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邏輯讀后感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邏輯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邏輯讀后感1
去年國慶讀了《小邏輯》,然而讀了半月無所得,反而變得迷茫,如今一年過去了,知識更加多,眼界也更寬了,于是重新讀了這本書,算是有了一些收獲。
《小邏輯》分為三部分“存在論”、“本質論”和“概念論”,這是黑格爾對于邏輯學的劃分,他認為這三部分是層層遞進的關系,但是概念是這三部分中最重要的,因為概念才是真理,而存在和本質只是直接和間接的東西,如果存在和本質都孤立了,那么兩者都不能算是真理。
本書的第一部分“存在論”又分為三個小的部分:質、量、和度。質就是表明它是什么,比如我們穿的衣服,住的房子,騎的車,都是質的體現,有這種質,就不會讓我們混淆概念的存在,就不會出現穿房子,住衣服這種混亂。在我看來,存在是基于“質”而存在的,沒有質,就無所謂存在了。
存在的第二部分是量。量很容易理解,就是數量。書中的量有著一種職能:衡量存在尺度的標識。以我們用的書為例,一本50頁的教科書和一本2000頁的字典都是書,它們的質是一樣的,所以量的多少是不會影響存在的,但是它本身又是無處不在的。量與我們初高中學過的量是不一樣的,初高中就是量變導致質變,但是這里的量只是一種類似于度量衡的存在,它不影響質,或者說對質影響極少。
存在論第三部分是度,度就是尺度,是質和量的統(tǒng)一,是帶有質的量。這一部分主要講了通過量的增加和減少是不影響存在的本質的,,或者可以說是影響的范圍有限。還是以我們的書為例,1000頁的書是書,999頁還是書,800頁也是書,但是減少到了一頁兩頁,七頁八頁,就不能夠用書來稱呼了,只能說這是小冊子或是其他什么的稱呼。
讀《小邏輯》要一部分一部分地讀,否則無法繼續(xù)。從存在的尺度為出發(fā)點,才能夠進入本書的第二部分:本質論。相比存在論,本質論就非常難懂了,我讀了很久也無法理解透徹,在此只是寫一些小的看法。
黑格爾認為本質是設定起來的概念,本質包含規(guī)定,但是規(guī)定又是相對的,沒有完全返回概念本身,所以在本質中,概念是不自為的。本質是相對映現在自身之中的存在。黑格爾在書中表達的就是本質是存在的真理,是自己過去了的或內在的存在,具有反思性與自身映現性。
第二部分讀完也無法理解,簡單的說,事物中的永久才是事物存在的本質。如果只是用從量變到質變再到量變的觀點來看,只能看得一頭霧水。用我們日常照鏡子為例,鏡子中的'自己受各種因素影響,已經不是原本的自己,而原本的自己,就是本質。
存在通過相互轉化體現,本質通過映現來體現,而概念不通過這兩種方式體現,概念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發(fā)展!案拍钍亲杂傻脑瓌t,是獨立存在著的實體性的力量。概念又是一個全體,這全體中的每一環(huán)節(jié)都是構成概念的一個整體,而且被設定和概念有不可分離的統(tǒng)一性。所以概念在它的自身同一里是自在自為地規(guī)定了的東西。”這是本書概念論的第一段,這就是說明了概念是一種絕對不依賴其他物體的存在或者說概念是一種自由自在,不需要你去通過其他方式來證明其存在的存在。比如說動物,人是動物,老虎,貓狗,蛇鼠都是動物,這些事物都具有不同外表,不同特征,不同的作息生活方式,在我們分化的種類中也有不同的地位,但是歸根到底,這些都是動物。動物是一種永久的東西,它的存在不一定永恒,但是它永久存在。概念并不依賴于有什么而存在,但是它需要各種不同的表現形式來表明它是存在的。
小邏輯讀后感2
“一方面由于時代的艱苦,使人對于日常生活的瑣事予以太大的重視,另一方面,現實上最高的興趣,卻在于努力奮斗首先去復興并拯救國家民族生活上政治上的整個局勢。這些工作占據了精神上的一切能力,各階層人民的一切力量,以及外在的手段,致使我們精神上的內心生活不能贏得寧靜。世界精神太忙碌于現實,太馳騖于外界,而不遑回到內心,轉回自身,以徜徉自怡于自己原有的`家園中,F在現實潮流的重負已漸減輕,日耳曼民族已經把他們的國家,一切有生命有意義的生活的根源,拯救過來了,于是時間已經到來,在國家內,除了現實世界的治理之外,思想的自由世界也會獨立繁榮起來!
這是將近兩百年前,黑格爾在柏林大學的開講辭。讀起來感覺多么親切啊,真可謂歷久彌新。我們這個時代不再是黑格爾的時代,但人好像還是黑格爾時代的人!熬裉β涤诂F實,太馳騖于外界,而不遑回到內心,轉回自身,以徜徉自怡于自己原有的家園中!薄爸率刮覀兙裆系膬刃纳畈荒苴A得寧靜!
一個時代的興趣,一個時代的格局,一個時代的趨勢,個人是無能為力的,最多只能“獨善其身”。而且,很多時候,獨善其身也很不容易,往往“樹欲靜而風不止”。
國人的習慣,喜歡上行下效。所以我常常想,要扭轉這個時代的風氣,可能還要從在上者做起,然后民眾群起響應。
我常常想,假如為政者能有時間坐下來讀點書,做點思考(總結和反思),想一點與經濟無關的社會的事、文化的事,聊一點百姓的話題、精神的話題,甚至是詩意的話題,可能會出現一種清新的政治局面、管理局面。了解一點歷史的人都知道,古代受百姓敬仰的官員是親民的,有人情味的,他們似乎不像現在的官員那樣,成天到晚事務纏身,幾無片刻閑暇。古代的官員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似乎總能從容處之,百姓對他們的評價是“日計之無近功,歲計之有大利!
假如學者們能坐下來安靜地做學問,而不僅僅為稻粱謀,不僅僅為名利、為職稱謀,可能會出現一種清新的學問局面、學習局面、文化局面。
假如各階層的人們能放慢一點腳步,習慣欣賞生活,習慣欣賞自己,習慣于物質之外某種精神需求……可能會出現一種清新的生活局面、社會局面。
和諧社會必然是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人的身與心的和諧。遠離精神、遠離內心,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和諧。
【小邏輯讀后感】相關文章:
OracleDBA邏輯備份試題09-24
邏輯謎語和答案08-30
邏輯狗教學總結04-27
邏輯崗位職責01-30
什么是數理邏輯04-30
女人的思維與邏輯散文06-12
2.10簡單的邏輯電路11-26
邏輯學總結感想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