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陶淵明隱居在什么地方?
千古詩人陶淵明一生給后人留下了不少著名詩篇,也留下了出生、籍貫、居住地、隱居地等諸多謎團(tuán)。僅陶淵明的隱居地,目前已有安徽黃山潛口、浙江九峰山、江西廬山、潯陽柴桑等多個說法。然而,據(jù)考證,江東姑孰橫山才是陶淵明真正的隱居地。
江東姑孰橫山地處今安徽馬鞍山市與江蘇南京市交界處,古稱衡山、藩籬,也有吳山、隱居山之稱!妒酚洝贰ⅰ蹲髠鳌、《越絕書》中“楚子重伐吳,克鳩茲而至于衡山”等吳楚大戰(zhàn)之“衡山”即此;據(jù)說這里還是泰伯、仲雍給太王采藥開創(chuàng)古吳的隱居之地。山麓丹陽古城,春秋以前就有,秦統(tǒng)一天下后在此設(shè)縣,因這里有個盛長紅楊柳的大湖泊——丹楊湖,縣取名為丹楊(陽)。
一、陶淵明來姑孰橫山隱居,古代就有此說
早在陶淵明去世時,顏延之在《陶征士誄并序》中就說陶淵明是“南岳幽居者”而非江西廬山,只是把同名的江東“衡山”依舊稱作南岳“衡山”罷了。研究發(fā)現(xiàn):湖南湘山改稱“衡山”是隋朝之事,此前的“衡山”是漢朝被封為南岳的“潛霍之山”——天柱山,而漢代之前天柱山是副南岳,主南岳則是地處古吳越的江東“衡山”。顏延之在這里只是沿襲了江東衡山的“南岳”舊稱。
陶公死后一百年的南北朝時代,昭明太子蕭統(tǒng)也曾以“悠忽比之白駒,寄遇謂之逆旅”(《陶淵明集序》)來描寫陶淵明由江西到江東逆旅“寓居”的情況。
大唐盛世是研究晉史、編寫《晉書》的重要時代,唐代大詩人李白也是對陶淵明、謝眺等晉代詩人仰慕有加的著名山水詩人。李白游遍名山大川,多次游居姑孰,最終定居當(dāng)涂。他在姑孰周邊的詩文中多次以“陶淵明”相喻(如:《題東溪公幽居》中“宅近青山同謝眺,門垂碧柳似陶潛”,《山中與幽人對酌》中“我醉欲眠卿且去”,《江上答崔宣城》中“陶令忽相逢”等),大家多以為引典借喻,而不被重視;其實(shí),李白在此多次有感而發(fā),并非偶然。
李白的《九日登山》一詩,不僅對陶淵明隱居姑孰大地寫的明確,還寫出了陶淵明來此隱居的重要原因。詩中寫道:“淵明歸去來,不與世相逐。為無杯中物,遂寓本州牧。因招白衣人,笑酌黃花菊。我來不得意,虛過重陽時。題輿何俊發(fā),遂結(jié)城南期。筑土接響山,俯臨宛水湄。胡人叫玉笛,越女彈霜絲。自作英王胄,斯樂不可窺。赤鯉涌琴高,白龜?shù)礼T夷。靈仙如仿佛,奠酹遙相知。古來登高人,今復(fù)幾人在。滄洲違宿諾,明日猶可待。連山似驚波,合沓出溟海。揚(yáng)袂揮四座,酩酊安所知。齊歌送清揚(yáng),起舞亂參差。賓隨落葉散,帽逐秋風(fēng)吹。別后登此臺,愿言長相思!睆脑姷膬(nèi)容來看,土接響山、水連宛水具有宣州地域的顯著特征,而菊花秋色和孟嘉落帽之情景,與李白《九日龍山飲》中“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醉看風(fēng)落帽,舞愛月留人!鼻榫跋嗤,這首詩明顯寫于姑孰龍山。詩的開頭直截了當(dāng)?shù)貙懗隽颂諟Y明辭官,不與世俗同流,又因?yàn)榫频脑颉皻w去來”而寓居到姑孰大地(唐代屬宣州)的事實(shí)。
不僅如此,詩仙李白還認(rèn)為,橫山石門園田景致就是陶公《桃花源記》的模本。李白在橫山所作《下途歸石門舊居》詩中寫道:“隱居寺,隱居山,陶公煉液棲其間!ぁぁぁぁぁなT流水遍桃花,我亦曾到秦人家。不知何處得雞豕,就中仍見繁桑麻”。因南北朝陶弘景曾在橫山隱居,有學(xué)者以為李白筆下“陶公”系指陶弘景;可是,“陶公”就像關(guān)公、包公一樣,往往是對陶淵明的特稱;詩中的“遍桃花”、“雞豕”、“繁桑麻”,尤其“秦人家”等,更是陶翁筆下“桃花源”之景象。在李白看來,這里無疑是陶淵明筆下之桃花源。
再說宋代,嘉祐進(jìn)士、潤州知州楊杰在公元1100年左右所作《橫望山》詩中寫道:“陶家舊宅寄山坳,七百年來此結(jié)茆”。一般以為“陶家舊宅”系指陶弘景住地,其實(shí)也應(yīng)該是指陶淵明。因?yàn)樘蘸刖吧?56年死于536年,以楊杰所稱“七百年來”當(dāng)在700多年前的公元300——400年更為貼切,此時應(yīng)該是陶淵明的生活年代。
二、陶淵明自己詩文中也有隱居橫山的相關(guān)記錄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望)南山”是陶淵明著名詩篇《飲酒》當(dāng)中的名句;而橫山古稱“藩籬”,因地處江東、在古丹陽湖的東岸又被喚作“東籬”。尤其是在孫權(quán)筑姑孰城以后的魏晉時代,丹陽湖地區(qū)的政治中心由丹陽(秦縣、漢郡,古稱丹楊、曲阿),分治姑孰,在姑孰一帶(桓溫、桓玄、孟嘉、劉裕等活動中心龍山、九井、白纻、尼山等地)看丹陽橫山,更是以“東籬”相稱。直至南宋,對橫山仍有人沿襲“東籬”的稱謂:南宋趙構(gòu)由杭州乘船到姑孰龍山賞秋色遇雨,群臣掃興,趙構(gòu)命隨行的秦(檜)門十客之一康與之作詩詞助興,康與之東望歸途,隨即作詞《望江南·重九遇雨》:“重陽日,陰雨四效垂。戲馬臺前泥拍肚,龍山會上水平擠。直浸到東籬。茱萸胖,菊蕊濕滋滋。落帽孟嘉尋篛笠,休官陶令覓蓑衣。都道不如歸!币颉懊霞温涿薄饼埳街涔始啊懊霞巍薄ⅰ疤樟睢倍荚诖松,而有觸景生情之借喻。詞中提到的“直浸到東籬”,則明顯系指秋水茫茫,丹陽湖水浸漫橫山的景象。由于大家不知道“東籬”和“南山”(宣城一帶的山巒)都是丹陽湖地區(qū)特定的地名,而把“東籬”理解成了“東邊的籬笆墻”。試想一下,以陶公的個性,受籬笆墻園囿下的“采菊”,何來見南山的“悠然”意境?而詩人在山清水秀的橫山——“東籬”下采菊,放眼茫茫丹陽湖,遙望南山或隱或現(xiàn),又是何等的悠然!
《游斜川并序》是陶淵明隱居時的游記,也是陶淵明唯一一首寫景的游記性詩文,詩序中提到的“斜川”、“長流”、“曾城”、“南阜”等地名,在丹陽湖周邊都有對印,尤其是“長流”古村,至今仍在橫山腳下的石臼湖邊。
《歸園田居·五首》是陶淵明歸隱時所寫的著名詩篇,從“暖暖遠(yuǎn)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其一)、“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時復(fù)墟曲中,披草共往來;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其二)、“久去山澤游,浪莽林野娛;試攜子侄輩,披榛步荒墟;徘徊丘壟間,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杇株”(其四)等詩文中不難看出,陶淵明的隱居地有族親、祖墳,有園田、井灶、桑麻。
關(guān)于陶淵明的族親和祖宅荒墟:橫山腳下自古有眾多陶氏“墟墳堆”之說。當(dāng)涂舊志也載:唐宣州刺史陶世長“敘述先塋,刻于陶大舉德政碑陰云,自漢至唐凡三百七十七所皆大官勛爵,吁亦盛矣!辈殚啞短礁尽贰ⅰ懂(dāng)涂縣志》得知,橫山腳下陶氏祖塋,有據(jù)說是陶淵明父親的陶回墓和祖上陶謙(漢)、陶基(三國)、陶璜(晉)及陶侃祖上陶敦(漢)等名人墓地。
關(guān)于園田:陶淵明在《始作鎮(zhèn)軍參軍經(jīng)曲阿作》、《乙巳歲三月為建威參軍使都經(jīng)錢溪》中分別有“投策命晨裝,暫與園田疏”、“園田日夢想,安得久離析?”等感慨,還有“綿綿歸思紆”、“心念山澤居”、“我不踐斯境,歲月好已積”等思念情節(jié),江西宜豐《秀溪陶氏族譜》之《靖節(jié)公家傳》中也有這樣的記載:“乙巳歲三月,敬宣改宣城內(nèi)使,公軍使都還,經(jīng)錢溪,復(fù)邦族,家貧甚····”,而曲阿是丹陽古稱,介于南京與江西之間的丹陽應(yīng)該是橫山腳下古丹楊(陽);因丹陽產(chǎn)銅鐵,晉代在丹楊設(shè)鑄錢的“錢監(jiān)”,河流被稱作錢溪。
關(guān)于井灶、桑麻:“丹灶灰井”、“丹灶寒煙”乃姑孰橫山著名歷史遺跡和古景,其中“丹灶寒煙”位列“姑孰八景”之中;橫山地區(qū)歷來是優(yōu)質(zhì)桑麻產(chǎn)地,李白在寫橫山石門“桃花源”——“秦人家”時,也有“就中仍見繁桑麻”的詩句。
還有,陶淵明在其詩文中多次提到的南山、山澤等地名,在橫山、丹陽湖周邊也有對應(yīng)。在當(dāng)涂橫山腳下寫有宋代李剛、文天祥序文的姑孰陶姓“思成堂”族譜中,唯一收錄的陶淵明詩文是《葵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yuǎn)》,其間有“寢跡衡門下,逸與世相絕;顧盼莫誰知,荊扉晝常閉······”等內(nèi)容。很顯然,這首詩應(yīng)該與當(dāng)?shù)赜嘘P(guān)。“衡門”可能是指橫山(衡山及石門),而“荊扉晝常閉”則與《歸園田居·其二》中的“白日掩荊扉”相同。
三、陶淵明來姑孰橫山腳下隱居至少有以下理由:
(一)、橫山周邊有陶淵明的故土情節(jié)。
陶淵明對故土之地有懷念情節(jié)(“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而江東橫山地區(qū)系其祖居之地。
《萬姓統(tǒng)譜》中就有“(漢末)陶氏宗族居于吳,晉時盛于丹陽”的說法。南宋文天祥屬江西人,他在江西任筠州知府時曾為江西宜豐秀溪陶氏族譜寫過序,文天祥此前也曾為姑孰陶氏族譜寫序,他在姑孰《陶氏重修譜諜序》中寫道:陶姓子孫“遷徙甚多,難以悉舉,唯姑孰橫山一支,舊譜中有可據(jù)者錄之”。而姑孰橫山陶姓族譜中有陶姓子孫避亂江東,宦遷淮、饒等處的記載。
目前,學(xué)術(shù)界大都認(rèn)為陶侃是陶淵明的曾祖父,而陶侃祖父陶同是丹陽陶敦的孫子,在吳孫亮?xí)r,因職守而由丹陽徙居鄱陽,陶同之子陶丹——陶侃的父親才徙居潯陽,也就是說陶侃的祖父是丹陽人、父親還是丹陽籍。又據(jù)江西宜豐所在的古《新昌縣志》記載,陶淵明父親陶回,初為安城太守,以軍功封康樂侯。另據(jù)可信度較高的姑孰陶氏族譜記載及相關(guān)考證,陶淵明系陶回孫“一三”(名失考)的兒子。而據(jù)《晉書》及當(dāng)涂和江西的相關(guān)府縣志記載:東晉康樂侯陶回是丹陽陶謙從子——陶基的后代,更是世居橫山腳下?傊,不管怎么說,江東橫山都是陶淵明的祖居地。
另有專家認(rèn)為,陶淵明在八歲喪父、十二歲喪母之后,曾回歸故里,并隨外公孟嘉在姑孰大地生活。
橫山還與“南山”(當(dāng)涂對宣城一帶的稱呼)隔水相望。江東陶姓歷代有人在古宛陵(宣城)任職、居住,而且陶回之子、后來繼嗣爵位的陶汪在咸康年間也曾任宣城內(nèi)使。(據(jù)本人考證,陶淵明系陶回曾孫、陶汪是其祖父)
(二)、橫山交通發(fā)達(dá),地位特殊。
江東橫山、丹陽湖地區(qū),古代有個位居“五湖四!钡谌(見《幼學(xué)瓊林》)的大湖泊——丹陽湖(也稱丹楊湖,《史記》中,秦始皇“過丹陽,達(dá)錢塘”即此;《方輿紀(jì)要》載:“丹陽湖在府東南七十里。舊志云:應(yīng)天、廣德、徽、寧境內(nèi)之水匯而為三湖。曰石臼、曰固城、曰丹陽,而丹陽最大,東西七十五里,南北九十里”。明《太平府志》仍載:“府東南巨浸曰丹陽湖,徽、池、江寧、寧國、廣德諸溪所匯也。……百川匯通為三湖:一石臼,二固城,三丹陽。而丹陽最大,蓋總名也”。),因盛長紅楊柳而得名。這里北鄰金陵(橫山到南京步行不過半日),南通江西,東達(dá)浙江,西望江淮,不僅交通便捷,還因?yàn)榭拷鹆甓哂性S多政治信息。
隱居者也關(guān)心政治(如諸葛亮、陶弘景),陶淵明也曾對隱居發(fā)出過“棲遲固多娛,淹留豈無成?”(《九日閑居》)的感慨。
(三)、橫山山清水秀適宜隱居。
姑孰大地山水秀美,曾被謝眺譽(yù)為“山水都”。橫山自古有名,雖然位置特殊、交通發(fā)達(dá),卻又與鬧市保持一定距離,山中景色優(yōu)美,有峽谷、古洞、飛瀑、清流,山腳下有大澤、大江,山水之間氣候宜人,有理想的田舍,還有貌似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秦人家。(漢代丁令威、晉代葛洪及后來的陶弘景、李白等眾多名人也曾來此隱居)
(四)、姑孰大地有好酒。
姑孰大地因?yàn)槭恰棒~米之鄉(xiāng)”而有糧倉,丹陽湖龍骨草籽是上好的酒曲,因而盛產(chǎn)米酒,眾多嗜酒名人垂親姑孰。在陶淵明之前,有畢卓“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的感慨,后來死后葬在姑孰龍山;有桓溫龍山宴集、孟嘉落帽等醉酒韻事。在陶淵明之后,有酒仙李白多次到當(dāng)涂,最后定居當(dāng)涂。姑孰酒風(fēng)之盛,以至于南北朝時代齊武帝曾下詔命令姑孰“可權(quán)斷酒!碧諟Y明少時隨孟嘉在姑孰養(yǎng)成了嗜酒習(xí)慣,后來把這里“有好酒”作為歸來故地的理由之一,也是理所當(dāng)然。李白在姑孰龍山所寫《九日登山》詩中“淵明歸去來,不與世相逐。為無杯中物,遂寓本州牧!钡脑娋,就說明了這一點(diǎn)。
【陶淵明隱居在什么地方?】相關(guān)文章:
陶淵明是真心隱士還是被迫隱居?09-06
孟浩然的隱居06-02
詠隱居的詩句整理04-13
宿王昌齡隱居原文及賞析02-05
(精選)宿王昌齡隱居原文及賞析07-04
隱居的老鼠寓言故事07-02
宿王昌齡隱居閱讀答案11-08
《宿王昌齡隱居》唐詩鑒賞01-09
隱居于心經(jīng)典散文05-30
陶淵明的故事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