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傳》閱讀答案
王維傳
王維右丞,年未弱冠,文章得名。性嫻音律,妙能琵琶,游歷諸貴之間,尤為岐王之所眷重。時進士張九皋,聲稱籍甚?陀谐鋈胗诠髦T者,為其致公主邑司①牒京兆試官,令以九皋為解頭②。維方將應舉,具其事言于岐王,求庇借。岐王曰:“貴主之強,不可力爭,吾為子畫焉。子之舊詩清越者,可錄十篇。琵琶之新聲怨切者,可度一曲。后五日當詣此。”
維即依命,如期而至。岐王謂曰:“子以文士,請謁貴主,何門可見哉?子能如吾之教乎?”維曰:“謹奉命。”岐王則出錦繡衣服,鮮華奇異,遣維衣之,仍令赍琵琶,同至公主之第。岐王入曰:“承貴主出內,故攜酒樂奉宴。”即令張筵。諸伶旅進。維妙年潔白,風姿都美,立于前行。公主顧之,謂岐王曰:“斯何人哉?”答曰:“知音者也。”即令獨奏新曲,聲調哀切,滿座動容。公主自詢曰:“此曲何名?”維起曰:“號《郁輪袍》。”公主大奇之。岐王曰:“此生非止音律,至于詞學,無出其右。”公主尤異之,則曰:“子有所為文乎?”維即出獻懷中詩卷。公主覽讀驚駭,曰:“皆我素所誦習者。常謂古人佳作,乃子之為乎?”因令更衣,升之客右。維風流蘊藉,語言諧戲,大為諸貴之所欽矚。岐王因曰:“若使京兆今年得此生為解頭,誠為國華矣。”公主乃曰:“何不遣其應舉?”岐王曰:“此生不得首薦,義不就試。然已承貴主論托張九皋矣。”公主笑曰:“何預兒事,本為他人所托。”顧謂維曰:“子誠取解,當為子力。”維起謙謝。公主則召試官至第,遣宮婢傳教。維遂作解頭,而一舉登第矣。
天寶末,祿山初陷西京。維及鄭虔、張通等皆處賊庭。洎克復,俱囚于宣陽里楊國忠舊宅。崔圓因召于私第,令畫數壁。當時以圓勛貴無二,望其救解,故運思精巧,頗絕其藝。
后由此事皆從寬典至于貶黜亦獲善地維累為給事中祿山授以偽官及賊平兄縉為北都副留守請以己官爵贖之由是免死。
累為尚書右丞。於藍田置別業(yè),留心釋典焉。
(選自《集異記·王維》,有刪改。)
【注】①邑司:唐代為公主管理財貨和封地租稅收入的官員。②解頭:唐代州郡保舉士子到京城應考叫“解”,被保舉的第一名叫“解頭”。
9.下列句子中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錯誤的一項是(3分)
A.性嫻音律 嫻:熟習
D.留心釋典焉 釋:解釋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吾為子畫焉 留心釋典焉
B.令以九皋為解頭 子以文士,請謁貴主
C.岐王則出錦繡衣服 公主則召試官至第
D.本為他人所托 子誠取解,當為子力
11.以下各句,句式不同的一項是(3分)
A.尤為岐王之所眷重 B.岐王謂曰
C.即令獨奏新曲 D.令畫數壁
A.與王維同年參加考試的張九皋名氣很大,有個經常出入公主府上的客人,請公主給京兆府的考官寫了一封信,讓京兆府推薦張九皋做第一名。
B.王維按照岐王的吩咐,準備了自己寫的詩歌和琵琶曲《郁輪袍》,并和眾樂工一起來到公主府上,他的風姿和彈奏琵琶引起了公主的注意。
C.岐王在酒席間向公主推薦王維做京兆府的第一名,公主表示愿意幫忙,她派人向考官傳達自己的命令,最終王維以第一名被推薦并考中進士。
D.“安史之亂”中,王維曾經做了安祿山手下的官員。叛亂平定后,他被崔圓召到府中作畫,他發(fā)揮了所有的繪畫才能,后來得到了寬大處理。
13.斷句和翻譯。(10分)
(1)用“/”線為文中加波浪線的`文字斷句。(4分)
后 由 此 事 皆 從 寬 典 至 于 貶 黜 亦 獲 善 地 維 累 為 給 事 中 祿 山 授以 偽 官及 賊 平 兄 縉 為 北都 副 留守 請 以 己 官 爵 贖 之 由 是 免 死。
(2)翻譯下面的句子。(6分)
、倬S方將應舉,具其事言于岐王,求庇借。(3分)
、诰S風流蘊藉,語言諧戲,大為諸貴之所欽矚。(3分)
【參考答案】
9.D(佛教)
10.C(副詞,就。A.代詞,代王維應試這件事;兼詞,于之,在那里。B.介詞,把,和“為”連用,譯為“把……作為……”;介詞,憑……的身份。D.介詞,與“所”連用,表被動;介詞,替。)
11.A 被動句(其他均為省略句)
12.A (公主并沒有給京兆府的考官寫信,信是他手下的邑司官員寫的。)
13.(1)后由此事/皆從寬典/至于貶黜/亦獲善地/維累為給事中/祿山授以偽官/及賊平/兄縉為北都副留守/請以己官爵贖之/由是免死。
(每錯兩處扣1分,扣完為止。)
(2)①王維正要參加進士考試,就把這件事詳細地告訴了岐王,并且希望求得歧王的幫助。
(大意1分,“具”1分, “庇借”1分。)
、谕蹙S風流瀟灑,而且說話詼諧風趣,很受各位達官貴人的欽佩矚目。
【《王維傳》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王維傳》的閱讀理解11-25
觀獵王維閱讀答案11-27
柳宗元傳節(jié)選閱讀答案09-01
《水滸傳》閱讀答案10-29
《蘇武傳》閱讀及答案03-24
《呂蒙傳》閱讀答案03-13
《髯樵傳》閱讀答案06-27
《趙普傳》閱讀答案12-13
《宋史蘇軾傳》閱讀答案12-22
《宋史辛棄疾傳》閱讀答案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