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武術教育中教育心理學的運用研究論文
1概念的界定
教育心理學是教育學和心理學的交叉學科,是通過科學方法研究學與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規(guī)律的學科,是應用心理學的分支[1]。教育心理學涉及到教育現(xiàn)象、教學心理與學習心理等方面。中小學武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素質教育之路通達的必經(jīng)之路,是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全面發(fā)展教育宗旨的具體詮釋。在中小學武術教育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動機、成敗歸因等心理因素應得到教育者的重視,對此過程中出現(xiàn)的心理現(xiàn)象因遵循的教育心理原則進行研究,無疑能促進中小學武術教育的健康長足發(fā)展,實現(xiàn)武術教育的強身強心功能和文化教育功能。
2從教育心理學角度來看武術走進中小學的充分性
2.1武術走進中小學符合全面發(fā)展教育的方針
教育學是研究教育現(xiàn)象、揭示教育規(guī)律的學科。體育教育是一種身體的教育,體育應該回歸到教育中去。武術作為中小學體育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其內容和形式都與我國的教育方針和教育宗旨相符合、相一致。2001年《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中提出:“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yǎng)德智體美等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由此可見,我國學校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全面發(fā)展教育才是我國教育的宗旨。中小學處于基礎教育的階段,在整個教育階段體系中的.基礎地位和奠基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在此階段,學生在學校承擔的學習任務十分繁重,家庭的期望、課業(yè)的壓力、體育鍛煉的缺乏等諸多因素導致了學生體質連續(xù)25年下降。因此,“教師應當把關心學生的健康、發(fā)展學生的體質作為重要任務”[2]。武術作為有益身心健康的運動,不僅能鍛煉學生身體,增強學生體質,調節(jié)神經(jīng),促進智力發(fā)育,使學生以健康的體魄,飽滿的精神完成學習任務;武術文化中蘊含的武德品質和尊師內容更能使學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美德的熏陶,是對學校體育人文價值缺失的最佳匡補;而武術套路運動中的風格美與神韻美,更能使學生在習練過程中得到美的體驗與感受,從而提高審美水平。因此,武術走進中小學符合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教育的宗旨。
2.2武術走進中小學豐富了素質教育的內涵
素質教育是以發(fā)展人的多方面素質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動。身體素質是發(fā)展其他各項素質的物質基礎[2]。武術作為實現(xiàn)身體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多樣的運動形式和完備的技術體系,全面均衡地發(fā)展學生力量、耐力、柔韌等各項素質。武術的教學過程絕不是單項傳遞、孤立進行的,無論是武術教的過程中直觀形象的講解示范,還是學的過程中的拳械對練與集體演練,無疑都是促進師生對話、生生交流的平臺;“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的體悟式學習是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最佳詮釋;而通過以武術為平臺的各種演出活動與賽事,學生的團體意識、集體協(xié)作能力無形中增強。中小學開展武術教育教學,發(fā)掘武術在健身、教育、促進人的發(fā)展、促進個體社會化等方面的價值,素質教育的內涵在此過程中得以彰顯。中國武術與素質教育在宗旨與定位上乃是一致并相通的,都是致力于人的身心和諧完整的塑造,都是要使人的精神和人格成熟、練達與完美,將“武之教化”與“素質教育”達成共識,從而實現(xiàn)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從“物化教育”到“人文教育”的轉向。
【中小學武術教育中教育心理學的運用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教育心理學在法語教學活動中的運用論文06-22
視覺心理學在幼師美術教育中的運用論文06-22
幼兒教育中積極心理學的運用思考論文09-14
教育心理學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分析的論文09-15
日常思想教育中運用心理學論文09-16
中小學教育研究論文03-30
教育心理學規(guī)律在少年兒童書法教育中運用初探論文09-16
教育心理學在小學階段的運用論文06-22
高校武術教育的正確價值導向研究論文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