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湖上初晴后雨》教學案例
蘇軾于宋神宗熙寧四年至七年(1071—1074)任杭州通判,曾寫下大量有關西湖景物的詩!讹嫼铣跚绾笥辍纷饔谖鯇幜(1073年)正、二月間。
《飲湖上初晴后雨》教學案例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已經(jīng)能將古詩讀得流利而富有節(jié)奏?墒且x出古詩的韻味,我們還必須理解詩句的意思,去體會作者的情感。想知道詩句的意思,你有什么好方法?
生:看下面的注釋。
生:問老師。
生:查字典。
生:四人小組討論。
生:聯(lián)系上下文。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其實呀,我們還可以聯(lián)系課文中的插圖,反復誦讀來理解。同學們,就用你們自己的方法,反復讀讀,來理解詩的意思吧。讀著讀著,你看到了什么景色?
生:我看到了湖水很美。
師:你從哪句話感受到的?
生:水光瀲滟晴方好。
師:平時見過嗎?(播放課件,師生一起領略“瀲滟”的水光。)
師:誰愿意讀一讀?
生:讀(略)
師:誰能閃動得再耀眼一些?
生:讀(略)
師:誰能讀活這幅畫?讓水波蕩漾起來?(課件出示課文中的畫面。)
師指名三人讀(略)
(圖片可以對難理解的詞語做出形象直觀的展示,強化這些描寫在學生頭腦中的印象,加深學生對抽象詩句的理解。)
師:為什么會這么美呢?
生:因為是晴天
(師板書:晴方好)
師:是啊,這就是晴天的西湖,所以詩人說……(引讀詩句“水光瀲滟晴方好”)
師:一個“好”字寫出了西湖晴天的美,表達了詩人的喜愛之情,真是一字千金啊!這么美的景色都融在詩的第一句中,女同學來試著讀讀。
女生齊讀(略)
師:男同學也來試試。
男生齊讀(略)
師:你還看到哪些景色?
生:我看到山,有雨有霧
師:從哪句看到的?
生:山色空蒙雨亦奇。
師:誰能讀好這句詩?
師指名三人讀(略)
師:看,“這就是山色空蒙雨亦奇”(課件出示圖片)
師:是什么使得西湖這么美呢?
生:是霧。
生:是蘇軾。
生:是大雨。
師:能用詩里的一句來說嗎?
生:山色空蒙雨亦奇。
師板書:雨亦奇
師:誰來讀讀?
師指名讀(略)
師:我看到了一點點霧,誰再來讀?
師指名三人讀(略)
師:把一、二句詩反復讀,看你能讀出什么?
生:我讀出了雨來得很奇特。
生:我讀出了雨落在西湖里,就像珍珠一樣。
生:我讀出了先是晴天,后來下雨了,但是風景還是很美。
生:晴天的西湖很美,雨天的西湖也很美。
師:真是一群會讀會思考的孩子。怪不得,我們的詩人發(fā)出了這樣的感嘆……
生:水光瀲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以讀為主的讀,不是簡單的機械重復,要讀出層次,讀出美感,要帶著感情去讀,才能得到美的熏陶。)
師:在目睹了西湖的晴雨之后,詩人認為一個“好、奇”,遠遠不能寫出西湖美,不能表達詩人對西湖的喜愛之情。此時,詩人想到了什么……
生: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師:這兩句詩是至今為止贊美西湖中最妙的`兩句。再讀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生:詩人把西湖和西施相比。
師:你們了解西施嗎?
生:她是越國的大美女。
師:那為什么詩人要把西湖比作西施呢?
生:因為西施不管化不化妝都很美,西湖無論晴天或雨天都很美。
生:西施不管痛苦還是快樂都很美。
師:噢,不管什么時候都很美。西子,西湖,西湖,西子,你又讀出了什么?
生:它們的讀音很相近。
師:還有一個原因,老師告訴你們,西施是古代春秋時期的越國人。那時越國的地域與后來及現(xiàn)在所稱的“浙江”的地域大致相當。杭州及西湖正處在西施的故鄉(xiāng)一帶。蘇軾在杭州就很自然地想到著名的古代美女西施,并拿她來與西湖相比。因為這巧妙的比喻,使這兩句詩成為傳世名句;也因為這傳神的比喻,使“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別稱。同學們想不想看看西子湖?(課件出示圖片)
師:那為什么詩人要把西湖比作西施呢?
生:因為西施不管化不化妝都很美,西湖無論晴天或雨天都很美。
生:西施不管痛苦還是快樂都很美。
師:噢,不管什么時候都很美。西子,西湖,西湖,西子,你又讀出了什么?
生:它們的讀音很相近。
師:還有一個原因,老師告訴你們,西施是古代春秋時期的越國人。那時越國的地域與后來及現(xiàn)在所稱的“浙江”的地域大致相當。杭州及西湖正處在西施的故鄉(xiāng)一帶。蘇軾在杭州就很自然地想到著名的古代美女西施,并拿她來與西湖相比。因為這巧妙的比喻,使這兩句詩成為傳世名句;也因為這傳神的比喻,使“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別稱。同學們想不想看看西子湖?(課件出示圖片) 師:不管是晴天還是雨天,不管是春天還是冬天,不管是早晨還是黃昏,詩人說:總相宜。同學們,好詩需要反復誦讀,自己再讀讀吧。
(古人寫詩“貴在含蓄”,“意在言外”。學生學詩,也從誦讀入手,披文入情,做到入情入境,體會詩人的含蓄之美,與詩人產(chǎn)生共鳴。在引導學生體會意境時,運用語言描述、圖像渲染、配圖配樂吟誦等多種方法,調(diào)動學生多種感官,誘發(fā)想像,使其在頭腦中再現(xiàn)出生動鮮活的畫面,受到相應的情感及審美陶冶。后兩句的教學依然體現(xiàn)了以讀為主的教學方法,西湖和西子的比較,使學生較好地把握了詩人的立意。)
拓展閱讀:《飲湖上初晴后雨》賞析
詩的上半首既寫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寫了西湖的晴姿雨態(tài)。“水光瀲滟晴方好”描寫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蕩漾,波光閃閃,十分美麗。“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寫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非常奇妙。從第一首詩可知,這一天詩人陪著客人在西湖游宴終日,早晨陽光明艷,后來轉(zhuǎn)陰,入暮后下起雨來。而在善于領略自然并對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詩人眼中,無論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從“晴方好”“雨亦奇”這一贊評,可以想見在不同天氣下的湖山勝景,也可想見詩人即景揮毫時的興會及其灑脫的性格、開闊的胸懷。上半首寫的景是交換、對應之景,情是廣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間情景相對,西湖之美概寫無余,詩人蘇軾之情表現(xiàn)無遺。
下半首詩里,詩人沒有緊承前兩句,進一步運用他的寫氣圖貌之筆來描繪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遺貌取神,只用一個既空靈又貼切的妙喻就傳出了湖山的神韻。喻體和本體之間,除了從字面看,西湖與西子同有一個“西”字外,詩人的著眼點所在只是當前的西湖之美,在風神韻味上,與想象中的西施之美有其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相似之處。而正因西湖與西子都是其美在神,所以對西湖來說,晴也好,雨也好,對西子來說,淡妝也好,濃抹也好,都無改其美,而只能增添其美。對這個比喻,存在有兩種相反的解說:一說認為詩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妝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濃妝的西子”;一說認為詩人是“以晴天比濃妝,雨天比淡妝”。兩說都各有所見,各有所據(jù)。但就才情橫溢的詩人而言,這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詩思偶到的神來之筆,只是一時心與景會,從西湖的美景聯(lián)想到作為美的化身的西子,從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想象西子應也是“淡妝濃抹總相宜”,當其設喻之際、下筆之時,恐怕未必拘泥于晴與雨二者,何者指濃妝,何者指淡妝。欣賞這首詩時,如果一定要使?jié)鈯y、淡妝分屬晴、雨,可能反而有損于比喻的完整性、詩思的空靈美。
【《飲湖上初晴后雨》教學案例】相關文章:
飲湖上初晴后雨優(yōu)秀教學案例12-14
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教學案例06-14
《飲湖上初晴后雨》教學案例賞析06-06
《飲湖上初晴后雨》教學案例及反思06-13
教學設計:飲湖上初晴后雨12-16
《飲湖上初晴后雨》教學札記12-13
飲湖上初晴后雨教學方案12-13
飲湖上初晴后雨教學后記12-13
飲湖上初晴后雨教學教案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