢文的藝術(shù)境界。在藝術(shù)形式上,《滕王閣序》接受了六朝抒情小賦的傳統(tǒng),又在駢文的形式上加以散文化,達(dá)到了內(nèi)容美與形式美的統(tǒng)一!峨蹰w序》既是六朝駢文之新變,也是唐朝駢文通俗化格律化之先聲。
二、成語
人杰地靈:來源于“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萍水相逢:來源于“關(guān)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xiāng)之客!
三、教材收錄
《滕王閣序》被入選高中語文必修五人教版教材中。
【王勃寫滕王閣序的原因】相關(guān)文章:
王勃寫的《滕王閣序》06-24
王勃滕王閣序06-15
王勃 《滕王閣序》07-23
《滕王閣序》王勃08-05
王勃滕王閣序與滕王閣詩07-31
王勃寫滕王閣序的簡介06-24
王勃《滕王閣詩》與《滕王閣序》賞析07-16
王勃《滕王閣序》經(jīng)典賞析09-12
《滕王閣序》王勃 原文06-13
王勃的滕王閣序原文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