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應用教案(精選17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shù)慕虒W方法。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比的應用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比的應用教案 1
教學內容:
人教版54頁例2
教學目標:
1、在合作探究和解決問題過程中使學生理解按一定比例來分配一個數(shù)量的意義,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特征和解題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應用所學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3、通過實例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于生活,生活離不開數(shù)學。
教學重點:
1、正確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義。
2、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特征和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
能正確、熟練地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課前組織復習舊知
同學們,通過前幾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已經認識了什么是“比”,那么,如果我現(xiàn)在告訴你“某興趣小組男生和女生的人數(shù)比是5:4,從這組比中,你能推斷出什么信息呢?”(出示題目)
學生自由發(fā)言,預設推斷如下:
1、全班人數(shù)是9份,男生占其中的5份,女生占其中的4份。
2、以全班為單位“1”,男生是全班的,女生是全班的。
3、以男生為單位“1”,女生是男生的,全班是男生的。
4、以女生為單位“1”,男生是女生的,全班是女生的。
5、女生比男生少(或20%)。
6、男生比女生多(或25%)。
追問:你還可以從中推斷出這個興趣小組的男生和女生可能各有多少人嗎?(請3個學生說說,把握總人數(shù)比是5:4就可以了。)
二、探索方法,建立模型
1、理解題意
。1)什么是稀釋液?怎樣配置的?
。2)什么是按比例分配?
2、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自學數(shù)學書P49例題2,思考:
(1)你從例題2中得哪些信息?
。2)1:4表示什么?你從中得到哪些信息?
(3)你能用畫圖的方法給同位講解嗎?
(4)方法一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方法二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的?
3、小組展講
小結:方法一把各部分數(shù)的比看作份數(shù)關系,先求每一份,然后再求各部分的量;方法二把各部分的比轉化成分別占總數(shù)的幾分之幾,根據(jù)分數(shù)乘法的意義,直接求總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三、鞏固練習
1、一個三角形三條邊的長度比是3∶5∶4。這個三角形的周長是36厘米,三條邊的長度分別是多少厘米?
2、填空
3、一個長方形的周長是28c,長與寬的比是5:2,長與寬各是多少c?
4、一個班,男生比女生人數(shù)多10人,男生與女生人數(shù)的比是3:2,全班有多少人?
比的應用教案 2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按比例分配應用維他命和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特征和解題思路,能應用比的知識解答相關應用題。
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推理等思維能力和應用比的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應用比的知識解答相關應用題。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
師生活動
備注
一、復習
二、應用題練習
三、作業(yè)
1、說出下面每個比表示的具體含義。
蘋果和梨的重量比是2∶3;
電視機和收音機的臺數(shù)比是5∶2;
學校老師與學生的人數(shù)比是1∶25。
2、口答
練習136;說說是怎樣想的?
3、揭示課題
1、練習137
找一找相同點和不同點。
這兩道題里的40棵各與比里哪個份數(shù)相對應?
這兩道題,哪一道是按比例分配問題,哪一道不是?為什么?
按比和分數(shù)的關系想一想,這兩道題會解答嗎?
上下練習;
兩題在解答時有什么不同?為什么(1)用40×3/5+3,而(2)用40×3/5來解答?
2、題組練習
。1)學校飼養(yǎng)組養(yǎng)的白兔和黑兔只數(shù)的`比是5∶4。白兔有15只,黑兔有多少只?
(2)學校飼養(yǎng)組養(yǎng)的白兔和黑兔只數(shù)的比是5∶4。黑兔有12只,白兔有多少只?
說說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這兩道題與按比例分配問題相同嗎?有什么不同?
3、補充練習
出示:男生人數(shù)和女生人數(shù)的比是3∶4。女生有多少人?
1)學生說說上面比的具體含義。
2)口頭補充成按比例分配應用題,并口頭列式解答;
3)口頭補充成已知一個數(shù)量,求另一個數(shù)量的應用題,并口頭列式。
練習139
課后感受
同學們能應用比的知識解答相關應用題。
比的應用教案 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義。
。2)能力目標:使學生靈活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和解答方法。
。3)情感目標:在教學中滲透事物是相互聯(lián)系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教學重點:分析理解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
教學難點: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解答方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1、一個農場計劃在100公頃的地里播種60公頃的大豆和40公頃玉米。大豆和玉米的播種面積各占這塊地的幾分之幾?大豆和玉米播種面積的比是多少?
60÷100=3/5
40÷100=2/5
這里的3/5和2/5是什么意思?
2、60:40=3:2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二、探究新知
1、導入新課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有時需要把一些數(shù)量按照一定的比來分配,你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
2、教學例題2
一個農場計劃在100公頃的地里播種大豆和玉米。播種面積的比是3:2,兩種作物各播種多少公頃?
。1)學生獨立思考,相互說說:要分配什么?3:2是什么意思?
。2)探究問題解決的方法。
。3)交流。
。4)用分數(shù)怎么解答?
總面積平均分成的份數(shù):3+2=5
播種大豆的面積:100×3/5=60(公頃)
播種玉米的面積:100×2/5=40(公頃)
。5)用歸一方法怎么解答?
3、歸納小結
按比例分配的應用題有什么特點?怎樣解答?
4、學習例題3
(1)小組嘗試解答檢驗
。2)全班交流、反饋
三個班的總人數(shù):47+45+48=140(人)
一班應栽的棵數(shù):280×()=()棵
二班應栽的棵數(shù):280×()=()棵
三班應栽的棵數(shù):280×()=()棵
。3)例題2和例題3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三、鞏固練習與檢測
1、水果店運來桔子和梨共840千克,梨和桔子的重量的比是3:2,桔子和梨各重多少千克?
2、一個三角形的三個內角的度數(shù)比是2:3:7,求這個三角形的各個內角的度數(shù)。
3、教材53頁的2、3題
四、小結
。裕
五、作業(yè)
練習十三的第一、二、五題。
比的應用教案 4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出示課本主題圖:幼兒園大班30人,小班20人,把這些橘子分給大班和小班,怎么分合理?
2、請同學們想一想:你認為怎么分合理?說一說你的分法。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題目:這筐橘子按3:2應該怎樣分?
。1)小組合作(用小棒代替橘子,實際操作)。
(2)記錄分配的過程。
。3)各小組匯報:自己的分法。
大班小班
3個2個
6個4個
30個20個
……
2、出示題目:如果有140個橘子,按照3:2又應該怎樣分?
。1)小組合作。
(2)交流、展示。
(3)比較不同的方法,找找他們的共同點。
方法一:
大班小班
30個20個
30個20個
……
方法二:畫圖
140個
方法三:列式
3+2=5
140=84(個)
140=56(個)
答:大班分84個,小班分56個,比較合理。
。ㄟ會出現(xiàn)用整數(shù)方法來列式計算的。)
3、小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時,同學們要認真分析數(shù)量關系,可以選用多種方法解答。
三、鞏固新知。
完成課本第55頁:
1、獨立試做:試一試
2、獨立試做練一練的1題、2題,3題搶答,并說明理由。
四、知識拓展:數(shù)學故事。(共同探討方法)
五、總結:
1、學生看書總結本節(jié)所學內容。
2、提出自己還有些疑惑的問題。
六、【板書】
比的應用
3+2=5
140=84(個)
140=56(個)
答:大班分84個,小班分56個,比較合理
提供現(xiàn)實生活情境,使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分析問題中的數(shù)學信息。
這一過程要給學生提供充分的體驗時間,在實際操作中,學生會不斷調整一次分配的數(shù)量,不斷的產生新的解題的策略,理解按一定的比例來分配的意義。
有上面小組合作的經驗與發(fā)現(xiàn),這次可以操作、畫圖、列式等不同的方法來分,從實踐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理解部分量與總量的`關系。
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和老師都能及時的發(fā)現(xiàn)不懂的,理解不好的問題,便于及時處理。
比的應用教案 5
教學目標
使學生加深對比的認識,進一步掌握比的知識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并加深認識不同問題的特征和解題方法,并溝通知識間的聯(lián)系,提高學生應用比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
教學重難點
運用比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
師生活動
備注
一、基本訓練
二、應用題練習
三、小結
四、作業(yè)
1、口算
練習1310
2、說出下面每句話的具體意思
一本書,已看頁數(shù)和剩下頁數(shù)的比是2∶1。
蘋果筐數(shù)和橘子筐數(shù)的'比是3∶4
一個長方形長和寬的比是5∶3
男生與全班人數(shù)的比是4∶9
要求說出各占幾份,再說出每個數(shù)量各占總數(shù)量的幾份之幾和一個數(shù)量是另一個數(shù)量的幾分之幾或幾倍。
3、用比表示下列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
合唱組人數(shù)是美術組的3倍。
大米袋數(shù)是面粉的1.5倍。
公牛頭數(shù)是母牛的1/3
摩托車輛數(shù)是自行車的2/5。
1、解答應用題
配制黑火藥用的原料是火硝、硫磺和木炭。這三種原料重量的比是15∶2∶3。要配制240千克這種黑火藥,需要三種原料各多少千克?
上下練習;
問:已知什么,要求什么?這是什么應用題?關鍵是什么?
2、練習1311
問:4∶1是哪兩個數(shù)量的比?長和寬對應的總長度是40米嗎?為什么?
要下求什么,再求長和寬?
上下練習。
3、練習1313
明確題意后指出:能根據(jù)數(shù)量與比之間的對應關系把它改編成分數(shù)應用題嗎?
學生口述后解答。說想法。
能把(2)改編成分數(shù)應用題嗎?
練習131213
課后感受
同學們能運用比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比的應用教案 6
教學目標
1、能夠運用函數(shù)的性質,指數(shù)函數(shù),對數(shù)函數(shù)的性質解決某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1)能通過閱讀理解讀懂題目中文字敘述所反映的實際背景,領悟其中的數(shù)學本,弄清題中出現(xiàn)的量及其數(shù)學含義。
(2)能根據(jù)實際問題的具體背景,進行數(shù)學化設計,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shù)學問題,并調動函數(shù)的相關性質解決問題。
(3)能處理有關幾何問題,增長率的問題,和物理方面的實際問題。
2、通過聯(lián)系實際的引入問題和解決帶有實際意義的某些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運用數(shù)學的意識,也體現(xiàn)了函數(shù)知識的應用價值,也滲透了訓練的價值。
3、通過對實際問題的研究解決,滲透了數(shù)學建模的思想。提高了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使學生對函數(shù)思想等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1)本小節(jié)內容是全章知識的綜合應用。這一節(jié)的出現(xiàn)體現(xiàn)了強化應用意識的要求,讓學生能把數(shù)學知識應用到生產,生活的實際中去,形成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所以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運用數(shù)學的意識是本小節(jié)的重點,根據(jù)實際問題建立數(shù)學模型是本小節(jié)的難點。
。2)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常用到函數(shù)的知識有:函數(shù)的概念,函數(shù)解析式的確定,指數(shù)函數(shù)的概念及其性質,對數(shù)概念及其性質,和二次函數(shù)的概念和性質。在方法上涉及到換元法,配方法,方程的思想,數(shù)形結合等重要的思方法。事業(yè)本節(jié)的學習,既是對知識的復習,也是對方法和思想的再認識。
教法建議
(1)本節(jié)中處理的均為應用問題,在題目的敘述表達上均較長,其中要分析把握的'信息量較多。事業(yè)處理這種大信息量的閱讀題首先要在閱讀上下功夫,找出關鍵語言,關鍵數(shù)據(jù),特別是對實際問題中數(shù)學變量的隱含限制條件的提取尤為重要。
。2)對于應用問題的處理,第二步應根據(jù)各個量的關系,進行數(shù)學化設計建立目標函數(shù),將實際問題通過分析概括,抽象為數(shù)學問題,最后是用數(shù)學方法將其化為常規(guī)的函數(shù)問題(或其它數(shù)學問題)解決。此類題目一般都是分為這樣三步進行。
(3)在現(xiàn)階段能處理的應用問題一般多為幾何問題,利潤最大,費用最省問題,增長率的問題及物理方面的問題。在選題時應以以上幾方面問題為主。
教學設計示例
函數(shù)初步應用
教學目標
1、能夠運用常見函數(shù)的性質及平面幾何有關知識解決某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通過對實際問題的研究,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把實際問題向數(shù)學問題的轉化,滲透數(shù)學建模的思想,提高學生用數(shù)學的意識,及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應用問題的閱讀分析和解決。
難點是根據(jù)實際問題建立相應的數(shù)學模型。
教學方法
師生互動式
教學用具
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數(shù)學來自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和生產實踐。而實際問題中又蘊涵著豐富的數(shù)學知識,數(shù)學思想與方法。如剛剛學過的函數(shù)內容在實際生活中就有著廣泛的應用。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幾個應用問題。
問題一:如圖,△是邊長為2的正三角形,這個三角形在直線的左方被截得圖形的面積為,求函數(shù)的解析式及定義域。(板書)
(作為應用問題由于學生是初次研究,所以可先選擇以數(shù)學知識為背景的應用題,讓學生研究)
首先由學生自己閱讀題目,教師可利用計算機讓直線運動起來,觀察三角形的變化,由學生提出研究方法。由學生說出由于圖形的不同計算方法也不同,應分類討論。分界點應在,再由另一個學生說出面積的計算方法。
當時(采用直接計算的方法)
當時(板書)
(計算第二段時,可以再畫一個相應的圖形,如圖)
綜上!
此時可以問學生這是什么函數(shù)?定義域應怎樣計算?讓學生明確是分段函數(shù)的前提條件下,求出定義域為。(板書)
問題解決后可由教師簡單小結一下研究過程中的主要步驟:
(1)閱讀理解;
(2)建立目標函數(shù);
(3)按要求解決數(shù)學問題。
下面我們一起看第二個問題
問題二:某工廠制定了從1999年底開始到2005年底期間的生產總值持續(xù)增長的兩個三年計劃,預計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率為,則第二個三年計劃生產總值與第一個三年計劃生產總值相比,增長率為多少?(投影儀打出)
首先讓學生搞清增長率的含義是兩個三年總產值之間的關系問題,所以問題轉化為已知年增長率為,分別求兩個三年計劃的總產值。
設1999年總產值為,第一步讓學生依次說出2000年到2005年的年總產值,它們分別為:
2000年2003年
2001年2004年
2002年2005年(板書)
第二步再讓學生分別算出第一個三年總產值和第二個三年總產值
=++
=
=++
=(板書)
第三步計算增長率。
(板書)
計算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總結一下關于增長率問題的研究應注意的問題。最后教師再指出關于增長率的問題經常構建的數(shù)學模型為,其中為基數(shù),為增長率,為時間。所以經常會用到指數(shù)函數(shù)有關知識加以解決。
總結后再提出最后一個問題
問題三:一商場批發(fā)某種商品的進價為每個80元,零售價為每個100元,為了促進銷售,擬采用買一個這種商品贈送一個小禮品的辦法,試驗表明,禮品價格為1元時,銷售量可增加10%,且在一定范圍內禮品價格每增加1元銷售量就可增加10%。設未贈送禮品時的銷售量為件。
(1)寫出禮品價值為元時,所獲利潤(元)關于的函數(shù)關系式;
(2)請你設計禮品價值,以使商場獲得最大利潤。(為節(jié)省時間,應用題都可以用投影儀打出)
題目出來后要求學生認真讀題,找出關鍵量。再引導學生找出與利潤相關的量。包括銷售量,每件的利潤及禮品價值等。讓學生思考后,列出銷售量的式子。再找學生說出每件商品的利潤的表達式,完成第一問的列式計算。
解:(板書)
完成第一問后讓學生觀察解析式的特點,提出如何求這個函數(shù)的最大值(此出最值問題是學生比較陌生的,方法也是學生不熟悉的)所以學生遇到思維障礙,教師可適當提示,如可以先具體計算幾個值看一看能否發(fā)現(xiàn)規(guī)律,若看不出規(guī)律,能否把具體計算改進一下,再計算中能體現(xiàn)它是最大?也就是讓學生意識到應用最大值的概念來解決問題。最終將問題概括為兩個不等式的求解即:
(2)若使利潤最大應滿足
同時成立即解得。
當或時,有最大值。
由于這是實際應用問題,在答案的選擇上應考慮價值為9元的禮品贈送,可獲的最大利潤。
二、小結
通過以上三個應用問題的研究,要學生了解解決應用問題的具體步驟及相應的注意事項。
三、作業(yè)略
四、板書設計
2、9函數(shù)初步應用
問題一:
解:
問題二
分析
問題三
分析
小結:
比的應用教案 7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實踐,感受濾鏡對于增強圖像藝術感染力的效果。
2、通過動手實踐操作,掌握兩種以上的濾鏡使用方法。
3、通過動手實踐操作,能夠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濾鏡制作圖像效果。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兩種以上的濾鏡使用方法。
難點: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濾鏡制作圖像效果。
教學環(huán)境:
多媒體網絡教室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利用圖層樣式命令制作了精美的文字特效,這些文字更好地表現(xiàn)了圖像的主題,豐富了圖像的內容。在Photoshop處理圖像的過程中,怎樣能創(chuàng)建各種唯美的圖像特效。這就離不開濾鏡的使用,濾鏡不但可以創(chuàng)作出光怪陸離美輪美奐的電腦藝術作品,而且它更為初學者帶來廣闊的想像和創(chuàng)作空間。
下面讓我們先一起欣賞一下用濾鏡做的圖片。
1、這是鉛筆素描畫的效果,是用素描炭筆濾鏡做的。
2、這個是山水畫的效果,這個懷舊的效果,這個電影膠片的效果,應用不同的濾鏡一張畫可以做出各種不同的效果。
看了這么多張用濾鏡做出來的圖片,是不是我們也對濾鏡充滿了好奇呢!好的,現(xiàn)在我們開始本節(jié)課的學習。
二、實踐操作
1、學生自己根據(jù)課本P93的“操作提示”制作水波效果圖像,遇到問題左右討論解決,解決不了的班內交流解決。
2、問題疏導。
如果要處理的圖像有多個圖層,在使用濾鏡時,它只對當前圖層起作用,如果當前圖層中有選定的'區(qū)域,則只對選定區(qū)域起作用。
我們使用濾鏡是為了增強圖像的感染力,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處理時要盡量自然一點。
3、濾鏡不僅可以單獨使用,還可以組合使用,甚至還可以與圖層樣式命令組合使用,F(xiàn)在我們就通過濾鏡的組合使用來制作油畫效果。
學生根據(jù)課本P94的“操作提示”制作油畫效果。
4、問題疏導
同一種濾鏡多次使用可以增強這種濾鏡的效果,可以用Ctrl+F來實現(xiàn)。
圖層的合并:圖層—合并圖層。
三、鞏固提升
1、自選一張圖像,使用一種或多種濾鏡,自創(chuàng)不同圖像效果。
2、組內交流其創(chuàng)作心得。
四、總結反思
通過這節(jié)課的動手實踐,你有什么收獲?
Photoshop的濾鏡種類繁多,而且各具特點,我們要完全掌握濾鏡的使用,是需要在不斷地創(chuàng)作實踐中去歸納總結,我相信大家通過不懈地努力,一定能夠掌握濾鏡的精髓,并且能夠靈活的使用濾鏡創(chuàng)作出眩目的圖像效果,完成各種“不可能完成的”設計任務。
比的應用教案 8
一、授課內容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濾鏡在PS處理圖像過程中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技術,利用濾鏡可以制作出多種美輪美奐圖像效果。
2、教學目標:
根據(jù)上述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實踐,感受濾鏡對于增強圖像藝術感染力的效果。
2、通過動手實踐操作,掌握兩種以上的濾鏡使用方法。
3、通過動手實踐操作,能夠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濾鏡制作圖像效果。
二、教學策略
1、教學手段:
本節(jié)課就課本上的知識來說相對比較簡單,我認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濾鏡在圖像處理方面的強大作用是關鍵。學生的自主實踐是關鍵,輔以老師的點撥、引導。
2、教學方法及其理論依據(jù):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采用學生參與程度高的學導式討論教學法。在學生看書,討論的基礎上,在老師啟發(fā)引導下,運用問題解決式教法,師生交談法,圖像信號法,問答式,課堂討論法。在采用問答法時,特別注重不同難度的問題,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面向全體,使基礎差的學生也能有表現(xiàn)機會,培養(yǎng)其自信心,激發(fā)其學習熱情。有效的開發(fā)各層次學生的潛在智能,力求使學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fā)展。同時通過課堂練習和課后作業(yè),啟發(fā)學生從書本知識回到社會實踐。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數(shù)學知識,學習基礎性的知識和技能,在教學中積極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機,明確的學習目的`,老師應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來自學生主體的最有力的動力。
3、學情分析:
我們常說:“現(xiàn)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
(1)學生特點分析:現(xiàn)在的學生對一些流行元素感興趣,在導入時我緊緊抓住這一點,極大的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知識障礙:本節(jié)課操作簡單,但是如何能讓學生將操作簡單化、操作方法多樣化一直是課堂上比較難實現(xiàn)的。所以,要不斷的在課堂上給學生演示、講解操作的一般化程序,從而不斷的強化學生的意識。
(3)動機和興趣上:明確的學習目的,老師應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來自學生主體的最有力的動力。
4、教學程序及設想:
(1)導入:通過回顧上節(jié)課運用圖層樣式命令制作藝術字可以豐富圖像的內容,怎樣能夠制作一些唯美的圖像特效進一步豐富圖像內容呢,轉入本節(jié)課濾鏡的學習。并且進一步用PPT播放了一些經過濾鏡處理前后對比圖像,讓學生感受這種技術的強大功能和效果,并且激發(fā)學生動手實踐的興趣。
(2)實踐操作:帶著憧憬,學生根據(jù)課本的操作提示自己動手實踐,教師講解、演示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共性、可提升的問題,以使學生能夠優(yōu)化自己的操作。
(3)鞏固提升:主要想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積極的思考、實踐、探索制作一些圖像特效,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
(5)總結反思:將實踐中的一些經驗技巧、誤區(qū)加以歸納總結。
濾鏡是Photoshop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利用它不僅可以改善圖像的質量,還可以創(chuàng)造出神奇的效果。而對于我們學生是第一次接觸濾鏡,實踐內容相對簡單,但是怎樣能激發(fā)學生對于學習濾鏡的興趣,促進學生以后進一步的興趣是關鍵。
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從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流行明星入手,演示經過濾鏡處理前后對比圖像,讓學生感受濾鏡在制作圖像特效時的強大功能,但是怎樣能讓這種新鮮感延續(xù)下去,在這一方面思考的較少。接著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自主完成課本上的實踐操作,內容相對簡單,大部分學生完成較好,有一小部分學生在制作過程中走了一些彎路,對于這些我認為應該給學生講出來,可能學生一開始的操作都不是很明確,想的少,可能下一次也走了那樣的彎路。所以,我認為操作之后的講解也是非常必要的,讓學生有時間想明白其中的道理。掌握了濾鏡的使用,鼓勵學生通過任務驅動,創(chuàng)作一些圖像特效,我認為在這一部分沒能給學生一些有效的引導,學生做得沒有興趣,沒有成就感,因此浪費了很多的時間,也沒有達到提升能力的目的。最后和學生共同復習總結本課知識點,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自我創(chuàng)作。
總體來說大多數(shù)學生完成了基礎操作,但是沒能實現(xiàn)能力的提升,這說明教師課堂指引以及鋪墊還有待改善。特別對于Photoshop這樣的技能課,如一味的模仿教師的操作,就顯得只為技術而學,為完成任務而完成,部分學生學完以后不知道其有何用途。如何在信息技術課堂中讓學生把所學知識與他們的生活聯(lián)系得更加緊密,這方面自己在今后教學中還應多下功夫。
比的應用教案 9
教學目標:
了解圖層的概念、作用和基本操作方法掌握圖像編輯的技巧
教學重點:
(1)圖層的基本操作及圖層與選區(qū)的關系
(2)圖像和編輯與更改圖層的基本操作及圖層與選區(qū)的關系
(3)圖像和編輯與更改
教學課時:
8學時
第一課時
1、回顧導入
回顧PhotoshopCS的基本操作
教師演示修改上節(jié)課“守住綠色”的廣告效果圖(含有多個圖層),學生觀察老師修改的步驟。
學生活動生上臺嘗試修改宣傳畫(同一個宣傳畫,但只有單圖層)
導入:圖層的應用
2、交流探索,了解功能
老師簡要地介紹圖層的作用,以及它的四種類型,分別是普通圖層、文本圖層、調整圖層和背景圖層。
3、初次體驗,認識圖層
(1)新建圖層
教師演示:圖層→新建→圖層
設置名稱、顏色、模式、不透明度等單擊確定
教師強調普通層是透明無色的',就好比一張透明的紙一樣,可以在上面任意繪制和擦除。
任務1:建立幾個新圖層,并在圖層上繪制不同的圖案,組成一幅畫。
(2)移動圖層
任務2::使用以下快捷鍵練習移動圖層。
置為頂層:Shift+Ctrl+]
前移一層:Ctrl+]
下移一層:Ctrl+[
置為底層:Shift+Ctrl+[
(3)刪除圖層
教師演示:圖層→刪除→圖層
任務2:刪除你覺得不重要的圖層,保證圖像的美觀性。
4、點評作品,課堂總結
、僮髌飞辖
、趯W生自評
、蹖W生互評
第二課時
1、回顧導入
回顧圖層和圖層的基本操作(PPT):“水滿物吉”的效果
導入:圖層蒙版
2、交流探索,了解功能
老師簡要地介紹圖層蒙版的作用。
3、初次體驗,認識圖層蒙版
任務:將3幅圖像組合為“水滿物吉”的效果教師演示:
(1)文件→打開,打開3副圖像
(2)創(chuàng)建圖層蒙版,分別移動鳥兒、平安結到圖層蒙版中
(3)用橡皮擦擦除鳥兒、平安結圖像
學生模仿練習
4、點評作品,課堂總結
、僮髌飞辖
、趯W生自評
③學生互評
第三課時
1、回顧導入
回顧圖層蒙版和相關操作(PPT):黃昏照片
導入:圖層混合模式
2、交流探索,了解功能
老師簡要地介紹圖層混合模式。
3、初次體驗,認識圖層混合模式
任務:制作黃昏照片
學生模仿練習
4、點評作品,課堂總結
、僮髌飞辖
②學生自評
、蹖W生互評
第四課時
1、回顧導入
回顧圖層混合模式和相關操作
導入:圖層樣式——投影
2、交流探索,了解功能
老師簡要地介紹圖層樣式。
3、初次體驗,認識圖層混合模式
(1)投影圖層樣式
投影:設置投影效果。
混合模式:設置投影的混合模式。
顏色圖標:單擊在拾色器中選擇投影的顏色。
不透明度:設置投影的不透明度。
角度:設置投影的角度。
使用全局光:通過統(tǒng)一調整在其他效果或其他圖層效果上的光照角度,使圖像效果更加逼真。
距離:設置投影與圖像的距離。
擴展:擴展除投影的模糊區(qū)域以外的其余部分。
大。簩⑼队澳:⒓哟蟆
等高線:設置投影的樣式。單擊等高線圖標,在“等高線編輯器”中制作新的樣式,或編輯當前樣式。單擊圖標右側的三角按鈕,可選擇樣式。
消除鋸齒:在投影樣式上應用消除鋸齒。
雜色:在投影上應用雜色效果。
圖層挖空投影:當在混合選項上選擇“挖空”時,將透過投影顯示下方的圖像。
教師演示:在文字層中打開“圖層樣式”對話框,選擇“投影”選項欄,為文字添加投影
任務1:給“流”添加上投影
學生模仿練習,自行搭配投影選項
(2)內投影圖層樣式
阻塞:設置內陰影的距離,并使它變得模糊。
教師演示:選擇“內陰影”選項欄,為文字添加內陰影,使圖像有向內投影的效果
任務2:給“流”添加上內投影
學生模仿練習,自行搭配內投影選項
4、點評作品,課堂總結
、僮髌飞辖
、趯W生自評
、蹖W生互評
第五課時
1、回顧導入
回顧投影和內投影圖層樣式操作
導入:圖層樣式——發(fā)光
2、交流探索,了解功能
老師簡要地介紹外發(fā)光和內發(fā)光圖層樣式。
3、初次體驗,認識圖層混合模式
(1)外發(fā)光圖層樣式
顏色圖標:設置發(fā)光的顏色。
漸變欄:編輯發(fā)光顏色的漸變效果。
方法:選擇發(fā)光的方法,包括柔軟和精確。
范圍:設置發(fā)光的范圍。
抖動:當選擇漸變時,設置漸變的范圍和不透明度。
教師演示:選擇“外發(fā)光”選項欄,使文字邊緣有向外發(fā)光的效果
任務1:給“流”添加上外發(fā)光
學生模仿練習,自行搭配外發(fā)光選項
(2)內投影圖層樣式
居中:從圖像中間向外發(fā)光。
邊緣:從圖像邊緣向內發(fā)光。
教師演示:選擇“內發(fā)光”選項欄,為文字添加內發(fā)光效果
任務2:給“流”添加上內發(fā)光
學生模仿練習,自行搭配內發(fā)光選項
4、點評作品,課堂總結
、僮髌飞辖
②學生自評
、蹖W生互評
第六課時
1、回顧導入
回顧外發(fā)光和內發(fā)光圖層樣式操作
導入:圖層樣式——斜面和浮雕
2、交流探索,了解功能
老師簡要地介紹斜面和浮雕圖層樣式。
“外斜面”樣式:突出圖像邊緣外側表現(xiàn)圖像的立體感
“內斜面”樣式:突出圖像邊緣內部表現(xiàn)圖像的立體感
浮雕效果:
方法:設置斜面和浮雕的應用方法,包括平滑、雕刻清晰和雕刻柔和。
深度:調整凸出程度。
方向:設置斜面和浮雕的應用方向。
大。涸O置斜面和浮雕的大小。
軟化:設置斜面的柔和度。
高度:設置光源高度。
光澤等高線:向陰影添加曲線。
高光和陰影模式:設置高光和陰影的模式、顏色和不透明度。
選擇“枕狀浮雕”樣式使圖像有中間向外突出、邊緣凹進的效果
3、初次體驗,認識圖層混合模式
任務:給“流”添加上斜面和浮雕
學生練習,自行搭配斜面和浮雕選項
4、點評作品,課堂總結
、僮髌飞辖
、趯W生自評
、蹖W生互評
第七課時
1、回顧導入
回顧斜面和浮雕圖層樣式操作
導入:圖層樣式——光澤和描邊
2、交流探索,了解功能
老師簡要地介紹光澤和描邊圖層樣式。
“光澤”樣式可以在文字內部添加材質,并根據(jù)等高線來變更材質效果,主要用于制作金屬或絲綢圖案的材質。
“描邊”樣式為文字描邊
大。涸O置描邊的寬度。
位置:設置描邊的位置。
填充類型:通過選擇顏色、漸變或圖案來填充描邊。
3、初次體驗,認識圖層混合模式
任務:給“流”添加上光澤和描邊
學生練習,自行搭配光澤和描邊選項
4、點評作品,課堂總結
、僮髌飞辖
、趯W生自評
③學生互評
第八課時
1、回顧導入
回顧光澤和描邊圖層樣式操作
導入:圖層樣式——疊加
2、交流探索,了解功能
老師簡要地介紹疊加圖層樣式。
顏色疊加:能夠在圖層中疊加一種純色
漸變疊加:能夠在文字上疊加漸變效果
圖案疊加:能夠在文字中疊加圖案,并保持圖案原來的色相和亮度
貼緊原點:將原點與圖層或文檔的左上角對齊。
新建樣式按鈕:從當前設置創(chuàng)建新的預設。
3、初次體驗,認識圖層混合模式
任務:給“流”添加上各種疊加
學生練習,自行搭配各種疊加
4、點評作品,課堂總結
比的應用教案 10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正確判應用題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關系。進一步熟練地判斷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對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
2、使學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正確解答應用題,鞏固和加深對所學的簡易方程的認識。
3、培養(yǎng)學生的判斷分析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能正確判斷應用題中的數(shù)量之間存在什么樣的比例關系。并能利用正反比例的關系列出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正確運用比例知識解答應用題
教學難點:
學生通過分析應用題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確定那些量成什么比例關系,并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列出等式。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
1、下面各題兩種量成什么比例?
。1)一輛汽車行駛速度一定,所行的路程和所用時間。
(2)從甲地到乙地,行駛的速度和時間。
。3)每塊地磚的面積一定,所需地磚的塊數(shù)和所鋪面積。
。4)書的總本數(shù)一定,每包的本數(shù)和包裝的包數(shù)。
過程要求
、僬f一說兩種量的變化情況。
、谂袛喑墒裁幢壤。
、蹖懗鲫P系式。
2、根據(jù)題意用等式表示。
。1)汽車2小時行駛140千米,照這樣速度,3小時行駛210千米。
。2)汽車從甲地到乙地,每小時行70千米,4小時到達。如果每小時行56千米,要5小時到達。
二、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內容
1、出示例5
畫面上張大媽與李奶奶的對話讓我們知道了哪些數(shù)據(jù)?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回答后引出求水費的實際問題。
你們學過解答這樣的問題嗎?能不能解答?讓學生自己解答,交流解答的`方法。
引入:這樣的問題可以用應用比例的知識來解答,我們今天就來學習用比例的知識進行解答。
出示以下問題讓學生思考和討論
、賳栴}中有哪兩種量?
、谒鼈兂墒裁幢壤P系?你是根據(jù)什么判斷的?
、鄹鶕(jù)這樣的比例關系,你能列出等式嗎?
明確
因為水價一定,所以水費和用水的噸數(shù)成正比例。也就是說,兩家的水費和用水的噸數(shù)的比值是相等的。
學生討論交流
演示解題過程:設未知數(shù),根據(jù)正比例的意義列出方程,接著解比例求出未知數(shù)。讓學生檢驗所求的未知數(shù)x是否合乎題意。檢驗的方法是把求出的數(shù)代入原等式(即方程),看等式是否成立。把求出的16代入等式,左式=1.6,右式=1.6,左式=右式,也就是它們的比值相等,與題意相符,所以所求的解是正確的。
問題:王大爺家上個月的水費是19.2元,他們家上個月用多少噸水?
要求學生應用比例的知識解答,然后交流。通過訂正、交流,使學生明確條件和問題改變后,題目中水費和用水的噸數(shù)的正比例關系沒變,只是未知量變了。
2、出示例題6的場景。
同樣先讓學生用已學過的方法解答,然后學習用比例的知識解答。
師:想一想,如果改變題目的條件和問題該怎樣解答?
出示以下問題讓學生思考和討論
、賳栴}中有哪兩種量?
、谒鼈兂墒裁幢壤P系?你是根據(jù)什么判斷的?
、鄹鶕(jù)這樣的比例關系,你能列出等式嗎?
注意啟發(fā)學生根據(jù)反比例的意義來列等式,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兩種量成反比例的特點和解決含反比例關系的問題的方法。
讓學生演示解題過程,集體修正。
3、完成做一做,
直接讓學生用比例的知識解答
問題:對照兩題說一說兩道題數(shù)量關系有什么不同,是怎樣列式解答的。
總結應用比例知識解答問題的步驟
。1)分析題意,找到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判斷它們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依據(jù)正比例或反比例意義列出方程。
(3)解方程(求解后檢驗),寫答。
比的應用教案 11
教學目標
1、探究簡單的同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計算方法,初步學會運用直觀的方法理解和掌握簡單分數(shù)的加、減計算,并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能在計算分數(shù)加、減和解決簡單的分數(shù)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遷移和類推能力。
3、能主動地參與有關的操作和探究活動,對分數(shù)與生活的聯(lián)系有一定的感受。通過涂一涂、算一算的過程,體會學習是實踐、探索的過程。能自覺認真聽講、積極思考、敢于提問、專心做習題,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探究并理解簡單的分數(shù)加、減法計算方法,掌握算法。提出簡單的分數(shù)加、減法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探索算法、理解算理的過程中有條理的思考。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引入
1、談話:孩子們,看,這是誰?圣誕老人今天走進我們的課堂,瞧,他帶來了許多禮物準備送給你們呢!圣誕老人話外音:孩子們,你們好!我的禮物背后有一些問題需要你們解決,你們有信心嗎?(課件播放)
2、引入(課件出示)
。1)圣誕老人的第一份禮物,是什么?
(2)(指名)問:琪琪,這塊巧克力平均分成幾份?
繼續(xù)問:琪琪,如果你分得3份,那么你分得這塊巧克力的幾分之幾?
明明(琪琪同位),你分得2份,你分得這塊巧克力的幾分之幾?
。3)提問:兩人一共分得這塊巧克力的幾分之幾呢?你們能列式嗎?
學生接話齊答:圣誕節(jié)。
學生齊答:圣誕老人。
學生看大屏幕畫面深受感染,表現(xiàn)很有信心,齊答:有。
學生看到屏幕上的畫面,高興齊答:巧克力。
琪琪看屏幕畫面作答:巧克力平均分成8份。
琪琪答:我分得這塊巧克力的3/8。
明明答:我分得這塊巧克力的2/8。
被教師隨機問到的學生作答,而其他學生關注地傾聽。
學生開動腦筋,獨立思考列式,積極要求匯報。
教師隨機請出兩位學生作現(xiàn)場舉例,提問自然貼切,切實讓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問題原來就在我們的身邊,體驗數(shù)學的價值。
二、自主探究,獲取新知
1、學習簡單的分數(shù)加法。
。1)指名學生列式,師板書:3/8+2/8
師:3/8+2/8等于多少?你們想自己試一試嗎?
好,你們可以借助長方形代替巧克力,先把它的'3/8涂上紅色,表示琪琪吃的,再把它的2/8涂上綠色,表示明明吃的。仔細觀察,兩次涂色部分一共是這個長方形的幾分之幾?
。2)交流:誰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涂色?
師:3/8+2/8等于多少?(板書5/8),5/8后面有沒有單位名稱呀?
。3)師再用課件演示3/8涂紅色,2/8涂綠色。
師:5/8是怎么得來的?在小組里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4)指名小組代表在全班交流。
。5)師:孩子們真聰明,現(xiàn)在知道琪琪和明明一共分得這塊巧克力的幾分之幾?
2、學習簡單的分數(shù)減法。
(1)師:琪琪分得巧克力的3/8,明明分得巧克力的2/8,你能提一個減法計算的問題嗎?
。ó攲W生提出:“琪琪比明明多分得多少?”時,教師引導學生用“多分得這塊巧克力的幾分之幾”來表述完整。)
師:誰能列式?板書:3/8-2/8
(2)師:還以長方形代替,現(xiàn)在算一算紅色部分比綠色部分多的是這個長方形的幾分之幾?(課件出示問題)
(3)3/8-2/8等于多少?
你是怎樣算的?組織全班交流。
。4)師問:現(xiàn)在知道琪琪比明明多分得這塊巧克力的幾分之幾?
3、揭示課題。
師:孩子們,你們真不簡單!自己學會了新知識。誰能說說我們今天學的是什么?
比的應用教案 12
教學目標
1、鞏固除法的運算方法、提高除法計算的能力。
2、拓展思路,發(fā)散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從不同角度和關鍵點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形成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技能。
3、通過為學生提供思維的挑戰(zhàn)和決策等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形成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技能。
教學難點
通過為學生提供思維的挑戰(zhàn)和決策等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準備
POWERPOINT課件一份。
教學過程設計
一、基本應用題
1、食堂王師傅帶了500元錢去買豆?jié){機,每臺豆?jié){機97元,那他能買幾臺豆?jié){機?還剩錢嗎?如果剩,剩多少錢?
2、小明每分鐘能輸入漢字78個,一篇文章有312個字,小明多長時間才能輸完?
二、提高應用題
1、學校組織學生春游,租兩輛車正好座滿。租車費花了952元,每輛車只能做34人,那么平均每人車費多少元?
2、商店里每個籃球85元,每個排球58元,現(xiàn)在用500元錢買了4個排球后,剩下的`錢還能買幾個籃球?
3、圖書館張老師帶了300元錢去買書,其中5本動物世界65元,那么他能買多少本動物世界?
教學方法:逐個出示,學生明題,基本題自己解決,并指名板演,然后集體交流
三、間隔問題的應用復習
體育組王老師帶了600元錢去體育用品商店。
。1)一個籃球的價錢是一根跳繩價錢的幾倍?
。2)買了3個籃球后,剩下的錢還夠買3個足球嗎?
。3)買6個足球后,剩下的錢還能買幾根跳繩?
(4)用600元錢買這三樣體育用品,怎樣買剩下的錢最少或正好花完?
四、間隔問題的應用復習
1、把一根306米長的繩子平均剪成若干段,一共剪了17次,那每段繩子有多長?
2、提高題教學方法:集體讀題,學生明意,引導發(fā)現(xiàn)解題關鍵,然后嘗試列式解答,最后集體交流。間隔問題應用題教學方法:結合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組織引導發(fā)現(xiàn)解題的關鍵,最后列式解答,集體交流。
比的應用教案 13
課時:
1課時
教學要求:
1、知道使用杠桿的三種情況:省力、費力、不省力也不費力及每種杠桿的特點。
2、能從常見的工具中辨認出杠桿,指出它們的支點、動力作用點和阻力作用點,會確定力臂;指出屬于哪一種杠桿。
3、能用杠桿的平衡條件解決簡單的問題和進行簡單的計算。
教具:
托盤天平(或學生天平)、案秤。
教學過程:
一、復習上節(jié)知識
問:1、從上節(jié)實驗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是什么?
2、什么是杠桿的支點?
3、什么是杠桿的動力臂?
4、什么是杠桿的阻力臂?
強調動力臂是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畫垂線。不是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
這節(jié)我們學習杠桿的應用。
板書:二、杠桿的應用
二、講述三種杠桿
杠桿在生活中、生產中應用廣泛,使用杠桿可以給我們帶來方便。利用杠桿的平衡條件,可以把各種杠桿分為三類。
讓學生閱讀課本“三種杠桿”。讀完后讓學生說出三種杠桿和它們的特點。教師歸納后寫在黑板上。
板書:三種杠桿
(1)省力杠桿:動力臂>阻力臂,動力<阻力;
(2)費力杠桿:動力臂<阻力臂;動力>阻力;
(3)等臂杠桿:動力臂=阻力臂,動力=阻力。
三、分析實際的杠桿
問:根據(jù)什么來判斷一個杠桿是省力的`還是費力的?
(學生回答)
讓學生逐個分析課本圖13-5中的4個杠桿是哪一種杠桿。教師在黑板上畫出每個杠桿的示意圖,找4名同學到黑板上畫出它們的動力臂和阻力臂,寫明屬哪種杠桿。其他同學在自己練習本上畫。教師巡回檢查。然后一起討論4名同學在黑板上畫的對不對。糾正錯誤,強調如何正確畫力臂。
引導學生分析費力杠桿的好處:省距離。以縫紉機踏板為例。再讓學生自己分析鑷子。
讓學生自己分析省力杠桿省了力,但要費距離。以圖13-5中的橇箱蓋為例。
四、天平和秤
用天平、案秤稱物體,使學生認識它們是杠桿。
讓學生分析它們各屬于哪種杠桿。
討論天平平衡時,砝碼質量等于被稱物體質量的道理。
討論案秤和杠秤為什么用質量較小的砝碼可以平衡質量較大的物體。
五、小結
六、布置作業(yè)(略)
介紹學生閱讀“我國古代的杠桿”。
比的應用教案 14
教學內容:
教材第43頁例2,練習十一第4、5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平均數(shù)的意義和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
2、懂得平均數(shù)在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和作用。
3、培養(yǎng)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靈活的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掌握平均數(shù)的意義。
教學難點:
掌握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三年級二班分成三組投小籃球,第一組投中28個,第二組投中33個,第三組投中23個,平均每一組投中多少個?
提問: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分別是什么?
要求平均每一組投中多少個?應該怎樣列?
提問:(28+33+23)3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把投中的總數(shù)以3表示什么?
二、快樂體驗,學習新知
1、出示教科書第43頁的例題2。
提問:從這兩張統(tǒng)計表中,大家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在一場籃球比賽中,除了技術因素以外,還有什么因素也比較重要?
場上哪一個對的身高占優(yōu)勢,我們能根據(jù)個別隊員來作判斷嗎?我們要看整個對的平均身高。現(xiàn)在就請大家算一算,哪一個對的平均身高占優(yōu)勢。
2、學生動手列式計算。
3、教師:從這兩個平均數(shù),能反映出這兩個隊除技術外的另一個實力,說明平均書可以反映一組數(shù)據(jù)的總體情況和區(qū)別于不同數(shù)據(jù)的總體情況,這是我們學習平均數(shù)的一個重要的作用。
三、鞏固練習
1、科書第45頁練習十一的第4題:
。1)完成第1小題。提問:什么叫月平均銷售量?
要求哪種餅干月平均銷售量多?多多少?應該怎樣列式?
。2)完成第2小題讓學生自由發(fā)表看法。
(3)完成第3小題。你從圖中還得到什么信息,告訴全班同學。
2、練習十一的第5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
本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比的應用教案 15
【教材分析】
《牛頓運動定律》在高考《考試大綱》的“知識內容表”中,共有6個條目,其中包括“牛頓定律的應用”,為II等級要求。牛頓第二定律的應用,是本章的核心內容。由于整合了物體的受力分析和運動狀態(tài)分析,使得本節(jié)成為高考的熱點和必考內容。受力分析和運動狀態(tài)分析,是解決物理問題的兩種基本方法。并且,本單元的學習既是后繼“動能”和“動量”等復雜物理過程分析的基礎,也是解決“帶電粒子在電場、磁場中運動”等問題的基本方法,因而顯得十分重要。
【學情分析】
由于本單元對分析、綜合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求很高,不少同學在此感到困惑,疑難較多,主要反映在研究對象的選擇和物理過程的分析上,對一些典型的應用題型,如連接體問題、超重失重問題、皮帶傳動問題、斜面上的物體運動問題等,學生缺乏針對性訓練,更缺少理性的思考和總結。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掌握牛頓第二定律的基本特征;
2、理解超重現(xiàn)象和失重現(xiàn)象。
二、過程與方法
1、掌握應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學會用牛頓運動定律和運動學公式解決力學問題;
2、學會連接體問題的一般解題方法;
3、掌握超重、失重在解題中的具體應用。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相關問題的分析和解決,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
2、通過“嫦娥一號”的成功發(fā)射和變軌的過程,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牛頓運動定律與運動學公式的綜合運用。
教學難點:物體受力情況和運動狀態(tài)的分析;處理實際問題時“物理模型”和“物理情景”的建立。
【教學方法和手段】
教學方法:分析法、討論法、圖示法
教學手段:計算機多媒體教學,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導入課題
提問、討論、評價
。ㄒ唬└呷锢恚◤土暎┣叭碌膬热菁捌溥壿嬯P系是怎樣的?
。ǘ┡nD運動定律的核心內容是什么?
。ㄈ┤绾卫斫饬瓦\動的關系?
PPT展示:力和運動的關系
力是使物體產生加速度的原因,受力作用的物體存在加速度。我們可以結合運動學知識,解決有關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問題。另一方面,當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變化時,一定有加速度,我們可以由加速度來確定物體的受力。
二、知識構建,方法梳理
。ㄒ唬﹦恿W的兩類基本問題
1、已知物體的受力情況,要求確定物體的運動情況
處理方法:已知物體的受力情況,可以求出物體的合力,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可以求出物體的加速度,在利用物體初始條件(初位置和初速度),根據(jù)運動學公式就可以求出物體的位移和速度。也就是確定了物體的運動情況。
2、已知物體的運動情況,要求推斷物體的受力情況
處理方法:已知物體的運動情況,由運動學公式求出加速度,再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就可以確定物體所受的合外力,由此推斷物體受力情況。
比的應用教案 1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理解楞次定律的內容,初步掌握利用楞次定律判斷感應電流方向的方法。
能力及情感目標
1、通過學生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分析歸納能力。
2、通過對科學家的介紹,培養(yǎng)學生嚴肅認真,不怕艱苦的學習態(tài)度。
3、從楞次定律的因果關系,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4、從楞次定律的不同的表述形式,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認識問題的能力和高度概括的能力。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楞次定律是高中物理中的重點內容,由于此定律所牽涉的物理量和物理規(guī)律較多,只有對原磁場方向、原磁通量變化情況、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以及安培定則和右手螺旋定則進行正確的判定和使用,才能得到正確的感應電流的方向。所以這部分內容也是電學部分的一個難點。為了突破此難點,可以通過教學軟件,用計算機進行形象化演示,將變化過程逐步分解,通過設疑——突破疑點——理解深化,由淺入深的進行教學。
教法建議
在復習部分,先讓學生明確閉合電路的磁通量發(fā)生變化可以產生感應電流,用計算機動態(tài)模擬導體切割情景,讓學生順利地用右手定則判斷出感應電流的方向,馬上在原題的基礎上變切割為磁場增強,在此設疑:用這種方法改變磁通量所產生的感應電流,還能用右手定則判斷嗎?如果不能,我們應該用什么方法判斷呢?使學生帶著疑問進入新課教學中去。
在新課教學部分,充分運用學生實驗和媒體資源分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規(guī)律,了解規(guī)律,所設計的軟件緊密聯(lián)系實驗過程,將動態(tài)演示和定格演示相結合,做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以達到傳統(tǒng)教學方法所不能達到的效果。另外,在得到規(guī)律之后,為了突破難點,首先利用軟件演示和教師講解相結合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阻礙”和“變化”的含義,然后重現(xiàn)剛才學生實驗的動態(tài)過程,讓學生自己總結出利用楞次定律判斷感應電流方向的步驟,并提供典型例題,通過形成性練習,使學生會應用新知識解決問題。
在對定律的深化部分,將演示實驗、學生討論、軟件演示有機的結合起來,使學生從力學和能量守恒的角度加深對楞次定律的理解。
建議本節(jié)課的教學方法為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計算機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進行有機的結合,以實現(xiàn)教學過程和效果的優(yōu)化為宗旨,采用計算機模擬動態(tài)演示、學生實驗討論、教師講解的方式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設計的軟件緊扣教學目標,為完成教學任務服務,充分突出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優(yōu)勢。
比的應用教案 17
一、教學目標
1、理解楞次定律的內容;
2、理解楞次定律和能量守恒相符合;
3、會用楞次定律解答有關問題;
4、通過實驗的探索,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操作、觀察能力和分析、歸納、總結的邏輯思維能力。
二、教學重點:
對楞次定律的理解。
三、教學難點:
對楞次定律中的“阻礙”和“變化”的理解。
四、教學媒體:
1、計算機、電視機(或大屏幕投影);
2、線圈、條形磁鐵、導線、干電池、蹄形磁鐵、靈敏電流計、楞次定律演示器。
五、課堂教學結構模式:
探究式教學
六、教學過程:
復習:
提問: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是什么?
電腦演示例題:請同學回憶右手定則的內容,并判斷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切割磁感線時所產生感應電流的方向。
引入:
電腦設置新情景并提出問題引起學生思考:如果用其它方式改變磁通量,從而產生感應電流,如何判斷感應電流的方向呢?
新課教學
。ㄒ唬、通過舊知識給出新結論:
即利用右手定則判斷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切割磁感線而產生的感應電流的方向給出結果:
當原磁通量增加時感應電流的磁場與原磁場方向相反;
當原磁通量減少時感應電流的磁場與原磁場方向相同。
(二)、學生實驗:實驗內容見附表一。
實驗準備
1、查明電流表指針的偏轉方向與電流方向的關系,搞清螺線管導線的繞向。
2、通過學生分析實驗結果和電腦的演示,使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實驗結果與上述結論相一致。
當穿過閉合電路的磁通量發(fā)生變化時,電路中就有感應電流產生,F(xiàn)在,我們再來根據(jù)實驗的結果來得出判斷感應電流方向的規(guī)律。由于電流方向和它所形成的磁場方向是有確定的規(guī)律的,因此,如果能夠確定感應電流的磁場的方向,便能夠確定感應電流的方向。
附表:
動作
原磁場方向
(向上、向下)
原磁通量變化情況
(增大、減小)
感應電流方向
。ǜ┮暎喉槨⒛鏁r針)
感應電流磁場方向
(向上、向下)
與方向的`關系(相同、相反)
極向下插入
極不動
極向上抽出
極向下插入
極不動
極向上抽出
。ㄈ⒗愦味蓛热莸慕虒W部分:
1、通過前人所做實驗的大量性來說明此結論的普遍性。
2、通過電腦軟件模擬實驗過程,進一步分析實驗的結論,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所反映的物理本質的規(guī)律,請學生得出確定感應電流方向的具有普遍意義的規(guī)律并加以敘述,教師予以評價、修正,在此基礎上得出楞次定理的完善表述。得到楞次定律的內容:
電流的磁場總是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的變化。
3、通過電腦演示,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阻礙”和“變化”的含義。
感應電流的磁場總是要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的變化,而不是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的磁場。因此,不能認為感應電流的磁場的方向和引起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相反。
這里的“阻礙”體現(xiàn)為:當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增加時,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與引起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相反,感應電流的磁通量阻礙了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的增加;當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減少時,感應電流磁場方向與引起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相同,感應電流的磁通量阻礙了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的減少;當回路中的磁通量不變時,則沒有“變化”需要阻礙,故此時沒有感應電流的磁場,也就沒有感應電流。
(四)、楞次定律的應用教學部分:
通過軟件教學模擬實驗過程,并加以引導,使學生獨立思考:
總結出利用楞次定律判斷感應電流方向的步驟。
練習部分:
、欧叫螀^(qū)域內為勻強磁場,在矩形線圈從左到右穿過的整個過程中,判斷感應電流的方向。
、茻o限長通電直導線旁有一個矩形線圈,當線圈遠離直導線時,判斷感應電流的方向。
、茿、B兩個線圈套在一起,線圈A中通有電流,方向如圖,當線圈A中的電流突然增強時,B中的感應電流方向如何?
(五)、定律的深化部分:
1、楞次定演示器進行演示實驗引起學生的思考。
2、通過學生的討論和電腦軟件的演示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分析,得到實驗現(xiàn)象產生的原因。
3、深化:
從導體和磁體的相對運動的角度上看:電磁感應的效果是阻礙它們的相對運動;
楞次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電磁感應現(xiàn)象中的具體表現(xiàn)。
從能量轉換的角度來分析:螺線管中用楞次定理得出的感應電流所形成的磁場,在螺線管上端為極,這個極將排斥外來的條形磁鐵的運動,條形磁鐵受此排斥力的作用而運動速度逐漸減小,即動能要減少;要維持其運動速度則需要有外力對磁鐵做功?梢姡姶鸥袘F(xiàn)象中線圈的電能是外部的機械能通過做功轉化而來的。因此,楞次定理與能量轉換與守恒規(guī)律是相符合的。
反之,我們可以設想一下,若感應電流方向與用楞次定理判斷得出的方向相反,則螺線管的磁場將與條形磁鐵相互吸引,這樣條形磁鐵的速度會愈來愈大。也就是說在電路獲得電能的同時,磁鐵的動能也增加了。這時,對于電路和磁鐵組成的系統(tǒng)來說,它將找不到是由什么能量轉化而來的,電能和動能是憑空產生了,這顯然與自然界最基本的規(guī)律之一—能量守恒定律相違背。
。⑿〗Y:
總結楞次定律的三種表述方式:
表述一:感應電流的磁場總是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的變化;
表述二:導體和磁體發(fā)生相對運動時,感應電流的磁場總是阻礙相對運動;
表述三:感應電流的方向,總是阻礙引起它的原電流的變化;
作業(yè):書后練習
【比的應用教案】相關文章:
《比的應用》教案11-25
《比的應用》教案11-25
比的應用教案模板05-18
《相切在作圖中的應用》教案03-20
精選比的應用教案(通用9篇)10-24
《比和比的應用》數(shù)學教案02-25
精選工程問題應用題教案12-16
《平均數(shù)的應用》教案參考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