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小石潭記》 賞析
《小石潭記》全篇充滿了詩情畫意,表現(xiàn)了作者杰出的寫作技巧。因之,成為被歷代所傳誦的散文名篇。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柳宗元《小石潭記》 賞析,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柳宗元《小石潭記》 賞析
柳宗元的山水游記,是他散文創(chuàng)作中具有高度藝術(shù)技巧和最富于藝術(shù)獨創(chuàng)性的一個部分。而在他篇數(shù)不多的山水游記中,《小石潭記》可以說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作品。
《小石潭記》是《永州八記》中的一篇。這篇散文生動地描寫出了小石潭環(huán)境景物的幽美和靜穆,抒發(fā)了作者貶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語言簡練、生動,景物刻畫細膩、逼真,全篇充滿了詩情畫意,表現(xiàn)了作者杰出的寫作技巧。因之,成為被歷代所傳誦的散文名篇。
這篇游記一共可以分為五段。
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換形”的手法,在移動變換中引導(dǎo)我們?nèi)ヮI(lǐng)略各種不同的景致,具有極強的動態(tài)的畫面感。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蔽恼乱婚_頭,便引導(dǎo)我們向小丘的西面步行一百二十步。來到一處竹林,隔著竹林,能聽到水流動的聲音!绑蛑瘛本褪浅闪值闹褡;“如鳴佩環(huán)”是形容流水的聲音的清脆悅耳,猶如玉佩玉環(huán)相互撞擊時發(fā)出的聲響。文章由景及情,寫來極為自然!胺ブ袢〉,下見小潭!痹跐饷艿闹窳种,砍伐出一條小道來,終于見到一個小小的池潭。至此,小石潭的全部面目才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這一番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聞水聲,再由水聲尋到小潭,既是講述了發(fā)現(xiàn)小潭的經(jīng)過,同時也充滿了懸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漸地在人們眼前展開一幅美妙的圖畫。從此往下,作者便把筆力放在了對池潭的精心描寫上!八惹邃#詾榈,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為巖。”小石潭的水格外清涼,而且整個小潭全部是由石頭構(gòu)成的。整個潭底便是一塊大石頭,在靠近池岸的地方,水底的石頭翻卷地露出水面。這些石頭千姿百態(tài),形狀各異!佰妗奔礊樗械母叩;“嶼”是小島;“嵁”“巖”都是巖石的各種形態(tài)?傊@完全是一個由各種形態(tài)的石頭圍出的池潭,所以,作者為它起名曰小石潭!扒鄻浯渎,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本褪亲髡邔τ诔靥渡暇拔锏拿枥L了。有青青的樹和翠綠的藤蔓,它們纏繞在一起,組成一個綠色的網(wǎng),點綴在小潭的四周,參差不齊的枝條,隨風(fēng)擺動。這潭上的描繪僅
12個字,便將小石潭周圍的極幽極佳的景致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令我們愈加覺出小潭的美妙。
第二段,作者描寫的是潭水和游魚。這一段,作者采用了與第一段不同的手法,變“移步換形”為“定點特寫”。這是全篇中極為精彩的一段。特別是對水中游魚的描寫,更是栩栩如生!疤吨恤~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然不動;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边@是一幅極美的畫面。在水中游動的魚兒,不像是在水里,而是像在空中游動。太陽光照下來,魚兒的影子落在了潭底的`石頭上。從字面上看,作者是在寫魚,但透過字面,卻令我們不能不對那清澈的潭水留下極深的印象。這種游魚和潭水相互映襯的寫法,收到了很好的藝術(shù)效果。下面,作者進一步對魚兒進行描述。先是魚兒呆呆地一動不動,忽然,有的魚飛快地竄向遠處,一會兒游到這兒,一會兒又游到那兒,好像是在與游人一同享受著快樂。讀到這里,我們又不能不從游魚聯(lián)想到作者的歡悅心情。這種由情入景,由景及情的寫法正是這篇散文的一個突出特色。
第三段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景物!疤段髂隙,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毕蛭髂贤^去,一條小溪逶迤而來,形狀像是北斗七星那樣曲折,又像是一條蛇在游動,有的地方亮,有的地方暗。小溪兩岸高高低低,凸凹不平,犬牙相錯。這里,作者非常成功地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來形容小溪的形狀,用狗的牙齒來形容小溪的兩岸,使我們倍感形象逼真。
第四段寫出了作者對小石潭總的印象和感受!白渡,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坐在小石潭上,四周環(huán)抱著密密的竹子和樹木,非常寂靜,見不到人,令人神色凄涼,骨徹心寒,精神上也不免悲愴幽涼。因為它的境況太幽清了,不適宜讓人長久地呆下去,便題了字后離去。在這一段中,作者突出地寫了一個“靜”字,并把環(huán)境中的靜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寫出了一種凄苦孤寂的心境。這無疑是作者被貶后心情的曲折反映。
最后一段,“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記下與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小石潭記》是一篇語言精美,含義豐富,形象逼真的優(yōu)秀山水游記。它表現(xiàn)了作者對于事物的深刻觀察力和獨特體驗,同時也表現(xiàn)了作者深厚的藝術(shù)功力。文章中所使用的那些描繪景物細致入微的手法和巧妙、形象的比喻,都值得我們很好地借鑒。
拓展閱讀:《小石潭記》原文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聞水聲,如鳴佩 (pèi)環(huán),心樂(lè)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liè)。全石以為底,近岸,卷(quán )石底以出,為坻(chí),為嶼(yǔ),為嵁(kān),為巖。青樹翠蔓(màn),蒙絡(luò)(luò)搖綴(zhuì),參(cēn)差(cī)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chè),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動;俶(chù)爾遠逝,往來翕(xī)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zhé)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liáo)無人,凄神寒骨,悄(qiǎo)愴(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gōng )古,余弟宗玄。隸(lì)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yuē)恕己,曰奉壹(yī)。
譯文:
從小土丘往西走約一百二十步,隔著竹林,聽到水聲,好象掛在身上的玉佩、玉環(huán)相互碰撞的聲音,心里很是高興。(于是)砍伐竹子,開出一條道路,下面顯現(xiàn)出一個小小的水潭,潭水特別清涼。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石底向上彎曲,露出水面,像各種各樣的石頭和小島。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fēng)飄動。
潭中大約有一百來條魚,都好像在空中游動,沒有什么依靠似的。陽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魚兒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魚兒)呆呆地靜止不動,忽然間(又)向遠處游去,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跟游人逗樂似的。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樣的曲折,(又)像蛇爬行一樣的蜿蜒,(有時)看得見,(有時)看不見。兩岸的形狀像犬牙似的參差不齊,看不出溪水的源頭在哪里。
坐在石潭旁邊,四面被竹林樹木包圍著,靜悄悄的,空無一人,(這氣氛)使人感到心神凄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因為環(huán)境過于凄清,不能長時間地待下去,就記下這番景致離開了。
一同去游覽的有吳武陵、龔古和我的弟弟宗玄。跟著一同去的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一個叫恕己,一個叫奉壹。
拓展知識: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學(xué)家、思想家。祖籍河?xùn)|(今山西省芮城、運城一帶),柳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為考進士,文以辭采華麗為工。唐宋八大家之一,與韓愈共同倡導(dǎo)唐代古文運動,并稱“韓柳”。劉禹錫與之并稱“劉柳”。王維、孟浩然、韋應(yīng)物與之并稱“王孟韋柳”。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詩文作品,其哲學(xué)思想中具有樸素的唯物論成分,政治思想主要表現(xiàn)為重“勢”的社會歷史觀和儒家的民本思想,文學(xué)作品語言樸素自然、風(fēng)格淡雅而意味深長,代表作有《黔之驢》、《捕蛇者說》、《永州八記》及絕句《江雪》等。
【柳宗元《小石潭記》 賞析】相關(guān)文章:
關(guān)于柳宗元《小石潭記》賞析12-15
柳宗元小石潭記全文賞析10-27
小石潭記柳宗元11-30
小石潭記(柳宗元)原文賞析及翻譯10-22
柳宗元《小石潭記》課文評點12-15
柳宗元小石潭記全文鑒賞11-28
柳宗元《小石潭記》原文及翻譯01-18
柳宗元《小石潭記》作品鑒賞07-27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12-15
柳宗元的小石潭記原文翻譯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