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課堂觀察與認識的思考》心得體會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于課堂觀察與認識的思考》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課堂觀察與認識的思考》心得體會1
讀了《課堂觀察》一書當中的《課堂觀察的類型有哪些》,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課堂觀察,這為我今后更好的學習和實踐提供了幫助。
根據(jù)資料收集方式和資料屬性,課堂觀察可以分為定量觀察和定性觀察。其中,定量觀察是指觀察者要運用一套定量的結構化的記錄方式進行觀察。一般有一定的分類體系或者具體的觀察工具,對預設的分類下的行為進行記錄,并且記錄一些數(shù)據(jù),比如,英語課堂上游戲環(huán)節(jié),教師運用了多少時間進行游戲要求的布置,用了多少時間進行游戲,用了多少時間來反饋游戲的效果。定性官場指的是觀察者依據(jù)粗線條的綱要,收集對課堂時間進行細節(jié)描述的信息材料,資料是基于需要在觀察的過程中形成的,在觀察后根據(jù)回憶加以追溯性的補充和完善,并通過描述性的和評價性的文字記錄現(xiàn)場感受和領悟。
根據(jù)觀察者與被觀察課堂的關系,可以分為自我課堂觀察和對他人的觀察。在自我課堂觀察中,觀察者就是上課的老師自己,在開展課堂教學同時,要對自己的課堂進行觀察,特別是觀察學生的學習行為、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情況、學生對于教師的反應等行為。對他人的課堂觀察過程中,觀察者主要觀察另外一個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資源運用、講解能力、提問技巧、學生行為管理、教學準備、組織、評價、學生學習的情況等諸多方面的程度和表現(xiàn),并實時的記錄下自己的一些建議和意見,以便在課后的反饋會議當中進行梳理。
根據(jù)觀察者之間的合作關系,課堂觀察可以分為合作的課堂觀察和獨立的課堂觀察。合作的課堂觀察是指觀察的目標和重點分配到多個人,每個觀察者要針對一堂課的多個方面進行觀察和記錄。而獨立的課堂觀察是指觀察者以個人為單位,獨立完成對整個課堂的課堂觀察。
另外,還有根據(jù)對觀察對象或內(nèi)容的區(qū)分,課堂觀察分成集中觀察和分散觀察兩個;根據(jù)觀察目的與作用不同,課堂觀察氛圍診斷性觀察、提煉性觀察、專題性觀察等多個方面。
從這本書當中,我學到了很多關于課堂觀察的知識,相信在今后的實踐過程中,我一定能夠適時的運用好書中的知識。
《課堂觀察與認識的思考》心得體會2
剛看到書名以為是一種教學模式,講的是如何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所以就選了它。翻開書一看,原來“課堂觀察”一詞就是“聽課”的意思,講的是一種新理念的聽課操作模式,頓時大失所望!耐心看下來,了解到這本書是探索課堂觀察,研究如何從“教學中心”向“學習中心”轉(zhuǎn)型的問題。
書的封面上有一段話:“學習伴隨我們一生,學生的大多數(shù)時間都在課堂中學習。但是,課堂中的學習真的發(fā)生了嗎?這是一個值得思考和判斷的問題!
在以往的聽課中,我們往往側(cè)重于教師的角度,觀察教師的教案設計、重難點把握、新課導入、新知講解、作業(yè)布置、鞏固復習、板書、提問、教學手段和方法、教學節(jié)奏、教師儀表儀態(tài)、教學語言等等,卻常常忽略了課程教學中最重要的因素:學生。我們常常會被似乎巧妙的教學設計、教師的教學基本功所迷惑,而誤判了學生的學習結果,學生的學習并不像表面上看上去那樣成效卓著。
如果不深入到具體的學生學習過程中去觀察,不積累學生具體的學習證據(jù),我們往往會對學生的學習過程產(chǎn)生誤判。所以,我們要改變聽課模式,要以學習為中心。
如何做到以學習為中心的課堂觀察呢?它有四個特征:首先,我們要理解學生的學習。每個學生的學習是獨特的個性化進程,理解的方式是多樣化的。第二,在真實自然的環(huán)境中獲取學習的多種數(shù)據(jù)。在教室后面聽課會影響學生的聽課,得不到真實有效的數(shù)據(jù),最好采用錄像的方式。第三,觀察認知學習與其核心要素間的整體關系。第四,基于學習證據(jù)推論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質(zhì)量。
課堂觀察還要有先期的理論準備,本書提出“對理論的回避就是回避一種立場和價值判斷”。課堂觀察作為一種具有強烈理性色彩的研究行為,必定是一種有理論觀照的行為。觀察一個主題,就必須對這一主題進行理論思考。
“知識與技能類學習目標達成的觀察”方面,對目標達成的觀察旨在解決“有效教學”的問題。本書提出“以目標作為分析課堂的腳手架,搭建起了我們觀察一堂課的‘核心架構’。通過這一架構,我們能夠迅速厘清一堂課的脈絡,這樣課堂中的零散片段才具有了歸整的意義,才能在意義框架內(nèi)加以探討!
要觀察目標,就要對目標進行理解。本書提出,判斷目標達成的標準有三:預設目標的合理性、學生學習的進步度、目標達成過程是有意義的。
觀察教學目標的達成,其核心是觀察學生,觀察學生的學習,觀察學生在學習目標達成上的前后關系:“上課前后他們對目標的理解有多少,在課前是怎樣的表現(xiàn),在課后又是怎樣的表現(xiàn)。”
書中還提出了“迷思概念”這個概念。課堂觀察要觀察學生的迷思概念,本書認為“迷思概念在課堂中經(jīng)常體現(xiàn)為學生的‘錯誤’,有些‘錯誤’看似粗心,其實揭示了學生先備經(jīng)驗的局限性;有些‘錯誤’看似荒謬,卻揭示了學生已有的學習經(jīng)驗的負遷移”,“對迷思概念的觀察是揭示學生認知觀念和認知水平的一個重要指針”。如果對這些錯誤進行分析,將會改進我們的教學,提高教學質(zhì)量。它是課堂觀察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我們平時聽課時有關注它,卻很少去分析錯誤的原因。
這本書開辟了聽課活動研究的.新領域,開拓了我們教學研究的新視角。以上是我對這本書一些觀點的摘要和表述,談不上感想,因為我還沒有這個理論高度,在平時聽課時也沒有探討過這個領域。其實對我感觸最大的只有一句話:“學習伴隨我們一生,學生的大多數(shù)時間都在課堂中學習。但是,課堂中的學習真的發(fā)生了嗎?這是一個值得思考和判斷的問題。”
《課堂觀察與認識的思考》心得體會3
假期中,我學習了課堂觀察一書,在學習的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課堂觀察是一門大學問,是需要教師的專業(yè)精神與相當?shù)膶I(yè)水平的。
通過學習讓我對課堂觀察有了初步的認識。課堂觀察與傳統(tǒng)的聽課相比,我認為傳統(tǒng)聽課關注的是全面的整體的課堂,而課堂觀察則把觀察的視角縮小,從點中看全面。也可以說課堂觀察是在傳統(tǒng)聽課的基礎上把聽課目標更細致化,更明確化。以前我在聽課中,在一堂課上,一個聽課老師既要觀察老師的一言一行,又要注意學生的一舉一動,這樣對于聽課老師來說確實很難觀察得細致、全面。課堂觀察則是通過集體合作,分清各小組聽課目標,在此基礎上更明確地把握聽課重點,甚至有時會通過觀察到的結果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得到有力的數(shù)據(jù)證明,從而更加客觀地進行評論。通過某個細節(jié),某個特定的角度,觀察課堂,常常會有意想不到的發(fā)現(xiàn)。
課堂觀察,它有明確的目標性,計劃性,組織相當嚴密。課堂觀察是一種行為系統(tǒng),它由一系列不同階段的不同行為構成;課堂觀察是一種研究方法,把將研究問題具體化為觀察點;課堂觀察是一種工作流程,它包括課前會議,課中觀察,課后會議三個階段,課堂觀察也是一種團隊合作,它由彼此分工又相互合作的團隊進行。
課堂觀察讓我們聽課、評課者消除了很多疑慮,因為它所關注的問題不再是對教師的評價,不再是為教師的教學劃分等級,它指向的是學生課堂學習的改善,課堂觀察的過程是合作體關注學習,研究學習和促進學習的過程。它旨在提高課堂效率。
課堂觀察跟傳統(tǒng)的聽課評課不同的還在于,它促使教師由觀察他人課堂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學行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課堂觀察中,教師不只是在觀察,其實是在通過觀察而參與研究,所以“當看到課堂教學中的相關情景,自然會聯(lián)想到自己平時的教學情形,從他人的成功或者失誤中汲取經(jīng)驗和教訓,并即時生發(fā)基于自身教學理解和實踐的教學假設:如果我來教,可以這樣設計……”我們在觀察他人的同時,實際上在對照自己,從他人身上學習優(yōu)點,或者找到共同存在的問題,思考解決方法,促成了觀察者和被觀察者的專業(yè)發(fā)展。
通過學習課堂觀察我們或多或少掌握了一些理論,有了理論就要實踐,學校安排第二周我們數(shù)學組來一次課堂觀察,我的任務是觀察學習目標,要觀察教師的提出時間,提出的方式,教學行為,學生行為,樣題檢測。看了之后我一點也不明白,一次又一次的請教蔡主任,請教青年路小學的老師,心里總算有了一點眉目,但還是迷迷糊糊,這次我?guī)е蝿章犝n,發(fā)現(xiàn)就是跟以前不一樣,我一心聽老師的學習目標完成的咋樣,目標達成了沒有,樣題檢測時學生會不,我可以通過數(shù)字分析來評價學習目標達成情況。第一次雖然不太成功,可老師們知道路該咋走了。
第四周我們又進行了第二次課堂觀察,這一次老師們說的比上一次好多了,評課著和授課者有了互動,但是我們的評課語言有待提高,要慢慢的走向?qū)I(yè)的聽評課。我希望自己的評課水平越來越高。
【《關于課堂觀察與認識的思考》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你對美怎樣的認識與思考作文精選03-11
關于課堂觀察作文3篇02-24
淺談課堂管理辦法的思考11-16
《周易》的體悟與認識08-26
善于觀察和思考的名人故事10-23
角色的認識與規(guī)范說課稿11-02
關于認識與實習報告模板7篇02-27
《周易》與美學的若干思考08-25
學習與思考-900字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