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杜甫《絕句》全詩翻譯賞析
杜甫《絕句》原文: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杜甫《絕句》詩文解釋:
1、成對的黃鸝在新綠的柳枝上鳴叫,一行白鷺在青天上自由飛翔。憑窗望去,西山千秋雪景好像是嵌在其中的一幅畫,門外停泊著來自東吳,暢行萬里的船只。
2、兩只黃鵬在翠綠的柳枝上鳴唱,一行白鴛飛上了高高的藍天。窗口正對著岷山千年不化的積雪,門外停泊著來自江蘇的萬里航船。
杜甫《絕句》詞語解釋:
黃鸝:屬黃鸝科,又名叫黃鶯、黃鳥,廣泛分布于我國東部各省。
鳴翠柳:在翠綠的柳樹上鳴叫。
鷺:一種水鳥名,鷺鷥。
窗含:就是從窗子可以看到的意思。含:包含。
西嶺:指岷山。岷山,在四川和甘肅的交界。
千秋雪:終年不化的積雪。
泊:停靠。
東吳:指長江下游一帶,三國時期的孫權(quán)在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建立的政權(quán),史稱“東吳”。泛指現(xiàn)在江蘇、浙江一帶。
萬里:指東吳到成都相距遙遠的路程。
杜甫《絕句》詩文賞析:
公元七六二年,成都尹嚴武入朝,安史之亂發(fā)生,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翌年安史之亂得以平定,嚴武還鎮(zhèn)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這時,他的心情很好,面對這一派生機勃勃,情不自禁,寫下這一首即景小詩。
這首詩描繪出四個獨立的景色,營造出一幅生機勃勃的圖畫,詩人陶醉其中,望著來自東吳的船只,不覺勾起了鄉(xiāng)愁,細致的內(nèi)心活動自然地流露出來。
杜甫詩作沉郁頓挫久為人所稱頌,而其詩圣創(chuàng)作的藝術(shù)手法的多樣對詩歌意境的開拓等方面更是為后者所重,詩學(xué)杜甫的難計其數(shù),“詩圣”的影響至今不息。杜甫的詩作,除真寫關(guān)切人世社會的遭遇、變動外,還有不少是通過寫景以達情景相生,以抒發(fā)自己的情懷的,現(xiàn)在要賞析的這首《絕句》正屬此例。
杜甫平生有著“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的志向,但由于當朝李林甫等權(quán)奸的當?shù),再加上房官一事,使他的仕途寸步難行,從此永遠離開了長安,離開了宮廷,歷經(jīng)飄泊,他始終關(guān)心著民生,關(guān)切朝廷,但卻也長久地受著被投閑置散而愁悶滿懷的煎熬。乾元二年杜甫到成都翌年建草堂,使飄泊的生活有所安定。文德二年,杜甫故人嚴武向朝廷舉薦杜甫為節(jié)度參諫檢校工部員外郎。這首絕句就寫在這一期間。
詩歌以一副富有生機的自然美景切入,仿佛給人營造出一個清新輕松的情調(diào)氛圍。此兩句,詩人以不同的角度對這副美景進行了細微的刻畫。翠是新綠,是初春時節(jié)萬物復(fù)蘇,萌發(fā)生機時的顏色。以“鳴”發(fā),黃鸝的啼叫,仿佛給人一種輕脆,悅耳之感。早春時節(jié)嫩芽初發(fā)的柳枝上,成雙成對的黃鸝在歡唱,好一片具有喜慶氣味的生機!而黃鸝居柳上而鳴,這是在靜中寓動的生機,下句則以更明顯的動勢寫大自然的生氣:晴空萬里,一碧如洗,白鷺在此清新的天際中飛翔,這不僅是一種自由自在的舒適,還有一種向上的奮發(fā),此著一“上”字之妙。此兩句,以“黃”襯“翠”,以“白”襯“青”,色彩鮮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機初發(fā)的氣息。兩首句還寫到黃鸝的啼鳴,對這幅生機盎然,絢麗多彩的早春圖象就分別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進行刻劃,而這種有聲有色的手法,就加增了生機之盎然。再者,首句的寫黃鸝居柳上而鳴,與上句寫白鷺的飛翔上天,前間的空間開闊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遠,使詩人所能看到的能感受到的生機充盈著整個環(huán)境,這樣就再從另一角度顯出早春生機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嶺千秋雪”,一說憑窗遠眺,因早春空氣清澄,晴天麗日故可睹西山雪嶺。但我卻以為此說不甚如意。可否這般理解更好一點:上兩句已點明,當時節(jié)全是早春之際,冬季的秋雪大概正是欲融未融,這給人就有一處濕潤的感受,此句“窗”與“雪”間著一“含”字,使人生出雪初融之際濕氣潤澤了冬凍過的窗欞,仿如潤含了感受,這不更能寫出對那種帶著濕氣的早春生機的感受嗎?而“西嶺”則不妨理解為詩人看到帶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近旁的西嶺,想到西嶺山上的長久積雪繼而以那西嶺上千秋的雪代在窗上所見之雪。但詩人為何以這“千秋雪”代窗上這上年的殘雪呢?詩人失落多年的運用,使所表達的意境更廣遠。上文我已簡單述了杜甫寫作此詩的處境,當年,杜甫已久離朝廷飄泊多年,而忽而又有效力之機。
這是詩人觀物寄情時物物相融之手法,另外“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的少年志向歷數(shù)十年的重重阻扼后終有重展的機會,多年戰(zhàn)亂得以平定,這與詩人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嶺,并以嶺上千年雪代窗上殘雪進而給人頑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聯(lián)。但同時,以生此頑雪可融之感,以另一角度來說也表明一種艱難,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功,何況要融此千年秋之雪?于是,在那淡淡的希望之中卻有著更深的憂慮。故我以為,這句就不僅僅是對窗前雪的描寫了,它有著更深的寓意,而這種對景物的體察,其實早在一二句中就暗含其中了。“兩個”、“一行”,數(shù)目歷歷分明,觀察仔細,不是因為內(nèi)心的輕松愉快,而是要排遣心內(nèi)那久受的投閑置散的愁悶意緒和百無聊賴的心情。這與《小檻遣心》中“細雨魚兒出,微風(fēng)燕子斜”與《曲江》中“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對景物的體察有異曲同工之妙,同以清新自由之景象以心中百無聊賴的心情。
末句更進一步寫出了杜甫當時的復(fù)雜心情。一說船來自“東吳”,此句表戰(zhàn)亂平定,交通恢復(fù),詩人睹物生情,想念故鄉(xiāng)。此解也似不夠妥帖。著一“泊”字,實有深意。泊“有停留不開”義,杜甫用的應(yīng)正是此義。杜甫的多年飄泊無著。雖然他心中始終還有那么一點希冀,但那畢竟已大大消去了。他對自己一展抱負的信心,他自己應(yīng)該知道自己“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的理想在當時實難實現(xiàn),而且在嚴武向朝廷推薦他之前,他剛因成都少尹徐的叛亂而在梓州、閬州一帶歷了一番流亡生活而歸,連偏于一隅的草堂也不能安居,杜甫當時心情可知,懷著這樣強烈迷惘不定的心緒,又有著這樣無著無依和對朝廷雖有所望但卻又極感希望渺茫的人生體驗,杜甫對嚴武的推薦是否成功,而即使成功后自己是否真可一展抱負,著實百抱望不大的,“泊”,正好寫出此種處于希望與失望之間的復(fù)雜心情。而“萬里”則暗示了目的達到的遠難,這與三句中千秋并舉,一從時間上,一從空間上,同寫出那種達到目的之難,以示希望之不大。此其一。其二,這只停泊門前的東吳船并非自東吳來,而是到東吳去的。東吳,正是杜甫心中那點希冀的象征。不直言長安而云東吳,原因何在?一則如上述,以成都、東吳間相距之遠,路徑之難暗示詩人抱負得展之不易;二則,三國孫權(quán)善任賢能,西聯(lián)蜀漢,北抗曹魏,使世成三分局面,自古為不少士人譽之為明主,借東吳代孫仲謀,一則暗示杜甫對當朝帝皇的希望,同時也更應(yīng)是他那“致君堯舜上”志向的寄寓之所。而以“泊”、“萬里”、“東吳船”合而為一句,正是寫出那“難”字。而以這種情緒作結(jié),則又可引人再去細品寓于輕快春景之內(nèi)的余味。
這首絕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為一,其中起聯(lián)結(jié)作用的正是詩人內(nèi)心的心緒。在表面看來是一切生機,歡快明亮的景象內(nèi),卻寄托著詩人對時光流逝,孤獨而無聊的失落之意,更寫出了詩人在重有一線希望之時的復(fù)雜心緒,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詩人對失望的感傷,對希望可否成真的無著、彷徨。以清新輕快之景寄托自己內(nèi)心這般復(fù)雜的心情,正是詩人此詩的主意之所在。
【杜甫《絕句》全詩翻譯賞析】相關(guān)文章:
《絕句》全詩翻譯及賞析11-03
杜甫《登高》意思及全詩翻譯賞析10-26
杜甫《春望》全詩翻譯與賞析(精選9篇)03-09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全詩翻譯賞析10-26
《佳人》全詩翻譯及賞析12-12
《金縷衣》全詩翻譯賞析11-08
《烏衣巷》全詩翻譯賞析03-23
杜甫《漫成一絕》閱讀答案及全詩翻譯賞析06-20
望月有感的全詩翻譯賞析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