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李漁《飯粥》文言文原文及翻譯

        時間:2024-05-22 18:16:12 澤彪 文言文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李漁《飯粥》文言文原文及翻譯

          在日復(fù)一日的學(xué)習(xí)中,許多人都接觸過很多經(jīng)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書面語言,是現(xiàn)代漢語的源頭。是不是有很多人在為文言文的理解而發(fā)愁?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李漁《飯粥》文言文原文及翻譯,歡迎大家分享。

        李漁《飯粥》文言文原文及翻譯

          《飯粥》李漁

          【原文

          粥飯二物,為家常日用之需,其中機彀,無人不曉,焉用越俎者強為致詞?然有吃緊二語,巧婦知之而不能言者,不妨代為喝破,使姑傳之媳,母傳之女,以兩言代千百言,亦簡便利人之事也。

          先就粗者言之。飯之大病,在內(nèi)生外熟,非爛即焦;粥之大病,在上清下淀,如糊如膏。此火候不均之故,惟最拙最笨者有之,稍能炊爨者,必?zé)o是事。然亦有剛?cè)岷系,燥濕得宜,而令人咀之嚼之,有粥飯之美形,無飲食之至味者。

          其病何在?曰:挹水無度,增減不常之為害也。其吃緊二語,則曰:“粥水忌增,飯水忌減!泵子脦缀危瑒t水用幾何,宜有一定之度數(shù)。如醫(yī)人用藥,水一盅或盅半,煎至七分或八分,皆有定數(shù)。若以意為增減,則非藥味不出,即藥性不存,而服之無效矣。不善執(zhí)爨者,用水不均,煮粥;计渖,煮飯?嗥涠。多則逼而去之,少則增而入之,不知米之全在于水,逼去飯湯者,非去飯湯,去飯之也。去則飯為渣滓,食之尚有味乎?粥之既熟,水米成交,猶米之釀而為酒矣。慮其太厚而入之以水,非入水于粥,猶入水于酒也。水入而酒成糟粕,其味尚可咀乎?故善主①中饋者,挹水時必限以數(shù),使其勺不能增,滴無可減,再加以火候調(diào)勻,則其為粥為飯,不求異而異乎人矣。

          宴客者有時用飯,必較家常所食者稍精。精用何法?曰:使之有香而已矣。予嘗授意小婦,預(yù)設(shè)花露一盞,俟飯之初熟而澆之,澆過稍閉,拌勻而后入碗。食者歸功于谷米,詫為異種而訊之,不知其為尋常五谷也。此法秘之已久,今始告人。行此法者,不必滿釜澆遍,遍則費露甚多,而此法不行于世矣。止以一盞澆一隅,足供佳客所需而止。露以薔薇、香櫞、桂花三種為上,勿用玫瑰,以玫瑰之香,食者易辨,知非谷性所有。薔薇、香櫞、桂花三種,與谷性之香者相若,使人難辨,故用之。

          【注釋

          ①中饋:《易經(jīng)家人》:“天攸遂,在中饋!敝笅D女在家主持飲食等事。

          【譯文

          粥和飯這兩樣?xùn)|西,是家庭平日生活的必需食物,做飯的原理誰都知道,還用我多費言辭嗎?但是有要緊的兩句話,巧媳婦雖然知道卻說不出來,我不妨代她們講出來,將來婆婆教給媳婦,母親傳給女兒,以兩句話替代千言萬語,也是一件簡便利人的好事情。

          第一句話先從粗略的方面來講:煮飯的大毛病是內(nèi)生外熟,不是煮得太爛就是燒焦了。煮粥的大問題,在于米沉在下面,上面只有清湯,像糨糊一樣。這是火候不均勻引起的,只有最笨拙的人才會弄成這樣,稍會做飯的人,一定不會這樣。但也有煮的飯軟硬合宜,粥干濕適中,看著好看,吃起來卻沒有味道的。問題出在哪里?在于沒有節(jié)制地用水,增減沒有根據(jù)規(guī)律。

          要緊的第二句話就是:煮粥的水忌加,煮飯的水忌減。米用多少,水就相應(yīng)用多少,這是有一定比例標準的。就像醫(yī)生煎藥,一盅水還是一盅半,煎到七分還是八分,都有一定比例的,要是照自己的意愿增減,不是藥的味道沒煎出來,就是煎太過,失去藥性了,服用也沒有效果。不善于做飯的人,用水沒有標準,煮粥就擔(dān)心水太少,煮飯擔(dān)心水太多,多就舀掉,少就添水。不知道米的精華都在米湯里面,瀝掉飯湯,等于把米的精華也都瀝掉了。精華去掉,飯就成了渣滓,吃起來怎么會有味道?粥煮熟后,水和米混合得很好,就像米釀成了酒一樣,擔(dān)心太稠又加上一些水,就像在酒里摻水一樣。加了水,酒也就成了糟粕,那味道還能喝嗎?所以善于做飯的人,加水的時候一定要掌握分寸,做到恰到好處,再加上火候均勻,那么做粥做飯,不求出眾也能與眾不同。

          宴請客人有時要用飯,一定比家常吃的飯要精美一些,怎么使它精美些呢?讓它有香味就可以了。我曾經(jīng)給媳婦出主意,預(yù)先準備一盞花露,在飯剛熟的時候澆上去。澆過后蓋上蓋子悶一會,拌勻以后盛到碗里,吃的人都以為是米好,以為是什么奇特的品種,不知道只是尋常的米。這辦法我珍藏很久,今天才跟人說。用這種方法時,不一定要整鍋澆遍,那樣很費花露,這辦法就不能普及了。只用一盞澆一角,夠客人吃的就好了;兑运N薇、香櫞、桂花做的最好,不能用玫瑰,因為玫瑰的香氣客人容易辨別出來,知道不是谷物本身所有的。薔薇、香櫞、桂花三種花的香氣和谷物的香氣比較像,令人難以分辨,所以適宜采用。

          【作者簡介

          李漁(1611年—1680年),原名仙侶,字謫凡,號天徒,后改名漁,字笠鴻,號笠翁,別號覺世稗官、笠道人、隨庵主人、湖上笠翁等。金華蘭溪(今屬浙江)人,生于南直隸雉皋(今江蘇如皋)。明末清初文學(xué)家、戲劇家、戲劇理論家、美學(xué)家。素有才子之譽,世稱“李十郎”。

          李漁自幼聰穎,及長擅古文詞。明崇禎十年(1637年),考入金華府庠,為府學(xué)生。入清后,無意仕進,從事著述和指導(dǎo)戲劇演出。清順治八年(1651年),遷居杭州。后移家金陵(今江蘇南京),筑“芥子園”別業(yè),并開設(shè)書鋪,編刻圖籍,廣交達官貴人、文壇名流。康熙十六年(1677年),復(fù)歸杭州,在云居山東麓修筑“層園”。康熙十九年(1680年)病逝。

          李漁曾設(shè)家戲班,至各地演出,從而積累了豐富的戲曲創(chuàng)作、演出經(jīng)驗,創(chuàng)立了較為完善的戲劇理論體系,成為休閑文化的倡導(dǎo)者、文化產(chǎn)業(yè)的先行者。一生著述五百多萬字。其戲曲論著《閑情偶寄》,以結(jié)構(gòu)、詞采、音律、賓白、科諢、格局六方面論戲曲文學(xué),以選劇、變調(diào)、授曲、教白、脫套五方面論戲曲表演,對中國古代戲曲理論有較大的豐富和發(fā)展。另有《笠翁十種曲》(含《風(fēng)箏誤》)、《無聲戲》(又名《連城璧》)、《十二樓》、《笠翁一家言》等作品。此外,他還批閱《三國志》,改定《金瓶梅》,倡編《芥子園畫傳》等。

        【李漁《飯粥》文言文原文及翻譯】相關(guān)文章:

        李漁文言文原文和翻譯07-28

        水仙李漁原文及翻譯01-07

        李漁《冬季行樂之法》原文及翻譯09-24

        經(jīng)典文言文原文加翻譯 文言文原文加翻譯04-13

        賣炭翁原文及翻譯 《口技》文言文原文及翻譯04-15

        《飯疏食飲水》的原文及翻譯07-19

        漂母飯信原文及翻譯08-29

        文言文原文及翻譯02-03

        經(jīng)典文言文原文及翻譯07-24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