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么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寓言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寓言教學反思1
《紀昌學射》是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八單元第一篇課文29課《寓言兩則》中的第一則。這則寓言講的是紀昌學習射箭,飛衛(wèi)告訴他先要下功夫練眼力,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個目標,不能眨一眨”;二是“練得能夠把極小的東西,看成一件很大的東西”。紀昌一一照做。等練好了眼力,飛衛(wèi)才開始教他開弓放箭。后來,紀昌成了百發(fā)百中的射箭能手。故事以生動的事闡明了無論學什么技藝,都要從學習這門技藝的基本功入手。當然從另一個角度看,還可以體會到學習者的恒心和毅力對學習結果的重要作用。
“學源于思,思源于疑”。好的問題能一石激起千層浪,能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能激發(fā)學生去探索問題,解決問題興趣。我們都知道課題是課文的眼睛,所以在教學時我抓住課題,讓學生根據課題質疑,課上學生也能夠抓住文眼提出了好幾個問題,如:紀昌向誰學習射箭?紀昌是怎樣學習射箭的?從問題入手,對學習這篇課文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也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扁鵲治病》是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八單元第一篇課文29課《寓言兩則》中的第二則。這則寓言告訴我們“要防微杜漸、聽取別人正確意見”這樣一個道理。
教學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遺憾藝術。雖然在備課時,我做了充分的準備,整節(jié)課也達成預期的效果,但在教學過程中,仍存在著不足之,但是還存在一些遺憾。如給學生讀的時間不是很多;教學語言不夠充滿激情,不能夠很好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對學生評價的語言,雖然用了但是顯得蒼白無力。
今后,在教學中一定加強自己在教學語言這方面的訓練。
寓言教學反思2
本節(jié)課力求抓住第一課時的特點,完成第一課時應該完成的任務:認識生字、朗讀課文、學習第一則寓言。
學習中,我采用我們學!跋葘W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首先出示三個教學目標,接著告訴學生,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我們將進行三次比賽,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然后依次出三個自學指導,讓學生根據自學指導進行學習,檢測時采用比賽的形式進行,盡量請學習較差的學生來回答問題,當學生出現(xiàn)錯誤時,采用“兵教兵”的方法,學生學的興趣盎然,完成的相當好。在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中,要求學生說一說身邊有沒有類似于狐貍這樣的人,一開始只有幾個同學舉手,于是我讓同學們小組交流討論,孩子們在交流中打開了話匣子,舉了不少“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的事例,充分理解了寓言的寓意。
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時間關系,學生在學完課文之后沒有再讀課文,缺乏在理解的基礎上讀出感情。其次,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還有待加強自己評價語的“修煉”,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學始終是一門缺憾的藝術,只有不斷地去追求、去鉆研,才能使這種缺憾降低到最小限度。
寓言教學反思3
一、教學設計
教學對象分析
大部分初一的學生對現(xiàn)代文的閱讀能力都停留在了解故事情節(jié)的感性認識層面,不懂得如何挖掘文章蘊含的深層主旨。因此,本課的學習,教師將著重訓練學生的賞析能力;提升學生的理性認識。此外,教師將根據初一學生活潑好動的生理特點,通過設計適合他們年齡的教學形式與教學環(huán)節(jié),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
教材分析
《白兔與月亮》是實驗教材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學生能比較容易地把握故事的主要內容。但另一方面,《白兔與月亮》所蘊含的寓意較為難懂,學生很難做到一步到位,所以科學設計的重點應放在如何使學生最終能水到渠成地體會其寓意。同時,結合寓言這種體裁特點,深入挖掘其所蘊涵的哲理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寓言這種體裁的基本特點。
2.詞語積累。
3.把握全文大意,提煉中心思想。
能力目標:
1.口頭復述主要內容,理清作者的寫作脈絡,提高閱讀分析的能力。
2.學會篩選關鍵詞語,初步感知精美的語言。
情感目標: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學會用平常心態(tài)對待生活中獲得的各種各樣的利益。
教學重點
1.把握全文的情節(jié)發(fā)展,抓住兩次轉折的關鍵。
2.把握得月前后白兔的心態(tài)變化。
3.引導學生結合個人的人生體驗,談談從這則寓言中所得到的對自己人生觀的一些感悟。
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通過學生進行課本劇的表演,創(chuàng)設情境;幫助學生盡快進入課文的學習。
2.延伸拓展法。聯(lián)類引申,結合自己的人生體驗,學有所用。
3.小組討論法。通過小組成員的相互啟發(fā),共同完成問題的探究。
二、教學反思
準確把握學生的興趣激活點
寓言主要是通過故事的形式講述一些哲理。雖然學生是第一次正式接觸這種體裁,但其實在小學階段他們已經讀過許多寓言。因此在課文導入中,我就從學生接觸過的寓言開始引入,充分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自然轉入文體介紹。初一學生好動活潑,因此在文章整體感知的環(huán)節(jié)中,我設計了讓學生表演課本劇,雖然準備倉促,但他們的熱情被極大地調動,更重要的是深深地感染了作為觀眾的同學,在看完表演后,整個班學生的學習熱情空前高漲。因此我認為,教師必須準確地把握并激活學生學習的興趣點,才會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注重對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的挖掘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是依附于課文載體實現(xiàn)的。它的實現(xiàn)需要老師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通過學生自己去體驗、去領悟。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充分關注教學對象的情感體驗,并抓住了課文與學生的情感契合點。在學生學完了這篇寓言的寓意后,我設計了問題:你是否有過患得患失的現(xiàn)象?你今天學習了這篇寓言,你的人生觀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或變化?暢所欲言,有同學提到面對成績時應該有平和心態(tài),有同學開始正確認識與好朋友交往的問題,還有同學提到了獨生子女如何面對父母的愛等,這些問題正是青少年普遍遭遇著的煩惱,在這堂語文課中,這些頗有共鳴的困擾竟被意外地迎刃而解了,而且是學生自己感悟出來的。因此,我深深地體會到語文教改中提到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并不是停留在中心思想、主題的歸納上,而應面向生活,走進社會,讓學生在語文教學中充分地展現(xiàn)自己的喜怒哀樂。
有效互動,積極評價,營造民主氛圍
在這堂課上,我與學生一直處于“對話”的狀態(tài),只有在師生的有效互動中,真正的民主課堂才能建立,也只有在民主的氛圍中,學生才能無拘無束,暢所欲言。當學生思考“有無得失之患”這道題時,剛開始十分困難,我提出了變換角色的假設,如以“白兔和青草”“天空和月亮”進行啟發(fā);當學生聯(lián)系自身談得失之患時,我也說了同是獨生子女的自己的感受和故事,并積極啟發(fā)他們,最后還把自己找到的金玉良言送給學生,彼此共同領悟,共同進步!
我還十分注重傾聽,然后給予學生積極的反饋。如在品味詞句的環(huán)節(jié),有些同學在分析時暴露出對部分修辭手法還沒掌握,認為“有仿佛就是比喻”之類的情況,我即時給予糾正。每堂課的前五分鐘演講,我總是讓學生對演講者積極評價,幫助學生建立信心;在概括主要內容時,前一個學生介紹羅嗦,但我更關注于她的優(yōu)點———用了很多課本中的詞語,并給予充分的肯定;回顧生字詞時,學生們完成得十分出色,我笑說:大家是否已經知道我的正確答案了?怎么那么正確的!
當然,在某些題目的處理上,我認為還有欠完善的地方,值得推敲;在講課時,感情的投入與感染能力還有待加強,同時,在整個備課過程中,備課組成員的相互啟發(fā)使得這堂課更為完善生動。
我認為只要堅持“享受語文,感受生活”的教學觀念不動搖,終有一天,語文也會成為大多數學生都喜歡的科目。我將為此而繼續(xù)努力!
寓言教學反思4
《塞翁失馬》是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30課《寓言四則》的最后一則,選自《淮南子》。
在教學時,以朗讀為主,在朗讀的基礎上加深學生對這則課文的理解。
這則課文的內容不是很晦澀,學生可以通過課本注釋,自行翻譯。只有一句 “此何遽不為福(禍)乎?”較難翻譯,教師可以通過解釋“何遽”,使學生能自行翻譯這句。
在翻譯課文的時候,學生可能會將“其父”翻譯錯,“其父”指的是“善術者”,而不是“善術者”的父親。
在講解這課時,我采取的是和學生合作一起翻譯課文,學生翻譯有困難時,先互相幫助嘗試著翻譯,出現(xiàn)問題時,教師糾正?墒,在最后一點翻譯時,還是陷入了教師為主這個泥潭,出現(xiàn)了失誤。在以后的教學中,還是應該注意這個問題。
寓言教學反思5
1、怎樣讓學生成為每節(jié)課的主角,我采用了各種方法實驗后,認為讓他們用自己的理解去詮釋課文中的含義課堂教學效果較好。
2、這一節(jié)語文課上,我我改變了以前老師在教學生學,盡量讓學生教老師學,過程中同學們的互相質疑,在個別大膽的孩子的帶頭下,全班同學躍躍欲試。有些學生紛紛舉起手來,抑制不住內心的興奮與快樂,嘴里不停地喊著“我、我……”,在確認了自己的答案與其他同學的答案一致時,他們的`臉上都綻開了笑臉。讓我體驗到了他們的用心良苦,也讓我發(fā)現(xiàn)到了許多以前應該發(fā)現(xiàn)卻一直沒有發(fā)現(xiàn)的東西……
寓言教學反思6
從上述同學為代表的故事續(xù)編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學生在最后一個“無中生有”的教學內容中,不僅懂得了寓言故事的解讀法,而且在忠于文本的同時對這一寓言故事融入了自己獨特的理解,打上了專屬于自己的烙印,而這,恰恰是我們語文老師在閱讀教學中最樂意看到的。這一教學案例,使我真切地感受到:基于文本整體出發(fā)的“無中生有”式教學內容的開發(fā),確實對教學目標的達成能起到“錦上添花”之效果。
范例五語文課不單單是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而應是面向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我認為,語文教師應善于利用教材,發(fā)掘教材中可發(fā)展學生潛在才能的素材進行教學,善于將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進行整合,讓學生的強勢智慧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學生了解了《蚊子和獅子》的故事以后,我試圖通過導語、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表演的情境,激發(fā)學生表演的興趣:我鼓勵學生三人一組來表演,他們對此很感興趣,小組配合非常默契,課堂氣氛異常熱烈,學生從中得到多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
寓言教學反思7
簡、實、真、趣低年級閱讀教學第一課時探索張慶先生在閱讀教學上有一個著名的經緯論,其基本理念是:教一課書,要以指導學生讀書為經,以字詞句的學習為緯來組織閱讀教學,使字詞句的教學寓于讀書訓練之中。今年,我又回歸了一年級,如何在低年段落實先生的思想,怎樣把低年級的第一課時上得簡單、扎實、真實、有趣,成了我想探索的一個問題。于是,選擇了《北風和小魚》一課來進行研究。
一、簡單記得上半年徐州培訓會上,張慶先生也提出了課改八字方針,其中很關鍵的一條就是倡簡,提倡上簡簡單單的語文課。因為語文就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語文能力的形成就是靠大量的實踐,在實踐中習得語言。本課從目標來看,只有兩個要求。一是讀通讀順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大意。二是識字與寫字。從設計來看,對應目標做到了簡潔,主要分為兩大塊,一是識讀結合,寓識于讀,把課文讀好。二是識寫結合,使字形教學和寫字教學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課堂中避開了冗余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為的就是節(jié)省大量的時間有效落實每一個教學目標。從過程來看,也顯得簡單、平實,追求簡單課堂,豐富表現(xiàn)以及有效教學。
二、扎實大家都知道,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是人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不可或缺的基本素養(yǎng)。就語文學習而言,首先是要學會使用語言文字這個重要的交際工具。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識字與寫字更是顯得尤為重要。《語文課程標準》就明確指出:識字寫字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在閱讀教學中進行識字與寫字的要求,必須正確處理識字、讀書、寫字三者的關系,堅持寓識于讀、以識促讀、識寫結合的做法,力求同步發(fā)展。本課為第一教時,必須做到讀通讀順,在讀通階段突出識字寫字教學,遵循的便是在語言環(huán)境中教學識字的原則。從自由讀準提出的多讀生字要求,到拿出生字詞單獨練習,再到生字放到課文中讀會,最后又繼續(xù)鞏固,讓生字詞在課文內外走了幾個來回,真正地體現(xiàn)寓識于讀、以識促讀。而寫字教學時,再與生字見面,此時生字就變成了老朋友。在教學字形及書寫時,從筆順認讀開始,到記憶字形,再教學讀帖,輔之以寫字姿勢和習慣的指導,規(guī)范的生字就會出現(xiàn)在學生的筆下。長期堅持,學生就會養(yǎng)成扎實的寫字習慣,影響今后做事的風格。
三、真實語文課追求的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在課改實踐中,加強對語文課程、語文教學規(guī)律性的認識,不斷地求是,求真。這是課改成功、語文教學產生質的飛躍的前提和保證。在本課教學中,選擇了第一課時,沒有要求學生對課文進行預習,并努力不把第二課時的內容加入進來,就是為了做到純正,讓第一課時能真正地落到實處,而不是為了公開課便變得什么都可以裝。就是要通過課堂把讀的方法教給孩子,讓他們自己會操作,做到真正能讀,真正自己會讀。四、有趣在低年級閱讀教學中,要堅持把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放到閱讀教學的首位。喜歡閱讀被《語文課程標準》放在閱讀教學起始目標的第一條,就是要求我們能在學生閱讀起跑線的起點上,采取多種手段讓每個學生喜歡讀書,主動地要讀書,逐步讓他們把讀書當做一種樂趣和享受。激發(fā)情趣,引起學的興趣。從課的開始,一直貫穿著課的始終。時刻注意自己和學生的狀態(tài)和言行,以全身心投入到到課堂,以此來激發(fā)、影響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真正讓學生想,愛讀。有效的評價也是激趣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手段。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評價的激勵功能,鼓勵成功。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發(fā)展的潛力,愛護每一個學生的自尊,激發(fā)每一個學生的上進心。在低年級閱讀教學中,用整個心靈去擁抱生命,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培養(yǎng)學習興趣,找到學習方法,找到自信,找到快樂。有了簡單、扎實、真實、有趣作為低年級閱讀教學的思想指導,再加上孫景華老師和楊新富校長在教材培訓中提到的第一課時教學步驟為方法指導,通過自己對課堂的不斷打磨,努力使張慶先生的經緯論在低年級閱讀教學第一課時內得到有效的落實。
寓言教學反思8
昨天上了《伊索寓言》這一課,課前對于三個故事怎么安排?怎么教?是一課時教一個故事,還是一課時教三個故事,有點猶豫不決。通過查閱網上資料,反復研讀教材,最終還是決定一課時教三個故事。三則寓言故事,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內容是比較淺顯的,可以說是一讀就懂。那么,針對這三個故事,在課堂上可以教些什么呢?難道僅僅讓學生明白三個道理或把故事讀好,說好,就算完成教學任務了嗎?閱讀了魏星老師的教學實錄和知足常樂吧的教學設計發(fā)現(xiàn),這三個故事還是很有內容可教的。關鍵在于教者想讓學生得到什么!由于故事比較易懂,所以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訓練學生的思維和表達上。如:教《狐貍和葡萄》時,讓學生想象:狐貍可能想了哪些辦法?讓學生以“狐貍一會兒 ,一會兒 ,一會
兒 他想盡了各種辦法去夠葡萄,但是白費勁!钡木涫竭M行說話;假如這時一只麻雀飛來,吃了一顆葡萄,對狐貍說葡萄是甜的,面對這尷尬的場面,狐貍可能會怎么說?教《蟬和狐貍》時讓學生想象:假如《狐貍和烏鴉》中的烏鴉碰到《蟬和狐貍》中的蟬,他們倆可能會說些什么? 一堂課如果有一個主要的問題,就相當于有了一個抓手。這樣,一堂課就能夠很好地整合,提領而頓,百毛皆順《伊索寓言》一課可以抓住哪個主要問題來展開教學呢?研讀三則故事可以發(fā)現(xiàn)不管是葡萄架下的狐貍,還是牧羊的孩子、大樹下的狐貍都在說謊、說假話!為此,我決定以“他們?yōu)槭裁匆f謊?”來統(tǒng)領整課的教學。事實也證明,這樣的安排,教得時候,更容易統(tǒng)籌。 課雖然上完了,但問題多多:
一、教師的評價語言蒼白,不足以有效推動學生的思維,難以調動學生的熱情;
二、細節(jié)不細,點到為止,沒能在精、細、深上下功夫,整堂課浮光掠影;
三、精彩的課堂還需教師自身內在的涵養(yǎng)作支撐,平時還要多閱讀、多吸收。
寓言教學反思9
本屆新鄉(xiāng)市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我獲益匪淺。
自己在講課前進行了認真的準備,力爭拿出一堂好課,展示出自己的優(yōu)勢;比賽中選手們八仙過海,各顯其能;激烈的比賽后,大賽評委組專家教研室宋主任、附中劉主任、四中楊主任又不辭勞苦進行了精彩深刻的點評。這一切使我獲得了巨大的進步,同時也看到了自己的許多的不足。下面就此次比賽中自己的反思做一些淺顯的總結。
首先談一下相對成功之處,以利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堅持改進。
1、本節(jié)課在制定教學目的時抓緊抓牢“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這唯一的主線,所有教學活動都要圍繞這一主線展開。這樣就保證了使整個教學活動的效果。
2、教學過程中層次要分明,層層之間要承接自然、連貫,讓學生在學習時思維轉換自然恰當,提高得當。
3、教學中重視課文,對課文的解析要到位。在此基礎上更要跳出課文,引領學生走向更高的層次,以達到能力培養(yǎng)的目的。
4、自己在設計時注重了淺入深出的基本原則,在最重要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訓練階段,我先從比較容易的日常寓言入手,再到有點難度的高考寓言,最后回歸課本寓言進行高難度訓練,使學生循序漸進,切實提高他們的能力層次。
5、注意學以致用,就是要結合現(xiàn)實的教學需要,本節(jié)課中我在設計創(chuàng)造性思維時將20xx年高考作文題加入其中,既讓學生獲得訓練,又使學生注意到目前學習和將來高考的聯(lián)系。
以上是此次比較成功的地方。
下面談一下不足之處,這才是我本次活動最大的收獲。
1、目前的教學對課文的解析還是相當重要的,而自己在這方面做的還很不足。
上面在談收獲時我說到了教學中更要跳出課本,但是跳出的前提是對文本充分深刻的解析,而我在本節(jié)課中對文本的解析就出現(xiàn)了處理急促、挖掘不深的問題,使課文沒有得到很好的開掘。
2、課堂設計上沒能夠在最后再提高一步。
就像楊主任提出的那樣沒有在課堂結尾處聯(lián)系課文中錢鐘書和盧梭對“小孩子究竟該不該讀寓言”這一內蘊深厚的問題引發(fā)學生的思考,讓他們利用新學到的方法,提出自己的見解,從而既回到課文,又用新知識解決課文的厚重之處,在能力層次上更上一層樓。
3、教學環(huán)節(jié)轉換中還存在著不夠簡明、連貫、銜接的地方,顯示出自己的課堂把握上的不成熟,這既需要自己進一步的努力,更需要名師大家的指點。
最后對舉辦此次大型比賽的上級機關、領導表達深深的敬意和謝意,正是有了這樣的機會,像我這樣的教師才能得到鍛煉和提高,使自己對語文教學有了更深更真的認識,期望以后這樣的機會多一些,促使我們這些年輕教師更快的進步。為我們的語文教育事業(yè)更好地發(fā)展盡一份力。
4、教學中還可以采用其它的訓練材料例如(1)一個著名的教學案例:冰化了是什么?學生回答是水當然對,但是回答是春天的更加值得贊揚。(2)薛譚學謳:原意是學無止境(褒義);新讀新解是學習是為了使用,一輩子學習而不離開學以致用,那么這種學習又有什么用呢?(貶義)。
寓言教學反思10
文學體裁的一種。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訓意義的故事。它的結構簡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動物,也可以是無生物。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xiàn)。
寓言式文學作品這種體裁,常帶有諷刺或勸戒的性質,用假托的故事或擬人手法說明某個道理或教訓。“寓”有“寄托”的意思,最早見于《莊子·寓言》篇。有同名歌曲和音樂專輯。
寓言原是民間口頭創(chuàng)作。中國春秋戰(zhàn)國時代已相當盛行。在先秦諸子百家的著作中,有許多當時流行的優(yōu)秀寓言,如:《亡鈇》、《攘雞》、《宋人揠苗》、《矛盾》、《鄭人買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劍》、《畫蛇添足》等。漢魏以后,在一些作家的創(chuàng)作中,也常常運用寓言諷刺現(xiàn)實。唐代柳宗元就利用寓言形式進行散文創(chuàng)作,他在《三戒》中,以麋、驢、鼠3種動物的故事,諷刺那些恃寵而驕、盲目自大、得意忘形之徒,達到寓意深刻的效果。中國近代作家也用寓言形式創(chuàng)作,特別是兒童文學作品更為多見。
1.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較短小,語言凝練,結構簡單卻極富表現(xiàn)力。
2.鮮明的諷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xiàn)。主題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耳柊鱿酄帯、《東郭先生和狼》等都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寓言名篇。
3.故事情節(jié)的虛構性!爸鹘恰备嗍侨烁窕说膭游铩⒅参锘蜃匀唤绲钠渌麞|西或現(xiàn)象。
4.常用手法為:比喻,夸張,象征,等手法。
寓言教學反思11
教學《寓言兩則》這一課使我感想頗多。過多的教學內容,過多的環(huán)節(jié)設計,在短短的四十分鐘內,想要達到面面俱到,恐怕是做不到的,所以要有所取舍。應當認真地研究教材,研究新課標,研究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接受能力,更好地把握教材,做到有的放矢。對于一篇文章,它所包含的信息是多方面多層次的,其中包括字、詞語的認讀理解及積累,文章的篇章結構,文章的構思修辭,文章的表達方式,文章內容的情節(jié)、人物、故事要反映的中心,還有每個閱讀著對于文章的不同理解,受到的不同啟示。如此多的內容,對于不同年級的學生時,教學設計要有所側重,要有比較切合實際的教學目標,對于四年級學生應是以字詞的認讀理解為重點,貫穿朗讀的訓練,抓好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抓好積累,和閱讀興趣。在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上在保障以上教學目標的完成的前提上,再加入對文章更深層次的理解,在加入一些由文章引發(fā)開來的思考。
通過對這節(jié)課的反思使我對語文教學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在將來的教育教學中我會更關注學生的年齡年級特征,更關注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更好地確定教學目標,較好地進行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
寓言教學反思12
《紀昌學射》和《扁鵲治病》這兩則寓言,使我們明白了學習、做事、做人的道理。這樣優(yōu)秀的寓言故事還有很多,請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讀一讀“鄭人買履”“買櫝還珠”“自相矛盾”等寓言故事,相信會讓大家得到更多有益的啟示。
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lián)系有關詞句,體會人物的想法,體會到“學習要練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漸、聽取別人正確意見”的道理;練習提出問題和大家討論,發(fā)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寓言教學反思13
在設計這篇課文時,我從兩方面來引導學生學習課文。一是從課文的內容入手,二是從感悟紀昌的品質入手。定好了思路,又覺得如果這樣把課上完,完成教學任務,就顯得課上得太平淡了。那么如何上出自己的亮點,上得特別一些,也就是如何讓自己的教學課堂更能體現(xiàn)新課程理念。所以我設計本課的兩大亮點。
第一亮點,常言到“學源于思,思源于疑”。好的問題能一石激起千層浪,能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能激發(fā)學生去探索問題,解決問題興趣。我們都知道課題是課文的眼睛,所以我抓住課題,讓學生根據課題質疑,課上學生也能夠抓住文眼提出了好幾個問題,如:紀昌向誰學習射箭?學得怎么樣?紀昌是怎樣學習射箭的?等等,達到預期的效果。
第二亮點,學生是學習技能的人和學習生活本領的人,而方法是打開認識窗戶的鑰匙。這就要求教師在課上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也要教學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對學生今后的學習起到關鍵性的作用。所以在引導學生概括課文內容時,當學生基本上能把課文的內容說出來,我再補充,并教給學生概括課文內容的方法。那就是在讀書中要于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語,這樣就能夠很好的概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了。這一亮點課上也得到很好的體現(xiàn)。
教學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遺憾藝術。整節(jié)課雖然達成預期的效果,但是還存在一些遺憾。如給學生讀的時間不是很多;教學語言不夠充滿激情,不能夠很好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對學生評價的語言,雖然用了但是顯得蒼白無力。
今后,在教學中一定加強自己在教學語言這方面的訓練。
寓言教學反思14
教材分析:
本課選編了兩則古代寓言,這兩則寓言都是以短小有趣的故事,諷刺了生活中的某些荒唐可笑的現(xiàn)象,揭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犊讨矍髣Α分v的是一個坐船過江的人,不慎把寶劍掉入江中,他一點兒也不著急,只在船舷上刻了個記號,準備船靠岸以后,從刻記號的地方跳下去撈寶劍!多嵢速I履》則借一個寧可相信自己腳的尺碼而不相信自己的腳的人,諷刺墨守成規(guī)、迷信教條而不尊重客觀事實的人。兩則寓言故事生動有趣,言簡意賅,都是用“蠢人蠢事”——可笑的事,從反面給人啟迪,耐人尋味。
學情分析:
經過幾年的語文學習和實踐,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學習語文的方法,具備了一定的獨立學習語文的能力,這兩則寓言雖然是文言文,但是有譯文可供借助,學生學起來就容易多了。因此,和現(xiàn)代文的教學一樣,仍堅持以自讀為主,重在感悟、積累的策略。教學中,盡量讓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讓他們自己質疑、釋疑,教師適當點撥、扶助,必要時精當講解,但是不講語法。
設計理念:
引導學生學習、總結學習寓言故事的一般方法:讀故事—明道理—受教育
學習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和譯文對照(或查字典驗證)弄懂字義。
2.讓學生初步接觸文言文,為以后的學習打一點基礎,同時,引導學生從這兩則寓言中領悟一些生活中的道理。
3.繼續(xù)了解古今漢語詞義和表達上的不同,弄懂每則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
4.指導學生正確朗讀文言文。
5.講這兩則寓言故事。
重、難點與關鍵:
能借助釋文理解古文,初步領悟寓言所講的道理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劃分: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引入課文(課件)
我們生活中常常會發(fā)生一些荒唐、可笑的事,比如自己手里拿著笤帚卻去放笤帚的地方找笤帚;正在玩電腦時突然停電了,心想既然玩不成電腦就看電視吧等等。今天,我們來讀兩個故事,其中的人所做的事更荒唐。(板書:刻舟求劍)
二、學習《刻舟求劍》
1.自由朗讀寓言后指名朗讀。
2.教師范讀,讓學生對比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ㄟ@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是為了讓學生明白文言文的讀法與現(xiàn)代文不同,因為學生不是初次接觸文言文,所以在讀法上需要糾正的地方不多。如朗讀這課中的“遽契其舟”時,其中的“遽”和“契”是兩個詞,朗讀時要當作兩個詞語來讀。)
3.師再次朗讀,要求學生畫出課文中停頓分隔符號“/”。
4.學生按照分隔符號再次朗讀寓言。
(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是為了讓學生通過正確的朗讀整體感知這則故事的意思,文言文的理解必須在正確朗讀的基礎上進行。)
5.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則寓言故事。
生:有個楚國人過江把劍掉入江里了,他在船邊做了個記號,等到船停了,他去撈劍,沒有撈上。
生:我認為他沒有把做記號的地方講清楚。(教師立即表揚他聽地認真并鼓勵他講一講。)
生:有個楚國人過江的時候把劍掉入江里了,他就在掉劍的船邊做了個記號,等船停了,他去撈劍,沒有撈上。
生:我再補充一點:他這樣做是撈不到劍的,因為船走了但是劍沒有動。
師:同學們講的很好,看來下面的譯文對我們學習這則寓言故事幫助很大。如果沒有譯文怎么辦?我們先來看看句子中主要字的意思,理解了主要字的意思,理解句子、理解全文就容易了。
6.對照譯文說說你如何理解下列字的意思:涉、自、墜、遽、契、止、求、行、若此、惑。(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是為了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只有理解了句子中主要字的意思,才能理解句子的意思,也就能通順地理解整個故事的意思了。)
7.共同交流以上字在句子中的意思。
8.根據對句子中重點字的理解說說寓言中每句話的意思。
9.每一位同學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則寓言故事,然后講給同桌聽。
10.討論問題:求劍的人為什么求不到劍?(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言,用文言文中的話說或者是用自己的話說都行。)
11.有語氣的指導朗讀練習。
12.朗讀后說說這則寓言揭示了一個什么道理?
生:我認為這則寓言是告訴我們做事不能太死板。
生:這則寓言中的那個人做事不動腦子,他就不想想劍是在哪里掉的?他卻在另一個地方撈,肯定是撈不到的。說明我們平時做事要多動動腦筋。
生:我認為這則寓言是告訴我們做事要看到事情的變化,然后根據事情的變化來選擇做事的方法。
師小結:這則寓言故事諷刺了那種辦事愚蠢、不知事物會變化的人。假如你的劍掉入江里你怎么辦?
生:我會立即跳下江里把它撈上來。
生:我會在掉劍的地方插一根長桿子,然后再下去撈。
生:如果你不會游泳怎么辦?江水很深呢?
生:如果是一把寶劍,我就想辦法去撈,如果是一般的劍,我又不會游泳,我就不撈了。
三、拓展思考: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有沒有做過類似的事情?
板書設計:
刻舟求劍
從刻記號的地方
楚人: 跳
找不到
找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說說通過《刻舟求劍》說明了以什么道理。
二、導入新知
1、過度:楚認刻州求不到劍,而這位鄭人上市卻買不到履,讓我們來看看這到底是什么。
2、板書課題:鄭人買履。
三、學習《鄭人買履》
1.請學生先讀這則寓言的譯文。
2.學生根據譯文試讀文言文,看看讀寓言時哪里應該停頓。(教師糾正個別停頓不對的地方。)
3.再次朗讀寓言故事,并說說這則寓言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4.畫出自己不懂的字,并對照譯文試著理解。
5.相互交流。
6.試著說說每句話的意思,并進行交流。
7.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則寓言故事。
8.買履的鄭人為什么買不到履?
9.有語氣的指導朗讀練習。
10.朗讀后說說這則寓言揭示了一個什么道理?
生:我覺得那個人太死板了,他不會用他的腳去試,用自己的腳去試買到的鞋不是更合適嗎?這個故事說明我們做事要靈活一些。
生:我認為這則寓言是想讓我們明白做事情不一定只用一種方法。
生:我補充:我們做事時要根據事情的變化選擇方法。
。ㄟ@個寓言故事諷刺了那種墨守成規(guī)、迷信教條而不尊重客觀事實的人。)
四.拓展思考: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有沒有做過類似的事情?
生:有一次媽媽讓我去買一斤辣子,給了我兩元錢。我來到菜攤一問一斤辣子要兩元六角,我只好回去問媽媽再要六角錢;氐郊覌寢屄牶笳f:你不 會 先買 來回來,還要再跑一趟。
……
五、對照文言文和現(xiàn)代文說說它們的異同
板書設計:
鄭人買履
忘持度
反歸取之 寧信度,無自信也
市罷不得履
教學反思:
1.教學中要突出以讀代講的特點。文言文的教學和現(xiàn)代文一樣,仍然要堅以讀為主,重在感悟,尤其是課本中提供了譯文,對照譯文學生學習起來并不困
難。但是,文言文的讀法與現(xiàn)代文略有不同,如果讀句過程中停頓的地方有錯誤,
會給理解句子的意思帶來困難。因此,教學中我在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之前,首先帶領學生解決朗讀問題。
2.教給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教學中我先讓學生結合譯文理解重點字的
意思,再嘗試著理解句子的意思,直到將整個故事連成一段通順的話。特別是在
教學第二則寓言時,我基本上是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的。
3.我認為教學寓言時,總會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當學生能用自己的話講出寓
言故事的內容,講故事中揭示的道理,教師會以為他們已經理解的很好了,可是,
結合生活實際舉例、談感受時,卻常常說的那么牽強。這是因為他們不理解故事的寓意呢?還是因為他們的生活經歷太少呢?而難以恰當地表述相對應的實例呢這需要教師們進一步思考。
自問自答:
這兩個成語故事,說的是生活中的那種人?
這兩個故事都諷刺了不講究方法的人,諷刺他們愚蠢。不只事物會變化的人,從而給人啟迪,耐人尋味。
寓言教學反思15
《紀昌學射》是一篇寓言故事,內容短小精悍,是第八組課文的第一篇,按照本單元要求:能簡單復述課文主要內容,我決定以本課為例,重點訓練學生的概括主要內容能力。
在自由讀課文之前我就提出要求邊讀邊思考這則寓言主要講了什么內容。我知道班上概括主要內容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很多同學都是基本上把課文讀一遍,沒有詳略沒有概括,這是很讓我頭疼的問題,于是,我在課件上打出課文的提綱,引導學生按照順序將內容說完整。紀昌向射箭高手飛衛(wèi)學習射箭,飛衛(wèi)讓他先……后……最后……終于成了……有了這個提綱,學生在概括的時候有了一定的方向性,我讓學生自由說一說,再指名說,同桌互說,用多種方式讓孩子說,并一再強調這是按故事的原因、經過、結果概括的主要內容,大家一定要記住并好好地使用這種方法。訓練之后,大部分學生能夠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對于中段的孩子來說,概括文章大意還存在一些困難,但如果沒有經過訓練,等到五六年級就會遇到更到的困難,所以,對學生概括能力的提高顯得非常重要。
【寓言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寓言》教學反思09-16
《寓言》教學反思11-11
寓言教學反思03-26
《伊索寓言》教學反思10-21
寓言教學反思06-25
伊索寓言的教學反思06-26
《伊索寓言》教學反思06-10
《人生寓言》教學反思11-05
《寓言兩則》教學反思09-26
《寓言》教學反思15篇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