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王者何貴原文及翻譯

        時間:2022-12-12 13:41:35 古籍 我要投稿

        王者何貴原文及翻譯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中,大家都背過文言文吧?文言文能讓不同語言使用者“筆談”,是一種具有固定格式,卻不會非常困難的溝通方法。你知道的經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王者何貴原文及翻譯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齊桓公問管仲曰:“王者何貴?”曰:“貴天。”桓公仰而視天。管仲曰:“所謂天者,非謂天者,非謂蒼蒼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為天。百姓與之則安,輔之者強,非之則危,背之則亡。”

          1、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

          (1)王者何貴?

          (2)所謂天者,非謂蒼蒼茫茫之天也。

          2、翻譯句子。

          “百姓與之則安,輔之則強,非之則危,背之則亡”。

          3、請把管仲的“君人者,以百姓為天”的思想,用四字短語來概括:

          4、《曹劌論戰》中哪一句話與“君人者,以百姓為天”相吻合?

          【翻譯】

          齊桓公問管仲:“當君王的人,應把什么當作最寶貴的?”(管仲回答)說:“應把天當作最寶貴的。”(于是)齊桓公仰起頭望著天。管仲說:“我所說的‘天’,不是廣闊無邊的天。給人民當君主(的人),要把百姓當作天。(對于一個國家來說,)百姓親附,(它)就可安寧;百姓輔助,(它)就能強盛;百姓反對,(它)就很危險;百姓背棄,(它)就要滅亡。《詩經》中說‘統治者如果不賢良,一個地方的人民都會怨恨他。’ 百姓怨恨他們的君主,而最后不滅亡的政權,(這)是從來就沒有過的。”

          二:

          (甲)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判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節選自《曹劌論戰》)

          王者何貴

          (乙)齊桓公問管仲①曰:“王者何貴?”曰;“貴天。”桓公仰而視天。管仲曰:“所謂天者,非謂蒼蒼莽莽之天也。君人者②,以百姓為天。百姓與③之則安,輔之則強,非之則危,背之則亡。”

          ——(選自劉向《說苑》)

          注釋:①管仲:齊桓公的賢相,名夷吾,輔佐桓公成霸業。②君人者:給人民當君主的人。③與:親附,擁護愛戴。

          9.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2分)

          (1)又何間焉 間:____________

          (2)小惠未徧 徧:____________

          (3)戰則請從 從:____________

          (4)非謂蒼蒼莽莽之天也 非:____________

          10.下列句中加點的'“之”相當于“的”的一項是()(2分)、

          A.肉食者謀之 B.非謂蒼蒼莽莽之天也

          C.長跪而謝之曰D.輟耕之壟上

          11.翻譯下列句子。(2分)

          (1)忠之屬也。可以一戰。

          (2)百姓與之則安,輔之則強,非之則危,背之則亡。

          12.(甲)(乙)兩文段表達了相近的思想觀點。請結合文意加以闡述。(2分)

          參考答案

          9.(1)參與(2)通“遍”,遍及,普遍(3)跟隨 (4)不是

          評分:共2分。每空0.5分,意思對即可。

          10.B 評分:共2分。

          11.(1)(這是)盡了職分的事情。可憑借這個條件打仗。

          (2)百姓如果擁護國君,國家就安定;百姓如果輔助國君,國家就強盛;百姓如果反對國君,國家就危險;百姓如果背棄國君,國家就要滅亡。

          評分:共2分。每句l分,意思對即可。

          12.圍繞“得民心”“民為貴”“取信于民”等其中一個要點闡述。

          評分:共2分。意思對即可。

          拓展:王者何貴簡介

          簡介

          《說苑》,西漢劉向撰。劉向,西漢時經學家,文學家,目錄學家,曾領校秘書,本書就是他校書時根據皇家藏書和民間圖籍,按類編輯的先秦至西漢的一些歷史故事和傳說,并夾有作者的議論,借題發揮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觀念,帶有一定的哲理性。原二十卷,后僅存五卷,大部分已經散佚,后經宋曾鞏搜輯,復為二十卷,每卷各有標目。二十卷的標目依次為:君道、臣術、建本、立節、貴德、復恩、政理、尊賢、正諫、敬慎、善說、奉使、權謀、至公、指武、談叢、雜言、辨物、修文、反質。分類纂輯先秦至漢代史事傳說,雜以議論,借以闡明儒家的政治思想和倫理觀念。一般以第—則或前數則為一卷的大綱,雜引前人言論陳說本卷主旨,以下便用大量歷史上的實例加以證明。向又編有《新序》一書,性質與此類似。

          由于書中取材廣泛,采獲了大量的歷史資料,所以,給人們探討歷史提供了許多便利之處。書中記載的史事,有的可與現存典籍互相印證;有的記事與《史記》、《左傳》、《國語》、《戰國策》、《荀子》、《韓非子》、《管子》、《晏子春秋》、《呂氏春秋》、《淮南子》等書相出入,對考尋歷史者足資參考。有些古籍已經散佚,但《說苑》中卻保存一二,吉光片羽,尤為可貴。如《君道篇》載師曠言云:“人君之道,清凈無為,務在博愛,趨在任賢,廣開耳目,以察萬方,不固溺于流欲,不拘系于左右,廓然遠見,踔然獨立,屢省考績,以臨臣下。此人君之操也。”《漢書·藝文志》小說家類有《師曠》六篇,早已散佚,師曠的這段議論,疑即出自《師曠》六篇。此類例子,還可找到不少。

          意義

          《說苑》是一部富有文學意味的重要文獻,內容多哲理深刻的格言警句,敘事意蘊諷喻,故事性頗強,又以對話體為主,《說苑》除卷十六《談叢》外,各卷的多數篇目都是獨立成篇的小故事,有故事情節,有人物對話,文字簡潔生動,清新雋永,有較高的文學欣賞價值,對魏晉乃至明清的筆記小說也有一定的影響。

          《說苑》分類纂輯了先秦至漢初有關史事和傳說,目的是想通過對歷代治亂之道的研究,希望劉漢皇帝重道、尊賢、貴德、聽諫、至公、反質等,以重振劉氏雄風,阻遏外戚宦官篡權的陰謀。學者對它的政治思想性、文學藝術性、史學價值多有研究,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從修辭角度進行專書研究則還是空白,所見也僅是修辭學史書輕描淡寫地概括了劉向在《說苑》中體現的三方面修辭理論,即重視修辭善說、重視比喻的作用、追求言語文質并重之美。體現文學的重要意義。

          修辭研究

          現代學者從三方面對《說苑》進行修辭研究。

          (1)語辭技巧研究:劉向在其修辭理論指導下,強調言說要講究方式技巧,根據其“善說”卷,歸納了五種一般談說之術:“齊莊以立之、堅強以持之、譬稱以諭之、分別以明之、歡欣憤懣以送之”,又根據“正諫”卷所列出的五種進諫之術:“一曰正諫、二曰降諫、三曰忠諫、四曰戇諫、五曰諷諫”,概括了《說苑》中對人君的進諫獻言之法種種。

          (2)《說苑》雖說是一部借古事古語向人君進言獻策的諫書,但又是一部靜態的文本著作,為了達到言說進諫效果,言說者往往極盡積極辭格的

        《{首页主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王者何貴原文及翻譯】相關文章:

        王者何貴文言文翻譯04-09

        蔣貴傳原文及翻譯06-13

        管仲貴公原文翻譯06-11

        學貴有恒原文及翻譯02-18

        《記承天寺夜游》、《王者何貴》比較閱讀答案09-19

        明月何皎皎原文及翻譯03-16

        詹何釣魚原文及翻譯12-17

        多言何益原文及翻譯12-01

        何遠文言原文翻譯06-09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

          2. 亚洲欧美日韩动漫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欧美91 | 亚洲欧洲精品一区二区 | 在线高清一级欧美精品 | 一级日本大片免费 |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第36页 |

            王者何貴原文及翻譯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中,大家都背過文言文吧?文言文能讓不同語言使用者“筆談”,是一種具有固定格式,卻不會非常困難的溝通方法。你知道的經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王者何貴原文及翻譯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齊桓公問管仲曰:“王者何貴?”曰:“貴天。”桓公仰而視天。管仲曰:“所謂天者,非謂天者,非謂蒼蒼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為天。百姓與之則安,輔之者強,非之則危,背之則亡。”

              1、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

              (1)王者何貴?

              (2)所謂天者,非謂蒼蒼茫茫之天也。

              2、翻譯句子。

              “百姓與之則安,輔之則強,非之則危,背之則亡”。

              3、請把管仲的“君人者,以百姓為天”的思想,用四字短語來概括:

              4、《曹劌論戰》中哪一句話與“君人者,以百姓為天”相吻合?

              【翻譯】

              齊桓公問管仲:“當君王的人,應把什么當作最寶貴的?”(管仲回答)說:“應把天當作最寶貴的。”(于是)齊桓公仰起頭望著天。管仲說:“我所說的‘天’,不是廣闊無邊的天。給人民當君主(的人),要把百姓當作天。(對于一個國家來說,)百姓親附,(它)就可安寧;百姓輔助,(它)就能強盛;百姓反對,(它)就很危險;百姓背棄,(它)就要滅亡。《詩經》中說‘統治者如果不賢良,一個地方的人民都會怨恨他。’ 百姓怨恨他們的君主,而最后不滅亡的政權,(這)是從來就沒有過的。”

              二:

              (甲)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判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節選自《曹劌論戰》)

              王者何貴

              (乙)齊桓公問管仲①曰:“王者何貴?”曰;“貴天。”桓公仰而視天。管仲曰:“所謂天者,非謂蒼蒼莽莽之天也。君人者②,以百姓為天。百姓與③之則安,輔之則強,非之則危,背之則亡。”

              ——(選自劉向《說苑》)

              注釋:①管仲:齊桓公的賢相,名夷吾,輔佐桓公成霸業。②君人者:給人民當君主的人。③與:親附,擁護愛戴。

              9.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2分)

              (1)又何間焉 間:____________

              (2)小惠未徧 徧:____________

              (3)戰則請從 從:____________

              (4)非謂蒼蒼莽莽之天也 非:____________

              10.下列句中加點的'“之”相當于“的”的一項是()(2分)、

              A.肉食者謀之 B.非謂蒼蒼莽莽之天也

              C.長跪而謝之曰D.輟耕之壟上

              11.翻譯下列句子。(2分)

              (1)忠之屬也。可以一戰。

              (2)百姓與之則安,輔之則強,非之則危,背之則亡。

              12.(甲)(乙)兩文段表達了相近的思想觀點。請結合文意加以闡述。(2分)

              參考答案

              9.(1)參與(2)通“遍”,遍及,普遍(3)跟隨 (4)不是

              評分:共2分。每空0.5分,意思對即可。

              10.B 評分:共2分。

              11.(1)(這是)盡了職分的事情。可憑借這個條件打仗。

              (2)百姓如果擁護國君,國家就安定;百姓如果輔助國君,國家就強盛;百姓如果反對國君,國家就危險;百姓如果背棄國君,國家就要滅亡。

              評分:共2分。每句l分,意思對即可。

              12.圍繞“得民心”“民為貴”“取信于民”等其中一個要點闡述。

              評分:共2分。意思對即可。

              拓展:王者何貴簡介

              簡介

              《說苑》,西漢劉向撰。劉向,西漢時經學家,文學家,目錄學家,曾領校秘書,本書就是他校書時根據皇家藏書和民間圖籍,按類編輯的先秦至西漢的一些歷史故事和傳說,并夾有作者的議論,借題發揮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觀念,帶有一定的哲理性。原二十卷,后僅存五卷,大部分已經散佚,后經宋曾鞏搜輯,復為二十卷,每卷各有標目。二十卷的標目依次為:君道、臣術、建本、立節、貴德、復恩、政理、尊賢、正諫、敬慎、善說、奉使、權謀、至公、指武、談叢、雜言、辨物、修文、反質。分類纂輯先秦至漢代史事傳說,雜以議論,借以闡明儒家的政治思想和倫理觀念。一般以第—則或前數則為一卷的大綱,雜引前人言論陳說本卷主旨,以下便用大量歷史上的實例加以證明。向又編有《新序》一書,性質與此類似。

              由于書中取材廣泛,采獲了大量的歷史資料,所以,給人們探討歷史提供了許多便利之處。書中記載的史事,有的可與現存典籍互相印證;有的記事與《史記》、《左傳》、《國語》、《戰國策》、《荀子》、《韓非子》、《管子》、《晏子春秋》、《呂氏春秋》、《淮南子》等書相出入,對考尋歷史者足資參考。有些古籍已經散佚,但《說苑》中卻保存一二,吉光片羽,尤為可貴。如《君道篇》載師曠言云:“人君之道,清凈無為,務在博愛,趨在任賢,廣開耳目,以察萬方,不固溺于流欲,不拘系于左右,廓然遠見,踔然獨立,屢省考績,以臨臣下。此人君之操也。”《漢書·藝文志》小說家類有《師曠》六篇,早已散佚,師曠的這段議論,疑即出自《師曠》六篇。此類例子,還可找到不少。

              意義

              《說苑》是一部富有文學意味的重要文獻,內容多哲理深刻的格言警句,敘事意蘊諷喻,故事性頗強,又以對話體為主,《說苑》除卷十六《談叢》外,各卷的多數篇目都是獨立成篇的小故事,有故事情節,有人物對話,文字簡潔生動,清新雋永,有較高的文學欣賞價值,對魏晉乃至明清的筆記小說也有一定的影響。

              《說苑》分類纂輯了先秦至漢初有關史事和傳說,目的是想通過對歷代治亂之道的研究,希望劉漢皇帝重道、尊賢、貴德、聽諫、至公、反質等,以重振劉氏雄風,阻遏外戚宦官篡權的陰謀。學者對它的政治思想性、文學藝術性、史學價值多有研究,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從修辭角度進行專書研究則還是空白,所見也僅是修辭學史書輕描淡寫地概括了劉向在《說苑》中體現的三方面修辭理論,即重視修辭善說、重視比喻的作用、追求言語文質并重之美。體現文學的重要意義。

              修辭研究

              現代學者從三方面對《說苑》進行修辭研究。

              (1)語辭技巧研究:劉向在其修辭理論指導下,強調言說要講究方式技巧,根據其“善說”卷,歸納了五種一般談說之術:“齊莊以立之、堅強以持之、譬稱以諭之、分別以明之、歡欣憤懣以送之”,又根據“正諫”卷所列出的五種進諫之術:“一曰正諫、二曰降諫、三曰忠諫、四曰戇諫、五曰諷諫”,概括了《說苑》中對人君的進諫獻言之法種種。

              (2)《說苑》雖說是一部借古事古語向人君進言獻策的諫書,但又是一部靜態的文本著作,為了達到言說進諫效果,言說者往往極盡積極辭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