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姿勢的教師教學設計
篇一:最后的姿勢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最后的姿勢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能夠會讀本課的一些。
2. 重要詞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品讀語言文字,能夠說出“最后的姿勢”的內在含義,感受譚千秋老師對生命意義的追求和詮釋。
4.能夠體會環(huán)境及其場景描寫對表現(xiàn)人物精神品質的作用,學習側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學重點:
通過品讀語言文字,能夠說出“最后的姿勢”的內在含義,感受譚千秋老師對生命意義的追求和詮釋。
教學難點:
能夠體會環(huán)境及其場景描寫對表現(xiàn)人物精神品質的作用,學習側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出示相關圖片
。ㄔO計意圖:上課伊始,我先讓學生欣賞一組汶川地震前后對比的圖片,這一情景的再現(xiàn),又把我和所有學生帶回了去年的那次地震,這樣的情感導入對學生的學習是很有幫助的。)
師:2008年5月12日,一場突如其來的八級大地震,將川西北一個個美麗的城鎮(zhèn)鄉(xiāng)村瞬間變成廢墟,數(shù)以萬計的人失去了生命。這節(jié)課讓我們繼續(xù)回到2008年5月12日那天,去共同關注發(fā)生在那天可歌可泣的故事,共同去認識一位平凡而又偉大的老師,共同去感受他那定格在生命最后一刻的姿勢。
1、板書:最后的姿勢
2、齊讀課題。
面隊死亡,我們可能無法作出更多的選擇,可是譚千秋老師卻義無返顧地選擇了一個特殊的生命姿勢。那么這最后的姿勢是一個怎樣的姿勢呢?從課文中提煉出一句話。
二 檢查預習
1 找生讀詞語,教師適時正音。
廢墟坍塌 震撼 詮釋 生死攸關 洗漱 譚千秋
指名讀 齊讀。
2 找生讀課文,教師適時指導。
三、品讀姿勢
1、生回答,(課件一)投影出示: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
的姿勢。
2、課文中有兩處描寫譚老師姿勢的句子,請同學們快速瀏覽,用橫線畫下來讀一讀。
3、(課件二)出示6、8兩節(jié)相關句子
A、護生的姿勢
譚老師立即將他們拉到課桌底下,自己弓著背,雙手撐在課桌上,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四個學生。
(1)指名讀:這是譚老師保護學生時的姿勢。
。2)體味用詞的準確性。(紅色強調幾個字)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到這幾個字上:
。3)啟發(fā)學生想象:如果沒有譚老師的拉、撐、護,就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惡果?
(4)(課件四)地震發(fā)生視頻。
。ㄕn件三)出示4—7節(jié)。
文中又是怎樣描述當時的情況的呢?讓我們懷著對英雄的的無比景仰再次走進那悲壯的一幕。請同學樣拿出筆默讀課文四——七節(jié),畫出描寫地震來臨時房屋變化的句子,注意譚老師的語言和動作。寫一寫你的感受。
、偕x課文,寫批注。師巡視指導。
、趲煟赫埌涯惝嫵龅木渥幼x給大家聽聽并說說感受。
投影出示:
忽然,課桌搖晃起來!整個樓房都搖晃起來!地震。w會連用3個感嘆號的表達效果。語調越來越高,越來越急促。)
樓房搖晃得越來越厲害了,并伴隨著刺耳的吱吱聲,外面陣陣塵埃騰空而起。(樓房馬上要坍塌,情況危急到了極點,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地動山搖。碎裂的磚塊、水泥板重重地砸下來,樓房塌陷了??(這樣的環(huán)境描寫預示著譚老師遇難了,他的姿勢成為永恒的瞬間。)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體會環(huán)境及其場景描寫對表現(xiàn)人物精神品質的作用,學習側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劬褪窃谶@樣生死攸關的情況下,譚老師立即將——引讀護生的姿勢。 這段細節(jié)描寫連續(xù)用了三個動詞寫出了在危難時刻,譚老師舍己救人的場景,譚老師在短暫的時刻那種以生命來換取學生生存的行為深深地感動了我們。那雙手撐在課桌上,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四個學生的姿勢將銘刻在我們的腦海里。讓我們把這種情感帶進課文再次深情地朗讀。
從這兒你們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譚老師?(臨危不懼 舍身救生)
過渡:地動山搖。碎裂的磚塊、水泥板重重地砸下來,樓房塌陷了??只是一瞬間的震蕩,譚老師永遠告別了和風陽光雨露,還有人間的歡笑淚水,永久沉睡在了眾人撕心裂肺的淚水中。他那最后的一撐把生的希望留給了自己的學生,而自己卻永遠地倒下了??當人們在廢墟中發(fā)現(xiàn)他的時候,在場的人都被震撼了!
B、犧牲的姿勢
1、(課件五)“我們發(fā)現(xiàn)他的時候,他雙臂張開趴在課桌上,后腦被樓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護著四個學生,四個學生都還活著!”
2、這一句中你最感動的詞語有哪些?說說令你感動的理由?(抓住“死死”等詞語,感受人們對譚老師的敬意。)這一句突出了譚老師誓死護衛(wèi)學生的高大形象。
3、這一句中有一組反義詞找出來,說說這樣用的好處?(突出了譚老師將死的危險留給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給學生。)
4、此時此刻,我們又看到了一位怎樣的老師?
5、(課件五)引讀“譚千秋??師德靈魂”(板:愛與責任)
這是寫譚老師的身教,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引導學生大難來時要舍己為人,不能只顧自己。
。ㄔO計意圖:學習這一部分,我著重引導學生深入品讀地震中譚老師動作、語言以及地震后人物的語言,抓住這“最后的姿勢”,反復反復地出示,反復反復地讀悟,進而給學生留下了強烈的悲壯的直觀印象。學生深入地理解,深情地朗讀應該是被譚老師精神所打動的很好印證。)
四、言傳
譚老師是一位十分注重教書育人的老師,5月12日那天下午2點多,他一如既往地在教室為學生們上課。這堂課上,他給學生們講“人生的價值”。“人生的價值是什么?是大公無私,是為他人著想,為集體著想,為國家著想??”他是這么說,更是這么做的。在學生眼里,譚老師講課繪聲繪色,不僅妙語連珠,而且很有幽默感。從教26年來,譚老師不僅教學成績顯著,被評為特級教師,而且他非常愛學生,在校園里看到一塊小石頭都要撿起來,生怕學生們在玩耍時受傷,被同事們譽為“最疼愛學生的人”。
然而同學們再也聽不到譚老師的聲音了,講臺上再也見不到那充滿活力的身影了。師生齊讀:
1、(課件六)投影出示: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勢
2、同學們,這最后的姿勢是 的姿勢;這最后的姿勢是 的姿勢;這最后的姿勢是 的姿勢。(英勇的姿勢 頑強的姿勢愛的姿勢師德崇高的姿勢??)
這是多么崇高的姿勢,多么充滿愛的姿勢呀,讓我們一起緬懷譚老師,緬懷譚老師那永存的姿勢——齊讀句子。
。ㄔO計意圖:以課文的核心問題引領全文。語文教材的每篇課文都有自己的一個核心問題,教師要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礎上,提煉出能夠引領全文,激發(fā)學生思維的問題,主導教學進程。同時,此問題的提出,也是給教師一個“放手讓學生試著自己學,自己走路的機會”。把課堂的`主導權讓給學生,充分體現(xiàn)以生為本。)
五、評價人物,英雄永存
1、災難發(fā)生后,第一個發(fā)現(xiàn)譚老師的救援人員眼含熱淚地說:“ ;”獲救的學生說:“ ;”一位老師說:“ !
2、聽了這個故事的我們,想這樣說:??(把最想說的一兩句寫下來)千說萬說,在大家心中,他是一個 、的老師。
師:譚千秋一個普通的老師,一位平凡而又偉大的老師,他用自己的行為詮釋了教師的愛與責任,同學們,俗話說“大愛無痕”,譚老師就是將自己的大愛化成了最后的姿勢—— ,所以人們這樣贊頌——
板書: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師:英雄人已逝但不死的是。
(設計意圖:通過音樂的渲染,讓學生在這種悲傷的基調中寫話,情感進一步升華。)
六、課后作業(yè)
搜集地震中感人的故事。
七、板書設計
6.最后的姿勢
愛 責任
恪盡職守
大公無私
篇二:《最后的姿勢》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最后的姿勢》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寶應縣實驗小學 賈元榮
【教學內容】
《最后的姿勢》 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六課
【教材分析】
《最后的姿勢》是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人間真情”為主題單元中的一篇講讀課文,是根據(jù)發(fā)生在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省汶川縣8.0級特大地震中的真實事件改寫的感人故事。課文記敘了地震來臨的瞬間,譚千秋老師張開雙臂,用自己的身體守護四名學生的感人事跡,展現(xiàn)了他恪盡職守,一心為學生的無私大愛,贊頌的是一位老師對學生的情,是他對學生的愛與責任。文章通過重要的環(huán)境和場景描寫以及第三段的側面描寫,渲染了人物,推進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升華了人物的精神品質,起到側面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
【設計理念】
第一課時教學正是充分利用文本的這一寫作特點,引導學生讀出語氣、讀出問題、讀出場景,潛心閱讀文本,在讀中感悟,讀中品情。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從這個教學理念出發(fā),整節(jié)課圍繞一個“讀”字展開全文的教學。引導學生探究、體悟,讓學生在融情探究中與文本進行深入的對話,使整個教學過程成為學生積極主動探究的過程,也使我們的語文課堂更具有開放性,促進學生主動全面地發(fā)展。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中的生字,理解書后詞語的意思
。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3.初步體會環(huán)境及其場景描寫對表現(xiàn)人物精神品質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初步體會環(huán)境及其場景描寫對表現(xiàn)人物精神品質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3分鐘)
1.還記得2008年5月12日14分28分04秒嗎?(四川汶川里氏8級地震) ,指名交流預習中搜集的地震中的感人故事。
2.看圖片(書上的兩幅),感受大地震給人們帶來的巨大災難。
3.今天我們學習地震中的真實事件改寫的感人故事。——最后的姿勢。 師板書課題(提醒:“姿”女字一橫要長一點。)生書空,讀課題。
【學生課前通過收集相關資料,不僅了解了有關地震方面的科學知識,增強了教材的知識性與文化性,同時提高了他們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能力?床鍒D,讓學生感受地震給人類帶來的災難,更有利于學生盡快地走進文本,促進學生學習動機,與文本對話,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胳,讀出語氣
過渡:有同學可能大致了解這個故事,這個故事是怎么發(fā)生發(fā)展的呢?讓我們一起走近它,請大家打開書,自己先讀讀課文,注意這幾個要求
一讀課文,正確流利
1.自由讀:出示要求:
。1)自由朗讀課文,爭取讀正確、流利。
。2)遇到生字或不容易讀好的地方多練習幾遍。
2.指名讀詞語,糾正讀音。(目標是讀準字音)
自我評價:課文讀過了,達到要求了就在課題旁加上1顆星。
【明確提出自讀要求,使得學生學習有目的,思考有方向。讀正確、流利既可深化字詞的理解,也為理解課文做了鋪墊!
出示:
坍塌塵埃騰空 地動山搖生死攸關
幽默 充滿活力繪聲繪色妙語連珠
震撼 誓死護衛(wèi)詮 釋 師德靈魂
讀正確了,很好!我想提醒大家兩個字。
正音:坍(tān)塌
生死攸(yōu)關
二讀課文,理清脈胳
1.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時間順序)找出文中表示時間的詞。你能按時間順序來給課文分段,并說說理由。
2.默讀,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5月12日,譚老師和平常一樣,早早地趕到學校上班。
第二段(2-7)寫了譚老師在地震來臨時,用自己的身體保護四個學生的感人經(jīng)過。
第三段(8-10)地震后,救援人員,獲救學生和老師的感受。
第四段(11-12)人們對譚老師的深情贊頌。
正確的同學為自己鼓掌。
三讀課文,讀出語氣
詞語讀得不錯,相信大家課文讀得更好。
1.指名讀。
。1)第一段:還沒有得星的,有沒有勇氣挑戰(zhàn)一下自己?
你讀出了一個怎樣的譚老師?對家人關愛 對工作盡責(“平! “早早”) 齊讀第一段。
過渡:平平常常的一天,誰會料想到會發(fā)生突如其來的大地震呢?在地震發(fā)生的時刻,譚老師又是怎樣說,怎么做的呢?
。2)第二段:誰來讀一讀第二段!
、俪鍪荆核庾R到情況不妙,來不及多想,就大聲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提示:這里地震剛剛發(fā)生時譚老師的話,該怎樣讀得更好?
、谠僦该x。
點評:想一想譚老師可能想到了什么?他該用怎樣的語氣告訴他的學生呢? ③希望下面的朗讀,我們要像他們這樣,讀出人物的語氣。ò鍟鹤x出語氣)
。3)第三段:比較長,我們分成三個部分,請一個同學讀第8節(jié),一個同學讀學生的話,另一個學生讀老師的話?
據(jù)情況正音:
想一想這三段話中分別有哪些詞語深深打動了你,請你用橫線畫下來!并寫下自己的感受!
。4)第四段:
想一想,學生眼中的譚老師是一個怎樣的人?你能讀出你的理解嗎?
齊讀最后一小節(jié)
【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钡谝徽n時教學讓學生讀正確流利的基礎上,再指導學生讀出語氣,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讀出問題。(4 分鐘)
1.課文讀完了,誰來說說,文中提到了哪些人,主要人物是誰?
譚老師老師學生 救援人員
初讀課文后,你想對譚老師說些什么?
2. 譚老師最后的姿勢是什么樣子,在文中一共出現(xiàn)了幾次,請用波浪線畫下來,再大聲讀一讀!
3.讀通了課文,現(xiàn)在誰來說一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ㄕn文記敘了地震來臨的瞬間,譚千秋老師張開雙臂,用自己的身體守護四名學生的感人事跡,)
小結:對,這也告訴我們,故事類文章,概括內容,我們一定要說清誰干什
么或怎么樣。
4.質疑:學貴有疑,讀了全文,你的腦中有沒有產生疑問?
同學們能讀出問題了,真了不起。請大家也動動筆,在有疑問的地方做上記號(板書:讀出問題)
四、精讀感悟,詞語組塊,讀出場景。(20分鐘)
剛才,我們讀準了字音,讀通了課文,感知了內容。是不是滿足了?沒有,還要讀出文章背后的情感。
1.出示:震撼 誓死護衛(wèi)詮釋 師德靈魂
①誰來讀一讀。指名2人讀
、谡鸷呈裁匆馑。誰能讀出來。
為什么在場的人都被震撼了呢?
、郜F(xiàn)在,誰再來讀這四個詞,(一齊讀)讀了這三個詞,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可以說誓死守衛(wèi)的樣子,也可以說是偉大的靈魂)
把這種情感帶到課文中去,我們就可以感受到譚老師偉大的靈魂,F(xiàn)在誰來讀一讀這段話。
【字源識字法不僅強調幫助學生從漢字本源出發(fā)理解漢字的構造和意義,合理、準確、快捷地解決識字問題,而且注重充分挖掘漢字文化的豐富營養(yǎng),以實現(xiàn)漢字教學的多重功能!
、苜|疑:學貴有疑,讀了這一段,你的腦中有沒有產生疑問?(如果劉備來到你的面前,你想問他什么問題。)
同學們能讀出問題了,真了不起。請大家也動動筆,在有疑問的地方做上記號(板書:讀出問題)
2.出示:幽默 充滿活力繪聲繪色妙語連珠
①指名讀。
②你從這四個詞讀出什么?說說自己的理解,(譚老師充滿陽光的一面以及學生對譚老師的懷念)
③一齊讀。
3.出示:坍塌塵埃騰空 地動山搖生死攸關
、僦该x后問:這三個詞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場面呢?
學生自由說。
2、 是的,一剎那間,塵埃騰空,地動山搖。譚千秋留下了他人生最后的三
句話、總共才十一個字;留下了他一生最后的三個動作。請同學們分別用“波浪線”和“○”劃出,聯(lián)系前后文讀讀想想,有什么感受,在旁邊寫一寫。
3、交流:
出示: “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這是譚千秋留下了他人生最后的三句話:你從簡短的話語中感受到什么? (引導學生從“文字”、“標點”、“句式”、“情境”??多角度理解,引導學生讀出危急感。)
指導朗讀。
出示:譚老師立即將他們拉到課桌底下,雙手撐在課桌上,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四個學生。
請同學們仔細讀一讀,這句話中抓住了譚老師的哪幾個動作,從他的這些動作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交流、相機提示:拉、撐、護,從這其中我們體會到了譚老師對學生的愛。動作的快。讀好句子。
4.過渡:那譚老師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做出這樣的選擇的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4-7自然段,邊讀邊劃出關鍵的詞句,品讀品讀,細細地體會。
教師語言渲染,把理解和朗讀引向深入:
這是一場殊死的戰(zhàn)斗:教師引讀第5節(jié),學生接讀“譚老師立即將他們拉到課桌底下,雙手撐在課桌上,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四個學生!
這是一次生與死的抉擇:教師引讀第六節(jié)開頭“但是???”學生接讀“譚老師立即將他們拉到課桌底下,雙手撐在課桌上,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四個學生!
這是一位普通老師對學生無盡的愛與責任:教師引讀:“在教學樓即將坍塌的瞬間??”學生繼續(xù)接讀“譚老師立即??”句。
。担R讀課文4-7自然段。
剛才我們讀出了語氣、讀出了問題,現(xiàn)在誰能讀出當時的場面?板書:讀出場面
。.觀看視頻。說說感受。
這節(jié)課我們讀出了語氣,讀出了問題,讀出了畫面,相信隨著讀書的深入,相信大家一定會有收獲。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詞語組塊,嘗試讓學生琢磨地讀,反復地讀,充分地讀,讀得如癡如醉,文我合一,力求豐富學生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提高語文素養(yǎng)!
【我的思考】
第一課時究竟教什么?
篇三:《最后的姿勢》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最后的姿勢》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最后的姿勢》 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六課
【教材分析】
《最后的姿勢》是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人間真情”為主題單元中的一篇講讀課文,是根據(jù)發(fā)生在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省汶川縣8.0級特大地震中的真實事件改寫的感人故事。課文記敘了地震來臨的瞬間,譚千秋老師張開雙臂,用自己的身體守護四名學生的感人事跡,展現(xiàn)了他恪盡職守,一心為學生的無私大愛,贊頌的是一位老師對學生的情,是他對學生的愛與責任。文章通過重要的環(huán)境和場景描寫以及第三段的側面描寫,渲染了人物,推進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升華了人物的精神品質,起到側面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中的生字,理解書后詞語的意思。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層次。
【教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層次。
【教 具】
PPT
【教學方法】
引導法,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1.還記得2008年5月12日14分28分04秒嗎?(四川汶川8級地震),看圖片,感受大地震給人們帶來的巨大災難。
2、在這場地震中涌現(xiàn)出了許多英雄人物,交流搜集的地震中的感人故事。
3.是呀!2008年的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使數(shù)以萬計的人失去了家園,甚至是生命,面對死亡,我們無法做出更多的選擇,但他們卻毫不遲疑地選擇了付出,有的甚至選擇了死亡,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一位平凡而偉大的老師,他用一種特殊的姿勢向我們詮釋了生命的意義——最后的姿勢。
【學生課前通過收集相關資料,不僅了解了有關地震方面的科學知識,增強了教材的知識性與文化性,同時提高了他們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能力?床鍒D,讓學生感受地震給人類帶來的災難,更有利于學生盡快地走進文本,促進學生學習動機,與文本對話,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質疑:學貴有疑,讀了課題,你的腦中有沒有產生疑問?(最后的姿勢是什么?)
二、初讀課文。
過渡:有同學可能大致了解這個故事,這個故事是怎么發(fā)生發(fā)展的呢?讓我們一起走近它,請大家打開書,自己先讀讀課文,注意這幾個要求
1.自由讀:出示要求:
。1)自由朗讀課文,爭取讀正確、流利。
。2)遇到生字或不容易讀好的地方多練習幾遍。
2.指名讀詞語,糾正讀音。(目標是讀準字音)
【明確提出自讀要求,使得學生學習有目的,思考有方向。讀正確、流利既
可深化字詞的理解,也為理解課文做了鋪墊!
出示:
坍塌塵埃騰空 地動山搖生死攸關
幽默 充滿活力繪聲繪色妙語連珠
震撼 誓死護衛(wèi)詮 釋師德靈魂
三、再讀課文,理解詞義。
1.再讀課文,找出不理解的詞。
2. 同桌相互討論,并結合上下文理解詞義。
3.指名回答。
4、強調易錯字。
四、深入課文,理清脈胳
1、自讀課文,思考:文中寫了一個怎樣感人至深的故事?(結合前面的質疑)
。ㄕn文記敘了地震來臨的瞬間,譚千秋老師張開雙臂,用自己的身體守護四名學生的感人事跡,)
2、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時間順序)找出文中表示時間的詞。你能按時間順序來給課文分段,并說說理由。
3、默讀,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5月12日,譚老師和平常一樣,早早地趕到學校上班。
第二段(2-7)寫了譚老師在地震來臨時,用自己的身體保護四個學生的感人經(jīng)過。
第三段(8-10)地震后,救援人員,獲救學生和老師的感受。
第四段(11-12)人們對譚老師的深情贊頌。
五、總結
譚老師一位普普通通的老師,他卻用他特殊的方式向我們詮釋了師德與責任,地震無情人間有愛,希望我們能秉承這份愛,讓愛的鮮花開滿大地。
六、作業(yè)
板書設計:
6、最后的姿勢
平 凡
譚千秋
偉 大
教學反思:
《最后的姿勢》是蘇教版六年級上冊新入選的一篇課文。2008年5月12日下午14點28分,四川汶川發(fā)生大地震時,譚千秋老師正在為學生們上課,危難之際他迅速組織學生撤離,然而,樓房即將坍塌,還有四名學生沒有跑出去。就在這千鈞一發(fā)之際,他讓這四個學生鉆到課桌底下,而他不顧一切的張開雙臂,用自己的身體牢牢地護住了學生的生命。學生們獲救了,老師卻永遠離開了。譚老師用行動詮釋了人生的價值,這不僅表現(xiàn)了他那血濃于水的師生之情,同時也體現(xiàn)了他與學生間的父子般深情。譚老師就像是一座山一樣,用自己堅強的身軀死死地保護了這四個孩子。他面對死亡毫不懼怕,面對塌下砸在身上的水泥板,一言不發(fā)。他這種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靈。
作為語文老師,我知道語文教學應該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包括好多方面的內容,但最核心的任務是“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于是,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我計劃用二課時來完成本課的教學。今天,我所完成的是第一課時。
這堂課上,我大膽拋棄了華麗的包裝,引導學生和語言文字再次親切、親密的接觸,去認識她,理解她,運用她。我先由最基礎的書寫詞語入手,指導學生正確書寫,在糾偏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正確規(guī)范的識字、寫字習慣。在此基礎上,品讀詞句,并教給學生要結合語境理解詞語意思,進而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理清文章結構,最后走進人物,初步認識譚千秋。
回想剛剛結束的課,我想作如下說明:
一、自我肯定之處:
1.老師言傳身教,起到了示范作用。俗話說,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課堂上我總體做到了表達清楚、流利,且聲情并茂。一開始就通過多媒體課件等輔助手段激發(fā)了學生積極探索的欲望。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我與學生一起書寫生字,一起朗讀課文,一起理解詞語??
2.結合語境理解詞語,提高學生的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
3.尊重學生,異中求同。在指導學生劃分課文層次時,學生們根據(jù)自己的理解,提出了三種不同的劃分方法,面對不同的答案,我沒有急于否定或肯定,而是引導學生抓住表示時間順序的詞語再次研讀文本,小組討論,理清結構。
4.學生基本能夠結合語境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這既符合新課標在總目標中要求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有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注重語言積累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要求,也為順利完成本環(huán)節(jié)做了很好的鋪墊。
二、本課還存在一些不足:
1.整個課堂下來,感覺有點松,以致還有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沒進行就到時間了。首先,我覺得還是備課不充分。詞語一組一組出示理解,顯得也不緊湊。如果三組詞語同時出現(xiàn),然后組織學生先研讀詞語,然后再組織交流,結合語境理解,我想會更節(jié)省時間,也顯得緊湊些。其次,預見性不夠。備課時,我并沒有設計安排小組討論,但在給課文分段時,意見出現(xiàn)了分歧,我不想讓老師的思想主導了學生,于是臨時組織學生抓住有關表示時間順序的詞再次研讀文本,小組討論,怎么分段更合適。
2.與文本的接觸有點少。學生的朗讀,老師的范讀都太少了,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倍@恰恰是我課堂上所缺少的。
【最后的姿勢的教師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最后的姿勢》教學設計03-06
最后的姿勢教學設計12-25
《最后的姿勢》教學設計01-28
最后的姿勢教學設計01-28
《最后的姿勢》教學與設計01-02
關于《最后的姿勢》教學設計07-09
《最后的姿勢》的教學設計范文12-02
《最后的姿勢》精品教學設計01-31
課文最后的姿勢教學設計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