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行經華陰原文翻譯及賞析

        時間:2022-09-20 12:34:46 古籍 我要投稿

        行經華陰原文翻譯及賞析(2篇)

        行經華陰原文翻譯及賞析1

          行經華陰

          崔顥〔唐代〕

          岧峣太華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關險,驛路西連漢畤平。

          借問路旁名利客,何如此處學長生?

          譯文

          在高峻華山上俯視京都長安,三峰伸向消外星是人工削成。在武帝祠前的烏云將要消散,雨過消晴仙人掌峰一片青蔥。秦關北靠河山地勢多么險要,驛路通過長安往西連著漢畤。借問路旁那些追名逐利的人,為何星到此訪仙學道求長生?

          注釋

          華陰:今陜西省華陰縣,位于華山北面。一作“華山”。岧峣(tiáo yáo):山勢高峻的樣子。太華:即華山。咸京:即咸陽,今陜西西安。三峰:指華山的芙蓉、玉女、明星三峰。一說蓮花、玉女、松檜三峰。武帝祠:即巨靈祠。漢武帝登華山頂后所建。帝王祭消地五帝之祠。仙人掌:峰名,為華山最峭的一峰。相傳華山為巨靈神所開,華山東峰尚存其手跡。秦關:指秦代的潼關。一說是華陰縣東靈寶縣的函谷關,故址在今河南省靈寶縣。驛路:指交通要道。漢畤(zhì):漢帝王祭消地、五帝之祠。畤:古代祭祀消地五帝的固定處所。名利客:指追名逐利的人。學長生:指隱居山林,求仙學道,尋求長生星老。

          賞析

          崔顥寫山水行旅、登臨懷古詩,很善于將山水景色與神話古跡融合起來,使意境具有遼闊的空間感和悠久的時間感,更加瑰麗神奇。在名作《黃鶴樓》中,就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的詩句,再現(xiàn)了茫茫天地、悠悠歲月,令人浮想聯(lián)翩,引起無窮感慨。在這首詩中,他再次運用這一手法。

          詩題“行經華陰”,既是“行經”,必有所往;所往之地,就是求名求利的集中地——“咸京”。詩中提到的“太華”、“三峰”、“武帝祠”、“仙人掌”、“秦關”、“漢畤”等都是唐代京都附近的名勝與景物。當時京師的北面是雍縣,秦文公曾在這里作鄜畤(畤,謂“神靈所止之地”,即后世神壇之類),到漢高祖作北畤止,這里共有五畤,詩中的“漢畤”即指京師北面的這一古跡。而京師的東南面,就是崔顥行經的華陰縣?h南有五岳之一的西岳華山,又稱太華,山勢高峻。神話傳說這里是“群仙之天”,曾由“巨靈手劈”,所以“仙掌之形,瑩然在目”(《云笈七簽》)。華山各峰都如刀削,最峭的一峰,號稱“仙人掌”。漢武帝觀仙人掌時,立巨靈祠以供祭祀,即為“武帝祠”。華陰縣北就是黃河,隔岸為風陵渡,這一邊是秦代的潼關(一說是華陰縣東靈寶縣的函谷關)。華陰縣不但河山壯險,而且是由河南一帶西赴咸京的要道,行客絡繹不絕。

          詩的前六句全為寫景。寫法則由總而分,由此及彼,有條不紊。起句氣勢不凡:以神仙巖穴的華山壓倒王侯富貴的京師。在這里,一個“俯”字顯出崇山壓頂之勢;“岧峣”兩字加倍寫華山的高峻,使“俯”字更具有一種神力。然后,詩人從總貌轉入局部描寫,以三峰作為典型,落實“岧峣”!跋鞑怀伞比趾腥碎g刀斧俱無用,鬼斧神工非巨靈不可的意思,在似乎純然寫景中暗含神工勝于人力,出世高于追名逐利的旨意。

          詩人路過華陰時,正值雨過天晴。未到華陰,先已遙見三峰如洗。到得華陰后,平望武帝祠前無限煙云,聚而將散;仰視仙人掌上一片青蔥,隱而已顯,都是新晴新沐的醒目氣象。首聯(lián)寫遠景,頷聯(lián)二句可說是攝近景。遠近相間,但覺景色沁脾,自然美妙,令人移情,幾乎忘卻它的對仗之工,而且更無暇覺察“武帝祠”和“仙人掌”已為結處“學長生”的發(fā)問作了奠基。

          頸聯(lián)則浮想聯(lián)翩,寫了想象中的幻景。這是眼中所無而意中所有的一種景色,是詩人在直觀的基礎上加以馳騁想象的一幅寫意畫。在華山下,同時看到黃河與秦關是不可能的,但詩人“胸中有丘壑”,筆下可以溢出此等雄渾的畫面;

          在華山下望到咸京西面的五畤,也是不可能的,而詩人“思接千載,視通萬里”(《文心雕龍》),完全可以感受到此種蕩蕩大道,西接遙天。古人論詩有“眼前景”與“意中景”之分,前者著眼客觀景物的擷取,后者則偏執(zhí)詩人胸襟的外溢。這首詩就是從描繪眼前景色中自然滑出五、六兩句詩人的意中之景。而“一切景語皆情語也”(王國維《人間詞話》),詩人胸中之情亦由此可窺探。上句中一個“枕”字把黃河、華山都人格化了,有“顧視清高氣深穩(wěn)”之概;一個“險”字又有意無意地透露出名利之途的風波。下句一個“連”字,使?jié)h五畤上接頷聯(lián)中的“武帝祠”和“仙人掌”,靈跡仙蹤,聯(lián)鎖成片,更墊厚了結處的“長生”;“平”字與上文“岧峣“、“天外”相對照,驛路的平通五畤固然更襯出華山的高峻,同時也暗示長生之道比名利之途來得坦蕩。一“險”一“平”,為人們提出了何去何從的問號。這兩句中“枕”字、“連”字,前人稱為詩眼,其實,兩句中的“險”字、“平”字以及起句的“俯”字都是前呼后擁,此響彼應。

          此詩勸“學長生”,感嘆自己奔波于仕途。但詩人不用直說,反向旁人勸喻,顯得隱約曲折。結尾兩句是從上六句自然落出的,因而顯得瀟灑自如,風流蘊藉。

          崔顥現(xiàn)存詩中大都格律嚴整,然而此詩卻打破了律詩起、承、轉、合的`傳統(tǒng)格式,別具神韻。前六句雖有層次先后,卻全為寫景,到第七句突然一轉,第八句立即以發(fā)問的句法收住,“此處”二字,綰合前文,導出“何如學長生”的詩旨。從全篇來看,詩人融神靈古跡與山河勝景于一爐,詩境雄渾壯闊而富有意蘊。

          崔顥

          崔顥(hào)(704—754),汴州(今河南開封市)人,唐代詩人。唐玄宗開元十一年(公元723年)進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寶中為司勛員外郎。最為人稱道的是他那首《黃鶴樓》,據說李白為之擱筆,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贊嘆!度圃姟肥珍浽娝氖。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氣勢宏偉,著有《崔顥集》。

        行經華陰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岧峣太華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關險,驛樹西連漢畤平。

          借問路旁名利客,無如此處學長生。

          譯文:

          在高峻華山上俯視京都長安,三峰伸向天外不是人工削成。

          在武帝祠前的烏云將要消散,雨過天晴仙人掌峰一片青蔥。

          秦關北靠河山地勢多么險要,驛路通過長安往西連著漢畤。

          借問路旁那些追名逐利的人,為何不到此訪仙學道求長生?

          注釋:

          華陰:今陜西省華陰縣,位于華山北面。一作“華山”。

          岧峣(yáo):山勢高峻的樣子。太華:即華山。咸京:即咸陽,今陜西西安。《舊唐書·地理志》:“京師,秦之咸陽,漢之長安也!彼源嗽姲烟贫奸L安稱為咸京。

          三峰:指華山的芙蓉、玉女、明星三峰。一說蓮花、玉女、松檜三峰。

          武帝祠:即巨靈祠。漢武帝登華山頂后所建。帝王祭天地五帝之祠。

          仙人掌:峰名,為華山最峭的一峰。相傳華山為巨靈神所開,華山東峰尚存其手跡。

          秦關:指秦代的潼關。一說是華陰縣東靈寶縣的函谷關,故址在今河南省靈寶縣。

          驛路:指交通要道。漢畤(zhì):漢帝王祭天地、五帝之祠。畤:古代祭祀天地五帝的固定處所。

          名利客:指追名逐利的人。

          學長生:指隱居山林,求仙學道,尋求長生不老。

          賞析:

          華陰:今陜西省華陰縣。三峰:指華山的芙蓉、玉女、明星三峰。仙人掌:指華山仙人掌峰。漢武帝曾登此峰,筑巨靈祠。秦關:指函谷關,故址在今河南省靈寶縣。

          詩題《行經華陰》,既是“行經”,必有所往;所往之地,就是求名求利的集中地-“咸京”(今陜西西安)。《舊唐書·地理志》:“京師,秦之咸陽,漢之長安也!彼源嗽姲烟贫奸L安稱為咸京。詩中提到的“太華”、“三峰”、“武帝祠”、“仙人掌”、“秦關”、“漢畤”……都是唐代京都附近的名勝與景物。當時京師的北面是雍縣,秦文公曾在這里作鄜畤(畤,謂“神靈所止之地”,即后世神壇之類),到漢高祖作北畤止,這里共有五畤,詩中的“漢畤”即指京師北面的這一古跡。而京師的東南面,就是崔顥行經的華陰縣?h南有五岳之一的西岳華山,又稱太華,山勢高峻。神話傳說這里是“群仙之天”,曾由“巨靈手劈”,所以“仙掌之形,瑩然在目”(《云笈七籤》)。華山各峰都如刀削,最峭的一峰,號稱“仙人掌”。漢武帝觀仙人掌時,立巨靈祠以供祭祀,即為“武帝祠”。詩中稱“天外三峰”的,是指著名的芙蓉、玉女、明星三峰(一說蓮花、玉女、松檜三峰)。華陰縣北就是黃河,隔岸為風陵渡,這一邊是秦代的潼關(一說是華陰縣東靈寶縣的函谷關)。華陰縣不但河山壯險,而且是由河南一帶西赴咸京的要道,行客絡繹不絕。

          詩的前六句全為寫景。寫法則由總而分,由此及彼,有條不紊。起句氣勢不凡:以神仙巖穴的華山壓倒王侯富貴的京師。在這里,一個“俯”字顯出崇山壓頂之勢;“岧峣”兩字加倍寫華山的高峻,使“俯”字更具有一種神力。然后,詩人從總貌轉入局部描寫,以三峰作為典型,落實“岧峣”!跋鞑怀伞比趾腥碎g刀斧俱無用,鬼斧神工非巨靈不可的意思,在似乎純然寫景中暗含神工勝于人力,出世高于追名逐利的旨意。

          詩人路過華陰時,正值雨過天青。未到華陰,先已遙見三峰如洗。到得華陰后,平望武帝祠前無限煙云,聚而將散;仰視仙人掌上一片青蔥,隱而已顯,都是新晴新沐的醒目氣象。首聯(lián)寫遠景,頷聯(lián)二句可說是攝近景。遠近相間,但覺景色沁脾,自然美妙,令人移情,幾乎忘卻它的對仗之工,而且更無暇覺察“武帝祠”和“仙人掌”已為結處“學長生”的發(fā)問作了奠基。

          頸聯(lián)則浮想聯(lián)翩,寫了想象中的幻景。這是眼中所無而意中所有的一種景色,是詩人在直觀的基礎上加以馳騁想象的一幅寫意畫。在華山下,同時看到黃河與秦關是不可能的,但詩人“胸中有丘壑”,筆下可以溢出此等雄渾的畫面;

          在華山下望到咸京西面的五畤,也是不可能的,而詩人“思接千載,視通萬里”(《文心雕龍》),完全可以感受到此種蕩蕩大道,西接遙天。古人論詩有“眼前景”與“意中景”之分,前者著眼客觀景物的擷取,后者則偏執(zhí)詩人胸襟的外溢。這首詩就是從描繪眼前景色中自然滑出五、六兩句詩人的意中之景。而“一切景語皆情語也”(王國維《人間詞話》),詩人胸中之情亦由此可窺探。上句中一個“枕”字把黃河、華山都人格化了,有“顧視清高氣深穩(wěn)”之概;一個“險”字又有意無意地透露出名利之途的風波。下句一個“連”字,使?jié)h五畤上接頷聯(lián)中的“武帝祠”和“仙人掌”,靈跡仙蹤,聯(lián)鎖成片,更墊厚了結處的“長生”;“平”字與上文“岧峣“、“天外”相對照,驛路的平通五畤固然更襯出華山的高峻,同時也暗示長生之道比名利之途來得坦蕩。一“險”一“平”,為人們提出了何去何從的問號。這兩句中“枕”字、“連”字,前人稱為詩眼,其實,兩句中的“險”字、“平”字以及起句的“俯”字都是前呼后擁,此響彼應。

          崔顥二次入都,都在天寶中,此詩勸“學長生”,可能是受當時崇奉道教、供養(yǎng)方士之社會風氣的影響。詩人此次行經華陰,事實上與路上行客一樣,也未嘗不是去求名逐利,但是一見西岳的崇高形象和飄逸出塵的仙跡靈蹤,也未免移性動情,感嘆自己何苦奔波于坎坷仕途。但詩人不用直說,反向旁人勸喻,顯得隱約曲折。結尾兩句是從上六句自然落出的,因而顯得瀟灑自如,風流蘊藉。

          崔顥現(xiàn)存詩中大都格律嚴整,然而此詩卻打破了律詩起、承、轉、合的傳統(tǒng)格式,別具神韻。前六句雖有層次先后,卻全為寫景,到第七句突然一轉,第八句立即以發(fā)問的句法收住,“此處”二字,綰合前文,導出“何如學長生”的詩旨。從全篇來看,詩人融神靈古跡與山河勝景于一爐,詩境雄渾壯闊而富有意蘊。清人方東樹評此詩曰:“寫景有興象,故妙。”這是頗為精當?shù)摹?沈熙乾)

        【行經華陰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行經華陰》原文翻譯及賞析10-29

        行經華陰原文翻譯及賞析11-05

        行經華陰原文及賞析10-16

        行經華陰原文及賞析10-15

        行經華陰的翻譯賞析02-17

        行經華陰原文翻譯及賞析2篇02-17

        《行經華陰》翻譯02-28

        崔顥唐詩《行經華陰》原文賞析09-23

        崔顥《行經華陰》詩詞賞析及翻譯12-23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