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再別康橋說課稿

        時間:2024-09-21 09:49:41 再別康橋 我要投稿

        再別康橋說課稿通用15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那么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再別康橋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再別康橋說課稿通用15篇

        再別康橋說課稿1

          【教學理念】

          1、情感自我體驗,喚起愛學。

          2、開放自主協(xié)作,培養(yǎng)會學。

          3、聯(lián)想探索實踐,鼓勵善學。

          【教材研究】

          1、學情分析:

          高中一年級的學生往往對那種純粹的、原始的、本真的情感體會較為膚淺,《再別康橋》是新月派詩人徐志摩的傳世之作,有極高美學價值,它所抒發(fā)的離愁別緒是人類共同的情感經(jīng)歷,通過誦讀容易將學生帶人詩境,喚醒他們沉寂的真情,從而引起強烈的共鳴。

          2、教材地位及作用:

          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審美創(chuàng)造力是語文學科的.任務,高中語文第一冊即為詩歌單元,收錄了中國現(xiàn)當代的一些優(yōu)秀詩篇!对賱e康橋》排在本單元的第二課,屬于必讀課。學生可以借此體會、比較、鑒別不同題裁、不同風格、不同流派的詩詞,這又契合了新課改特別關注學生多方位情感體驗,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

          3、教學目標:

          由于本詩是徐志摩的傳世之作,在其它書籍和網(wǎng)絡上有豐富的學習資源,加上詩歌獨特的藝術魅力及研究性學習的理論,我把本課的學習目標定位成:

         、 認知目標:

          品味詩的意象,領悟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真情。(工具性)

          ⑵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收集資料、自主探索、協(xié)作創(chuàng)新的能力。(研究性)

         、 德育目標:

          體悟作者情懷,引發(fā)共鳴,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審美情趣培養(yǎng)審美能力。(人文性)

          4、教學重難點:

          學生對詩歌并不陌生,但是他們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依賴和對大語文環(huán)境下自主學習能力的缺失,鑒于此我把本課的重難點作了如下設定:

         、 教學重點:

          領悟詩情,獲得情感體驗;品析“三美”, 感受藝術性 。

         、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通過意象體悟詩人情感的鑒賞能力及查詢收集、整理歸納、協(xié)作探索的能力。

        再別康橋說課稿2

          一、說教材

          《再別康橋》一文是“新月派”詩人徐志摩的傳世之作,因為徐志摩崇尚聞一多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的詩學主張,因而他的詩歌具有語言清新、音韻和諧、想象豐富、意境優(yōu)美、神思飄逸的特點。《再別康橋》這首詩較為典型地表現(xiàn)了徐志摩詩歌的這種風格特點。詩歌記下了詩人1928年秋重到英國,再別康橋時的情感體驗,表現(xiàn)了一種帶著淡淡憂愁的離情別緒。

          二、說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的確立

          知識目標:品味詩的意象美,領悟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真情。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德育目標: 體悟作者情懷,引發(fā)共鳴,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審美情趣培養(yǎng)審美能力。

          教學重難點

          學生喜歡故事性的文章,對詩歌的抽象性可能會產(chǎn)生畏懼心理,對課文提不起興趣,或者只能走馬觀花,難以深入體會詩歌的感情,鑒于此我把本課的`重難點作了如下設定:

          教學重點:領悟詩情,獲得情感體驗;品析“三美”, 感受藝術性。

          教學難點: 意象的把握與體味。

          三、 說方法

          如何突破重點、難點,有效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呢?我決定從學情出發(fā),采取如下辦法:

          第一,以誦讀為主。俗話說讀書百遍,其意自見。要品位詩歌的語言美,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體會詩歌的感情,誦讀是必不可少的。課堂上,學生的自讀、教師的范讀;個別學生的試讀,全體學生的齊讀、齊背將穿插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第二,聯(lián)想法。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課堂上力求通過課件的介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多媒體將課文內(nèi)容形象化、具體化,增強學生對詩歌的主體感悟。

          第三,探究法。教師抓住詩中的關鍵字句進行推敲、點評。

          四、說教學過程的設計

          1、導入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一首帶有淡淡哀愁的離別詩牽動了多少文人學者的心。徐志摩,他就這樣悄悄地來,又這樣悄悄地走了。詩人志摩是怎樣一個人呢?讓我們和志摩一起《再別康橋》,走進詩人內(nèi)心。

          2、分步實施:

          第一步:課件展示完成作者及背景介紹

          第二步:詩歌朗讀,感受詩歌的音樂美。并背誦

          第三步:整體感知詩歌離而不傷、別而不愁的格調。在讓學生誦讀的基礎上談朗讀體會。自古以來,離別總免不了沉重的愁緒,《再別康橋》是一場深情的離別,卻透露出輕快的情調。為了便于學生準確把握這首詩有幾分無奈,又有幾分灑脫的基調,

          第四步:把握與體味詩歌的意象美。先講意境和意象的含義(融入了詩人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然后引導學生感受詩中的意象美。

          讓學生自讀,思考:詩中哪些景物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分小組討論交流))。

          再讓學生分析這些意象分別融入了詩人的哪些情感,進而體會詩人對康橋永久的戀情。

          第五步:體會詩歌營造的意境和富有流動的畫面美。為了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像力,進入詩歌夢幻般的氛圍,用與詩歌每一小節(jié)意境相配的優(yōu)美圖片,讓學生根據(jù)詩意選畫面。再找個別學生朗讀自已最喜歡的一節(jié)詩歌,結合圖片畫面,說出喜歡的理由,讓學生深入體會每一節(jié)的畫面美。老師抓住詩中的關鍵詞(動作性很強的詞、融入強烈情感的詞)進行適當?shù)狞c撥,借此指導學生鑒賞詩歌的方法。

          3、小結

          本課我們從詩歌的意象入手賞析現(xiàn)代詩歌,并分析詩歌的表達感情和寫作風格,同學們要學會這種鑒賞新詩的方法。

          4、作業(yè)設計

          ① 背誦課文。

          ② 試和徐志摩的另一首離別詩《沙揚娜拉》比較賞析。寫一篇賞析文,不少于五百字。

          我的說課結束了,因水平有限,有許多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再別康橋說課稿3

          一、教學理念

          情感自我體驗,喚起愛學。

          開放自主協(xié)作,培養(yǎng)會學。

          聯(lián)想探索實踐,鼓勵善學。

          二、教材研究

          1、學情分析

          高中一年級的學生往往對那種純粹的、原始的、本真的情感體會較為膚淺,《再別康橋》是新月派詩人徐志摩的傳世之作,有極高美學價值,它所抒發(fā)的離愁別緒是人類共同的情感經(jīng)歷,通過誦讀容易將學生帶人詩境,喚醒他們沉寂的真情,從而引起強烈的共鳴。

          2、教材地位及作用

          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審美創(chuàng)造力是語文學科的任務,高中語文第一冊即為詩歌單元,收錄了中國現(xiàn)當代的一些優(yōu)秀詩篇!对賱e康橋》排在本單元的第二課,屬于必讀課。學生可以借此體會、比較、鑒別不同題裁、不同風格、不同流派的詩詞,這又契合了新課改特別關注學生多方位情感體驗,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

          3、教學目標

          由于本詩是徐志摩的傳世之作,在其它書籍和網(wǎng)絡上有豐富的學習資源,加上詩歌獨特的`藝術魅力及研究性學習的理論,我把本課的學習目標定位成:

          認知目標:品味詩的意象,領悟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真情。(工具性)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收集資料、自主探索、協(xié)作創(chuàng)新的能力。(研究性)

          德育目標:體悟作者情懷,引發(fā)共鳴,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審美情趣培養(yǎng)審美能力。(人文性)

          4.教學重難點

          學生對詩歌并不陌生,但是他們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依賴和對大語文環(huán)境下自主學習能力的缺失,鑒于此我把本課的重難點作了如下設定:

          教學重點:

          領悟詩情,獲得情感體驗;品析“三美”,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通過意象體悟詩人情感的鑒賞能力及查詢收集、整理歸納、協(xié)作探索的能力。

          三、說教法

          本課采用以誦讀法為主其它教學法為輔的綜合教學法。

          誦讀法:

          詩歌是情感的藝術,多誦讀有助于學生很好地把握內(nèi)容理解作者情思,從而獲得自我的情感體驗,詩歌的語言是獨特的、精練的、優(yōu)美的,誦讀有助于品味詩歌的語言美。誦讀是詩歌教學不可或缺的方法。我遵循“怎樣讀――為什么這樣處理”逐字逐句落實朗讀,在分析中完成教學目標中的認知目標。

          發(fā)現(xiàn)問題法:

          讓學生在誦讀的基礎上去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從而引導他們進行積極的思考,當然教師要進行適當?shù)哪繕丝刂?否則將流于為提問而提問的形式。

          四、說學法:

          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尤為重要。教是為了不教,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要比單純的知識傳授要重要得多。

          1.誦讀法

          :這是閱讀詩詞的一般方法

          2.聯(lián)想鑒別、協(xié)作探究

          徐志摩是現(xiàn)代詩壇獨具魅力的詩人,單憑一首詩是很難“窺一斑而知全豹”為更好地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比較分析鑒別能力,我們引入聯(lián)想比較法。學生可課外查尋有關抒寫離愁別緒的詩詞和課文進行比較,另外可以引導喜愛徐志摩的學生閱讀詩人的其他詩并作進一步深人鉆研。

          五、教學過程(結合課件)

          1.導入新課

          結合本單元幾首詩歌,由復習舊知導入。

          2.課件展示完成作者及背景介紹

          “知人論事”在文學作品類的教學中是必要的。因為每個詩人都是獨特的,每首詩都有它產(chǎn)生的社會根源及個性特點。因而對詩人的生活背景、遭遇作適當?shù)慕榻B,可以幫助學生走進詩人的內(nèi)心,深入理解詩歌的情感。

          3.誦讀體味(教學重點的解決)

          先讓學生自由朗誦。要求學生談談對全詩的整體感受教師稍加點撥,答案不需標準,只要整體把握正確即可。然后逐字逐句指導朗誦并結合作者獨特的人生際遇分析本詩所體現(xiàn)的詩情和藝術上的“三美”,從而達到準確把握作品主旨的目的。這種引導是循序漸進的,也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4.鑒賞品評(教學難點的解決)

          物象——意象----意境:體會作者通過意象選擇營造的意境。

          5.知識鞏固遷移

          為了拓展學生的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我布置作業(yè)讓學生利用課件進行復習,自學徐志摩的另一首離別詩《沙揚娜拉》,并進行比較賞析。

        再別康橋說課稿4

          一、說教材: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一單元第二課的第二首詩歌,是一首現(xiàn)代詩歌,本單元是詩歌單元,主要學習現(xiàn)代新詩,要求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著重分析詩歌意象,同時品味語言,發(fā)揮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品味詩的意象美,體悟詩人的真情;

          2、通過反復誦讀,培養(yǎng)學生主動分析鑒賞詩歌的能力;

          3、反復朗讀,品味現(xiàn)代新詩的三美: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

          這三個教學目標的設置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即整體感知——局部思維——遷移拓展。根據(jù)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學習重點,并結合學生實際,確定本節(jié)課的訓練重點是把握詩歌意象,體味詩歌情感。

          二、說教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睘榱诉_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jù)素質教育和創(chuàng)新教育的精神,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節(jié)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具體做法如下:

          1情景設置法——激發(fā)感情,引起興趣。

          2點撥法——展開聯(lián)想,拓展思路。

          3配樂朗讀法——反復朗讀,深入體會。

          三、說學法:

          教會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并體會詩歌感情已經(jīng)成為這節(jié)課教學的首要任務。在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討論法、朗讀法、聯(lián)想法,動口動腦,培養(yǎng)學生自主獲得知識的能力,同時養(yǎng)成良好的朗讀習慣。

          四、教學程序:

          這首詩歌我準備用一課時的時間處理完,內(nèi)容不多,但是重點得突出。具體分為四個環(huán)節(jié):

         。ㄒ唬⿲胄抡n,激發(fā)學生興趣

          上課之前,我會給大家播放電視劇《人間四月天》里一首歌曲,詞是徐志摩的詩歌《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曲是專門為這首詩歌以及徐志摩本人而作,感情舒緩,意境朦朧,這首詩很能代表徐志摩,可以說是他的“標簽”之作。通過歌唱更添上幾分詩歌的"夢"態(tài).熟悉徐志摩家庭悲劇的人,或許可以從中捕捉到一些關于這段羅曼史的影子。徐志摩是個追求愛、自由和美得多情才子,通過這首歌曲將學生帶入詩人豐富的感情世界。

          導入語:“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一首帶有淡淡哀愁的離別詩,牽動了多少文人學者的心,徐志摩,他就是這樣悄悄地來,又這樣悄悄地走了。被胡適稱為“情圣”和“詩圣”的詩人徐志摩到底是怎樣一個人呢?這節(jié)課讓我們和志摩一起“再別康橋”,走進詩人追求愛、自由和美得詩意的內(nèi)心。

          (二)整體感知,讀中學讀

          給一段音樂,讓學生自讀詩歌,在讀的過程中分析詩歌基本感情,然后討論交流,說出詩歌感情基調以及朗讀時應保持怎樣的語調和節(jié)奏。

          首段三個“輕輕地”顯出旋律輕快柔和,即抒發(fā)了作者對康橋的依依不舍,又奠定了全詩哀而不傷的基調。

          感情:離而不傷,別而不愁

          總體語調:舒緩低沉

          節(jié)奏:輕柔和諧

         。ㄈ┭形鼋Y構,分析意象,精讀感悟

          閱讀教學中應該像葉圣陶先生說的那樣:“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美讀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親!彼栽谶@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們可以扣“問“展開,結合學法指導,從分析意象出發(fā),指導學生邊讀邊悟情。

          1、王國維先生說:“一切景語皆情語!币簿褪钦f在表情達意時,往往要選擇典型景物來表達特定感受,這些典型的寄托了作者感情的景物,我們稱它為意象。那么這首詩選擇了哪些意象來表達詩人怎樣的情感?

          品味詩歌意象上的繪畫美,詩的語言多采用有色彩的詞語:西天的云彩、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艷影、軟泥上的青荇、彩虹似的夢、青草、星輝斑斕;這些意象清新飄逸,寄托了作者依依惜別的深情。

          對比: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李商隱《無題》)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柳永《雨霖鈴》)

          離別的對象不同:一般離別詩離別的是人,這首詩離別的.卻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別對象由人間向自然景物轉移,跳出了寒喧叮嚀的俗套,給人清新飄逸之感。

          感情“離而不傷,別而不愁”。

          2、詩人既要“在星輝斑斕里放歌”,又“不能放歌”,為什么如此的矛盾呢?

          介紹詩歌創(chuàng)作背景:此詩寫于1928年11月6日,初載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號,署名徐志摩?禈,即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詩人曾游學于此,康橋時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轉折點。詩人說過這樣一句話:“正是康河的水,開啟了詩人的性靈,喚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詩人的天命。因此他后來曾滿懷深情地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吸煙與文化》)1928年,詩人故地重游。11月6日,在歸途的南中國海上,他吟成了這首傳世之作?梢哉f,“康橋情結”貫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詩文中。

          因此,可從徐志摩故地重游百感交集,無從說起:六年來的情感經(jīng)歷生活感受縈繞腦海,欲說還休——語言在復雜的情感面請意境失去了力量,只能是彈奏深幽低回的心曲。

          3、朗讀詩歌首尾兩節(jié),比較作者在煉字上的不同,并品味詩歌語言的音樂美(押韻;音節(jié)和諧,節(jié)奏感強;回環(huán)復沓)

          康橋的一切早就給了詩人許多美好的印象,如今要和它告別了,千縷柔情、萬種感觸用上心頭。明明是那么濃烈的惜別之情,詩人卻把它化作一片西天的云彩,輕輕地招一招手,悄悄地揮一揮衣袖,悄悄地走了,就像輕輕地來一樣。多么的灑脫、飄逸!在這種人情、景致兩心相知的境界中,我們感悟到一種悠遠淡泊但是又執(zhí)著堅定的意念,人世總有別離,但情致性靈卻天長地久。

          詩人最后是“悄悄地”走了,從第一節(jié)“輕輕地”變?yōu)樽詈蟆扒那牡亍,在原來的輕柔惜別感情中,又抹上了一層淡淡哀愁的色彩。但“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又顯得比“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更為灑脫。進一步體會詩歌哀而不傷的感情。

          4、綜觀全詩,發(fā)掘詩歌的建筑美(節(jié)的勻稱和句的整齊;共七節(jié),每節(jié)兩句,單行和雙行錯開一格排列,無論從排列上,還是從字數(shù)上,都整齊劃一,給人以美感。);并聽配樂朗誦,觀看康橋美景。

          (四)、作業(yè)布置:

          一節(jié)好課的結束應該是學生課外閱讀的開始。我布置的課外作業(yè)是:朗誦并背誦徐志摩詩歌《沙揚娜拉》。

          沙揚娜拉

          -----贈日本女郎

          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

          這一聲珍重里有密甜的憂愁------

          沙揚娜拉!

        再別康橋說課稿5

          一、作者及背景簡介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寧人,生于富商之家。他是中國現(xiàn)代“才華橫溢的一路詩人,新月詩派的代表人物。1931年11月,這個經(jīng)常“想飛”的詩人坐飛機在山東濟南附近觸山焚化。

          《再別康橋》出于他自編的最后詩集《猛虎集》。這首詩當寫于1928年11月6日詩人第三次旅游歸國途中,中國海上!翱禈颉奔础癈ambuidge”(今譯“劍橋”),詩人關于它的作品較多,1922年,從劍橋進修歸國后,有詩《康橋,再會罷》,1926年,二次旅游該國后,又有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橋》,可看出詩人對康橋的感情是十分深切的。究其原因,一方面康橋充滿了這位浪漫詩人所需的古老、寧靜,充盈夢幻色彩的氛圍,另一方面是康橋是詩人一生“真愉快”時光的所在。

          三、 欣賞點提示

         、 全詩節(jié)奏舒緩,但詩人的情感是起伏的,這起伏的深情你能體會嗎?

         、 詩的構思很有特點,你能說出一二嗎?

         、 從詩的構思和流淌的情感中,你能體會出詩人的個性特點嗎?

          四、 整體思路

          全詩共七節(jié)。

          第一節(jié)最引逗我們情思的是那三個“輕輕”,使我們體會到,康橋是美麗,而這美的最集中的表現(xiàn)在一個“靜”字。三個“輕輕”是詩人對康橋之美的觀照,即使“作別”一刻還要把這種寧靜之美藏于內(nèi)心,不忍打破這種寧靜之美的惜愛之情得以展現(xiàn),并為全詩確定了情感基調。

          第二節(jié)至第六節(jié)則是作者情感,思緒發(fā)展變化的一個全過程的典型概括。

          夕陽中幻成的金柳,是這種寧靜之美的具體體現(xiàn),而這金柳在詩人的心中就像是能使他心情蕩漾,激動不安的安靜、嬌美的新浪。那新浪美得讓詩人不敢正視,他移開自己的目光。低頭卻見到柔波之下“招搖”自在的“青荇”。那水草輕柔的隨波而搖,像在同詩人炫耀自己的自在。此景之下,有誰不想做一條這樣的水草呢?一泓閃亮現(xiàn)入詩人的眼角,使他不由自主的轉頭觀望――那是拜倫譚,可在夕陽的映照下,是揉碎的彩虹在淀濱自己的夢!本來就充滿夢幻色彩的虹,卻也在尋著自己的夢,這自然使詩人想起以往在河上披星流舟放歌尋夢的情形。此時詩人像又在尋夢,但現(xiàn)實使詩人已不能放歌:離別在即,不能;靜美于心,不忍。唯有“悄悄”才是詩人所愿。而此時的康橋,也沉默,似乎也不愿離別。

          最后一節(jié),與第一節(jié)呼應,又有深入,“輕輕”變成了“悄悄”,物我兩眷溢于詩表。

          詩人以優(yōu)美的意象,寧靜平和的`心態(tài),寫了對康橋深深的眷戀之情。

          五、練詞以造 緣像而披詩

          ――釋《再別康橋》之“招搖”

          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是一首幽婉怡人的好詩。其中,我又獨獨喜歡第三節(jié),原因在于一個“招搖”。勿庸置疑,這個詞是詩人精心錘煉的結果,它用得如此生動營造了美妙的詩境,與整首詩的情調合諧統(tǒng)一,對抒發(fā)詩人的感情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說“招搖”,現(xiàn)今常含貶義則必常與“過市”相連。其實,它還有“逍遙”一義,而要用“逍遙”來寫水草,則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情態(tài)就得以顯現(xiàn)了,即使有夸耀的成份又有何妨,它夸耀的是一種安閑,是一種自在,“自在逍遙”本是寫人之詞,用來寫水草,豈不是生動形象?

          再看“招搖”之前的“油油”二字。何謂“油油”?光潤的樣子,水流的樣子,和悅的樣子。用它來修飾“招搖”不但增強了水草的自在感,而且還使我們想見了水草得以“招搖”的河之水:微風輕拂水波輕涌,水質清澈,那像涂了凝脂的水草在水中隨微波來回輕擺,自在安閑。這是怎樣一幅美景啊!而這美景全賴詩人的“招搖”。

          《文心雕龍:情采》說:“情者,文之經(jīng)。”徐志摩選擇這樣的詞語,創(chuàng)造這樣的境象,全是為情驅使,康河的流水、水草在作者眼中所呈現(xiàn)的那份安閑、自在、正是詩人心向往之的境界,由此而生出“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的情緒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其實,《再別康橋》全詩都籠罩籠罩著詩人寧靜、安閑、自在之情、之態(tài),因為旅居康橋的七八年間?禈颍钗娙,帶給詩人的最大收益也就在于此。

          “賴你和悅寧靜的環(huán)境和圣潔歡樂的光明,我心我智,方始經(jīng)爬梳洗滌。靈苗隨春草怒生,沐日月光輝!

          初到康橋,它平靜,閑適的環(huán)境景物特征逗起的詩人久尋而不得的逍遙自在的情緒,在其《康橋,再會罷》中已初露端睨,而在第二次到劍橋后,詩人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橋》中,這種感情表達的更為清晰、鮮明。

          “我那時有的是閑暇,有的是自由,有的是絕對單純的機會。說也奇怪,竟象是第一次,我辯認了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

          給詩人留下如此印象,使詩人產(chǎn)生如此情緒的康橋,那橋下柔波中的水草怎會不“招搖”?詩人怎會不“甘心做一條水草”(逍遙的)?詩人又怎忍心打破這安閑自在,打破這康橋留給自己最深刻的東西?所以開始的“輕輕”和最后的“悄悄”才是最恰當?shù)氖闱橹Z。

          好一個“招搖”,且是“油油的”“招搖”,使《再到康橋》境顯情出。

          六、 作業(yè):

          1.朗誦、背誦該詩;

          2.談談你對該詩的獨特體驗。

        再別康橋說課稿6

        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要說的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高中語文教材第一冊第一單元第二篇課文《中國現(xiàn)代詩三首》的第一首詩歌《再別康橋》的教學設計及其分析。下面我將主要從三個方面來闡述。

          一、說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的確立及依據(jù)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對詩歌閱讀的要求是:加強誦讀涵泳,在誦讀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獲得情感的體驗、心靈的共鳴和精神的陶冶。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學習從意境和意象、語言技巧等方面對作品進行賞析,感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獲得豐富的審美感受。

          《再別康橋》一文是“新月派”詩人徐志摩的傳世之作,因為徐志摩崇尚聞一多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的詩學主張,因而他的詩歌具有語言清新、音韻和諧、想象豐富、意境優(yōu)美、神思飄逸的特點。《再別康橋》這首詩較為典型地表現(xiàn)了徐志摩詩歌的這種風格特點。詩歌記下了詩人1928年秋重到英國,再別康橋時的情感體驗,表現(xiàn)了一種帶著淡淡憂愁的離情別緒。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及教參的要求,結合本文的特點,我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1、引導學生感受康橋柔美秀麗的風光,體味作者對康橋的深深依戀之情。

          2、引導學生體味詩中的意象美。

          3、當堂背誦全詩。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每當我們向學生傳授新知識的時候,自然要考慮到學生在學習本課時的實際情況,從而有針對性地確定學習的重點、難點及教學對策。剛進入高一的學生,閱讀的現(xiàn)代詩歌并不多,加上詩歌本身比較抽象難懂,學生可能會產(chǎn)生畏難心理,對課文不感興趣,讀不下去,或者雖能讀下去,卻只是蜻蜓點水,走馬觀花而已,難以抓住重點,深入體會詩歌的情感。針對學生的原有基礎,現(xiàn)有困難及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我確立本文重點、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詩情的領悟。

          教學難點:意象的把握與體味。

          二、說教學方法和手段。

          如何突破重點、難點,有效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呢?我決定從學情出發(fā),采取如下辦法:

          第一,以誦讀為主。詩歌是情感的藝術,讓學生在誦讀中從語言層面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用心體會詩歌的情感,可以增強學生的自我體驗。此外,詩歌的語言是獨物的、精練的、優(yōu)美的,誦讀有助于品味詩歌的語言美。因此,誦讀是不可缺少的教學方法。課堂上,學生的自讀、教師的范讀;個別學生的試讀,全體學生的齊讀、齊背將穿插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第二,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課堂上力求通過課件的介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多媒體將課文內(nèi)容形象化、具體化,增強學生對詩歌的主體感悟。

          第三,亮點探究法(好詞、好句品味)讓學生朗讀、品味,不做整篇的分析,教師抓住詩中的亮點、關鍵字句進行推敲、點評。

          三、說教學過程的設計

          首先我談談我是如何導入課文的。因為每個詩人都是獨特的,每首詩都有它產(chǎn)生的社會根源及個性特點。因而對詩人的生活背景、遭遇作適當?shù)慕榻B,可以幫助學生走進詩人的內(nèi)心,深入理解詩歌的情感。我借用課件展示徐志摩的簡要情況導入新課(以圖片加文字的形式出示)

          課件展示:

          1919年徐志摩的照片(簡介其曲折的愛情經(jīng)歷)

          1924年泰戈爾訪華留影

          康橋風光、劍橋大學風貌(配上劍橋的優(yōu)美圖片,讓學生從視覺上對課文有一定的感知,幫助理解詩人的“康橋情結”)

          第二步:詩意朗讀,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先讓學生自由朗讀,再欣賞配樂朗誦《再別康橋》,能讓學生從中找出差距。然后教師范讀,并進行誦讀指導。(注意音節(jié)、重音、基調)

          第三步:整體感知詩歌離而不傷、別而不愁的格調。在讓學生誦讀的基礎上談朗讀體會。自古以來,離別總免不了沉重的愁緒,《再別康橋》是一場深情的離別,卻透露出輕快的情調。為了便于學生準確把握這首詩有幾分無奈,又有幾分灑脫的基調,我從中國詩詞中找了幾個寫黯然銷魂的離別的詩句,拿來與《再別康橋》比較一下:

          課件展示:

          此地別燕丹,壯士怒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駱賓王《于易水送人一絕》)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p>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李商隱《無題》)

          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柳永《雨霖鈴》)

          第四步:把握與體味詩歌的意象美。先講意境和意象的含義(融入了詩人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然后引導學生感受詩中的意象美。讓學生自讀,思考:詩中哪些景物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分小組討論交流))。

          課件展示:

         。ǹ陀^物象)+(主觀情意)=意象

          云彩……

          金柳……

          青荇……

          潭水……

          長篙……

          星輝……

          …………

          再讓學生分析這些意象分別融入了詩人的哪些情感,進而體會詩人對康橋永久的戀情。

          第五步:體會詩歌營造的意境和富有流動的畫面美。為了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像力,進入詩歌夢幻般的氛圍,首先我精心挑選了一系列與詩歌每一小節(jié)意境相配的優(yōu)美圖片,讓學生根據(jù)詩意選畫面。再找個別學生朗讀自已最喜歡的一節(jié)詩歌,結合圖片畫面,說出喜歡的'理由,讓學生深入體會每一節(jié)的畫面美。老師抓住詩中的亮點,關鍵詞(動作性很強的詞、融入強烈情感的詞)進行適當?shù)狞c撥,借此指導學生鑒賞詩歌的方法。

          課件展示:

          色彩明麗

          繪畫美

          立體、動態(tài)

          第六步:結合畫面,以圖引文,引導學生進行齊背。

          第七步:遷移應用。為了拓展學生的藝術靈感,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我布置作業(yè)題:試和徐志摩的另一首離別詩《沙揚娜拉》比較賞析。

          沙揚娜拉

          ——贈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

          那一聲珍重里有蜜甜的憂愁——

          提示:可從離別對象,詩歌意象,詩歌表現(xiàn)手法、情感等方面比較鑒賞。

          我的說課結束了,因水平有限,有許多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

          《再別康橋》說課稿

          浙江省武義第一中學馮紅玉時間:20xx.5.16

          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要說的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高中語文教材第一冊第一單元第二篇課文《中國現(xiàn)代詩三首》的第一首詩歌《再別康橋》的教學設計及其分析。下面我將主要從三個方面來闡述。

          一、說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的確立及依據(jù)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對詩歌閱讀的要求是:加強誦讀涵泳,在誦讀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獲得情感的體驗、心靈的共鳴和精神的陶冶。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學習從意境和意象、語言技巧等方面對作品進行賞析,感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獲得豐富的審美感受。

          《再別康橋》一文是“新月派”詩人徐志摩的傳世之作,因為徐志摩崇尚聞一多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的詩學主張,因而他的詩歌具有語言清新、音韻和諧、想象豐富、意境優(yōu)美、神思飄逸的特點!对賱e康橋》這首詩較為典型地表現(xiàn)了徐志摩詩歌的這種風格特點。詩歌記下了詩人1928年秋重到英國,再別康橋時的情感體驗,表現(xiàn)了一種帶著淡淡憂愁的離情別緒。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及教參的要求,結合本文的特點,我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1、引導學生感受康橋柔美秀麗的風光,體味作者對康橋的深深依戀之情。

          2、引導學生體味詩中的意象美。

          3、當堂背誦全詩。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每當我們向學生傳授新知識的時候,自然要考慮到學生在學習本課時的實際情況,從而有針對性地確定學習的重點、難點及教學對策。剛進入高一的學生,閱讀的現(xiàn)代詩歌并不多,加上詩歌本身比較抽象難懂,學生可能會產(chǎn)生畏難心理,對課文不感興趣,讀不下去,或者雖能讀下去,卻只是蜻蜓點水,走馬觀花而已,難以抓住重點,深入體會詩歌的情感。針對學生的原有基礎,現(xiàn)有困難及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我確立本文重點、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詩情的領悟。

          教學難點:意象的把握與體味。

          二、說教學方法和手段。

          如何突破重點、難點,有效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呢?我決定從學情出發(fā),采取如下辦法:

          第一,以誦讀為主。詩歌是情感的藝術,讓學生在誦讀中從語言層面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用心體會詩歌的情感,可以增強學生的自我體驗。此外,詩歌的語言是獨物的、精練的、優(yōu)美的,誦讀有助于品味詩歌的語言美。因此,誦讀是不可缺少的教學方法。課堂上,學生的自讀、教師的范讀;個別學生的試讀,全體學生的齊讀、齊背將穿插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第二,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課堂上力求通過課件的介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多媒體將課文內(nèi)容形象化、具體化,增強學生對詩歌的主體感悟。

          第三,亮點探究法(好詞、好句品味)讓學生朗讀、品味,不做整篇的分析,教師抓住詩中的亮點、關鍵字句進行推敲、點評。

          三、說教學過程的設計

          首先我談談我是如何導入課文的。因為每個詩人都是獨特的,每首詩都有它產(chǎn)生的社會根源及個性特點。因而對詩人的生活背景、遭遇作適當?shù)慕榻B,可以幫助學生走進詩人的內(nèi)心,深入理解詩歌的情感。我借用課件展示徐志摩的簡要情況導入新課(以圖片加文字的形式出示)

          課件展示:

          1919年徐志摩的照片(簡介其曲折的愛情經(jīng)歷)

          1924年泰戈爾訪華留影

          康橋風光、劍橋大學風貌(配上劍橋的優(yōu)美圖片,讓學生從視覺上對課文有一定的感知,幫助理解詩人的“康橋情結”)

          第二步:詩意朗讀,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先讓學生自由朗讀,再欣賞配樂朗誦《再別康橋》,能讓學生從中找出差距。然后教師范讀,并進行誦讀指導。(注意音節(jié)、重音、基調)

          第三步:整體感知詩歌離而不傷、別而不愁的格調。在讓學生誦讀的基礎上談朗讀體會。自古以來,離別總免不了沉重的愁緒,《再別康橋》是一場深情的離別,卻透露出輕快的情調。為了便于學生準確把握這首詩有幾分無奈,又有幾分灑脫的基調,我從中國詩詞中找了幾個寫黯然銷魂的離別的詩句,拿來與《再別康橋》比較一下:

          課件展示:

          此地別燕丹,壯士怒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駱賓王《于易水送人一絕》)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矫魉涂统焦隆?/p>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李商隱《無題》)

          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柳永《雨霖鈴》)

          第四步:把握與體味詩歌的意象美。先講意境和意象的含義(融入了詩人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然后引導學生感受詩中的意象美。讓學生自讀,思考:詩中哪些景物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分小組討論交流))。

          課件展示:

         。ǹ陀^物象)+(主觀情意)=意象

          云彩……

          金柳……

          青荇……

          潭水……

          長篙……

          星輝……

          …………

          再讓學生分析這些意象分別融入了詩人的哪些情感,進而體會詩人對康橋永久的戀情。

          第五步:體會詩歌營造的意境和富有流動的畫面美。為了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像力,進入詩歌夢幻般的氛圍,首先我精心挑選了一系列與詩歌每一小節(jié)意境相配的優(yōu)美圖片,讓學生根據(jù)詩意選畫面。再找個別學生朗讀自已最喜歡的一節(jié)詩歌,結合圖片畫面,說出喜歡的理由,讓學生深入體會每一節(jié)的畫面美。老師抓住詩中的亮點,關鍵詞(動作性很強的詞、融入強烈情感的詞)進行適當?shù)狞c撥,借此指導學生鑒賞詩歌的方法。

          課件展示:

          色彩明麗

          繪畫美

          立體、動態(tài)

          第六步:結合畫面,以圖引文,引導學生進行齊背。

          第七步:遷移應用。為了拓展學生的藝術靈感,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我布置作業(yè)題:試和徐志摩的另一首離別詩《沙揚娜拉》比較賞析。

          沙揚娜拉

          ——贈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

          那一聲珍重里有蜜甜的憂愁——

          提示:可從離別對象,詩歌意象,詩歌表現(xiàn)手法、情感等方面比較鑒賞。

          我的說課結束了,因水平有限,有許多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再別康橋說課稿7

          一、說教材

          本課是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一單元詩歌單元的第二課,是鑒賞學習現(xiàn)代詩歌的典范例文,它是“新月詩派”徐志摩的傳世之作,以離別康橋時的感情起伏為線索,抒發(fā)了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深情,比較典型地體現(xiàn)了獨抒性靈柔美飄逸的風格特點。

          二、說學生

          1、學生在前一課《沁園春長沙》的學習過程中已對“意象”有初步了解,掌握了一定的誦讀技巧。

          2、高一新生對學習抱著極大的熱情,對老師和同學也有新鮮感,能積極地參與討論,課堂比較活躍。

          三、說教學目標

          1、品析“三美”: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

          2、掌握誦讀技巧:用抑揚頓挫的聲音表達詩人豐富的情感,為單元活動“詩歌朗誦比賽”做準備。

          四、說重難點及突破方法

          重點:“繪畫美”中對詩歌意象的把握。突破方法:采用合作探究法,通過學生小組討論,進而分析、歸納。

          難點:讀出詩人的情感。突破方法:①采用比較法,通過名家朗誦、教師的范讀、個別學生的試讀、學生的自讀找出差距,細細體會提高自己的誦讀技能。②老師直接指導,我將遵循“怎樣讀――為什么這樣讀”落實誦讀技巧。

          五、說教法和學法

          1、誦讀法:有名家朗誦、學生的自讀、教師的范讀、個別學生的試讀、全體學生的齊讀多種形式。

          2、合作探究法:

          ①老師根據(jù)重難點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分組合作探究。

         、谛〗M派代表上臺展示成果,其他小組可以補充。

         、劾蠋燑c評,多肯定激勵學生。真正落實“以學生為主體,以老師為主導”的新課程理念。

          六、說課時安排:

          兩課時。

          七、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任務:

          1、完成目標一:品析“三美”

          2、落實重點:“繪畫美”中對詩歌意象的把握。

          1、以播放歌曲《再別康橋》導入新課(3分鐘)

          讓學生初步感受詩歌的音樂美并引起學生的好奇“詩歌也可以唱?”

          2、簡介作者:配以熱播劇《人間四月天》的劇照用講故事的形式來介紹。(2分鐘)

          部分學生看過這部電視劇,即使沒有看過,對其中的主要演員黃磊、周迅也比較熟悉。這些唯美的圖片更是能喚起學生對徐志摩的好奇心。介紹時不回避詩人的情感經(jīng)歷,向學生講述志摩的愛情故事,強調兩位重要女性對他創(chuàng)作的影響,有利于學生更全面的了解詩人和他的創(chuàng)作。

          3、朗讀課文:首先播放錄音,然后學生試讀。(4分鐘)

          讓學生再次感受詩歌的音樂美并初步體會作者的情感,同時先聽名家誦讀,再到自己讀,有一個比較,學生會自主地總結誦讀技巧。

          4、進入重點的分析“對意象的把握”,運用的學法是“合作探究法”“比較法”“聯(lián)系上下文法”。(25分鐘左右)

          我設計的問題是:全文的意象有哪些?蘊含作者的情感是?

          學生分小組討論,老師巡堂適當?shù)腵參與討論,目的在于①了解討論進度、正確度,②對討論得比較熱烈的小組給予鼓勵,對討論得比較安靜的小組給予指導,總之讓所有學生都積極參與到討論中來。

          對討論結果的設想是:根據(jù)前一課《沁園春長沙》中學到的有關“意象”的知識,從課文中不難找到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根據(jù)學生自己的情感體驗和聯(lián)系上下文基本上能完成第二個問題。

          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是:發(fā)言人不能準確簡潔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記錄員不能抓住關鍵詞板書。這需要老師的引導與完善,相信隨著“合作探究法”的全面開展和同學們的多次鍛煉,這個問題出現(xiàn)的可能性會越來越小。

          5、過渡到目標一——品析“三美”(4分鐘)

          先總結以上意象都可以組成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如“揮手作別云彩圖”“河畔金柳倒影圖”,然后指出這就是本流派主張的“三美”之一——畫面美。進而欣賞這首詩歌的另外“兩美”——音樂美和建筑美。

          “音樂美和建筑美”很容易理解,《導學案》中也有詳細的講解,所以老師在這里可以點到為止。

          6、作業(yè):(2分鐘)

         、賴L試朗誦全詩,要求抑揚頓挫地讀出詩人細膩豐富的情感。

          ②課后閱讀張貼的打印稿《古代送別詩歌20首》、《徐志摩詩選》,促使學生有意識地積累詩歌素材。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完成目標二——掌握誦讀技巧,也就解決了難點——讀出詩人的情感

          1、通過填空復習重點導入:作者選擇了________意象,運用了________修辭手法,表達了作者________起伏情感。(2分鐘)

          請一個成績中等偏下的同學來講臺上書寫,了解同學對上節(jié)課的掌握情況,同時把學生的注意力迅速拉到課堂中來

          2、完成目標二——掌握誦讀技巧,運用的學法是:朗誦法,比較法(與名家朗誦、老師范讀以及《沁園春長沙》的讀法比較),想象法(想象自己是那個時候那個地方的那個人)。(25分鐘左右)

          我的步驟是:

          ①齊讀:了解同學對課文的熟悉程度。

          ②請一個同學來試讀,根據(jù)在《沁園春長沙》中學到的誦讀技巧讀出詩人的情感。

         、蹖W生點評“哪些讀得好,哪些讀得明顯的不對”并讓指出不對的同學重讀一下,對有爭議的地方老師適當指點。

          ④聽名家誦讀

         、堇蠋熃Y合詩情,逐節(jié)逐句進行誦讀指導并范讀(提醒學生做筆記),學生當堂試讀。

          如第一節(jié)連用三個“輕輕地”,這個詞要用輕柔舒緩的語調,仿佛詩人緩慢而輕柔的步履,讀出詩人那種依依不舍的情感。第二節(jié)“新娘”這個詞要讀出驚艷的喜悅,聲音比較柔美,此時詩人仿佛又回到過去的美好歲月,無比陶醉與幸福。

         、扌〗Y誦讀要點。

          3、疑點解析:學生提出問題,原則上讓其他同學來回答,老師只作引導。(5—10分鐘)

          4、作業(yè):(3—5分鐘)

          ①課外拓展:閱讀徐志摩的另一首離別詩《沙揚娜拉》,寫一篇鑒賞短文。

          目的:因為在第一課后寫過《老馬》的鑒賞短文,所以這里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增強動手寫的能力。

         、诒痴b《再別康橋》

         、弁瓿伞豆虒W案》相關練習

          八、說板書設計

          1、借代比喻擬人比喻

          繪畫美——云彩金柳青荇清泉

          “三美”音樂美——韻律和諧,回環(huán)往復

          建筑美——節(jié)的勻稱,句的整齊

          2、作者選擇了云彩金柳青荇清泉等意象,運用了借代、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表達了詩人對康橋難分難舍、歡喜眷戀、興奮高歌、情緒低落、悄然作別的起伏情感。

        再別康橋說課稿8

          說教學重難點:

          1、重點:《再別康橋》的音樂美、建筑美和繪畫美以及詩人獨具特色的意象選擇。

          2、難點:從詩人獨具特色的意象選擇來感知“三美”。

          為什么要確立以上兩個教學重難點,而不確立其它重難點呢?其理由如下:

          《再別康橋》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一單元第二課的第二首詩歌,是一首現(xiàn)代詩歌,本單元是詩歌單元,主要學習現(xiàn)代新詩,要求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著重分析詩歌意象,同時品味語言,發(fā)揮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讀詩可以陶冶性情,可以學習用精煉的語言和新穎的意象來表達情意。

          高中語文新課標對詩歌閱讀的要求是:加強誦讀涵泳,在誦讀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獲得情感的體驗、心靈的共鳴和精神的陶冶。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學習從意境和意象、語言技巧等方面對作品進行賞析,感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獲得豐富的審美感受。

          從學生認知情況來看,學生學習這篇課文時剛從初中升入高中,以前對意象的認識分析并不多,很難體會作者的音樂美、建筑美、繪畫美,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需要教師的充分合理的引導。

          教學環(huán)節(jié):

         。1)學生默讀。

         。2)個別朗讀。

         。3)名家范讀。[播放電視劇《人間四月天》中徐志摩的`扮演者黃磊在劇中對這首詩的朗誦。讓學生找出朗讀差距,進一步把握這首詩的朗讀情感,同時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掃清字詞的障礙。]

         。4)配樂朗讀

         。5)學生齊讀。

          在朗讀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默讀可以讓學生把握朗讀的節(jié)奏、情感,個人讀可展示個性,音樂制造了情境,范讀激發(fā)了美感,齊讀引起群體感受,從而體味本詩音樂美的藝術性特點。在"美讀"中解決教學重點,領悟詩情,獲得情感體驗。朗讀已為學生們對詩的理解做了鋪墊,同時又為下文對詩意的鑒賞蓄勢。(學生帶著對康橋的憧憬進入課文學習)

          然后進行提問:

         。1)詩中直接描寫康橋的景物的有哪幾節(jié)?(2、3、4節(jié))

         。2)如果把這三節(jié)的內(nèi)容換成三幅畫,我們可以選取哪些景?請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描述。(學生思考,小組交流,推選代表全班交流)

          老師要引導學生選好景點,對學生的發(fā)言予以充分肯定,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尤其是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對畫面加以具體的描述的學生。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根據(jù)新課標教學建議"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在此基礎上請學生自由朗讀這三節(jié)詩。

          (3)更進一步思考:詩人告別康橋時為什么不選取周圍的建筑、那里的人們,而是選取了金柳、柔波、青荇等自然景物?

          語文新課程標準積極倡導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段學習從詩歌畫面美入手,引導學生體會作者通過意象選擇營造的意境,并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營造追求語言美的課堂氛圍。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作用都得到較好體現(xiàn)。并解決教學重點賞析詩中的畫意美、詩意美。

        再別康橋說課稿9

          今天我說課的篇目是現(xiàn)代詩人徐志摩的一篇膾炙人口的詩歌——《再別康橋》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五個方面向各位老師展示我的教學設計

          說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特點

          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審美創(chuàng)造力是語文學科的任務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一單元為詩歌,收錄了中國現(xiàn)當代的優(yōu)秀詩篇是高中階段文學鑒賞的開始《再別康橋》出自人教版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必修)第一冊第一單元排在本單元的第二課,是鑒賞學習現(xiàn)代詩歌的典范例文,也是鑒賞其他現(xiàn)代新詩的基礎學生可以借此體會、比較、鑒別不同題裁、不同風格、不同流派的詩詞,這又契合了新課改特別關注學生多方位情感體驗,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對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

          2.學習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高中語文新課標對詩歌閱讀的要求是:加強誦讀涵泳,在誦讀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獲得情感的體驗、心靈的共鳴和精神的陶冶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學習從意境和意象、語言技巧等方面對作品進行賞析,感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獲得豐富的審美感受

          《再別康橋》一文是“新月派”詩人徐志摩的傳世之作,因為徐志摩崇尚聞一多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的詩學主張,因而他的詩歌具有語言清新、音韻和諧、想象豐富、意境優(yōu)美、神思飄逸的特點《再別康橋》這首詩較為典型地表現(xiàn)了徐志摩詩歌的這種風格特點詩歌記下了詩人1928年秋重到英國,再別康橋時的情感體驗,表現(xiàn)了一種帶著淡淡憂愁的離情別緒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及教參的要求,結合本文的特點,我確定了本文的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了解現(xiàn)代詩的特點品味詩歌語言,把握詩歌獨特意象和意境,學習詩中象征手法的運用;

          過程和方法目標:培養(yǎng)學生對詩詞的興趣和熱情;掌握背誦技巧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體味作者對康橋依依惜別之情,感知《再別康橋》的音樂美,建筑美,繪畫美

          根據(jù)以上教學目標,我把本文的教學重難點確立為:

          教學重點:訓練學生誦讀詩歌的能力,把握詩歌的獨特意象,品味詩歌的意境

          教學難點:感受詩歌涌動著的激情,把握主題,理解意象的意義和象征的作用

          說教法

          高中語文新課標倡導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過程應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本課采用以誦讀法為主其它教學法為輔的綜合教學法

          1誦讀法詩歌是情感的`藝術,誦讀有助于學生很好地把握內(nèi)容,理解作者情思,從而獲得自我的情感體驗,詩歌的語言是獨特的、精練的、優(yōu)美的,誦讀有助于品味詩歌的語言美

          2問答欣賞法讓學生在誦讀的基礎上,對《再別康橋》中康橋美景的賞析和意象進行解讀,引導學生欣賞詩歌的畫面美,從而受到審美的體驗

          3探究式學習法引導學生對《再別康橋》情感和主題的探究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引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

          說學法

          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尤為重要教是為了不教,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要比單純的知識傳授要重要得多1.聯(lián)想鑒別、協(xié)作探究徐志摩是現(xiàn)代詩壇獨具魅力的詩人,單憑一首詩是很難“窺一斑而知全豹”為更好地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比較分析鑒別能力,我們引入聯(lián)想比較法學生可課外查尋有關抒寫離愁別緒的詩詞和課文進行比較,另外可以引導喜愛徐志摩的學生閱讀詩人的其他詩并作進一步深人鉆研

          說教學過程

          根據(jù)“教指導學,為了學,服務于學”的指導思想,我準備采用以下教學步驟來達到教學目的:

          1.導入新課

          首先,播放黃磊演唱的歌曲《再別康橋》,音樂能陶冶人的性靈,使學生進入到情景之中其次,我借用課件展示徐志摩的簡要情況和劍橋大學校園的圖片,即以圖片加文字的形式讓學生從視覺上對課文有一定的感知,幫助理解詩人的“康橋情結”再次,用多媒體以文字形式展示時代背景因為每個詩人都是獨特的,每首詩都有它產(chǎn)生的社會根源及個性特點對詩人的生活背景、遭遇作適當?shù)慕榻B,可以幫助學生走進詩人的內(nèi)心,深入理解詩歌的情感好的導語猶如唱戲前的開臺鼓一樣未開臺先叫座,這樣的導入課文,自然就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欲望

          2.詩意朗讀,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先讓學生自由朗讀,再欣賞配樂朗誦《再別康橋》,能讓學生從中找出差距然后教師范讀,并進行誦讀指導(注意音節(jié)、重音、基調)讓學生在優(yōu)美的樂曲中感受到詩歌的音樂魅力

          3.激發(fā)想象,體會詩歌營造的意境和富有流動的畫面美

          為了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像力,進入詩歌夢幻般的氛圍,首先把全詩分成七幅畫面,精心挑選了一系列與詩歌每一幅畫面相配的優(yōu)美圖片,并用多媒體展示讓學生根據(jù)詩意選畫面再找個別學生朗讀自已最喜歡的一節(jié)詩歌,結合圖片畫面,說出喜歡的理由,,讓學生深入體會每一節(jié)的畫面美老師抓住詩中的亮點,關鍵詞進行適當?shù)狞c撥,借此指導學生鑒賞詩歌的方法,受到審美的熏陶

          4.比較閱讀,體會建筑美

          為了讓學生理解和感受新格律詩的建筑美,我選取了唐代詩人劉禹錫的格律詩《望洞庭》進行比較通過比較,學生發(fā)現(xiàn)了新格律詩的結構特點:一、三句詩排在前面,二、四句詩低格排列,空一格錯落有致,建筑有變化;再者一三句短一點,二四句長一點,顯出建筑美

          5.整體感知詩歌離而不傷、別而不愁的格調

          自古以來,離別總免不了沉重的愁緒,我從中國詩詞中找了幾個寫黯然銷魂的離別的詩句,拿來與《再別康橋》比較一下:(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李商隱《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柳永《雨霖鈴》)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通過比較是學生深入體會到《再別康橋》是一場深情的離別,卻透露出輕快的情調,學生可以準確把握這首詩有幾分無奈,又有幾分灑脫的基調

          6.遷移應用

          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新月詩派是新詩史上極為重視形式美的一個流派通過學習《再別康橋》,可以從中體會到新詩的“三美”,即繪畫美、音樂美和建筑美,也使學生對詩詞格律的認識有了更多的了解為了拓展學生的藝術靈感,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再用多媒體展示徐志摩的另外兩首詩《偶然》和《沙揚娜拉》,感受新詩的特點和“三美”,并留課下作業(yè):根據(jù)對《再別康橋》三美的分析,試分析這兩首詩中的“三美”。

        再別康橋說課稿10

          一、說教材

          《再別康橋》選自于長春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是“新月派”詩人徐志摩的傳世之作,抒寫了詩人1928年秋重返英國劍橋大學,故地重游時的感受,表現(xiàn)了一種帶著淡淡憂愁的離情別緒。這首詩音韻和諧、意境優(yōu)美,在樸素的詩句中把對康橋的那種刻骨銘心的愛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梢哉f,《再別康橋》代表了徐志摩的藝術成就,也代表了中國新詩的藝術成就。

          二、說學生

          對八年級學生來講,這首詩極易喚起他們的閱讀興趣,但由于對現(xiàn)代詩知識掌握不多,他們對詩歌的理解往往留于膚淺,蜻蜓點水,走馬觀花,難以深刻把握詩的思想內(nèi)容。

          三、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認識,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與技能:把握詩中的意象,感悟詩歌的意境美

          過程與方法:通過反復誦讀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悟作者情懷,引發(fā)共鳴,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審美情趣培養(yǎng)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由于學生閱讀的現(xiàn)代詩歌不多,加上詩歌本身抽象難懂,所以本課的教學難點是抓住意象,感悟詩歌的意境美。

          四、說方法

          本課的教學我主要采用朗讀法和討論點拔法來達成教學目標。

          五、教學過程

          下面我具體說一下教學過程

          首先,導入新課

          課前播放歌曲《再別康橋》。讓學生說一說這首歌的演唱者是誰,在學生答不出來的情況下,我再順勢導入:的確,隨著時間的流逝,這首歌的演唱者己經(jīng)漸漸為人們所淡忘,但是,每當聽到這首歌,我們總會想起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他就是徐志摩。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徐志摩的名篇——《再別康橋》,去感受那一段柔美的康橋情結。通過這樣的.導入來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從另一個藝術層面去感受志摩的詩,引發(fā)其閱讀期待。

          接下來,本著知人論世的原則,讓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相關資料,簡要介紹英國劍橋大學以及徐志摩在此的求學經(jīng)歷,了解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以利于學生更好地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

          第二步:深情朗讀,整體感知。

          播放課文的配樂朗誦,使學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再指導學生反復誦讀,并談一談對全詩的整體感受。為進一步理解詩歌作鋪墊。

          第三步:在學生充分閱讀的基礎上,走進意境,感悟詩情。

          這首詩的教學,我主要引導學生抓住康橋景色“美麗”和“寧靜”這兩個特點,引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首先提出這樣一個問題:這是一首離別詩,人們常說“多情自古傷離別”,但這首詩卻并沒有像傳統(tǒng)的離別詩那樣過于注重傷感凝重的情緒的渲泄,而是側重于對離別之地的自然景色的描寫。那么詩中康橋的哪些景物讓你感受到了美?請學生默讀全詩展開豐富的想像,將文字轉化成畫面,并用生動的語言描繪出來。

          從而引導學生抓住“河畔的金柳”“軟泥上的青荇”“榆陰下的一潭”等景物進行深入的品讀。在此過程中,教師針對學生的發(fā)言給予點拔和指導,使學生初步感受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認識到:在這首詩里,詩人之所以能將原本平常的自然景物寫得如此之美,一個最重要原因就是——在對景物的描寫過程中融入了自己的喜愛之情,做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進而使學生明確:像金柳、青荇、深潭等這些被賦予了作者主觀情感的客觀物象,就叫做——意象!耙狻 即詩人的主觀情意;“象”是指詩人感受到的客觀物象。詩歌往往是借助于意象來抒發(fā)感情的。此時,可以再聯(lián)系一下,曾學過的古典詩歌中的意象,如“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渭城朝朝雨徘岢荊客舍青青柳色新”等句,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意象的理解,從而突出本課的教學重點。

          接下來,進一步啟發(fā)學生思考:康橋的景色,除了“美麗”之外,還有一個突出特點是什么呢?(寧靜)引導學生抓住開頭的三個“輕輕的”和結尾的兩個“悄悄的”,通過反復朗讀和小組討論來體會詩中所渲染的寧靜的氣氛。進而使學生認識到這種“靜”與詩人的情感二者之間的關系。即:詩人不忍讓自己的離別破壞這種境界,即使是揮揮手打一下招呼,也不能有一點喧嘩,輕輕地來,輕輕的走,輕輕的告別和揮手,此時此刻,無聲的悄悄是一首深情離別的歌,無言的沉默是對康橋最美的告別。至此,學生領悟了詩人的情感,教學難點得以突破。

          所以,整首詩的教學,我實際上是按照由抓住物象——理解意象——體會意境——感悟詩情的順序展開的。之后,全班有感情的齊讀全詩,再次領悟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和詩人的情懷,從而加深理解和體驗。

          最后進行課堂小結:

          這首詩集中描寫了康河的美麗與寧靜,作者對于康橋這個自己曾經(jīng)獲取青春生命乳汁的地方,這個曾給予自己智慧與自由情懷的美麗母校,表達了深情的贊美、無限的眷戀。

          作業(yè):課外閱讀徐志摩的《沙揚娜拉》并與本詩進行比較。

        再別康橋說課稿11

          今天我說課的篇目是現(xiàn)代詩人徐志摩的一篇膾炙人口的詩歌——《再別康橋》。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五個方面向各位老師展示我的教學設計。

          說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特點

          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審美創(chuàng)造力是語文學科的任務。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一單元為詩歌,收錄了中國現(xiàn)當代的優(yōu)秀詩篇。是高中階段文學鑒賞的開始!对賱e康橋》出自人教版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必修)第一冊第一單元排在本單元的第二課,是鑒賞學習現(xiàn)代詩歌的典范例文,也是鑒賞其他現(xiàn)代新詩的基礎。學生可以借此體會、比較、鑒別不同題裁、不同風格、不同流派的詩詞,這又契合了新課改特別關注學生多方位情感體驗,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對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

          2.學習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高中語文新課標對詩歌閱讀的要求是:加強誦讀涵泳,在誦讀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獲得情感的體驗、心靈的共鳴和精神的陶冶。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學習從意境和意象、語言技巧等方面對作品進行賞析,感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獲得豐富的審美感受。

          《再別康橋》一文是“新月派”詩人徐志摩的傳世之作,因為徐志摩崇尚聞一多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的詩學主張,因而他的詩歌具有語言清新、音韻和諧、想象豐富、意境優(yōu)美、神思飄逸的特點!对賱e康橋》這首詩較為典型地表現(xiàn)了徐志摩詩歌的這種風格特點。詩歌記下了詩人1928年秋重到英國,再別康橋時的情感體驗,表現(xiàn)了一種帶著淡淡憂愁的離情別緒。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及教參的要求,結合本文的特點,我確定了本文的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了解現(xiàn)代詩的特點。品味詩歌語言,把握詩歌獨特意象和意境,學習詩中象征手法的'運用;

          過程和方法目標:培養(yǎng)學生對詩詞的興趣和熱情;掌握背誦技巧。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體味作者對康橋依依惜別之情,感知《再別康橋》的音樂美,建筑美,繪畫美。

          根據(jù)以上教學目標,我把本文的教學重難點確立為:

          教學重點:訓練學生誦讀詩歌的能力,把握詩歌的獨特意象,品味詩歌的意境。

          教學難點:感受詩歌涌動著的激情,把握主題,理解意象的意義和象征的作用。

          說教法

          高中語文新課標倡導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過程應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本課采用以誦讀法為主其它教學法為輔的綜合教學法。

         。闭b讀法。詩歌是情感的藝術,誦讀有助于學生很好地把握內(nèi)容,理解作者情思,從而獲得自我的情感體驗,詩歌的語言是獨特的、精練的、優(yōu)美的,誦讀有助于品味詩歌的語言美。

         。矄柎鹦蕾p法。讓學生在誦讀的基礎上,對《再別康橋》中康橋美景的賞析和意象進行解讀,引導學生欣賞詩歌的畫面美,從而受到審美的體驗。

          3探究式學習法。引導學生對《再別康橋》情感和主題的探究。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引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

          說學法

          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尤為重要。教是為了不教,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要比單純的知識傳授要重要得多。1.聯(lián)想鑒別、協(xié)作探究 徐志摩是現(xiàn)代詩壇獨具魅力的詩人,單憑一首詩是很難“窺一斑而知全豹”為更好地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比較分析鑒別能力,我們引入聯(lián)想比較法。學生可課外查尋有關抒寫離愁別緒的詩詞和課文進行比較,另外可以引導喜愛徐志摩的學生閱讀詩人的其他詩并作進一步深人鉆研。

          說教學過程

          根據(jù)“教指導學,為了學,服務于學”的指導思想,我準備采用以下教學步驟來達到教學目的:

          1.導入新課

          首先,播放黃磊演唱的歌曲《再別康橋》,音樂能陶冶人的性靈,使學生進入到情景之中。 其次,我借用課件展示徐志摩的簡要情況和劍橋大學校園的圖片,即以圖片加文字的形式讓學生從視覺上對課文有一定的感知,幫助理解詩人的“康橋情結”。再次,用多媒體以文字形式展示時代背景。因為每個詩人都是獨特的,每首詩都有它產(chǎn)生的社會根源及個性特點。對詩人的生活背景、遭遇作適當?shù)慕榻B,可以幫助學生走進詩人的內(nèi)心,深入理解詩歌的情感。好的導語猶如唱戲前的開臺鼓一樣未開臺先叫座,這樣的導入課文,自然就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欲望。

          2.詩意朗讀,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先讓學生自由朗讀,再欣賞配樂朗誦《再別康橋》,能讓學生從中找出差距。然后教師范讀,并進行誦讀指導。(注意音節(jié)、重音、基調)讓學生在優(yōu)美的樂曲中感受到詩歌的音樂魅力。

          3.激發(fā)想象,體會詩歌營造的意境和富有流動的畫面美。

          為了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像力,進入詩歌夢幻般的氛圍,首先把全詩分成七幅畫面,精心挑選了一系列與詩歌每一幅畫面相配的優(yōu)美圖片,并用多媒體展示。讓學生根據(jù)詩意選畫面。再找個別學生朗讀自已最喜歡的一節(jié)詩歌,結合圖片畫面,說出喜歡的理由,讓學生深入體會每一節(jié)的畫面美。老師抓住詩中的亮點,關鍵詞進行適當?shù)狞c撥,借此指導學生鑒賞詩歌的方法,受到審美的熏陶。

          4.比較閱讀,體會建筑美。

          為了讓學生理解和感受新格律詩的建筑美,我選取了唐代詩人劉禹錫的格律詩《望洞庭》進行比較。通過比較,學生發(fā)現(xiàn)了新格律詩的結構特點:一、三句詩排在前面,二、四句詩低格排列,空一格錯落有致,建筑有變化;再者一三句短一點,二四句長一點,顯出建筑美。

          5.整體感知詩歌離而不傷、別而不愁的格調。

          自古以來,離別總免不了沉重的愁緒,我從中國詩詞中找了幾個寫黯然銷魂的離別的詩句,拿來與《再別康橋》比較一下:(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李商隱《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柳永《雨霖鈴》)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通過比較是學生深入體會到《再別康橋》是一場深情的離別,卻透露出輕快的情調,學生可以準確把握這首詩有幾分無奈,又有幾分灑脫的基調。

          6.遷移應用

          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新月詩派是新詩史上極為重視形式美的一個流派。通過學習《再別康橋》,可以從中體會到新詩的“三美”,即繪畫美、音樂美和建筑美,也使學生對詩詞格律的認識有了更多的了解。為了拓展學生的藝術靈感,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再用多媒體展示徐志摩的另外兩首詩《偶然》和《沙揚娜拉》,感受新詩的特點和“三美”,并留課下作業(yè):根據(jù)對《再別康橋》三美的分析,試分析這兩首詩中的“三美”。

          說板書設計

          一篇優(yōu)美的板書設計有“微型教案”之稱,一篇好的板書設計能體現(xiàn)本節(jié)課的教學思路,教學重點、難點,也易于學生學習。這節(jié)課我采用圖示式的板書設計,兼以簡潔的文字說明,體現(xiàn)課文內(nèi)容,并利于學生背誦理解。根據(jù)求實、求精、求新、求美的原則,我設計了如下板書:(客觀物象)+(主觀情意)=意象 金柳 云彩。

        再別康橋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1、單元地位、作用

          《再別康橋》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一單元第二課的第二首詩歌,是一首現(xiàn)代詩歌,本單元是詩歌單元,主要學習現(xiàn)代新詩,要求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著重分析詩歌意象,同時品味語言,發(fā)揮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讀詩可以陶冶性情,可以學習用精煉的語言和新穎的意象來表達情意,花季雨季的高中生應該喜歡用詩的語言來表達豐富的情感,學習本單位的新詩一定會激發(fā)那些有興趣的高中生來寫寫新詩。

          2、教學目標、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目標有以下三個:

          知識目標:品味詩的意象美,領悟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真情。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德育目標:體悟作者情懷,引發(fā)共鳴,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審美情趣,提高審美能力。

          這三個教學目標的設置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即整體感知——局部思維——遷移拓展。根據(jù)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并結合學生實際,我把領悟詩情、獲得情感體驗和品析“三美”、感受藝術性設定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就在于意象的把握與體味。

          二、說教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睘榱诉_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jù)素質教育和創(chuàng)新教育的精神,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節(jié)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激發(fā)學生興趣,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具體做法如下:

          1、誦讀法

          《語文教學論》中指出:"朗讀是書面語言的有聲化,具有移情的作用,

          能夠激發(fā)美感,喚起內(nèi)心視象,感受作品的意境。"葉圣陶先生也提倡過"美讀"的方法。在詩歌教學中,誦讀應該是重要的一環(huán),反復地誦讀作品,在誦讀中把握詩的韻味。誦讀法既是教法也是學法。象《再別康橋》這樣一首意境很美的詩歌,更需要通過誦讀去感受詩中的情感、韻味,把握其中的美。

          2、情境教學法

         。1)《再別康橋》猶如一幅極富美感的圖畫,教學中可采用情境教學法激勵學生們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加入自己的感受,使這幅畫面立體生動,讓學生在具體形象的情境中深深體會這首詩的意境美、詩意美。

         。2)用富有文學意韻的語言來組織教學,并借助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建立立體可感的視聽形象,營造一個充滿詩意的課堂教學氛圍。

          3、點撥法

          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在一個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課堂中,教師適度的

          點撥可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促進課堂預設的生成。

          三、說學法:

          作為高一學生,他們往往對那種純粹的、原始的、本真的感情體會較膚淺,并且缺乏一定的鑒賞詩歌的能力,常常拿著這樣一首詩歌,他們覺得很美,卻不知道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詩意美,無法品味詩歌的意境,所以我將教會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并體會詩歌感情作為這節(jié)課教學的首要任務。在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討論法、朗讀法、聯(lián)想法,動口動腦,培養(yǎng)學生自主獲得知識的能力,同時養(yǎng)成良好的朗讀習慣。

          四、說課堂教學程序

          根據(jù)教學目標,我采用以下教學步驟:

          (一)情感激趣,導入新課

          從播放徐志摩的另一首詩《偶然》譜成的曲子導入。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詩人徐志摩與康橋"偶然""交會",而"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必將成為他永難忘懷的記憶而長伴人生。讓我們與徐志摩一起《再別康橋》(板書課題和作者)

          我的導入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音樂能陶冶人的性靈,優(yōu)美的畫面及柔美的音樂可以將學生帶入一個淡淡的憂愁的境界。多媒體展示歌詞,教師恰當?shù)你暯诱Z,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欲望,使學生進入到情景之中。

          (二)時空鏈接走近作者

         。1)簡介徐志摩

          (2)關于再別康橋的寫作背景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先讓學生穿越時空與徐志摩展開對話,順著學生的發(fā)問,導出問題,先讓學生自行解決,老師歸納。并用幻燈片展示。盡可能將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知人論事"在文學作品類的教學中是必要的。因為對詩人的生活背景、遭遇作適當?shù)慕榻B,可以幫助學生走進詩人的內(nèi)心,深入理解詩歌的情感。

          (三)誦讀涵詠整體感知

         。1)學生默讀。

         。2)個別朗讀。

         。3)名家范讀。[播放電視劇《人間四月天》中徐志摩的扮演者黃磊在劇中對這首詩的.朗誦。讓學生找出朗讀差距,進一步把握這首詩的朗讀情感,同時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掃清字詞的障礙。]

         。4)配樂朗讀。[我為這首詩的朗誦配上《人間四月天》的主題音樂。在纏綿、惆悵而又帶有輕靈、飄逸的音樂中,教師進行示范吟誦,注意節(jié)奏、輕重、情感,讀出音韻美,營造一種夢幻般的感覺。帶動學生有感情朗讀。]

         。5)學生齊讀。

          在朗讀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默讀可以讓學生把握朗讀的節(jié)奏、情感,個人讀可展示個性,音樂制造了情境,范讀激發(fā)了美感,齊讀引起群體感受,從而體味本詩音樂美的藝術性特點。在"美讀"中解決教學重點1領悟詩情,獲得情感體驗。朗讀已為學生們對詩的理解做了鋪墊,同時又為下文對詩意的鑒賞蓄勢。(學生帶著對康橋的憧憬進入--

          (四)激發(fā)想象賞景悟情

          A、品意象

         。1)詩中直接描寫康橋的景物的有哪幾節(jié)?(2、3、4節(jié))

         。2)如果把這三節(jié)的內(nèi)容換成三幅畫,我們可以選取哪些景?請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描述。(學生思考,小組交流,推選代表全班交流)

          老師要引導學生選好景點,對學生的發(fā)言予以充分肯定,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尤其是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對畫面加以具體的描述的學生。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根據(jù)新課標教學建議"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在此基礎上請學生自由朗讀這三節(jié)詩。

         。3)更進一步思考:詩人告別康橋時為什么不選取周圍的建筑、那里的人們,而是選取了金柳、柔波、青荇等自然景物?

          語文新課程標準積極倡導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段學習從詩歌畫面美入手,引導學生體會作者通過意象選擇營造的意境,并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營造追求語言美的課堂氛圍。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作用都得到較好體現(xiàn)。并解決教學重點2賞析詩中的畫意美、詩意美。

          B、悟真情

          步驟:將全詩分為三個版塊,分別賞析。抓住詩中意象,賞析重點詞語,把握詩人情感變化。

          第二、三、節(jié):通過重點賞析"新娘""水草""蕩漾""招搖""甘心"等詞語,把握詩人情感的變化:由依依惜別時的感傷無奈而陶醉留戀于康河美景。

          第四、五節(jié):通過重點賞析"沉淀著彩虹似的夢""尋夢?""放歌""笙簫"夏蟲"等詞語,體悟詩人情感的發(fā)展高潮。

          第一、七節(jié):通過重點賞析:三個"輕輕的""悄悄""不帶走一片云彩"詞語通過比較第一節(jié)和第七節(jié),體悟詩人離別母校之時輕柔的嘆息般的旋律與依依別情完美地統(tǒng)一在一起。同時感受詩歌的回環(huán)之美。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主要依據(jù)新課標所要求的"欣賞文學作品,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lián)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但凡讀懂了詩的人都會有這樣的體驗,如果不一句一句地反復咀嚼,只是一路順暢地讀下去,結果什么也得不到。詩歌濃郁的情感、跳躍的形象、凝練的語言,決定詩歌教學的特點:反復朗讀細細品味、啟發(fā)聯(lián)想、再現(xiàn)形象,其中教師的引導作用是關鍵。教師的講與新課標提倡的學生探究性學習有機結合,讓思考深入,以求突破本課的難點:意象的把握與體味,也達到了體味詩歌繪畫美的目標。

          (五)比較閱讀,剖析情感

          《再別康橋》是一首離別詩,寫離別的詩句你知道哪些?試著比較異同。啟發(fā)學生展開聯(lián)想,尋找有關詩詞名句,擴大課堂的容量。讓學生通過對比探究離別之情的不同,體會這首離別詩不落窠臼的高明之處。

          (六)綜觀全詩,發(fā)掘詩歌的建筑美

          共七節(jié),每節(jié)兩句,單行和雙行錯開一格排列,無論從排列上,還是從字數(shù)上,都整齊劃一,給人以美感。并聽配樂朗誦,觀看康橋美景。

          (課堂教學任務到此基本完成,已經(jīng)達到了教學的目標,解決了教學的難點、重點)

          (七)余音繞梁收束全文

          詩人離別康橋時不帶走一片云彩,他離開人世時也不帶走一片云彩,他走得很匆忙,因為飛機失事,那一年他才35歲。胡適飽含淚水寫下《追悼志摩》:"志摩走了,他帶走了這個世界上的全部色彩……"

          詩人雖然過早地離去,但是他的名字、才氣,他的詩情、他的浪漫卻留在了人世,他的《再別康橋》成了中國現(xiàn)代詩歌中一顆璀璨的明珠,留給人們無限的遐想與仰慕。

          在這種氣氛的渲染下,老師與學生齊讀《再別康橋》(配《人間四月天》的主題音樂)。在濃濃的詩意中結束對這首詩的學習。留給學生更多的感染,更多的回味。以期實現(xiàn)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八)作業(yè)布置:

          一節(jié)好課的結束應該是學生課外閱讀的開始。我布置的課外作業(yè)是:朗誦并背誦徐志摩詩歌《沙揚娜拉》。

          沙揚娜拉

          —————贈日本女郎

          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

          這一聲珍重里有密甜的憂愁——————沙揚娜拉!

          (九)評價與反思

          《再別康橋》是一首精美的詩,因此,在說課方案中,我確立了朗讀—鑒賞——比較這一教學思路,將朗讀和鑒賞作為教學的重點,尤其是采用了不同的朗讀方式,輔以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學生在朗讀中從語言層面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用心去體驗詩歌的情感,品味詩歌的語言和音樂美。在教材處理上,摒棄一般的從詩歌的開頭講到結尾的方式,從詩的中間入手,再說開頭和結尾,這主要是根據(jù)詩的結構特點來確定的。直接抓住康橋的景物描寫進行鑒賞,充分欣賞這首詩景中含情,融情于景,亦情亦景、情景交融的意境美。我的說課結束了,因水平有限,有許多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謝謝!

        再別康橋說課稿13

        尊敬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

          我說課的篇目——《再別康橋》。(課件展示題目)接下來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說教學板書四個方面向各位老師展示我的教學設計。

          一、說教材

          1、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特點

          熟悉教材是成功授課的前提。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一單元為詩歌單元,收錄了中國現(xiàn)當代的一些優(yōu)秀詩篇,是高中階段文學鑒賞的開始,對整個文學鑒賞教學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再別康橋》排在本單元的第二課,是鑒賞學習現(xiàn)代詩歌的典范例文,也是鑒賞其他現(xiàn)代新詩的基礎。學生可以借此體會、比較、鑒別不同題裁、不同風格、不同流派的詩詞,這契合了新課標特別關注學生多方位情感體驗,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對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

          《再別康橋》一文是“新月詩歌派”詩人徐志摩的傳世之作,可以說是詩壇的一棵常青樹,因為它始終回蕩著美的旋律。徐志摩崇尚聞一多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的詩學主張,因而他的詩歌具有語言清新、音韻和諧、想象豐富、意境優(yōu)美的特點!对賱e康橋》這首詩較為典型地表現(xiàn)了徐志摩詩歌的這種風格特點。

          二、說教學目標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對詩歌閱讀的要求是:加強誦讀,在誦讀中感受作品的形象和意境,獲得情感的體驗、心靈的共鳴和精神的陶冶。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學習從意象和意境、語言技巧等方面對作品進行賞析,感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獲得豐富的審美感受。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的以上要求,結合本文的特點,我確定了本文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品味詩歌語言,把握詩歌獨特意象和意境。

         。2)能力目標:

          掌握誦讀技巧。初步學習鑒賞現(xiàn)代詩歌的方法。

         。3)情感目標:

          體味作者對康橋依依惜別之情,感知《再別康橋》的詩意美,音樂美,建筑美,繪畫美。

          3、根據(jù)以上教學目標,我把本文的教學重難點確立為:

          教學重點:

          訓練學生誦讀詩歌的能力,領悟詩情,賞析詩歌畫面、詩意美。

          教學難點:

          把握意象,品味意境,把握作者情感。

          三、說教法與學法

          由于高一年級學生對詩歌鑒賞尚處起步階段,因而在課堂上,老師應將鑒賞搞得生動活潑,激發(fā)起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培養(yǎng)他們愿聽愛讀,積極主動地鑒賞作品的習慣。加上語文新課程標準倡導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本課采用以誦讀法為主其它教學法為輔的綜合教學法。

         。、誦讀法。詩歌是情感的藝術,誦讀有助于學生很好地把握內(nèi)容,理解作者情思,從而獲得自我的情感體驗,詩歌的語言是獨特的、精練的、優(yōu)美的,反復誦讀有助于品味詩歌的'語言美。

         。病柎鹦蕾p法。讓學生在誦讀的基礎上,對《再別康橋》中康橋美景進行賞析并對重要意象進行解讀,引導學生欣賞詩歌的畫面美,從而進行審美體驗。

         。、探究式學習法。引導學生對《再別康橋》體現(xiàn)的作者情感進行探究。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引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

          4、多媒體演示法。通過它音形色兼具的特點,創(chuàng)設情景氛圍,激發(fā)學生興趣,以利于學生形象直觀地把握課堂內(nèi)容。

          學法:反復誦讀品語言,聯(lián)想想象賞畫面,知人論世悟情感。

          三、說教學過程

          根據(jù)“教指導學,為了學,服務于學”的指導思想,我準備采用以下教學步驟來完成教學過程,實現(xiàn)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難點:

          第一步:導入新課

          首先,用多媒體展示電視劇《人間四月天》相關劇照,這樣能引起同學對劇情的回憶,從而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對本課的學習興趣。

          第二步:作者簡介。

          力求創(chuàng)新,突破傳統(tǒng)的介紹方式,用講故事的形式介紹作者的生活、情感經(jīng)歷,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設計這一步驟即所謂“知人論世”,以利于學生更好地把握作者情感。

          第三步:詩意朗讀,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先讓學生自由朗讀,整體感知;再欣賞配樂朗誦《再別康橋》,能讓學生從中找出差距;然后教師范讀,并進行誦讀指導。(注意音節(jié)、重音、基調)再讓學生伴隨優(yōu)美的樂曲進行誦讀,從而感受詩歌的音樂魅力。反復誦讀,是學生學習詩歌的基礎,同時,也契合了大綱中重視感悟、熏陶和語感培養(yǎng),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要求。

          第四步:激發(fā)想象,體會詩歌營造的意境和富有流動的畫面美。

          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應該充分重視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為了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像力,進入詩歌夢幻般的氛圍,首先精心挑選了一系列與每一節(jié)詩歌相配的優(yōu)美圖片,并用多媒體展示,讓學生根據(jù)詩意選畫面。再請個別學生朗讀自已最喜歡的一節(jié)詩歌,結合圖片畫面,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詩歌內(nèi)容,并說出喜歡的理由,讓學生深入體會每一節(jié)的畫面美。老師抓住詩中的重要意象,關鍵詞(動作性很強的詞、融入強烈情感的詞)進行適當?shù)狞c撥,借此指導學生鑒賞現(xiàn)代詩歌的方法,逐步提高學生鑒賞能力。

          第五步:比較閱讀,體會建筑美。

          為了讓學生理解和感受新格律詩的建筑美,我選取了王維的送別詩《送元二使安西》進行結構上的比較。通過比較,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本詩的結構特點:一、三句詩排在前面,二、四句詩低格排列,空一格錯落有致,建筑有變化;再者一三句短一點,二四句長一點,顯出建筑美。

          第六步:揣摩作者情感,感知詩歌離而不傷、別而不愁的基調。

          自古以來,離別總免不了沉重的愁緒,《再別康橋》是作者與康橋的一場深情的離別,卻透露出較為輕快的情調。為了便于學生準確把握作者對康橋的依依惜別之情和詩中有幾分無奈,又有幾分灑脫的基調,我從中國詩詞中篩選了以下幾個將離愁寫得黯然銷魂的詩句,與《再別康橋》進行比較,以便學生把握本詩離而不傷,別而不愁的基調,以突破教學難點:

          課件展示: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李商隱《無題》

          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柳永《雨霖鈴》)

          第七步:結合畫面,以圖引文,引導學生配樂試背全詩,再次整體感知詩歌的詩意美。

          第八步:遷移應用。

          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新月詩派是新詩史上極為重視形式美的一個流派。通過學習《再別康橋》,可以從中體會到新詩的“三美”,即繪畫美、音樂美和建筑美,也使學生對詩詞格律的認識有了更多的了解。為了拓展學生的藝術靈感,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再用多媒體展示徐志摩的另外首詩《沙揚娜拉》,感受新詩的特點和“三美”,并留課后作業(yè):從內(nèi)容、形式、意境等方面比較兩首詩歌的異同。

          四、說板書設計

          一篇優(yōu)美的板書設計有“微型教案”之稱,一篇好的板書設計能體現(xiàn)本節(jié)課的教學思路,教學重點、難點,也易于學生學習。根據(jù)求實、求精、求新、求美的原則,我設計了如下板書: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過程,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

        再別康橋說課稿14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對象分析

          《再別康橋》的教學對象是高一學生,高一學生往往對那種純粹的、原始的、本真的情感體會較為膚淺,《再別康橋》是新月派詩人徐志摩的傳世之作,有極高美學價值,它所抒發(fā)的離愁別緒是人類共同的情感經(jīng)歷,通過誦讀容易將學生帶人詩境,喚醒他們沉寂的真情,從而引起強烈的共鳴。

          2、教材地位及作用

          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一單元為詩歌單元,本單元收錄了中國現(xiàn)當代的一些優(yōu)秀詩篇!对賱e康橋》安排在本單元的第二課,屬于必讀課。雖然本詩向來眾說紛紜,但其藝術之美人所共知,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審美創(chuàng)造力是語文學科的任務,因此,從語言賞析入手,從情感體驗切入,就可以讓學生通過學習本課體會現(xiàn)代詩歌的特點,多方面感受體悟詩歌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3、教學目標

          由于本詩是高一學生學習的第一首現(xiàn)代詩,為了讓學生掌握現(xiàn)代詩歌學習方法,從而能廣泛欣賞詩歌,因此將本詩的學習目標確定為:

         、佟⒄J知目標:品意象,繪意境,悟真情。

          ②、能力目標:新詩的欣賞方法。

         、、德育目標:培養(yǎng)成良好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4、教學重難點

          高中學生對詩歌并不陌生,但是由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影響,他們產(chǎn)生了對教師的過多依賴,從而缺失了對大語文環(huán)境下自主學習能力。針對此種情況將本課重難點設定如下:

          教學重點:1領悟詩情,獲得情感體驗;

          2 賞析詩中的畫意美、詩意美。

          教學難點: 意象的把握與體味。

          二、教法分析

          1、誦讀法

          詩歌是情感的藝術,尤其是《再別康橋》這樣一首意境很美的詩歌,更需要通過誦讀去感受詩中的情感、韻味,把握其中的美!墩Z文教學論》中指出:“朗讀是書面語言的有聲化,具有移情的作用,能夠激發(fā)美感,喚起內(nèi)心視象,感受作品的意境!比~圣陶先生也提倡過“美讀”的方法。在詩歌教學中,誦讀應該是重要的一環(huán),反復地誦讀作品,在誦讀中把握詩的韻味。誦讀法既是教法也是學法。

          2、情境教學法

          (1)《再別康橋》猶如一幅極富美感的圖畫,教學中可采用情境教學法激勵學生們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加入自己的感受,使這幅畫面立體生動,讓學生在具體形象的情境中深深體會這首詩的意境美、詩意美。

          (2)用富有文學意韻的語言來組織教學,并借助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建立立體可感的視聽形象,營造一個充滿詩意的課堂教學氛圍。

          三、學情學法分析

          分析:農(nóng)村初中的學生,閱讀的現(xiàn)代詩歌并不多,加上詩歌本身比較抽象難懂,學生可能雖能讀下去,卻只是蜻蜓點水,走馬觀花而已,難以抓住重點,深入體會詩歌的情感。針對學生的原有基礎,現(xiàn)有困難及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決定在誦讀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采用以下學法:

          1、聯(lián)想鑒賞法

          學生通過聯(lián)想、想象,形成有形的圖畫,仔細揣摩、品味、感受詩歌的優(yōu)美之處,陶冶情操,增強審美情趣和鑒賞能力。

          2、比較鑒賞法

          讓學生學會將這首詩與其他描寫離別詩句的比較,更好地把握《再別康橋》這首不同于其他描寫離愁別緒哀婉、 纏綿、傷感的特點:哀而不傷,帶有一絲惆悵,幾分飄逸。從而領會詩中的詩意美。

          四、教學過程

          根據(jù)教學目標,我采用以下教學步驟:

          (一).情感激趣,導入新課

          從播放徐志摩的另一首詩《偶然》譜成的曲子導入。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詩人徐志摩與康橋“偶然”“交會”,而“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必將成為他永難忘懷的記憶而長伴人生。讓我們與徐志摩一起《再別康橋》(板書課題和作者)

          設計意圖:音樂能陶冶人的`性靈,優(yōu)美的畫面及柔美的音樂可以將學生帶入一個淡淡的憂愁的境界。多媒體展示歌詞,教師恰當?shù)你暯诱Z,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欲望,使學生進入到情景之中。

          (二)時空鏈接 走近作者

          (1)簡介徐志摩。

          (2)關于再別康橋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先讓穿越時空與徐志摩展開對話,順著學生的發(fā)問,導出問題,先讓學生自行解決,老師歸納。并用幻燈片展示。盡可能將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知人論事”在文學作品類的教學中是必要的。因為對詩人的生活背景、遭遇作適當?shù)慕榻B,可以幫助學生走進詩人的內(nèi)心,深入理解詩歌的情感。

          (三)誦讀涵詠 整體感知

          (1)學生默讀。

          (2)個別朗讀。

          (3)名家范讀。 [播放電視劇《人間四月天》中徐志摩的扮演者黃磊在劇中對這首詩的朗誦。讓學生找出朗讀差距,進一步把握這首詩的朗讀情感,同時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掃清字詞的障礙。]

          (4)配樂朗讀。 [我為這首詩的朗誦配上《人間四月天》的主題音樂。在纏綿、惆悵而又帶有輕靈、飄逸的音樂中,教師進行示范吟誦,注意節(jié)奏、輕重、情感,讀出音韻美,營造一種夢幻般的感覺。帶動學生有感情朗讀。]

          (5)學生齊讀。

          在朗讀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默讀可以讓學生把握朗讀的節(jié)奏、情感,個人讀可展示個性,音樂制造了情境,范讀激發(fā)了美感,齊讀引起群體感受。在“美讀”中解決教學重點1領悟詩情,獲得情感體驗。朗讀已為學生們對詩的理解做了鋪墊,同時又為下文對詩意的鑒賞蓄勢。(學生帶著對康橋的憧憬進入--

          (四).激發(fā)想象 賞景悟情

          A、品意象

          (1)詩中直接描寫康橋的景物的有哪幾節(jié)?(2、3、4節(jié))

          (2)如果把這三節(jié)的內(nèi)容換成三幅畫,我們可以選取哪些景?請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描述。(學生思考,小組交流,推選代表全班交流)

          老師要引導學生選好景點,對學生的發(fā)言予以充分肯定,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尤其是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對畫面加以具體的描述的學生。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根據(jù)新課標教學建議 “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在此基礎上請學生自由朗讀這三節(jié)詩。

          (3)更進一步思考:詩人告別康橋時為什么不選取周圍的建筑、那里的人們,而是選取了金柳、柔波、青荇等自然景物?

          目的:語文新課程標準積極倡導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段學習從詩歌畫面美入手,引導學生體會作者通過意象選擇營造的意境,并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營造追求語言美的課堂氛圍。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作用都得到較好體現(xiàn)。并解決教學重點2 賞析詩中的畫意美、詩意美。

          B、悟真情

          步驟:將全詩分為三個版塊,分別賞析。抓住詩中意象,賞析重點詞語,把握詩人情感變化。

          第二、三、節(jié):通過重點賞析“新娘”“水草”“蕩漾”“招搖”“甘心”等詞語,把握詩人情感的變化:由依依惜別時的感傷無奈而陶醉留戀于康河美景。

          第四、五節(jié):通過重點賞析“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放歌”“笙簫“夏蟲”等詞語,體悟詩人情感的發(fā)展高潮。

          第一、七節(jié):通過重點賞析:三個“輕輕的” “悄悄”“不帶走一片云彩”詞語通過比較第一節(jié)和第七節(jié),體悟詩人離別母校之時輕柔的嘆息般的旋律與依依別情完美地統(tǒng)一在一起。同時感受詩歌的回環(huán)之美。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主要依據(jù)新課標所要求的“欣賞文學作品,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lián)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但凡讀懂了詩的人都會有這樣的體驗,如果不一句一句地反復咀嚼,只是一路順暢地讀下去,結果什么也得不到。詩歌濃郁的情感、跳躍的形象、凝練的語言,決定詩歌教學的特點:反復朗讀細細品味、啟發(fā)聯(lián)想、再現(xiàn)形象,其中教師的引導作用是關鍵。教師的講與新課標提倡的學生探究性學習有機結合,讓思考深入,以求突破本課的難點:意象的把握與體味。

          (五).比較閱讀,剖析情感

          《再別康橋》是一首離別詩,古代描寫離別的詩句你知道哪些?試著比較異同。

          啟發(fā)學生展開聯(lián)想,尋找有關詩詞名句,擴大課堂的容量。讓學生通過對比探究離別之情的不同,體會這首離別詩不落窠臼的高明之處。(課堂教學任務到此基本完成,如何達到DD

          (六)余音繞梁 收束全文

          詩人離別康橋時不帶走一片云彩,他離開人世時也不帶走一片云彩,他走得很匆忙,因為飛機失事,那一年他才35歲。胡適飽含淚水寫下《追悼志摩》:“志摩走了,他帶走了這個世界上的全部色彩……”

          詩人雖然過早地離去,但是他的名字、才氣,他的詩情、他的浪漫卻留在了人世,他的《再別康橋》成了中國現(xiàn)代詩歌中一顆璀璨的明珠,留給人們無限的遐想與仰慕。

          在這種氣氛的渲染下,老師與學生齊讀《再別康橋》(配《人間四月天》的主題音樂)。 在濃濃的詩意中結束對這首詩的學習。留給學生更多的感染,更多的回味。以期實現(xiàn)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七、評價與反思

          《再別康橋》是一首精美的詩,因此,在說課方案中,我確立了朗讀——鑒賞——比較這一教學思路,將朗讀和鑒賞作為教學的重點,尤其是采用了不同的朗讀方式,輔以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學生在朗讀中從語言層面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用心去體驗詩歌的情感,品味詩歌的語言和音樂美。在教材處理上,摒棄一般的從詩歌的開頭講到結尾的方式,從詩的中間入手,再說開頭和結尾,這主要是根據(jù)詩的結構特點來確定的。直接抓住康橋的景物描寫進行鑒賞,充分欣賞這首詩景中含情,融情于景,在亦情亦景、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再別康橋說課稿15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課堂是《再別康橋》,下面我將從以下六個方面來對本文的設計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這篇課文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一單元的第二課(詩兩首其一),選自《徐志摩全集》。從單元導語來看,本單元主要是對現(xiàn)代新詩進行學習,關于如何來鑒賞詩歌,單元導語也給了我們清晰的建議,即“鑒賞詩歌應在反復朗誦的基礎上,著重分析意象,同時品味語言”,發(fā)揮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示意圖表示)

          我就是在這樣宏觀的框架下來建構本單元的學習內(nèi)容。同時,我們每一課著重講框架中的一至兩個知識點((《沁園春長沙》意象、知人論世;《雨巷》意象、音樂美;《再別康橋》、意象、情感、“三美”),使得每課之間在教學目標上相互聯(lián)系、互為補充,從而更系統(tǒng)地完成本單元的整理教學目標--“把握新詩的藝術特征、掌握鑒賞新詩的一般方法、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讓學生嘗試寫寫現(xiàn)代詩”。

          二、【說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僬莆罩攸c字詞(7個);

          ②對“新月派”代表詩人徐志摩(“愛、自由、美”的信仰追求)做一定的了解;

         、哿私獗驹姷膭(chuàng)作背景;

         、軐W會分析每節(jié)的主要意象“云彩、金柳、青荇、清潭、夢、夏蟲、云彩”和詩人想借之表達的情感;

          ⑤理解現(xiàn)代新詩“三美”的美學主張,并學會分析本詩是如何實踐這一主張的。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有感情的分層次誦讀,讓學生感受體驗詩的意境和形象;

          ②采用多媒體教學(精選劍橋大學的圖片),幫助學生感受康河之美、理解詩人的康河情結;

         、蹏@本詩,進行拓展閱讀,包括《我所知道的康橋》、《偶然》、《你是人間四月天》,引導學生課下從書刊(互聯(lián)網(wǎng))搜集有關材料;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偈箤W生在經(jīng)典詩文的學習中,得到精神陶冶和審美愉悅

         、谑箤W生了解“詩意的棲居”不僅僅是一句高雅的口號,更是值得我們?yōu)橹吨T實踐的道理。

          教學重點:①重點字詞的積累;

         、诎盐铡叭馈钡脑姼枥碚;

         、蹖Ρ驹姟耙庀-情感”進行分析;

          教學難點:①對“三美”詩歌理論的理解。

          三、【說教法】

          本堂課主要采用了興趣導入法、講解法、點撥法進行教學

          四、【說學法】

          通過分層次朗讀、課堂討論、重點識記的方法來指導學生學習本詩

          五、【說教學設計】

         。ㄒ唬⿲朐O計:

          學生三分鐘演講來導入新課:

          1、上周假期作業(yè)是現(xiàn)代詩創(chuàng)作,劉媛媛同學提前在同學們的作品中選擇了一首她最喜歡的現(xiàn)代詩(王真的《陌上花開》)來進行點評和分享。

          2、這首學生自己寫的原創(chuàng)小詩,其中也運用到了“三美”的美學主張,為我們《再別康橋》的學習也起了一定的鋪墊作用,營造了一種詩意的氛圍。

          3、同齡人始終是同齡人最好的榜樣。讓學生來幫助老師導入新課,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分享意識。

          (二)分層次朗讀設計:

          1、齊讀:清除閱讀障礙,領略詩歌原味。

         、俟串嬛攸c字詞

         、跇顺龉(jié)數(shù)、韻腳

          2、抽讀:每個學生讀一小節(jié),給更多學生展示的平臺。

         、僮赃x一個角度(意象、意境、情感、語言、形式),談談你對這首詩歌的初步理解或第一印象。

          3、范讀:聽名家配樂朗誦,感受本詩的畫面美。

         、僬垖W生閉上眼睛,用心聆聽,跟隨優(yōu)美的音樂和詩意的語言去想象徐志摩筆下如詩如畫的康河美景。并談談哪一幅畫面給你的印象最深,為什么?

          老師跟隨學生所描述的畫面,共同討論每一節(jié)詩的精彩之處。學生未提到的詩節(jié),老師稍作補充。這樣的設計,是為了突出學生在課堂之上的主體地位,讓他們能夠在本堂課盡量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從而主動地走進徐志摩筆下的康橋的世界。

          老師要明確的每一節(jié)的重點,引導學生對以下問題進行思考:

          第一節(jié):實寫自身悄悄到來和離別康橋時的情思。

          1、三個“輕輕的”連用,有何表達效果?

         、偾楦校簽槿姷於溯p柔纏綿的`感情基調,寫出了作者不忍心打破康橋的寧靜。

         、诠(jié)奏:疊詞的連用,使本詩的節(jié)奏更加舒緩、音韻更加和諧,讀起來朗朗上口。

          輕柔、飄逸、自由、絢爛

         。ㄎ魈------------云彩)

          輕輕作別

         。ǖ碾x愁、深深的情思)

          第二節(jié):寫岸邊柳樹倒映康河的情景。

          1、“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暗喻】*拓展比喻的分類和表達效果

          柔媚、美麗、嬌羞

         。ń鹆------------新娘)

          心頭蕩漾

          (迷戀、摯愛)

          第三節(jié):寫康河的水草

          1、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緮M人】

          表達效果:

         、儋x予青荇以人的神態(tài),形象地寫出了青荇對詩人的熱烈的歡迎

          ②“招搖”一詞也寫出了青荇在康河中那自由自在的狀態(tài),表達了詩人對自由和美的追求。

          自由自在

          (康河-----------青荇)

          游游招搖、甘心

         。ㄗ杂勺非、依戀之情)

          第四節(jié):寫榆陰下的清潭

          “那榆陰下的一潭,不是泉,是天上虹”【暗喻】

          空間變化:下--上--下

          動靜結合:靜--動--靜

          虛實結合:清泉 vs 虹/夢

          絢爛、靜美

          清潭----------虹/夢

          揉碎、沉淀

         。ň鞈、幸福、沉浸其中)

          第五節(jié):詩人流連忘返、泛舟放歌的情景。

          1、這一節(jié)畫面感極強,像電影里的鏡頭一般

          2、“尋夢”

          康橋之夢?

          求學之夢?

          愛情之夢?

          借此補充本詩的寫作背景、詩人“愛、自由、美”的信仰和追求

          斑斕、絢爛、美好

          長篙----------尋夢

          漫溯、滿載、放歌

         。ㄇ楦械母叱保

          第六節(jié):詩人由幻想回到了現(xiàn)實。

          1、讓學生感受詩人情感的起伏變化(轉喜為悲),思考:為什么此時“我不能放歌”?

          因為悄悄是別離的笙簫,詩人從美夢中醒來,回到清冷的現(xiàn)實,離別之傷襲上心來,哪還有心情放聲高歌。

          2、夏蟲也為我沉默【擬人】

          悄悄的別離

          夏蟲----------沉默

          沉默的康橋

         。ɑ氐浆F(xiàn)實、轉喜為悲)

          第七節(jié):呼應開頭,最后點題。

          結合課后習題,解決第三題兩個重要的知識點:

          1、徐志摩的這首經(jīng)典之作到底美在哪里?結合中國現(xiàn)代新詩“三美”的美學主張對其進行鑒賞:

         、僖魳访溃ㄕZ言)節(jié)奏、韻律

          節(jié)奏感( 疊字) 韻律美 (押韻)

         、诮ㄖ溃ㄐ问剑┕(jié)的勻稱、句的均齊

          全詩七節(jié)、四行一節(jié)、每行字數(shù)相近、

          錯落排列、回環(huán)呼應

         、劾L畫美(意象、意境)

          “云彩 金柳 夕陽 青荇 清潭...... ”

          意象:色彩豐富、視覺美感;意境優(yōu)美

          2、回環(huán)往復的結構形式及其表達效果:

         、購娀苏鎿吹那楦校旱谝还(jié)和最后一節(jié),語意相似,結構相同,個別字詞稍作改動,都表達了詩人與母校告別的依依不舍與纏綿悱惻的情感,一種揮之不去的惆悵傷感的情緒始終繞在心頭。

         、趧(chuàng)造了深邃的意境:詩人融情于景,他的情懷不是直白顯露的,而是熱烈而有分寸的;詩人淡淡起頭,又淡淡結尾,輕輕的到來又悄悄的離去,然而字字句句中又無不蘊藏著詩人對康橋的濃濃情思和依依不舍。這種淡淡的詩味和濃濃的情思,也給讀者留下了更多想象和回味的空間。

          總結:請學生來為我們總結一下本詩的大致內(nèi)容和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

          這是一首抒情意味極濃的詩,首節(jié)三個“輕輕的”寫出了詩人對康橋難以割舍的感情,為全詩奠定了一個輕柔纏綿的基調;中間四節(jié)描繪了康橋迷人的風光,滲透了詩人無限的情思,第六節(jié)是一個過渡,詩人由幻想回到現(xiàn)實;最后一節(jié)只將第一節(jié)稍做改動,進一步深化了離別的心緒。

          課內(nèi)拓展:《我所知道的康橋》節(jié)選、《偶然》、胡適《悼志摩》、林徽因《你是人間四月天》

        【再別康橋說課稿】相關文章:

        《再別康橋》的說課稿09-23

        再別康橋說課稿08-09

        再別康橋說課稿10-09

        《再別康橋》說課稿08-01

        《再別康橋》說課稿【熱門】06-16

        《再別康橋》說課稿【熱】10-24

        《再別康橋》說課稿【精】05-24

        《再別康橋》說課稿【推薦】07-12

        【熱】《再別康橋》說課稿10-03

        【薦】《再別康橋》說課稿10-08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