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子夜四時歌·秋歌》賞析及原文翻譯

        時間:2022-08-10 15:46:01 古籍 我要投稿

        《子夜四時歌·秋歌》賞析及原文翻譯

          賞析,是一個漢語詞匯,意思是欣賞并分析(詩文等),通過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的制約,又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子夜四時歌·秋歌》賞析及原文翻譯,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

          子夜四時歌·秋歌——《南北朝民歌》

          秋風入窗里,羅帳起飄飏。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注釋】

          子夜四時歌·秋歌:這首詩出自于《南北朝樂府民歌》,屬南朝民歌。

          羅帳:閨房一中臥榻前掛著的綢緞幔帳,這里指的是窗簾。

          寄情千里光:讓皎潔的月光把相思之情奇給遠在千里之外的人。

          【翻譯】

          秋風從窗子吹進屋子來,窗簾隨著風飄了起來,皎潔的月光灑滿閨房,喚一起了思婦柔柔的情懷。仰頭看著當頭的浩然明月,想起了出征在外的親人,心中充滿了無奈與憂傷,多么希望這皎潔的月光能把心中融融的相思之情寄給遠在他鄉的親人。

          【賞析】

          現存南朝民歌的'內容比較狹窄,絕大多數是情歌,以《子夜歌》《子夜四時歌》為代表。本篇所選是《子夜四時歌》之三,是一首秋歌,它以清新淺近的語言,真實地再現了思婦對出征丈夫的思念之情,風格哀怨而又纏一綿。

          “秋風入窗里,羅帳起飄飏”兩句從表面上看實在寫秋風,而是則借助于寫秋風以渲染一種氣氛。凄涼的秋夜,孤獨的留守思婦,颯颯秋將將窗前的“羅帳”吹得高高地飄起來,使寒冷皎潔的皓月將幽幽的銀光傾灑滿屋,這怎能不換氣她憂傷哀怨的情懷呢?

          “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這兩句是借助于明月直接寫思婦的情懷,意境高遠,令人遐想。“仰頭”,寫思婦看到月光之時的動作行為,由月光灑滿床榻而引起思婦“仰頭看明月”,看著明月,自然想起遠在千里之外親人,思念之情愈加難以平復,無奈之中不得不寄希望于千里月光。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句詩,十個字,竟然將思婦的行為舉止和心理活動描述得鮮活而又明晰。

          全篇雖無一句寫女子的淚眼與嘆息,但由于把女主人公的感情與秋風、明月等自然景物融匯在一起,借助于“秋風”、“羅帳”創造了凄清的環境氣氛,然后又借明月的千里清輝傳達深婉的情思,勾畫了一幅悲涼的畫面,渲染了一種哀婉的氣氛,很好地體現了古樂府民歌那種清新淺近風格,也表現出了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可謂是情景交一融的佳作。

          【作者

          郭茂倩(1041—1099年),字德粲(《宋詩紀事補遺》卷二四有載),鄆州須城(今山東東平)人。萊州通判郭勸之孫,太常博士郭源明之子。

          出身太原郭氏。自幼受詩禮熏陶,熟知音律,善篆隸,才氣非凡,對詩歌興趣極濃厚,以編纂《樂府詩集》百卷揚名后世,以解題考據精博,為學術界所重視。書中《木蘭詩》與《孔雀東南飛》,被后人合稱“樂府雙璧”。

          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去世,享年五十九歲。

          【簡介】

          南朝樂府民歌大多是女子所唱的情歌。與后世婉約派詞風的含蓄不同,樂府民歌大多質樸坦率,簡單易懂。雖然這類情歌中也有輕俗浮艷的作品,但縱觀《子夜四時歌》全篇,婉約清麗者有之,質樸清新者有之,細膩纏綿者有之,大膽率真者有之,且因民歌本身的歌謠性質,音節搖曳,朗朗上口,實為值得一背的好詩。

          【寫作背景】

          《子夜四時歌》為南朝樂府民歌,收錄在宋代郭茂倩所編《樂府詩集》中,屬“清商曲辭·吳聲歌曲”,相傳是晉代一名叫子夜的女子創制,多寫哀怨或眷戀之情。現存七十五首,其中春歌二十首,夏歌二十首,秋歌十八首,冬歌十七首。又稱《吳聲四時歌》或《子夜吳歌》,簡稱《四時歌》。

        《{首页主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子夜四時歌·秋歌》賞析及原文翻譯】相關文章:

        子夜四時歌:秋歌原文及賞析04-18

        子夜吳歌·秋歌原文翻譯及賞析08-16

        《子夜吳歌·秋歌》原文、翻譯及賞析05-30

        《子夜秋歌》翻譯賞析01-31

        子夜秋歌翻譯及賞析02-19

        子夜秋歌的翻譯及賞析02-20

        《子夜四時歌·春歌》原文翻譯賞析06-17

        子夜吳歌·秋歌原文及賞析12-14

        《子夜吳歌·秋歌》原文及賞析01-21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

          2. 中文有码日本高清在线视频 | 亚洲中文有码字幕青青 | 中文字幕乱码中文乱码51精品 | 网爆热门视频亚洲精品在线观看 | 日本激情猛烈在线看免费观看 | 这里精品国产清自在天天线 |

            《子夜四時歌·秋歌》賞析及原文翻譯

              賞析,是一個漢語詞匯,意思是欣賞并分析(詩文等),通過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的制約,又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子夜四時歌·秋歌》賞析及原文翻譯,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

              子夜四時歌·秋歌——《南北朝民歌》

              秋風入窗里,羅帳起飄飏。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注釋】

              子夜四時歌·秋歌:這首詩出自于《南北朝樂府民歌》,屬南朝民歌。

              羅帳:閨房一中臥榻前掛著的綢緞幔帳,這里指的是窗簾。

              寄情千里光:讓皎潔的月光把相思之情奇給遠在千里之外的人。

              【翻譯】

              秋風從窗子吹進屋子來,窗簾隨著風飄了起來,皎潔的月光灑滿閨房,喚一起了思婦柔柔的情懷。仰頭看著當頭的浩然明月,想起了出征在外的親人,心中充滿了無奈與憂傷,多么希望這皎潔的月光能把心中融融的相思之情寄給遠在他鄉的親人。

              【賞析】

              現存南朝民歌的'內容比較狹窄,絕大多數是情歌,以《子夜歌》《子夜四時歌》為代表。本篇所選是《子夜四時歌》之三,是一首秋歌,它以清新淺近的語言,真實地再現了思婦對出征丈夫的思念之情,風格哀怨而又纏一綿。

              “秋風入窗里,羅帳起飄飏”兩句從表面上看實在寫秋風,而是則借助于寫秋風以渲染一種氣氛。凄涼的秋夜,孤獨的留守思婦,颯颯秋將將窗前的“羅帳”吹得高高地飄起來,使寒冷皎潔的皓月將幽幽的銀光傾灑滿屋,這怎能不換氣她憂傷哀怨的情懷呢?

              “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這兩句是借助于明月直接寫思婦的情懷,意境高遠,令人遐想。“仰頭”,寫思婦看到月光之時的動作行為,由月光灑滿床榻而引起思婦“仰頭看明月”,看著明月,自然想起遠在千里之外親人,思念之情愈加難以平復,無奈之中不得不寄希望于千里月光。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句詩,十個字,竟然將思婦的行為舉止和心理活動描述得鮮活而又明晰。

              全篇雖無一句寫女子的淚眼與嘆息,但由于把女主人公的感情與秋風、明月等自然景物融匯在一起,借助于“秋風”、“羅帳”創造了凄清的環境氣氛,然后又借明月的千里清輝傳達深婉的情思,勾畫了一幅悲涼的畫面,渲染了一種哀婉的氣氛,很好地體現了古樂府民歌那種清新淺近風格,也表現出了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可謂是情景交一融的佳作。

              【作者

              郭茂倩(1041—1099年),字德粲(《宋詩紀事補遺》卷二四有載),鄆州須城(今山東東平)人。萊州通判郭勸之孫,太常博士郭源明之子。

              出身太原郭氏。自幼受詩禮熏陶,熟知音律,善篆隸,才氣非凡,對詩歌興趣極濃厚,以編纂《樂府詩集》百卷揚名后世,以解題考據精博,為學術界所重視。書中《木蘭詩》與《孔雀東南飛》,被后人合稱“樂府雙璧”。

              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去世,享年五十九歲。

              【簡介】

              南朝樂府民歌大多是女子所唱的情歌。與后世婉約派詞風的含蓄不同,樂府民歌大多質樸坦率,簡單易懂。雖然這類情歌中也有輕俗浮艷的作品,但縱觀《子夜四時歌》全篇,婉約清麗者有之,質樸清新者有之,細膩纏綿者有之,大膽率真者有之,且因民歌本身的歌謠性質,音節搖曳,朗朗上口,實為值得一背的好詩。

              【寫作背景】

              《子夜四時歌》為南朝樂府民歌,收錄在宋代郭茂倩所編《樂府詩集》中,屬“清商曲辭·吳聲歌曲”,相傳是晉代一名叫子夜的女子創制,多寫哀怨或眷戀之情。現存七十五首,其中春歌二十首,夏歌二十首,秋歌十八首,冬歌十七首。又稱《吳聲四時歌》或《子夜吳歌》,簡稱《四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