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溫庭筠詩中的懷古情結

        時間:2020-08-28 11:05:46 溫庭筠 我要投稿

        溫庭筠詩中的懷古情結

          溫庭筠的詩中不乏詠史懷古之作,主要表現(xiàn)為借古諷今,抒寫個人情懷,以及歌頌愛國精神,這些詩成為溫詩中的奇葩。

          中晚唐時期,由于衰微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和特定的歷史文化原因,詠史創(chuàng)作進入了非常繁榮的時期,表現(xiàn)出特定的思想情感取向。唐代文人大多出身寒門,更為關注社會狀況,此時期的文人不僅抒發(fā)個人情志,而且開始以冷峻深沉的筆觸去批判現(xiàn)實與政治,直接揭露社會的黑暗,帶有強烈的現(xiàn)實批判精神。

          溫庭筠,這位唐末著名的詩人和詞人,作為“花間派”的代表人物,對詞的發(fā)展影響較大,但其詩中也不乏詠史懷古之作,不乏慷慨悲歌之情。

          一、在借古中諷喻當朝

          《達摩支曲》借詠嘆北齊后主高偉荒淫奢侈、亡國殞身的故事,對腐敗的晚唐統(tǒng)治集團進行針砭。

          “搗麝成塵香不滅,拗蓮作寸絲難絕。紅淚文姬洛水春,白頭蘇武天山雪。”東漢著名女詩人蔡文姬戰(zhàn)亂中為胡人所虜,身陷匈奴十二年;蘇武奉命出使匈奴被無故扣留十九年,兩人同是身在匈奴心在漢朝,對父母之邦的思念,對故國的難以忘懷,綿長久遠。

          “君不見無愁高緯花漫漫,漳浦宴馀清露寒。一旦臣僚共囚虜,欲吹羌管先�瀾。”高偉是一個極其荒唐的君主,臨危茍安,耽于淫樂,最終成為北周的階下囚,忍辱飲恨。

          “舊臣頭鬢霜華早,可惜雄心醉中老。”鄴都舊臣空懷復國之心,苦于無回天之力,只好借酒消愁,一任歲月蹉跎,早生華發(fā)。“萬古春歸夢不歸,鄴城風雨連天草。”暗示憂勞興國,逸豫亡身的道理,歷朝歷代皆如此,對晚唐統(tǒng)治者敲起警鐘。

          二、在憑吊中感慨自身

          《過陳琳墓》也是一首詠懷古跡之作。表面上是憑吊古人,實際上是自抒身世遭遇之感。陳琳是漢朝末年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擅長章表書記。歸附曹操后,予以重用,軍國書檄多出其手。

          “曾于青史見遺文,今日飄蓬過此墳。”充滿仰慕感慨的筆調(diào),點出陳琳以文章名世,蘊含欽佩之情,同時暗透詩中所抒的感慨與詩人的際遇分不開。“詞客有靈應識我,霸才無主獨憐君。”有對自己才能的自信,有暗含人才惺惺相惜之意,同時也蘊含著極沉痛的感情:一個杰出的人才竟不得不把了解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前賢身上,反映出他見棄于當時的寂寞處境和懷才不遇的沉重感慨。陳琳遇到愛惜人才的曹操,而詩人卻沒有這么幸運,因此詩中流露出欣羨,也流露出生不逢時的感慨。“石麟埋沒藏春草,銅雀荒涼對暮云。”寄托自己對前賢的追思緬懷,對重視賢才的明主的追思,對那個時代的追戀,更暗示當代的不重視人才。

          “莫怪臨風倍惆悵,欲將書劍學從軍。”文章無用,只能揮劍從軍,從軍也可能再歷飄零,生不逢時之感進一步表現(xiàn)出來。

          《過陳琳墓》是寄慨遙深、文采斐然的名作,他的《蔡中郎墳》則從另一個角度懷古追思。東漢末年著名文人蔡邕,死后葬在毗陵尚宜鄉(xiāng)互村。這首詩就是寫詩人過蔡中郎墳時引起的一段感慨。

          “古墳零落野花春,聞說中郎有后身。”蔡邕卒于漢獻帝初平三年,歷史的風雨,人世的變遷,使這座埋葬著一代名士的古墳已經(jīng)荒涼殘破不堪,只有那星星點點不知名的野花點綴在它的周圍。野花的生機勃勃更襯托出古墳的零落荒涼。這里隱隱透出一種今昔滄桑的感慨。詩人利用傳說進行推想:既然張衡死后有蔡邕作他的后身,那么蔡邕死后想必也會有后身了,巧妙地將詩意由吊古引向慨今。

          “今日愛才非昔日,莫拋心力作詞人。”盡管蔡邕生于政治黑暗腐朽的時代,但他畢竟被人欣賞過。而今天的文士,則連蔡邕當年那樣的際遇也得不到,只能與時俱沒。因此詩人十分感慨;即使用盡心力寫作,又有誰來欣賞和提拔呢?高度的概括、尖銳的揭發(fā)和絕望的憤激營造了一個特殊的藝術境界。對那個糟踐人才的時代進行了概括,也表露出當時廣大文士憤激不平的心聲。

          三、在詠懷中歌頌愛國

          《蘇武廟》一詩是溫庭筠在憑吊蘇武廟時的臨風懷想之作,詠嘆了蘇武堅貞不屈的壯舉,贊頌了蘇武高尚的民族氣節(jié)和愛國情操。蘇武是我國歷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漢武帝天漢元年出使匈奴被扣留,直至昭帝始元六年才返回漢朝。他被扣留期間,“渴飲雪,饑吞氈,牧羊北海邊”,十九年如一日,愛國摯情絲毫未減,表現(xiàn)出“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的英雄氣概。

          “蘇武魂銷漢使前,古祠高樹兩茫然。”漢昭帝時,匈奴與漢朝和親,漢使到匈奴后得知蘇武尚在,匈奴只好答應讓蘇武回國。這首詩首句著筆就寫蘇武突然見到漢使,得知他已經(jīng)獲釋可以回國時悲喜交加的激動心情,深刻地顯示出其思國若渴的愛國精神。次句由人到廟,由古及今,寫蘇武廟的景物,寫出蘇武廟蒼古肅穆,渲染出濃郁的歷史氣氛,透露出詩人崇敬追思之情。

          盡管世事滄桑變化無窮,但是一個愛國者的崇高精神卻是萬古長青,令人懷念。“云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不僅敘出了蘇武被流放北海時與國音訊斷絕的史實,而且表現(xiàn)出蘇武只要一息尚存就念念不忘故園,通過寫他胡地牧羊時艱辛、單調(diào)、孤寂的生活,表現(xiàn)出貧賤不能移其愛國之志的'胸懷。

          “回日樓臺非甲帳,去時冠劍是丁年”,從相隔迢遙的時間的角度上寫蘇武出使和歸國前后的人事變換。蘇武出使是漢武帝為之賜節(jié)餞行,他自己那時也正在壯年,可是歸漢之時,卻是物是人非,讀者可以想象到十九年中蘇武所經(jīng)受的磨難之多。一個歷盡艱辛、頭白歸來的愛國志士,目睹眼前的情景,想到當年出使的情況,能不感慨萬端嗎?

          “茂陵不見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蘇武歸漢后,倍加懷念漢武帝,這種故君之思是融忠君與愛國為一體的感情。最后一筆把一個帶著歷史局限的愛國志士的形象,更真實感人地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

          溫庭筠的另外一首詠史詩《經(jīng)五丈原》,也是其詠史詩中的佳作。溫庭筠詩本以側艷為工,而這篇卻以風骨遒勁在溫詩中獨樹一幟。

          諸葛亮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為了匡復漢室江山,統(tǒng)一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表現(xiàn)出深沉的貞忠和非凡的才智,被人們視為智慧的化身,忠誠的榜樣,民族精神的代表者,歷來為人們所敬慕!督(jīng)五丈原》一詩是溫庭筠在憑吊五丈原諸葛孔明祠時所作,表現(xiàn)了詩人對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的無限惋惜和忠貞愛國的高度敬仰。

          “鐵馬云雕共絕塵,柳營高壓漢宮春”,詩的開頭氣勢凌人。諸葛亮率領蜀漢雄壯的鐵騎,高舉著繪有熊虎和鷙鳥的戰(zhàn)旗,以排山倒海之勢,直逼曹魏,紀律嚴明的蜀軍陣營對西漢宮闕所在地長安造成了嚴重威脅。詩人把諸葛亮比作西漢初年治軍有方的周亞夫,贊揚了諸葛亮杰出的軍事天才,表達了作者的仰慕之情。“天清殺氣屯關右,夜半妖星照渭濱”,正當蜀軍安營就序,關西戰(zhàn)云密布之時,諸葛亮不幸因積勞成疾而病逝。他的去逝給蜀漢政權造成了無法彌補的重大損失,也給北伐大業(yè)帶來了不可逆轉的困局,表現(xiàn)了詩人對諸葛亮赍志以歿的極度惋惜之情,慷慨悲壯,深沉動人。

          諸葛亮竭智盡忠,卻無法使后主劉禪從昏庸中醒悟過來,諸葛亮無奈,詩人嘆惋。“下國臥龍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壯志不酬,并非諸葛亮個人的主觀努力不夠,主要原因是后主劉禪不聽諸葛亮生前屢次忠告,同時,當時其他種種客觀因素也起著阻擋作用。“象床寶帳無言語,從此譙周是老臣”,與首句“鐵馬云雕”聲威的雄壯形成了鮮明的對照。詩人點出亡國佞臣譙周,也隱隱含有比較二人政績之意,諷刺了劉禪不能知人善任的昏庸無能,從而進一步表現(xiàn)了諸葛亮挽轉乾坤、忠誠柱國的情懷。

          晚唐國勢衰頹,民族矛盾激化,作為詩人能懷古傷今,歌頌忠貞愛國,是時代的必然,更是憂國愛民的寫照。溫庭筠的懷古詩在其華麗香艷的詠頌中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

        【溫庭筠詩中的懷古情結】相關文章:

        簡論余光中詩中的鄉(xiāng)愁情結09-04

        溫庭筠的名言07-06

        溫庭筠的唐詩12-05

        溫庭筠的簡介11-05

        溫庭筠的名作11-10

        《鄉(xiāng)愁》的中國情結11-23

        韋應物詩歌的黑夜情結05-27

        詩中的“思鄉(xiāng)”作文12-06

        唐詩中的名句07-09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