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文言文《游褒禪山記》優(yōu)秀教案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關(guān)于文言文突破:經(jīng)典譯釋五個關(guān)鍵詞
關(guān)鍵詞一
推斷
古人行文常講究對稱,處于對應(yīng)位置的詞語往往在意義上相同、相近或相反。于是,在做文言翻譯題時,就要有語詞對應(yīng)推斷的意識。
例1 翻譯畫線句。
孟子曰:“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保ā睹献印す珜O衍張儀章》)
解析:翻譯這句話的關(guān)鍵是理解“與民由之”的意思。我們可從“得志”與“不得志”中推斷,同時“與民由之”與“獨行其道”(獨自行走自己的路)有一定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前后句綜合考慮,我們就可推斷出“與民由之”意為:和百姓一起走自己理想之路(和天下百姓一起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fù))。
例2 翻譯畫線句。
子張問曰:“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保ā墩撜Z·公冶長》)
解析:與劃線句對應(yīng)的句子是: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笆耍ǔ鍪耍迸c“已”對應(yīng),因此,可推測出“已”是“罷免”之意;“喜”,與“慍”對應(yīng),可知“慍”為“不高興,惱怒”之意。此句譯為:三次被罷免官職,也沒有惱怒的臉色。
關(guān)鍵詞二
語境
文言文實詞絕大多數(shù)具有多義性,但在一定的語境中,其意義和功能卻是單一、確定的。這在《論語》《孟子》《莊子》等春秋戰(zhàn)國的文章中更為明顯。同學(xué)們在做翻譯題時,要緊扣上下文的語境來理解詞語意義。
例3 翻譯畫線句。
孟子去齊,充虞路問曰:“夫子若不豫色然。前日虞聞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痹唬骸氨艘粫r,此一時也。”(《孟子·公孫丑下》)
解析:此中“豫色”何解?下文說,我前些日子聽你說:君子應(yīng)不怨天,不怨人。孟子說:此一時,彼一時也,時代不同了。說明孟子此時對以前不怨天尤人的態(tài)度是有保留的。由此可知這“豫色”應(yīng)是“高興的臉色”。此句翻譯為:先生你好像看起來有點不高興。
例4 翻譯畫線句。
孟子曰:“言近而指遠(yuǎn)者,善言也;守約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帶①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蕓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輕!保ā睹献印けM心下》)
注:①古代注視人,目光不可低于對方的腰帶。文中比喻注意眼前常見之事。
解析:“言近而指遠(yuǎn)者,善言也”,“近”與“遠(yuǎn)”是何意?文章下面有一句話:君子之言也,不下帶而道存焉。意思為君子言語,語言淺近,道理卻有。所以“言近而指遠(yuǎn)者”的“近”也就是“淺近”之意,此句譯文則為:話語淺近而其意深遠(yuǎn)的,是善言。
關(guān)鍵詞三
活用
古文的語言比較對稱和凝練,常出現(xiàn)詞類活用現(xiàn)象,于是,在翻譯時,同學(xué)們就要有關(guān)注詞類活用的意識,把握詞類性質(zhì)的變化,以準(zhǔn)確領(lǐng)悟語句意義,高考輔導(dǎo)《文言文突破:經(jīng)典譯釋五個關(guān)鍵詞》。
例5 翻譯劃線句。
子曰:“衣敝缊袍(注:破舊絮的大袍;好絲叫綿,敗絮稱缊),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不忮(嫉恨)不求(貪得),何用不臧?’”子路終身誦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論語·子罕篇》)
解析:上句中的“衣”與“恥”是名詞活用作動詞,“衣”是“穿”之意;“恥”是“感到可恥、丟臉”之意,于是,這句話的翻譯就是:穿著破舊絮的袍子,與穿著狐貉皮袍的'人站在一起而不感到丟臉的人,大概只有仲由吧。
例6 翻譯畫線句。
陽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惡,惡者貴而美者賤(1)。陽子問其故,逆旅小子對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2);其惡者自惡,吾不知其惡也! (《莊子·山木》)
解析:(1)此句中“貴”與“賤”采用了意動用法,翻譯為:把……看成尊貴,意譯為:看中、喜歡!百v”翻譯為:把……看成低賤,意譯為:輕視。于是這句話就翻譯為:(但是)主人卻看中丑陋的,輕視美麗的。
。2)“其美者自美”,“美”是形容詞作動詞用。此句話翻譯為:那個美麗的自以為美麗(而驕傲),所以我不認(rèn)為她美。
關(guān)鍵詞四
變序
古文中常見有語序倒置的現(xiàn)象,有主謂倒置、賓語前置、定語后置與狀語后置等情況,閱讀經(jīng)典古籍,做文言翻譯題時也就要有變序意識。
例7 翻譯畫線句。
達(dá)巷黨人曰:“大哉孔子,博學(xué)而無所成名。(1)”子聞之,與門弟子曰:“吾何執(zhí)?(2)執(zhí)射乎?執(zhí)御乎?吾執(zhí)御矣!保ā墩撜Z·子罕》)
解析:(1)“大哉孔子”是主謂倒置句,于是翻譯時就要變成常見語序,譯為:孔子真?zhèn)ゴ蟀!學(xué)識淵博竟至于沒有哪一方面使他成名。
(2)為賓語前置句,翻譯為:我該專學(xué)哪一項技藝呢?
例8 翻譯畫線句。
冉有、季路見于孔子,曰:“季氏將有事于顓臾(1)!笨鬃釉唬骸扒螅o乃爾是過與(2)?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3)” (《論語·季氏篇》)
解析:(1)是介詞結(jié)果后置句,我們翻譯時要調(diào)整語序:季氏將對顓臾有軍事行動。
。2)(3)是賓語前置句,分別譯為:恐怕我要責(zé)備你了;憑什么(理由)討伐他呢?
關(guān)鍵詞五
省略
古文的省略句常見有主語、謂語、賓語與介詞的省略,此之省略,語意跳躍,直接影響著對句子的理解,翻譯時,要注意成分的省略與跳轉(zhuǎn),使語意清晰了然。
例9 翻譯畫線句:
定公問:“一言可以興邦,有諸?”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人之言曰:‘為君難,為臣不易。’如知為君之難也,不幾乎一言而興邦乎?(1)”曰:“一言而喪邦,有諸?”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人之言曰:‘予無樂乎為君,唯其言而莫予違也。(2)’如其善而莫之違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違也,不幾乎一言而喪邦乎?”(《論語·子路篇》)
解析:這兩句由于語句的省略,語意跳轉(zhuǎn),不連貫了,翻譯時我們要補上。(1)句翻譯為:如果知道作國君的難處(而盡力做好),那不就是接近說一句話可以使國家興盛嗎?
(2)我當(dāng)國君沒什么快樂的。(如果有的話),那就只是沒有人敢違背我的話。
例10 翻譯畫線句:
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1)”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fā)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jīng)于溝瀆而莫相之知也。2)” (《論語·憲問》)
解析:(1)句,“不能死,又相之”按現(xiàn)代漢語語法特點,為承前省略主語“桓公”,但看后面就知道這主語應(yīng)是“管仲”,此句就要翻譯為:齊桓公殺了公子糾,(管仲)不能去死,卻又輔佐桓公。(2)句主語是誰呢?因為文章是對管仲的評價,所以這句主語就是“管仲”:難道(管仲)要像一般的平庸男女那樣,為了守小節(jié),在小山溝里上吊自殺,而不被人所知道嗎?
【文言文突破:經(jīng)典譯釋五個關(guān)鍵詞】相關(guān)文章:
文言文突破:經(jīng)典譯釋的五個關(guān)鍵詞06-07
韓愈詩文譯釋09-23
守株待兔文言文翻譯釋03-08
文言文虛詞例釋05-16
張釋之文言文翻譯03-22
釋車而走文言文翻譯03-27
《張釋之》文言文閱讀05-03
多篇文言文譯解析06-18
突破文言文背誦難題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