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論衡·卷六·福虛篇的原文及翻譯

        時間:2024-10-31 22:09:39 志華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論衡·卷六·福虛篇的原文及翻譯

          在平日的學(xué)習(xí)、工作和生活里,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古詩吧,古詩泛指中國古代詩歌。那么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論衡·卷六·福虛篇的原文及翻譯,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

          世論行善者福至,為惡者禍來。福禍之應(yīng),皆天也,人為之,天應(yīng)之。陽恩,人君賞其行;陰惠,天地報其德。無貴賤賢愚,莫謂不然。徒見行事有其文傳,又見善人時遇福,故遂信之,謂之實(shí)然。斯言或時賢圣欲勸人為善,著必然之語,以明德報;或福時適遇者以為然。如實(shí)論之,安得福佑乎?

          禁惠王食寒菹而得蛭,因遂吞之,腹有疾而不能食。令尹問:“王安得此疾也?”王曰:“我食寒菹而得蛭,念譴之而不行其罪乎?是廢法而威不立也,非所以使國人聞之也;譴而行誅乎?則庖廚監(jiān)食者法皆當(dāng)死,心又不忍也。吾恐左右見之也,因遂吞之。”令尹避席再拜而賀曰:“臣聞天道無親,唯德是輔。王有仁德,天之所奉也,病不為傷!笔窍σ玻萃踔岫纬,及久患心腹之積皆愈。故天之親德也,可謂不察乎!曰:此虛言也。案惠王之吞蛭,不肖之主也。有不肖之行,天不佑也。何則?惠王不忍譴蛭,恐庖廚監(jiān)食法皆誅也。一國之君,專擅賞罰;而赦,人君所為也;萃跬ㄗl菹中何故有蛭,庖廚監(jiān)食皆當(dāng)伏法。然能終不以飲食行誅於人,赦而不罪,惠莫大焉。庖廚罪覺而不誅,自新而改後。惠王赦細(xì)而活微,身安不病。今則不然,強(qiáng)食害己之物,使監(jiān)食之臣不聞其過,失御下之威,無御非之心,不肖一也。使庖廚監(jiān)食失甘苦之和,若塵土落於菹中,大如蟣虱,非意所能覽,非目所能見,原心定罪,不明其過,可謂惠矣。今蛭廣有分?jǐn)?shù),長有寸度,在寒菹中,眇目之人猶將見之,臣不畏敬,擇濯不謹(jǐn),罪過至重;萃醪蛔l,不肖二也。菹中不當(dāng)有蛭,不食投地;如恐左右之見,懷屏隱匿之處,足以使蛭不見,何必食之?如不可食之物,誤在菹中,可復(fù)隱匿而強(qiáng)食之,不肖三也。有不肖之行,而天佑之,是天報佑不肖人也。不忍譴蛭,世謂之賢。賢者操行,多若吞蛭之類。吞蛭天除其病,是則賢者常無病也。賢者德薄,未足以言。圣人純道,操行少非,為推不忍之行,以容人之過。必眾多矣。然而武王不豫,孔子疾病,天之佑人,何不實(shí)也?或時惠王吞蛭,蛭偶自出。食生物者無有不死,腹中熱也。初吞時蛭〕未死,而腹中熱,蛭動作,故腹中痛。須臾,蛭死腹中,痛亦止。蛭之性食血,惠王心腹之積,殆積血也。故食血之蟲死,而積血之病愈。猶貍之性食鼠,人有鼠病,吞貍自愈。物類相勝,方藥相使也。食蛭蟲而病愈,安得怪乎?食生物無不死,死無不出,之後蛭出,安得佑乎?令尹見惠王有不忍之德,知蛭入腹中必當(dāng)死出,因再拜,病賀不為傷。著已知來之德,以喜惠王之心,是與子韋之言星徙、太卜之言地動無以異也。

          宋人有好善行者,三世不改,家無故黑牛生白犢。以問孔子,孔子曰:“此吉祥也,以享鬼神!奔匆誀偌馈R荒,其父無故而盲。牛又生白犢。其父又使其子問孔子,孔子曰:“吉祥也,以享鬼神!睆(fù)以犢祭。一年,其子無故而盲。其後楚攻宋,圍其城。當(dāng)此之時,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此獨(dú)以父子俱盲之故,得毋乘城。軍罷圍解,父子俱視。此修善積行神報之效也。曰:此虛言也。夫宋人父子修善如此,神報之,何必使之先盲後視哉?不盲常視,不能護(hù)乎?此神不能護(hù)不盲之人,則亦不能以盲護(hù)人矣。使宋、楚之君合戰(zhàn)頓兵,流血僵尸,戰(zhàn)夫禽獲,死亡不還。以盲之故,得脫不行,可謂神報之矣。今宋、楚相攻,兩軍未合,華元、子反結(jié)言而退,二軍之眾,并全而歸,兵矢之刃無頓用者。雖有乘城之役,無死亡之患。為善人報者,為乘城之間乎?使時不盲,亦猶不死。盲與不盲,俱得脫免,神使之盲,何益於善!當(dāng)宋國乏糧之時也,盲人之家,豈獨(dú)富哉?俱與乘城之家易子 骸,反以窮厄獨(dú)盲無見,則神報佑人,失善惡之實(shí)也。宋人父子前偶自以風(fēng)寒發(fā)盲,圍解之後,盲偶自愈。世見父子修善,又用二白犢祭,宋、楚相攻獨(dú)不乘城,圍解之後父子皆視,則謂修善之報、獲鬼神之佑矣。

          楚相孫叔敖為兒之時,見兩頭蛇,殺而埋之,歸,對其母泣。母問其故,對曰:“我聞見兩頭蛇死。向者,出見兩頭蛇,恐去母死,是以泣也!逼淠溉眨 “今蛇何在?”對日:“我恐後人見之,即殺而埋之。”其母日:“吾聞有陰德者,天必報之。汝必不死,天必報汝!笔灏骄共凰溃鞛槌。埋一蛇,獲二佑,天報善明矣。曰:此虛言矣。夫見兩頭蛇輒死者,俗言也;有陰德天報之福者,俗議也。叔敖信俗言而埋蛇,其母信俗議而必報,是謂死生無命,在一蛇之死。齊孟嘗君田文以五月五日生,其父田嬰讓其母曰:“何故舉之?”曰:“君所以不舉五月子,何也?”嬰曰:“五月子長與戶同,殺其父母!痹唬骸叭嗣谔旌?在戶乎?如在天,君何憂也;如在戶,則宜高其戶耳,誰而及之者!” 後文長與一戶同,而嬰不死。是則五月舉子之忌,無效驗(yàn)也。夫惡見兩頭蛇,猶五月舉子也。五月舉子,其父不死,則知見兩頭蛇者,無殃禍也。由此言之,見兩頭蛇自不死,非埋之故也。埋一蛇,獲二福,如埋十蛇,得幾佑乎?埋蛇惡人復(fù)見,叔敖賢也。賢者之行,豈徒埋蛇一事哉?前埋蛇之時,多所行矣。稟天善性,動有賢行。賢行之人,宜見吉物,無為乃見殺人之蛇。豈叔敖未見蛇之時有惡,天欲殺之,見其埋蛇,除其過,天活之哉?石生而堅,蘭生而香。如謂叔敖之賢在埋蛇之時,非生而稟之也。

          儒家之徒董無心,墨家之役纏子,相見講道。纏子稱墨家佑鬼神,是引秦穆公有明德,上帝賜之十九年,纏子難以堯、舜不賜年,桀、紂不夭死。堯、舜、桀、紂猶為尚遠(yuǎn),且近難以秦穆公、晉文公。夫謚者,行之跡也,跡生時行,以為死謚。穆者誤亂之名,文者德惠之表。有誤亂之行,天賜之年;有德惠之操,天奪其命乎?案穆公之霸,不過晉文;晉文之謚,美於穆公。天不加晉文以命,獨(dú)賜穆公以年,是天報誤亂,與“穆公”同也。天下善人寡,惡人眾。善人順道,惡人違天。然夫惡人之命不短,善人之年不長。天不命善人常享一百載之壽,惡人為殤子惡死,何哉?

          文言文翻譯:

          世人議論做好事的福至,干壞事的禍來。福與禍的報應(yīng),都由天定。人做出來,由天報應(yīng)。公開做了好事,君主會獎勵他的操行;暗中做了好事,天地會報應(yīng)他的德行。不論貴、賤、賢、愚的人,沒有認(rèn)為不是這樣的。由于他們不僅看見過去的事例有文字記載,又看見做好事的人時常得福,所以就相信了,認(rèn)為確實(shí)是這樣。這話或許是圣賢想規(guī)勸人們做好事,用一定會行善得福,為惡遭禍的說法,來表明有德必得好報;或許是做好事的人當(dāng)時碰巧得福,遇見這種情況的人就認(rèn)為行善得天好報這種情況是確實(shí)的。如果按照實(shí)際情況來判斷,怎么會有上天賜福保佑的事呢?

          楚惠王吃涼酸菜發(fā)現(xiàn)有螞蟥,于是就吞食了,之后腹部得病不能吃東西。令尹問安道:“君王怎么得這病的?”惠王回答說:“我吃涼酸菜發(fā)現(xiàn)有螞蟥,想如果責(zé)備廚師而不治他們的罪呢?這是破壞法令而使自己威嚴(yán)建立不起來的做法,我沒有這樣做的原因是怕百姓知道。要責(zé)備并給予他們懲罰呢?那廚師和管膳食的人按法律都該處死,心又不忍。我害怕左右的人看見,于是就吞食了。”令尹離開自己的座位再次叩拜并恭賀說:“我聽說天道是沒有親疏的,只幫助有德行的人。君王具有仁德,靠天的幫助,病不會造成傷害!边@天晚上,惠王去后宮廁所排出了螞蟥,同時病了很久的心腹積塊也全都痊愈了。所以上天是愛護(hù)有德行的人的,這還能說不清楚嗎!我說,這是句假話。

          考察惠王吞吃螞蟥,可以看出他是不賢明的君主。有不賢明的德行,上天不會保佑。為什么呢?惠王不忍心責(zé)備冷酸菜中有螞蟥的事,恐怕廚師和管膳食的人按照法律都被殺掉。一國的君主,獨(dú)斷全國的獎勵與懲罰;而赦免罪人的權(quán)力,也是君主所掌握;萃跤猛ǔX(zé)備酸菜中為什么會有螞蟥的作法,廚師和管膳食的人都該被依法處死,然而最終能不因飲食問題把人處死,并赦免,不判罪,其恩惠沒有比這更大的了。廚師的罪過被發(fā)覺而沒有殺他,自然會自新,改過以后不再犯。惠王寬恕小罪,使地位低微的人保全了性命,自身也會平安而不生病。現(xiàn)在則不是這樣,惠王硬吃下有害自己的東西,讓管理膳食的臣子不知道自己的過錯,失去了統(tǒng)治臣民的威嚴(yán),可見沒有制止錯誤的意思,這是不賢明之一。即使廚師和管膳食的人調(diào)味不當(dāng),或把塵土落在酸菜中,大小如虱子的卵,不是一般注意力所能察覺,不是眼睛所能看見,在推究動機(jī)定罪時,沒有揭發(fā)他的過錯,就可以說是極大的恩惠了,F(xiàn)今螞蟥體寬可以用分來計算,身長可以用寸來衡量,掉在涼酸菜中,就是瞎了一只眼也還能看見,臣子對君王沒有怕懼,又不恭敬,挑選洗滌不小心,罪過極大。而惠王卻不責(zé)備,這是不賢明之二。酸菜中不該有螞蟥,不能吃就應(yīng)扔在地上;如果怕左右侍臣看見,可以把它揣在懷里,然后丟在隱蔽的地方,完全可以使螞蟥不被人看見,又何必吃下去呢?如果不能吃的東西誤落在酸菜中,難道能再悄悄地硬吃下去嗎?這是不賢明之三。有不賢明的德行,而上天保祐他,這是上天善報保佑不賢明的人。

          不忍心責(zé)備廚師和管膳食的人就吞食螞蟥,世人于是認(rèn)為賢明。賢者的操行,大多像吞食螞蟥之類,吞下螞蟥天就解除他的病,這樣賢者永遠(yuǎn)不會生病。像這樣的賢者品德太差,不足以稱道。圣人的道德純厚,操行很少有不對的地方,做出憐憫人的德行,以寬容人過失的事,一定很多。然而周武王有病,孔子生病,天保祐人,為什么與實(shí)際情況不相符合呢!

          或許是惠王吞下螞蟥,螞蟥正好自然被排出。人吃了活的東西在肚子里沒有不死的,因?yàn)楦怪惺菬岬。剛吞下的時候,螞蟥沒有死,由于腹中熱,螞蟥翻動起來,所以腹中感覺疼痛。一會兒螞蟥死了,腹痛也就停止。螞蟥的本性吸血,惠王心腹的積塊,大概是瘀血。所以吸血的蟲死了,瘀血的病也就痊愈了。就像野貓本性吃老鼠,人得了鼠病,吞吃野貓就會自動痊愈一樣。物類相互克制,開方配藥正是利用它們相克的特點(diǎn)。吃下螞蟥病痊愈了,這有什么值得奇怪的!人吃了活的東西在肚子里沒有不死的,死后沒有不被排出的。死后螞蟥被排出,怎么能是天保祐呢!令尹看見惠王有憐憫人的品德,知道螞蟥進(jìn)入人腹中肯定要死,然后被排出體外,于是又叩拜又恭賀惠王的病不會造成傷害,是要顯示自己知道未來的客觀規(guī)律,以討惠王的心歡喜,這跟子韋說宋景公說了三句憐惜人的話火星就會移動離開心宿,太卜在齊景公面前吹噓自己能使地震動,沒有兩樣。

          宋國有個人喜歡做好事,祖孫三代都不懈怠。家中不知道什么緣故黑牛生了白犢,便去問孔子?鬃诱f:“這是吉祥的征兆,用它去祭鬼神!庇谑橇⒖逃冒谞偃ゼ漓。過了一年,他父親的眼睛無緣無故地瞎了。之后,黑牛又生了一頭白犢,他父親又讓他兒子去問孔子?鬃尤匀徽f:“是吉祥的征兆,用它去祭鬼神。”又立即用白犢去祭祀。過了一年,他兒子的眼睛又無緣無故地瞎了。那之后楚國攻打宋國,包圍了宋城。在這時候,彼此交換孩子來吃,劈開人骨來燒。就唯獨(dú)因?yàn)樗缸与p眼都瞎了的緣故,可以不登城守衛(wèi)。等楚軍退去,城的包圍解除了,他父子的眼睛一起恢復(fù)了視力。這就是修善積德天神報應(yīng)的證明。我認(rèn)為,這是假話。

          宋人父子修善像這樣,天神報答他們,為什么一定要讓他們先瞎然后再恢復(fù)視力呢?眼睛不瞎經(jīng)?吹靡,就不能保護(hù)他們嗎?這樣天神不能保護(hù)眼睛不瞎的人,那么也就不能用使人失明的辦法來保護(hù)人了。假使宋國與楚國的君主使兩軍交鋒兵器都用鈍了,戰(zhàn)士流血死掉,被俘虜,死去回不了家,他們卻因眼瞎的緣故,能脫身不去打仗,可以說是天神報答他們了。如今宋軍與楚軍相互圍攻,兩軍并沒有交鋒,宋國大臣華之與楚軍大將子反口頭達(dá)成協(xié)議各自退兵,雙方軍隊都完整地撤回,武器的鋒刃沒有用壞的。即使有登城的戰(zhàn)斗,也沒有死亡的威脅。說善人得報應(yīng)指的是登城守衛(wèi)這段時間嗎?如果當(dāng)時他們不瞎,也還是不會死。眼睛瞎不瞎,一樣能擺脫而免死。天神讓他們瞎了眼,對行善的人有什么好處呢!在宋國缺乏糧食的時侯,瞎了眼睛的人家,難道能獨(dú)家富裕嗎?一起參與登城守衛(wèi)的人家都交換孩子來吃,劈人骨來燒的時候,反而因貧困偏偏瞎了眼看不見東西的,卻成了天神報應(yīng)保祐的人,真是違背了善惡的實(shí)際情況;蛟S是宋人父子以前正好自己因?yàn)轱L(fēng)寒發(fā)病瞎了眼,楚軍圍城解除之后,失明碰巧自己好了。世人看見他們父子做好事,又用二頭白犢祭祀,宋軍與楚軍相互攻打,唯獨(dú)他們沒有登城守衛(wèi),包圍解除以后,他們父子的眼睛又都恢復(fù)了視力,就說這是修善的報應(yīng),得到了鬼神的保祐。

          楚國令尹孫叔敖是孩子的時候,看見了兩個頭的蛇,于是把它殺死并埋掉;丶覍χ赣H哭泣。母親問他原因,回答說:“我聽說遇見兩個頭的蛇的人會死。剛才出去,碰見了兩個頭的蛇,恐怕就要撇下母親死去,因此哭泣!彼赣H說:“現(xiàn)在蛇在什么地方?”回答說:“我恐怕后來的人看見,就殺掉埋了!彼赣H說:“我聽說暗中有德行的人,天會以福佑報答他。你一定不會死,天肯定要報答你的。”孫叔敖終于沒有死,并做了楚國的令尹。埋掉一條兩頭蛇,得到二次保祐,天報應(yīng)做好事的人,這是明明白白的。我認(rèn)為,這是假話,因?yàn)榭匆妰蓚頭的蛇就會死,這是老百姓說的;暗中有德行的人,天會報答他福祿,這是老百姓的議論。孫叔敖相信老百姓的話埋掉兩頭蛇,他母親相信老百姓的議論,認(rèn)為一定會有好報,這就是說人的生死不決定于命,而決定于一條兩頭蛇的死活。

          齊國孟嘗君田文因?yàn)槲逶挛迦粘錾,他父親田嬰責(zé)怪他母親說:“為什么要養(yǎng)活他呢?”孟嘗君長大后問他父親:“你不愿撫養(yǎng)五月出生的孩子,為什么呢?”田嬰說:“五月出生的孩子長到跟門一樣高,就會克死他的父母!泵蠂L君反問道:“人命由天決定呢?還是由門決定呢?如果由天決定,你擔(dān)憂什么!如果由門決定,那就應(yīng)該把門增高,誰還能長到跟門一樣高!”后來田文長得跟門一樣高,而田嬰并沒有死。所以五月養(yǎng)孩子的忌諱,沒有被驗(yàn)證。討厭看見兩個頭的蛇,就像討厭五月養(yǎng)孩子一樣。五月養(yǎng)孩子,他的父親沒有死,就知道看見兩頭蛇的人,沒有禍害。由此說來,看見兩頭蛇本來不會死,并不是他埋掉兩頭蛇的緣故。埋掉一條兩頭蛇,能得到二次保佑,如果埋掉十條兩頭蛇,要得到幾次保祐呢?埋掉蛇是怕別人再看見,這是孫叔敖的賢行。賢人的賢行,難道只有埋蛇一樁事情嗎?在埋蛇以前的時間里,應(yīng)該已做了很多的好事。從天那里稟承了善性,一舉一動都會是賢行。有賢行的人,應(yīng)該見到吉祥的東西,不應(yīng)該只看見會克死人的兩頭蛇。難道是孫叔敖還沒有見到蛇的時候就有罪惡,天想殺他,見他埋掉兩頭蛇,解除了他的罪過,是天使他活下來的嗎?石頭本性堅硬,蘭草生來幽香,如果說孫叔敖的賢行只在埋蛇的時候,那就不是生來就從天那兒稟承了善性。

          儒家的門徒董無心,墨家的弟子纏子,相互見面交流學(xué)術(shù)思想。纏子稱頌?zāi)易鹬毓,因此招致秦穆公有賢明的德行,上帝賞他多活十九年。董子以堯、舜沒有受到上帝賞給的年壽,桀、紂也沒有夭折來進(jìn)行反駁。堯、舜、桀、紂的時代就算久遠(yuǎn),姑且用秦穆公、晉文公來辯駁。謚號是人生前行為的寫照,朝廷考察生前的行為,作為死后的謚號。“穆”是行為錯亂的稱號,“文”是有道德、賢惠的標(biāo)志。為什么有錯亂的行為,上天賞給他年壽;而有道德、賢惠操行的,上天卻要縮短他的壽命呢?考察一下秦穆公的霸業(yè)超不過晉文公,晉文公的謚號比秦穆公美。天不給晉文公增加壽命,而偏偏賞給秦穆公的年壽,這說明天對人報應(yīng)的錯亂,跟秦穆公的行為一樣。天下的好人少,壞人多。好人遵循道義,壞人違反天意。然而壞人的命長,好人的命短。天不要好人常享有一百年的壽命,壞人早死短命,這是為什么呢?

          作者簡介

          王充(27年—約97年),字仲任,會稽上虞(今屬浙江紹興)人。東漢時期思想家、文學(xué)批評家、唯物主義哲學(xué)家,無神論者。

          王充出身細(xì)族孤門,自小聰慧好學(xué),博覽群書,擅長辯論。后來離鄉(xiāng)到京師洛陽就讀于太學(xué),師從班彪。常游洛陽市肆讀書,勤學(xué)強(qiáng)記,過目成誦,博覽百家。為人不貪富貴,不慕高官。曾做過郡功曹、州從事等小官,因政治主張與上司不合而受貶黜。后罷官還家,專意著述。晚年,漢章帝下詔派遣公車征召,不就。漢和帝永元年間,卒于家中。

          王充提出“無神論”,構(gòu)建了相對系統(tǒng)的無神論思想體系,試圖喚醒當(dāng)時的百姓,打破人們對讖緯神學(xué)和鬼神迷信的盲目信任,引導(dǎo)人們回歸現(xiàn)實(shí),以促進(jìn)社會生活的正;。作為漢代道家思想的重要傳承與發(fā)展者,其思想以道家自然無為為立論宗旨,以“天”為天道觀的最高范疇,以“氣”為核心范疇,構(gòu)成了龐大的宇宙生成模式,與天人感應(yīng)論形成對立之勢。在主張生死自然、力倡薄葬,以及反叛神化儒學(xué)等方面彰顯了道家的特質(zhì),并以事實(shí)驗(yàn)證言論,彌補(bǔ)了道家空說無著的缺陷。其思想雖屬于道家卻與先秦的老莊思想有嚴(yán)格的區(qū)別,雖是漢代道家思想的主張者但卻與漢初王朝所標(biāo)榜的“黃老之學(xué)”以及西漢末葉民間流行的道教均不同。

          王充的代表作《論衡》,八十五篇,二十多萬字,分析萬物的異同,探討了宇宙運(yùn)作、傳染病起源、農(nóng)業(yè)蟲害起源等科學(xué)問題,被英國科技史專家李約瑟所看重,是中國歷史上重要的思想著作。

        【論衡·卷六·福虛篇的原文及翻譯】相關(guān)文章:

        論衡·卷四·變虛篇的原文及翻譯08-06

        文言文《論衡·卷五·異虛篇》原文及翻譯05-26

        論衡·卷三·物勢篇原文及其翻譯10-25

        關(guān)于論衡·卷一·氣壽篇原文及翻譯12-05

        《論衡·卷二十四·譏日》原文及翻譯10-24

        《論衡》原文注釋及翻譯04-05

        卷耳原文翻譯及賞析04-18

        凌虛臺記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逸周書·卷六·嘗麥解》原文及翻譯08-07

        卷耳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6-07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