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維《山居秋暝》全詩翻譯及賞析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王維《山居秋暝》全詩翻譯賞析
《山居秋暝》是唐朝王維的五言律詩。詩中將空山雨后的秋涼,松間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聲音以及浣女歸來竹林中的喧笑聲,魚船穿過荷花的動態(tài),和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給人一種豐富新鮮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麗的山水畫,又像一支恬靜優(yōu)美的抒情樂曲,體現(xiàn)了詩人詩中有畫的創(chuàng)作特點。
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詩文解釋】
一陣新雨過后,青山翠谷越發(fā)顯得靜幽,夜幕降臨,涼風(fēng)習(xí)習(xí),更令人感到秋意濃厚。明亮的月光照映著松林,泉水從石上潺潺流過。竹林中傳來陣陣歡聲笑語,原來是洗衣少女們歸來,蓮葉浮動,那是順流而下的漁舟。盡管那春天的芬芳早已逝去,我陶醉在這美妙的秋色中,依然向往長留。
譯文1:
空寂的終南山剛下了一場雨后,秋天的黃昏時候降臨了。
明亮的月光在松樹間照耀,清澈的泉水在巖石上流淌。
竹林里傳來喧鬧聲是洗衣的女子回來了,水上的荷葉搖動是打魚的漁民下船了。
任憑春天的芳香花草消逝,我自己還是可以居留在這里。
譯文2:
一場新雨過后,青山特別晴朗, 秋天的傍晚,天氣格外的涼爽。
明月透過松林撒落斑駁的靜影, 清泉悄悄地在大石上緩緩流淌。
竹林傳出歸家洗衣女的談笑聲, 蓮蓬移動了,漁舟正上岸收網(wǎng)。
盡管春天的芳菲已經(jīng)消散而去, 游子在秋色中,自可留連徜徉。
【詞語解釋】
浣女:洗衣女。
1、王孫:貴族的后裔,這里指隱居的高士。
2、暝:日落,黃昏。
3、空山:空曠,空寂的山野。
4、新:剛剛。
5、清泉石上流:寫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6、竹喧:竹林中笑語喧嘩。喧,喧嘩,這里指竹葉發(fā)出沙沙聲響。
7、浣女:洗衣服的姑娘。浣(huàn),洗。
8、蓮動:意謂溪中蓮花動蕩。
9、下:歸。
【詩文賞析】
此詩為王維山水詩中的名篇。雨后秋山明快舒朗、清新鮮潔的環(huán)境特點構(gòu)成了全詩的基調(diào)。詩情畫意中寄托了詩人高潔的情懷及對理想境界之追求。
明月清泉,竹喧蓮動,浣女歸舟,層次鮮明,因果清晰,且有聲有色、有靜有動、構(gòu)成一幅清晰和諧的雨夜秋山圖。
詩的開頭兩句“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寫薄暮之景,山雨初霽,幽靜閑適,清新宜人。是詩人用大手筆勾畫的雨后山村的自然畫卷。其清新、寧靜眼睛淡遠之境如在眼睛前。一個“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萬物空靈之美。詩人隱居于此是何等的閑適,如此描繪山水田園之典型環(huán)境流露出詩人的喜愛之情。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被雨水洗滌后的松林,一塵不染,青翠欲滴;山石顯得格外晶瑩、剔透新亮;就連月光也像被洗過一樣,極其明亮皎潔;山雨匯成的股股清泉頓時流淌于拾級而上的石板上,又順著山澗蜿蜒而下,發(fā)出淙淙的清脆悅耳的歡唱,好似宛轉(zhuǎn)的“小夜曲”奏鳴。“照”與“流”,一上一下,一靜一動,靜中有動,動中有靜,仿佛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脈搏在跳動。此時此刻詩人也仿佛覺得自己也被洗凈了一般,自然的美與心境的美完全融為一體,創(chuàng)造出如水月鏡般不可湊泊的純美詩境。此種禪意非隱居者莫屬。蘇軾把此聯(lián)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典范之秀句。
接下來詩人由寫景轉(zhuǎn)為寫人。在這幅山水畫作之中,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們的生活美是水乳交融的。“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此二句均為寫人——“浣女”、“漁夫”的活動的畫面。詩人采用了“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寫法。可不是么,既是夜間,又被竹林遮擋,怎么能見到浣洗完衣服歸來的女人們呢!然而,竹海之中傳來的女人們緩步挪移時撥動夜露浸潤的翠竹,發(fā)出“沙沙”的聲響,又伴著她們銀鈴般的笑聲,好一派歡聲笑語的喧鬧竟打破了如此寧靜的夜空;再聽水面蓮葉波動,這便是漁夫乘著月光歸來。詩人觸景生情,感慨油然而生:山民們戴月而歸,隨性而起,這般勤勞、樸素、開朗的性格,遠比宦途官場清明、純凈得許多。這些細節(jié)無不傳達出詩人不僅喜愛這兒的景美,更喜愛這里的人美。這就很自然地給結(jié)句作了有力的鋪墊。尾聯(lián)兩句“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是詩人有感而發(fā)。雖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來。王孫指詩人自己,這是詩人對《楚辭·招隱士》“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以久留”的詩意的反其義而用之,是說春天的芳華雖歇,秋景也佳,隱者自可久留。正如詩人在《青溪》所言:“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其喜歸自然,厭惡宦海之情溢于言表。
總之,這首山水田園詩畫山繡水,清新寧靜,寄情山水,于詩情畫意中寄托了詩人的高潔情懷和對理想生活的執(zhí)著追求,含蘊豐富,耐人尋味。
賞析二:
這首詩寫山居所見秋山雨后黃昏的迷人景色和融怡陶醉的心境,大約是詩人隱居終南或輞川別墅時所作。詩的境界清澄透明,玲瓏剔透,恰似一泓秋水,其中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詩歌于詩情畫意當(dāng)中寄托著詩人的高潔情懷和對理想生活的執(zhí)著追求。
首聯(lián)整體著眼,大筆勾勒,交待季節(jié),點明狀態(tài),給人以身臨其境,神清氣爽之感。“空山”、“新雨”、“晚秋”,平平實實的幾個字,極易引發(fā)人們的聯(lián)想,山居環(huán)境的靜謐,新雨過后的清新,秋日天氣的颯爽,白日向晚的安寧,字里行間彌漫著一股清幽明潔之氣!翱丈健笔峭蹙S慣用的詞語,耐人尋味。此處絕無冷清、空洞之意,也不是禪宗所謂的空寂、虛無,結(jié)合全詩來看,“空山”包含以下四層意思:一指山中林木繁茂,翠綠成蔭,遮掩了人們活動的痕跡,正如王維《鹿柴》所云“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二是指此處遠離塵囂,人跡罕至,“峽里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云山”(《桃花源記》),有如世外桃源,遺世獨立,又如洞天福地,快樂怡人;三是指山雨初霽,萬物一新,銀輝四射,天地生輝,呈現(xiàn)在詩人眼前的是一派空明潔凈,熠熠生輝的燦爛圖景;四指空而不虛,靜而不寂,活力無限,意趣萬千,因為山中有歡歌笑語,漁舟晚唱,有明月朗照,清泉潺潺。可見,雨后空山帶給人們的不是孤獨、寂寞,不是沉寂、死滅,而是生機活力,妙趣橫生。
頷聯(lián)小處著眼,工筆細描,動靜結(jié)合,光色輝映,營造出一個雅致脫俗、明媚空靈的迷人世界。皓月當(dāng)空,朗照萬物;蒼松如蓋,亭亭凈植;松葉如針,清翠欲滴;水珠點點,閃閃發(fā)光;樹影斑駁,月光輝映,灑下一地的星星點點,有如細碎銀子鋪滿山林,給人以如夢似幻,飄飄欲仙之感。落一“照”字,不同于“瀉”,朱自清《荷塘月色》寫月光:“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與花上。”用“瀉”寫出了月光如水,靜謐朗照,柔媚生輝的特點。王維寫月光用“照”字,光色兼?zhèn),狀態(tài)逼真,活現(xiàn)月照松林,回光返射,閃爍不定,迷離恍惚的特點;也引導(dǎo)讀者去留意空山松林沐浴月華的恬靜光潔和明亮空靈。如果說第一句側(cè)重寫月下松林的幽美景致的話,那么,第二句就是寫月下溪流的活潑生機。你瞧:山泉流淌,淙淙作響;月映溪流,素潔如練;流水空明,清澈見底;溪流彎彎,活潑機靈。面對這一溪清幽潔明,空靈剔透的山泉,恨不得掬一水山月滋潤滄桑的面龐,擷一縷清音唱響心靈的浪花。著一“流”字,盡顯風(fēng)流,頗有柳宗元《小石潭記》“斗折蛇行,明滅可見”的韻味,也引導(dǎo)人們?nèi)ンw味小溪或水石相激飛花濺玉的閃亮或穿林繞石琤琤琮琮的合鳴。王維一“流”,可謂意態(tài)橫生,妙趣無窮!
頸聯(lián)拓展一步,進到人事生活,而這種生活出現(xiàn)在山中黃昏這一特有的情境中,便顯現(xiàn)出迷人的色彩。上句寫姑娘:一群天真無邪的農(nóng)家少女浣衣歸來,結(jié)伴同行;她們嬉戲玩鬧,笑逐顏開,吵醒沉睡的山林,激活了寂靜的生機,銀鈴般的笑聲回蕩在空曠幽深的竹林中。下句寫漁人:幾艘小船滿載星輝,盡興而歸,滿眼荷葉紛紛倒向兩邊,掀翻了無數(shù)晶瑩剔透的水珠。此情此景,讓人心生羨慕,多么想,搖一船沉甸甸的豐收喜悅來迎接又一個靜謐幽美的夜晚;多么想,唱一池脆生生的漁舟小調(diào)去歡送又一個余輝掩映的黃昏。姑娘也好,漁人也罷,詩人只聽見竹林中的喧鬧而不見其人,只見到蓮株的搖動而不見行舟,自可想見竹林蓮叢的茂密幽深,人們竟是裹在這樣一個郁郁蔥蔥的綠色世界里,這是何等動人的景象!而且,我們完全有理由推想,生活在這個世外桃源的人們,勤勞純樸,心性高潔;安居樂業(yè),幸?鞓;率性真誠,一派天然。難怪末聯(lián)詩人要由衷地傾吐出“王孫”可留的感嘆了。
尾聯(lián)巧用《楚辭·招隱士》之典,《招隱士》末句云:“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以久留!痹馐钦型鯇O出山入仕,王維反用其意,自成佳構(gòu),增無限趣味,“隨意春芳竭,王孫自可留!贝悍茧m然自然而然的消歇了,但秋光一樣美麗迷人,“王孫”自可不必離去了。貌似勸人,實則自勉!吧街小北瘸泻茫瑵崈艏儤,可以遠離官場污濁而潔身自好;“山中”比塵世好,純潔空靈,可以遠離世俗庸碌而修養(yǎng)性情。詩人對山中生活的迷戀之情,躍然紙上。另外,從全詩所用意象也可看出作者的思想情趣。皎皎明月,純潔空明;郁郁青松,亭亭凈植;幽幽清泉,潺潺流淌;森森翠竹,修直挺拔;卓卓清蓮,污而不染;……凡此種種,在傳統(tǒng)詩文里面,都是一些清閑雅致,高潔不俗的意象,由此不難看出王維對理想生活的念念不忘之心。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描繪的是清秋薄暮雨后初晴時的山村圖景,當(dāng)作于王維隱居終南山下輞川別業(yè)時,此時已是“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終南別業(yè)》)的后期了。開元二十四年(736),唐玄宗時期最后一個開明的宰相張九齡被李林甫等排擠罷官,朝政日趨昏暗,王維的政治熱情冷卻下來,對政治抱著消極的態(tài)度。開元二十八年(740)后,他在終南山構(gòu)筑了別墅,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此詩即作于這個時期。
名家點評
宋代劉辰翁《王孟詩評》:總無可點,自是好。
明代郭濬《增訂評注唐詩正聲》:郭云:色韻清絕。
明代鍾惺、譚元春《唐詩歸》:譚云:說偈(“明月”二句下)。鐘云:“竹喧”“蓮動”細極!靜極!
明末清初唐汝詢《唐詩解》:雅淡中有致趣。結(jié)用楚辭化。
明末清初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月從松間照來,泉由石上流出,極清極淡,所謂洞口胡麻,非復(fù)俗指可染者!颁脚薄皾O舟”,秋晚情景;“歸”字、“下”字,句眼大妙;而“喧”“動”二字屬之“竹”“蓮”,更奇入神。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詩評選》:凡使皆新,此右丞之似儲者。頷聯(lián)同用,力求切押。
明末清初黃生《唐詩矩》:尾聯(lián)見意格。右丞本從工麗入,晚歲加以平淡,遂到天成,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此非復(fù)食煙火人能道者。今人不察其漸老漸熟乃造平淡之故,一落筆便想作此等語,以為吾以王、孟為宗,其流弊可勝道哉!
清代范大士《歷代詩發(fā)》:天光工影,無復(fù)人工。
清代王士禎《唐賢三昧集箋注》:寫景太多,非其至者。顧云:翻案“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句,謂豈必春草思歸!半S意”字著“秋”,“留”字著“山居”,澹適。
清代沈德潛《說詩晬語》:中二聯(lián)不宜純乎寫景。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景象雖工,詎為?
清代張謙宜《絸齋詩談》:“空山”兩句,起法高潔,帶得通篇俱好。
清代盧麰、王溥《聞鶴軒初盛唐近體讀本》:陳德公曰:三四極直置,而清寒欲溢,遂使起二句頓增生致,不見為率。五六加婉琢矣。評:三四佳在景耳,景佳則語雖率直,不傷于淺。然人人有此景。人人不能言之,以是知修辭之不可廢也。梅坤承曰:語語作致,三四是其自然本色。
清代張文蓀《唐賢清雅集》:語氣若不經(jīng)意,看其結(jié)體下字何等老潔,切勿順口讀過。
清代劉文蔚《唐詩合選詳解》:王翼云曰:前是寫山居秋瞑之景,后入事言情,而不欲仕宦之意可見。
清末高步瀛《唐宋詩舉要》:隨意揮寫,得大自在。
作者簡介
王維,唐代詩人。字摩詰。原籍祁(今屬山西),其父遷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濟西),遂為河?xùn)|人。開元進士。累官至給事中。安祿山叛軍陷長安時曾受職,亂平后,降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晚年居藍田輞川,過著亦官亦隱的優(yōu)游生活。詩與孟浩然齊名,并稱“王孟”。前期寫過一些以邊塞題材的詩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則為山水詩,通過田園山水的描繪,宣揚隱士生活和佛教禪理;體物精細,狀寫傳神,有獨特成就。兼通音樂,工書畫。有《王右丞集》。
王維《山居秋暝》教學(xué)設(shè)計
知識目標(biāo):
了解詩人王維,掌握誦讀要領(lǐng),把握詩文內(nèi)容、結(jié)構(gòu)、主旨。
能力目標(biāo):
提高學(xué)生朗讀、理解、審美能力。
情感態(tài)度目標(biāo):
通過對詩文意象的理解,培養(yǎng)學(xué)生高潔的情懷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教學(xué)重點:
詩文的朗讀,結(jié)構(gòu),主題。
教學(xué)難點:
理解意象,體味詩畫美。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xué)過程:
1、導(dǎo)入
對王維大家能了解多少?
王維(701—761),字摩詰,先世為太原(今山西祁縣)人,其父遷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濟西),遂為河?xùn)|人。開元九年(721)進士。累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晚年閑居藍田輞(wǎng)川。詩與孟浩然齊名,稱為“王孟”。前期寫過一些邊塞詩,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園詩,通過田園山水的描繪,宣揚隱士生活;體物精細,狀寫傳神,有獨特成就。著有《王右丞集》。
四十歲為界限,之前早年有過積極的政治抱負,希望能做一番事業(yè),后政局變化無常而逐漸消沉下來,吃齋奉佛。四十多歲后,他特地在長安東南藍田縣的輞川營造了別墅,過著亦官亦隱的生活方式。人稱“詩佛”。讀他的詩,往往給人一種超塵脫俗、清新秀雅的感覺?偸敲枥L出一派恬美,幽靜的山水田園風(fēng)光。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xué)習(xí)王維山水田園詩中成就最高的一首《山居秋暝》。
2、聽讀感知
。1)聽錄音:要求邊聽邊體會詩中情感,想象詩中意境。
。2)學(xué)生誦讀,注意節(jié)奏、停頓
3、回答問題
。1)詩歌的題目告訴我們什么信息?
明確:題“山居秋暝”,“秋”點明了季節(jié);“暝”,傍晚,點明了具體時間;“山居”,點明了地點,并表明所描繪的是山村的生活情景。
(2)請同學(xué)反復(fù)朗讀后,找出詩歌的意象,感受詩歌描繪的畫面。
意象:山、雨、月、松、泉、石、竹、蓮、舟
空山秋雨圖、明月松間圖、清泉石上圖、竹林深深圖、蓮動漁舟圖。
清新秀麗的鄉(xiāng)村生活圖。
。3)作者對這些畫面的描繪目的是什么,就是作者想要表達什么?從哪句詩可以得知?
目的是要表達詩人過安靜淳樸生活的理想,同時也反面襯托出他對官場的厭惡,和對歸隱的渴望。從“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本淇傻弥。
(4)既然山中“春芳”將盡,是什么吸引詩人獨“留”山中?
是山中清新的空氣,清幽的美景,還有自由自在的生活。(點撥主題:表達詩人遠離官場,潔身自好,歸隱山林的志向。)
。5)“王孫自可留”里用到了一些典故,這些典故出自什么地方?
《楚辭·招隱士》!按蠹易⒁忸}目,‘招隱士’,這個王孫指作者自己,楚辭中講山中太冷清了,還是出來作官吧!王維反其道而用之,說還是不要作官好。因此前面的寫景,不過是為后面作鋪墊,說明山林的景色很好,適合隱居而已。
課堂小結(jié)
本節(jié)課我們從詩歌的朗讀中理解了詩歌的意象,感受到了詩歌的意境美。詩人用生花妙筆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生動優(yōu)美的風(fēng)景畫:清幽的山景,淳厚的民風(fēng)。正如蘇軾所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我們也領(lǐng)悟了詩歌的主題,學(xué)到了詩人高潔的情懷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今后大家再讀到王維的山水田園詩可以用同樣的方法欣賞,這是極為有益的。
課后作業(yè)
將本詩改寫成一篇借景抒情的小散文,觸摸詩人的靈魂,發(fā)揮自己的想象。(注意不要寫成翻譯式的文字)
《山居秋暝》教學(xué)反思
《山居秋暝》是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古詩三首中的其中首,是唐代詩人王維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作,詩中描繪了美好的山村傍晚圖景。通過這首詩的教學(xué)然我發(fā)現(xiàn),在課堂上弄懂一首詩歌的主題并不難,關(guān)鍵是讓學(xué)生學(xué)會提取詩中的意象進行想象。分析和理解。大部分學(xué)生只從表而上理解詩歌,并沒有走進詩歌營造的意境里而去,對詩歌的聯(lián)想和想象應(yīng)用不夠,更談不上情操的陶治。
由于詩歌年代的久遠,再加上古人和我們今人語言表達的差異,詩歌教學(xué)存在很大的難度,但是可以運用多媒體來縮小這種差距。在今后的教學(xué)中要活用多媒體,它可以帶領(lǐng)學(xué)生、激發(fā)學(xué)生去解讀課文,領(lǐng)略課文語言的妙處。比如在展示山間月夜圖,可以多收集豐富的圖片,讓學(xué)生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聯(lián)系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等學(xué)過的文章中表達的感情,對比其語言和情感,引導(dǎo)學(xué)生領(lǐng)略詩歌的妙處在引導(dǎo)學(xué)生朗讀方面自己做的還不夠。課堂上,我雖然指導(dǎo)學(xué)生多次朗讀,但引導(dǎo)不夠深入。
往后的課堂教學(xué)中我還要有意識的去改變這種淺嘗輒止的教學(xué)方法,讓朗讀指導(dǎo)能夠做得更為扎實。并且加強自身朗讀功底,通過多種渠道進行學(xué)習(xí),不斷提升自我,進而更好地指導(dǎo)學(xué)生。古詩的教學(xué)應(yīng)當(dāng)凸顯文體特點。木詩是一首五言律詩,應(yīng)讓學(xué)生學(xué)了本詩后能夠區(qū)分什么是律詩,什么是絕句,并且清晰地區(qū)分首額頸尾四聯(lián)。而且古詩詞的語言十分凝練,詩中的關(guān)鍵字詞要引導(dǎo)學(xué)生理解體會,避免學(xué)生的誤讀。以后的教學(xué)還應(yīng)該注重這些細節(jié),讓學(xué)生在僅有一次的課堂上學(xué)有所獲。
【王維《山居秋暝》全詩翻譯賞析】相關(guān)文章:
王維《山居秋暝》全詩翻譯及賞析01-20
王維的《山居秋暝》全詩賞析05-19
王維《山居秋暝》翻譯及賞析07-30
王維的詩山居秋暝08-11
王維的詩:山居秋暝10-23
王維《山居秋暝》賞析10-21
王維山居秋暝賞析12-28
王維山居秋暝原文及翻譯12-28
王維《山居秋暝》古詩賞析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