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撫州顏魯公祠堂記閱讀理解答案與翻譯
撫州顏魯公祠堂記
曾鞏
贈司徒魯郡顏公,諱真卿,事唐為太子太師,與其從父兄杲卿,皆有大節(jié)以死。至今雖小夫婦人,皆知公之為烈也。初,公以忤楊國忠斥為平原太守,策安祿山必反,為之備。祿山既舉兵,公與常山太守杲卿伐其后,賊之不能直窺潼關(guān),以公與杲卿撓其勢也。在肅宗時,數(shù)正言,宰相不悅,斥去之。又為御史唐所構(gòu),連輒斥。李輔國遷太上皇居西宮,公首率百官請問起居,又輒斥。代宗時,與元載爭論是非,載欲有所壅蔽,公極論之,又輒斥。楊彥、盧杞既相德宗,益惡公所為,連斥之,猶不滿意。李希烈陷汝州,杞即以公使希烈,希烈初慚其言,后卒縊公以死。是時公年七十有七矣。
天寶之際,久不見兵,祿山既反,天下莫不震動,公獨以區(qū)區(qū)平原,遂折其鋒。四方聞之,爭奮而起,唐卒以振者,公為之倡也。當(dāng)公之開土門,同日歸公者十七郡,得兵二十余萬。由此觀之,茍順且誠,天下從之矣。自此至公歿,垂三十年,小人繼續(xù)任政,天下日入于弊,大盜繼起,天子輒出避之。唐之在朝臣,多畏怯觀望。能居其間,一忤于世,失所而不自悔者寡矣。至于再三忤于世,失所而不自悔者,蓋未有也。若至于起且仆,以至于七八,遂死而不自悔者,則天下一人而已,若公是也。公之學(xué)問文章,往往雜于神仙、浮屠之說,不皆合乎理,及其奮然自立,能至于此者,蓋天性然也。故公之能處其死,不足以觀公之大。何則?及至于勢窮,義有不得不死,雖中人可勉焉,況公之自信也與。維歷忤大奸,顛跌撼頓至于七八,而終不以死生禍福為秋毫顧慮,非篤于道者不能如此,此足以觀公之大也。
夫既自比于古之任者矣,乃欲顧回隱,以市于世,其可乎?故孔子惡鄙夫不可以事君,而多殺身以成仁者。若公,非孔子所謂仁者歟?
今天子至和三年,尚書都官郎中、知撫州聶君厚載,尚書屯田員外郎、通判撫州林君,相與慕公之烈,以公之嘗為此邦也,遂為堂而祠之。既成,二君過予之家而告之曰:“愿有述!狈蚬蘸詹豢杀M者,固不系于祠之有無,蓋人之向往之不足者,非祠則無以致其至也。聞其烈足以感人,況拜其祠而親炙之者歟!今州縣之政,非法令所及者,世不復(fù)議。二君獨能追公之節(jié),尊而祠之,以風(fēng)示當(dāng)世,為法令之所不及,是可謂有志者也。
(選自《唐宋八大家文選》,有刪改)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又為御史唐所構(gòu) 構(gòu):圖謀
B.載欲有所壅蔽 壅:蒙蔽
C.自此至公歿,垂三十年 垂:接近
D.聞其烈足以感人 烈:忠烈事跡
【參考答案】A ( 構(gòu):陷害。)
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盡管顏真卿因為觸犯楊國忠而被貶為平原太守,但當(dāng)安祿山叛亂后,他仍然和常山太守
顏杲卿攻打叛軍的后路,使叛軍不能“直窺潼關(guān)”。
B.聶、林二人能建祠紀(jì)念顏公,用以感化當(dāng)世之人,做法令無法涉及的事,這真可以說是
表達(dá)了顏公的心志。
C.在朝中大臣大多畏縮觀望的情況下,能有一次得罪當(dāng)世權(quán)臣,因此而丟官不后悔的人是
很少的,但顏真卿卻能再三忤于世而不悔。
D.孔子厭惡那些淺陋的人,認(rèn)為他們不能很好地侍奉君主,而贊揚那些殺身成仁的人,而像顏公,正是孔子所稱道的仁者。
【參考答案】B (“這真可以說是表達(dá)了顏公的心志”錯誤,原意是二人都可以稱得上有崇高志向的人。)
7.把文中的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李希烈陷汝州,杞即以公使希烈,希烈初慚其言,后卒縊公以死。(5分)
。2)二君獨能追公之節(jié),尊而祠之,以風(fēng)示當(dāng)世,為法令之所不及,是可謂有志者也。(5分)
【參考答案】(1)李希烈攻陷汝州后,盧杞就派顏公到李希烈那里去招撫,李希烈開始還因顏
公的言論而感到慚愧,最終還是將顏公勒死了(或:最終還是用繩子勒死了顏公)。(5分,“陷”“慚”“卒”“縊”各1分,語意通順1分。)
。2)唯獨聶、林二人能追念顏公的大節(jié),尊敬他,建祠紀(jì)念他,用以感化當(dāng)世之人,做法令沒有規(guī)定的事,這是可以稱得上有崇高志向的人。(關(guān)鍵點:“祠”名詞活用為動詞,譯為“建祠堂”;“風(fēng)”譯為“教化”“感化”;“為”譯為“做”;“是”譯為“這”,判斷句。)(5分)
8.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顏魯公的形象特征。(4分)
目光長遠(yuǎn)、忠誠正直(“忠誠”“正直”答出一點即可)、篤信大道、功業(yè)赫赫
參考譯文:
被追贈為司徒的魯郡顏公,名真卿,在唐朝為太子太師,和他的堂兄杲卿,都為保持崇高的節(jié)氣而死。直到今天,即使是平民百姓也都知道顏公的忠烈。當(dāng)初,顏公因為觸犯楊國忠被貶為平原太守,他預(yù)計安祿山必反,為這事做了準(zhǔn)備。安祿山叛亂后,他和常山太守顏杲卿攻打賊軍的后方,賊軍之所以不能長驅(qū)直入潼關(guān),就是因為顏公與杲卿阻擋了他們的勢頭。肅宗再位時,顏公屢次直諫,宰相不高興,顏公被貶離開朝廷。顏公又被御史唐旻陷害,一連幾次遭到貶斥。李輔國逼太上皇遷往西宮居住,顏公首先帶領(lǐng)百官請安問候起居,又當(dāng)即遭到貶斥。唐代宗時,顏公同元載爭論是非,元載想蒙蔽皇帝,顏公上書竭力陳說自己的主張,又當(dāng)即遭到貶斥。楊炎、盧杞相繼在德宗時擔(dān)任宰相,更加討厭顏公的所作所為,接連貶斥他,還不滿意。李希烈攻陷汝州后,盧杞就派顏公到李希烈那里去招撫,李希烈開始還因顏公的言論而感到慚愧,最后還是將顏公縊殺了。這時顏公已經(jīng)七十七歲了。
天寶年間,多年沒有戰(zhàn)爭了,天下太平。安祿山謀反后,天下人無不感到震驚。唯獨顏公以小小的平原郡,挫敗了敵軍的攻勢。四面八方聽到這個消息,爭先恐后地奮起響應(yīng)。唐朝最終能夠振興,就是顏公在為之倡導(dǎo)啊。當(dāng)顏公大開土門要塞時,當(dāng)天歸附他的就有十七個郡,軍隊有二十多萬人。由此看來,只要順應(yīng)形勢并有誠心,天下人都會服從他。從此以后一直到顏公死去,將近三十年,小人連續(xù)執(zhí)政,天下日趨混亂,大盜接連不斷地起來謀反,天子常常外出避難。唐朝在朝中的大臣,大多畏縮觀望。在這樣的情況下,因為一件事得罪當(dāng)世權(quán)臣從而丟官卻不后悔的人,是很少的。至于一而再、再而三地得罪當(dāng)世權(quán)臣,因而丟官卻不后悔的人,幾乎是沒有的。至于剛起來又跌倒有七八次之多,終至喪命卻不后悔的人,天下只有一人,就是顏公。顏公的學(xué)問文章,往往混雜道教、佛教的說法,不是都合于儒家的倫理,至于他奮起自立,能達(dá)到這樣的境地,大概是由于天性如此吧。所以,僅從顏公能正確地看待自己的死,并不足以看出顏公的偉大。為什么呢?因為到了大勢已去,在道義上不得不死的時候,即使只有中等才德的人也會努力做到這樣,何況像顏公這樣自信的人呢!顏公多次觸犯大奸臣,遭貶受害七八次,而始終絲毫不顧慮自己的死生禍福,不是篤信大道的人是不能如此的,這才足以看出顏公的偉大。
世間安定與混亂不同,而讀書人的為官與去職選擇也有差異。比如伯夷的清廉避世,伊尹的以天下為己任,孔子在時局動蕩中的奔波,他們都有著自己的原則。已經(jīng)把自己與古代以天下為己任的人相比,卻還要瞻前顧后、回避隱藏,以討好世俗,難道可以嗎?所以孔子厭惡那些鄙陋淺薄的人,認(rèn)為他們不能很好地侍奉君主,而贊揚那些殺身成仁的人。像是顏公(這樣的人),不正是孔子所稱道的仁者嗎?
宋仁宗至和三年,尚書都官郎中、撫州知州聶厚載,尚書屯田員外郎、通判蘇州林慥,共同仰慕顏公的忠烈,因為顏公曾在此地任職,于是就在撫州建立祠堂紀(jì)念他。祠堂建成后,兩人來拜訪我,并對我說:“希望寫一篇文章記述這件事!蔽艺J(rèn)為顏公的赫赫業(yè)績不可盡說,本來就不在于祠堂的有無,但人們對顏公的向往之情難以表達(dá),如果沒有祠堂就不能盡情地表達(dá)他們的仰慕之情了。光聽到他的忠烈事跡就足以讓人感動,更何況到他的祠堂拜祭,親身感受他的熏陶呢?現(xiàn)在州縣的政事,凡不屬于法令規(guī)定的,世人一般就不再提及了。唯獨聶、林二人能追念顏公的大節(jié),尊敬他,建祠紀(jì)念他,用以感化當(dāng)世之人,做法令無法涉及的事,這真可以稱得上有崇高志向的人。
【撫州顏魯公祠堂記閱讀理解答案與翻譯】相關(guān)文章:
老魯?shù)拈喿x理解以及答案10-23
曾鞏《徐孺子祠堂記》閱讀答案及翻譯08-12
《晏子聘魯》閱讀答案及翻譯09-27
《記與歐公語》原文翻譯及閱讀答案07-15
游龍門記閱讀理解答案翻譯11-03
顏之儀閱讀答案附翻譯09-17
《徐孺子祠堂記》閱讀答案10-13
孔子為魯司寇的閱讀答案及翻譯07-30
晉書·魯芝傳閱讀答案與翻譯08-19
《魯云谷傳》閱讀答案及翻譯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