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水龍吟》讀后感
引言:《水龍吟》是辛棄疾的代表作品之一,首慷慨沉郁的悲歌,唱出了詞人赤心報國的雄心壯志和沸騰的激情。小編整理了辛棄疾《水龍吟》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閱讀!
辛棄疾《水龍吟》讀后感(一)
辛棄疾是我最崇拜的偉人,他于公元1140年5月18日生,公元1207年10月3日逝世,他是南宋著名愛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稼軒,因此字號“稼軒居士”。他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豪放派詞人、愛國者、軍事家和政治家。
我最欣賞稼軒的《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這首詞作于乾道四至六年(1168-1170),整首詞抒發(fā)了辛棄疾郁結(jié)心頭的悲憤之情。特別是最后一句:“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更使人感受到《水倉吟·登建康賞心亭》整首詞蕩氣回腸。但是整首詞還不是辛棄疾的代表作,他的代表作《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是那么的豪放。當(dāng)時,辛棄疾南歸十余年,在江西任刑法獄頌方面的官吏,經(jīng)常巡回往復(fù)于湖南、江西等地,來到造口,俯瞰不舍晝夜流逝而去的江水,詞人的思緒也似這江水般波瀾起伏、綿延不絕,于是寫下了這首詞。
當(dāng)然,最讓我感動的就是辛棄疾的愛國之情。辛棄疾22歲就拉起千人隊伍、率萬人南下歸宋,當(dāng)時他還是個英雄少年,卻如此血氣方剛,欲為朝廷通殺賊寇,收復(fù)失地這又是何等的豪壯呀!
但是,世上的事并非都能心想事成,南歸之后,他手里立刻失去了鋼刀利劍,就剩下一支羊毫軟筆,他再也沒有機會奔走沙場,血濺戰(zhàn)袍,而只能筆走龍蛇,淚灑宣紙,為歷史留下一聲聲悲壯的呼喊、遺憾的嘆息和無奈的自嘲。
時隔千年,當(dāng)今天我們重讀他的作品時,仍感到一中凜然的殺氣和磅礴之勢。我們要永遠記住,熱愛祖國是每個中國人必備的品格,我們現(xiàn)在唯一要做到的是認(rèn)真、努力地學(xué)習(xí),我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辛棄疾《水龍吟》讀后感(二)
中國歷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終以文為業(yè),成為大詩詞作家的只有一人,這就是辛棄疾,這也注定了他的詞及他這個人在文人中唯一性和歷史上的獨特地位。
在我看到的資料里,辛棄疾至少是快刀利劍殺過幾次人的,他天生威武高大,從小苦練劍法,他又生于金宋亂世,不滿金人蹂躪,二十二歲時他就拉起了一支數(shù)千人的義軍。有一次軍中出現(xiàn)了叛徒將印信偷走,準(zhǔn)備投金,辛棄疾提劍單人獨馬追了兩天,第三天提回一顆人頭,為光復(fù)大業(yè),他說服義軍首領(lǐng)耿京南歸,南下臨安親自聯(lián)絡(luò)。不料部將叛變,耿京被殺,辛大怒躍馬橫刀,只率數(shù)騎突入敵營生擒判叛將,又奔突千里將其押解臨安正法,并率萬人南下歸宋那時候他還是個英雄少年,正血氣方剛只想為朝廷痛殺賊寇,收復(fù)失地。
但世上的事并不能心想事成,南歸之后他手里失去了利劍,就只剩下了一只羊毫毛筆,他再也沒有機會奔走沙場,血濺戰(zhàn)袍了,而只能筆走龍蛇,淚灑宣紙。為歷史留下一聲聲悲壯的呼喊,遺憾的'嘆息和無奈的自嘲。
應(yīng)該說,辛棄疾的詞不是用筆寫成,而是用刀和劍刻成的,它是以一個沙場英雄和愛國將軍的形象留在歷史和自己的詩詞中,時隔千年當(dāng)重讀他的作品,扔感到一種凜然和磅礴之勢。比如著名的《破陣子》。我敢大膽說一句,這首詞
除了岳飛的《滿江紅》可與之媲美外,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難找出第二首這樣有金戈之聲的力作。曹植作為統(tǒng)率,大軍還未出發(fā)他自己就先爛醉如泥,李白雖號稱在鬧市中有殺人的膽量,也只是動動嘴皮子或如謝安那樣玩玩
花花腸子,雖然杜甫也寫過“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軍旅詩人王昌齡也寫過“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但這都是
旁觀式的想象,抒發(fā)和描述。哪一個詩人曾有他這樣親身在刀刃劍上滾過來的經(jīng)歷呢?正如北宋的范仲淹據(jù)說曾經(jīng)讓西夏人聞風(fēng)喪膽,不過據(jù)目前的資料來看,似乎也沒有身先士卒,浴血疆場的記錄。“劍指三秦”“西風(fēng)塞馬”“投鞭飛渡”,他的詩詞簡直是一部軍事辭典,他也是不可多得帥才,他在《九議》書中主張編練特種部隊,重視諜報和情報認(rèn)為是部隊的耳目,勝負(fù)的關(guān)鍵,他的兵學(xué)的思想不在戚繼光之下。他本來是以身許國,準(zhǔn)備血灑大漠,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脫離戰(zhàn)場,再無用武之地,只能像屈原那樣仰問蒼天,像共工那樣撞不周,他臨江水,望長安,登危樓,只能熱淚橫流。
他在登臨建康城賞心亭時寫了一首《水龍吟》。此亭遙對古秦淮河,是歷代文人墨客賞心雅興之所,但辛棄疾在這里發(fā)出的卻是一聲悲愴的呼喊,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處使呢?
辛棄疾南歸后為什么這樣不為朝廷喜歡呢?他在一首《戒酒》的戲作中說“怨無大小,生于所愛,物無美惡,過則成災(zāi)。”這首小品正好刻畫了他政治苦悶,他因愛國而生怨,盡職而招災(zāi)。但是朝廷怕他也忌用他,他作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四十年,有近二十年時間被閑置一旁,而在斷斷續(xù)續(xù)被使用的二十多年間有又三十七次被調(diào)動。每到一處他都特別認(rèn)真,激情工作時刻擺出一副要沖向前線的樣子,他這種豪邁倔強的性格和執(zhí)著北伐的熱情,使他難以在畏縮圓滑,嫉賢妒能,只求偏安的南宋官場上立足。
“過則成災(zāi)”終于惹來許多誹謗,甚至說他獨裁,犯上皇帝對他時用時棄。危難時用幾天,朝有謗言又棄而閑幾年,這就是他的基本生活節(jié)奏,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悲劇,別看他飽讀詩書在詞中到處用典,但他至死也沒有弄懂南宋小朝廷為什么只圖茍安而不愿去收復(fù)失地。
辛棄疾《水龍吟》讀后感(三)
這首詞是詞人在建康任職期間所作,此時詞人正值年輕時期(約在30歲左右)。詞人從金兵占領(lǐng)區(qū)的北方“突騎渡江”,投奔南宋,志在抗金報國,卻不受重用,反遭猜忌排斥,那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一腔悲憤全傾注于詞中。上片寫景,高遠寥闊。南楚碧天千里遼闊,一派凄清的秋色,長江水隨著碧天遠去,秋色無邊無際。景中寓情,沉郁悲壯。極目遠眺遠處的山峰,不禁觸發(fā)起詩人一股濃烈的鄉(xiāng)關(guān)之思和家國之愁,山河之美引起愁懷的原因:它已淪陷異族了。“落日”六句意境悲涼,似心平氣和卻壯懷激烈、悲憤填膺。落日斜掛樓頭,離群孤雁悲啼聲里,江南游子悲憤壓抑,看著吳鉤寶劍把玩不已,拍遍了九曲欄桿,沒有人領(lǐng)會詞人登樓遠眺的心意。下片由寫景抒情轉(zhuǎn)到言志與悲嘆。接連用了三個典故:引季鷹的故事,表明自己早已以身許國:引許汜故事,表明自己不屑為個人利益而不顧國家風(fēng)雨飄搖;“樹猶如此”是桓溫北伐路上對時光飛逝之嘆,作者亦引以表達自己功業(yè)未建年華虛度的感慨。結(jié)尾收到英雄襟抱,無人撫慰。與上片煞拍呼應(yīng)。詞中以佳人發(fā)飾寓山河之恨,以美人襯映英雄,以歷史典故寫抱負(fù),委婉跌宕,極沉郁悲慨之致
【辛棄疾《水龍吟》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辛棄疾《水龍吟》賞析09-04
辛棄疾水龍吟原文譯文11-30
辛棄疾《水龍吟》全文鑒賞11-04
辛棄疾《水龍吟》教案3篇11-16
辛棄疾《水龍吟》的翻譯賞析09-01
辛棄疾水龍吟賞析100字11-05
水龍吟題瓢泉辛棄疾詩詞12-28
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詩詞12-04
辛棄疾詩詞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12-28
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賞析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