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余光中《聽聽那冷雨》有感

        時間:2020-10-21 15:05:39 余光中 我要投稿

        余光中《聽聽那冷雨》有感

          導語:作者余光中在身逢家國之變,他所寫的作品常流露濃厚的家國之思。其中,著名的詩篇《聽聽那冷雨》就是展現(xiàn)了強烈的愛國情感。

          記得高三的語文老師特別喜歡余光中的散文,時常在我們面前提到他。不過,說句實話,我對散文卻不怎么喜歡。因為覺得散文就一個字——散!讀起來,感到很吃力,往往幾遍下來,還是不知道寫的是什么。

          看這篇《聽聽那冷雨》,是因為當時的天氣很熱,我的心也在不知不覺中感到有些煩燥,需要些“冷雨”。

          文章沿著作者的足跡,從大陸“聽”到香港、臺灣、美國最后又回到了臺灣;隨著作者的思緒,從現(xiàn)代聽到了古代,從現(xiàn)實聽到了歷史;從少年聽到青年再到中年。每一次的“雨”都給作者帶來不同程度的聽覺上的感受與心靈上的顫動。

          最最為引起我興趣的是,在余光中的筆下于是各種器官都可感受到的。視覺上:點點滴滴,滂滂沱沱,淅瀝淅瀝;嗅覺上:細細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點薄荷的香味,濃的時候,竟“發(fā)出草與樹沐發(fā)后特有的淡淡土腥氣”;聽覺上:無論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驟雨打荷葉,聽上去總有一點凄涼,至于雨敲在鱗鱗千瓣的瓦上,由遠而近,輕輕重重輕輕,夾著一股股的細流沿著瓦槽與屋檐潺潺瀉下,各種敲擊音與滑音密織成網(wǎng)。

          我想,余光中先生應該是很喜歡雨的吧。如果沒有長期以來對雨的仔細觀察和打心底的喜歡,對雨不會有如此青苔般的深刻記憶。而對我,一個不喜歡雨,甚至有點討厭雨的人來說,看完這些對雨的描寫也不由得喜歡上了雨。另一方面,我不得不佩服余光中先生,他的文筆給我一種很感性的美,行文間可感受到他情感的豐沛、想象的獨特(沒有多少人會認為雨是帶有薄荷味的吧)。

          再者,《聽聽那冷雨》中,還體現(xiàn)了余光中先生散文的一個特定:文藻豐富、瑰麗。在這篇文章的第一段,他連用了“料料峭峭”、“淋淋漓漓”、“淅淅瀝瀝”、“天潮潮地濕濕”、“瀟瀟”、“潮潤潤”、“走入霏霏”、“凄凄切切”八個疊詞,給人一種音樂美,也營造了一種古典的意境。此外,這些戲也使我更確切地體會到作者對“冷雨”的感覺,同時也為下文作者對“冷雨”展開敘述起了一定的鋪墊作用。

          讀完全文,恨不得天馬上下一場冷雨!當然,這是假的。

          不久前看的彥火先生的《多情的雨》,同樣是寫雨,彥火先生的“雨”缺個我不一樣的感覺。在彥先生筆下,出于就像文中寫的一首首詩詞,如“春雨有五色,灑來花旋成”,“枕前淚共階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清風醒病胃,快雨破煩心”等,這些詩詞帶給人無限美好的遐想。在彥火先生筆下,雨或是飄逸或纏綿,人們的更多是歡樂。

          余光中與彥火的這兩篇散文,都帶有借景抒情的意味,但不同的是余光中先生的《聽聽那冷雨》卻透著一絲的哀愁,那是一種淡淡的鄉(xiāng)愁。它很平淡,幾乎感受不到,卻確實存在。

          “冷雨”與“春雨”哪個更好,我說不出,但我覺得在不同的情緒下看不同的作品,可一個我們帶來不一樣的審美感受。

          知識擴展:《聽聽那冷雨》賞析

          作為我國現(xiàn)代的著名作家,余光中的創(chuàng)作是多方面的。他既能寫詩,又能寫散文、評論,還有相當數(shù)量的翻譯作品。他自稱是“文學創(chuàng)作上的多妻主義者”。梁實秋曾評價說他“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成就之高一時無兩”。

          《聽聽那冷雨》就是余光中散文的代表作之一,后收入作家同名散文集《聽聽那冷雨》中。

          作家通過對臺灣春寒料峭中漫長雨季的細膩感受的描寫,真切地勾勒出一個在冷雨中孑然獨行的白發(fā)游子的形象,委婉地傳達出一個漂泊他鄉(xiāng)者濃重的孤獨感和思鄉(xiāng)之情,表現(xiàn)出一個遠離故土的知識分子對傳統(tǒng)文化的深情依戀和由衷的`贊美。

          “驚蟄一過,春寒加劇。先是料料峭峭,繼而雨季開始,時而淋淋漓漓,時而淅淅瀝瀝,天潮潮地濕濕,即連在夢里,也似乎把傘撐著……”作家從雨,想到那一塊久違了的土地——古老的大陸;從金門街到廈門街,從金門到廈門,想到了常州人,南京人,江南人,川娃子,五陵少年,杏花春雨江南……;從杏花、春雨、江南,想到了方塊字和古老的中國文化,“無論赤縣也好神州也好中國也好,變來變?nèi)ィ灰獋}頡的靈慧不滅,美麗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當然常在”。作家又從雨談到了在國外的感受,要想領略“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的境界,只能回到中國,“云繚煙繞,山隱水迢的中國風景,由來予人宋畫的韻味”。接著,作家調(diào)動了一切感官——從聽、觀、嗅等多種感覺方式入手,極力寫出雨中的諸多情趣。“聽雨,只要不是石坡驚天的暴雨,在聽覺上總是一種美感。”無論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驟雨打荷葉,聽去總有一點凄涼,凄清,凄楚,于今在島上回味,則在凄楚之處,更籠上一層凄迷了。”從古代得竹瓦,到今天的樓房,從中國傳統(tǒng)式的房子,到日式的瓦屋,“雨來了,最輕的敲打樂敲打這城市,蒼茫的屋頂,遠遠近近,一張張敲過去,古老的琴,那細細密密的節(jié)奏……輕輕地奏吧沉沉地彈,徐徐地扣吧撻撻地打,間間歇歇一個雨季,即興演奏從驚蟄到清明……。”最后,作家寫道“二十五年,沒有受故鄉(xiāng)白雨的祝福,或許發(fā)上一點白霜是一種變相的自我補償吧。”“前塵隔海。古屋不在,聽聽那冷雨”。

        【余光中《聽聽那冷雨》有感】相關文章:

        余光中《聽聽那冷雨》原文11-06

        余光中《聽聽那冷雨》散文10-29

        余光中《聽聽那冷雨》教案06-23

        聽聽那冷雨 余光中 賞析11-03

        余光中聽聽那冷雨全文10-26

        余光中散文聽聽那冷雨12-19

        余光中聽聽那冷雨賞析11-24

        余光中聽聽那冷雨(全文)12-16

        評價余光中的《聽聽那冷雨》11-02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