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數學教案(合集15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數學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例子,結合實際操作,使學生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
2、結合小數乘法的意義,使學生能夠計算簡單的小數乘整數。
3、通過探究小數乘整數計算方法的一系列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類推遷移、聯想轉化等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
教材分析
小數乘法的意義是在學生已經學習過“元、角、分與小數”、“小數的意義”、“小數的加減法”和掌握了“整數乘法的意義”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在整數乘法意義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擴展。
學情分析
我所抽班級學生有73人。這班孩子從一年級開始就使用北大(版)教材,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對于列出小數乘法算式以及得出結果,學生不會有任何困難,關鍵在于學生能否聯想到整數乘法的意義,然后用自己的語言來表述出小數乘法的意義。所以針對這一點,我打算利用小數加法的復習題,引導學生觀察,使學生運用類推、遷移的方法來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小數的意義:0、2 0、05(學生口答)
2、小數加法:0、6+0、6 0、8+0、8 0、2+0、2+0、2 0、4+0、4+0、4 0、1+0、1+0、1+0、1+0、1
(1)學生口算
(2)你發(fā)現了什么?(都是求相同加數的和)
。3)你有什么想法?(可以用乘法計算)
3、揭示新課:
。1)0、2+0、2+0、2,用乘法怎樣表示?為什么這樣列式,你是這樣想的?0、2×3表示什么意思?
。2)0、6+0、6,用乘法可以怎樣寫?0、6×2表示什么意思?
(3)剩下的幾道怎樣用乘法表示?分別表示什么意思?
。4)這些乘法算式與我們前面學的乘法有什么不同?(是小數乘法)
4、歸納意義:
小數乘整數表示什么呢?
二、探究算法
1、請大家想辦法算出0、2×3的積。
(1)學生獨立思考并計算。
。2)同桌交流算法。
。3)全班交流:
A、連加法:0、2+0、2+0、2=0、6
b、聯想、轉化:0、2元=2角2角×3=6角=0、6元
c、畫圖法:你是怎樣畫的?為什么要畫3個0、2?
d、推算:因為2×3=6,所以0、2×3=0、6
e、還有不同的嗎?(略)
2、小結:只要適合自己,就是的!
三、鞏固拓展
1、填一填
2、算一算
3、文具店里的數學問題:
。1)買4塊橡皮多少元?
。2)買3支鉛筆多少元?
。3)買2把尺子多少元?
。4)任選一種文具,你還能提出一步計算的乘法問題嗎?
四、閱讀質疑
。1)閱讀教材38~39,把書中內容補充完整。
。2)還有不懂的問題嗎?
五、全課小結:你有哪些收獲?
四年級數學教案2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68頁例5,第69頁做一做中的題目和練習十四的第l、2 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具、學具準備:教師把下面復習中的口算寫在卡片上;在一張紙條上面5個白色的正方形和3個紅色的正方形,如:□□□□□■■■,共做4條。
教學過程 :
一、復習
教師出示口算卡片,如:(36+64)8,205+502,6010+1010等,計算每一題時,第一個學生回答先算什么,第二個學生回答再算什么,第三個學生回答接下來算什么。
二、新課
1.教學例5。
教師讓學生擺正方形,先把5個白色正方形擺成一橫排,接著擺3個紅色正方形與白色正方形在同一行上,教師同時貼出一張畫有正方形的紙條,先只顯示5個白色的正方形,然后再顯示3個紅色的正方形。接著教師說明要擺4行這樣的正方形,邊說邊貼出另外3張畫著正方形的紙條。教師指著圖形提問:
圖中一共有多少個正方形?你是怎樣想的?先請一個學生回答.教師把學生所列的算式寫在黑板上。
還有別的算法嗎?你是怎樣想的?再請一個學生回答,如果這個學生說出另外一種算法,教師再把這個學生所說的算式也寫在黑板上。如:
(5+3)4 54+34
教師:第一個算式是先求出每一行有多少個正方形,再求4行一共有多少個正方形。
第二個算式是先求出白正方形和紅正方形各有多少個,再求出一共有多少個正方形。這兩個算式的計算方法雖然不同,但是都可以求出于共有多少個正方形。下面我們大家一齊來計算,看一看這兩個算式的得數怎樣。學生口算,教師板書。然后再提問:
這兩個算式的計算結果怎樣?
這兩個算式的計算結果相等,說明這兩個算式有什么關系?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這兩個算式的計算結果相等,我們就可以把它們用等號連起來,板書:
(5+3)4=54+34
等號左面的算式是什么意思?(5與3的和乘以4。)
等號右面的算式是什么意思?(5與3先分別乘以4,然后再把兩個積相加。)
教師:這兩個算式相等,說明了5與3的和乘以4等于5與3先分別乘以4再相加。
教師:下面我們再看兩組算式,先看:(18+7)6 186+76
左面的算式是什么意思?(18與7的和乘以6。)
右面的算式是什么意思?(18與7分別乘以6,再把兩個積相加)
算一算左面的算式等于什么?(18加7是25,25乘以6是150。)
算一算右面的算式等于什么?(兩個積分別是108和42,它們的和等于150)
教師:左右兩個算式都等于150,所以這兩個算式相等,可以用等號把它連起來,教 師邊說邊在兩個算式中間畫一個等號。
這兩個算式相等。說明18與7的和乘以6等于什么?說明18與7的和乘以6等于18與7先分別乘以6再相加。)
教師:我們再來看兩個算式 20(15+9) 20xx+209
先來計算一下這兩個算式各等于多少?
兩個算式都等于多少?
這兩個算式相等,說明20乘以15與9的和等于什么?
2.進行抽象概括。
教師指著上面的算式提問:
仔細觀察上面的三個等式,你看出了什么?先看等號左面的三個算式有什么相同的 地方?多讓幾個學生說一說。(第一、二兩個等式都是兩個數的和乘以一個數;第三個等式是一個數乘以兩個彩的和。)
教師指出:兩個數的和乘以一個數或者一個數乘以兩個數的和,我們可以用一句話表示,就是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
再看等號右面的三個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學生討論后,教師指出:都是先求兩個乘積,再把兩個積加起來。
等號左面與等號右面相等是什么意思?學生發(fā)言后,教師概括:上面三個等式等號左面分別與等號右面相等說明,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等于這兩個數先分別同這個數相乘,再把兩個積加起來。我們把乘法運算的這個規(guī)律叫做。同時板書。讓學生看教科書第68頁下面的方框里的結語,全斑齊讀兩遍。
教師:如果用a、b、c表示三個數,可以寫成下面的形式:
(a+b)c=ac+bc
等號左面(a+b)c表示什么意思?(表示兩個數的和同一個數相乘)。
等號右面ac+bc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兩個加數分別同這個數相乘;再把兩個積相加。)
三、鞏固練習
教師在黑板上寫算式:(200十3)27,提問:
1.這個算式中是哪兩個數的和乘以哪個數?
根據,這個算式等于哪兩個乘積的和?
教師在黑板上再寫算式:18527十1527,提問:
這個算式中是哪兩個數分別乘以哪一個數?
根據,這個算式等于哪兩個數的和乘以哪一個數?
2.做第69頁做一做中的題目。
先讓學生讀題,再想一想每個方框里應該填什么數。
四、作業(yè)
練習十四的第1、2題。
四年級數學教案3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第七冊第二單元《畫角》。
教材分析:本教材是在學習了量角器使用方法的基礎上進行的,使學生認識到量角器不光能量角,而且還能幫助我們畫角。
本班情況及學生特點分析:本班有學生19名,其中男生有12名,女生有7名,班上學習風氣比較正,大多數學生能自覺學習,只有兩名學生因年齡小有些吃力,學生合作意識比較強。
教學目標:
1、會用量角器畫指定度數的角。
2、會用三角板畫一些特殊度數的角。
教學重點:用量角器畫指定度數的角。
教學難點:在使用量角器畫角時,內外圈不分。
設計思路:
通過回憶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激勵學生,量角器不光能量角,還能幫助我們準確地畫角,你們愿意試試嗎?自然地過渡到今天的知識點。之后給學生寬松的環(huán)境,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獲取有用的技能和方法。同時邊畫邊說基本步驟,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通過用三角板畫一些特殊度數的角。培養(yǎng)學生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學生任意畫角,并量出自己所畫角的度數。
教師巡視,發(fā)現問題。
2、展示量角中讀錯的度數,鞏固量角方法,引起學生注意
二、新課學習
1、師:剛才畫的角度數不一,小組能不能想辦法讓組內每個同學所畫角的度數都相等?
師巡視,發(fā)現:有的小組同學沒有按要講求去做,仍“各自為政”,自畫自角。
2、教師再次強調要求:
個別小組:在組長建議下,畫相同度數的角:35度、50度。但畫的方法不一,且部分同學方法錯誤
大多組:由小組同學發(fā)現直接用三角板畫比較快,統(tǒng)一采用此方法
3、畫角方法
(1)以50度為例:
生1:錯誤畫法
生2:展示正確畫法!
糾正畫角中的問題:
A.點頂點。
B.畫其中一條邊。
C.確定另一條邊另一條邊如何確定?自學書本:P58頁
(2)展示借助三角板畫角的方法
4、小組再次畫同樣的角
要求:不畫直角、平角、周角這類特殊角
5、鞏固練習:
(1)畫出下列度數的角:
40度140度
(2)在點和射線上分別畫出70度、120度角:
三、在教師要求下畫角:
1、畫60度角(你想怎么畫?)
(一般會出現有的用三角板畫,有的同學用量角器畫。)
說一說,哪種更方便。
2、畫75度角
(你想怎么畫?)
(一般會出現有的用三角板畫,有的同學用量角器畫。)
說一說,哪種更方便。
畫150度角
3、畫15度角
在發(fā)現用兩個三角板拼不出來后,學生們都用量角器畫角,只有一個學生采用展示量角器畫15度角的方法。
展示用三角板“減角”的方法畫。
4、畫100度角
看到100度角很多學生采用三角板拼的方法,短暫時間后放棄三角板用量角器畫。
師:三角板只能拼(減)特殊角,很多角需要用量角器畫
四、課堂總結: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
四年級數學教案4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四年級上冊第68、69頁。
【教學目標】
1、掌握畫角的方法,能用三角板畫30°、45°、60°和90°角,會用量角器畫指定度數的角。
2、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能力和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視頻展示臺;每個學生準備一幅三角板、釘子板和一張答題卡。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教師:先估計答題卡上角(如圖4?16)的度數,再用量角器量一量。
學生回答時,重點讓學生說一說測量的方法。
教師:再請同學們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板上的角,記住這些角的度數。
學生測量后,讓學生相互說一說這些角的度數。圖4?16
教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教學用三角板畫角。
教師:畫角一般要用工具來畫。下面先給大家一副三角板,同學們想一想可以用這副三角板畫出哪些角?
學生討論后回答:可以畫出30°、45°、60°和90°的角;有的學生還提出可以畫75°、120°、135°和150°的角。
教師:為什么可以畫30°、45°、60°和90°的角?
學生:因為三角板上有30°、45°、60°和90°的角。
教師:為什么可以畫75 、120 、135 和150 的角?
學生:用兩個三角板上的兩個角拼合起來,就可以得到一個新的角,比如30+45=75, 30+90=120, 45+90=135,60+90=150。
教師:下面我們研究怎樣畫30°、45°、60°和90°的角,先討論怎樣畫30°的角。
學生討論后回答:找到三角板上30°的角,在這個角的頂點上定一個端點,然后從這個端點靠三角板的兩邊畫兩條射線。
教師:同學們照這個方法畫一畫,然后用量角器檢驗一下畫的這個角是不是 30°。
學生畫后進行檢驗。
教師:能說說用三角板畫規(guī)定的角時要注意些什么嗎?
指導學生說出用三角板畫規(guī)定的角時,一是要在三角板上找到相應的角;二是在紙上確定一個端點并且把三角板角的頂點對著這個端點;三是要靠緊三角板的兩邊從端點往兩邊畫射線。學生回答時,教師可以把相應的要求板書在黑板上。
教師:請同學們在45°、60°和90°中選一個度數,用三角板畫角。
學生畫角后,抽一個學生畫的角在視頻展示臺上展出,并且要求學生說一說自己畫角的過程。
教師:怎樣畫75°的角呢?
引導學生討論后回答:先用30°和45°的角拼成75°的角后,再按前面的方法畫。
教師:請同學們在75°、120°、135°和150°中選擇一個度數,用三角板畫一畫。
學生畫角后,拿一個學生畫的角在視頻展示臺上展出,并且要求學生說一說自己畫角的過程。
[點評: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突出用三角板畫角的方法,特別強調確定端點,再從端點靠三角板的兩邊畫射線。這個畫法與角的定義是吻合的,通過學生畫角,能加深學生對角的理解。這個環(huán)節(jié)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教學層次清楚,每個環(huán)節(jié)的引導過程,就是學生的認知過程,通過這樣清晰的教學設計,使學生能牢固地掌握畫角的基本方法。]
二 教學用量角器畫角。
教師:通過剛才的討論我們已經會用三角板畫角了,用三角板畫角的最大特點就是比較簡便。但是如果要求我們畫一個24°的角、139°的角,只憑三角板能畫出來嗎?
學生:不能。因為三角板上找不出、也拼不出這樣的角。
教師:這就需要我們用另一種工具——量角器來畫。根據前面的經驗,想一想用量角器怎樣畫24°的角?
學生討論后回答:一是先確定頂點;二是過這個頂點畫一條射線;三是用量角器確定度數;四是根據確定的度數畫出角的另一條射線。
教師:你覺得用量角器畫角最難的一步是什么?
學生討論后回答:用量角器確定角的度數。
教師:下面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怎樣用量角器確定角的度數。
教師作示范畫角,然后請學生照老師這樣畫角。
教師:你覺得用量角器確定角的度數時要注意些什么?
引導學生說出要注意的事項是:(1)量角器的中心點要與確定的端點重合;(2)量角器的0°刻度線要與已經畫好的一條射線重合;(3)再在量角器上找自己需要的度數作一個記號;(4)連接端點與這個記號畫一條射線。
教師:也就是要關注畫角過程中的“兩重合”。請同學們用這個方法畫出83°、139°角。
學生畫角后,抽一個學生畫的角在視頻展示臺上展出,并且要求學生說一說自己畫角的過程。
> [點評:由于用量角器畫角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學中一是采用了教師的示范作用,通過教師的示范讓學生掌握畫角的方法;同時通過對“畫角中最難的一步”的討論,突出畫角過程中的“兩重合”,提高學生的操作水平。]
三、練習
課堂活動第1~3題。
四、課堂小結(略)
五、課堂作業(yè)
練習十三第9~12題
四年級數學教案5
一、說教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一些立體圖形、平面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讓學生經歷具體的圖形分類活動,對已學過的一些圖形進行歸類和梳理,了解圖形的類別特征以及圖形之間的聯系。通過拉一拉,親身體驗、發(fā)現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特性。
通過聯系生活實際理解、感受三角形穩(wěn)定性和平行四邊形不穩(wěn)定性在實踐中的應用。教材安排了三次對圖形的分類活動。第一次是對已學的一些圖形按是否是平面圖形進行分類,第二次是對平面圖形按其是否由線段圍成進行分類,第三次是對線段圍成的圖形的邊數進行分類。由此可見,根據一定的標準對圖形進行分類,了解這些圖形的類別特征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也應該是一個主要的目標。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和平行四邊形的易變性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實用價值很高。由于特性比較抽象,學生理解起來還是有一定的難度。所以,這既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目標:
1、通過分類,對已學過的一些圖形進行整理歸類,了解圖形之間的類別特征;
2、通過實際實踐,體會到平行四邊形的不穩(wěn)定性及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認識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3、體會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第一、二個教學目標將在教學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合作交流,探究新知”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小組合作交流來落實。第三個教學目標主要通過第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運用拓展,課外延伸”來落實。
二、說學情
學生在前面已經認識了這些圖形,對它們的特征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分類的思想,學生也已經接觸過,曾進行過數的分類。加上城區(qū)學生基礎比較好,所以按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應該不難。只是學生對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特性應用平時關注的較少,理解起來可能會有困難。
三、說教法與學法
1、說教法
(1)多媒體教學法
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引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學生原有知識和經驗并以此為基礎展開想象和思考,自覺地構建良好的知識體系,特別是通過課件展示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特性在生活中的應用的實例,非常形象。,有助于學生理解。
(2)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教學法
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并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2、說學法
(1)自主觀察思考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當學生真正自己主動、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時,才能最為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引導學生自己來觀察圖形的特點,思考分類的標準,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2)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能夠幫助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通過與他人的合作獲取更多的方法,找到合適、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本課讓學生在自主觀察思考的前提下,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來進一步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jié)課我主要設計了五大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通過對話交流,引導學生回憶已經學過的圖形,借機引出課題,交代學習目標。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學生分組嘗試分類
提出分類問題之后,讓學生先思考一下如何分類,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借助學具分小組動手分一分,說一說。
2、集中交流分類標準
先讓學生上臺粘貼,再說一說是怎樣分的。然后逐步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分。邊分邊交流分類的標準。
3、梳理思路,展示過程。教師用課件演示分類的過程,加深學生對圖形類別特征的認識。
4、動手實踐,探討特性
先由生活中大橋、伸縮門等圖片引出問題,引導學生大膽猜想,如果換成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將會出現怎樣的情況。然后讓學生借助學具動手操作,親身體驗、發(fā)現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特性。再讓學生回憶學生中應用了特性的實例,加深對特性的理解。
(三)運用拓展,課外延伸
1、誰能說說圖的意思(教材23頁第3題)。為什么現在可以坐了?
2、欣賞圖片:其實在我們生活當中存在著許多我們學過的圖形,聰明的建筑師們不僅利用他們設計出了許多漂亮的建筑,同時又利用他們的特性設計出了不可思議的雄偉建筑。它們中有的都有好幾百年的歷史了,雖然歷經風雨滄桑,但是依然完好無損保持了原樣。下面就請同學們跟著老師一起欣賞這些有名的建筑圖片,去感受圖形帶來的魅力。
3、課外觀察:生活中哪些地方應用了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和平行四邊形的不穩(wěn)定性。
4、運用今天學過的知識加固搖晃的椅子。
(四)總結評價,交流收獲
“這節(jié)課馬上就要結束了,你能談談你的收獲,并對自己或者其他同學的學習給出一個評價嗎?”學生可以說知識上的收獲,也可以說情感上的收獲,既發(fā)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又將本堂課的內容進行了總結。評價自己或他人的學習表現,生生互動評價,學生既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又共同體驗了成功,促進了發(fā)展。
四年級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1、通過社會調查。培養(yǎng)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2、通過數學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經濟意識,提高學生的組織能力和實踐能力。
3、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從而激發(fā)學習數學的興趣,逐步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通過數學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經濟意識,提高學生的組織能力和實踐能力。
教學難點: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從而激發(fā)學習數學的興趣,逐步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設計方案卡、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1、 課前播放歌曲《郊游》,會唱的同學一起唱。
2、 同學們,現在已經是秋天了,在這么好的天氣里,你最想干些什么呢?(學生回答)
3、 那我們一起去秋游好嗎?
二、 新授
1、 在秋游前我們都要了解哪些相關的信息呢?學生自由談談。(板書:人數、包車、門票、游玩項目及價格)
2、 向陽小學四年級的同學馬上要到水上樂園去秋游了,他們在秋游前收集了一些相關的信息,讓我們來看看都有哪些信息。(電腦出示,打字聲引入,加深學生頭腦中的信息)
3、 我們看到了這些信息,從剛才我們討論出的四個方面來分析。
4、 首先我們來看人數,哪句話告訴了我們有關人數的信息。多少人?(板書:150人)
5、 接下來看包車,哪句話有關包車信息?一共要包幾輛車呢?(3輛)你怎么看出的?(15052 大約3輛)一共需要多少錢?哪句話告訴我們的?你怎么算出來的呢?(3300=900(元))每人要花費多少錢呢?(900150=6(元))900是什么?(共花費多少錢?)150是什么呢?(實際去的人數)用共花費的錢去除以實際去的人數得出每人需要花費多少錢。
6、 門票呢?哪幾句相關信息?你們選哪種?(團體)為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滿足30人以上,便宜等)每人多少錢?(2元)
7、 最后是游玩項目及定價,我們來看一看。劃船,每小時8元,4人一船。每人要多少錢?(2元)那如果你一個人去呢?一個人去乘一船,多少錢?(8元)你覺得怎樣乘坐比較合算?乘快艇呢?你們怎么理解的?
8、 看完這些相關的信息,我們來替向陽小學的同學來算一算。每人乘車和買門票一共要交多少元錢?(2+6=8(元))
9、 用20元最多可以玩幾個項目,是哪幾個?同桌討論,回答問題。最多可以玩6個項目,正好20元。最少可以玩幾個項目,是哪幾個?同桌討論,自由討論。
10、 如果你是向陽小學的同學,你準備向家長要多少錢?這些錢可以怎樣安排?(小組討論,學生自由發(fā)言)
11、 剛才我們替陽小學的同學做了秋游前的計劃,現在我們再來看看他們都是從哪幾個方面來了解相關的信息的?(電腦閃爍:人數、包車、門票、游玩項目及價格)
三、 活動設計
1、 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出去秋游要做一系列的準備工作。我們學校四年級的同學馬上也要去蘇州樂園去秋游了。我們也要在秋游前了解相關的信息。
2、 我們在課前分小組了解了些信息,現在我們來匯總一下。
3、 首先人數,多少人?(學生匯報,學生邊說,邊輸入到電腦中,約350人)四年級師生共350人。
4、 包車呢?學生了解,有大客車和中巴車兩種。大客車最多可乘坐52人,每輛每天500元左右;中巴車最多可乘坐25人,每輛每天300元左右。你們選哪種?為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那么我們選擇大客車。一共要包幾輛車呢?(7輛)你怎么看出的?(35052 大約7輛)一共需要多少錢?你怎么算出來的呢?(7500=3500(元))每人要花費多少錢呢?(3500350=10(元))
5、 門票呢?(兒童(1.2米以上):30元 成人:60元 團體(20人以上):35元)哪組去了解的?有三種,你們選哪一種?為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
6、 游玩項目呢?學生說一說都去了解了哪些游玩項目及價格。選擇一些同學們喜歡玩的并適合同學們玩的,打在電腦上。
7、 同學們真有辦法,收集了這么多的資料,一切準備就緒了,下面就是你們制作設計方案表的時候了,這要小組合作完成,看看哪一組的設計方案最好。好,小組合作開始。
8、 下面就該是欣賞你們精彩方案的時候了,哪一組想先上來。請2到3組上來自己分析小組制作的方案表。有值得表揚的就發(fā)蘇州樂園的免費游玩項目的門票。
9、 還有哪一組想上來的,我們下課之后再來研討。
四、 小結
通過今天的活動,你有什么感受和體會呢?
開展秋游活動必須定好地點、人數、核算好費用,在這次秋游之前制定的計劃,我們可以看到在生活中存在著許許多多的數學問題,只要你認真仔細觀察,你就能發(fā)現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在這里,老師就祝同學們秋游愉快。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
四年級數學教案7
第一課時
一、情境引入:
師生談話引出生活中的乘法話題。
二、展示目標
1.經歷學習三位數乘兩位數乘法計算的過程。
2.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能用豎式計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
三、自學與交流研討
1.出示例1。
讓學生說一說怎樣列式,并說說為什么這樣列。
2.學生自己試著用豎式計算,指一人板演。算完后用計算器驗算結果是否正確。
3.完成后說說是怎樣算的。
同桌說說后,在全班說說。
4.用計算器驗算結果是否正確。
四、質疑答疑
五、專項練習
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368 × 19= 292× 46= 109 × 37=
六、課堂小結: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第二課時
1.在自主嘗試計算、交流等活動中,經歷學習乘數末尾有0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簡便算法的過程。
2.計算乘數末尾有0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會口算整百、整十數乘整十數。
3.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感知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培養(yǎng)知識遷移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設計意圖聯系生活學數學,使學生漸漸關心身邊的數學,善于用數學的眼光來審視客觀世界中的豐富多彩的現象
一、情境的創(chuàng)設:
教師談話,引出旅游團就餐問題。
二、展示目標
1.經歷學習乘數末尾有0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簡便算法的過程。
2.計算乘數末尾有0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會口算整百、整十數乘整十數。
三、自學與交流研討
1.觀察情景圖說說了解到的信息。
2.分別計算選擇兩種自助餐各需要多少元錢。
3.學生試著筆算乘數末尾有零的乘法。
找不同選擇的同學各一人板演,其余的寫在本上。
交流計算的方法。
重點交流乘數末尾的0的處理方法。
四、質疑答疑
五、專項練習:試一試。
先估計積是幾位數再口算。
六、課堂小結:這節(jié)課你獲得了哪些知識?
七、綜合練習
采用書中的練習題。
第三課時
。1)結合具體事例,經歷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進行估算的過程。
。2)能用合適的方法進行乘法估算,會解答有關乘法估算的實際問題。
。3)估算、計算的過程中,體會估算的實際意義,培養(yǎng)估算的習慣,培養(yǎng)數感。
設計意圖教學是一門需要不斷更新和反思的藝術,只有牢牢搭住時代發(fā)展的脈搏,與時具進,才能教給孩子更多的東西,這朵藝術之花才會永不凋謝。
一、情境的創(chuàng)設:
談話引入(也可用其他形式引入)
二、展示目標
1.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進行估算的過程。
2.能用合適的方法進行乘法估算,會解答有關乘法估算的實際問題。
三、自學與交流研討
1.讓學生看圖并說出圖中的信息,再提出問題:估算這列火車大約有多少個座位。
2.展示:說說這列火車大約有多少個座位,你是怎樣估算的。先小組內交流,再班級交流。
四、質疑答疑
五、專項練習
試一試
六、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七、綜合訓練
采用書中練一練的習題。
四年級數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認識容量單位毫升,知道毫升是一個比較小的容量單位。
2、掌握升和毫升之間的進率,知道1升=1000毫升
教學準備:
學生預習、準備量杯、滴管、量桶、水等。
教學過程:
一、了解預習情況:
通過預習,你知道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什么?你知道了相關的哪些知識?
隨學生回答板書:毫升
學生可能會知道:毫升可以用字母ml表示;1升=1000毫升;……
二、認識1毫升
1、取量筒,介紹:這個量筒最少的刻度是5毫升,現在我們要用它和這個滴管來找1毫升有多少滴,
2、用滴管向量筒里滴水,大家數一數,幾滴大約是1毫升。
3、通過這個實驗,你對毫升有了什么認識?
4、介紹生活中量毫升的容器:有時我們生病了,要喝一些藥水,(取一藥水瓶)讀:成人每次喝15~20毫升。問:我沒有量杯,那怎么才能找到這15~20毫升藥水呢?
取生活中最常見的勺子,舀滿1勺水,倒入量筒,測得大約是10毫升
指出:這勺子是我們每天都要用的東西,現在你會利用它找適量的藥水了么?
三、完成想想做做1、2:
1、下面的容器里各有多少毫升藥水?
指出:飲料我們可以多喝點少喝點,但在醫(yī)學上卻不能有一點點的馬虎,所以在用藥的時候都要嚴格按照規(guī)定。下面這些是常見的一些規(guī)格,分別說說是多少毫升?
2、老師用量筒量出一個50毫升,然后倒入一個常見的一次性透明的杯子里,讓學生感受一下其高度,然后再讓學生想象如果倒入題中的這幾個容器中,水面高度各可能是什么情況?
回家練習:用剛才認識的勺子(10毫升),舀50毫升水,分別倒入這幾個容器里,看看水面各在哪里?
四、升和毫升的進率
1.出示500毫升的量杯,請同學們觀察量杯上的刻度,指一指,100毫升,150毫升,250毫升,400毫升和500毫升各在什么地方。
2.把1升水倒入量杯中,看看可以倒幾杯。(兩杯)
3.問:1升等于多少毫升。
4.指名學生回答,板書(1升=1000毫升)說明升與毫升的進率是1000。
5.練習:20xx毫升=( )升4000毫升=( )升
9升=()毫升10升=()毫升
五、完成想想做做3、4、5:
1、說說下面每種飲料分別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1升:
請學生完整的列出解答算式。在交流第一個的時候指名說說列式理由。
2、倒出100ml 飲料,數一數你要多少口才能把它喝完。再算一算,喝一口大約有多少毫升?
先交流:做這個實驗應該怎么喝?然后多請幾個學生自然地喝這100ml水。算一算。
3.完成想想做做4
。1)學生獨立完成
。2)交流
六.你知道嗎?
學生自由閱讀后交流感想。
課后小記:“1毫升概念的確立”,讓學生觀察1毫升在量器、瓶蓋中的情況、用滴管裝,使每個學生都清楚地看到了1毫升的多少,學生感興趣。認識一把普通勺子容量約10毫升,可以幫助學生更容易地在生活中尋找、認識毫升,是一個非常好的學具。
授后小記:
前兩課時給我的最大感受就是,教學容量單位應該以動手操作及實物演示為主要的教學及學習方式,因此,在課前我利用學生群體收集了大量練習中出現的容器實物,在課上展示給所有學生看,學生通過觀察,切實地感受到了“1毫升”是一個很小的容量單位及各種小容量容器的實際大小。
四年級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提出問題學生獨立思考不能解答,通過閱讀教材學習解題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意識。
2.利用坐標紙通過畫圖解答相遇問題,讓學生感受到解題方法是多樣的。
3.利用坐標紙通過畫圖解答相遇問題求出相遇時間。
教學重點:
利用坐標紙通過畫圖解答相遇問題求出相遇時間。
教學難點:
利用坐標紙通過畫圖解答相遇問題求出相遇時間。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用坐標紙畫圖解決問題。
1.出示一張地圖,找到北京西站、石家莊的位置。北京西站與石家莊站相距千米,一列貨車和一列客車從兩地相向而行,幾小時相遇?
已知貨車速度千米; 客車速度千米
路程 速度和=相遇時間
2.出示例5第五次鐵路大提速后,z517次客車13:11從北京西站開出,15:51到達石家莊;z518次客車14:23從石家莊開出,17:10達到北京西站。這兩列客車什么時間相遇?
師:z517次客車從北京西站開出, z518次客車從石家莊開出一定會怎么樣?
生:一定會相遇。
師:一定會在某一時刻相遇,大約會在幾點幾分相遇呢?
。ㄏ挛2點到4點之間)具體時刻會是幾點幾分?
(學生解決此問題較困難此時教師提出看書)
怎樣解決,教材為我們介紹了一種方法。請同學們看書p58:
自己先看書,再小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怎樣理解?
這樣的小方格紙叫做坐標紙
每一個大格表示1小時,10個小格是一個大格
每一個小格表示6分鐘
一端表示北京,另一端表示石家莊
兩條線的交點大約為相遇時間,大約15:07 15:08
通過坐標紙解題應分為幾步?
找出北京西站發(fā)出的車的起點和終點,進行連線
找出石家莊站發(fā)出的車的起點和終點,進行連線
交點就是它們的相遇時間
用坐標紙解題應注意什么?
估點要準確
苗點要細些
結果要看準確
二、利用坐標紙解決問題:
p58 畫一畫:
p66 4看圖回答問題
三、小結:
說一說今天學習的收獲?
教學反思:
利用坐標紙通過畫圖解答相遇問題,讓學生感受到解題方法是多樣的。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認真仔細的習慣,利用坐標紙通過畫圖解答相遇問題求出相遇時間。
四年級數學教案10
本節(jié)課要在觀察長方體的活動中,體驗最多只能看到它的3個面,發(fā)展空間念。
經過學校領導陳再鋒老師的點撥以及同事們給我的寶貴意見,現將我的教學反思反饋如下:
首先,課前準備還不是很充分。雖然我有自己精心設計的各種教學物體,但是還缺少給學生布置一些課外準備,以致于在課前導入就與課堂內容顯得格格不入。所以,在準備這部分如果把老師的準備和學生的準備結合起來,我相信在導入時應該就會更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加渲染氣氛。
其次,在鞏固練習這部分中設計的形式比較單一,不夠豐富,這部分是檢驗學生是否掌握的重要依據之一。在教學中,我只采用了一種小游戲,讓學生拿著一個物體說說自己看到的正面、側面以及上面是什么東西,再加上教材中的練習來鞏固加深,其實這是遠遠不夠的。
最后,在教學語言上還有待加強。如何有效運用教學語言是我努力奮斗的方向。比如,在上課前,我采用體育課上的“立正”來整頓紀律,其實這種語言不適合出現在教室里上課,顯得比較粗俗,還有鼓勵性語言還不夠豐富,只采用“棒、棒、你真棒”這種形式,不夠新穎、創(chuàng)新。當然,有以上的不足之處,也有幾個好的方面。我們都知道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牽著學生走。實際上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所以,這堂課我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興致盎然,都投身于自己探求知識的活動之中,學得有聲有色。他們認真觀察,獨立思考,互相研討,終于發(fā)現了知識,領悟了知識。其次,我面帶微笑、和藹可親,努力和學生打成一片,學生學習興趣濃厚;他們在課堂上樂學、敢學;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思維方式表達自己的不同意見。
通過這堂課的學習,讓我更加清楚地知道教師只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才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因此要創(chuàng)設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環(huán)境、建立了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體驗了一種“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情感。教學中緊緊圍繞數學與生活這一主題,讓學生感悟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營造了一種合作、交流、探究的氛圍。
總之,我時刻記得有這樣一句話“教無定法”,只要我有方向,努力奮進,前方的路一定是亮著的。
四年級數學教案11
教學內容:P39例1(減法性質)P43/例3(除法性質)
教學目標:
1.知道從一個數里連續(xù)減去或除以兩個數,可以改為減去兩個數的和或除以兩個數的積。
2.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探索、研究數學的意識與能力。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探索和理解一個數連續(xù)減去或除以兩個數,可以減去兩個數的和或除以兩個數的積。
教學難點:學生自己探索一個數連續(xù)除以兩個數,可以改為除以兩個數的積。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購物:
一個電腦桌497元,一種電腦椅203元,另一種電腦椅235元。帶1035元買一張桌子和一把椅子,還剩多少錢?
學生自己選擇條件,獨立解答。
匯報:
。1)1035-235-497
1035-497-235
。2)1035-(497+235)
。1)1035-497-203
1035-203-497
(2)1035-(497+203)
二、新授
板書:
1035-235-497
1035-(497+235)
1035-497-203
1035-(497+203)
觀察兩組算式,你有什么發(fā)現?
你還能舉出這樣的幾組算式嗎?
教師板書。
學生發(fā)現規(guī)律,并相應進行語言描述,初步總結減法性質。
觀察這幾組算式,你有什么發(fā)現?
板書:從一個數里連續(xù)減去兩個數,可以減去兩個數的和。
誰能試著用字母表示?板書:
a-b-c=a-(b+c)
小練:
。1)一本書一共有234頁,我昨天看到第66頁,今天又看了34頁,還剩多少頁沒有看?
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答。匯報時對比不同的解法,找出最優(yōu)解法。
在其他的運算中是否也有這樣的規(guī)律呢?
a+b+c=a+(b-c)
a×b×c=a×(b÷c)
a÷b÷c=a÷(b×c)
究竟哪個是對的呢?請小組合作驗證。
小組合作驗證;可以采用代入數字的方法,也可以采用舉實例的方法等等。
小組選擇自己認為可能的規(guī)律進行驗證。
最后驗證出第三個是正確的。
小練:
(1)填空:
436-236-150=436-(□+□)
480-(268+132)=480
四年級數學教案12
本節(jié)內容是在三年級觀察由3個、4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拼成的物體,分別從正面、上面、側面三個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的基礎上,添加一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所擺成的物體,從正面、上面、側面所看到的形狀不變。
在學習新知識的開始,我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所擺物體的正面的形狀,拋出這樣一個問題:“添加一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從正面看形狀不變,想一想,該怎樣擺?這當中強調要有各自獨立思考,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在小組里討論,待有結果以后,再嘗試拼擺,通過自己親身實踐,驗證自己的設想,這樣設計一是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大膽猜想,富于實踐。二是親身經歷數學學習歷程,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由猜想、假設到操作驗證,既掌握了知識,又形成了能力。
得出各種不同擺法以后,再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不難發(fā)現擺在原物體某一個正方體的前面或后面,對齊著擺就行了。擺在后面,如果允許不對齊,就會出現更多不同的擺法。
此刻,我又作了拓展;可以再添加相同的小正方體了嗎?學生回答:可以?梢蕴砑佣嗌賯?1個、2個、3個……一直到無數個。學生的思維很發(fā)散,很有創(chuàng)意,真了不起,他們已經發(fā)現拼擺中的規(guī)律:只要在原某一個小正方體的前面或后面即可。
從上面、側面看形狀不變,改變了教學的策略,先研究側面,后研究上面。因為側面的擺法和正面擺法有相似之處,仍然有無數種不同的擺法,在教學中直接讓學生拼擺,再借助多媒體演示多種不同的擺法。當研究從上面看時,要求學生直接通過展開豐富想象無需拼擺,直接借助電腦上拖動小正方體展示不同的擺法,同時還提問:有不同的擺法嗎?學生舉出了多種不同的擺法。
整個探究過程,大膽放手、扎實有效,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四年級數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借助實際情景和操作活動,理解垂直。
2.能用三角尺畫垂直。
3.能根據“點與線之間垂直的線段最短”的原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4.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初步的畫圖能力。
教學重點:
建立相交與垂直的概念,能用三角尺畫垂線。
畫垂線,根據“點與線之間垂直的線段最短”的原理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建立相交與垂直的概念,會用三角尺畫垂線。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學習新知。
1.擺小棒活動。
請大家拿出兩根小棒,擺出互相平行的兩條直線。
2.思考。
兩條直線除了平行,還可以怎樣?相交。
3.板書。
平行和相交。
二、學習新知。
1.擺一擺,看一看。
用小棒在桌子上擺出各種相交的圖形。
觀察,這么多相交的圖形中,你有什么發(fā)現?
小結:當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時,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
2.比較垂直與相交。
同桌討論:垂直與相交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讓學生擺出垂直的圖形。
并說一說你是怎么判斷它們是不是互相垂直的。
3.折一折。
拿出長方形的紙,讓學生思考,通過折一折,折出互相垂直的線嗎?
讓學生嘗試折一折,如果有困難,可以同桌互相完成。
提出活動要求:拿出一張正方形折一折,使兩條折痕互相垂直,折完后,讓學生用不同顏色的彩筆把每組折線畫出來,便于區(qū)分。
展示學生的作品,并讓學生說一說你是如何驗證是垂直的。
4.找一找。
生活中我們還有很多互相垂直的線,你能說說我們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線嗎?
5.我說你擺。
完成書本第22頁第1題。
生活中的應用:看一看,你發(fā)現了什么?
6.學習畫垂線。
提問:你能畫出兩條互相垂直的線嗎?
學習自己嘗試畫垂直線。
展示匯報交流:為什么這樣畫?說說這樣畫的原因?
小結:用直尺畫一條直線,標出一點,畫過這一點的垂線。
具體步驟:把三角尺的一條直角邊與這條直線重合,直角頂點是垂足,沿著這條直角邊畫直線,這條直線是前一條直線的垂線。
教師邊說邊演示。
同桌操作:直線外一點畫互相垂直的線。反饋交流。
三、鞏固練習。
書本上第23頁小實驗。
提問:去河邊,怎么走最近呢?
小組合作討論。
全班匯報交流。
師提問:從O點到直線AB有多少種可能。
比較:在這么多線段中,你發(fā)現了什么?你認為哪一條是最近的?為什么?
四、小結
直線外一點向這條直線引出的線段中垂線段最短。
板書設計:
相交與垂直
具體步驟:把三角尺的一條直角邊與這條直線重合,直角頂點是垂足,沿著
這條直角邊畫直線,這條直線是前一條直線的垂線。
四年級數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ㄒ唬┠苷_地比較億以內數的大小。
。ǘ┠馨颜f或整億的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
(三)培養(yǎng)學生比較、分析的思維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億以內的數位順序。
教學難點:
大數的改寫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在下面○里填上>、<或=,再說一說你是怎樣比較的?
999○1010;601○564;687○678
提問
1、第一組兩個數你是怎樣比較的?
。ㄈ粩蹬c四位數比,四位數一定比三位數大,因為三位數比一千小,四位數大于或等于一千。)
2、第二、三組數都是三位數,你是怎樣比較的?
。▋蓚三位數比較,百位上數大的那個數就大;百位上相同,十位上大的那個數就大。)
二、學習新課
教師談話:我們已經學過萬以內數的比較大小,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第一個內容,是億以內數的比較大小。(板書課題:比較數的大小)
1、出示例題。
提問
、傥鍌數各是幾位數?
、诹粩滴皇鞘裁次唬科呶粩滴皇鞘裁次?
960萬和166萬,誰大誰?
9600000>1660000。(板書)
①這兩個數各是幾位數?
、谶@兩個數都是七位數,位數相同的兩個數怎樣比較大小呢?先比較哪位上的數?
、蹆蓚數左起第一位百萬位上分別是9和1,
由此來看,位數相同,從高位開始比較。
、弁瑢W們推想一下,七位數與六位數比較呢?八位數與七位數比較呢?那么如果兩個數的位數不同,怎樣比較大小呢?
。ㄈ绻麅蓚數的位數不同,位數多的那個數大,七位數比六位數大,八位數比七位數大。)
出示第二組數:1220000,450000。
提問:誰大誰?
啟發(fā)學生逐步總結出完整的比較數的大小的方法。
提問
①比較兩個數的大小有幾種情況?位數不同怎么比?
、谌绻粩迪嗤趺幢龋肯纫獜哪囊晃槐?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數相同,怎么比呢?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中關于比較兩數大小方法的結語,舉例說明。
教師說明:“位數”是指一個數用幾個數字寫出來的(最左端的數字不能是0),有幾個數字就是幾位數。如99864是五位數,101010是六位數。“左起第一位”是數位,數位是指一個數中的數字所占的位置。如99864左起第一位是“9”,“9”是在萬位上,101010左起第一位是“1”,“1”在十萬位上!皵滴弧迸c“位數”是不一樣的。
練一練
。1)比較每組中兩個數的大小,說說是怎么比的?
70080○70101;98965○100000
。2)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下面各數。
404004004004400050004
指導學生做第(2)題時,先比較位數的多少,再把位數相同的幾個數進行比較,也可以把這四個數排成一豎行,相同數位對齊。如
可以看出:400400,40400最小。再把它們從小到大編成序號,按序號進行排列:40400<4400<50004<400400就不容易錯。
2、教學把整萬的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
出示50000,讓學生讀數。
教師指出:這是一個整萬的數。像這樣整萬的數,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比較簡便。
提問:萬位在右起第幾位?整萬的數萬位后面有幾個0?
把整萬的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只要把后面的四個0去掉,加上一個萬字就行了。例如50000寫成5萬,或50000=5萬。又如1800000寫成180萬,或1800000=180萬。
練一練把下面的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
(1)250000
。2)3200000
。3)1994年我國共生產自行車40450000輛。
其中第(3)題強調單位名稱,即4045萬輛。
。ㄈ╈柟谭答
1、總結性提問
。1)今天我們學習了哪些內容?
。2)怎樣比較兩個整數的大?
(3)怎樣把整萬的數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
2、發(fā)展性練習。
指導學生做10頁2、3題。
第3題指導性提問
。膫數最小,哪個數,用什么方法比較的?)
3、課后練習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基本上掌握了億以內數的讀寫方法以后,學習比較兩個數的大小,把整萬的數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雖然內容不十分集中,但與過去學過的舊知識聯系緊密。因此,教學過程的設計,采用幫助學生回憶有關的舊知識,引導學生探索出新方法。
本節(jié)課分三個層次,分兩段提出課題。
第一層次是比較兩個數的大小。由復習萬以內數比較大小,引伸到比較億以內兩個整數的大小。分成位數不同和位數相同的兩種情況,引導學生總結出比較兩個整數大小的方法。
第二個層次是學習把整萬的數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第三個層次通過有針對性的練習,訓練強化所學新知識,并適時引導,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推理能力。根據本節(jié)課的內容,教學中采用邊講邊練的形式,對課本中的練習進行適當地指導。
板書設計:
比較數的大小和數的改寫
比較方法:位數相同,從高位開始比起。
位數多的數比較大
9600000=960萬
10000000000=100億
四年級數學教案15
(一)教學目標
1.讓學生自主探索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理解計算的算理并能正確地進行加、減及混合運算。
2.使學生理解整數運算定律對于小數同樣適用,并會運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小數的簡便計算,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數感。
3.使學生體會小數加、減運算在生活、學習中的廣泛應用,提高小數加、減計算能力的自覺性。
(二)教材說明和教學建議
教材說明
1.本單元的內容結構及其地位作用。
在人類生產和生活中,諸多問題的解決,離不開小數加、減法。它是數的運算中不可缺少的內容,是形成良好的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小數加、減法、混合運算以及整數的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以上內容具體編排如下表:
2.本單元教材的編寫特點。
。1)選擇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體育運動素材,作為計算教學的背景。
本單元從人類五彩繽紛的生活中選擇體育運動為背景,選擇運動員在某些運動項目中的得分情況或運動器材的價格為學習小數加減法的素材。它緊密聯系2004雅典奧運會上中國運動員取得的驕人成績,聯系學生在學校的運動情況,聯系與體育運動相關的人或事來開展小數加減法的教學活動。這樣的選擇十分貼近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利于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強身健體的教育。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習小數加減法,能使學生體會小數加減計算對人類活動的重大意義,體會數學的工具性作用。同時激發(fā)學生學習小數加減法的興趣,涌動長大也要為國爭光的豪情,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2)小數加減運算集中編排。
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基本相同;計算的重點、難點都集中在小數點的處理問題上;計算的結果都要考慮是否要用小數的基本性質使之變成最簡;谝陨显颍园研导訙p法放在同一個例題(例1)中進行教學。這樣既突出了知識之間的有機聯系,又節(jié)省了教學時間,使學生能以較快的速度形成小數加減的良好認知結構。
(3)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小數加減筆算方法和解決問題多種策略的空間。
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對于小數加減法,學生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教材緊緊抓住學生的這一認知特點,有意不給出小數加減法的計算過程,不概括小數的加減法法則,而是刻意引導學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數加減法的舊知遷移到小數加減法這一新的情境中。如例1、例2中,讓學生自主探索小數加減法的豎式寫法,經歷計算的全過程,同時經過合作交流,共同總結筆算的一般方法,理解“數位對齊”就是“小數點對齊”的道理,知道當計算結果的末尾有0時,應根據小數的基本性質省略0不寫,使結果形式達到最簡。又如,例3中的小數加減混合運算,出示了解題的三種不同思路,為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問題作了積極的引導。
。4)情境呈現方式故事性強,靈活多樣。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看似枯燥,但由于創(chuàng)設了故事性強,靈活多樣的呈現方式,使小數的加減運算變得具有磁鐵般的吸引力,使學生在解答用小數計算的實際問題時,能始終帶著飽滿的熱情思考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案,掌握小數運算的基本方法。如,例1,父子看雅典奧運會女子10米跳臺雙人跳水比賽,邊看邊計算成績,形如場外裁判;例3,一家三口看環(huán)城自行車賽,邊看邊用自己的方式計算運動員還要騎的路程,有一種為運動員著急、鼓勵運動員快速、順利抵達終點的關愛情懷;例4,兩位學生推測校運動會中本班4×100米接力賽的成績,體現對班集體的熱愛之情。從例1~例4,教材均用學生感興趣的圖片、表格以及圖文相結合的形式,呈現學習內容。這些措施改變了以往小數計算中比較單一、嚴肅的學習面孔,使鮮活的體育活動和看似機械演練的小數運算融為一體,使計算、推理、概括這些抽象的數學活動變得令學生樂于接納、樂于探究。
教學建議
1.選擇近期對學生有較大影響的活動來學習小數加減法。
現實生活中,蘊含著小數加減計算的活動大量存在,這些活動中,哪些是在近期對學生影響較大的?是學生感興趣的?這是我們選擇素材的一條基本思路。因此,教學時,既可根據教材提供的運動場上的信息,特別是雅典奧運會中的一些運動項目為素材,也可根據當地生活、生產實際,如家庭用水、用電、用煤氣的數量與價錢;農家各項農產品的產量、收入;購買有關生活、學習用品的價錢等等,都可作為學生學習小數加減法的素材,通過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來學習,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2.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小數加減法知識。
小數加減法和整數加減法,兩者之間有著割不斷的聯系和相同之處。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學生在第一學段的三年級時就已經掌握了。因此,讓學生充分應用舊知來自主學習小數的加減法成為本單元教學的一個重要策略。教學時,教師的職責是:幫助學生激活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這一已有知識經驗,并嘗試用它來計算小數加減法;讓學生明確列豎式時應如何對齊數位,懂得道理何在;學會用自己的語言表述自主嘗試的過程和結果。通過自主學習本單元的知識,使學生懂得應用舊知來學習新知是獲取知識的一條重要途徑。
3.提倡解題策略的多樣化。
為了使因材施教、讓每一個人都得到充分發(fā)展的理念落到實處,教學時應關注不同學生解答問題的不同思路,積極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思考問題,提出自己的解法。如,教學例1中解答“第二輪動作完成后中國隊領先多少分”的問題時,教師不宜作任何提示,而應讓學生根據自身經驗找到適當的解題方法。又如,教學例3、例4時,不必將教材中出現的各種解題思路率先呈現給學生,而是讓學生在獨立思考、自主解答的基礎上,通過合作交流,領會多種不同的解題思路,感受解題策略的多樣性和靈活性,達到提高數學思考能力和計算能力的目的。
4.引導學生逐步形成從現實情境中發(fā)現并提出問題的良好習慣。
數學課程目標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途徑之一,就是使學生形成不斷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良好習慣。教學時,應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豐富素材,根據素材給出的若干信息去發(fā)現隱含在信息中的若干數學問題。如,例1顯示的是父子二人觀看女子雙人跳水比賽的情境,當記分牌逐一顯示中國和加拿大運動員第一輪及第二輪動作完成后的得分情況時,引導學生思考:“根據第一輪動作的得分情況,你能提出什么問題?第二輪呢?”又如,教學例4時,當學生看到表格呈現4位學生“50米跑的成績”時,引導他們發(fā)問:“看到這張表格,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這樣經常性地引導學生對教學中的若干信息發(fā)問,天長日久,學生就能養(yǎng)成面對周圍世界的諸多現象不斷發(fā)問的良好習慣。
5.這部分內容可用6課時進行教學。
(三)具體內容的說明和教學建議
1.主題圖
編寫意圖
。1)選擇對學生有感染力的體育運動為背景。
呈現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中國跳水運動員勞麗詩、李婷在女子10米跳臺雙人跳水比賽中的完美的空中動作照片,以及該項目中金、銀、銅牌得主的跳水成績。通過觀察照片,讓學生回味雅典奧運會中我國運動員創(chuàng)造的輝煌成績,使學生體會一種自豪、一種激勵,體會人類運動技巧給世界帶來的無限風光。
。2)選擇與小數計算緊密聯系的運動項目為素材。
奧運會中,許多項目的成績是通過小數計算來決定的。教材選擇女子10米跳臺雙人跳水這一項目,是因為這項比賽過程的成績計算就是小數加減計算(兩位小數)的內容,而我國奧運健兒在此項目中榮獲金牌。這樣選擇,既讓學生學習了小數加減法,又使愛國主義教育潤物無聲。
教學建議
。1)以人類崇尚的體育運動為背景,學習小數加減法。
教學時,除顯示主題圖,還可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顯示雅典奧運會中我國運動員獲其他項目金牌的圖片,以及用小數記錄他們獲獎成績的情境,由此引入小數加減法的學習。也可在此基礎上,選用本校、本市學生運動會中的內容(圖片、用小數記錄的各項成績)作為小數加減法的學習素材。
。2)引導學生自主說出主題圖下面表格的內容。
教學主題圖下的表格時,可讓學生說一說:①表頭分了哪三類?(國家、運動員、獎牌)②金、銀、銅牌的得主各是哪幾個國家的運動員?③從中你想了解什么問題?學生可能會提出:我國運動員的決賽成績比加拿大的高多少分?比俄羅斯的高多少分?……根據學生的提問,引入小數加減法的學習。
2.例1。
編寫意圖
。1)由本單元主題圖創(chuàng)設的情境引入小數加減法的學習。
通過父子二人觀看2004年雅典奧運會中女子10米跳臺雙人決賽的全過程,自然而然地引入小數加減法。教材用表格呈現我國運動員和加拿大運動員在第一、第二輪動作后的得分情況,呈現父子二人在知道得分后興高采烈的對話:“中國隊領先3.6分”、“中國隊兩輪的總成績是111.60分”、“現在領先12.6分”……父子二人的對話促使學生思考:“3.6分、111.60分、14.6分是怎么算出來的?”這樣,為了解決這一個個的實際問題,小數加減運算便產生了。
。2)以故事形式動態(tài)呈現小數加減法。
與以往教材編寫加減法的順序不同,本例題是先學減法,再學加法,是以故事發(fā)展的先后順序來編排的。由于要知道“第一輪動作后,中國隊領先多少分?”所以本例先安排小數減法的學習。接著,要知道“中國隊兩輪的總成績是多少?”所以再學習小數加法。這樣安排,合乎情理,易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和主動計算的興趣。
。3)給學生提供自主計算與交流的空間。
兩位小數的加減法如何筆算,教材沒有給出詳細過程,只有計算結果。如,豎式中的 “3.60、111.60”是怎樣算出來的,教材沒
有任何說明。它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探索空間,它刻意讓學生經歷自主列豎式、自主計算的全過程,它迫使學生應用已有的知識經驗來解決新問題,通過自主探索或合作交流弄清“小數點對齊”的道理,弄清“得數的末尾如何去0簡寫”的道理。學生有了這一自主探索的經歷,就多了一次自主獲取知識的體驗。
教學建議
(1)讓學生自主閱讀,表述題意。
本例題將故事、表格、數據、計算、思考融為一體,以學生喜愛的方式呈現出來。怎樣讓學生讀懂這豐富的畫面、理解其中的數學意義呢?一般的方法是讓學生自主閱讀。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再用自己的語言表述題意。如例1中上面一部內容,教學時應讓學生有序的陳述自己理解的信息:①例題中的事情(父子二人觀看2004年雅典奧運會跳水比賽);②表格的意思,特別說出我國和加拿大運動員在女子10米跳臺雙人決賽中第一輪得分的情況;③父子二人對話的內容。(父:中國隊領先3.6分,子:差距還不到4分。)
。2)設計讓學生自主計算的教學過程,突出算理和算法。
由于學生已有整數加減計算的基礎,教學時,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這一知識經驗,設計好讓學生自主提問、自主計算、合作交流的過程。
、傧冉虒W減法。出示例1中上面一部分內容時,不出現小數減法的豎式,而是讓學生根據表中的兩個數據發(fā)問:“中國隊領先多少分?”或者根據父子二人的對話“中國隊領先3.6分”提出問題:“這3.6分是怎么得來的?”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引入小數減法,同時讓學生自主列豎式計算。學生計算后,應引導說一說:
●如何列豎式?(突出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如何計算?(突出退位的過程。)
●豎式中的結果3.60與圖中父親說的“3.6”有區(qū)別嗎?(突出根據小數的基本性質將結果簡化。)
、谠俳虒W加法,并體現解題策略的多樣性。
例1中下面一部分內容的情境是上面一部分的繼續(xù),是故事往下發(fā)展的一個過程。教學時,同樣不要出現加、減法豎式,而是引導學生根據表中數據或父子二人對話的內容提出數學問題:“111.6分和12.6分是怎么得來的?”然后讓學生獨立列豎式計算。計算后,讓學生說一說:
●怎樣求中國隊兩輪的總成績?(用加法筆算)計算的結果“111.60”還可以怎樣寫?為什么?
●要求中國隊第二輪后領先多少分,怎么解答?
學生中會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如:
方法一:53.40 +58.20=111.60
49.80 +49.20=99
111.60 - 99=12.60
方法二:53.40-49.80=3.6(利用前面的結果)
58.20-49.20=9
3.6+9=12.6
應引導學生進行交流,體會解題策略的多樣性和簡潔性。顯然,方法二從計算數據來看,更簡單,且充分應用了已獲取的相關條件(3?6)。
●對比兩種解法的結果:12?60與12?6,突出小數的基本性質的應用。
3.例2及“做一做”。
編寫意圖
(1)讓學生在合作活動中總結小數加減計算的一般方法。
小數加減計算應注意的問題不要求學生記憶,只要理解就行,教材組織學生應用交流的方式,共同總結出小數加減計算的一般方法。通過交流,理解小數點對齊就是使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減;理解如果得數的末尾有0,就應根據小數的基本性質將0去掉,使小數的書寫簡潔。
。2)通過“做一做”的練習,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小數加減法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進一步鞏固小數加減法的計算,同時會用不同的方法,包括使用計算器進行小數加減法的計算和驗算。
教學建議
(1)引導學生逐步有序的總結出小數加減法要注意的問題。
總結時,采用合作交流的方法,分兩步進行:①先讓學生根據例1中各豎式的計算過程和結果說一說計算時應注意什么。這時,學生總結是凌亂的,不完整的。②在學生自由總結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有序地回憶自己在進行小數計算時先干了什么(列豎式);列豎式時應注意什么(小數點對齊);對于計算的結果,當小數末尾有0時,是怎么處理的(去掉末尾的0)。這樣,不但幫助學生總結了小數加減法的一般方法,而且使學生懂得總結、概括的一般方法。
。2)提醒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對計算結果進行驗算。
兩位小數加減法,計算容易出錯。為保證結果的準確性,應提醒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檢驗。除根據算式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來檢驗,還應鼓勵學生用計算器進行檢驗,幫助提高使用計算工具的能力。
。3)“做一做”中的第1題是人人都必須完成的基本練習,應要求學生用一定的方法進行驗算,能對自己的計算結果作出正確與否的評判。
。4)“做一做”中的第2題突出計數器在小數計算中的工具性作用。學生作業(yè)時,可提出要求:先用筆算,再用計算器驗算。
4.關于練習十六中一些習題的說明和教學建議。
第1題,是小數口算練習,它綜合了兩方面的知識:100以內加減法的口算和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減的算理。學生計算如果出錯,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粗枝大葉、計算不專心造成的,如看錯數據,手寫的與口算的內容不一致等;二是由于100以內的口算不過關或算理不清楚造成的。這時,應及時幫助學生查找其中原因,及時糾正錯誤。
第2、5題,是小數加減的筆算練習。應要求學生:(1)將筆算豎式盡可能寫得漂亮些;(2)仔細計算;(3)自覺驗算,知道如何判斷自己計算的正誤。
第3、4題,是小數計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第3題可改成讓學生自主提問的方式:看到表中的數據,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將小數的計算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使學生感受到小數計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第4題通過計算電話費和上網費,使學生對復式統(tǒng)計表有進一步的認識。
第6題,結合人民幣、質量單位和長度單位進行小數計算。這樣的計算在現實生活中用得極為普遍。學生計算時,應作如下提示:①想清楚不同計量單位之間的進率;②計算時,可先將復名數改寫成小數,然后再計算;③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檢驗。
第7、8題,是與體育運動相關的練習。第7題通過購買足球和排球,使學生體會組合的思想方法,體會解題策略的多樣性。第8題有著良好的教育功能,一方面使學生了解一些體育方面的信息:某些女子田徑項目的中國紀錄和世界紀錄;另一方面通過計算這些女子田徑項目的中國紀錄和世界紀錄的差距,體會我國要趕超世界一流水平,還須付出更大的努力。
5.例3。
編寫意圖
(1)以學生的家庭生活(觀看環(huán)城自行車賽)為背景學習小數加減混合運算。
本例創(chuàng)設的學習情境類似例1,它來源于學生的家庭生活。通過觀看環(huán)城自行車賽,了解自行車比賽的一些知識。知道在長達數天的比賽過程中,運動員和觀眾都會隨時計算已完成的賽段里程和未完成的賽段里程,這就引入了小數的加減混合運算。這一情境的創(chuàng)設使學生體會小數加減混合運算是隨比賽的進程而產生的,是因解決問題的需要而產生的。
。2)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思路解決問題。
要解決“完成比賽,自行車運動員還要騎多少千米”的問題,教材呈現了三種不同的解題思路,盡管這三種思路的思維水平處于同一個層面,但它顯現的意義是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許多問題的解答往往都有多種思路,多條途徑。當思維的角度不同時,就會產生不同的解答方法。
。3)形成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
學習型家庭是學習型社會的基礎。本例通過一家三口計算自行車運動員未完成的里程數,塑造了一個熱愛學習的家庭榜樣。通過本例的學習,使學生不但會進行小數加減混合運算,同時也讓學生產生和爸爸媽媽共同學習的向上愿望,讓每個家庭都有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教學建議
。1)繼續(xù)讓學生自主閱讀題意。
與例1的學習類似,先讓學生自讀題意,再用自己的話表述出來。盡可能創(chuàng)設讓學生表述的空間,如同桌互說、自愿上臺說。通過這些活動,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分步驟呈現例3。
、倏衫谜n件或教學掛圖先出示例3的上面一部分,即問題部分。在學生理解了題意后,讓他們自主解答“完成比賽,自行車運動員還要騎多少千米?”
、谠趯W生自主解答的基礎上,再出示例3的下面一部分。先交流各自的解題方法,請不同解法的學生上臺自己書寫解題算式,自己向全體學生解說自己的想法。再組織學生認真觀察三個不同的綜合算式,從中發(fā)現算式483.4-(39.5+98.8)與算式483.4-39.5-98.8是相等的。
。3)使學生懂得使用計算器進行稍復雜的小數加減混合計算。
讓學生用計算器對自己列的算式算一遍,一方面檢驗自己筆算的結果,另一方面熟練使用計算器的方法。
6.關于練習十七中一些習題的教學說明和教學建議。
第1題,是經常要進行的口算練習。練習時,既要引導學生用常規(guī)方法口算,更要引導學生注意方法的合理性和靈活性,使口算也能成為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一個載體。如,口算“7.1-3.5”時,可以這樣口算: 7-3.5+0.1,也可以這樣口算,“7.1-3-0.5”。它靈活應用了題中數據的特點,使口算不但算得正確,而且靈活。
第2題,是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另一種表示方式,用這種方式呈現,一方面體現了加減混合運算的過程,避免了老面孔帶來的單調感,可提高學生計算的樂趣;另一方面,這種方式還滲透了函數思想。如,當一個加數不變(5.47),另一個加數變化時,和也要發(fā)生變化;減數不變(9.86),被減數變化時,差也要發(fā)生變化。
第5、6題,都是小數加減混合運算。呈現的方式和要求略有不同。第5題不帶括號,只須按從左到右的順序算;第6題中帶有括號,須先算括號里面的,再算括號外面的,算完后還要驗算。練習時,應提醒學生看清算式再計算。
第3、4、7、8題,都是需要用小數加減混合運算來解決實際問題的練習。每題解答后,都應鼓勵學生用計算器進行驗算。
第9題,是突出小數與十進分數之間的聯系,要求學生先將分母為10,100的分數改寫成小數,再進行計算。
第10題,突出計算器的工具性作用,通過練習,使學生體會用計算器計算日!傲魉辟~,十分準確、方便、省時。
第103頁的思考題,可讓多數學生參與練習。應引導學生先畫示意圖表示題意(如圖),然后根據數據特點用簡便方法計算。
物體在下落前距地面的高度為:
4.9+(4.9+9.8)+(4.9+9.8+9.8)+(4.9+9.8+9.8+9.8)
。4×4.9+6×9.8(或8×9.8)(盡管這時學生還未學小數乘法,但用計算器可以計算。)
。78.4(米)
7.例4及“做一做”。
編寫意圖
。1)以校園體育運動為背景,學習加法運算定律在小數加法中的應用。
學校體育運動是校園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用數學來描述、記錄運動員的成績是學生熟知的。本例以某班四位同學參加4×50米接力賽為內容,以這四位同學50米跑的成績?yōu)樗夭,引入加法運算定律在小數加法中的應用,顯得十分自然。
。2)在不同算法的比較中體會運算定律在運算中的簡化作用。
教材采用對比的方式呈現小莉和小紅兩位同學不同的計算思路,通過對比,使學生看出兩種算法的結果是一樣的。從而直觀感知加法的運算定律在小數運算中同樣適用。并進一步體會用加法的運算定律進行計算確實方便又快捷,使學生在今后的小數加法運算中,能根據數據特點自覺地應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簡算。
教學建議
。1)為了讓學生理解加法運算定律在小數中仍然適用,除教材提供的例4外,還可以補充一些例子。如,計算3.56+1.60+2.44和1.60+(3.56+2.44)兩個式子,說一說你發(fā)現了什么?通過讓學生計算2~3組這樣的式題,使學生體會加法的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后仍然適用。這個過程,使用了不完全歸納推理的方法,讓學生感受了不完全歸納推理的合理性。
(2)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計算。
關于本例的計算,學生中有多種不同的方法。教學時,應給學生一定的獨立計算時間,讓學生能充分展示個性化的計算思路。如,有的學生根據4個加數中的整數部分相同的特點,這樣計算:
8.42+8.46+8.54+8.58
。8×4+(0.42+0.58)+(0.46+0.54)
。32+1+1
。34
上述算法中,既有加法的運算定律的應用,也有根據數據特點將加法轉換成乘法,使計算更加簡便。教師對這些能綜合應用所學知識進行簡算的學生要給予鼓勵和適當的評價,使計算不僅僅是一種技能,而是上升為一種技巧。
。3)“做一做”中第1題的填空是讓學生進一步熟悉加法運算定律的練習。練習時,應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使他們通過這組填空題的練習,真正掌握加法運算定律的內涵。
第2題中的簡算有的要用到加法的運算定律,有的要用到減法的運算性質,如計算5.17-1.8-3.2,就要用到減法的運算性質。練習時,須提醒學生認真審題,思考清楚了再下筆。
8.關于練習十八中一些習題的說明和教學建議。
第2題,是應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簡算的練習。練習時,應讓學生寫出簡算步驟,并說明理由。如,計算“1.29+3.7+0.71+6.3”,其過程如下:
1.29+3.7+0.71+6.3
。剑1.29+0.71)+(3.7+6.3)(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2+10
。12
第3題,是培養(yǎng)學生自覺應用運算定律或運算性質進行簡算的練習。練習時,要求學生按序如下操作:①認真審題,根據題中數據特點作出判斷,看看能否簡算;②若能簡算,則想清楚是利用加法的運算定律還是利用減法的運算性質進行簡算;③寫出簡算過程。
第4、5題,是加法運算定律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第4題的練習背景和計算方法是例題4的繼續(xù)。練習時應注意兩點:①表中最后一欄“可能的總成績”表示的意思應讓學生自己解釋。在明確所求問題的情況下再進行計算;②由于本題中所有小數的整數部分都相同,可提示學生根據數據特點綜合應用多種方法進行簡算。
第5題,練習的素材來自生活中常用的購物發(fā)票。通過模擬售貨員計算購物的總價和交易找零的余款,使學生學會看懂發(fā)票的內容,理解發(fā)票的作用,提高生活適應能力。練習時,先讓學生想一想發(fā)票中的方框里要填什么,怎樣列式,然后再動手做。做完后再用計算器檢驗。
第7、8題,是培養(yǎng)學生“能從現實生活中發(fā)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的練習。第7題以我國20年來(1978~1998年)城鎮(zhèn)及農村人均居住面積的變化為素材,引發(fā)學生提出相關的數學問題。在解決這些簡單的問題中,教師一方面應引導學生充分應用已有知識進行計算,體現算法的多樣化,另一方面又應為后續(xù)學習小數的乘除法做好準備。如,當學生提出的問題是“1998年城鎮(zhèn)人均居住面積是1978年的幾倍”時,學生的解法可能有如下幾種:
(1)9.3÷3.6≈2.5(多數學生不會筆算,只能用計算器算。)
(2)3.6+3.6=7.2(1998年城鎮(zhèn)人均居住面積大約是1978的2倍多一些)
。3)9.3-(3.6+3.6)=2.1(大約是2.5倍)
對于上述第(1)種解法,可引導學生思考: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能否變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進行計算呢?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進行合作探討,為后續(xù)學習做好鋪墊。
第8題,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使學生通過計算了解到關于世界人口情況方面的信息。練習時,可充分利用豐富的網上資源,讓學生知道地球最多能養(yǎng)活多少人口,從而體會控制人口增長是人類生存的一個重大策略。
第9題,是例1的繼續(xù)。通過計算三個國家運動員5輪跳水的總成績,進一步促進學生養(yǎng)成簡算的良好習慣,使學生進一步體會運算定律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確實有著廣泛的作用。練習時,可采用比賽的方式,看看誰算得又對又快,真正掌握“對、快”的一般方法。
(四)參考教案
課題:整數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
教學內容:教科書104頁例4及“做一做”、練習十八第1~3題、第7題。
教學目標:
1.通過有限個例證使學生理解整數的運算定律在小數運算中同樣適用。
2.能根據數據特點正確應用加法的運算定律進行簡便運算。
教具、學具準備:把練習十八第4題制成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課件顯示育才小學春季運動會的場景,伴隨聲音響起:下一個項目是四年級組男子4×50米接力賽,請四年級各班做好準備。畫面分別出示四年級4個班運動員50米成績的情況表:(練習十八第4題,將(1)班與(4)班的成績對換了。)
提問:根據這張表提供的信息,請你猜一猜,哪個班可能得冠軍?四(1)班可能得第幾呢?
二、經歷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簡算的過程,理解加法運算定律在小數運算中仍然適用
1.在交流中感受算法的多樣化。
師:“請你用自己的方法先算一算四(1)班的總成績,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每個學生自主計算,教師巡視,及時發(fā)現學生中的不同算法。在多數學生都完成的情況下,請不同算法的學生上臺寫出自己的計算過程(或用實物投影儀展示不同算法的計算過程),并說明理由。學生的算法可能有以下三種:
、8.48+8.54+8.52+8.46
=17.02+8.52+8.46
。25.54+8.46
=34(秒)
、8.48+8.54+8.52+8.46
。剑8.48+8.52)+(8.54+8.46)
=17+17
。34(秒)
③8.48+8.54+8.52+8.46
。8×4+(0.48+0.52)+(0.54+0.46)
。32+1+1
。34(秒)
2.在對比中感知較優(yōu)的算法。
師:上述三種算法中,你認為哪一種較優(yōu)?為什么?
引導學生先自己思考,自言自語或輕聲說出較優(yōu)算法的理由,然后在班上交流。讓多數學生在交流中感受較優(yōu)算法的依據有二:①應用了加法的運算定律;②根據數據特點將加法變成乘法。
3.推出加法運算定律在小數運算中同樣適用。
師:你能用簡便方法算出四(2)、四(3)、四(4)班的總成績嗎?算完后,用計算器驗證你的結果,并預測冠軍是哪個班,四(1)班可能得第幾。
。1)要求每位學生先用較優(yōu)的方法寫出簡算過程,并說明理由。然后集體反饋:
四(2)班:
8.40+8.56+8.61+8.39
。8.40+8.56+(8.61+8.39)或=8×4+0.40+0.56+(0.61+0.39)
=8.40+8.56+17 =32+0.40+0.56+1
。33.96 =33.96
四(3)班、四(4)班成績分別是34?06秒、34?17秒(過程略)。
。2)全班學生用計算器驗證上述結果。驗證后將4個小數排隊:
33.96<34<34.06<34.17,估測出冠軍可能是四(2)班,四(1)班可能是第二名。
(3)師:“通過上面4次簡便計算,你認為加法運算定律在小數運算中適用嗎?你能否再舉1~2個例子說明!
學生舉例說明。請1~2名同學將所舉例子寫在黑板上,全班交流、評判。通過多個有限的簡算實例,幫助學生合情推出“加法運算定律在小數運算中仍然適用”。
。4)小結:請學生翻開教科書104頁,說明例4就是今天學習的內容。然后引導小結,請學生默讀并理解例4下面的一段話:“整數的運算定律在小數運算中同樣適用!
三、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簡算
1. 基本練習。
自主完成“做一做”第1、2題,要求學生在每一題的后面寫上簡算的理由,做完后及時反饋。
2.綜合練習。
。1)用競賽的方法完成練習十八第1題。對于口算錯誤較多的學生,應幫助其分析原因,及時更正。
。2)自主完成練習十八第2、3題(第3題也可以在課外做)。提醒學生看清題目,弄清楚哪兩個數合并能湊整,再應用運算定律進行簡算。
。3)自主完成練習十八第7題。本題有兩種不同的解題方案,一般學生只需做一種,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可要求他們寫出兩種不同的解題方法。
3.提高練習。
計算:1+1.2+1.4+1.6+1.8+…+9.6+9.8+10
【四年級數學教案(合集15篇)】相關文章: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02-24
小學數學教案(合集15篇)02-24
小學數學教案合集六篇01-27
小學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1-14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15篇02-24
四年級上期數學教案最新范文02-23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5篇)02-14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5篇)02-14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5篇)02-24
新人教版四年級數學教案最新范文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