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融合創(chuàng)新心得體會(精選9篇)
有了一些收獲以后,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融合創(chuàng)新心得體會(精選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融合創(chuàng)新心得體會1
本場講座共圍繞五個方面展開,分別是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理論、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途徑、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策略,以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案例。
王教授分別從教學對象的變化、師生需求、教學原則,與21世紀核心素養(yǎng)等幾個維度,深入淺出、形象具體地為老師們剖析了新時代的'背景下,教育教學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以及信息技術作為一項高效創(chuàng)新的手段,如何恰當?shù)貞糜诮虒W一線。
其中,王教授對當今學習者的深度分析,令人印象深刻。他說道,如今的學生,已經不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他們擁有獨立的思想、個性化的思維模式,甚至在某一特定領域的知識儲備遠超過教學者。這時,教師的角色就發(fā)生了微妙的轉變,他們不再是知識或權威的主宰,而是學生在探索知識過程中的領路人、引導者。不僅要在知識領域滿足學生的需求,而且要教授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與策略。而這種方法,就需要依托信息技術領域。
本次講座內容充實、層次清晰,令我獲益匪淺。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會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環(huán)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
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融合創(chuàng)新心得體會2
現(xiàn)在的教育,對于信息技術和教育的結合已經越來越緊密。很有幸,我能獲得學校的推薦,來參加在新余舉辦的全省信息技術與小學數(shù)學學科教學融合創(chuàng)新課例的培訓。
上午8點半,我們進行了開班儀式,省電教館楊館長、省電教館培訓部曾主任、暨陽小學的周書記和市電教館的潘館長在開班儀式上發(fā)表了講話,曾主任熱烈歡迎了各位老師的到來,感謝暨陽學校對培訓工作的支持,并祝全體教師都學有所獲。周書記也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楊館長和潘館長都對這次培訓表示熱切的期望,希望這次信息技術的培訓能給各位老師的教育教學帶來改變。
上午,有幸感受了三位老師帶來的三節(jié)課。首先,帶來課程的是南昌市鐵路第一小學的崔慧敏老師,他執(zhí)教的是二年級《數(shù)學廣角-搭配》。崔老師能從生活實際出發(fā)猜老師的車費有多少種可能引入課堂,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在學習的過程,注意寓教于樂,將游戲比賽加入課堂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非常高。
第二節(jié)課是萬國華老師帶來的《認識幾分之一》。萬老師充分運用贛教云教學通2.0這個平臺,結合希沃白板,給我們帶來了一節(jié)精彩的課堂,讓我們對課件里的各種技術充滿了探知的欲望。課講得非常親切,生動有趣,讓學生的學習輕輕松松。
最后是新余市暨陽學校毛科老師執(zhí)教的《單式折線統(tǒng)計圖》。毛老師熟練地利用贛教云教學通2.0和網(wǎng)絡畫板,形象直觀的`展現(xiàn)折線統(tǒng)計圖的畫法。讓同學們具體形象的感知各種數(shù)量的變化情況。
通過這三堂課的學習,我覺得信息技術的強大,能給我們的教育方法帶來巨大的改變,在以后的教學道路上,應該充分運用信息技術的便利和優(yōu)勢,將教育教學做好來,做實來。
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融合創(chuàng)新心得體會3
為全面落實國家《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和《XX省“十三五”教育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加快推進校園數(shù)字化、網(wǎng)絡化、智慧化,提高青年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加強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拓展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激勵我校青年教師快速成長。我校開展了青年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課堂教學展示活動。
近日,比賽正在有序地進行著,我也積極參與了聽課活動。我聽了白雅琴教師的一節(jié)數(shù)學課,深有觸動。
白老師講的是三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三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與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在算理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一個乘數(shù)的位數(shù)由兩位變成了三位。白老師特別重視復習的作用,在教授新課之前,先讓學生們復習計算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這樣做能夠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發(fā)展水平,順利引導學生將舊知遷移到新知上。在教授新知的過程中,教師能對知識傳授的細節(jié)做到很好的處理,注重算理的講解,在明確算理的過程中,讓學生自己去討論,教師只是以一個引路人的身份引導他們,幫助他們小結,使算理簡潔有條理,并且滲透了估算的方法。在整堂課中,時時出現(xiàn)算理的鞏固。同時能根據(jù)學生的反映情況適當調整教學步驟,減輕學生直接學習的難度。在練習設計中,體現(xiàn)了知識的趣味性、知識性、應用性,在實踐中應用數(shù)學,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不僅增強了學習積極性,而且進一步感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了學生應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總之,我們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斷學習新理念,要多動腦,勤反思。在努力提高教學質量方面多探索,力爭為我校的教育教學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融合創(chuàng)新心得體會4
隨著計算機、多媒體、現(xiàn)代通訊網(wǎng)絡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信息技術也時刻影響著教育領域,再一次在教育領域引發(fā)了一場意義深遠的教育變革。
近日,謝海剛老師給廊坊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的數(shù)學名師工作室?guī)砹恕缎畔⒓夹g與學科融合的思考》的講座,老師們感受頗深。謝老師從對信息技術與課堂融合的解讀、變革的趨勢、思路與方法、融合的注意事項、移動互聯(lián)時代課堂新思考這五個方面進行闡述,生動形象地告訴我們在當今科技快速發(fā)展的大趨勢下,如何提升課堂教學水平,給學生帶來更好的課堂體驗。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謝老師從信息技術百年以來對教育的影響開始,娓娓道來,給年輕教師們展示了課堂中呈現(xiàn)的信息技術給教育帶來的一系列變化。
通過非常形象的兩張照片幫助老師們對比理解“整合”與“融合”,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融合,是在整合的基礎之上進行模式創(chuàng)新、智慧教育,要求學生能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突出了“融合”的本質,即在教育過程中利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學會創(chuàng)造,改變枯燥乏味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愉快地學習,各得其所。
在如此大背景下,當代教師要清楚我們要培養(yǎng)什么樣的'學生,如何培養(yǎng)這樣的學生。謝老師利用思維導圖,幫助老師們分析了大趨勢下教師、學生的角色轉變以及教育方式的轉變。教師承擔著設計者、指導者、激勵者、評價者等多角色的任務,而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轉變?yōu)橹鲃拥貙W習者和創(chuàng)作者,這些則需要個性化、資源化、互動化的教育方式。
但是,由于存在教師的能力、學校的設備、應用的創(chuàng)新等因素的影響,現(xiàn)狀卻與我們的設想相差甚遠。因此,謝老師特別強調了年輕教師要積極主動地去研究信息技術與學科的融合,并提供了相關課例進行研討,給出了許多建設性的建議。
通過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巧妙的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合適的情境,如好奇的故事、遮罩、幕布、游戲等作為切入點,引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確立能夠達成的學習目標,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完成富有挑戰(zhàn)的任務。
培訓后,工作室主持人劉德生老師帶領工作室成員開展了研究討論,老師們對此開展了激烈的討論研究,一輪頭腦風暴之后,老師們各有想法,并將其投放于課堂之上。
事實證明,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信息技術,能極大地提高課堂效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21世紀學生憑借什么勝任工作,贏得競爭?靠的是知識技能、技術素養(yǎng)、思辨能力、合作能力。因此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教育者的教育觀念也應隨之而發(fā)展變化,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新融合,對發(fā)展學生主體性、創(chuàng)造性和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意義深遠,因此,在寬松的網(wǎng)絡氛圍中暢所欲言,要使學生既是學習者,又是課堂學習資源的創(chuàng)造者。
作為教育者,我們應該緊隨時代潮流,及時轉變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為學生提供服務、支持、指導和幫助。
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融合創(chuàng)新心得體會5
當今,隨著社會發(fā)展和經濟的騰飛猛進,信息技術在人們的學習、工作和交流中,已逐漸占據(jù)了主體地位,為人類各種能力的提高帶來了更廣闊的空間。特別是在新課程的理念逐漸實施的過程中,為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才更是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1、教學設計促進信息技術與課程的優(yōu)化整合。
精美的畫面與學生生活經驗中的自然美融合在一起,引申了學生們的審美感。運用了多媒體展示,激發(fā)了學習興趣。然而,仔細揣摩,不難發(fā)現(xiàn)有的教師僅把電腦作為一個展示圖形的工具,學生還是沒有擺脫“跟隨著老師學習”的傳統(tǒng)模式。有的教師則真正懂得充分利用網(wǎng)絡的廣闊性和互動性,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同時大膽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讓學生動手實踐,動腦發(fā)表自己的主見。一比較,便凸現(xiàn)出某些教師的教學設計,真正充分運用了信息技術手段和網(wǎng)絡優(yōu)勢,以有效輔助活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2、延伸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及創(chuàng)新意識。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要求學生學習的`重心不再僅僅“學會”知識上,而是轉到“會學”上,逐步要求學生能利用信息技術自主解決問題。綜合實踐活動時,教師要求學生課前通過各種渠道分小組統(tǒng)計家庭垃圾袋、一次性筷子、自來水和電的使用情況。上課時,生與生、組與組之間交流統(tǒng)計結果,并對結果進行討論。得出垃圾袋濫用帶來的“白色污染”,浪費木材、能源、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結論。在此過程中,學生利用一定的手段,呈現(xiàn)信息、分析原因、解釋所用的查詢策略,并根據(jù)不同成員提供的信息,自主運用不同的統(tǒng)計圖(表),對自己認知結構進行重新建構。這種組內生生互動、組際互動、師生互動等網(wǎng)絡多向互動方式,極大地擴展了學生進行知識探究的自主性。在這種寬松的網(wǎng)絡學習氣氛中,學生暢所欲言,每個學生既是學習者,又是課堂學習資源的創(chuàng)造者。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思考、求異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總之,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是要學生真正認識到學好信息技術的必要性。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tài)度,要具有認真踏實刻苦的精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真正使學生成為新時代的新型人才。作為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角度來看,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教學整合對發(fā)展學生主體性、創(chuàng)造性和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意義深遠。在實踐探索中,我們要在借鑒外來精華的同時努力探索適合本國的整合方法,真正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層次整合!但在實施過程中,必將帶來課程內容、教學資源以及學習方式的變革,我相信,通過我們所有優(yōu)秀園丁的實踐探索、不懈努力,必將取得豐碩成果。
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融合創(chuàng)新心得體會6
20XX年10月18、19日,第XX屆全國小學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優(yōu)質課大賽在青島召開。經過激烈選拔,600多名參賽選手角逐切磋。
在各級領導的支持、指導下,我興奮不已地來到青島這座美麗的城市,感覺自己十分幸運,能有此機會欣賞、學習各省市優(yōu)秀教師的研討課、模擬展示課、觀摩課和微課四種課型的精彩課例。感謝各位專家教授、各位教師的指導,我?guī)淼难杏懻n《春天在哪里》在此次大賽中獲得一等獎。整整兩天的大賽,可以說是一扇打開新世界的大門,是一場讓我不斷反思琢磨的頭腦風暴,讓我深刻體會到了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對教育教學的影響,深刻展示了世界發(fā)展的前景,中國堅持不懈推進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為手段擴大優(yōu)質教育覆蓋面”正在這里得以踐行。一大批教育工作者在鐘紹春等眾教授專家的引領下正在滿腔熱忱地投入到信息教育整合的教改中來。探索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環(huán)境下,給學習帶來革命性變化的方法與途徑、教學支撐資源與軟件建設方法,是廣大教師共同面臨的新課題。
這次參賽,能夠與專家學者面對面研究教學,注重實效,是一次跨越地域限制,穿越時間距離的交流平臺。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來自廣東省葉敏校長帶來的研討課,不論如何反復推敲都是別有一番深蘊。她的《友善篇》讓我更深地領悟到什么是信息整合課,什么時候該整合,怎樣整合等,可謂驚喜連連,為教學提供了新的著手角度。又如同行的張皓老師帶來的《巧算間隔數(shù)》一課,創(chuàng)設了尋寶團的故事情境,將尋寶路上的所見所聞設置成了四個微視頻資源,利用電子書包的人機交互功能,創(chuàng)設個性化、片段化的學習環(huán)境。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不同,設計借助“手”這個平常而又特殊的資源,以故事情境為主線,以數(shù)學問題為載體,使學生經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間隔問題這一重要的數(shù)學思想,真是醍醐灌頂?梢钥闯龃筚愔铝τ谕苿有抡n程改革向縱深方向發(fā)展,培養(yǎng)現(xiàn)代優(yōu)秀中小學教師,提升全國中小學現(xiàn)代教育的發(fā)展水平,并非是為了創(chuàng)新而堆疊多種信息技術,而是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是緊緊抓牢、抓準信息整合點,在現(xiàn)代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的基礎之上開辟出能起到畫龍點睛作用的、能突破難點的、更能解決重點的信息整合點。此次大賽,給了我莫大啟發(fā),我發(fā)現(xiàn)教學并不僅僅是教師單方面地傳授課程知識,而是一個需要交互的過程,教師和學生需要“打好配合”,而信息技術整合恰好為師生互動提供了最好的平臺。教師多種方式、形式創(chuàng)造氛圍、不斷引領,學生能夠及時給出反饋才是關鍵。而信息與教學的融合,正是這有效的“鑰匙”,特別對于解決疑難知識不易理解、個性化學習難以落實、情趣相投的合作學習建立存在困難、課堂中不能實時獲得學生學習狀況、學習興趣激活存在困難等問題提供了新的教學模式,思路更清晰明朗。正如鐘教授指出,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的根本目的是改造教育教學模式、改造學習方式,提出要讓學生主動、輕松、愉快、高質、高效學習的“理想課堂”模式,并系統(tǒng)分析為了實現(xiàn)“理想課堂”信息技術如何破解存在的瓶頸問題,指出了在學科教學過程中何時需要引入信息技術。鐘教授還針對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困惑,闡述了基于課程實施過程的基本整合思路與方法。
參賽教師從剛剛參加工作的新兵到像我一樣有三十多年教齡的老戰(zhàn)士,授課角度各有不同,然而都因此次大賽煥發(fā)出新的光彩,運用自如的信息技術,高潮迭起的新穎課例讓我感到激動不已。兩天的'賽課,從課程展示,到專家引領,到共同學習討論!扒匀f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我們從懵懂困惑到豁然開朗,真有撥開迷霧,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成功喜悅。53歲的我猶如重拾青春歲月,和青年教師一樣圍攻專家問這問那,真像個小學生。記得當時鐘教授問我:“您這么大歲數(shù)為什么還來參加?”我說:“我知道信息整合技術是個好東西,我喜歡。另外我參與,我快樂!苯淌诼犃撕芨袆樱在大會總結時表揚了我。大賽是各地區(qū)教師與專家交流的平臺,也是廣大一線教師展示才華的舞臺,更是讓這些教師緊隨優(yōu)秀模范成為帶動全國基礎教育信息化向更高層次發(fā)展的導向者。這次參賽最深遠的意義或許不是對新技術的學習,或許不是對教學方法的指導,而是對教師學習方式和成長方式的真正引領。我深感肩上那一份厚重的責任感,深感教育信息化工作發(fā)展重要性和緊迫感。學如弓弩才如箭鏃,對教育信息化教學模式,我將積極參與與探索,貢獻我的微薄之力。我希望自己能夠不斷提高眼界,增加學識,做播撒新時代知識種子的踐行者。
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融合創(chuàng)新心得體會7
在信息時代,信息技術無處不在,課堂教學也不例外。信息技術帶來著人類社會群體或個人之間的交往空前加深與拓展,并逐步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將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相整合,對于深化語文學科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率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整體素質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義。從個人教學實踐來看,將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我有以下體會。
一、把信息技術引入課堂有利于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利用計算機的交互科學性、反饋性等特點,在課堂上將圖、文、聲、像融為一體,使課堂教更易成為雙向教學活動。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同時簡化了教師的操作,使得教師能集中精力于教學本身,從而也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當然,這需要有豐富的可供教師使用的資源。具體來說,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可以發(fā)揮以下作用。利用計算機圖、文、聲、像、動并茂的特點,激發(fā)學習興趣。通過信息技術將數(shù)據(jù)、文字、圖像、動畫、聲音等有機集成在一起,進而展示事物的本質特征與內在聯(lián)系,使抽象的圖形、數(shù)字,呆板的文字,變成賞心悅目的畫面,對學生進行多重感官的刺激,有利于創(chuàng)造一種生動活潑的教學環(huán)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學時我們可以利用電教手段,使學生真實地看到作者在文中所狀之物,所寫之景,如巍峨的泰山、壯麗的三峽、浩蕩的長江、洶涌的泥石流、精美的景泰藍等等,學生不僅得到欣賞的機會,獲得審美的享受,而且還可以聯(lián)系課文內容,揣摩作者是如何遣詞造句加以描繪的。這種對照學習,無疑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形色共現(xiàn),聲情并茂,能取得比傳統(tǒng)教學手段更理想的教學效果。如教學《北京》一課,一上課,我先讓學生們觀看一段從中央電視臺剪錄的有關北京的錄像!澳銖钠锌吹搅四男┯嘘P北京的美景呢?”隨著我的提問,學生的眼里閃爍出興奮的光彩,紛紛舉手暢談!拔铱吹搅巳f里長城!薄拔铱吹搅诵蹅邀惖膹V場!薄拔铱吹搅税蔚囟鸬囊蛔邩谴髲B和造型新穎的立交橋!薄晿樊嬐降难菔纠L聲繪色,仿佛把學生帶到了美麗的首都北京。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在接下來的學習中,也能很好地理解作者的描繪。
二、利用計算機形象、直觀,化靜為動的特點,有利于突破教學難點。
由于計算機輔助教學的.介入,在閱讀教學中改變了逐段講解的“段段清”,以及以“訓練點”為中心忽視語言學習的教學方法,利用多媒體技術化靜為動的特點,為課堂教學排疑解難。如教學《我們成功了》一課,課文中有一些詞句如“不約而同”、“北京立刻變成了歡樂的海洋”、“中華世紀壇人如海,歌如潮”、“人們相互擊掌,相互擁抱,任激動的淚水盡情流淌”等,學生如果沒有親身經歷過,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為此,在課前,我組織學生觀看北京申奧成功,人們歡慶的錄像。學生很快就被畫面中人們的情緒感染了,有的學生跟著一起歡呼,有的學生竟不知不覺地流下了眼淚。在接下來課文的學習中,學生不需老師的講解就能較好地理解課文,并有感情地朗讀了。再如教學古詩《贈劉景文》,詩中有一些字詞較深奧,如“荷盡”、“擎雨蓋”、“菊殘”、“傲霜枝”等,對學生的理解造成一定困難。為解決這一難點,我制作了課件,學生通過看夏天池塘里荷花、荷葉茂盛的景象和秋天池塘里荷花謝了,荷葉枯了的景象,及菊花在秋風中傲然挺立的畫面,較好地理解了古詩的意思?磮D作文訓練中,有不少圖畫展示的是一種瞬間的動勢,盡管動感強烈,可畢竟無法展示過程。若學生對該內容缺乏直接經驗,在表達時勢必束手無策。我們設計了課件,將有些過程制成動畫展示出來,大大提高了課堂教育效果。如《小白兔搬南瓜》是一個由三幅圖組成的童話故事,小白兔看到小黑熊騎自行車,怎么就想到不用扛南瓜的辦法而改用滾動的辦法呢? "小黑熊騎車"的畫面是靜止的,對于大部分兒童來說,認識上述這一點是有困難的。我為了突破這一難點,便設計了"小黑熊騎車時,車輪在轉動"的動畫特寫鏡頭以及"車輪滾動"與南瓜"滾動"的比較,使參與教學活動的兒童也和小白兔一樣產生一個類似的思維過程——腦子里想到的"滾動"這一形象。無論從學生的參與面或者表達的流暢性看,都說明動畫的運用為突破教學難點起了關鍵性作用,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輕松地邁進作文門檻。
三、信息技術引入課堂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一是可以克服學生生活范圍狹小,視野不足的問題。讓信息技術充當學生的眼睛,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圖文聲像并茂的寫作素材,這些豐富的寫作素材,解決了學生“無米下炊”的難題。同時,教師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并利用不同的多媒體教學軟件,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引起學生的觀察興趣,利用多媒體軟件提供的圖象、動畫、活動影像等圖文音像并茂的情境代替課本上的靜止畫面,讓學生“看情境講述”或“看情境寫話”(寫一段話或寫一篇短文)。由于多媒體計算機提供的情境比課本更生動更真實,能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因此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也更容易激發(fā)與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使每個學生都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二是信息技術引入課堂,可以提高學生運用和處理語文信息的能力。語文能力不單指聽、說、讀、寫的能力,還包括對語言信息的查找、篩選、歸納、概括和刪改、編輯等能力。學生為了寫好作文,通過查看資料(圖片、文字等),采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學生在運用信息技術的過程中,通過對相關知識的整理,就可以使自己的查找、篩選、分析、歸納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作文評議時,通過網(wǎng)絡的傳送,使每個學生都發(fā)揮自己的主劫性,來為別人的文章進行評改,如文章好在哪里,哪些地方需要添加或刪除,哪些地方需要修改等,而且評改后計算機上不留任何痕跡。
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融合創(chuàng)新心得體會8
通過這次學習,令我豁然開朗,受益匪淺。從精彩的講座中,使我深入解了什么是微課堂以及微視頻的制作,進一步更新了我的教育教學觀念。下面我就談一下感受頗深的幾點:
自從學校號召大家學習微課堂教學法后,自己開始默默地關注并研究它,但總感覺對它一知半解的。這次上海師范大學黎加厚教授把微課堂的溯源、發(fā)展和概念給大家講解的漓淋盡致,不光告訴了我們什么是微課堂,還說明了什么不是微課堂,糾正了我們平時對微課堂的一些誤解:微課堂不是輔助老師講課的多媒體課件,也不是課堂教學實錄的教學切片。它是針對某個知識點以輔助學生學習為目的而制作的短小精的視頻。接下來,教授又告訴大家怎么設計微課堂:選題要選重點、難點和易錯點,設計要有創(chuàng)意,他不僅給大家介紹了幾種常見的制作微視頻的方法,還讓他的兩位研究生教給大家常用的幾種軟件的具體操作方法,當然這個教學過程也是通過信息技術的支持,把原來令人望而生畏的專業(yè)計算機學習變得簡單易懂了。在這,讓我們不得不承認信息技術應用到教學中的必要性。這次講座中,教授通過他幽默的語言,強大的信息技術支持,再加實用性的教學操作,使這么專業(yè)的學術報告不再枯燥無味。這也給我一種震撼:把這些先進的教學理論應用到我們的學科教學中,我們的課堂會做到真正的豐富多彩,這樣的課堂還會有學生不喜歡嗎?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深刻感覺到自己現(xiàn)在一些觀念的落后,比如在對待信息的獲取與應用上。在培訓學習中,很多老師都帶著先進的手機,錄象機、平板電腦等工具,隨時掃描專家團隊的微信二維碼,加入微信,學習過程中實現(xiàn)在線互動討論。而我對手機的理解還只是停留在打電話發(fā)短信上,還沒把它當作一個可用于隨時隨地學習的工具上。這些觀念的滯后,必然會導致學習工作的落后,在一個信息發(fā)展如此迅猛的時代,閉門造車必然不會跟上社會發(fā)展的步伐。
當然我開始也暗自為自己辯解,覺得自己的落后與周圍環(huán)境的避塞是有原因的。但在聽了張渝江老師的報告后,卻再也無法為自己找到任何借口了。張渝江老師是來自大山里的一位高中教師,但人家卻是在國內最早認識翻轉課堂的,沒有太多的資金投入,那么他們就用盜版的平板電腦;支付不起高昂的軟件費用,那么就找免費的;買不起高檔的攝象設備,就去淘寶淘便宜的錄象工具;無法說服老師們習慣復雜的軟件,那么就把支持系統(tǒng)簡化。在他面前,所有的問題都可以應刃而解,他把翻轉課堂成功的引入一所農村高中,讓我們看到了希望。除了翻轉課堂,他對國內外發(fā)生的一切前沿的教育研究都如數(shù)家珍。如果這些出自一個大學教授的口中,我們會覺得很正常,但他卻是一個一線的高中老師,讓我不由的暗自驚嘆。同時,也給了我們一次心靈的震撼:在一個信息如此發(fā)達的社會,無論你處于什么地方,只要你肯用心,沒有學不到的知識,沒有實現(xiàn)不了的理想。
阿基米德曾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撬起整個地球!蹦敲赐ㄟ^這幾天的學習,我深刻感覺到在這個信息的時代,“給我一個終端,我將擁有整個世界!痹谶@樣的社會潮流下,微課堂的推廣已經成為一種歷史的必然了。
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融合創(chuàng)新心得體會9
《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學習心得隨著信息時代科技的飛速發(fā)展,中國的教育改革也已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新課程標準的出臺,更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目的是讓學生在此過程中不再一味地接受。要讓學生在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學會認知世界的途徑,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要求教師對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技術有進一步的研究,要應用信技術與課程進行有機的整合。
理論基礎
融合是指運用系統(tǒng)科學的基本原理,將兩種或兩種以上性質不同但有關聯(lián)的事物,通過動態(tài)組合的方式融為一個整體的理論與實踐。
信息技術與課程融合是指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等和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共同完成課程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教學方式。信息技術與課程融合的`實質是要學生學會進行數(shù)字化學習。
數(shù)字化學習是指學習者在數(shù)字化的學習環(huán)境中利用數(shù)字化信息資源,以數(shù)字化方式進行學習的過程。它包括三個進本要素:即:數(shù)字化學習環(huán)境、數(shù)字化學習資源和數(shù)字化學習方式。
在數(shù)字化學習環(huán)境中的變革:
1.信息技術引發(fā)教學內容呈現(xiàn)方式的變革
教學內容從教科書(文本)中的文字、靜止圖像以及教師語言變革為超文本和網(wǎng)絡環(huán)境中的聲、像、圖、文綜合的動態(tài)的資料集成,可以隨時選擇。
2.必要條件:具備適當?shù)挠布蛙浖?/p>
優(yōu)勢:利用數(shù)字化平臺和數(shù)字化資源,教師、學生之間開展協(xié)商討論、合作學習,并通過對資源的利用、探究知識、發(fā)現(xiàn)知識、創(chuàng)造知識、展示知識的方式進行學習。
【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融合創(chuàng)新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融合創(chuàng)新心得體會范文(通用6篇)10-11
高校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心得體會02-20
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的教學設計04-21
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教學設計08-19
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教學設計01-03
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的教學設計04-18
教材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設計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