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蘇武令·塞上風高原文翻譯及賞析
蘇武令·塞上風高原文翻譯及賞析1
蘇武令·塞上風高
塞上風高,漁陽秋早。惆悵翠華音杳。驛使空馳,征鴻歸盡,不寄雙龍消耗。念白衣、金殿除恩,歸黃閣、未成圖報。
誰信我、致主丹衷,傷時多故,未作救民方召。調鼎為霖,登壇作將,燕然即須平掃。擁精兵十萬,橫行沙漠,奉迎天表。
古詩簡介
《蘇武令·塞上風高》是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李綱所寫的一首詞。詞的上片寫作者思念宋徽宗、欽宗被虜北方,嘆息自己還不能復仇雪恥,下片表達自己為國救民的抱負和抗敵必勝的信心。詞中借典故抒情,表現(xiàn)了作者強烈的愛國精神和豪邁的英雄氣概。
翻譯/譯文
邊境上朔風凌冽,北方的秋天來得特別的早,并早早地有了寒意。讓人感到惆悵萬分的是被金人擄掠而去的`徽、欽二帝,至今沒有任何消息。驛使來來往往,空自奔馳,可以憑遞書信的大雁早已歸盡,沒有帶來微欽二帝的半點消息。想我曾是一介布衣,后考中進士蒙圣上金殿授官,于國家危難之時被任命為宰相,肩負重任。但卻力未及施,謀未及用,圖報君主的恩遇而未成。
有誰相信我對君主的一片丹心和衷情,感傷當世朝政的多變,讓我空懷方、召之才,卻得不到重用,無法救國救民于水火之中。換頭處緊承上片,一語道出。若我身在相位。我就要盡到一個宰相應盡的職責,為民著想。我若軍權在握,我就要驅盡敵虜,收復國土,橫掃燕然敵境。我將率領十萬精兵,橫行于胡地,奉迎徽、欽二宗回朝。
注釋
。1)塞上:邊境線上。
(2)漁陽:古郡名,戰(zhàn)國燕置。這里泛指北方。
。3)翠華:皇帝依仗中用翠鳥作裝飾的一種旗子。
。4)雙龍:指宋徽帝、宋欽帝二帝。
(5)白衣:或謂白身,舊指無功名、無官職的人。
(6)除恩:指授官。
。7)丹衷:丹心、衷情。
。8)調鼎:以鼎之調味,比喻宰相治理天下。
。9)燕然:即杭愛山,在今蒙古國境內(nèi)。
。10)奉迎:敬辭。迎接之意。
賞析/鑒賞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作于靖康之難后的南宋初年。南宋高宗即位之初,曾萌生抗金的志向,李綱也是在那個時候重新得到起用。他作為當時主戰(zhàn)派的代表,一心想收復中原國土,建功立業(yè)。但高宗內(nèi)心畏敵,只圖茍安,并無抗金決心。不久,李綱就被投降派排擠罷相(1127年)。這首詞大概是李綱罷相后寫的,作者忠貞愛國的胸懷和濟世救民的抱負得以充分展現(xiàn)。
文學賞析
上片寫對二帝的懷念和報國無成的憂愁!叭巷L高,漁陽秋早!币虮眹飦恚髡邔η艟颖眹乃位兆、宋欽宗倍加懷念。漁陽本唐時薊州,此處泛指北地。他所惆悵的是“翠華音杏”。自從二帝北行后,至今“翠華一去寂無蹤”。(鹿虔扆《臨江仙·金鎖重門荒苑靜》)“驛使空馳,征鴻歸盡,不寄雙龍消耗”。不論“驛使”,還是“征鴻”,都沒有帶來任何關于二帝的消息。這說明一位忠于君國的忠臣對北宋被金人滅亡這一慘痛的歷史事件是刻骨銘心的!澳畎滓隆⒔鸬畛;歸黃閣,未成圖報”。高宗起用李綱為相,李綱向高宗建議:“外御強敵,內(nèi)銷盜賊,修軍政,變士風,裕邦財,寬民力,改弊法,省冗官……政事已修,然后可以問罪金人……使朝廷永無北顧之憂。”(《宋史·李綱傳》)由于高宗外受金兵強大壓力,內(nèi)受投降派的慫恿,無力振作,決心南逃。李綱被罷官,他想到自己出身平民,深沐皇恩,“未成圖報”,實在是無由圖報,情有可原,只留下滿懷遺憾,一腔悲憤。
下片由上片的“未成圖報”過渡,繼續(xù)抒發(fā)自己救國救民,抗敵雪恥的宏偉志愿。首先作者深有感慨地說,誰相信他有一片獻給主上的耿耿丹心呢?朝政多變,情況復雜,和戰(zhàn)不定,忠奸不辨,使他感傷?諊@自己“未作救民方召”。周宣王時,淮夷不服,召虎奉命討平之。方、召都為周宣王時中興功臣。李綱雖想效法方、召建立中興之業(yè),無奈高宗非中興之主,不能信任他,他雖欲救國救民,不可得也。雖為自責之辭,亦不免含有對朝廷怨懟之意,只是怨而不怒而已!罢{鼎為霖,登壇作將,燕然即須平掃!薄罢{鼎為霖”出自《尚書·說命》。商王武丁舉傅說于版筑之間,任他為相,將他治國的才能和作用比作鼎中調味!俄n詩外傳》:“伊尹負鼎俎調五味而為相!焙髞硪蛞哉{鼎比喻宰相治理天下。武丁又說:“若歲大旱,用汝(傅說)作霖雨。”李綱感到古代賢君對宰相如此倚重,對比自己雖曾一度為相,僅月馀即被罷免。他認為個人的進退出處,無足輕重。而一念及天下安危,國家存亡,則憤懣之情,溢于言表。就他的文韜武略而言,如果登壇作將、領兵出征,他可以橫掃燕然。此處泛指金國境內(nèi)土地。李綱感到自己雖有出將入相之才,卻無用武之地。如果讓他繼續(xù)為相、為將,他將領十萬精兵,橫行沙漠,“奉迎天表”。李綱不是夸口,他的將才是杰出。據(jù)《大金國志》載:“靖康元年,斡離不圍宋京師,宋李綱督將士拒之。又攻陳橋、封邱、衛(wèi)州門,綱登城督戰(zhàn),殺數(shù)千人,乃退”。在被敵人包圍的被動情況下,李綱尚能建立如此戰(zhàn)功,如果真能讓他“擁精兵十萬”,則“橫行沙漠”并非不可能?上挥雒骶,又遭奸臣排擠,致使英雄無用武之地,他的壯志只能是夢想而已;实郾粩橙朔,這是國家的奇恥大辱。迎歸二帝,雖不可能重新君臨天下,但這是報國仇、雪國恥,這也是包括李綱在內(nèi)的南宋許多愛國志士的奮斗目標,李綱雖屢遭挫折,但愈挫愈奮,從不灰心,始終雄心勃勃,力圖“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蘇武令·塞上風高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塞上風高,漁陽秋早。
惆悵翠華音杳。
驛使空馳,征鴻歸盡,不寄雙龍消耗。
念白衣、金殿除恩,歸黃閣、未成圖報。
誰信我、致主丹衷,傷時多故,未作救民方召。
調鼎為霖,登壇作將,燕然即須平掃。
擁精兵十萬,橫行沙漠,奉迎天表。
譯文
邊塞朔風凌冽,北方的秋天來得特別的早。讓人感到惆悵萬分的是被金人擄掠而去的徽、欽二帝,至今沒有任何消息。驛使來來往往,空自奔馳,可以憑遞書信的大雁早已歸盡,沒有帶來徽、欽二帝的半點消息 。想我曾是一介布衣,后考中進士蒙圣上金殿授官,于國家危難之時被任命為宰相,肩負重任。但卻力未及施,謀未及用,圖報君主的恩遇而未成。
有誰相信我對君主的一片丹心和衷情,感傷當世朝政的多變,讓我空懷方、召之才,卻得不到重用,未能救國救民于水火之中。若我身在相位,我就要盡到一個宰相應盡的職責,為民著想。我若軍權在握,我就要驅盡敵虜,收復國土,橫掃燕然敵境。我將率領十萬精兵,橫行于胡地,奉迎徽、欽二宗回朝。
注釋
塞上:邊境線上。
漁陽:古郡名,戰(zhàn)國燕置。這里泛指北方。
翠華:皇帝儀仗中用翠鳥作裝飾的一種旗子。
雙龍:指宋徽帝、宋欽帝二帝。
白衣:或謂白身,舊指無功名、無官職的人。
除恩:指授官。
丹衷:丹心、衷情。
調鼎:以鼎之調味,比喻宰相治理天下。
燕然:即杭愛山,在今蒙古國境內(nèi)。
奉迎:敬辭。迎接之意。
賞析:
南宋高宗初立,迫于軍民抗金情緒高漲,起用著名的抗戰(zhàn)派李綱為相,似乎要有所作為,但他內(nèi)心畏敵,只圖茍安,并無抗金決心。不久,李綱就被投降派排擠罷相。這首詞大概是李綱罷相后寫的。
上片寫對二帝的懷念和報國無成的憂愁!叭巷L高,漁陽秋早。”因北國秋來,作者對囚居北國的宋徽宗、宋欽宗倍加懷念。漁陽本唐時薊州,此處泛指北地。他所惆悵的是“翠華音杏”。自從二帝北行后,至今“翠華一去寂無蹤”。(鹿虔扆《臨江仙》)翠華,本是帝王儀仗中以翠鳥羽為飾的旗幟,此處代指皇帝!绑A使空馳,征鴻歸盡,不寄雙龍消耗”。雙龍,指徽宗和欽宗。不論“驛使”,還是“征鴻”,都沒有帶來任何關于二帝的消息。這說明一位忠于君國的忠臣對北宋被金人滅亡這一慘痛的歷史事件是刻骨銘心的。“念白衣、金殿除恩;歸黃閣,未成圖報”。白衣,沒有官職的平民;除恩,指授官;黃閣,漢代丞相聽事的門稱黃閣,借指宰相。高宗起用李綱為相,李綱向高宗建議:“外御強敵,內(nèi)銷盜賊,修軍政,變士風,裕邦財,寬民力,改弊法,省冗官,……政事已修,然后可以問罪金人……使朝廷永無北顧之憂!保ā端问贰だ罹V傳》)由于高宗外受金兵強大壓力,內(nèi)受投降派的慫恿,無力振作,決心南逃。李綱被罷官,他想到自己出身平民,深沐皇恩,“未成圖報”,實在是無由圖報,情有可原,只留下滿懷遺憾,一腔悲憤。
下片由上片的“未成圖報”過渡,繼續(xù)抒發(fā)自己救國救民,抗敵雪恥的宏偉志愿。首先作者深有感慨地說,誰相信他有一片獻給主上的耿耿丹心呢!朝政多變,情況復雜,和戰(zhàn)不定,忠奸不辨,使他感傷。空嘆自己“未作救民方召”。方,指方叔,周宣王時,曾平定荊蠻反叛;召,指召虎,即召穆公,召公之后。周宣王時,淮夷不服,召虎奉命討平之。方、召都為周宣王時中興功臣。李綱雖想效法方、召建立中興之業(yè),無奈高宗非中興之主,不能信任他,他雖欲救國救民,不可得也。雖為自責之辭,亦不免含有對朝廷怨懟之意,只是怨而不怒而已!罢{鼎為霖,登壇作將,燕然即須平掃!薄罢{鼎為霖”出自《尚書·說命》。商王武丁舉傅說于版筑之間,任他為相,將他治國的才能和作用比作鼎中調味!俄n詩外傳》:“伊尹負鼎俎調五味而為相!焙髞硪蛞哉{鼎比喻宰相治理天下。武丁又說:“若歲大旱,用汝(傅說)作霖雨。”李綱感到古代賢君對宰相如此倚重,對比自己雖曾一度為相,僅月馀即被罷免。他認為個人的'進退出處,無足輕重。而一念及天下安危,國家存亡,則憤懣之情,溢于言表。就他的文韜武略而言,如果登壇作將、領兵出征,他可以橫掃燕然!把嗳弧,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nèi)之杭愛山。此處泛指金國境內(nèi)土地。李綱感到自己雖有出將入相之才,卻無用武之地。如果讓他繼續(xù)為相、為將,他將領十萬精兵,橫行沙漠,“奉迎天表”。李綱不是夸口,他的將才是杰出的。據(jù)《大金國志》載:靖康元年,“斡離不圍宋京師,宋李綱督將士拒之。又攻陳橋、封邱、衛(wèi)州門,綱登城督戰(zhàn),殺數(shù)千人,乃退”。在被敵人包圍的被動情況下,李綱尚能建立如此戰(zhàn)功,如果真能讓他“擁精兵十萬”,則“橫行沙漠”并非不可能?上挥雒骶,又遭奸臣排擠,致使英雄無用武之地,他的壯志只能是夢想而已!疤毂怼笔菍Φ弁鮾x容的尊稱,也可代表帝王。這里是指徽宗和欽宗,在封建社會,皇帝是國家元首,代表國家;实郾粩橙朔,這是國家的奇恥大辱。迎歸二帝,雖不可能重新君臨天下,但這是報國仇、雪國恥,這也是包括李綱在內(nèi)的南宋許多愛國志士的奮斗目標,李綱雖屢遭挫折,但愈挫愈奮,從不灰心,始終雄心勃勃,力圖“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其愛國激情,百世之后讀之,仍令人心激蕩不已。
這首詞雖也談到“救民”,但從字面看,貫徹始終的是欲報君恩的思想。似乎只限于忠君。但在封建社會,忠君與愛國有時很難截然分開,君主是國家的象征,君主被俘,實際上標志著國家的滅亡。二帝被俘,就標志著北宋的滅亡。而要“奉迎天表”,就必須“橫行沙漠”,打敗金兵,收復失地。詞中的忠君實際上也具有深刻的愛國主義思想。
【蘇武令·塞上風高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蘇武令·塞上風高原文及賞析05-08
《蘇武令·塞上風高》閱讀答案07-05
蘇武原文翻譯及賞析06-03
蘇武廟的原文翻譯及賞析05-14
答蘇武書原文及翻譯賞析01-12
答蘇武書原文、翻譯、賞析08-05
答蘇武書原文翻譯及賞析12-14
答蘇武書原文,翻譯,賞析01-04
蘇武傳節(jié)選原文翻譯及賞析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