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課文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抓住文眼,理解課文的主旨。
2、欣賞荷塘月色的結構美,體會語言的抒情性,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3、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掌握一定的賞析散文的方法。
學情分析
國防班學生,整體基礎較好,但語文能力欠缺,語言的感悟能力更顯蒼白。
知識性的東西學生掌握較好,但分析綜合能力尚待提高。
重點難點
重點:介紹作者及背景知識,引導學生理解散文的文眼——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
難點:結合美讀,感知課文的結構美。
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
活動1
【導入】打開課件,播放幻燈片1
(1)朱自清簡介
朱自清:原名朱自華,號秋實,為勉勵自己在困境中不喪志,不灰心,保持清白,不與黑暗勢力同流合污,便取《楚辭》中“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中的“自清”二字改名“朱自
清”字“佩弦”。他是著名的散文家、詩人、民主戰(zhàn)士、愛國知識分子,初中時,學過他的散文《春》、《背影》等。19歲考入北大哲學系;27歲任清華大學教授;毛主席高度贊揚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表現(xiàn)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2)朱自清與父親的關系變化(播放幻燈片2)
1915年,朱自清父親包辦朱自清婚姻,朱自清有怨言。父子生隙。
1916年,朱自清上北大后自作主張改“朱自華“為“朱自清”,父親很生氣。
1917年:父親失業(yè),祖母去世,家庭經(jīng)濟陷入困頓。朱自清二弟幾乎失學。《背影》的故事就發(fā)生在這一年。
1921年,朱自清北大畢業(yè)參加工作,父親為了緩解家庭經(jīng)濟緊張私自扣留了朱自清工資。父子發(fā)生劇烈矛盾。朱自清離家出走。
1922年,朱自清帶兒子回家,父親不準他進門,只能悵然離開。
1922年,朱自清再次回家,父親不搭理他。父子開始長達多年的冷戰(zhàn)。
1925年,朱自清父親寫信給兒子: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朱自清在淚水中完成了《背影》。
1928年,朱自清父親讀到《背影》。父子冷戰(zhàn)解凍。
1945年,朱自清父親去世。
總之,家庭的不和諧是朱自清心里頗不寧靜的一個重要原因。
活動2【講授】背景介紹(播放幻燈片3)
《荷塘月色》寫于1927年7月。作者當時29歲,任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
1927年4月12日,蔣領導的軍隊在上海叛變革命,三天之間,300多人被殺,500多人被捕,3000多人失蹤。一夜之間,白色恐怖籠罩全國。消息傳到北京,朱自清十分震驚,一連幾天心緒不寧,充滿苦澀、悲憤和彷徨。
四一二政變給他的打擊是很大的,他在信中這樣寫道:“ 這幾天似乎有些異樣,像一葉扁舟在無邊的大海上,像一個獵人在無盡的森林里。走路、說話都要費很大的力氣;還不能如意。心里是一團亂麻,也可以說是一團火,似乎掙扎著,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沒有!保ü(jié)選自朱自清,1927年9月17日的一封信) “ 只有參加革命和反革命,才能解決這惶惶然。不能或不愿參加這種實際行動時,便只有暫時逃避的一法。……我既不能參加革命與反革命,總得找一個依據(jù),才可姑作安心的過日子了。我是想找一件事,鉆了進去,消磨這一生。我終于在國學里找出了一個題目,開始像小兒的學步。這正是往"死路"上走;但我樂意這么走,也就沒有法子!保ㄖ熳郧濉赌睦镒摺1923年2月)
朱自清既反感于蔣領導的軍隊的“反革命”,又對共產(chǎn)黨的“革命”心懷疑懼,陷入不知“那里走”的“惶惶然”中,他“躲到學術研究中”,躲到大自然中,既是“避難”,又在與政治保持距離中維護知識分子的相對獨立。
《荷塘月色》就是在這種心情下誕生的。
活動3【活動】初步感知課文的結構美(播放幻燈片4)
《荷塘月色》是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散文有四美:結構美、語言美、情感美、意境美。我們第一節(jié)課就來欣賞《荷塘月色》的結構美。
請大家思考并分組探討下面三個問題:
問題1:夜深人靜之時,作者為什么會突然想去荷塘邊散步?
問題2:為排遣不寧靜,作者散步的游蹤是怎樣的?
問題3:一夜暢游,朱自清找到了心靈的寧靜嗎?
探討、形成結論
1、“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 是什么讓作者的內心不寧靜?(要求學生回答),是現(xiàn)實,是“現(xiàn)實世界”(板書),為什么?
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現(xiàn)實世界中,現(xiàn)實世界造成了人類心靈的種種煩惱和痛苦,“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使我們的心靈不得安寧,所謂“人活著就是為了含辛茹苦”,“思量墮地一聲哭,領取為人萬種難”。 作者一開頭就說“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點明現(xiàn)實世界造成了內心的苦悶、煩惱。作者想擺脫掉這種苦悶、煩惱,就不得不暫時離開這個“家”,去追尋另一片寧靜的天地。
2、游蹤:家——小路——荷塘——家。作者得到寧靜了嗎?為什么?
作者用他的筆描繪出一個清凈、自由的世界,我們姑且稱之為“荷月世界”(板書),清靜、自由的“荷月世界”,使作者一走進月色下的荷塘,一下子就感受到了這一世界的美妙:“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個世界里!薄跋窠裢砩,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xiàn)在都可不理!毙撵`上的一切煩惱、疲憊,在進入荷月世界的剎那,似乎都煙消云散了,作者幾乎為這種心靈的自由輕松而狂喜而陶醉了:“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在這個世界中,作者不寧靜的心得到了暫時的寧靜。
不管什么原因,現(xiàn)實世界總有許多讓人無奈之處,人類不僅在物質上需要大自然的哺育,在精神上也能從大自然中尋求到依托。當我們有困惑、有苦惱的時候,當我們感到身心疲憊的時候,去野外走走,去大自然中走走,不也能愉悅身心嗎?朱自清先生以洋洋筆墨、細細筆觸和濃濃深情,向我們描繪了一個清靜、自由的“荷月世界”,一個美好的心靈家園。我想,這也是這篇文章成為名篇為人們所喜愛的一個重要原因吧。
“荷月世界”,它只能給予人類心靈暫時的超脫與自由,它與現(xiàn)實世界相鄰,現(xiàn)實世界的種種煩惱與苦悶,可能會在不經(jīng)意間隨風而起,乘隙而入,“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shù)樹上的蟬聲與水里的蛙聲;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么也沒有!弊髡咴谙矏傊,還是難掩心中的苦悶。
結束語:有沒有一個世界,一個自由、美好、幸福的世界,一個沒有憂慮、沒有煩惱的世界?我們明天繼續(xù)學習《荷塘月色》!
活動4【講授】本節(jié)課板書(播放幻燈片5)
本節(jié)課板書(播放幻燈片6)
行蹤:出家門——去荷塘——觀荷塘——回家門
情緒的變化:不寧靜——淡淡的`喜悅——超脫——不寧靜
深層結構:現(xiàn)實世界——荷月世界——理想世界——現(xiàn)實世界
分析:從外結構看,從作者出門經(jīng)小徑到荷塘復又歸來,依空間順序描繪了一次夏夜游。
從內結構看,情感思緒是從不靜、求靜、得靜到出靜,是一個圓形;
活動5【活動】附錄(下一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
1、聯(lián)想:“忽然想起采蓮的事情來了” “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 ”
“忽然想起采蓮的事情來了”這一句承上文宕開一筆,轉出新意。文章由此放開去,聯(lián)想到古代詩詞對采蓮的描繪,然后再收回到眼前,發(fā)出“只不見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缺憾。由此極自然地牽動出“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這種思鄉(xiāng)的哀愁,這種鄉(xiāng)愁正是當時作者苦悶矛盾心情在作者當時苦悶矛盾心情在作品中的投影,表達了作者內心的不平和對光明美好生活的憧憬。
2、作者在文章引用了梁元帝的《采蓮賦》,《采蓮賦》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畫?
、僖龑Ю斫庠娋洌
漂亮的少年、美貌的少女,心心相印采蓮去。首船頭來回轉,交杯頻遞笑把愛情傳。槳板輕搖水草緊絆,船頭微動浮萍才分開。姑娘身材多窈窕,白綢衫兒束細腰。情意綿綿難分割,戀戀不舍把頭回。春末夏初好季節(jié)啊,葉兒正嫩花兒才開。撩水逗樂笑微微,怕水珠濺身弄濕衣。忽然又覺船兒斜,急忙收起綾羅裙。
、谝龑鞔_:
一群少男少女(“妖童媛女”),采蓮的情景是祥和舒心、熱鬧有趣的。(文中:熱鬧、風流)
3、《西洲曲》的理解
《西洲曲》寫一個女子在別離后從春到秋對所愛男子的懷念。這里引用的是其中四句。詩意是說,這個女子秋天在南塘采蓮,蓮花已高過人頭,且結了蓮子,她低下頭來撫弄著蓮子,蓮花清得如水一樣,真象她愛憐的男子的心。蓮和憐諧音,蓮子,意味著愛戀對方。清如水,比喻她所愛的人的心地、行為都是光明純潔的。(相親相愛)
4、作者勾勒了一幅江南采蓮圖,江南采蓮圖有何特點?
無憂無慮 自由幸福 快樂美好 相親相愛
[板書]
析:一幅“江南采蓮圖”是作者筆下理想世界的意象化。在理想世界里,人類的心靈首先應是無憂無慮的,于是我們在這個世界里首先看到了一群少男少女(“妖童媛女”)。人生中煩惱最少、最無憂無慮的當屬少年時代,所謂“少年不識愁滋味”。在理想世界里,人類的心靈還應該是快樂幸福的。“妖童媛女,蕩舟心許”,情竇初開,幸福莫名。在理想世界里,心靈與心靈更應是相通相惜、相親相愛的!安缮彙、“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吧彙闭,憐也。憐即是愛!敖喜缮張D”,就是作者所追尋的無憂無慮、自由幸福、相親相愛的理想世界的化身。但這一世界又顯得可望而不可即,可想象、可遠觀而無可置身,似乎每個現(xiàn)實世界的人“無福消受”的,只能在想象中過把癮。
小結:由“忽然”引出一幅江南采蓮圖,至此由“實”到“虛”,開辟了一種與前文孤寂幽靜相反的熱鬧歡樂的境界。一實一虛,一動一靜,相互映襯,相得益彰。作者似乎得到了暫時的“寧靜”,但“猛一抬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又回到了現(xiàn)實中來。表明作者無法從現(xiàn)實生活中得到理想的“寧靜”,這正是殘酷的現(xiàn)實社會帶來的結果。
總結全文
朱自清通過《荷塘月色》告訴我們:我們人類的心靈棲居在三個世界里,它們分別是“現(xiàn)實世界”、“荷月世界”、“理想世界”。
首先是現(xiàn)實世界,F(xiàn)實世界是人類心靈的長居之地,F(xiàn)實世界一方面為人的身心生存提供了物質基礎,另一方面也是人類心靈中一切苦悶、煩惱、不得自由的源頭。在《荷塘月色》中,“家”就是現(xiàn)實世界的象征,或者說是現(xiàn)實世界的意象化。作者一開頭就說“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點明現(xiàn)實世界造成了內心的苦悶、煩惱。作者想擺脫掉這種苦悶、煩惱,就不得不暫時離開這個“家”,去追尋另一片寧靜的天地。于是作者“忽然想起”了“總該另有一番樣子”的月色下的荷塘,由此作者的心靈開始進入了“荷月世界”。
“荷月世界”又是怎樣的一個心靈世界呢?
清凈、自由,是荷月世界的最大特點。一走進月色下的荷塘,作者一下子就感受到了這一世界的美妙:“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個世界里!薄跋窠裢砩,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xiàn)在都可不理。”心靈上的一切煩惱、疲憊,在進入荷月世界的剎那,似乎都煙消云散了,作者幾乎為這種心靈的自由輕松而狂喜而陶醉了:“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作為心靈的第二棲居地的“荷月世界”,除了清凈、自由之外,還有兩個特點。
一是它的暫時性。人類心靈在這一世界的棲居,只能是暫時的,它必定要回到永久棲居之地——現(xiàn)實世界。荷月世界頒發(fā)給人們的只是一張暫住證而已。顯然,朱自清先生已然注意到了這一點,在剛踏進荷月世界時,他就知道,這美好無邊的荷香月色只能“(暫)且受用”。二是它對心靈自由的有限與不徹底性。荷月世界無法徹底隔絕現(xiàn)實世界,在清凈自由的心靈的潛意識深處,還留存有現(xiàn)實世界帶來的抹不掉的一絲陰影。這陰影隨時都可能從心靈的某個角落里冒出來!案咛巺采墓嗄荆湎聟⒉畹陌唏g的黑影,峭愣愣如鬼一般!本半S情生,這就是作者心靈深處那一絲陰影的浮現(xiàn)。
荷月世界,它只能給予人類心靈暫時的超脫與自由。
它與現(xiàn)實世界相鄰,現(xiàn)實世界的種種煩惱與苦悶,可能會在不經(jīng)意間隨風而起,乘隙而入。那么心靈無煩無惱、無憂無慮的真正的理想世界又在哪里呢?
它寓存在“江南采蓮圖”中!敖喜缮張D”,就是作者所追尋的無憂無慮、自由幸福、相親相愛的理想世界的化身。理想世界是人類心靈的夢想家園,它只能以想象的方式棲居而無法置身。但有它存在,我們人類的心靈就不會在現(xiàn)實的苦難中沉淪、墮落。
【《荷塘月色》課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課文荷塘月色的教學設計范文07-04
課文荷塘月色教學設計范文07-15
語文課文《荷塘月色》教學設計07-04
朱自清荷塘月色課文教學11-10
《荷塘月色》教學設計07-30
《荷塘月色》的教學設計04-14
《荷塘月色》教學設計12-06
荷塘月色教學設計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