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韌性議論文
無論是在學(xué)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論文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培養(yǎng)我們的科學(xué)研究能力。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yīng)如何寫一篇優(yōu)秀的論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文明的韌性議論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文明的韌性議論文1
韌性,哪一種?怎么去描摹這個概念?巷口烤的焦糯的燙口年糕是韌的;打鐵匠一揮一打砸的火光四濺的紅熟鐵器是韌的……與文明二字,尤于中華文明四字,那涌自天邊來的滔滔江水,那渾濁澎湃的轟鳴,將是最好的詮釋。
中華文明時稱“大河文明”,是憑一捧澤,一把沃土,一片莊稼。萬物依傍在洶涌延綿的江水邊,生活的氣息聲色一點點在江水處繡密繡實。如果說在單一的個體中我聽不見“韌性”的回聲,我想我在這輕舟泛不離的群山江水中找到了答案。
江水,若說中華文明,你當(dāng)想到長江,夢回黃河,我建議你這樣做,隨風(fēng)而去,停駐在滾滾洪流邊,你感到濕熱的水汽,通天的.震響,你凝視著,仿佛永不停息的綿長,或是涌涌黃沙,滔滔而下。你感到了什么?這是沉舟也無法撕裂的厚重,這是無形勝有形的堅韌,這是一種力量,它氣吞山河,滾滾而來。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若說韌性,細(xì)數(shù)七八,這短短的卷紙怎容得下?因此我們不妨只乘一兩只孤舟,感受文明的韌性。
我們乘上舟去。第一舟是扁底的,寬而輕盈。它是一物,卻也似乎無形,我稱它為寬容、包容、或是接受。文明的繼承是沖突、競爭、合作之路。在國際上,我們可以以中華民族特有的包容性來提出。但是出于這一葉扁舟,也許我們直接看一看對岸那個平凡的中國女人更直觀。粗布衣服,低順的眉眼,微微內(nèi)收的下巴,F(xiàn)在有新時代女性,但從古至今,這樣的女人(放在此時是鄉(xiāng)土的女人)仍是國民的特征。中國女人是鄉(xiāng)土社會的女人,從相夫教子中走來,從柴米油鹽中走來,從母性和博愛中走來,她們厚重而堅韌;中國女人是不平等的犧牲品,從三從四德中走來,從一生的附庸中走來,從輕視、踐踏中走來,中國女人一開始是帶著點奴性的,她們體態(tài)柔軟而卑躬,她們低順著眉眼,寬容著世界。這樣的一點泥土味的寬容、包容甚至說逆來順受,不一定是劣的,卻有可能是根性的。對岸的女人一雙眼睛低垂,懷著一汪無私的愛,母性的寬容。她轉(zhuǎn)身隱沒了,那樸實鄉(xiāng)土的背影是有韌性的,不能抹去的。
下一舟好像修補過很多次,卻意外的結(jié)實。中華文明是遭受過侵犯的,但是如果止步于被侵略,中華將永無崛起。中華文明的韌性除了對外來的求同存異,顯然還多一份索取,多一份“拿來主義”。堅韌不僅要能忍,還要“能打”。我們不會主動打,卻必須具備這份能力。實力可以不展現(xiàn),卻不能缺失。因此漫漫長河里,維新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我們摸爬滾打,流血無數(shù);我們在笨拙中成長,我們要強大,因此要“拿來”!我們學(xué)會怎樣拿來,怎樣屹立,因此堅韌而偉大。霧那邊的戰(zhàn)士身影隱去了……
“大江東去,浪淘盡!敝腥A文明的韌性是我這一紙殘卷揮灑不完的隱忍和豪情,在這個俊采星馳的時代,我們屹立在堅韌的文明之上,感受一份寬容,一種豪情。中華因韌性而偉大,未來因人才而奪目。
文明的韌性議論文2
遙想歷史數(shù)千載,多少民族曾各自繁衍,無數(shù)國家又盡為陳跡,唯獨中華文明至今仍然繁盛。何故?柔軟又堅實,剛?cè)岵,韌性使然也。
靈龜負(fù)書,丹甲青文,使文化肇始,百家爭鳴。始皇同文,由繁趨簡,秦篆漢隸,自曲轉(zhuǎn)直。晉書俊秀,唐楷端莊,漢字本柔,于歷史演進中靈動轉(zhuǎn)化;繼承傳統(tǒng),延續(xù)歷史;漢字本固,堅守傳承文明之職,萬變不離其宗。既有象形生動、筆畫靈活,也有橫平豎直、鋼削斧鑿,漢字以柔軟為表,堅實為里,始終富有韌性,使得交流障礙可破,文書效率大增,故能延續(xù)文化以得生存,順應(yīng)潮流更加權(quán)重。文字是文明的載體,漢字的韌性,賦予中華文明獨特優(yōu)勢?谝粲挟悤鴮懴嗤馗羧f里文字一致。這種相同和一致把中華民族凝聚為一體,使中華文明一脈相承。
文字如此,思想亦然。近代以來,面臨"三千年未有之變局",鴉片傾銷宇內(nèi),艦炮摧損國門,天朝大國成舊夢,亡國滅種在眼前。中華文明的傲骨暫時蟄伏,轉(zhuǎn)用以柔克剛的策略。但是此柔軟并非是脆弱,而是"師夷長技以制夷"。魏源作《海國圖志》開眼看西方,張之洞作《勸學(xué)篇》明中體西用。林則徐、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志士仁人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融入了西方的科技與制度,作為充實中華文明的養(yǎng)分。"天下莫柔于水,而堅強者莫能勝之。"雖歷經(jīng)萬難,但萬難不折。滴水穿石,積水成淵,中華文明靠堅實打下發(fā)展根基,靠堅持迎來復(fù)興曙光,靠堅強走向輝煌未來。
如今,韌性仍深深根植于我們的血脈之中。建國以來,改革至今,我國在挫折中自省,在曲折中自強,篳路藍(lán)縷,堅忍不拔,終于成為世界強國,即將成為世界第一大經(jīng)濟體?擅绹鴧s執(zhí)意設(shè)置修昔底德陷阱,開打貿(mào)易戰(zhàn)爭,欲扼中國發(fā)展,唱衰中國前景。可中國有膽有識,不畏懼,不顢頇。我們有如華為一般的企業(yè),自主研發(fā),全力創(chuàng)新,可與美國奉陪到底一較高下?纱蛞部烧,我們言必信、行必果,占據(jù)道德高地,拿出誠意,講究策略。我們有控制稀土的反制手段,我們有調(diào)控購買農(nóng)產(chǎn)品的余地。不卑不亢,進退有節(jié),依靠韌性的發(fā)揮,我們能夠占據(jù)這場爭端的主動權(quán)。
韌性使中華文明歷經(jīng)千載不斷絕,歷經(jīng)磨難永存續(xù)。守住韌性,把握韌性,則中華文明的未來,必然更加輝煌燦爛。
【文明的韌性議論文】相關(guān)文章:
文明的韌性議論文01-05
文明的韌性10-12
文明的韌性作文04-08
文明的韌性作文07-15
文明的韌性作文12-28
【熱】文明的韌性作文07-17
【精】文明的韌性作文07-14
文明的韌性初中作文07-14
文明的韌性高考作文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