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作品讀后感范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領悟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張愛玲作品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昨天剛剛看完了張愛玲的《傾城之戀》小說集,其中收入張愛玲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創(chuàng)作的重要作品,包括《金鎖記》、《傾城之戀》、《沉香屑:第一爐香》、《紅玫瑰與白玫瑰》等十六篇中短篇小說。這個小說集實際上是張愛玲的第一個小說集《傳奇》的再版,重新起了一個名字而已。
這是我第一次看張愛玲的小說,以前是只聞其名未見其身,這次終于在卓越買到了她的書,心理非常高興。
這本書我看了有一個多月,看后的第一個感覺就是細膩!對人物形象、景致描寫、動作描寫都是非常的細膩,既細致入微而又不拖泥帶水,讓人看了對她想描寫的場景產生一種熟悉的感覺,好像就在眼前一樣。至于故事本身,我覺得一部分是反映的當時小市民的普通生活,還有很大的一部分應該是張愛玲自身的影子在里面,還有張愛玲內心的痛苦掙扎,要是現在能夠有一本張愛玲的傳記小說看看就好了,如果不了解她本人,看她的小說有時候會有一些迷茫的感覺。她的小說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每部小說的結尾,都給人以很大的想象空間,讓人回味無窮。她不給你一個固定的答案,都是讓我們來自己想象的。我覺得這是她的小說最大的魅力所在!
《傾城之戀》講述的是發(fā)生在民國時期的一段愛情故事,故事發(fā)生在香港,上海來的白家六小姐白流蘇,曾經歷了一次失敗的婚姻,后來回到自己家中生活的時候在親戚間備受冷嘲熱諷,看盡世態(tài)炎涼。因一次陪伴妹妹到香港相親,偶然認識了妹妹的相親對象多金瀟灑的單身漢范柳原,便拿自己當做賭,遠赴香江,博取范柳原的愛情。就在范柳原即將離開香港時,日軍開始轟炸淺水灣,范柳原折回保護流蘇。在此生死交關之時,兩人許下天長地久的諾言。
白流蘇和范柳原的愛情發(fā)生在戰(zhàn)亂之際。在我看來,作者想要通過《傾城之戀》這個標題表達的是不是指他們的愛戀若非“傾城”,就難以成就了呢?流蘇和柳原看似甜蜜般配,言辭嬉笑有趣,但實際上他們之間的愛情卻是搖晃不定的,流蘇不一定深愛柳原,柳原也不見得非她不可,他們之間的相遇,相戀,只是順應著命運的齒輪,一步一步的嵌套而成的。若不是有了最后日軍攻打香港淺水灣,范柳原折回與流蘇共度患難,從而在生死相關之際許下諾言,或許也就不能成就這一段浪漫的愛情了。
青春是什么?
青春是一片云,朝也彩霞,晚也彩霞;青春是一陣春風,吹皺一池春水,揚起漫天飛絮。
青春是一種激情,它充斥著你澎湃的血液,刺激著你那雙孜孜求知的雙眼讓你對世界充滿好奇,樂于接受任何挑戰(zhàn)。
青春對于我們年輕人來講是一筆財富。因為年輕,我們擁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钡暮狼椋灰驗槟贻p,我們擁有“不到長城非好漢”的魄力;因為年輕,我們擁有“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志向。我們年輕,我們是一群追夢者,我們可以駕馭人生的航船,在蔚藍的天空下,在粼粼的碧波上,高揚著夢想的風帆,去追逐我們的理想。正因青春如此珍貴,如此美好,有人會在青春已逝后,憑欄獨吟“黃卷青燈,美人遲暮,千古一轍!
張愛玲的這篇《遲暮》正是向人們提醒珍惜青春。文中描寫了一副在勃勃生機的春天,一個青春已逝的女子憑欄哀悼青春的畫面!俺蓤F的柳絮,模仿著二月間漫天舞出輕清的春雪,飛入簾櫳”,這是多么富有詩意的意境,卻有人在此憑欄悲傷。強烈的對比,讓人心中驚醒。許多人不正是在“才從青春之夢里醒過來的眼還帶著些許朦朧的睡意”的時候,青春已悄然離他遠去了嗎?而當他們醒來的時候,他們也只有在悔恨中悲傷。這篇散文表現了作者對青春的緬懷,對青春易逝、紅顏易老的感嘆,同時也是對我們年輕人的一種警醒:不要等和文中女主人公“在心里千回百轉的想著,接著,一滴冷的淚珠流到冷的嘴唇上,封住了想說話又說不出的顫動的口”的時候才追悔莫及。
在這篇散文中,或多或少反映了作者對理想的追求和對青春的珍惜,但更多的是一種提醒,對擁有青春的我們的一種警醒。青春易逝,誰也不想憑欄獨吟“黃卷青燈,美人遲暮”吧。
從中我們至少讀懂了一點,那就是:青春是寶貴的更是短暫的。青春是我們手中最大的資本,我們有本錢去追逐我們想要的,我們可以用青春放飛我們的夢想,去實現我們的夢想。我們雖然不能增加青春的長度,但我們可以增加青春的寬度;我們雖然不能讓青春為我們停留,但至少我們可以讓青春無悔。讓我們把握現在,把握青春,把握未來,奏出最美的青春之歌。
張愛玲的散文《愛》短小精悍、洗盡鉛華、膾炙人口,不是傳奇,勝似傳奇,讓人嘆為觀止,堪稱最美愛情悲劇。
開頭一段,僅為四字,故事性極強,引人入勝!斑@是真的”,其真實感不僅體現在對比技巧的真實,還體現在回憶的真實感和敘事的真實性。
為何提及“小康之家”,無論富貴之家還是貧窮之家,都不大可能被拐賣,小康之家之說,表明故事的真實性,也反映出事物的普遍性。“生得美”寫出了女子的絕世之美,用“閉月羞花、沉魚落雁”則落入俗套,“生得美”說明了一生下來就是美人胚子,無需任何修飾,純屬“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這跟潮汕方言“生好”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贊人“女大十八變”并非好話,有之前很丑或者整容之嫌!氨挥H眷拐了”,深深的凄美之感便升騰而起,因為美的東西有價值,一旦有價值的東西被毀滅,那就是悲劇。這里先是“月白”,其實為凄景、凄物,再是“各自走開了”,意味著唯一的幸福瞬間幻滅,到了“就這樣就完了”,讓人感覺到美好的事物或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
接踵而至的是無盡的苦難,痛苦又漫長,剛好印證了“長的是磨難,短的是人生”,與美好甜蜜形成強烈的對比,讓女子刻骨銘心,“老了的時候她還記得從前那一回事”,從前那最溫柔最觸及靈魂深處的人和物,以至于“常常說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后門口的桃樹下,那年青人”,讓人憐惜不已、感慨萬分。
愛,要怎么說出口?“噢,你也在這里嗎?”是“我愛你”的張氏語言,含蓄美,非常符合中國人的審美觀。而“說了一聲”和“問一聲”,看似相似,其實略有不同,前者更傾向于明知故問,脈脈含情。后者,已然是冷冷的陳述,或者是熱烈之后的凄愴。
“春天的晚上”和“后門口的桃樹下”,看似簡單,實為化用“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于無形,營造出美好、朦朧的愛情氛圍。
“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意境雄渾遼闊,與微信登錄界面神似,時空感強烈,存在著巨大的張力美,比起陳子昂的“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有過之而無不及。
《愛》從絢爛始,以平淡終,凄美至極,有如一顆璀璨明珠,集愛情、時空、人性等永恒主題于方寸之間,今昔感強烈,物是人非,蔥綠配桃紅的蒼涼,閃爍在浩瀚散文之中,讓人愛不釋手。
如果說,戰(zhàn)爭摧毀了一座城市,也成就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那么我則認為,社會的不公,命運的苦難,教會的是成長和強韌。
白流蘇——讀過張愛玲《傾城之戀》的人都知道,在眾人眼中,她是一個用青春去并最終獲勝的女人。她虛榮,做作,美麗的假面具下深藏著人性的卑瑣。
但我卻不這樣看。
在張愛玲細膩筆調下,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個個性鮮明的白流蘇,而且看到的是一個物欲橫流的社會。其實,社會上還有千千萬萬個白流蘇,不是她影響了社會,而是社會造就了她。
并非每個人都能堅守自己的理想底線。能夠流芳千古的人畢竟是少數,更多的是在社會底層徘徊往復的平凡人。他們的生活并不理想,人生經歷了種種不平與坎坷。如果事事順心,誰不想過自己理想主義的生活呢?但是現實給出的回答是適者生存,你只有在摸爬滾打中才能繼續(xù)前進。
白流蘇,再怎樣,她也只是一個普通的女人。她曾說:“我又沒讀過兩年書,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我能做什么事?”她甚至說:“一個女人,再好些,得不到異性的愛,也就得不到同性的尊重。女人們就是這點賤!睆乃淖掷镄虚g,可見當時的女性根本就是個缺乏自立的弱勢群體。在她們的潛意識里,女性就是男性的附屬品,婚姻則是她們的庇護所和炫耀的資本。白流蘇在這樣的社會大染缸里,成了卑弱、虛榮、庸俗的金錢奴隸,她追求婚姻的動機也許就是這樣。后來白流蘇變得強勢與精明,大概是對自己坎坷命運的一種無奈抗爭吧!原本還指望婚姻能帶給她至少表面上看來是幸福的生活,但隨后的婚姻失敗澆滅了她的幻想。她忽然發(fā)現自己不僅失去了男人,還要忍受娘家人的白眼。世態(tài)炎涼把她趕入死胡同,她沒有退路,只能做出選擇。她不愿也不肯接受女人只能由男人支配和擺布的現實。為了命運,她寧愿把自己當賭徒,狠狠地與社會現實賭一把。
她贏了,范柳原是她成功的作品,也是她炫耀的工具。沒有什么好指責的,她選擇的只是用女性特有的方式來爭取自己想要的幸福,這難道有錯嗎?
如果認為白流蘇做作,那就是不理解她了。在我看來,像她這樣并無多少賭本的人,能做到的就是盡量保護自己不受傷害。的確,范柳原一開始對她并非真心,兩人在一起不過是各取所需。雖然最終兩人患難見真情,但這是意料之外的,并不能抹去她的現實主義動機。
盡管白流蘇有些作風我不認同,但是她的性格不得不讓人折服。人生困境教會了她成長,讓她不顧世俗偏見,從單純走向成熟,從大家閨秀轉變?yōu)樯缃幻,以老練的手法游離于各種場合。對于她后一次婚姻的勝利,我不得不說這是智慧與手段的完美結合,也是白流蘇的高明之處。她大膽、努力,精于算計,敢于打破陳規(guī),最終成全了自己的念想,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幸福。
這便是我眼中的白流蘇,一朵綻放在男權主義時代的強勢玫瑰!
在張愛玲《傳奇》金鎖記中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兩個人物一個是二奶奶七巧以及她的女兒長安。對于七巧我開始只覺得的她可恨可嘆但看到最后也覺得她可悲起來。對于她的遭遇也會產生同情。故事的結尾寫到七巧心想她當時如果嫁給哥的結拜兄弟丁玉根,張少泉,或是沈裁縫是否他們會給她一點真心,眼睛落下了淚水。但七巧內心的扭曲與自私劈殺了幾個人,七巧的精神枷鎖使長白的妻子絹姑娘和芝壽先后死去,并且都死的悲慘。讓自己的女兒失去幸福,最終走向墮落。七巧為了讓長安婚事流產。對童世舫的神經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刺激。最終讓他放棄了婚事。很想不通七巧自己已經遭到了封建枷鎖的毒害失去了婚姻的幸福,丈夫對她冷漠沒有一點關愛,家中人都低看她瞧不起她,她不僅沒有對自己的孩子更加關愛,反而是一種報復。只因為自己的孩子姓姜。
我覺得七巧實在是太可悲。書中我最喜歡的女子是長安,長安是個善良溫柔的傳統中國女子,雖然她抽煙,但不完全是她的原因。也因為她身處封建家庭所以導致了她接連的悲劇。從中一個細節(jié)可以看出她的善良當七巧對她一次一次威脅,她都沒有退縮這個婚事,當她的母親以童世舫威脅她時,她退縮了。她知道她的母親不僅會告訴他抽煙的事,還會想辦法對付他。但這一切童世舫都不知道。他們兩個解除了婚姻后兩人依然交往,只是從以前的地上轉入了地下,這時童世舫對長安的感覺產生了變化開始對長安喜愛,以前童世舫之所以想和長安結婚只是因為她是個傳統女子有安全感,因為他曾經被新派女子拋棄。深受打擊而已。因此想找個傳統女子。對于童世舫的愛情,張愛玲可能覺得男人的愛都是有附加條件的,完美的愛是不存在的。當她聽到長安抽煙后,便對長安再也沒什么想法了。有的只是沉默。當他面對長安時不去問長安為何抽煙?
只用無聲來凝望他。童世舫對長安的愛也只停留在世俗大多數人的婚姻價值觀而已。長安要得到真正的愛又談何容易。當七巧死后。她的孩子長安和長白也只能悲劇收場。
感謝您的閱讀,祝您生活愉快。
【張愛玲作品讀后感】相關文章:
張愛玲精選作品03-24
張愛玲作品金鎖記賞析04-18
張愛玲個人作品全集04-01
張愛玲文學作品中的經典語句03-23
張愛玲作品《霸王別姬》09-14
張愛玲作品《半生緣》簡介及其賞析07-15
分析張愛玲文學作品的藝術特色05-18
張愛玲作品《鴻鸞喜》賞讀03-29
張愛玲文學作品中的女性意識04-01
有關張愛玲及其文學作品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