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山早行 溫庭筠
這首詩為人們所傳誦,是因為它通過鮮明的藝術(shù)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會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全詩如下:
商山早行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譯文
黎明起床,車馬的鈴鐸已震動;一路遠行,游子悲思故鄉(xiāng)。
雞聲嘹亮,茅草店沐浴著曉月的余輝;足跡依稀,木板橋覆蓋著早春的寒霜。
枯敗的槲葉,落滿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鮮艷地開放在驛站的泥墻上。
因而想起昨夜夢見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鴨和鵝,正嬉戲在岸邊彎曲的湖塘里。
注釋
⑴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陜西商洛市東南山陽縣與丹鳳縣轄區(qū)交匯處 。作者曾于大中(唐宣宗年號,847~860)末年離開長安,經(jīng)過這里。
、苿诱麒I:震動出行的鈴鐺。征鐸:車行時懸掛在馬頸上的鈴鐺。鐸:大鈴。
、情(hú):陜西山陽縣盛長的一種落葉喬木。葉子在冬天雖枯而不落,春天樹枝發(fā)芽時才落。每逢端午用這種樹葉包出的槲葉粽也成為了當?shù)靥厣?/p>
、辱谆黧A墻:個別版本(如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上冊“課外古詩詞背誦”)作“枳花照驛墻”,有人認為“照”是錯誤的'(見《枳花明驛墻——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上冊指瑕》)。明:使……明艷。枳(zhǐ):也叫“臭橘”,一種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春天開白花,果實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藥。驛(yì)墻:驛站的墻壁。驛:古時候遞送公文的人或來往官員暫住、換馬的處所。這句意思是說:枳花鮮艷地開放在驛站墻邊。
、啥帕辏旱孛,在長安城南(今陜西西安東南),古為杜伯國,秦置杜縣,漢宣帝筑陵于東原上,因名杜陵,這里指長安。作者此時從長安赴襄陽投友,途經(jīng)商山。這句意思是說:因而想起在長安時的夢境。
賞析
首句表現(xiàn)“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強。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經(jīng)響起了車馬的鈴鐸聲,旅客們套馬、駕車之類的許多活動已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講自己,但也適用于一般旅客。“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時難。”在封建社會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難、人情淡薄等許多原因,往往安土重遷,怯于遠行。“客行悲故鄉(xiāng)”這句詩,很能夠引起讀者情感上的共鳴。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詩人想起了昨夜在夢中出現(xiàn)的故鄉(xiāng)景色:“鳧雁滿回塘。”春天來了,故鄉(xiāng)杜陵,回塘水暖,鳧雁自得其樂;而自己,卻離家日遠,在茅店里歇腳,在山路上奔波。“杜陵夢”,補出了夜間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與“客行悲故鄉(xiāng)”首尾照應;而夢中的故鄉(xiāng)景色與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鮮明的對照。眼里看的是“槲葉落山路”,心里想的是“鳧雁滿回塘”。“早行”之景與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現(xiàn)。
創(chuàng)作背景
準確寫作年代已不可考,但聯(lián)系溫庭筠生平,他曾任隋縣尉,徐商鎮(zhèn)襄陽,他被辟為巡官。據(jù)夏承燾《溫飛卿系年》,這兩件事均發(fā)生在公元859年(唐宣宗大中十三年),當年溫庭筠四十八歲。自長安赴隋縣,當?shù)莱錾躺健4嗽姰斒菧赝ン薮舜坞x開長安赴襄陽投奔徐商經(jīng)過商山時所作。溫庭筠雖是山西人,而久居杜陵,已視之為故鄉(xiāng)。他久困科場,年近五十又為生計所迫出為一縣尉,說不上有太好心緒,且去國懷鄉(xiāng)之情在所不免。
【商山早行 溫庭筠】相關(guān)文章:
商山早行溫庭筠06-06
《商山早行》 溫庭筠11-26
《商山早行》溫庭筠11-17
溫庭筠 《商山早行》11-02
商山早行(溫庭筠)解讀11-07
古詩商山早行 溫庭筠07-11
《商山早行》 溫庭筠賞析06-01
商山早行 溫庭筠翻譯05-05
溫庭筠《商山早行》翻譯11-28
溫庭筠詩《商山早行》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