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的感懷閱讀答案
秋的感懷
。1)據(jù)說桂林是沒有秋的,因為秋老虎過了之后,便就快到冬天了;可是事實也不盡然,在八九月間,一陣熱雨之后,到了晚上,也總有一些和夏天不同的涼意。
。2)當你走到樹底下,也照樣的飄下了一兩片樹葉,雖然用不到猛然的一驚,但秋的感念多少是存在的。
。3)除此,街頭上、庭院里,我也找不出秋的征象了,這大約是那些人認為是沒有秋的原因。
。4)記得在上海時,秋一到,馬上路口里就有敲著木梆的賣白果的聲音,它像候鳥一樣,才準確哩,那聲音真使人有說不出的寂寞之感啊,尤其是熱天還沒有過完,大商店、小商店、百貨公司,都掛出“秋季大減價”的市招,觸目驚心,使你任管怎樣的熱中,總不會不覺秋是在心里哆嗦的。
。5)北平,我也曾去過,秋更容易感到的,且不必說西山的紅葉、北海的殘荷;就是東來順、便宜坊等處的涮羊肉、烤鴨,都按時上市了,即使天氣還熱燥燥的,那你能說他不是秋天嗎?
(6)我的故鄉(xiāng)——青島,更是一個最好的秋的圣地。那里,山,在初秋,被翠綠的草色點染得更加清秀妍麗,遍山的爬山虎的葉子,紅的像胭脂一樣,不用三杯兩盞也也就心醉了。自然海浴場是闌珊了,軟沙的輕夢,也快到了醒的時候,但晚間的山高月小,秋濤擊著巖石,南海沿人跡還不冷落,在煦煦的余溫中,臨著海去聽秋聲,的確會使人心情奔放的!
。7)那都是抗戰(zhàn)前的事,不談它也罷。
(8)不過,有人告訴我,在關外,秋高馬肥的時候,聽到了一聲旅雁的唳聲,總有一點蒼涼之意,那情景是介乎悲爽之間,很可代表了秋那種使人捉摸不定的味道,可惜我沒有到過關外,還得留待失地收復之后,再去領略吧。
。9)抗戰(zhàn)之后,我也曾在初秋的夜晚,在大別山作過隨軍的'長征;我也曾在黃鶴樓頭,對著秋的江流,作過夏口漢陽的遠矚;我也曾突破敵寇的包圍,登過武勝關,偷越了雞公山的腳麓;我也曾在襄江的古渡,看過落日,吊過三國的遺跡;……然而,那些時候,秋似乎不在心上似的,雖然也倏忽地過去了,可沒曾留下了凄涼的感覺。
。10)桂林,不似上海,不似北平,不似青島,更不似皖鄂各地,畫家雖也曾畫出了“漓江秋渡”的畫意,但我站在中正橋頭,感不到桂林同別處哪里有什么不同呢?
(11)往年秋天一來,總要舉行一次籌募寒衣大會,那可使人氣短的,抗戰(zhàn)已經(jīng)四個年頭了,不但我們的力量,應該愈磨愈壯,而且心情也需要更健強些,哪里能受了時令的搖動呢?
。12)秋天,只低徊于歐陽子的《秋聲賦》,那總不免使人氣短的,抗戰(zhàn)已經(jīng)四個年頭了,不但我們的力量,應該愈磨愈壯,而且心情也需要更健強些,哪里能受了時令的搖動呢?
。13)讓我來摸擬一下吧,新谷是在收割中,無邊的大野,撒下遍地的黃金;農(nóng)夫農(nóng)婦們,紛忙在田畝里,都辛勤地露出了笑臉;沒有作戰(zhàn)的部隊,也放下了槍桿,幫助著他們秋收,田壟里唱起生產(chǎn)的歌聲、收割的歌聲,這是多么自然的,美妙的、使人興奮的,抗戰(zhàn)中的歡愉的畫面呵。
。14)再想下去,秋收之后,食糧是充實了,人民生活是安定了,士氣也增加了,抗戰(zhàn)是在無形中添加了不少的勁兒,我不能卑薄秋,而滿懷喜悅,正為著秋而鼓舞哩。
。15)這樣,這樣,我飄飄然地贊頌著秋的來臨!
。16)可是,不知道為什么,心稍微一沉,又似亂夢被打破了一般。到處都鬧著米價的高漲,正如秋潮般的洶涌,物價也像與米價競賽似的,只見它不斷地升起,沒有低落的希望,大家都皺著眉頭,喊出了困苦的呼吁,【(畫線處)秋沒曾使人悲戚,人倒使秋添上了不少的蒼涼了。】
。17)今晚,踏著涼月的影子,想到秋,也感到秋了;但心實在飄不起來,生活下墜著,氣壓鉛樣般地低沉著,緊壓著,不知為什么忽然記起了魯迅先生的一句舊詩:“曾驚秋肅臨天下,”反復了多時,以后是什么,卻記不起來了
寫于1941年,桂林。
【問題】
15.作者在(16)自然段中,說到“秋沒曾使人悲戚,人倒使秋添上了不少的蒼涼”,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這句話的含義。(4分)
答:
16.梳理文章的思路,回答:作者是如何將自己的“感懷”寫開去的?(6分)
答:
17.為了突出自己對“秋”的“感懷”,文章主要運用了哪一種表達技巧?請舉例分析,具體列出。(至少舉出3處例子)(6分)
答:
18.(13)自然段中作者“模擬”出“秋收”的“歡愉的畫面”,其用意何在?表達了作者怎么樣的思想感情?(6分)
答:
【參考答案】
15.此句意為:自然界的秋不曾讓人感到悲涼。而時局、人事的動蕩波折讓人感到了比秋來臨更多的悲戚蒼涼(2分),表達了作者對抗戰(zhàn)期間動蕩不寧的社會時局的憂慮和不滿(2分)
16.先寫桂林的秋痕跡不濃(2分),接著記起抗戰(zhàn)前上海、北平、青島的秋,感覺或“寂寞”或“心情奔放”(2分),最后寫抗戰(zhàn)期間種種的秋景,回想過去、摹擬未來,鼓舞抗戰(zhàn),針砭時局(2分)。
17.為了表現(xiàn)了不同地方、不同時代“秋”的不同特點,作者多處用到對比手法。(2分)
寫桂林的秋沒有秋味,然后寫抗戰(zhàn)前上海、北平、青島等地的秋味,形成對比。(1分)
寫關外的秋給人“一點蒼涼之意”的特點,與抗戰(zhàn)前作者體味到的或“寂寞”或“心情奔放”的秋味形成對比。(1分)
想象中的秋收歡愉場面,生產(chǎn)收割收的歌聲與現(xiàn)實中的米價上揚,人們的因苦呼吁形成對比。(1分)
18.①贊頌“秋”是豐收的季節(jié),借以鼓舞抗戰(zhàn)的士氣(2分);與下文現(xiàn)實社會的低沉、混亂、因苦形成對比(2分)。②表達了作者對抗戰(zhàn)勝利的信心和對社會時局的感嘆。(2分)
【秋的感懷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春日感懷閱讀答案03-03
立春日感懷的閱讀答案03-04
《醉中感懷》閱讀答案01-29
秋閱讀答案04-21
秋閱讀答案07-20
《秋》閱讀答案07-23
《秋》閱讀答案02-04
《秋》的閱讀答案10-25
秋的閱讀答案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