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小學教育的論文

        時間:2022-08-18 09:39:59 論文 我要投稿

        小學教育的論文5000字(通用13篇)

          在個人成長的多個環(huán)節(jié)中,大家都接觸過論文吧,論文是一種綜合性的文體,通過論文可直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能力和專業(yè)基礎。寫論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教育的論文5000字(通用1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教育的論文5000字(通用13篇)

          小學教育的論文 篇1

          摘 要:隨著課改的深入推進,小學語文教學取得了一些實質性效果,尤其是拓展閱讀,它為學生構建了一個開放又活躍的學習的平臺。但目前我國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使得教學質量降低。本文著重分析了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幾點建議,希望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發(fā)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拓展閱讀

          拓展閱讀圍繞教材,以課堂為中心向外延伸,老師指導學生多讀、博讀,培養(yǎng)學生獨立感受文章深刻含義以及評價能力,有意識地引導小學生獨立思考、探究以及創(chuàng)造。小學語文教學的拓展閱讀具有重要意義,需要廣大語文教師不斷探究,進一步提高教學水平,發(fā)揮拓展閱讀的作用。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拓展閱讀存在的問題

          1.學生興趣不足

          很多小學生對于文章的感受能力還很欠缺,因此閱讀的興趣不足,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不濃,除了老師在課堂上講解的課文,他們很少主動去閱讀其他文章,閱讀面狹窄。在課堂教學中,老師提到拓展閱讀的內容時,他們一無所知,就更加迷茫困惑,對語文、對拓展閱讀的興趣就更低了,產生惡性循環(huán)。

          2.拓展無度,迷失文本

          有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度拓展,從這個知識點跳轉到另一個知識點,往往容易偏離課程內容。語文教材每一篇課文的背景都有無數(shù)的知識,如果教師在教學時想拓展所有的知識點,那整個教學都是圍繞拓展閱讀進行,就違背了初衷,分散了學生對教材課文的注意力,反而不利于教學。

          3.拓展單一,引導不足

          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很好地引導學生進行拓展閱讀,只是局限于某些文章。例如,不管是哪個年級教授關于春天的文章時,老師往往都是引導學生閱讀或者背誦《春曉》等常見的古詩。拓展單一,重復引導,使得學生對閱讀失去興趣。很多老師在拓展閱讀教學中沒有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去指導學生進行拓展閱讀,只是單純地推薦一些課本上的文章,也缺乏對學生進行個性拓展閱讀指導的意識,造成拓展單一,拓展閱讀流于形式。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拓展閱讀教學策略

          雖然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拓展閱讀還存在一些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盲目、隨意,使得拓展閱讀的作用得不到發(fā)揮,教學效果受到限制。合理、有效的拓展閱讀教學應當與教材有機結合,既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又培養(yǎng)他們的語文能力,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1.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語文、拓展閱讀缺乏興趣,老師應該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循循善誘,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培養(yǎng)學生興趣首先要讓學生體會閱讀的樂趣,老師可以通過學校圖書館,引導學生閱讀自己感興趣的書籍,培養(yǎng)閱讀的好習慣。然后老師再結合教材,推薦課外書籍給學生閱讀。

          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關鍵一點是對閱讀書籍的選擇,閱讀書籍的難易程度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決定。如果閱讀書籍太難,學生看不懂,就很難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興趣。如果太容易,又發(fā)揮不了作用,達不到教學效果。老師在閱讀書籍的選擇上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結合小學生的生活,適當選擇一些帶圖片的書籍。

          2.結合教材,適度拓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文章閱讀拓展的需要,適度進行拓展閱讀教學。在課文教學中,提前給學生一些課文信息,給學生拓展閱讀提供方向,讓學生自己提前查閱資料,既預習了課文,又起到了積累知識的作用。

          每篇課文都有教學重點與難點,而這些內容也是要求學生深刻理解的地方。在教學中,老師應該圍繞這些內容進行適當?shù)耐卣,幫助學生感受、理解教學難點、重點。例如,課文《買木雕的少年》中,學生對文中中非人民的友誼很難理解,這也是課文的難點。在教學中,筆者讓學生閱讀了中國援建坦贊鐵路的資料,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

          3.設置閱讀情境,創(chuàng)造閱讀氛圍

          設置閱讀情境,讓學生置身于閱讀氛圍中,既能激發(fā)他們閱讀的興趣,又更好地體會文章,使得情感上產生共鳴。情境的設置應該結合課文內容,通過多媒體等手段,豐富教學內容。例如,教學《二泉映月》,在課文教學開始時播放《二泉映月》曲目,然后講述盲人阿炳的故事,通過音樂與故事來設置情境,讓學生置身其中,更好地感受《二泉映月》表達出來的情感。設置閱讀情境,可以讓學生明白文章的內容,氛圍更加和諧,真正發(fā)揮拓展閱讀的作用。

          小學語文教學中拓展閱讀教學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關鍵,它既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又增強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良好的拓展閱讀,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思考、探究的學習能力。為了避免盲目、隨意地拓展閱讀教學,教師應該結合教學實踐,靈活運用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設置閱讀情境,營造良好的氛圍,為學生選擇適合的閱讀書籍,提升拓展閱讀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田洪華.小學語文中的拓展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3,(23).

          [2]潘傳香.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的研究[J].科教創(chuàng)新,2014,(4).

          小學教育的論文 篇2

          一、學分制的基本理念

          人的個性在不同的視角下有不同的界定,從教育視角來說,個性就是主體在教育實踐活動中體現(xiàn)出來的比較穩(wěn)定和具有傾向性的獨特生命品質。學生是具有無限潛質的人類未來的表征,是一切教育活動的本體,因此,以人的培養(yǎng)為目標的現(xiàn)代教育,其內核必定是學生本能的發(fā)展。教育不能漠視學生生命潛質中的原初潛能,相反,必須依靠這種內在動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上述認識不僅為以人為本的教育活動提供了理論支持,同時也賦予教育一種本質的規(guī)定性。學校教育的指向應該是采取一切必要手段激發(fā)學生的潛能,讓學生獲得自主發(fā)展的內在力量。教育者要相信學生的潛質,為學生的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留下足夠的空間,還給學生充足的學習自主權。但是學生,尤其是中小學生的獨立發(fā)展意識并不能順利顯現(xiàn),因此教育工作者還負有喚醒學生人生信念的責任———培養(yǎng)學生自己選擇、自己發(fā)展、自己超越的主體意識和精神。

          二、學分制理念導向的積極意義

         。ㄒ唬┯欣谕菩兴刭|教育

          當前我國包括小學教育在內的基礎教育改革的重點是推行素質教育。而實行素質教育的精髓是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精神的培養(yǎng),這與學分制的理念不謀而合。隨著社會的迅速進步,知識的更新速度不斷加快,在當今社會獲取知識的能力比具有豐富的知識更為重要。因此,我國素質教育改革達成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格的目標,就必須改變以考試分數(shù)衡量教育成果的教育教學制度。當然這種改革并不是否定學生評價,而是改變傳統(tǒng)的統(tǒng)一課程、統(tǒng)一內容以及統(tǒng)一進度的單一呆板不利于學生個性發(fā)展和素質提高的評價方式,這也與學分制的初衷與基本理念相契合。

          (二)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

          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教學過程中的知識傳播和能力培養(yǎng)的統(tǒng)一。任何把能力培養(yǎng)排斥在外的知識傳授都是不科學的教育。因此教育應該是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在教學中鼓勵學生提出有創(chuàng)見的問題甚至比傳授知識更為重要。但是在大統(tǒng)一為基礎的傳統(tǒng)教育管理模式下,這種啟發(fā)式教學并不能真正得到實現(xiàn),而只能模仿其表面。只有對教育管理制度進行改革,真正實現(xiàn)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才能真正實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并激發(fā)他們持續(xù)的學習興趣,促成個性發(fā)展目標的達成。

         。ㄈ┐龠M小學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

          學分制理念的貫徹與滲透,首先要求教學管理制度進行相應的適應性變革,使之符合學分制理念,反過來學分制也會刺激教師的教學創(chuàng)新。學分制理念本質是教育思想的轉變,在這一理念下,一切教育活動成敗都要依學習者的發(fā)展為衡量標準。教學管理者必須以新的教育思想對教學進行管理。具體來說,教師教的目的是為了學生的進步,教學效能應該主要體現(xiàn)在學生的發(fā)展上,而不是為了固定任務的達成。學分制理念下的小學教育管理模式應該是與標準化教育向創(chuàng)新教育的積極轉進相適應的柔性管理,這種管理的主要特征是非強制性和非權利干涉性,由教育和管理藝術產生的潛在說服力,引發(fā)的自覺行為的管理而不是管理者意志的具體展現(xiàn)與貫徹。

          三、學分制理念下小學教育改革的具體形式探究

          (一)直接采用學分制

          1.直接采用學分制的優(yōu)勢。學年制和學分制是學校教學管理的主要制度,但是學分制在目前的小學教育階段應用較少,因此,其具體的應用模式還需要進一步試驗探索,以適應小學教育的特點和小學生的年齡特征。但是從中學教育學分制的試驗結果來看,在小學段實施學分制也具有其合理性和積極意義。相比較而言,學年制要求教學管理上的整齊劃一,學生質量相對比較均衡,但是不利于學生個性特長的充分發(fā)揮,與現(xiàn)代社會對于人才的個性化要求不適應。學分制的基本特點以學分衡量學生學業(yè)成果的基本依據,學分的計算以包括必修課、選修課以及活動課在內的課程為計算單位,并按照其地位、要求以及學習量對學生的學習進行限定,并以學分的形式予以體現(xiàn)。因此小學教育采用學分制有利于打破應試教育思維模式,為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提供保障和條件,同時限制考試對素質教育推行的負面影響。

          2.小學教育采用學分制的條件。首先,是教學改革的趨勢,目前這一條件已經基本成熟。我國的中小學管理一直采用學年制,這種教學管理模式目前已經不能適應基礎教育特別是小學教育改革的需要,小學教育正在期待新的教育管理模式的出現(xiàn),以適應學生多層次、個性化發(fā)展的需要。此外,中小學課程改革形成的必修課、選修課以及活動課三維一體的課程體系也為學分制的實施提供了課程設置上的先決條件。其次,學分制的實施需要學校能夠開出相當數(shù)量的選修課和活動課,這對于辦學水平較低的學校,特別是偏遠地區(qū)的農村小學是一個較大的困難。此外,學分制管理模式對于學校的教學管理人員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沒有先進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跟進,學分制的實施將失去它對于學生全面化和個性化發(fā)展的積極作用,其根本目的也無法達成。

          3.小學教育學分制管理模式的探討。近年來在部分初中進行的相當數(shù)量的學分制試驗。試驗中學分制教學管理主要采用以下三種模式:一是素質學分制,其基本出發(fā)點是對學生各方面的素質所達到的水平進行計量,在學業(yè)期間達到一定積分即視為完成學業(yè)。二是學科積分制,將學生的課程學習用時作為積分的計算單位,學段內達到規(guī)定積分即視為合格。三是部分學分制,只有選修課和活動課采用學分制。由于小學學分制處于試驗階段,尚無經驗的分析與借鑒,因此要結合小學教育的特征,積極探索符合小學教育實際的學分制。

         。ǘ┝鲃影嗉壷聘母

          流動班級制是學分制理念下小學教學組織形式的又一創(chuàng)新,這兩種形式都屬于班級授課制,其主要區(qū)別是學生的組織方式不同。1.流動班級制的優(yōu)點。班級授課制的優(yōu)點是顯而易見的,這種集體教學形式有利于學生在基礎知識上的統(tǒng)一要求,也有利于教師主導作用的發(fā)揮,可以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但是這種教學模式的缺陷也是明顯的,整齊劃一注定了教學組織形式的呆板,利于知識傳授但是不利于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和個性發(fā)展。采取流動班級制教學形式,可以擴大教師和學生的接觸面,增加教師對學生的幫助、關心和指導,這一點對于快速成長期的小學生來說尤為重要。

          2.實施流動班級制的條件。

         。1)教師要具有較高的知識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不僅要有較高的專業(yè)能力還必須具有綜合能力,這對于小學生來說尤為重要。

         。2)要適合本校學情的特色教材。

         。3)要根據走班教學的實際需要對課程設置和教學時間安排進行必要調整。

         。4)要有相適應的學生考評以及學業(yè)評價制度,以保證走班教學的正常進行。

          3.流動班級制的開展方式。

         。1)能力分班制。將同一年級的學生按照能力高低和不同的特長進行分班,對各班的教學內容與課程選擇進行區(qū)分,并采用不同的進度標準和要求,使他們都能獲得相應的發(fā)展。也可以按學科的學習能力或跨學科學習能力進行編班,在進行一段學習之后,根據課程變化或學生的發(fā)展變化重新進行調整。

         。2)學科編班制。這種編班方式的原則是同年級的學生混合編班,但是針對其中某些學生能力水平差異較大的學科,進行重新編班教學,以使不同特長的學生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同樣,在經過一段時間以后重新進行調整。

         。3)作業(yè)分組制。在同一個班級內,同一學科的教學按照學生學習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上的層次性的不同而布置不同的分層作業(yè);蛘咄瑫r布置基礎性作業(yè)、拓展性作業(yè)和研究性作業(yè),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自由選擇,完成之后都視為學習合格。這樣可以留給不同學生大致相同的發(fā)展余地,實現(xiàn)不平等表象下的實質性平等。

         。ㄈ⿲嵭袕椥哉n時制

          1.彈性課時制的優(yōu)點。統(tǒng)一課時制的缺點是十分明顯的,這種不分年級高低的統(tǒng)一時長,很難適應小學生在不同年齡段的身心特點及思維素質。同時教育教學改革以來,我國小學課程設置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主要表現(xiàn)為選修課以及活動課的增加。而這些課程都按照四十分鐘一節(jié)課顯然與實際需要不符。此外,要真正實施以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和能力培養(yǎng)為目標的新型教學模式,也需要教學時長和課堂容量的適當調整。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時長變革應該以縮短為主,因為小學生的思想集中時間一般在二十分鐘左右,小課更符合兒童心理;就小學段的教學內容而言,二十分鐘也就足夠了,小課的緊湊高效也比大課有明顯的優(yōu)勢。

          2.彈性課時制的實施條件。首先,彈性課時制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上課時間更加緊湊,教師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打造出高效課堂。因此教師要在備課上進行精心準備,在課堂上要使語言簡潔明了,要注意增加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其次,彈性課時制下,傳統(tǒng)的課時管理與作息時間的統(tǒng)一性被打破,這就要求學校層面對于教學管理進行必要改革,以保證改革的順利進行。

          3.彈性課時制的應用形式。早在上世紀我國上海市的部分小學就實行過講課時進行大小劃分的試驗,每節(jié)課分別為30分鐘、45分鐘和60分鐘,并取得了一定的實驗效果。進入本世紀以來,部分小學進行了大課40分鐘、小課20分鐘的試驗,實施效果也很明顯。具體的時長如何劃分,需要更多的教學實驗進一步探索。同時我們必須注意的是,彈性課時制的目的是充分發(fā)揮課堂時間的有效性,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征以及實際學情特征,全國各地的學生心智發(fā)育程度并不相同,同時各學校的實際情況差別也較大,因此課時的彈性也正是彌合和適應這些差別的重要手段,因此,對課時長度進行統(tǒng)一劃分,是否有利于彈性課時制效能的發(fā)揮還有待進一步探索和研究,從理論上看最起碼是設想的那樣。

         。ㄋ模┎环旨壭W

          1.不分級小學的優(yōu)勢。目前,班級是教學進行的基本單位,編班依據是兒童的年齡,這種分級制學校在理念上認為相同年齡的兒童具有相同的智力發(fā)育水平和學習能力,并且在整個教育活動進程中始終處于同一層面。上述認識顯然與實際情況不符,同時與現(xiàn)代教育改革中強調個體差異和個性發(fā)展的基本理念也是相悖的。因此真正合理的教育必須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以及同齡學生之間的群體差異。并以此為導向指導整個教育實踐和教育改革。基于這一觀點,實施不分級小學,而按照學生特質進行同質分組式編班,不僅僅是班級組織形式上的變革,其深層教育理念與學分制理念是一致的。其哲學起點是承認個體差異并對這種差異進行充分的理解和尊重。這種模式下,學生擺脫了年級束縛,能夠根據自身的發(fā)展狀況決定何時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

          2.不分級小學的實施條件。首先,對學生的正確分組是不分級小學取得成效的必要條件。不分級小學將客觀、直接的生理年齡分級標準轉換為學生的興趣、能力、知識基礎標準,而這些標準的不可量化性給學生的正確分級帶來了困難與挑戰(zhàn)。其次,由于不分級小學將學生的個體差異的尊重放在了中心位置。因此,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差異進行教學,這無疑對教師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后不分級學校必須實行縱向課程。該體制打破了學科界限的綜合課程,因此學校必須開發(fā)出面向學生生活實踐并與其相融合的縱向課程,這無疑對課程編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不分級小學的應用形式。不分級學校理念最早由古德萊德提出,其實施手段就是所謂的“同質分組”。即將學習水平、理解能力和探究特質相近的學生分為一組,在課堂上讓他們一起學習和討論問題。由于這種教學形式目前在我國尚無大規(guī)模實驗的先例,因此,具體實施方式上還有待進一步試驗探索。

          四、結語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學校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當前我國小學教育改革已經逐步邁入深水區(qū)。學分制是目前我國高等教育中普遍采用的方式。其基本理念是充分認識學生的個體差異,對這種差異采取必要的照顧,并以此為邏輯出發(fā)點,選擇和制定教育教學管理模式和相應的改革手段。雖然小學教育和高等教育具有較大差異,但是學分制與素質教育改革在基本理念上是一致的,因此利用學分制的基本理念進行小學教育的設計、謀劃和改革就具有邏輯上的可行性。本文在對學分制理念進行探討的基礎上對于該理念在小學教育改革中的指導作用進行了分析,并認為其重要意義不僅限于學分制在小學教育中的直接應用,其基本理念導向下的其它改革形式同樣具有重要意義,從本質上說,都是“人本主義”在教育改革中的體現(xiàn)與發(fā)揚。

          小學教育的論文 篇3

          摘要

          荊楚理工學院小學教育專業(yè)在轉型發(fā)展的時代背景下,如何既要把握小學教育專業(yè)美術課程特點,又要緊扣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目標,筆者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進行了一些改革與探索。教學實踐證明,荊楚理工學院小學教育專業(yè)美術課程教學改革,強化了應用型定位,明確了課程目標,突出了實踐環(huán)節(jié),加強了技能訓練,調整了學時比例,改進了教學方法,不僅使美術教學內容更加貼近小學實際,而且使學生更加有興趣并主動地接受美術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美術知識與技能,增強了小學教育專業(yè)學生就業(yè)的核心競爭力。

          關鍵詞

          小學教育專業(yè);美術課程;教學改革

          荊楚理工學院是湖北省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fā)展的首批試點學校。荊楚理工學院小學教育專業(yè)于1956年創(chuàng)辦,經歷了中師、大專、本科三個辦學層次的發(fā)展,在課程建設、人才培養(yǎng)、教學管理、師資建設等方面積累了很多經驗。隨著師范教育改革不斷深入以及社會對人才培養(yǎng)需求的轉變,荊楚理工學院小學教育專業(yè)在轉型發(fā)展的時代背景下,積極實踐和探索本專業(yè)課程體系建設,以適應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fā)展與特色發(fā)展的需要。小學教育專業(yè)美術課程是本專業(yè)學生的專業(yè)必修課,也是小學教育專業(yè)課程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具有自身的特點:一是美術知識技能的綜合性;二是美術學科的專業(yè)性;三是學術水準的大學性。那么,在荊楚理工學院轉型發(fā)展的新形勢下,如何既要把握小學教育專業(yè)美術課程特點,又要緊扣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目標,筆者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進行了一些改革與探索。

          一、強化了應用型定位,明確了課程目標

          實現(xiàn)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證是明確課程目標。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定位是實現(xiàn)教育目的的方向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1]。無論是在教學設計還是在教學實施與教學評價中,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定位始終是核心,它引導著“教”與“學”,引導著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筆者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圍繞荊楚理工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定位和課程目標,分析和細化了小學教育專業(yè)美術課程內容,一是明確一名合格的小學教師應該具備哪些美術基礎知識與技能,并且對現(xiàn)有的美術課程內容進行優(yōu)化;其次把美術技能和美術教學能力培養(yǎng)作為主線,把美術課堂教學與美術教育實踐結合起來,突出人才培養(yǎng)定位,提升小學教育專業(yè)學生綜合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意識。實現(xiàn)小學教育專業(yè)美術課程目標除了圍繞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定位以外,還必須抓住兩個特征:首先是研討欲,即具有強烈的研究教育理論的欲望,善于把大學的學術思維與淺顯的知識技能結合起來,達到深入淺出、融會貫通的基本能力;其次是專業(yè)欲,即強烈探究小學教育的欲望,并有勇于嘗試美術活動的動機[1]。強化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定位還要建設并合理利用小學教育專業(yè)教學實踐基地,加強小學美術教學研究與小學美術教學改革實踐,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小學教育專業(yè)美術課程改革、美術創(chuàng)新能力、美術課外實踐教學等一體化的小學教育專業(yè)美術課程體系。

          二、突出了實踐環(huán)節(jié),加強了技能訓練

          荊楚理工學院小學教育專業(yè)經歷了中師、?、本科三個辦學層次,60多年來培養(yǎng)了大量合格的小學教師,在專業(yè)技能訓練方面積累了不少經驗,并在長期專業(yè)建設中形成了自身富有特色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但是,在學院轉型發(fā)展的新形勢下,如何將實踐性、綜合性比較強的小學教育專業(yè)美術課程與本科層次的學術水準有機結合起來,這是在教學過程中不但探索和思考的問題。為了盡量突出小學教育專業(yè)美術課程的實踐性內容,首先把握兩個方面,一個是小學美術教育教學實踐方面,另一個是美術課程的技能技巧方面。其次細化實踐內容,有的放矢加強技能訓練:

         。1)著重突出小學教學技能技巧、教研能力的培養(yǎng),緊密結合小學教學實際,實現(xiàn)應用型培養(yǎng)目標。

         。2)充分利用美術選修課、繪畫手工等精英訓練營、社團等形式,彌補美術學科專業(yè)教育與教育實踐教學時數(shù)不足的現(xiàn)狀。

         。3)根據本專業(yè)學生興趣愛好,結合社會需求完善實踐性課程內容,具體而言,其一,在學科教育課程內容中增設小學美術教育的實踐方法、教育實踐設計與實施以及教學實踐中的教研指導等;其二,加大美術學科專業(yè)技能課程的優(yōu)化設置,圍繞“設計應用”、“造型表現(xiàn)”、“綜合探索”、“欣賞評價”等領域的教學實踐,把美術學科的基本知識技能與教學實踐基地的特色資源結合起來,既強化了美術學科的專業(yè)技能訓練,又突出了教學實踐的針對性。

          (4)構建美術課程實踐教學考評機制,確定考評范圍,注重教育實踐中反應出的非智力與技能因素,如學習態(tài)度、研究興趣、團隊意識、進步幅度等,不僅重視終結性考評結論,也注重過程性評價和學生互評等,利用多元化考評手段構建合理的美術課程實踐教學考評機制。

          三、調整了學時比例,完善了課程結構

          荊楚理工學院小學教育專業(yè)美術課程結構分為三個部分:

          (1)學科專業(yè)課程;

          (2)學科專業(yè)教育課程;

          (3)學科專業(yè)教育實踐課程。這三部分對本專業(yè)學生構建合理的小學美術知識與能力結構起到了重要作用。筆者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根據教學實際的需要,在不違背人才培養(yǎng)方案教學時數(shù)的情況下,對具體的課程結構內部進行了優(yōu)化設置和整合。一是在學科專業(yè)課程中更加明晰了四個領域的劃分,并刪減了“綜合探索”、“欣賞評價”的部分內容和學時,增加了“設計應用”、“造型表現(xiàn)”的學時數(shù)。二是調整了學科專業(yè)教育課程與學科專業(yè)教育實踐課程的權重,減少了小學美術教育理論學時,增加了小學美術教學案例分析專選與小學美術說課、磨課等的實踐課時。三是在學科教育實踐課程中增設了小學教學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指導等內容。

          四、改進了教學方法,豐富了教學手段

         。ㄒ唬┌咐治雠c問題研討相結合

          為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我們在學科專業(yè)教育課程中強化了研究性教學,對小學美術教育方法、小學教育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小學美術教研等內容進行了研究性教學嘗試,即針對具體案例分析與問題研討相結合進行分組討論的教學實驗;咀龇ㄊ牵航處熢谡n堂講授引導的基礎上,把同學們以6至8人分為一個小組,確定一名小組長,由小組長負責組織小組的同學進行討論,并形成本小組共同的意見和建議,最后完成總結報告。在實施過程中,布置研討作業(yè)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總結性作業(yè)方式,即要求同學們根據具體案例,結合教材以及老師提供的參考資料,各小組按討論的結論擬定主題,然后每位同學寫一篇一千字左右的總結報告。另一種是小組抽簽作業(yè)方式,即教師根據具體案例設計幾個相關選題,由各小組長抽簽選定主題,然后各小組進行研討,最后每位同學寫一篇一千字左右的總結報告。案例展示的方法可以書面形式供同學們閱讀了解,也可以圖片形式講解展現(xiàn),還可以視頻形式展示,重點是教師的講解、分析與引導,其核心是以問題為中心進行問題驅動式教學,促進學生通過思考、討論、探究、延展等過程提高其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2]。這種案例分析與問題研討相結合的研究性教學嘗試,有效地營造了團隊合作的學習氛圍,培養(yǎng)了同學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ǘ┘寄苡柧毰c小學實際相結合

          為了突出美術技能訓練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我們結合小學美術教學實際,按照“大系統(tǒng)、小綜合”的思路設計技能訓練的內容,“大系統(tǒng)”是遵循美術學科自身的知識體系和基本架構。這是美術課程學習的前提。“小綜合”是在“大系統(tǒng)”的框架格局內去綜合性地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實現(xiàn)教學目的。例如:結合人教版小學五年級美術下冊《夸張的臉》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圍繞教學目的,從美術的不同類型、不同工具材料、不同表現(xiàn)形式來完成教具的準備。為了讓小學生更直觀地認知臉部夸張變形的教學目的,夸張的臉不僅可以用繪畫的形式來表現(xiàn),還可以用彩泥、沙畫、剪紙、刮畫、木刻、傳統(tǒng)泥塑以及布貼畫、自然材料造型、綜合材料制作等豐富多彩的方法和手段來體現(xiàn)。于是,圍繞這一主題開展了相關的手工制作訓練。這種針對性強的訓練方法突出了實用性,使學生感受到了技能訓練的實用價值,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了學生美術技能技巧的提高,而且使學生初步了解了小學美術教育的內容、形式和方法,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ㄈ├碚摻虒W與實踐教學相結合

          教學實踐過程中不僅調整了課時比例突出了實踐環(huán)節(jié),而且把理論教學涉及到的主要原則、方法、創(chuàng)意等融入實踐教學中。根據本地域美術資源的特色以及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優(yōu)勢,荊楚理工學院小學教育專業(yè)美術課程實踐教學可以歸納為三種基本類型:

         。1)認知性實踐教學。根據美術課程內容和教學進度,以校內視頻觀摩、一線教師示范與校外實踐基地參觀訪問相結合,使學生對相關的理論知識形成直觀形象的認知,進而激發(fā)學生的探索精神;

         。2)啟發(fā)性實踐教學。主要是以專題訓練形式與綜合訓練形式相結合,目的是強化學生的思維能力,啟發(fā)和拓展學生的創(chuàng)意表現(xiàn),促進學生靈活掌握美術知識與技能技巧;

         。3)體驗性實踐教學。主要在實習期間進行,即依托教學實踐基地進行現(xiàn)場教學指導和美術活動設計等,不僅要完成小學美術課程相關內容的教學體驗,而且還要參與實習期間代課班級校內外的美術活動。通過不同類型的美術課程實踐教學,合理有效地構建了學生的知識結構與能力結構,從而使實用性教學理念得以充分踐行[3]。

         。ㄋ模┱n堂引導與網絡輔導相結合

          課堂引導的時間是有限的,不可能照顧到每位同學,也不可能做到深入徹底。利用現(xiàn)代化網絡信息手段,在教師和學生之間架起一座及時溝通的橋梁,能夠提高教育的時效性,進一步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4]。荊楚理工學院小學教育專業(yè)向來注重教師與學生之間溝通平臺的建設,從每一屆學生入校開始,學工部門就按部就班積極建設班級群、年級群等,所有任課教師、輔導員等都是群內成員。這一平臺的規(guī)范管理與建設不僅使行政上做到了政令暢通,而且使教學上做到了資源共享。我們充分利用這一平臺把課程作業(yè)輔導延伸到課堂之外,豐富了教學手段,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ㄎ澹┈F(xiàn)代教育技術、信息資源與傳統(tǒng)教學方式相結合

          美術課堂最大的特點就是形象直觀。傳統(tǒng)教學方式與多媒體輔助教學、現(xiàn)代化教育技術、微格教室、綜合功能室等教學手段相結合,不僅使美術課堂教學更加形象直觀、內容豐富,而且使美術課堂教學信息容量增大、并且易于認知和理解[5]。合理運用現(xiàn)代化教育技術以及信息資源共享是荊楚理工學院小學教育專業(yè)美術課程教學的重要手段,它有效地提高了美術課堂教學的效率和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五、結語

          荊楚理工學院小學教育專業(yè)美術課程教學改革,強化了應用型定位,明確了課程目標,突出了實踐環(huán)節(jié),加強了技能訓練,調整了學時比例,改進了教學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20xx年、20xx年湖北省小教聯(lián)盟與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主辦的美術技能比賽中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教學實踐證明,在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定位下荊楚理工小學教育專業(yè)進行的美術課程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不僅使美術教學內容更加貼近小學實際,而且使學生更加有興趣并主動地接受美術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美術知識與技能,增強了小學教育專業(yè)學生就業(yè)的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劉小敏,高述民,高宏波.高等林業(yè)院!爸参锇l(fā)育生物學”研究生課程教學的改革探索[J].中國林業(yè)教育,2017,(1):48-50.

          [2]任麗萍,沈真波.“雙創(chuàng)”背景下藝術設計專業(yè)基礎教學改革研究——以遼寧對外經貿學院為例[J].美與時代(上),2015,(10):122-124.

          [3]湯輝,林云,程曉山.以“智技合一”理念為指導的“園林工程”課程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以華南農業(yè)大學風景園林專業(yè)為例[J].中國林業(yè)教育,2016,(6):50-54.

          [4]徐松杰.生產運作管理課程教學問題與改進[J].河南工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4):71-74.

          [5]陳柳,戴璐平.“數(shù)字電子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與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13,(2):86-97.

          小學教育的論文 篇4

          摘要:自新課改之后,為適應基礎教育階段對小學英語教師的新要求,作為培養(yǎng)未來小學英語教師的地方本科院校,其小學教育專業(yè)英語口語課程必須進行改革。本文以地方本科院校小學教育專業(yè)(英語方向)英語口語課程為研究對象,找出影響學生英語口語提高的因素,提出相應的策略,改革現(xiàn)有的教學模式,提高師范生的英語口語水平,以滿足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需求,適應基礎教育教學的改革。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教育專業(yè);英語口語;課程改革

          2004年教育部印發(fā)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基礎教育新課程師資培訓工作的指導意見》中指出:“師范院校和教師培訓機構要進一步樹立為基礎教育服務的指導思想,……根據新課程改革對師資的要求,改革教師教育培養(yǎng)模式,更新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提高辦學質量。要注重加強綜合課程師資的培養(yǎng),努力為中小學輸送適應新課程要求的新型師資!盵1]隨著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的小學英語教育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對承擔小學英語課程的小學英語教師的要求也有了進一步的提高。但是由于種種現(xiàn)實因素,西部經濟不發(fā)達地區(qū)小學英語教師的英語口語水平令人擔憂。在小學英語課堂中,英語教師的英語口語水平對課堂教學效果影響深遠,為了滿足師范教育的需求,現(xiàn)行的小學教育專業(yè)英語口語課程的教學內容必須進行改革,因此,探討小學教育專業(yè)(英語方向)英語口語課程改革對提高未來小學英語教師英語口語培養(yǎng)質量具有重要意義。當前如何適應基礎教育階段對小學英語教師的新要求,找出符合目前英語口語課堂教學實際情況并且具有鮮明特色的英語口語課堂的教學方法與策略,提高小學英語教師的英語口語水平已成為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具有重要理論和實踐意義的課題。

          一、小學教育專業(yè)(英語方向)英語口語課程的現(xiàn)狀

          從2001年到目前為止,我國小學已經開設英語課程長達十四年。然而,各地區(qū)小學英語教學還處在逐步發(fā)展的過程中,特別是經濟不發(fā)達地區(qū)的小學英語教學存在諸多不足,一是教師緊缺,二是師資英語水平低,特別是英語口語較差,三是師資配備結構不合理,這些都是小學英語教育中無法避免的問題,因此,在這樣的狀況下如何提高小學教育專業(yè)(英語方向)師范生們的英語口語便成為首要解決的問題。目前高校中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只能通過公共必修課程《大學英語》的學習才能接觸到英語知識,雖然《大學英語》課程里設置了對學生英語聽說讀寫方面要求的標準,但是在不少高校中,大學英語基礎課程分為精讀(或讀寫譯)和聽力(或聽說)兩大類。精讀課占課程總學時的3/4,而所謂的聽力課由于受師資、班級規(guī)模等制約,大都只是進行集中聽力訓練。此外,大學英語課程考試中普遍沒有口語測試,這也使習慣于應試教育的學生忽略口語學習。[2]小學教育專業(yè)(英語方向)是培養(yǎng)具備小學教育專業(y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一定的教育研究能力,能夠勝任并創(chuàng)造性從事小學教育教學工作的小學英語教師。小學教育專業(yè)(英語方向)的學生屬于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因此該專業(yè)的學生想要單純通過《大學英語》課程的學習來提高自己的英語口語水平是比較難的。而英語口語的掌握和運用是學生們成為未來合格小學英語教師所必須具備的技能之一。因此,《英語口語》課程對該專業(yè)師范生們來說非常重要。英語口語是一門口頭表達型課程,是小學教育專業(yè)(英語方向)學生主要的專業(yè)基礎課,也是專業(yè)方向必修課,旨在通過對學生進行嚴格的英語口語訓練,使學生具有較流利正確的英語口頭表達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語言運用習慣,保證他們使用英語語言時的正確性和準確性。筆者所在二級學院的小學教育專業(yè)開設的《英語口語》課程有6個學分,共96學時,分3個學期授課,每個學期32課時,每周2個課時(一學期按16周授課)。選用的教材是《英語口語教程》(1、2冊),由姚保慧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授課使用的教室是配備多媒體設備和藍鴿教學系統(tǒng)的教師語言實訓室。

          二、小學教育專業(yè)(英語方向)英語口語課程存在的問題

          雖然上了三個學期《英語口語》課程,通過一系列口語技能訓練,師范們的英語口語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基本達到課程目標的`要求,但是筆者在不間斷地授課之中還發(fā)現(xiàn)當前英語口語課程存在著一些不足。

          1.課程中三維目標落實不夠到位。新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要求學生在過程中掌握方法,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培養(yǎng)情感態(tài)度。但是在《英語口語》課程的課程目標中,三維目標在一定程度上落實不夠到位,主要表現(xiàn)在:過于注重學生對學科知識的掌握,對學生能力的要求、學生學習過程與采用的學習方法、學生學習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形成的關注度不夠;較為偏重學生英語口語技能的培養(yǎng)和訓練,而學生使用英語進行教學方面的培養(yǎng)和訓練則相對薄弱。比如學生英語語感好,發(fā)音正確,會話流利,能針對某一主題侃侃而談,卻不一定能發(fā)揮好自己的口語優(yōu)勢去上好一堂優(yōu)質英語課。

          2.缺乏語言交際環(huán)境?死暝谳斎爰僭O中提出英語口語的流利程度是隨時間的累積自然而然地達到的,不能直接通過教學就學會。[3]而英語口語能力的提高則依賴于在一個真實的語言交際環(huán)境,學習者通過接收大量的語言輸入后轉化為語言輸出來實現(xiàn)。事實上,學生每周只有2個課時固定的英語口語學習時間,課堂成為他們學習和訓練口語的主要陣地,很難實現(xiàn)大量英語語言輸入和輸出這樣的目標。而且在課堂的學習中,很多時候是按照各樣的專題活動來模擬真實的語言場景,學生想要獲得身臨其境感覺比較困難,加上掌握的語言知識沒有得到經常性的使用,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甚至會出現(xiàn)不知道該如何開口用英語交流的情況。

          3.課堂中學生主體地位意識不足。新課改之后,各個學科的教學都強調要改變以往教師一言堂的授課模式,采用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引導的教學模式,但是在英語口語的課堂教學之中,教師的講授式教學仍舊成為主導模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沒有實現(xiàn)根本性的轉變,學生的主體地位意識不足。由于英語基礎知識不夠扎實,語音語調不夠標準,許多學生對自己的英語口語沒有自信,害怕出錯,羞于在課堂之中開口練習,處于一種學習上的被動態(tài),沒能調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發(fā)揮自己在學習方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課程評價方式過于簡單。當前英語口語課程的評價方式還是過于單一?己瞬捎闷谀┛谠嚨姆绞,選用教師語言實訓室的錄音設備進行錄音,成績評定由期末口試成績和平時課堂表現(xiàn)成績相結合決定,其中期末口試成績占總分的70%,平時成績占總分的30%,以百分制計算。評價的內容、方法、主體等還是有些單一,還不能做到真正全面地評價學生。[4]終結性評價在對學生學習效果的總體評價中占據主要地位,形成性評價未能體現(xiàn)出其特點和優(yōu)勢,不能恰如其分地體現(xiàn)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進步和收獲,反而考試過程中一些不確定因素影響了學生考試成績,進而干擾到對學生最終學習效果的評價,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小學教育專業(yè)(英語方向)英語口語課程改革的對策

          1.建構和落實三維目標。新課改提出的“三維”課程目標,體現(xiàn)了素質教育的要求,體現(xiàn)了全人發(fā)展的新時代要求。[5]在英語口語課程中,首先應該提出對專業(yè)知識和能力要求更明確更詳細的要求,把小學教育專業(yè)中師范性的特點融入到學科知識教學之中,如把小學英語課堂中教師正確課堂用語、與學生交流用語等教學技能訓練加入到課程內容學習里。讓學生增強自身英語口語水平的同時鍛煉自己作為師范生教書育人的能力。再次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變被動態(tài)為主動態(tài),創(chuàng)新獲得知識的過程和方法。古語有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英語口語的學習是一個需要持之以恒的過程,因此英語口語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因為每個學生英語基礎不同,掌握知識能力有高低,但是不同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采用不一樣的學習方法,經過自己的努力之后可以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最后在課程的學習中還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幫助學生了解西方文化、習俗和禮儀,同時也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不能讓學生受到西方一些不良思想的影響。

          2.創(chuàng)設語言交際環(huán)境。一個好的語言環(huán)境對學習語言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課堂是師范生們接觸英語最密集的場所,教師要牢牢抓住這一重要場所。通過語音視頻的播放,幫助他們糾正發(fā)音和語調;學習英語歌曲和繞口令可以幫助他們消除內心學習外語的緊張感,培養(yǎng)出英語語感;英語電臺和新聞可以幫助他們“磨耳朵”———掌握英語發(fā)音節(jié)奏和語速;而英文原版電視劇和電影則可以讓他們模仿英語國家人士地道的說話方式,進一步了解英語國家的社會和文化。單純地依靠課堂的時間創(chuàng)設語言交際環(huán)境是不夠的,教師還要利用課外的時間開設英語角、英語演講比賽和各項英語專題活動等各種方式來拓寬學生練習英語口語的渠道。還可以邀請外教和外國留學生參與到上述活動之中,讓學生有機會真正使用到英語,在真實的交際活動中鍛煉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

          3.創(chuàng)新英語口語教學方式。高校自擴招以來,學生人數(shù)不斷地增多,小學教育專業(yè)的學生人數(shù)也日趨增多,每個班級的人數(shù)都在40人左右。對于英語口語課程而言,大班化的教學非常不利于學生英語口語的學習。因為課堂時間有限,教師沒有辦法兼顧到眾多的學生,每個學生得到課堂練習口語的機會就更少了,極易出現(xiàn)教師由課堂中的引導者變主導者,學生由主動學習者變被動學習者的情況。教師容易顧此失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被挫傷,因此口語教學必須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符合高校教學的特點。因為高校教學的主要特點應該是:由教師直接控制轉變?yōu)閹熒餐刂菩畔⒌膫鬟f;教師教的成分逐漸減少,學生自學的成分逐漸隨著年級的升高而遞增;教學方法與研究方法的相互滲透和結合。[6]針對班級人數(shù)眾多,而口語教學又需要小班化教學才能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這一實際情況,教師應該采用分任務式的小組化教學?谡Z學習中最需要伙伴合作,因此學生可以先自由找到一位練習的伙伴,再跟另一組同學組成4人小組,教師給每組布置具體的學習任務(分為基礎任務和提高任務),由組長負責監(jiān)督組內基本任務完成情況,提高任務可以由組員在完成基礎任務之后根據自身學習情況選擇是否完成,最后教師對每組的學習成果做點評。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大膽開口練習,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在課堂中適當?shù)摹傲舭住薄舫鰧W生自己學習的機會。

          4.建構多元化的課程評價體系。當前英語口語課程考核評價體系不夠健全,對學生學習效果評價太過單一,往往側重于把他們平時課堂上的表現(xiàn)和期末時的考試成績作為評價的依據。然而英語口語課堂教學的學應著眼于促進學生發(fā)展,側重于觀察和衡量學生的表現(xiàn);著眼于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激勵教師轉變觀念,進行課堂教學的改革。[7]因此要建構多元化的課程評價體系,采用多元化、過程性的評價方式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首先要確定出評價的標準,由檢驗學生真實學習成果的具體量化指標組成。學生可以對照標準先做自己評價,然后學習小組成員之間開展互相評價,最后教師也給出相應的評價。最終的評價結果及時反饋給學生本人,讓其充分了解到這一階段自己的口語水平,發(fā)揚學習中的閃光點,彌補不足之處。這樣既讓學生了解到自己的學習成果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又能讓他們找出自己的不足之處,為今后的學習找出努力的方向和樹立清晰的學習目標。提高小學英語教師的英語口語水平已成為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迫切的需要,而小學教育專業(yè)英語口語課程改革是培養(yǎng)服務地方應用型人才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符合基礎教育階段的新型小學英語教師,才能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求。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基礎教育新課程師資培訓工作的指導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公報,2004,(03).

          [2]林蘭.大學英語口語教學芻議[J].中國高教研究,2006,(05).

          [3]馮穎妍.小學英語口語有效教學設計研究[D].廣州大學,2012.

          [4][5]姚錦蓮.面向新課改的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yè)課程改革之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1.

          [6]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66-267.

          [7]王貴彬.論英語口語課程評價系統(tǒng)[J].西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9).

          小學教育的論文 篇5

          小學音樂教育在小學教育階段中的作用相當重要,少年兒童正處在發(fā)育成長和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音樂教育對培養(yǎng)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度的文化和藝術修養(yǎng)的一代社會主義新人,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作為音樂教師怎樣通過音樂教學來加強對學生素質的培養(yǎng)?最主要的就是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內容,以及音樂特有的形式手段,對其進行教育、引導。那么我們音樂教師如何才能做好這些呢?如何讓別人了解這些的重要性呢?下面我分三點來談談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音樂教育在小學教育中的必要性。

          應試教育下的小學生,絕大多數(shù)以追求考分為主要目的,是“死讀書”的典型,這樣的小學生不符合現(xiàn)代化建設的要求。只有提高小學音樂教師能力構建水平,才能使音樂教育以音樂藝術的形式,培養(yǎng)了小學生的思維和創(chuàng)造意識;才能使小學生具有各方面的能力,應重點把握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一)、更新觀念,轉變角色,加強學習態(tài)度決定一切。教師的觀念決定著教師的行動方向。作為新形勢下的一名小學音樂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就必須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yōu)橐詫W生為中心,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引領者和促進者,從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合作者和交流者,從修剪枝杈的“園丁”轉變?yōu)閱⒌蠈W生智慧的研究者和開發(fā)者,把傳統(tǒng)的師道尊嚴的師生關系轉變?yōu)樾滦偷呐笥殃P系、伙伴關系。

         。ǘ盐照n堂教學,提高組織能力課堂是教師施展本領、展示才華的地方,要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完成既定的任務,教師就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如對教學內容、重點、難點、課程標準的準確把握;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充分了解;對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清晰而周密的思考;對教學用具的精心選擇;對課堂突發(fā)事件的預見等等。同時,通過制定規(guī)則、及時鼓勵、協(xié)調關系、樹立威信、紀律控制等各種措施對課堂實施有效的管理,從而保證學生學習的效率。這些工作,既是教師的必修之課,也是教師能力構建的必由之路。

         。ㄈ⒄莆宅F(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拓展音樂教學渠道敢于嘗試,勇于創(chuàng)新,對于任何成功的事情都可能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小學音樂教育自然也不會例外,F(xiàn)在的時代是網絡的時代,作為網絡時代的小學音樂教師,就要及時學習、掌握、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勇于“觸電(電腦)”、“觸網(網絡)”,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來武裝自己,不斷拓展音樂教學的途徑和渠道。

          二、小學階段音樂教育在新課課程標準的實施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新課新課程標準的實施中,改變了陳舊的音樂教學方法,更新了陳舊教學模式,讓學生的情感體驗更真切、音樂興趣更濃厚,審美與創(chuàng)造能力得到培養(yǎng)。下面就是小學階段音樂教育,在新課課程標準的實施中,具有的重要作用運用到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去。主要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激情導入,調動學生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過去上每堂課,總是習慣性地復習上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導入本節(jié)課的教學活動,按部就班導入,讓學生感到千篇一律,索然無味。不能調起學生的興趣。現(xiàn)在根據每課內容的特點。設計出新穎的課堂導入。例如:在教唱《小烏鴉愛媽媽》這首歌時,我是這樣引入的。利用課件講述《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通過故事當中小蝌蚪找媽媽的感人故事情節(jié),誘發(fā)學生的情感,調動學生的興趣。

          (二)、欣賞音樂,體驗歌曲情感。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相較于以前的教學活動,我在保留了整體欣賞、感知音樂的基礎上增加了二次欣賞、品味歌曲,對比欣賞、體驗歌曲兩個聽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聆聽音樂之美的過程中同時去體驗情感之美,充分發(fā)揮音樂聽這一重點。

         。ㄈ⒊莞枨,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讓學生自由的演唱歌曲,為歌曲配舞蹈,故事等一些環(huán)節(jié),調動情緒發(fā)揮小學生活潑愛動的性格特點,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例如:在教唱小學一年級第二冊《我們來開音樂會》這首歌時,其中唱“你唱呀池塘的小青蛙呀,我唱呀叮咚的小溪水,他唱呀田野的小禾苗!蓖瑢W們,想一想,我們還能唱唱春天的什么。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結已自己的生活進行創(chuàng)作,并在創(chuàng)作出歌詞的基礎上改一改旋律,讓他們自己去表現(xiàn)創(chuàng)新后歌曲的效果,聽著自己的歌曲,學生們激動了,創(chuàng)新的意識也就高漲起來了。

         。ㄋ模⒈硌莞枨,給學生美的教育 體驗了歌曲情感,創(chuàng)新了歌曲內容,可以說是學生對歌曲的理解已經有一了個總體細致的認識,接下的表演歌曲就是讓學生把自己的這種認識通過配舞蹈,拓展情節(jié)等形式表現(xiàn)出來,與同學一起去分享歌曲的內容美,情感美。

          三、音樂教育在小學生音樂審美教育中的重要性。

          音樂教育是“審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低年級的音樂教學中,如何發(fā)揮它的這一作用?這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根據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特點,筆者認為培養(yǎng)他們對音樂的“審美趣味”是教學的側重點。 什么是音樂審美趣味?審美趣味是指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美國現(xiàn)代心理學家布魯姆指出:“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的發(fā)生興趣!边@說明興趣是學習的基礎。從美學角度看,只有形成正確的審美趣味,才能有深刻的審美體驗、主動的審美意識、正確的審美評價,進而形成創(chuàng)造美的欲望。分別從以下幾點表現(xiàn)出來:

          1、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

          音樂是一種聽覺的藝術,需要通過聽覺來初步感受美,培養(yǎng)審美感知。音樂藝術的一切實踐都需依賴聽覺、聽,是音樂藝術最基本的特征。人感知美的能力,是在感受音樂音響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學會感知就是學會用審美的耳朵、審美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探索音樂作品的美。例如:在欣賞《美麗的草原》這一課中,我運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精心制作了多媒體教學課件,老師的一切語言和情景演示,都隨著音樂的展開而同步進行。學生聆聽著優(yōu)美的音樂,看著栩栩如生的大草原的畫面,感受著老師美好生動而又富于情感的表情和語言,完全神經在審美的情境之中,視覺、動覺、想象等審美因素,綜合作用于學生的情感,達到了以情動人,以美育人的審美境地。

          2、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想象能力

          想象是創(chuàng)造的源泉。音樂審美想象會給學生帶來審美享受,同時激發(fā)起他們的思維活動。學生每一次審美想象得過程,都是邁向更高層次音樂審美想象得一個階梯。因此,教師在音樂教學中要給與學生一定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的審美想象力能夠得到很好的發(fā)揮。例如:在欣賞《玩具兵進行曲》這一課時,學生聽到了一首節(jié)奏強烈、富有動感的音樂,好像真的有許多玩具兵在走路、搖擺、玩耍,每一個小朋友都產生了情感表現(xiàn)、行為表現(xiàn)得沖動。于是我讓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你愿意表演哪個玩具就表演哪個玩具,你愿意怎樣表演就怎樣表演,同學們高興極了,都根據自己對樂曲的理解,設計動作,積極地、認真地參與表演。就這樣全體學生都變成了一個個不一樣的玩具兵,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的想象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發(fā)揮。

          3、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表現(xiàn)能力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表現(xiàn)人類的情感又是音樂藝術的本質特點。在小學音樂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的表現(xiàn)意識,讓學生知道如何去表現(xiàn),已經成為了一個重要的目標。當然,在培養(yǎng)學生表現(xiàn)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表現(xiàn)欲望,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讓學生經常體會到參與表現(xiàn)后所獲得的審美愉悅感,這樣學生們才會敢于表現(xiàn)、善于表現(xiàn)。

          例如:在低年級唱游課中有一首《我的小寶寶》的歌曲,歌詞淺顯易懂,旋律抒情優(yōu)美,描寫了一位媽媽在哄孩子睡覺時的場景,表達了母親對孩子深深的愛,以及孩子對母親的強烈的依賴之情,營造了一個溫馨又美好的家的氛圍。這首我就讓學生來表現(xiàn),“假如你是爸爸(媽媽),你會怎樣紅你的小寶寶睡覺?”在此基礎上,我又讓學生組成臨時家庭,用歌聲、表情、動作、造型來表現(xiàn)這首歌曲。學生的表現(xiàn)沒有好于不好,只要每一位學生都參與了,都能得到大家的肯定和掌聲。最后我還讓學生思考:媽媽對你是這樣的關心,那么你該怎樣回報媽媽呢?學生是很聰明的,馬上都能回應老師的問題,學生的回答都是表達了自己對媽媽深深的愛,和對媽媽的感謝,此時學生的情感得到了升華。

          4、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合作能力

          音樂世界是豐富多彩的,音樂的表現(xiàn)藝術也是多元的。其中既有獨唱、獨奏、獨舞等個人的表現(xiàn)形式,也有合唱、合奏、集體舞等集體表演形式。學生集體參與合作是共同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過程,同時也是提高學生審美感受能力,審美表現(xiàn)能力,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的過程。特別是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合作學習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它促進學生互相學習、互相關心、共同進步。

          例如:在如二年級唱游課中要求學生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如果光聽老師講,學生對學習一點兒也沒有興趣而且根本聽不懂,這是一個讓所有老師都頭疼的問題,于是我運用“搭節(jié)奏”的游戲,讓學生自行組成活動小組,在搭搭拆拆的游戲中學習掌握到新知識。在他們的游戲過程中不單單解決了怎樣搭節(jié)奏這個知識點,而且繼續(xù)在研究搭完了節(jié)奏之后,怎樣拆了節(jié)奏再搭新的節(jié)奏我們還進行了比賽,看哪一小組節(jié)奏搭得又快又好。這樣的教學方式,不但使學生掌握了知識點,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而且也鍛煉了他們小組合作的能力,因為只有小組成員共同努力,才能得到最后的勝利。

          5、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

          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是人類創(chuàng)造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審美創(chuàng)造力是審美主體在審美實踐的過程中按照審美規(guī)律進行創(chuàng)造性審美活動的能力。音樂創(chuàng)造是小學音樂教學中極為重要的一項教學活動。教師應該將音樂創(chuàng)造教學滲透到欣賞、歌唱、器樂演奏、律動等教學活動中去,做到任何教學活動都體現(xiàn)出審美創(chuàng)造的原則。

          例如:在欣賞《快速波爾卡》這首樂曲時,我讓10—12名學生為一組,通過表演性的動作來表現(xiàn)可取所要表達的內容,并鼓勵他們進行創(chuàng)作,來豐富樂曲的時間、場景、人物、事件;在扮演角色中,我又鼓勵學生可以一人扮演多種角色。于是,有一小組在表演中創(chuàng)作了一段舞蹈;有一小組在表演中創(chuàng)作了一首詩;有一小組還創(chuàng)設了多個場景:火車站、大草原、田野、農莊、森林等等。在表演中,學生自由地、大膽地表現(xiàn)出了對樂曲的獨特理解,充分感悟到了音樂的魅力,讓我不得不贊嘆學生們對音樂的理解力和創(chuàng)作能力。

          總之,音樂是美的藝術,音樂教師是美的傳播者,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帶領學生走進音樂的殿堂,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現(xiàn)美與創(chuàng)造美,塑造美的心靈、美的人格,讓學生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這個過程是漫長而曲折的,這就需要廣大音樂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為培養(yǎng)造就適應新時代發(fā)展的具有高尚審美情趣的高素質人才而奮斗!

          小學教育的論文 篇6

          現(xiàn)在的語文課堂還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費時多而收效微”的狀況。拿閱讀教學來說,一個是內容太多、太雜,老師駕馭不了,加上怕漏教了偏偏又考到了,于是無論是“西瓜”還是“芝麻”統(tǒng)統(tǒng)都要撿,“眉毛胡子一把抓”來個一網打盡。一個是教學過程太繁,太復雜,又太雷同。內容多,重點多,環(huán)節(jié)多,又往往千課一面,千篇一律。老師累,學生煩,效率低。另一個是方法、策略不合適。表現(xiàn)為“兩化”和“三多三少”:教師活動多,學生活動少;師生對話多,學生個體與文本對話少;分析內容、開掘人文多,抓住文本語言,引導學生理解、積累、運用少。勢必削弱了語言文字的感染力,削弱了語文的魅力,導致語文應用能力不強,同時人文的熏陶也大打折扣。

          因此,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把握好課堂,向40分鐘要質量是搞好教育教學工作的保障。上完一節(jié)課后,我們每個人都要習慣問問自己“我教給了學生什么?”,問問學生“你們學會了什么?”其實,無論語文教學被注入什么樣新的精神,有一點應該是不變的,那就是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是務實高效的。什么是務實高效?課堂應該實在一些,要盡量做到在短短一堂課里,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更多的方法,讓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的學習情感和興趣得到進一步的豐富和加強。可以說,高效是我們課堂教學的目標,務實是課堂教學的手段。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呢?我認為:

          一、“潛心會文本”——構建務實高效課堂的前提。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地提出了閱讀互動的三維結構——“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什么是“文本”呢?語文閱讀教學中所說的“文本”指的就是教材,即語文課文。語文課文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教學內容隱藏在課文之中。在現(xiàn)代化技術越來越豐富的今天,許多教師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制作課件等教學輔助手段上,而文本被拋在了一邊,上課前才匆匆地拿出教學參考書看一下,這樣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其實語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質兼美,意蘊深遠,作為語文老師,首當應以一個學習者的身份,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認真對話,靜心凝神地加以研讀。教師只有做到吃透文本,方可引導學生正確解讀文本,讓學生在教師正確的引導下,主觀能動地“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祖國的語言文字。

          我們聽過不少優(yōu)秀教師的課,他們的課堂沒有華麗,只有樸實;沒有太多精美的課件,只有書本與粉筆,而我們每一個聽課的老師卻往往不知不覺地陶醉其中,隨著教者在課堂上的引導,或喜或悲或樂或怒,仿佛置身的不是課堂,而是走進了文本,自己就是文本中的角色。試想,如果教者自己沒有對文本很深刻的領會,又如何能使聽者走進文本呢?文本有大美而不言,只有用心與文本對話,才能重拾文本的美麗。主要有以下幾點:

         。ㄒ唬、用心解讀文本首先要做到正確解讀文本。正確解讀文本就是指能正確把握文本的價值取向。通過鉆研教材,對教材的二度開發(fā),來確定“教什么”,也就是解決教學內容的問題。首先要“鉆進去”,依據《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年段目標、單元目標、課文特點、課后思考練習等,綜合課文的教學內容。然后再“跳出來”,站在學生的角度,依據教學目標,結合課文特點確定本課語言訓練的內容,確定課文教學的重難點。只有正確解讀了文本才可以把課文的精要提煉出來,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崔巒理事長所說的課堂教學中“兩化”和“三多三少”的問題。

         。ǘ⒂眯慕庾x文本還應做到多元化地解讀文本。大家也許都聽過“先把自己的杯子空掉”這句禪味十足的話吧。聯(lián)系我們的閱讀教學想一想,面對課文,教師的“杯子”里,往往自覺或不自覺地裝滿了教參或自己的看法,不“先把自己的杯子空掉”,怎么裝得下孩子的心聲呢?文本是一座精神花園,教師把學生帶進這座“花園”,不僅要讓學生看到紅花,還要讓學生看到綠草。因此我們應該秉承一種欣賞并悅納的良好心態(tài)尊重學生多元化解讀文本。

         。ㄈ⒂眯慕庾x文本更應做到能超越性地解讀文本。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說“超越教材的過程,就是讓學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從書本中積累文化知識,間接獲得情感體驗、生活體驗等人生涵養(yǎng)的過程。”從網上聽竇桂梅老師的課我學到的往往不僅僅是課文。從《圓明園的毀滅》中學生讀到了《雨果致巴特萊的信》、《告別圓明園》、《通過圓明園的硝煙》等文章;《第一次抱母親》、《愛如茉莉》、《愛之鏈》等文本段落使學生對史鐵生《秋天的懷念》有了更深的情感體會。超越文本使孩子的文學素養(yǎng)更厚實,使孩子的人文素養(yǎng)更沉實,教師責無旁貸。

          用心與文本對話,用靈魂與文本對話,從而正確地引領學生在文字符號構筑的精神世界里漫游,并在其中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提升、自己成長。

          二、“精心巧設計”—— 構建務實高效課堂的關鍵。

          全國小語會理事長崔巒說:“語文教學一定要刪繁就簡,要返樸歸真,簡單實用,提倡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fā)展!焙沃^簡單?“簡單不是草率,不是省事,是要改變繁瑣的、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課文內容、或離開課文語言挖掘人文內涵的教學套路,依據閱讀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突出語言的理解、積累與運用,來構建簡約、實用的閱讀教學。”

          讓我來分析竇桂梅老師執(zhí)教的《秋天的懷念》一課。整個課堂設計就由兩大部分組成:讀出韻味,讀出思考;圍繞主題“好好兒活”構建課堂。三個層次層層推進:感受“咱倆”的“好好兒活”,體會“我倆”的“好好兒活”,思考“我們”的“好好兒活”,而整個教材的處理,又置于作者史鐵生的一組作品之中,教學環(huán)節(jié)可謂是環(huán)環(huán)緊扣,條理清晰,新穎簡潔,設計巧妙。

          又如我在銀川聽特級教師王菘舟老師上的《荷花》一課,整堂課以“美”為主線,設計了三個部分:

          1、在呈象感形中發(fā)現(xiàn)美

          2、在品詞悟情中感悟美

          3、在移情入境中意會美。課堂設計緊扣語文學科特點,根據學生學習興趣,從表象的美到意會的韻,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引導學生在潛心會文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感悟、意會美,最后用自己的情感和語言去創(chuàng)造美。整節(jié)課一氣呵成,重點突出,在看似簡潔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包含著豐富的內容。

          全國小語會理事長崔巒說:“簡簡單單教語文,其中一點要做到教學環(huán)節(jié)要簡化,而環(huán)節(jié)的簡化,最重要的體現(xiàn)在對學習內容的精選,對理解、積累、運用語言整合的處理上。”縱觀許多特級教師的優(yōu)秀課例,他們無一不是遵循這樣的原則,根據文本,結合學生的特點精心設計,實現(xiàn)了老師在簡單中教,學生在快樂中學的教學境界。

          三、“靈活用方法”——構建務實高效課堂的保障

          如何使課堂效果達到最佳,怎樣的課堂才是務實高效的課堂?我們說只有學生感興趣、學得輕松、學得深入、學得自主的課堂才是有效的課堂。由此看來,課堂上運用靈活的方法手段進行教學尤為重要。

         。ㄒ唬、創(chuàng)設寬松的學習氛圍。

          心理學認為,愉快的環(huán)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賴。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習,更有利于知識的生成。因此老師要運用語言、課件、音樂等各種手段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使學生以一種自由、放松的心態(tài)投入學習中。然后再通過一系列的問題,把學生逐步引入課文深處,讓他們不知不覺中進入深層次的學習之中。讓他們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探索知識,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問題中來,為實現(xiàn)高效課堂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ǘ、 將小組學習落實到位。

          小組合作學習作為現(xiàn)今課堂上主要的學習方式,已為廣大教師所喜用。小組學習中的討論不是為了活躍氣氛,而是通過學生之間思想的碰撞,真正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因此設計怎樣的問題成了合作學習的關鍵所在。我們認為討論的問題必須是高質量有探究價值的。那么應如何設計問題呢?我們可以這樣操作:如:請同學在課堂上就某些問題進行一一討論,首先要求同桌之間相互進行講解,直至剩下不能解決的問題,然后再把不能解決的問題放在四人小組中進行第二輪討論,實在解決不了再放到全班和老師一起討論,這樣在課堂上建立起一個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的三維模式。在小組學習中獲得的知識無疑比通過老師講解獲得的印象更為深刻!從而為高效課堂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ㄈ⒓ぐl(fā)學生的思考欲望。

          古人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高效的課堂必然是思考的課堂。思考是高效課堂的催化劑,是高效學習的助跑器。激發(fā)學生的思考欲望,開發(fā)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這也是我們培養(yǎng)學生的重要目標。所以,語文教師在處理課堂提問時應遵循以下四個原則:

          1、設計的問題要有明確的目的性,緊扣教學目標,能夠激起思考。因此,教師要從教材的實際出發(fā),鉆研教材,認清教材的知識內容,把握教材特點,明確教學要求,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設計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思考價值,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能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引導他們生動活潑的學習,使他們經過自己獨立思考,對知識融會貫通,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問題要大小得當,多少適量,難易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能力。

          教師對課堂中所提問的問題應在備課時精挑細選,嚴格控制數(shù)量,克服課堂提問的隨意性。要做到數(shù)量適中,也要避免兩種傾向, 太多或太少。提問太多,學生沒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對所學知識難以理解、消化;提問太少,講授太多,學生難有參與的機會,最終會產生厭倦情緒。

          3、設問要有一定的藝術與技巧,杜絕形式主義的問答,學生答問與老師的答案不一致時,教師不善于變通引導,而是仍舊反復問,讓學生再答,直追到與自己的標準答案一致為止。這種鍥而不舍一再追問的做法,也是主觀主義與形式主義在作怪。

          4、設問要盡量使全體學生都積極參與思考,使更多的學生有被問到的機會,并激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對答案置疑辨析。

          教師必須細細揣摩,問到關鍵處,問到有用之處,問到學生心里去,問出水平來,才能更好的促進我們的教學,利于學生的發(fā)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通過問的技巧與藝術,體現(xiàn)出教學新理念。

          (四)、課堂練習鞏固拓展。

          每節(jié)課結束,設計一些具有鞏固拓展作用的練習非常必要。好的練習不僅可以使學生在無意之間進行了知識的強化和鞏固,而且一些拓展題更使學生增加了課外知識的積累,使所學的課內知識更豐富、充實。另外,設計合理巧妙的練習還可以激發(fā)學生對生活的思考,培養(yǎng)學習的興趣和科學精神,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有效的練習是高效課堂的保證。

          (五)根據自己的實際優(yōu)勢,爭創(chuàng)個性化的教風

          首先,教師的知識底蘊是教學之本。豐富的學科專業(yè)知識是語文教師教好課的基礎。深厚的學科專業(yè)功底猶如泉水源源不斷,始終滋潤著我們的教學生命。一位舉手投足浸透著文化芳香的語文教師總是有著常人無法企及的魅力,在這樣的老師課堂上,你會如沐春風。

          其次,小學語文課是欣賞課,它所反映的感情多種多樣,或慷慨激昂,亢奮高歌;或如泣如訴,低聲吟唱;或淋漓盡致,纏綿哀婉。而有的教師感情充沛,善于以情感人;有的教師思維敏捷,注重設疑問難;有的教師嗓音清脆,通過誦讀課文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有的教師表達言簡意賅,從不經意處入手引導學生步步深入。語文的學習是美文的欣賞、是情感的交流、是品格的塑造、是素質的培養(yǎng),課本中的文章都是通過精挑細選,對學生的成長有幫助的經典范文。不同的課文有不同的風格,因此也要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

          最后,講究營造教學氣氛藝術。良好的氣氛應當是民主、和諧、寬松、愉悅的,它是創(chuàng)設高效語文課堂的前提。教師要滿腔熱忱地組織教學活動,做到情緒飽滿,態(tài)度和藹,語言親切,富有激情,用教師的情緒、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學生,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在自主學習中享受學習的快樂。

         。、以趣結尾,余音繚繞

          正如紅花還需綠葉襯一樣,一堂高效的課除了做到以上幾點以外,還必須有一個好的結束,也就是我們的結語。它應該是整堂課的一個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好的結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嘗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一堂好課的結尾,不僅可以對教學內容起到梳理概括,畫龍點睛和提煉升華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課堂教學內容,取得“課雖盡而趣無窮、思未盡”效果。在語文課的結語中,選取一些趣例作為結尾,往往令人縈懷難忘。

          總之,高效課堂是語文課堂發(fā)展的必然,他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更明確的說是尊重了學生的自主。發(fā)揮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能夠心甘情愿的學習,能夠帶著興趣去學習。在歡樂和諧中提高效率。從而獲得最優(yōu)的學習效果。

          小學教育的論文 篇7

          【摘要】

          教師的教學風格已經成為新課改下備受關注的議題。如何將沉悶、枯燥、凝重的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舊貌換新顏,使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充滿活力、充滿生機、充滿信心是廣大小學數(shù)學教師的不懈追求,而教師具有獨特的教學風格無疑是解決這個問題的良方。

          【關鍵詞】

          教學風格 小學數(shù)學 小學教師

          教師的教學風格是教師在教學理論指導下,經過長期教學實踐的探索和追求形成的、并逐步完美的教學活動,并且在教學觀點、教學方式方法、教學技巧、教學作風、教學效果等方面綜合體現(xiàn)出來的、穩(wěn)定的、具有獨特個性的教學特點與審美風貌。那么,探討研究那些因素影響小學數(shù)學教師教學風格的形成和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要注意哪些問題,這有助于教師個性化教學風格的形成,從而成為名師名家。

          一、影響小學數(shù)學教師教學風格形成的因素

          (一)內在因素

          1、教師受教育的程度和更新知識的理念

          記得初為人師時,我們把“教師要有一桶水,才能給學生一杯水”作為座右銘,認為教師就是知識的傳授者,只有具備扎實深厚的專業(yè)知識,才能居高臨下,駕馭自如,向學生輸出知識的精華。一個知識貧乏的教師,即使用最好的教學手段也教不出好學生。固然,教師自身受教育的程度的確是教師風格形成的前提。一般來說一個教師文化層次越高,他的知識越淵博,在教學過程中能提高教學內容的深度和新知識的含量,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必須具有一桶水。但常識告訴我們,水也是有區(qū)別的,有清水、活水,也有死水、臟水,甚至腐水、臭水,那么,老師有了一桶水是不是就夠了呢?顯然是不行的,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具備了扎實深厚的專業(yè)知識和不斷更新知識理念對教師教學風格的形成起到促進作用。

          2、教師的樂教敬業(yè)精神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以其光輝的一生鑄造了教師的理想人格:熱愛學生,尊重學生,對教學嚴肅認真,一絲不茍,理論聯(lián)系實際,重視革新創(chuàng)造,時刻堅持“學高為師,身正是范”。正是他的這些優(yōu)良品質影響著學生,才塑造出眾多社會棟梁之才。中國有這樣一句老話:“師徒如父子”。這句話說明老師可以像父親一樣的關心學生、愛護學生。當老師一臉陽光地走進教室時,學生們的心情就會很舒展、很輕松;當老師一臉怒氣地走近他們時,學生們則噤若寒蟬,生怕自己撞到老師怨氣的槍口上;老師在課堂上以熱情的語氣肯定學生,以贊賞的眼光激勵學生,他們的心里會充滿幸福與喜悅,表現(xiàn)得很興奮,使學生產生求知欲望;老師指責、挖苦、嘲諷學生,則無疑是給他們心靈的天空蒙上一片沉重的烏云。

          一個教師只有樂教敬業(yè),才能認真地對待每堂課的教學,才有提高自身教學水平的強烈愿望,才能力求自身教學技術和教學效果的完美。教師的樂教敬業(yè)精神程度對教學風格形成具有決定作用。

          3、教師個性特征產生的影響

          文如其人,課也如其人。有的人熱情開朗,激情澎湃;有的人沉著冷靜,思維慎密;有的人機智敏捷,幽默詼諧……個性特征的不同教學風格就會有所不同。

          瑪蘭德在《教室里的雕塑藝術》中指出:“教書育人就是一門雕塑藝術,每一位優(yōu)秀教師都是一位雕塑家。雕塑家依據自己的風格作用于他的工作對象,那么他的作品必然也會體現(xiàn)出他的風格特征!痹谡n堂教學中,教師就如一位雕塑家,有的教師習慣于一種教學方法;而有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斷變換教學手段和方法;這種風采各異的教學風格主要來源于教師的個性特征。正是由于這個個性特征在講臺上表演才使教學風格呈現(xiàn)多樣性,使教學成會艷麗多彩的藝術。

          4、教師自身教學經驗的積累和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風格形成是教師大膽實踐、勇于探索和創(chuàng)新的結果。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環(huán)境、教學資源,不同的學生,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外部環(huán)境,諸多不確定因素決定了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作為一名教師,應該經歷各種常態(tài)的接觸,逐漸形成適合自己特長的比較穩(wěn)定的教學風格。正如優(yōu)秀教師所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苯處熢诜e累教學經驗的同時,更要不斷地創(chuàng)新,千學萬學,都應在自己的風格基礎上不斷完善變化,唯如此,才能在教學上自己得心應手,教有成效。在教學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在不斷進行教學技術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一種屬于自己的教學風格。

          (二)外在因素

          1、社會傳統(tǒng)和時代要求的影響和制約

          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凱洛夫提出的“五步教學法”,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教師,因而成為我國教育界倍加推崇的通用模式。組織教學、復習舊課、講解新課、鞏固新課、布置作業(yè)。這五步法已寫入小學數(shù)學教法的教科書,也作為我們評價教師一堂課的標準,由此,就形成了千篇一律的固定的教學風格。

          現(xiàn)代社會,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經濟的全球化及教育的信息化、網絡化的發(fā)展趨勢,對21世紀的人才培養(yǎng)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育思想觀念與教育模式都產生了根本的變革。而站在培養(yǎng)人才講臺上的教師如果不更新觀念,與時俱進,將無法適應新時代的教育工作,成為現(xiàn)代教育的落伍者。

          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在教學中創(chuàng)建了許多新型的教學模式。江蘇省特級教師邱學華,他的“嘗試教學法”,顧名思義,就是特別強調“先試后導,先練后講”,提倡學生要能嘗試,多嘗試。著名特級教師魏書生也在這個時期提出了“六步教學法”,即定向――自學――討論――答疑――自測――自結。比較著名的還有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盧仲衡教授,“自學輔導模式”,就是主張“先學后教”。

          2、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是影響教學風格的一個重要因素

          不同的教學內容要采取不同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如小學數(shù)學包含:小學數(shù)學的概念、計算、問題解決、幾何等不同教學內容。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風格不能一成不變的,應在自己形成的較穩(wěn)定的風格基礎上去應和不同教學內容的要求。比如:小學數(shù)學概念“1”,誰能見到真正的“1”,我們只能見到一棵樹、一支筆、一個人、一頭牛,而絕不會見到作為數(shù)學概念的“1”,數(shù)學概念的這種抽象性就決定了小學數(shù)學的學習,就要以相應的感性經驗為基礎,經歷一個將感性材料在腦海里來回辨析,從模糊到逐漸清晰的過程。特別是新概念的引入,概念形成,更要關注如何給學生提供豐富而典型的感性材料,在學生頭腦中建立起清晰的表象。

          俗話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課堂上學生對教學內容難免會有不同的意見,作為老師,不能按照預設一味尋求答案標準性,而應注重課堂的生成性。由于學生實際情況的不同,比如:學生的年齡大小,智力的差異,學習基礎的好壞等等也會對教師教學風格的形成產生極大的影響。

          3、學校的教學民主和氛圍

          學校教學環(huán)境主要是指校內的教學民主和研究氛圍、學校對教與學的評價體系、學生狀況、教學設施等等。在一個寬松的、民主的、探索的教學藝術環(huán)境里,教師經常研究切磋不同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取長補短。這對于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和教學技術的創(chuàng)新都是極其有利的,特別是年輕教師隨時隨地都可以學到新鮮的東西,促進年輕教師快速成長,同時對每個教師的教學風格的形成產生積極的影響。

          4、學校對教與學的評價體系

          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教學評價對教師教學風格形成和發(fā)展將起到導向作用。目前學校教與學的評價體系存在種種弊端,以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為核心,著重考查學生對教師授課內容的記憶和再現(xiàn)情況,注重答案的標準化和統(tǒng)一化。沒有給學生的獨特闡釋和創(chuàng)新理解留下必要的空間。從而造成嚴重的應試教育現(xiàn)象。

          數(shù)學的新課程標準指出: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和評價多樣的評價體系。對數(shù)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shù)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所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與態(tài)度,幫助學生認識自己,建立自信。因此,教與學的評價體系對教師形成什么樣的教學風格產生重大的影響。

          5、教學設施及學校環(huán)境

          上世紀八十年代那種“一支粉筆,一本書就可以走上講臺講課”早已過去。隨著教育事業(yè)的日新月異,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具有圖,文,聲,像合一的特點的多媒體輔助教學已經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它可以使課堂教學變得更加形象,直觀。多媒體技術如何恰當?shù)嘏c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整合,改變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達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難以比擬的良好效果,同時也影響到教師教學風格的形成。

          二、小學數(shù)學教師教學風格的形成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做有激情的智慧型的小學數(shù)學教師

          教學是一門藝術,而藝術最本質的東西是以情感人。一個不喜歡甚至厭惡自己所教學科的教師,即使學富五車,才高八斗,也難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激情是一切藝術之母。激情不是簡單意義上的瘋狂,而是你對小學數(shù)學這門學科深沉的愛,在平時的交流中要讓學生感到老師同他們的關系是非常重要的。無視學生或者看不起學生,可能使學生產生強烈的痛苦,摧毀自信,醞釀敵視。當然我們熱愛學生,就要在我們的行為中清清楚楚地表露出來,熱愛學生包括對他們的需求和興趣愛好的欣賞。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是數(shù)學教學中常用的一種策略,它有利于解決數(shù)學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學生思維的具體形象性之間的矛盾。對學生有建設性的想法,要尊重理解,并給予賞識性評價,少說“你不行,你不對”多說“你真行,太棒了”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使課堂高潮迭起,充滿生機。

          2、要有清醒的自己意識

          自己意識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是對自己心理傾向、個性心理特征和心理過程的認識與評價。正是由于人具有自己意識,才能使人對自己的思想和行為進行自己控制和調節(jié),使自己形成完整的個性。自己意識的內容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智力因素方面,要全面了解自己在觀察力、思維力、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等方面的優(yōu)勢和劣勢所在。特別是數(shù)學學科的特點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而不同于其他學科。例如對于自然數(shù)的認識:1,2,3,…,101,102,103,…,1001,1002,1003,…無限制地繼續(xù)下去時,很遠很遠的大數(shù)是決不可能由真實事物中直接抽象出來的,而只能依靠人的想象。這種想象的數(shù),實際上是人的思維的產物,把它看成是一種“理想元素”。類似地直線的無限性,有理數(shù)的稠密性,實數(shù)的連續(xù)性等概念,也都是理性思維的結果,不可能直接為人們所感知。非智力因素包括情緒、意志、興趣、性格等因素。教師要清楚地了解自己屬于哪種氣質,膽汁質、多血質、黏液質、抑郁質,因為不同的氣質體現(xiàn)了不同的個性特征,因而分別適合于創(chuàng)造不同教學風格?梢姡@種知“己”是相當重要的。

          3、要有不斷學習的意識

          陶行知先生說過:“惟其學而不厭,才能誨人不倦;如果天天賣舊貨,索然無味,要想教師生活不感到疲倦是很困難的了!庇终f:“好學是傳染的,一人好學,可以染起許多人好學。就地位論,好學的教師最為重要。想有好學的學生,須有好學的先生!睋Q句話說,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同學也互相感化。好學的同學能引別的同學好學。教師一旦停止學習,教師的工作如同機械的運作,在機械枯燥的活動中,教師會喪失人的本質,會覺得生活毫無意義,會沮喪而沒有活力,F(xiàn)在知識更新的速度在不斷地加快,教育教學理論不斷地在推陳出新,教育信息技術在教學中得到廣泛的應用,作為一名教師如果沒有堅持終生學習的思想,就不會達到一個新的境界,因此不斷地學習就成為當今社會對教師的要求,所以作為一名教師勤于學習、學會學習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4、要有一個良好的心里定勢

          定勢理論認為,定勢是指一定的心理活動所形成的一種預先的心理準備狀態(tài),它使人們以比較固定的方式去進行認知或作出反應,并影響著問題解決時的趨向性,這種趨向性,有時有助于問題的解決,起到正效應;有時會妨礙問題的解決,帶來負效應。小學數(shù)學教師的心理定勢對小學數(shù)學教學有較大影響,積極的心理定勢推動教學的進展,消極定勢妨礙教學的深化,“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即反映認識上的心理定勢,又具有強烈的情感色彩。教學風格的形成有賴于一種穩(wěn)定的積極的心理定勢,心理學研究和實踐證明:自由、寬松、安全的氣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發(fā)揮。為此,我們應采取相應的對策,既要強化心理定勢,又要適時地突破定勢的束縛,不斷完善心理結構,從而形成一個獨特的審美情趣、思想傾向、思維方式的教學風格。

          總之,具有獨特的穩(wěn)定的教學風格是每一位老師的追求,不是名師、特級教師才有的追求。教師的全面成長和教學風格的形成,只有通過每位教師的刻苦努力,不懈的追求,從現(xiàn)在開始,從你的每一節(jié)課開始,朝著一個屬于自己的方向發(fā)展。

          小學教育的論文 篇8

          目前,中國的教育問題備受關注,尤其是小學教育,各種理論各種觀點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一切以有利于孩子成長成才的出發(fā)點是最根本的東西,是不容隨意篡改的。如果把我們的成長成才看作是構建一座高樓大廈,那么我們的小學教育便是為建設高樓大廈打好穩(wěn)固的地基。之所以這樣說,是為了更形象的突出我們做好基礎教育的重要性。

          一、小學教育的重要性

          小學教育是整個教育事業(yè)的基礎,要提高整個教育事業(yè)的質量,必須從小學教育做起。小學教育的基礎地位具體表現(xiàn)如下。

          (一)小學教育在實施義務教育中的基礎地位

          1986年義務教育法規(guī)定,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義務教育是面向全體公民的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yè)。義務教育是,要求適齡兒童必須接受,國家、社會、學校、家庭必須保證的,強制、免費和普通的國民基礎教育,是國家用法律形式予以規(guī)定的。小學教育是九年義務教育的第一階段,在實施義務教育中負有直接的重大責任。它保證接受教育成為每一個人的權利和義務目標的實現(xiàn)。

          (二)小學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的基礎地位

          一個國家的學校教育體系大都分為若干階段。我國的學

          校教育體系三大階段,一般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每個階段又有其獨立的性質和任務。其中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連貫性很強,“九層之臺,始于壘土!毙W教育是各級各類教育的基礎。從一個國家來看,只有小學教育普及和提高了,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才能逐級普及和提高。從個人來講,完好的小學教育,為其接受中等教育提供了條件,同時也為其身心健康發(fā)展奠定了基礎。從這個意義上講,小學教育的作用是基礎的。

          二、小學教育存在的問題

         。ㄒ唬┱n程結構不合理 內容落后

          小學課程設置比較單一,以綜合課程為主,綜合化是教學內容所呈現(xiàn)的趨勢,而在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課程結構進行了重大的調整,加強了一些課程,他們都旨在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和實用技能。而目前小學由于課程結構單一,尤其是實踐性課程不足,教學實習時間短,這必然導致難以勝任小學教學工作,導致老師們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明顯欠缺;學科教學內容陳舊,脫離小學實際,尤其是教育理論的有關課程在如何指導學生開展多樣化學習方面的建構亟待完善。

          (二)教學觀念落后 強制性過強

          目前的教學技能中強制性的要求與現(xiàn)代教育以人為本的理念及個性化的培養(yǎng)要求相沖突,培養(yǎng)觀念略顯落后,難以真正調動學生老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因此教學技能培養(yǎng)難以收到實際的效果。導致師范生教學能力不高的主要原因與教學技能培養(yǎng)中過度重視課堂教學,實踐性不足也有重大關系。

          三、怎樣完善小學教育

         。ㄒ唬 加強教育教學管理

          我們要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力度,利用各種手段提高教師的管理意識。教師是學生的管理者,也是學校設備的管理者,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教育教學管理,并不僅是學校的領導者的工作,教師也參與其中,而且是很重要的組成部分。這就直接和教學管理掛鉤,所以說,教師一直進行著管理工作,也是教育教學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讓教師清楚自己也是一個教育教學過程的管理者,所以要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的管理,這對提高教學管理的有效性和教學質量的提高是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的。

         。ǘ┨岣呓處熕刭|

          首先,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力度。教師是學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教師是教育教學的主導,對教育教學質量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加強對教師的管理。學校要盡可能地給教師提供條件從而不斷提升自身的水平,加強對教師的評價管理。對于教師的評價是教師管理的重要方面,積極地評價,能夠激發(fā)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反之則不然。所以,學校要建立科學的評價標準,要加強形成性評價,使評價真正起到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高教師水平的作用。

         。ㄈ 構建教學評價體系

          加強對教學質量的管理。對教學評價的管理是教學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建構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只有符合教學實際的評價標準,才能對于提高教學質量起到積極的作用,否則,則會影響教師的積極性,降低教學效率。

          綜上所述,教育是隨著時代發(fā)展而不斷發(fā)展的,時代的主旋律不會輕易的改變。所以,加強對教師的管理,提高教師的管理意識,抓好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落實新教育,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培養(yǎng)更多有用的人才,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事業(yè)增磚添瓦!

          小學教育的論文 篇9

          學前教育“小學化”不是我國學前教育發(fā)展中的新問題,但近年來,此種現(xiàn)象日益凸顯,令人擔憂。所謂學前教育“小學化”其主要表現(xiàn)是幼兒園在辦園過程中不遵循幼兒成長和學前教育規(guī)律,教育內容、形式和方法不符合幼兒的年齡和身心發(fā)展特點,以課堂灌輸為基本形式,搬用小學教學內容和教材,按照小學的教育和管理方式對幼兒實施教育和管理。學前教育“小學化”要求幼兒像小學生一樣會寫字、會拼音、會算術,甚至明確把小學培養(yǎng)目標照搬為學前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違背幼兒教育規(guī)律的學前教育“小學化”,對幼兒身心健康帶來的危害不容忽視。

          一、學前教育“小學化”的危害表現(xiàn)

          1.影響幼兒身心正常生長,損害幼兒大腦發(fā)育。

          幼兒正處在生長的初始發(fā)育時期,肌肉收縮力差,容易疲勞和損傷,骨骼硬度小,彈性大,容易變形。過早地要求幼兒像小學生那樣長時間坐著學習、寫字,幼兒不僅會因為注意力短暫而難以堅持,更會因為堅持不了而身體姿勢不正確造成骨骼畸形扭曲、眼睛受害等問題。另外,幼兒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不健全,過多的學習負擔讓幼兒長時間注意力集中,神經系統(tǒng)受到單方面的重復刺激,而不是豐富的多維刺激,又不利于幼兒的大腦神經系統(tǒng)正常發(fā)育。研究表明,幼兒大腦發(fā)展有個“敏感期”,這是幼兒認知發(fā)展的“機會之窗’!靶W化”的學前教育統(tǒng)一集中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往往就會使幼兒的“機會之窗”關閉,扼殺幼兒在某些方面的發(fā)展天賦?傊,幼兒身體發(fā)育的特點決定著他們還不能“坐下來學習”,否則,對幼兒身體生長發(fā)育的損害將會是嚴重的。

          2.違背幼兒學習特點和規(guī)律,造成幼兒亞健康心理問題。

          幼兒的思維緊緊依靠感知活動,記憶依賴于直接感知的具體材料,認識活動以無意性為主,適中的愉悅情緒能使智力活動達到最優(yōu)效果。因此,在幼兒園的教學中,重視游戲活動,讓孩子在玩中認知事物、在玩中愉悅身心、在玩中獲得發(fā)展是符合學前兒童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的體現(xiàn),F(xiàn)代化的兒童教育觀強調幼兒通過活動獲得發(fā)展,注重幼兒愉快地與環(huán)境充分交流,從而實現(xiàn)各方面的發(fā)展“小學化”的學前教育往往以強化知識、機械識記為手段,學習任務過重,還常常用“測試”來檢驗幼兒的學習效果。幼兒過早地受到父母的“高標準、嚴要求”以及達不到目標時的責怪呵斥,過早體驗到學習的壓力,對學習的興趣自然會消減,容易導致沒上學就產生厭學情緒。而厭學情緒是幼兒心理活動的不健康表現(xiàn),這種厭學的不健康心理表現(xiàn)使孩子從小處于心理的亞健康狀態(tài),長期如此下去,容易埋下心理問題的隱患,對孩子以后的人生發(fā)展危害極大。

          3.束縛幼兒的快樂天性,壓抑幼兒的個性發(fā)展。

          18世紀啟蒙思想家盧梭認為“我們不僅要把兒童當人看,還要把兒童當兒童看”。它警示我們,兒童與成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成人不僅應與兒童平等對話,還要尊重兒童的獨特性。好動、好奇、好模仿、愛玩是幼兒的特性,成人應該為幼兒提供一個豐富多彩、寬容欣賞的環(huán)境,讓幼兒盡情地嬉戲,愉快地體驗,自由地發(fā)現(xiàn)、想象和創(chuàng)造……以此實現(xiàn)身體、認知、情感、個性、社會性、創(chuàng)造性等方面的全面發(fā)展“小學化”的學前教育對幼兒進行強制性“寫、算、讀”的學習,過早地向幼兒灌輸系統(tǒng)的知識,學習任務加重,剝奪了幼兒玩的權利和時間,壓抑了幼兒活潑好動的個性,束縛了幼兒的快樂天性。

          二、學前教育“小學化”的成因分析

          第一,應試教育滲入家長心靈深處,“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念害人不淺。

          2011年,我國首部《社會心態(tài)藍皮書》指出,當代中國人生活形態(tài)變化的背后有著強大的生活動力,而在九個主要的生活動力中,子女發(fā)展期望排在首位。希望子女早成才快成才的子女發(fā)展期望也是造成學前教育小學化的一個助推力。其實家長都知道素質教育的重要,懂得好奇、興趣是孩子成長的發(fā)展動力,但應試教育的現(xiàn)實又使他們不得不面對,加上堂而皇之的“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念,更激發(fā)了家長心靈深處“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迫切愿望。所以許多家長并不反感小學化的學前教育,反而以孩子能認字、能背詩、能算術為榮,認為不給孩子壓力、不讓孩子吃苦,自己的孩子上小學就會有更大的壓力,就趕不上同齡的孩子。當然也有家長對孩子提早識字、寫字、認數(shù)、算數(shù)很抵觸,贊同“快樂教育”的學前教育理念,但他們已深諳“適者生存”之道,為提升孩子的競爭力也只有“同流”了。國務院早就有文件要求開展對0-6歲學前兒童監(jiān)護人普及幼教理論工作,但由于經費、場地、人員配置等多方面的原因,該項工作沒有如期推行,使按照幼兒成長規(guī)律對幼兒進行教育的社會、家庭的教育功能缺失,這是造成0-6歲學前兒童家長缺少正確、科學的學前兒童教育觀和教育方法的重要原因。

          第二,學前教育資源不足,供不應求的幼兒園“賣方市場”使幼兒園缺少提高學前教育質量的動力。

          目前,幼兒園的布局結構并不很樂觀,特別是條件達標收費合理的公益性幼兒園數(shù)量不足。像南昌目前,幼兒園的布局結構并不很樂觀,特別是條件達標收費合理的公益性幼兒園數(shù)量不足。像南昌市目前公辦幼兒園只有68所,全市132個鄉(xiāng)鎮(zhèn)(街辦)只有101所幼兒園,滿足不了廣大群眾的需求。

          供不應求的幼兒園市場膨脹了一些幼兒園舉辦者的逐利需求,一些條件不成熟不具備辦園條件的幼兒園應勢而生。這些幼兒園不按幼兒成長規(guī)律和學前教育規(guī)律辦學,也可以說是沒有能力按幼兒成長規(guī)律和學前教育規(guī)律辦學,只能教幼兒認認字、算算數(shù)來湊合著辦園,可以說大多數(shù)的幼兒只能上這部分的幼兒園,家長根本不能選擇。公辦幼兒園也由于他們屬于“賣方市場”而缺少提高學前教育質量的動力。也有不少的公辦幼兒園同家長一樣有“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念,努力讓他們園出來的孩子上小學時能在同班小朋友中出類拔萃,其實也是擴大影響、爭奪生源的目的使然。一些幼兒園把有多少幼兒進入了名牌小學在宣傳廣告中大肆渲染,這既是明顯的爭奪生源的行為,又助長了學前教育“小學化”的風氣。

          第三,學前教育師資準入機制不健全,教師素質參差不齊,不少教師觀念落后,缺少研究學前教育的精神。

          學前教育需要一支熱愛幼兒及幼兒教育事業(yè)、學前教育業(yè)務水平優(yōu)良、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但是目前的學前教育師資要求標準及準入機制尚跟不上學前教育科學發(fā)展的需要,幼兒教師的工資福利、社會保險等問題還沒有很好解決,所以學前教育的教師隊伍特別是民辦學前教育和農村學前教育的教師水平參差不齊,更有不少不具備幼兒教師資格的人員進入了學前教育教師隊伍。比如南昌市2010年有幼兒園教師4729人,其中有大專以上學歷者2107人,占44.6%,有中專(高中)學歷的959人,占,中專(高中)學歷以下者占35.2%。幼兒教師中取得幼兒園教師資格證書者1954人,僅占,無證上崗率58.7%。幼兒園教師隊伍中相當一部分人特別是農村幼兒教師沒有接受過幼兒教師專業(yè)訓練,缺乏幼兒教育理論素養(yǎng),缺乏幼兒教育特有的教學技能,這部分人特別容易把他們在小學學到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帶到學前教育之中,使他們“駕輕就熟”地把學前教育“小學化”。還有一些教師,雖然他們接受過系統(tǒng)的幼兒教育學習和訓練,但又愛心、耐心不足,僅僅是把幼兒教師這一職業(yè)作為謀生的手段,缺少研究學前教育規(guī)律及學前教育內容、形式、方法的精神,其實質是缺乏做好學前教育工作、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的先進觀念和內心訴求,因而學前教育“小學化”又是他們落后的觀念導致的落后行為。

          第四,幼兒園辦園監(jiān)管機制缺少針對性和操作性,對規(guī)范辦園約束力不夠。

          對幼兒園的辦園行為,教育行政部門應該有切實有效的管理原則和規(guī)范約束,要對幼兒園辦學準入和監(jiān)督指導加大力度。學前教育“小學化”的產生和發(fā)展,與教育行政部門監(jiān)管機制的針對性操作性不強、對規(guī)范幼兒園辦園約束力不夠有密切關系。有的政府部門甚至對學前教育“小學化”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比如新京報2011年5月15日報道,在《首都國際語言環(huán)境建設工作規(guī)劃(2011-2015年)》草案中就有“未來五年,逐步實現(xiàn)幼兒園開設外語課”的條款,把外語教學作為對幼兒園的強制要求,果真如此,學前教育“小學化”豈不是有了“尚方寶劍”。好在這個條款在各界爭議中被取消,而起草人解釋條款取消的原因是“師資短缺是主要原因”,而不是從幼兒教育的特點找原因,可見他們并未認識到這一條款對學前教育科學發(fā)展的干擾。有些政府部門對小學招生要求幼兒寫出父母、自己的名字,要求學生回答“有兩杯果汁,寶寶先喝了半杯,媽媽又倒?jié)M了;寶寶又喝了半杯,媽媽又倒?jié)M了,最后寶寶都喝完了,寶寶共喝了幾杯?”之類的問題聽之任之。有的地方把縣鎮(zhèn)幼兒園歸口到縣鎮(zhèn)中心小學去管理。這些不都是在助推學前教育“小學化”嗎?

          三、學前教育“小學化”的解決對策

          1.尊重幼兒個性發(fā)展,消除應試教育對學前教育的影響。

          學前教育“小學化”是應試教育對最基礎教育的侵蝕,這是學前教育觀念落后、學前教育知識普及落后的表現(xiàn)3《弟子規(guī)》云:‘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惫湃私逃⒆由兄坝杏嗔Γ瑒t學文”,而我們卻把浮躁功利的思想和行為強壓給孩子,真的應該深刻反省。學前教育要按照幼兒生長和成長規(guī)律來辦,在幼兒園辦學過程中尊重幼兒發(fā)展個性和發(fā)展天性,堅持游戲教學,培養(yǎng)幼兒的好奇心,激發(fā)求知欲,讓他們“有余力,則學文”。假如真要讓幼兒快速對接小學,可以嘗試在幼兒進入大班后組織他們參觀小學教學或活動,讓他們對小學的學習產生好奇和向往。同時要加強對幼兒家長的教育,不要讓家長在孩子出現(xiàn)問題后再來反省自己對孩子的培養(yǎng)過錯。

          2.擴大學前教育規(guī)模,建設優(yōu)質示范幼兒園。

          當前我國學前教育是各級各類教育中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教育資源嚴重不足,城鄉(xiāng)發(fā)展不平衡,幼兒入園率大打折扣。以南昌市為例,2010年,全市四縣九區(qū)共有人口500多萬,3-6歲學前幼兒17.03萬人。在園幼兒只有9.37萬人,平均入園率只有55.02%。在辦園數(shù)量上全市四縣九區(qū)有幼兒園557所,其中公辦幼兒園只有67所,其余為集體或公民個體辦園,有四個區(qū)至今沒有一所區(qū)屬公辦幼兒園。如此的辦園狀況使得優(yōu)質幼兒園供不應求,不少不具備辦園條件的幼兒園匆忙上馬、唯利是圖、不按規(guī)律“出牌”,這樣的情形顯然不能滿足社會和家長的愿望,不能滿足學前教育科學發(fā)展的需要。所以,要按照《國務院關于當前發(fā)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的要求,堅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大力發(fā)展公辦幼兒園,鼓勵扶持民辦幼兒園,努力構建覆蓋城鄉(xiāng)、布局合理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保障適齡兒童接受基本的、有質量的學前教育,為幼兒和家長提供方便就近、靈活多樣、多種層次的學前教育服務。要花精力建設一批優(yōu)質示范幼兒園,讓優(yōu)質示范幼兒園,引導和影響其他各類幼兒園遵循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辦園,促進幼兒健康快樂成長。

          3.加強五年一貫制學前教育師資培養(yǎng),培養(yǎng)合格幼兒師資隊伍。

          要改變學前教育“小學化”的狀況,培養(yǎng)一支懂得學前教育規(guī)律和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具有愛心、耐心,具備以游戲為基本教學手段、能創(chuàng)設良好游戲教學環(huán)境等能力的教師隊伍是關鍵。當前,幼教師資隊伍既數(shù)量不足,又質量不夠,不少民辦幼兒園的教師缺少學前教育理論知識,缺少學前教育職業(yè)能力培訓,影響了學前教育的質量。加強學前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培養(yǎng)一支合格的學前教育師資隊伍,初中起點的五年一貫制學前教育師資培養(yǎng)模式是一種很好的形式。作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既要有系統(tǒng)的學科知識、理論知識,還要有唱、跳、畫、手工等方面的才藝,更要有以愛心、耐心、細心為核心的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而初中畢業(yè)生人生價值觀在形成之中,身體發(fā)育可塑性強,技能技巧容易提高,從初中畢業(yè)開始就對他們進行學前教育理論和技能培養(yǎng),對于緩解幼教師資緊缺狀況,提高幼教師資隊伍素質是很好的途徑。五年一貫制培養(yǎng)的學前教育師資,會以他們比中專幼師畢業(yè)生更系統(tǒng)的理論知識、比高師幼師畢業(yè)生更好的技能技巧、比本科幼師畢業(yè)生更穩(wěn)定的從業(yè)思想,受到幼兒園、家長、社會的歡迎。

          4.發(fā)揮教育行政部門對學前教育的監(jiān)管和指導作用,加大治理學前教育“小學化”的力度。

          教育行政部門對治理學前教育“小學化”責任重大,要加強對幼兒園辦學的監(jiān)管和指導,建立幼兒園辦學的監(jiān)管評價機制。要完善幼兒園辦學設置標準和幼兒園教師準入標準,把好辦園關和教師入園關。對已進入幼兒園教師隊伍卻沒有經過幼兒教育專門訓練的教師列入系統(tǒng)培訓計劃,使他們適應學前教育的需要。同時要督促幼兒園建立和實行園內自己評價機制,這是保障幼兒園健康辦園、自己完善的關鍵因素。治理學前教育“小學化”更要對一些影響學前教育科學辦學的行為予以行政干預。比如一些小學的幼升小面試應該取消;社會上一些拔苗助長式的諸如“讓2歲的孩子認2000字”等商業(yè)炒作應予澄清;一些幼兒園不研究學前教育規(guī)律,簡單的以小學教學方式進行幼兒教學的行為應予糾正;同時要在社會上加強正確育兒知識教育,告訴家長學前幼兒身心發(fā)展特點是什么,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該學什么、該怎么學,在社會上多普及一些學前教育的知識。

          治理學前教育“小學化”涉及面廣、系統(tǒng)性強、任務很重。但是為了達到學前教育要遵循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要堅持科學的教育方法,要保證幼兒快樂健康成長等要求,我們要知難而進,持之以恒,從環(huán)境、政策、機制、師資、經費、家庭等方面加強保障,才能推動學前教育健康發(fā)展。

          小學教育的論文 篇10

          1.小學音樂教育的最大特點是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審美

          音樂教育的最大特點是能從小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審美。通過美感教育來啟發(fā)小學生的道德情操,這使其他各門學科所不及的。審美素質本身是現(xiàn)代人才不可少的素質。由此審美教育是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音樂教育則是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審美觀點和提高小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

          小學生的審美素質提高了,他們就能辨善惡、識美丑、明是非,從而使他們成為一個有修養(yǎng)、身心健康的人。音樂教育的過程是通過藝術實踐產生的藝術形象來陶冶人的情操,凈化人們的心靈,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培養(yǎng)審美、創(chuàng)美的能力。由于它集中了人類審美實踐的豐碩成果,所以在美育中占有特殊地位。改革開放使現(xiàn)在的小學生能接受更多來自國內外許多優(yōu)秀的東西的同時也有可能接觸到一些低級、頹廢、腐朽的文化垃圾。

          例如:現(xiàn)在很多小學生對流行歌曲情有獨鐘,甚至對一些低級的歌曲也如癡如醉。針對這樣的情況,為使小學生增強抵制能力、擺脫這些歌曲的影響,我們就利用課堂教學以樂育人,教唱和欣賞一些富有朝氣,適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歌曲。比如:教唱歌曲《祖國愛我,我愛祖國》,歌曲既富有氣勢,有具有抒情色彩,將祖國哺育少年幸福成長和少年立志報效祖國的感情描繪得十分生動形象。通過教唱使小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在教唱《都是我們的小伙伴》時,歌詞中用“在雨天里送傘”、“夏日里送水”??的語句表現(xiàn)小伙伴們在他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相互關心的美德。潛移默化中使他們從比較中慢慢懂得什么是美、什么使丑,逐步確立起正確的審美觀點,提高辨別能力。

          2.小學音樂教育能促進同學之間的交流,增強協(xié)同合作能力協(xié)調的活動來自于協(xié)調的意識,協(xié)調意識的培養(yǎng)有賴于合適的教育方式。

          對于小學生特別是一、二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還缺乏彼此間的交流,他們從熟悉的家庭一下子進入了陌生的集體,是急需建立一種和諧愉快的同伴關系,而音樂教育就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平臺。

          在教材實施中深刻感受到,這些精選的歌曲和樂曲極大的激發(fā)了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們在聆聽這些歌曲的過程中,充分感受到音樂帶給他們的快樂,他們不由自主的想唱、想跳、想表演,恰恰增大了同伴之間交流的機會。他們可以協(xié)同合作演唱一首歌曲,可以拉起手來跳同一支舞,是完全無需老師插足而自發(fā)形成的這種同伴關系。比如在排練交響樂演奏時,要有一支由幾十人甚至幾百人組成的龐大樂隊,正是有了嚴格的組織紀律性和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每個樂手、每件樂器都嚴格地按照樂譜要求,嚴格遵守指揮的要求才能演奏出優(yōu)美的樂曲。除了課堂教學以外還包括組織音樂課外活動所以,通過排練交響樂,可以啟發(fā)學生認識全局和局部的關系。比如在排練合唱的過程中,可以增強小學生的群體意識和培養(yǎng)小學生珍惜集體榮譽、嚴守紀律的良好品質。要把一首合唱歌曲演唱好,要靠每一個聲部唱好,要靠每一個學生去感受個人與集體的協(xié)調性,認識到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必須服從集體,不能個人突出。只有每個人都找準了自己在集體中的位置,盡心盡力地完成好自己的角色,才能給人以完整的美的享受。同時,在排練過程中又能提高學生的組織能力,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小學生協(xié)作能力的發(fā)展,讓小學生逐步學會如何與他人合作。

          3.小學音樂教育有助于小學生記憶力、想象力的發(fā)展在音樂教學中

          教師通過歌唱、樂曲演奏、邊歌邊舞等活潑豐富、各種各樣的教學形式,讓小學生全身各個器官都活躍起來,在提高興趣和注意力的同時,也促進了小學生記憶力的提高。并且,音樂能改變人的情緒,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聽一些輕松愉快的抒情曲,能使人們心情放松、精神愉快,對改善記憶有明顯的效果。誠如馬克思所說:“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藥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憊和痛楚。”其次,音樂教育能激發(fā)小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力。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讓小學生欣賞《草原之夜》《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優(yōu)秀作品時,可以借音樂形象來喚起小學生對相關視覺形象、聽覺形象及有關事物聯(lián)想,讓小學生盡情想象草原之夜獨特的自然美和莫斯科郊外別具異域風光的境遇美,使他們的想象力得到淋漓盡致的發(fā)揮。

          教材里安排了學習歌曲《大草原》時,要求小學生要通過想象在腦海中勾勒一幅“藍天”、“太陽”、“馬兒”、“羊兒”等美麗的草原畫面,既發(fā)揮小學生的想象力,又培養(yǎng)了小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茖W家愛因斯坦說:“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使知識進化的源泉!币魳方逃龑θ说母兄、記憶、想象、思維和創(chuàng)造力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音樂是一種聲音的藝術,它以和諧、有節(jié)奏、富有感染力的聲音來反映生活。通過視唱、練耳使小學生聽覺的訓練科學化、系統(tǒng)化、規(guī)律化,使他們的聽覺能力積極發(fā)展起來。音樂的這一系列的參與活動都要求小學生精神專注,而且要引起記憶、想象等一系列心理反應,這對培養(yǎng)小學生的注意力極有好處。由于音樂旋律處于不斷產生和變化之中,理解音樂就需要感受正在產生的東西,用記憶把握已產生的東西。因此,音樂學習和活動處處要依靠記憶。音樂教育通過生動的音樂想象常常引起小學生豐富的想象和聯(lián)想,從而培養(yǎng)小學生的想象力。一首好的歌曲它給人的感覺除了有好聽的旋律外,更重要的是能使小學生在唱的過程中發(fā)揮自己的想象,通過歌聲激發(fā)學生心靈最真實的東西,從而使小學生具有良好的品質。

          比如人教版教材六年級下冊中《走進新時代》中的一段音樂來引入新課時,重點講述了三句歌詞:“我們唱著東方紅,當家做主站起來;我們唱著春天的故事,改革開放富起來;繼往開來的引路人,帶領我們走進新時代,高舉旗幟開創(chuàng)未來?”在這激昂的歌聲中,同學們可以展開豐富的想象,新中國成立以來領導中國人民前進的三代領導人的形象在他們的腦海中一一呈現(xiàn),十分清晰,并從中學生們也感受到了黨的偉大、祖國的日益富強。此時此刻,這歌聲給小學生帶來的已不僅是音樂了!通過歌聲讓小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來開啟學生心靈里最真實的東西,讓那奮進的樂章、優(yōu)美動聽的歌詞來打動學生們的心靈。這就是音樂教育的魅力所在,也是其他學科所不能及的。

          4.小學音樂教育能促進小學生智力的發(fā)展

          荷南教育家赫伯特齊佩爾說得好:“每個孩子都應該有最基本的音樂教育,而音樂教育是開發(fā)人類智力的最好途徑!爆F(xiàn)代研究學家經過研究認為,人的左腦具有邏輯思維功能,右腦具有形象思維能力。右腦一般又被稱為“音樂腦”,音樂教育發(fā)展平衡了左右腦,對開發(fā)右腦,發(fā)展人的現(xiàn)象思維、創(chuàng)造思維,提高人的智力素質起到不可磨滅的作用。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我的科學成就很多是從音樂啟發(fā)而來的,音樂的感覺給我?guī)硇碌陌l(fā)現(xiàn)。”他從小學習小提琴,音樂豐富著他的精神生活,啟迪著他的智慧和靈感,為他潛心探索科學問題創(chuàng)造了必要的條件。當代信息社會和家庭的信息量迅猛增加,小學生的智力發(fā)展也在發(fā)生巨大的變化,其知識面從各個方面得到提高,對事物的認識、對知識的理解以及動口、動手的能力有遠遠越過前人,特別是對音樂敏感性、接受音樂的能力、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力等等都在提高。對于中低年級的音樂教育目的并不是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歌唱家、舞蹈家、演奏家,而是從基礎教育開始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從而也映射到其他學科當中。我們要清醒地看到,音樂在孩子的人生發(fā)展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其作用不只是在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陶冶情操上,而是在于提升學生學習的意識,增強學習的毅力,增強學生的智力發(fā)展。音樂挖掘了學生智力的基礎,激發(fā)的學生智力的活動,讓學生的各個方面得到全面發(fā)展。在學校音樂教育中,比如器樂演奏時,手、腦、眼、耳的互相協(xié)調和配合,不僅能提高大腦反應能力和耳手的靈敏度,而且還能在提高小學生素養(yǎng)的同時,提高他們的理解力、觀察力、記憶力和創(chuàng)造力等。

          演奏時手指動作的復雜度、靈活度對大腦神經系統(tǒng)的刺激也就越大,從而使大腦更靈敏、更聰慧。音樂 教育培養(yǎng)了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這更有利于小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為培養(yǎng)小學生的智能素質打好基礎。總之,音樂教學中要演唱、演奏和欣賞很多音樂作品,要學習作家的生平、時代背景,要接觸到許多地區(qū)和民族的文化,要了解各種音樂題材、風格和形式等基礎知識和基本技巧。所有這一切,除了音樂本身的知識、技能技巧外,還涉及到政治、經濟、歷史、地理、自然常識、風土人情等方面的知識,可以說是包羅萬象的“百科全書”。通過學習,學生可以開闊視野、增長見識,促進智力的發(fā)展。

          5.小學音樂教育能塑造小學生的健全人格

          音樂教材使十分豐富多彩的每一首優(yōu)秀的樂曲或歌曲都能夠強烈地體現(xiàn)出它的時代特征和思想內容,富有藝術感染力和感情的沖擊力。教師應該認真鉆研、分析教材、挖掘德育因素,對小學生進行教育。

          如:小學教材第十一冊第三單元傳唱革命歌曲中冼星海的《保衛(wèi)黃河》、賀綠汀的《游擊隊歌》等革命歌曲,這些歌曲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曾鼓舞了多少中華兒女為保衛(wèi)家鄉(xiāng)、保衛(wèi)祖國而前赴后繼,就是今天唱來也依然使人激情滿懷、催人奮發(fā)向上。又如:人教版小學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在聆聽歌曲《洗手絹》《種瓜》等對小學生進行愛勞動的教育;《摘草莓》是對小學生進行擁軍擁屬、尊敬長輩的教育;《我們要做雷鋒式的好少年》是對小學生樹立崇高理想、繼承發(fā)揚優(yōu)秀傳統(tǒng)的教育;《白楊和小河》是對小學生進行互相幫助、團結友愛的教育。

          再如: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的“小小科學家”單元《天地間的歌》教育小學生從小愛科學;在二胡獨奏《二泉映月》的欣賞中,通過對樂曲的分析,不僅能使小學生體會到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民大眾悲慘的遭遇, 更能使他們珍惜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同時又使小學生了解我國民族音樂的巨大成就和藝術特色,增強了他們的民族自豪感。這些是從歌曲內容上對小學生進行教育,同時也可以在歌唱過程中貫穿德育教育。歌唱教學是音樂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教材中所選用的歌曲總離不了愛國主義歌曲、革命傳統(tǒng)歌曲、民族風格的歌曲等等,這些作品包含大量的愛祖國、愛家鄉(xiāng)、愛勞動、繼承光榮傳統(tǒng)和樹立遠大理想等方面的內容,通過分析、教唱這類題材的歌曲,使小學生從小就能受到深刻的教育。音樂教育是塑造思想道德教育和培養(yǎng)小學生健全人格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能給小學生以精神影響與滋養(yǎng)。一首好的歌曲教材總是貼近他們的生活,表達小學生的心聲,或是蘊含一個美好的寓意,或抒發(fā)一種溫馨的心曲,或是襯托出一個美麗的夢幻,或是展現(xiàn)一片熾熱的情懷。這種立意與情景之美對小學生有著深刻的感染力,會使心靈萌發(fā)美麗的種子。所以依靠藝術的魅力,唱好一支歌對小學生的教育是不能低估的:這些歌曲可以起到“潤物細無聲”的道德素質教育作用。

          綜上所述,讓每個小學生得到良好的教育,并在音樂的作用下健康成長,是音樂教育工作的神圣使命。在小學音樂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尤為重要,音樂教師應該把握音樂課程的基本理念,“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注重個性發(fā)展”等方面進行教學,培養(yǎng)小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這也是新的教育形勢下對教師的更高要求。音樂教育方法和教育內容要現(xiàn)代化,要借助現(xiàn)代科技手段,增選具有時代特征的新作品,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貼近學生,讓小學生在音樂教育的天地里健康成長。

          小學教育的論文 篇11

          一、農村幼兒教育傾向“小學化”

          筆者就某縣農村幼兒教育狀況進行了調查:農村小學的幼兒班可稱“學前班”,學前班的教育“小學化”傾向嚴重,基本屬于小學預科班的教學,一日活動與小學生的學習如出一轍,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課程設置“小學化”。開設了語文(識字、拼音),算術(20以內的加減法)、畫畫等課“,讀”、“寫”“、算”成為幼兒一日讀書的“三步曲”。課時安排“小學化”。農村學前班一般附設在小學,為了統(tǒng)一步調,每日進校早自習,每節(jié)課安排40分鐘,按照小學生的鈴聲上下課,真可謂“緊張有序”。作業(yè)布置“小學化”。學前班老師的辦公室里只有幼兒的拼音抄寫本、生字抄寫本、算術本、圖畫本……幼兒老師也像全日制學校老師一樣,認認真真地批改作業(yè),幼兒得到“紅勾勾”、“紅叉叉”的評價,及格與不及格的褒貶,甚至還有家庭作業(yè)。質量評估“小學化”。農村學校多以村校為主,一年級招生生源不足,平均每兩年或三年招收一個班,家長急于把未達年齡的孩子送入一年級學習,學校只好搞入學考試,由此導致學前班也要考語文、計算。教學方法“小學化”。老師采取在教室集中授課、在黑板上板書的“注入式”方法教學。老師講孩子聽、老師帶讀孩子跟讀、老師做孩子看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由于學前班的這種教育對幼兒要求過高,導致家長每天晚上要陪著孩子寫拼音、練生字、做計算題,看到孩子寫得不好或記不住時,家長會不耐煩地予以批評訓斥,甚至動手打罵孩子。

          筆者親眼看到一學前班幼兒在家計算一道加法題,因不會算,去問其爸爸,該爸爸用成人的要求進行了輔導,幼兒還是不懂,其爸爸就說:“你真是個蠢豬,上課肯定不認真,再做不出就不準睡覺”。結果逼得那個小朋友尿濕了褲子。這樣的“教育”,這樣的“要求”,對幼兒簡直是一種摧殘。這種不人性化的教育方式讓孩子過早地進入了正規(guī)性學習,使他們過早地品嘗了失敗,嚴重地破壞了孩子的“生物鐘”,如果這種情感不斷強化,將會影響到兒童一生的人格發(fā)展。從幼兒的學習特點來看“,小學化”傾向使幼兒產生學習困難,使他們懼學、厭學。對此,筆者也走訪了一些小學教師,他們反映學前班“小學化”教育出現(xiàn)了種種弊端:一是農村幼兒教師大部分為臨時聘用老師,專業(yè)素質不強,未接受過幼教培訓,不懂得如何抓住幼兒心理特點,開展合理的教學活動。二是活動常規(guī)差,幼兒時時出入教室,看、坐、畫的姿勢不規(guī)范,影響其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三是學前班學習了一年級的部分拼音、算術知識,幼兒對一年級所學知識不感興趣,但又似懂非懂,很難啟發(fā)興趣,導致幼兒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果不佳。由此可見,農村學前班的“超前”教育和“超分”現(xiàn)象極其嚴重地損害了幼兒生活的豐富多彩性,本來應該由幼兒自己支配的時間都被家長和教師的各種安排搶占了,這使得幼兒的生活方式發(fā)生了變化,由過去的“群體性”變成了“孤獨性”,由“自發(fā)”變成了“被動”,一遇到不順的事,最后可能出現(xiàn)兩種可怕的排解方式:一是發(fā)泄到別人身上,傷害別人、打人、罵人、搶別人東西;二是發(fā)泄到自己身上,自暴自棄。這樣的教育約束了幼兒全面健康的發(fā)展,奏響農村幼教的課改樂章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二、領會《綱要》精神,正確定位農村幼兒教育

          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提出“自然教育”的思想,主張以兒童的“內在自然”或“天性”為中心組織教育。我國教育家陶行知也曾指出:“六歲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時期”。所以我們應該堅持貫徹執(zhí)行《綱要》精神,抓住幼兒的身心特征,捕捉其天性,努力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品德、行為習慣、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農村學校幼兒園應加強硬件和軟件建設,堅決摒棄書本教學,應以游戲和活動為主。同時,教師應在領會《綱要》精神的基礎上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選擇適合農村地區(qū)、適合該地區(qū)幼兒發(fā)展的適宜材料?鞓返耐晟钍切纬捎變何磥斫∪烁竦幕緱l件,也是保護幼兒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自信心、好奇心、求知欲的根本前提。筆者通過調查研究,建議農村幼兒教育走“四改革,四創(chuàng)造”道路,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促進農村幼教工作逐步走向規(guī)范化軌道。

          (一)四改革

          1、改革教育內容,豐富幼兒生活。筆者發(fā)現(xiàn)農村學前班管理不善,辦學效益不高,學校領導則認為學前班可有可無,學前班的工作沒有規(guī)劃,沒有統(tǒng)籌安排,從而影響了幼兒的健康發(fā)展。應根據《綱要》精神,立足農村實際,發(fā)揮農村優(yōu)勢,科學合理地安排各種各樣的主題探究活動,如家禽(雞、鴨、鵝),家畜(豬、牛、狗),食品(瓜果、蔬菜),植物花草,手工編織(竹籃、喇叭),秘密探寶,米制品的由來等,讓附屬在學校的幼兒園成為孩子主動積極活動的樂園。

          2、改革教學形式,提高教育質量。一改過去以上課為主,逐步轉化到以游戲為主,經常性地開展各類戶外活動:如野外尋寶游戲、野外體育游戲等;二改以往單一的集體教學為主,轉化到以集體活動、小組活動、個人活動相結合的教學形式。如在主題活動“泥土”中,老師設法為幼兒創(chuàng)造玩泥的條件(田里、土里、山上),并且和孩子一起探究泥土的玩法,最后還可以讓幼兒相互欣賞各自玩泥的作品,讓幼兒在玩玩、想想、做做的過程中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獲得成功需要的滿足,真正貫徹在“做中學”、“玩中學”的教學理念,切實提高幼兒班的教學質量,全面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

          3、改革教師隊伍的建設,注重人文關懷,F(xiàn)在很多村小學幼兒教師都是沒有任何幼教專業(yè)知識的初中畢業(yè)生,這嚴重地影響了教學質量。學校應聘用學歷合格,能勝任幼教工作的人員擔任幼兒教師,并給其一定的生活待遇,有機會還可以替表現(xiàn)突出的教師轉合同工或晉升工資。據了解,現(xiàn)在農村小學幼兒教師每月只有600元左右,教師積極性很難提高。要想提高教師素質,學校應為在職幼兒教師提供多種學習的機會,轉變其舊的兒童觀,規(guī)范其教學行為。如可以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安排老師去縣、市、省級的優(yōu)秀幼兒園學習環(huán)境布置,參加觀摩教學;請經驗豐富的幼兒教師“送教下鄉(xiāng)”并介紹教學經驗,為農村幼兒教師提供一個交流、學習、提高的機會。同時,社會、政府、學校應在幼兒教師的工資、待遇、進修等方面予以大力的扶持。

          4、改革對教學質量的評價,促進幼兒和諧發(fā)展。評價一般是指出優(yōu)劣,與成績相關。目前農村幼兒班存在的質量評估“小學化”是很不妥的,作為老師應明白:幼兒園的教育評價不是一味的比較,不是為幼兒打分,更不是評定優(yōu)劣,而是在教育中捕捉幼兒的狀態(tài)及其變化,探討指導方法是否恰當,改善自身的教育教學方法手段,從而促進每一個幼兒和諧健康發(fā)展。

          (二)四創(chuàng)造

          由于目前的農村小學資金不足,設備簡陋,孩子時多時少,平時開展的游戲也很有限,所以幼兒出現(xiàn)了“放任自流”和“放羊式”的現(xiàn)象。其實農村鄉(xiāng)土資源豐富,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農村廣闊的自然條件,在堅持“安全第一”的原則下,組織幼兒開展各具特色的游戲活動。

          1、引領幼兒與大自然、大社會接觸,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大自然是教育人的最有力的手段之一,不采取這種手段,即使最細心的教育也是枯燥無味,片面而不能引人入勝的。”所以教師不應把幼兒關在教室學拼音,做計算題,應該組織幼兒到學校以外的大自然、大社會求得活教材。如進行主題活動“桃花”時,可以帶幼兒去小樹林觀察,讓他們親眼目睹“桃花是什么顏色的”,“桃花有幾片花瓣”,“花瓣象什么”……通過引導孩子用眼、用耳、用手、用心等多種感觀去感受大自然,使其獲得大量的感性知識。又如認識春、夏、秋、冬四季時,大自然中有很多有趣的場景,會吸引幼兒的眼球。幼兒可以看到農民伯伯在田間勞動,阿姨在河旁洗衣;有人在捕魚,有人在賣菜,有人在修房子;小蜜蜂在采蜜,鴨子在嬉戲……這些真實的生活點滴促進了幼兒對大自然探索的濃厚興趣。再如有條件的學校幼兒園可讓幼兒捕捉小動物(如蜻蜒、小魚)或讓幼兒從家里帶小鴨、小雞、蠶寶寶來校飼養(yǎng),還可以帶各種植物種子來校種植,成立豐富的自然角。老師可以為幼兒分工,有的打掃衛(wèi)生,有的喂養(yǎng)小動物,年紀小的可以觀察年紀大的哥哥姐姐如何做,準備日后接替他們。老師們應盡可能地給予幼兒動手操作、直接觀察和實踐的機會,讓他們獲得親身經歷和體驗。通過對周圍事物的認真觀察,通過對看到的情景進行饒有趣味的討論,從而增長幼兒的見識和各方面的能力,有效地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

          2、利用多種途徑,創(chuàng)造幼兒游戲的材料老師應敏銳地觀察自然物,了解幼兒在家玩的玩具,并結合自己平時學習積累的素材,擠出時間做一些新穎、生動的教玩具,引起幼兒興趣,從而激發(fā)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比如鼓勵幼兒平時收集沙石、竹子、貝殼、松果、泡沫、冰棍、盒子、蓋子等廢舊物品;又如用竹子可以做成男孩最愛玩的水槍,拿兩片樹葉可以做成吹得很響的笛子,用稻草做成小喇叭……這些制造雖然很樸素,卻深受幼兒喜愛。再如,老師可以邀請家長參與手工制作活動:有些家長是縫紉師傅,可以請她縫布娃娃、動物頭飾等;有些家長是木工,可以請其用木頭做一些精致的小房子,刻上“木頭浮雕”;有些家長是織竹匠,可以請他編織一些小巧的竹制品送給幼兒,同時還可請他們來校給幼兒講解示范。這樣既可以提高幼兒的興趣,又發(fā)展了幼兒的審美觀,同時還促進了家園同步教育。

          3、珍惜自然環(huán)境,為幼兒創(chuàng)設游戲的場所農村小學的操場一般都小,上學的孩子和幼兒畢竟在年齡上有差異,幼兒容易被大孩子碰傷,所以筆者認為老師應帶幼兒去教室以外的場地———山腳下、樹林中、菜地里、田野上、沙地里等自然環(huán)境中開展活動。如在山腳下拿紅磚石塊修“房子”;在樹林中玩“抓鬼子”游戲;在空菜地上種“菜苗”、“澆水”;在田野里“播秧”、“扯草”;在沙地里修“長城”……幼兒在這些地方能進一步拓寬豐富的想象空間,玩得也很盡興,他們在這種環(huán)境中更有成就感,自身的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4、合理安排活動,為幼兒創(chuàng)造更多的游戲時間筆者前面提到的課時安排“小學化”是不適合幼兒的,當然這與家長的高要求有關,與某些家長缺乏科學技術知識、盲目追求自己的孩子得高分有關。面對這種情況,作為幼兒教師一定要正視,在那片小天地里,老師應該具有一定權威,可以召開家長會和知識講座,向家長宣傳幼兒教育的基本常識,讓其了解幼兒教育,讓其明白游戲對孩子快樂的成長是很重要的,幼兒教育不能“小學化”,幼兒不能被關在“籠子里”,不應過早承受符號學習的負擔。在活動安排上,一定要將游戲作為各種教育活動的手段。如小學生早自習時間,老師可利用操場上無人時帶幼兒做一些戶外游戲:丟手絹,找朋友,好寶寶等;在教學上,要動靜交替,把教學內容貫穿到游戲中。如“跳”的練習,可以讓幼兒站在凳子上從高處跳下來,做“飛行員”的游戲;在日常生活空隙,各類活動過渡的環(huán)節(jié),可以組織幼兒練一些簡單的兒歌,唱幾首曲子,還可以玩一些手指游戲、方言游戲、與同伴的合作游戲等;雨天的活動也要求井井有條,讓幼兒輕松愉快地度過每一日的游戲生活。切記不要將游戲作為上課后的休息或其他活動的調節(jié)。

          結語

          早在20世紀40年代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就提出培養(yǎng)幼兒創(chuàng)造性要做到“六大解放”,即解放兒童的頭腦,使他們能想,能對問題進行思考;解放兒童的雙手,使他們能干,能進行探索,進行創(chuàng)造性活動;解放兒童的眼睛,使他們能看,能觀察周圍世界的各種現(xiàn)象,擴大眼界;解放兒童的嘴巴,使他們能說,有問題要準許他們問;解放兒童空間,使他們能走向大自然、大社會采擷豐富的學問;解放兒童的時間,不逼迫他們趕考,使他們結合自己的興趣,學習自己渴望學習的東西。這就說明要給予幼兒極大的自由,而不能讓“填鴨式”教學停留在農村學前班和幼兒園,老師和家長要積極領會《綱要》精神,走一走“四改革、四創(chuàng)造”道路。幼兒是教師的心靈,理想的再現(xiàn),兒女是家長的依托,夢想的延續(xù),童年的培育直接影響到幼兒成人后的素質,不要把幼兒裝在象牙塔里,也不要讓他們放任自流,應該讓幼兒回歸大自然,多呼吸一些新鮮空氣,讓他們能健康愉快地成長,千萬不可拔苗誤長。

          小學教育的論文 篇12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督導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學生和教師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主要從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督導的內涵、必要性入手,指出現(xiàn)今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督導的現(xiàn)狀和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建立健全各省各級領導機制、成立督導機構、完善中督導制度、豐富督導形式和內容四項策略。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督導;中小學

          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督導的內涵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督導的含義在我國并沒有明確的界定,就其詞義來說指被督導者在有經驗的督導者的指導幫助下,實踐咨詢技巧,改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自身專業(yè)水平的過程[1]。其所包含的內容也沒有明確指明,在美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督導主要包括學校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人才培養(yǎng)課程計劃、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資格認證制度以及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倫理規(guī)范[2]。而在我國,僅就現(xiàn)階段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督導是從屬于教育督導下的一種專項督導,多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和督導部門及相關專業(yè)學者組成的調查研究隊伍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進行檢查、評價、指導等,以調查研究、提供建議為主。

          在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詢與治療的服務中,“心理督導”是一個重要概念,指學習者在有經驗的督導者的指導幫助下,實踐咨詢技巧、改進咨詢工作、提高自身專業(yè)水平的過程[3]。它和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督導既有相同點又有不同點。相同點在于兩者同是督導,均是由督導者和受督導者組成。在督導過程中,督導者需要幫助受督導者更有效地服務于服務對象,提高受督導者的專業(yè)技能和自身素養(yǎng)。其不同點在于:首先,從督導對象來說,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督導針對的是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工作者,心理督導更多針對的是年輕的心理咨詢師或心理治療師;其次,從目的而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針對的是全體中小學學生,并對少數(shù)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咨詢和輔導,其目的更多是以改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為主,促進實踐咨詢技巧為輔。而心理咨詢與治療是為了培訓年輕的心理咨詢師、心理治療師更好地運用專業(yè)知識、技能,以完成其臨床咨詢與治療任務。由此可以看出,心理督導的范圍比較狹窄,而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督導的范圍更廣。

          二、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督導的必要性

          1.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現(xiàn)實需要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個體全面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我國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較晚,各地區(qū)發(fā)展不平衡,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及教師都不配套,為了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的發(fā)展以及人們對其的重視度,創(chuàng)設更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質人際環(huán)境、心理環(huán)境,將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之中,保障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良好的督導必不可少。

          2.中小學心理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需要

          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進行督導,除了可以促進其更好地發(fā)展,還能夠促進教師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滿足其成長需要,F(xiàn)階段,我國從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良莠不齊,有的是經過院校專業(yè)教育及訓練的,有的則是通過短期培訓,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及積累經驗成長起來的。為了幫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掌握心理學及教育學相關專業(yè)知識,讓他們用良好的心理素質影響學生,用優(yōu)秀的專業(yè)知識指導和幫助學生,對其實施督導顯得至關重要。

          三、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督導的現(xiàn)狀

          1.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督導的認識有待提高

          近年來,大部分教育工作者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督導進行了廣泛的關注。從政府角度來說,2012年底教育部印發(fā)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中,明確指出“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計劃,納入學校督導評估指標體系之中,教育督導部門應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專項督導檢查。”從地方和學校的角度來說,一些教文體局督導室紛紛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督查小組,對所在地區(qū)的中小學進行督導檢查。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發(fā)展較好的地區(qū)還紛紛制定相應計劃以落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上海為例,在《浦東新區(qū)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xx~20xx年)》中,明確提出建立督導評估體制,并列出督導評估指標。而從個人的角度來說,越來越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認識到督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一次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qū)的心理健康服務從業(yè)者的督導現(xiàn)狀取樣調查中,89.9%的被調查人員認為應該由專家或督導來評估專業(yè)人員的服務情況[4]?梢娙藗儗π睦斫】到逃綄У闹匾曉诓粩嗵岣撸怯捎谑艿礁鞣N資源的限制,我國一些一線城市發(fā)展(如上海、北京、廣州)較好;而二、三線城市雖有一定的重視度,但專業(yè)督導機構及督導規(guī)范性較為欠缺,特別是一些西北地區(qū)相對比較落后。由此可見,現(xiàn)階段我國各地區(qū)心理健康教育督導工作還有許多地方有待改善。

          2.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督導制度有待完善

          目前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督導制度并不完善,主要表現(xiàn)在督導隊伍不合理,督導者培訓方案空缺,督導過程標準化較低。在督導隊伍方面,大多由政府相關人員和領導組成,專業(yè)性和針對性不強。在督導者的培訓方面,除了一些一線城市,其余各地培訓方案也較少,良好的督導者選拔措施和有效的督導者培訓機制并沒有建立。在督導過程上,督導原則沒有標準化,督導評估更多為鑒定性評價,缺少以促進學校發(fā)展為目的、以學習發(fā)展過程為對象的發(fā)展性評價[5]。

          3.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督導的形式和內容有待豐富

          目前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督導的形式和內容均較為單一。在督導的形式上,主要以專家專項督導為主。專家專項督導作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督導形式,其速度快、傾向性清楚、對比性強、調節(jié)決策及時的特點[6]有助于發(fā)現(xiàn)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尋找原因及提出改進的建議。在督導的內容上,包括聽取匯報、召開座談會、觀摩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或團體咨詢活動、實地察看心理咨詢工作場所和設備設施、查閱核實相關檔案資料,等等。近些年,隨著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度不斷提高,一些地區(qū)逐漸充實了督導的形式和內容,但在各省市的心理督導中,特別是心理健康教育發(fā)展落后的地方,督導的內容還是較為單一,并沒有體現(xiàn)出專業(yè)性和實踐性。

          四、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督導的策略

          1.健全各省各級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督導工作領導機制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中明確指出,要“加強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領導和管理”。而在這一過程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健全各省各級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領導機制,在全國大部分省、市成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領導機構,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在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行政指導力度的同時,更能夠卓有成效地保障和促進基層學校開展此項工作。

          2.成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督導機構

          2011年吉林市一位政協(xié)委員就《關于成立“吉林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督導中心”》(第57號提案)提出成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督導機構。提案中明確指出,吉林省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沒有專人、專家負責(比如省教育廳的督導少有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行專門的研究和督導)此項工作,出臺的相關有實效操作性的文件也很少見[7]。這種情況不僅僅在吉林一個地區(qū)存在,我國大多地區(qū)都存在這樣的問題。所以,依托各省市地區(qū)大學心理學專業(yè)的專家資源及在中小學多年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領導者和實踐者,成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督導機構,可以通過行政督導,促進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切實開展;還可以依靠目前已有的專、兼職心理教師資源,切實加強對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力度。

          3.完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督導制度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中明確指出,要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納入學校督導評估指標體系之中,教育督導部門應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專項督導檢查。而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具體督導制度的完善,既要以我國的教育現(xiàn)狀和社會文化背景為根據,也要參考國外心理督導理論,引進良好的督導模式,構建有中國特色的、具體可行的中小學心理健康督導方案。

          首先,要確定督導的隊伍,督導的隊伍除了巡回督導專家隊伍,各中小學還可以聘請相關專家擔任本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駐地督導工作[8]。比如在美國,為了提高職前心理教師的實踐能力,開設了在校期間的實習和見習期(試用期),且均有兩個督導教師全面指導[9]。我國也可效仿歐美國家的一些做法,讓具有專業(yè)知識、技能和職業(yè)道德的督導教師全面指導一線心理教師。

          其次,嚴格要求督導者的任職條件,制定我國心理健康教育督導培訓方案,包括督導受訓者的素質要求,督導理論學習,督導方法和技能的訓練,督導的倫理規(guī)范,督導實習,并對培訓課程訂出審核的標準等。

          再次,要規(guī)范督導過程。督導過程中具有一定的工作標準,包括督導原則、督導評估標準等。以南京為例,制定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評估六要點,其中每一要點又包括若干操作細則[10]。此外,還可以發(fā)動被督導對象、單位或個人積極參與督導評估的活動,督導雙方共同確認評估結果。

          4.豐富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督導的形式和內容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督導的形式和內容也需多樣化。在督導的形式上,除了專家專項督導外,朋輩督導、區(qū)域性督導和校本部督導等督導形式也應該予以重視。

          朋輩督導作為一種團體督導,即一個群體的工作者(以12人以下為原則)與督導者,定期用小團體討論方式進行督導。在朋輩督導中,“督導者”由參與成員輪流或推舉的方式產生,是同一個層次的專業(yè)助人工作者(心理教師)之間的互相督導,心理教師既是督導的對象,又是督導的主體,定期舉行,順應了心理健康教育效用長期性的特點[10]。如南京玄武區(qū)教科所在2005年就施行了“小學心理咨詢朋輩督導”計劃。

          區(qū)域性督導主要是根據學校所在區(qū)域,不同學校心理健康工作者之間進行的督導,而校本部督導主要是指校內進行的督導檢查,兩者的方式和專家專項督導較為相似,兩者相結合更有利于發(fā)現(xiàn)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使督導更具有針對性。在督導的內容上,除了現(xiàn)有的內容外,還可以為學校心理教師提供個案督導、專題研討或專家講座等。這樣一方面既可以提高中小學心理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滿足其成長的需要,又可以提升其專業(yè)知識和素養(yǎng)。

          心理健康教育的督導是一項規(guī)范性很強的工作,需要在理論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實踐探索,制訂出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督導的規(guī)則、方案,以切實的政策和相關的制度來保證督導的順利實施。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督導工作正處于發(fā)展階段,心理學和教育學工作者應積極地提出相應策略,完善制度,不斷實踐,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順利實施,為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性循環(huán)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姚本先.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466.

          [2]姚本先,朱麗娟,王道陽.美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途徑與督導[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9,11(2):17-19.

          [3]季建林,趙靜波.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的倫理學問題[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37-44.

          [4]梁毅,陳紅,王泉川,錢銘怡,黃希庭.中國心理健康服務從業(yè)者的督導現(xiàn)狀及相關因素[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9,23(10):685-689.

          [5]凌飛飛,趙新云.我國教育督導制度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J].教育探索.2005,(8):46-48.

          [6]韋俊卿.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項督導若干問題探討[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4(5):35-37.

          [7]關于成立“吉林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督導中心”(第57號提案).

          [8]李娟.學校心理咨詢督導制度的建立與完善[J].青少年研究,2004(5):21-22.

          [9]王宏方.美國學校心理學家的培養(yǎng)過程[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3,(9):24-26.

          [10]宋寧.心理教育的“朋輩督導”[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6,(4):22-23.

          小學教育的論文 篇13

          【內容摘要】新課堂強調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強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滿堂講或滿堂問僅僅是教師的單邊活動,是以教師的口代替學生的口和腦,達不到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與創(chuàng)造能力的目的。作為一個參與新課程改革的語文教師,教學《石拱橋》、《富饒的西沙群島》、《荷花》等語文課時,我努力地對課堂教學活動進行有效的組織。實施開放式教學。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我注重引導學生正確表現(xiàn)自己建設良好的班風。

          【關鍵詞】開放式教學、班級管理、自主開放的語文課堂,就是說學生始終是教育過程的主動參與者。教學時,我緊扣新課標理念,重視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構建開放的語文課堂為學生的發(fā)展提供更廣泛的學習空間,盡可能在學習上給學生自由選擇的權利,讓學生的個性得到發(fā)展。

          一、開放語文課堂,讓語文教學充滿活動

          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充斥著師道尊嚴,教師成為至高無上的權威,為學生安排一切學習內容,自身滿足于已有的水平,因循守舊。教師只注重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一味滿堂灌,忽視對學生的啟發(fā),根本不考慮學生懂了多少,更談不上創(chuàng)新。構建開放的語文課堂,對廣大教師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教學水平,才可能具備靈活的駕馭能力。這無疑會促進教師的發(fā)展。構建開放的語文課堂也為學生的發(fā)展提供了更廣泛的學習空間。

         。ㄒ唬╅_放教學的空間

          語文學習的內容不僅僅限于課本,它更多來源于學生的生活。學生的生活世界是豐富多彩的,語文教學必須通過傳統(tǒng)課堂這個封閉、狹小的圈子,根植于生活這片沃土,將語文學習和生活密切聯(lián)系起來,讓語文真正成為生活化的語文。語文學習應當充分利用好課程資源即課本。課文的插圖,可使教材增輝添彩,不僅能幫助師生理解課文的內容,把插圖用好,可以教活語文課。運用插圖導入課文,往往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學《中國石拱橋》時,由于學生從未見過歷史悠久,外形優(yōu)美,結構堅固的趙州橋,不知大拱兩肩上那兩小拱空間位置究竟如何。我就出示掛圖或指導學生看課本的插圖,將古老的趙州橋變作具體可感的形象。這樣,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大大增加了,又如:從大眾傳媒上開發(fā)利用。大眾傳媒是指報刊、書籍、電視、電影、互聯(lián)網等。從活動場所上開發(fā)利用,活動場所有圖書室、生物角等。從學校附近的自然環(huán)境上開發(fā)利用。這樣的教學,讓我感受到隨地都是課堂,生活即是語文,語文是各生活聯(lián)系在一直的。我們只要積極地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創(chuàng)造性地處理好教材,將語文教學同社會生活聯(lián)系起來,語文教學必將面目一新,發(fā)揮更為強大的功能。我們的學生置身于這樣的教學中,也必將受益匪淺,獲益終身。

          在社會生活精彩紛呈的今天,語文教學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可謂琳瑯滿目,數(shù)不勝數(shù)。語文教學除扎扎實實抓好每一堂課的教學,還應把關注的視角引向課外,充分利用好各種教學資源。教師要引導學生閱讀、欣賞、品味、感悟,積累更多語言素材,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那些流傳千古的詩歌、詞文,更要帶領學生抑揚頓挫地去朗讀、背誦,提高對語言的感悟力,欣賞人類文化的精華,激發(fā)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ǘ╅_放教學內容

          從內容設計上說,要回歸兒童的生活。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實際上語課文中的內容反映的無非是自然中或社會中的人文內容,因此學習課文時不能孤立地處理課文內容,必須盡量把自然中、社會中的人文性內容引入課堂中來,盡量聯(lián)系生活實際來幫助學生理解和感悟。這可以通過實物或表達、圖片、錄像、課件等再現(xiàn)自然或社會內容,或通過引導學生表情朗讀、聯(lián)想、想象、表達、表演等表現(xiàn)課文情境。一直以來,我總是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深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里有資源,心理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讓孩子感受到開放的內容,還應該與其他學科融合!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xiàn)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互相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如教學《家》一課時,體會詩的第二句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就是我們的家。包含的意思,是理解詩句的難點。為了突破此難點,我進行了如下設計:昨天老師已經布置小朋友回去畫自己的家了,誰來介紹一下你的家?(學生上臺實物投影下介紹)其實呀,我們小朋友也有一個共同的家,它的名字叫――中國。(課件出示盛開著朵朵鮮花的中國地形圖)這就是我們的中國地形圖,看!這一朵朵盛開的鮮花,多美呀!我們小朋友的張張笑臉多么像這朵朵鮮花呀!我們可以在祖國的大花園里幸福健康地成長,你看,他們多快樂呀!(課件出示一幅幅學生的學習生活畫面,配樂:娃哈哈)來吧,就讓我們一起快樂的唱起來吧。▽W生齊唱娃哈哈)我們能生活在祖國的大花園里,是多么得幸福!所以說:(課件出示: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就是我們的家。)在此將美術、音樂有機地結合到語文學習中,讓各個學科的教學資源與學生的情感有效地結合。這說明語文雖然姓語,但語文決不單是語文,必須注重與其它學科的融合。

          (三)開放教學過程

          從過程設計上說,我鼓勵學生對教科書多元的個性化的解讀,使學習過程成為一個富有個性化的過程。如閱讀,《課標》特別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即允許學生個性化的多元解讀,同時要求教師少一點理性化的分析,少一點無謂的文字游戲,以重點精讀帶動全文瀏覽;多一點熏陶、多給學生一點揣摩、感悟的機會,著力于閱讀態(tài)度、情感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在教《月光曲》一文中時,文中講到聽了貝多芬的曲子,盲姑娘激動地問道: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嗎?可貝多芬沒有回答。此處就這樣設問:貝多芬為什么不回答?請多角度進行思考。我就提示學生從性格人品、心理感受、特定氛圍、觸發(fā)靈感、進入創(chuàng)作情境等方面進行思考。這類發(fā)問激發(fā)了學生在理解語言上發(fā)表一些新穎、獨特的見解。

         。ㄋ模╅_放教學方法

          傳統(tǒng)的學習方法方式單一、被動,學生缺泛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往往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教師也很少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活動和實踐來獲得知識。因此,我們的學生往往高分低能。他們很少有自己的見解,不敢發(fā)表獨特的思想,創(chuàng)新意識不夠,這與當今時代的要求是背道而馳的。很長時間以來,我們的語文課習慣了師講生聽、師問生答的老一套教學模式。新課程的實施對課堂教學提出了嚴峻挑戰(zhàn)和更高要求,為了適應新課程的變化,我憑著創(chuàng)新教學原則,開放教學方法。如在教學《荷花》、《富饒的西沙群島》等一類文筆優(yōu)美、感染力強的課文,我引導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去感受課文情節(jié)與內容,進而被它感動、感染,從而感悟出其中的思想感情。而在閱讀過程中,不強加給學生自己的主觀理解,告訴學生應該讀什么,應該怎么讀。試著放放手,對學生說:你喜歡哪一節(jié)、哪一句?你認為應該怎么讀?你覺得怎么好讀就怎么讀!學生感到自己的想法受到尊重,主體意識得到張揚,學習的積極性自然空前高漲。

          我們倡導自主學習,讓學生從生活、書本等資源中獲取知識;我們倡導合作學習,在合作學習中,由于有學習者的積極參與和交流互動,因而教學過程遠遠超越了本身,它變成了師生交往、創(chuàng)新的過程。學生可以在活動、討論中學得知識,可以通過采訪、寫報告等共同解決問題,這對于培養(yǎng)他們的團結協(xié)作精神無疑是大有幫助的;我們倡導探究學習,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自己解決問題,這種學習方式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是有益的。

          總之,在具體操作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來確定和設計開放水平。課堂教學不應當是一個封閉系統(tǒng),也不應該拘泥于預設的固定不變的程式。開放的課堂教學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終身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我不僅在課堂教學中做到開放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教法,在課堂教育工作中,我也采用開放式的課堂教育。因為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組成的集體,他們都有獨特的感情和個性,只有發(fā)揮并培養(yǎng)其個性,引導他們正確表現(xiàn)自己,才能使每個學生在班級生活中有困難得到幫助,有錯誤得到糾正,有煩腦就得到化解,有成績得到鼓勵,有才能得到發(fā)展。也只有這樣,學生的個性才能得以充分發(fā)展,成為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

          二、開放教育方法,樹立良好班風

          從去年開始,我擔任五年級班主任。五年級的學生自意識較強,他們對生活充滿好奇,努力介入生活,希望自己的才干得到老師同學的認同,渴望獲得成功。因此,我在工作中特別注意給學生創(chuàng)造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讓每位學生在各個方面有成就感。下面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ㄒ唬┘顚W生奮發(fā)進取,提高班級學習水平

          學風是班風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是學生的主要任務,必須把學生的自己表現(xiàn)欲望向學習上引導。那么,怎樣才能使人人都有學習的進取心,進而堅持不懈地刻苦學習呢?首先確定好班級班訓。它要求學生學習要保持充沛、旺盛的精力,心態(tài)積極,勤勤懇懇地做好每一件事,朝著自己的目標一步一腳印地邁進。我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要求先自己縱向橫向比較,自己跟自己比,然后再與班內同學進行橫向比較,營造人人有進步、人人爭先進的氛圍。開學初,我將上學期各科成績制成一個表格,發(fā)給每一位學生,讓他們在表中適當位置填上自己的各科與最高分相比的差值,并與班級平均分作比較,然后制訂出本學期的學習目標和計劃。在班會上,大家踴躍發(fā)言,相互交流,形成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良好風氣。同時,進行今天和昨天比、現(xiàn)在和剛才比。班中每天的口號是:我能成功,我們能成功。這一年,無論是全班整體水平,還是在尖子生的培養(yǎng)方面都有較大進步。

          (二)人人參與班級管理,做班級的主人

          好的班風與良好的班級管理密切相關。著名教育家斯賓塞說過:記住你的管教目的應該是養(yǎng)成一個能夠自治的人,而不是一個要讓來管理的人。在班級管理上,我從以下三點著手:

         。1)讓學生參與制定班級工作計劃。每學期我先吃透學校政教處的工作計劃,領會其精神實質,然后根據本班學生實際,確定班級工作思路,把班級工作計劃復印給每位班干部,要求他們根據自己的任務制定出自己的計劃。我再根據班干部上交的計書,整理出班主任工作計劃。既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又使學生在實踐中得到鍛煉,學生反映很好。

         。2)實行班干部輪換制。班干部定期輪換,體現(xiàn)班級的民主性,使每位學生都有為他人服務的機會。我對每位班干部的工作總是給予熱情的指導和幫助,努力培養(yǎng)他們處事及應變能力;由于學生干部都有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而且任職時間又不長,因此工作熱情高,干勁足,能得到其他同學的尊重、支持和配合。

         。3)嘗試按學號順序輪,每位學生都要擔任臨時班主任一天,負責早操,課間操、自修情況的監(jiān)督及處理當天的突發(fā)事件,讓他們體驗班主任工作的苦樂。通過實踐,干部們自己管理能力逐日提高,其他同學更明確自律的重要性。此辦法實行一年以來,班風正,學風濃,班級集體凝聚力強。

         。ㄈ┏浞职l(fā)揮學生特長,使每位學生有用武之地

          好的班風能夠為學生搭建施展才華的平臺。一般而言,學習好的學生,以自己的優(yōu)良成績實現(xiàn)了自己的愿望,得到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這會促使他們更加勤奮上進;成績差的學生,表現(xiàn)的欲望未能實現(xiàn),則易出現(xiàn)消極情緒,作為班主任,一定要全面了解,善于發(fā)現(xiàn),把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到正確的方向上來,促使他們全面進步。如一位同學經常上課打瞌睡,作業(yè)往往沒完成。有一次,還拿了我放在課室雜物間的一支鋼筆。一天放學后留下這位同學,請她幫我清理講臺的抽屜和雜物間。她做完后,我表揚她衛(wèi)生搞得好,人又能干。在我的感化下,她告訴我曾拿了老師的鋼筆,已弄壞了一點。我沒有批評她,還表揚她是個誠實的孩子。從此,她覺得自己在老師的眼里并不很差,慢慢改掉了上課打瞌睡的毛病,作業(yè)也按時完成,各科成績漸漸有了進步,很快得到大家的認同。

          一年來,班級的優(yōu)良習慣占了上風,學生你追我趕,人人爭做小主人,呈現(xiàn)一片可喜的景象。我想,只要老師小心扶植,大膽放手,當好參謀長,采取各種方法,激發(fā)學生集體榮譽感,讓學生學會監(jiān)督自己,相信每個學生都會在班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成功地表現(xiàn)自己,不斷取得進步。

          參考文獻:

          1、王建軍:《課程變革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8月第1版)

          2、張春興:《教育心理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5月版)

          3、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4月版)

          4、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2001年7月第1版

          5、鄭慧琦、胡興宏:《教師成為研究者》(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2版)

        【小學教育的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教育教育論文03-30

        小學教育的論文03-30

        小學教育技術論文03-29

        農村小學教育論文03-30

        小學教育的論文內容03-30

        小學教育專科論文03-30

        農村小學教育的論文03-30

        小學教育教研論文03-30

        小學教育專業(yè)的論文03-30

        小學武術教育論文03-30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