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比例說課稿范例
篇一:反比例的說課稿
﹙二﹚探索理解反比例的意義。
1、出示情境﹝2﹞
﹙1﹚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表格,把表格填寫完整。
王叔叔要去游長城。不同的交通工具所需時間如下。(詳見教材) ﹙2﹚觀察發(fā)現:一行一行地看,發(fā)現了什么?再一列列地看,又發(fā)現了什么?
﹙3﹚尋找規(guī)律:你是怎么知道路程不變的?用表中的數據說明。﹙同桌合作交流﹚
學生討論反饋:10×12=120 40×3=120 80×1.5=120 ? ﹙4﹚小結:速度×時間=路程﹙一定﹚
2、出示情境﹝3﹞﹙小組合作交流﹚
師:請同學們在小組內互相討論交流,并圍繞這三個問題進行討論。 ﹙1﹚ 填表:(詳見教材)
有600毫升果汁,可平均分成若干杯。
﹙2﹚表中有哪兩種量?
﹙3﹚分的杯數是怎樣隨著每杯的果汁量變化的?
﹙4﹚它們的變化規(guī)律是什么?用表中的數據說明。
每杯的果汁量×分的杯數=果汁總體積 ﹙一定﹚
3、學生合作交流比較情境﹝2﹞和情境﹝3﹞的共同點,比較概括反比例的概念。
﹙1﹚比較一下情境﹝2﹞和情境﹝3﹞,請同學們在小組中討論一下,互相說說這兩個例題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學生歸納概括反比例意義的概念:
反比例概念:兩種相關聯的量,如果一種量擴大(或縮。⿴妆叮硪环N量反而縮。ɑ驍U大)相同的倍數,這兩種量相對應的兩數的積一定。那么,這兩種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之間的關系叫做反比例關系。
如果用字母X、Y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積(一定),情境
1、情境2所講的數量關系可以概括成怎樣的式子?
學生回答后板書:XY=K(一定)
4、學生歸納總結判斷兩個量是不是成反比例的方法:判斷兩個量是不是成反比例,主要是看這兩種相關聯量的積是不是一定的,同時,還要看這兩個量變化規(guī)律。
﹙三﹚練習:討論“加法表”和“乘法表”中兩個量是否成反比例。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觀察情境﹝二﹞和情境﹝三﹞,在學生思考、交流合作、比較的基礎上,歸納反比例的概念。歸納總結判斷兩個量是不是成反比例的方法。最后又對“加法表”和“乘法表”中兩種關系進行分析討論,解決了開始提出的問題,鞏固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
三、解決問題
1、判斷下面每題中的兩個量是否成反比例?并說明理由。﹙出示課件﹚
指名學生口答,要求說出數量關系式判斷。
﹙1﹚煤的總量一定,每天的燒煤量和能夠燒的天數。
﹙2﹚張伯伯騎自行車從家到縣城,騎自行車的速度和所需的時間。 ﹙3﹚生產電視機的總臺數一定,每天生產的臺數和所用的天數。 ﹙4﹚跳高的高度和她的身高。
﹙5﹚蘋果的單價一定,購買蘋果的數量和總價。
2、找一找生活中還有哪些成反比例的例子?
﹝設計意圖:通過五道練習題,運用正反比例的知識判斷兩種量是不是成反比例關系,進一步加深了對反比例關系的認識,又鞏固了正比例的知識。最后又通過找一找環(huán)節(jié),學生說出生活中成反比例的例子,讓學生感受到了反比例關系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四、全課總結,深化提高
這節(jié)課,你們有了什么新的收獲?把你們的收獲告訴大家。
﹝設計意圖:讓學生反思本課學習所得,把自己的收獲告訴同學。這一過程,是知識再現的過程,又是再次學習、鞏固的過程。﹞
五、布置作業(yè):P26 1、2、3題。
板書設計:
反比例: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擴大(或縮。⿴妆叮硪环N量反而縮。ɑ驍U大),積一定。
XY=K(一定)《反比例的意義》說課稿
實驗小學侯樹霞
一、說教材
這部分內容是在教學了比和比例知識及正比例的意義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著重使學生理解反比例的意義。反比例關系是比較重要的一種數量關系,學生理解并掌握了這種數量關系,可以加深對比例的理解,并能應用它解決一些簡單的反比例方面的實際問題,同時通過反比例的教學可以進一步滲透函數思想,為學生今后學習中學數學和物理、化學打下基礎。
二、說目標
《新課程標準》明確了義務教學階段數學課程的總目標應以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和態(tài)度四方面來闡述,使學生得到充分、自由、和諧、全面地發(fā)展。因此,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結合小學數學教材編排意圖,基于此,我確立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認識反比例關系的意義,理解、掌握成反比例量的變規(guī)律及其特征,能依據反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量成不成反比例關系。[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觀察、學析、綜合和概括等能力,讓學生掌握和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判斷推理的能力。
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體驗成功的愉悅,進一步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同時在教學中滲透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和相互轉化的辨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正確理解反比例的意義,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研究兩種相關聯的量的變化規(guī)律。
三、說設計意圖
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上,首先通過對正比例的復習及練習,在準備題第3題中讓學生發(fā)現它不成正比例,那么到底他們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導入新課揭示課題(反比例的意義),例2的學習,抓。╝.表中有哪兩種相關聯的量?b.底面積怎樣隨著高度的變化?c.每兩個相對應的數的乘積各是多少?)這三個問題通過學生討論交流、自主探究在教師的引導概括出反比例的意義,然后進一步抽象概括反比例關系式:x×y=k(一定),接著通過“想一想”來運用反比例的知識,判斷兩種量是不是成反比例的量,最后通過“練一練”與習題進一步加深對反比例關系的認識。
四、說教法、學法
本節(jié)課我在教學時充分相信學生、尊重學生,改變傳統(tǒng)的填壓式教學模式,把學生由被動聽轉化為主動學,放手讓他們主動去探索出新知識,最大限度地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主動性。從而使學生學到探究新知的方法,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討論交流讓學生充分感知、比較、歸納、概括總結是反比例的意義,從而使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進渡到抽象思維,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培養(yǎng)他們利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篇二:反比例說課稿
一、說教材
本單元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過比的意義、比的化簡與比的應用的基礎上學習的!斗幢壤穬热菔乔懊鎸W習“變化的量”,“正比例”等比例知識的深化,是以后學習函數的基礎,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是小學階段比例初步知識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反比例關系是數學中比較重要的數量關系,而學生理解反比例的含義往往比較困難。為此,教材密切聯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創(chuàng)設了三個情境,讓學生體會生活中存在大量相關聯的量,它們之間的關系有著共同之處,使學生從常量的世界進入了變量的世界,開始接觸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從而引發(fā)學生的討論和思考,并通過對具體問題的討論,使學生認識成反比例的量以及反比例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
二、說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結合大量的實例,認識反比例。
2、能根據反比例的意義,正確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3、利用反比例解決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感受反比例關系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4、培養(yǎng)學生判斷、推理的能力。
。ǘ┻^程與方法:
使學生經歷變化規(guī)律的發(fā)展過程,感受發(fā)現數學中的規(guī)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ㄈ┣楦袘B(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理解反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反比例的意義,能夠正確判斷成反比例的量。 教具:小黑板。
三、說教法、學法
本節(jié)課我在教學時充分相信學生、尊重學生,改變傳統(tǒng)的填壓式教學模式,把學生由被動聽轉化為主動學,放手讓他們主動去探索出新知識,最大限度地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主動性。從而使學生學到探究新知的方法,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討論交流讓學生充分感知、比較、歸納、概括總結是反比例的意義,從而使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進渡到抽象思維,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培養(yǎng)他們利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四、說教學流程
一、復習鋪墊,引入課題﹙小黑板出示﹚
1、復習:判斷下面各題中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
﹙1﹚筆記本單價一定,數量和總價。
(2)汽車行駛的路程一定,速度和時間。
2、談話引入:
汽車行駛的路程一定,速度和時間這兩種相關聯的量不成正比例,那么它成不成比例呢?又會成什么比例?這就是今天要解決的問題。﹙出示課題:反比例﹚今天老師就和同學們一道共同探討反比例的變化規(guī)律。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鞏固學生對正比例意義的理解。學生從中發(fā)現第3小題不成正比例,那么它成不成比例呢?又會成什么比例?引入課題。通過設疑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還激起了學生自主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學習新知作鋪墊,也為自主探究新知創(chuàng)造了條件并激發(fā)了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
二、教師引導,自主探索
﹙一﹚初步感知理解兩個變化關系的不同。﹙出示情境﹝1﹞﹚
1、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加法表。
你們發(fā)現了什么?(1)圖中表示的是誰與誰之間的關系?
讓學生自己總結出:和不變,一個加數隨另一個加數的變化而變化,并且所有和為12的數都在同一條直線上。
2、引導學生觀察分析“乘法表”中兩個量的變化關系。
。2)圖中表示的是誰與誰之間的關系?
﹙學生感知積不變,一個因數隨另一個因數的變化而變化,一個因數擴大(縮小)另一個因數反而縮小(擴大),并且所有積為12 的數成一條曲線﹚
3、師生共同小結:
由此可見,對于“加法表”和“乘法表”中的兩個變量,都是一個量變化,另一個量也隨著變化,但是它們的變化關系是不同的!凹臃ū怼北硎镜氖呛鸵欢▋蓚加數之間的關系,而“乘法表”表示的是積一定兩個乘數之間的關系。所有和為12的數都在同一條直線上,積為12 的數成一條曲線。
﹙二﹚探索理解反比例的意義。
1、出示情境﹝2﹞
﹙1﹚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表格,把表格填寫完整。
王叔叔要去游長城。不同的交通工具所需時間如下。(詳見教材) ﹙2﹚觀察發(fā)現:一行一行地看,發(fā)現了什么?再一列列地看,又發(fā)現了什么?
﹙3﹚尋找規(guī)律:你是怎么知道路程不變的?用表中的數據說明。﹙同桌合作交流﹚
學生討論反饋:10×12=120,40×3=120,80×1.5=120? ﹙4﹚小結:速度×時間=路程﹙一定﹚
2、出示情境﹝3﹞﹙小組合作交流﹚
師:請同學們在小組內互相討論交流,并圍繞這三個問題進行討論。
﹙1﹚填表:(詳見教材)
有600毫升果汁,可平均分成若干杯。
﹙2﹚表中有哪兩種量?
﹙3﹚分的杯數是怎樣隨著每杯的果汁量變化的?
﹙4﹚它們的變化規(guī)律是什么?用表中的數據說明。
每杯的果汁量×分的杯數=果汁總體積 ﹙一定﹚
3、學生合作交流比較情境﹝2﹞和情境﹝3﹞的共同點,比較概括反比例的概念。
﹙1﹚比較一下情境﹝2﹞和情境﹝3﹞,請同學們在小組中討論一下,互相說說這兩個例題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學生歸納概括反比例意義的概念:
反比例概念:兩種相關聯的量,如果一種量擴大(或縮。⿴妆,另一種量反而縮。ɑ驍U大)相同的倍數,這兩種量相對應的兩數的積一定。那么,這兩種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之間的關系叫做反比例關系。
如果用字母X、Y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積(一定),情境1、情境2所講的數量關系可以概括成怎樣的式子?
學生回答后板書:XY=K(一定)
4、學生歸納總結判斷兩個量是不是成反比例的方法:判斷兩個量是不是成反比例,主要是看這兩種相關聯量的積是不是一定的,同時,還要看這兩個量變化規(guī)律。
﹙三﹚練習:討論“加法表”和“乘法表”中兩個量是否成反比例。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觀察情境﹝二﹞和情境﹝三﹞,在學生思考、交流合作、比較的基礎上,歸納反比例的概念。歸納總結判斷兩個量是不是成反比例的方法。最后又對“加法表”和“乘法表”中兩種關系進行分析討論,解決了開始提出的問題,鞏固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
三、解決問題
1、判斷下面每題中的兩個量是否成反比例?并說明理由。﹙小黑板出示﹚
指名學生口答,要求說出數量關系式判斷。
﹙1﹚1、煤的總量一定,每天的燒煤量和能夠燒的天數。
(2)長方形的面積一定,它的長和寬。
2、找一找生活中還有哪些成反比例的例子?
篇三:正比例和反比例說課稿
泰安學校:鄭學鋒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這部分內容是在教學過比例的意義和性質,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是比和比例知識的綜合運用。教材首先說明應用正、反比例的知識可以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例1教學應用正比例的意義來解的基本應用題。為了加強知識之間的聯系,先讓學生用以前學過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學用比例的知識解答。要判斷題目中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什么比例關系,以及列出比例式所需的相等關系,然后再設未知數,列出等式(方程)解答。例2教學是反比例意義的應用,反比例應用題中所涉及到的基本問題的數量關系是學生以前學過的,并能運用算術法解答的。那么本節(jié)課學習內容是在原有解法的基礎上,通過自主參與,發(fā)現、歸納出一種用反比例關系解決一些基本問題的思路和計算方法。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成正、反比例的量,在生活實際中應用很廣,學生在前兩年的學習中,已接觸過這種情況的問題,如歸一、歸總應用題,只不過那時是就題論題,沒有上升到一般規(guī)律。這里主要使學生學習用比例的知識來解答,在原有認識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用其他方法解答同一題目,概括出一般規(guī)律。通過解答使學生進一步熟練地判斷成正、反比例的量,從而加深對正、反比例意義的理解。同時,由于解答時是根據正、反比例意義來列等式,又可以鞏固和加深對所學的簡易方程的認識。所以,在教學上要十分重視從舊知識引申出新知識,在這過程中,蘊涵了抽象概括的方法,運用這個概括對新的實際問題進行判斷,這是數學學習所特有的能力。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進一步熟練地判斷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對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
(2)、使學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解答比較簡單的應用題,鞏固和加深對所學的簡易方程的認識。
(3)、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判斷和推理能力。
過程與方法:
經歷用比例知識解答問題的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的策略,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發(fā)散思維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感受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yǎng)應用數學的能力。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動腦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使學生能正確判斷應用題中的數量之間存在什么樣的比例關系。并能利用正反比例的關系列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正確運用比例知識解答應用題
4、教學難點:
學生通過分析應用題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確定那些量成什么比例關系,并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列出等式。
。、教具準備:
小黑板、課件
二、說學情
用比例解決問題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在對比例的基本性質有了一定的建構基礎以及掌握了正、反比例的意義的背景下進行探索學習的。六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探索、合作、交流、自主學習的能力。相信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一定能突破重、難點知識,從而完成教學目標。
三、說教法學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解決難點,利用學生已有的解決有關基本應用題的方法和比例關系的知識,提出問題,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效的數學活動,探究解決有關基本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和計算方法。
。、采取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看、想、交流等數學活動,自覺參與到知識形成的過程中,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從“一題多解”的探究過程中,提高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確保數學活動的有效性。
四、說教學流程:
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這里強調的是數學活動,因此本節(jié)課的教學也是以數學活動貫穿始終的。整節(jié)課的數學活動都是以數學思考與合作交流穿插有序的進行,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有效的數學活動氛圍。
。ㄒ唬⒙撓瞪,習舊引新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去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遵循這一理念,課始我設計了“生活用水、包裝圖書等信息,”讓學生通過觀察,并組織學生整理信息,判斷題中的相關聯的量成什么比例關系,為下面的解決問題打下堅實的基礎。
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類似歸一、歸總的實際問題生活中素材很多。學生在生活中也有用水收費和包裝圖書的經驗,用學生熟悉的事情引入新知,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學生在交流中提取有用的信息,為下面的探究呈現素材。
。ǘ、合作探索,領悟內涵
1、感知用比例解決問題的關鍵。
。1)我先組織學生用學過的方法自主解決問題,讓學生對題中的數量關系有了初步的認識。
。2)接著讓學生用學過的比例知識分析解答,我出示思考題,小組交流,并試著解決,讓一部分學生體會到成功的感覺,通過訂正,讓大家領會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什么都可代替,唯有思維不可代替”。在這當中教師要逐漸打開學生獨立思維的閘門,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大膽實踐,自己解答。在此基礎上教師再給以指點和總結,這樣做的目的,學生理解問題的水平不一,敘述表達方式不同,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參與到新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有所提高。體現了策略的多樣化。
2、在比較中體會知識的實質。教師引導學生對上面兩道題進行比較,組織學生觀察、討論、找出思考過程和計算方法上的異同點。在學生充分小組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形成有價值的發(fā)現和體會。
3、練習的設計有層次性。
變式練習的設計,緊扣例題,讓學生在熟悉的比例關系中,進一步掌握用比例解決問題的方法,緊接著完成書中的做一做,讓學生在獨立完成中,評價自己的學習情況,并鼓勵學生發(fā)現新的問題,有價值的問題。
篇四:《反比例》說課稿
一、 說教材
《反比例》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二單元第五課時的內容,本節(jié)課是在教學了正比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小學階段比例初步知識教學中的又一重要內容。
二、 說教學目標。
以《新課改標準》為依據,綜合小學數學教材編排意圖。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結合豐富的實例,認識反比例。
2.能根據反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3.利用反比例解決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感受反比例關系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三、 說教法、學法
我在教學時就充分相信學生、尊重學生,把學生由被動聽轉化為主動學,放手讓他們主動去探索出新知識,最大限度地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使學生學到探究新知的方法,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如:通過直觀圖示,讓學生充分感知、比較、歸納、概括總結出反比例的意義,從而使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過度到抽象思維,采用引探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培養(yǎng)他們利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五、 說教學設計
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上,分為四步:
a) 通過“分果汁”和“游長城”兩個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在觀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自主發(fā)現其中的規(guī)律,并逐漸領會反比例的意義,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增強學生的主動性和自覺性,為獲取新知奠定基礎。 b) 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兩個表格概括它們的相同點,得出反比例的意義。在學生了解反比例意義后引導學生討論情境中成反比例量的原因,加深對新知的理解和消化。
c) 在學生掌握了反比例的意義后,讓學生切實去判斷24頁的兩個表,加法表和乘法表中的量是否成反比例。做到學以致用。
練習判斷生活中的例子是否成反比例,加深對知識的掌握,使學生牢固掌握知識。
六、 說作業(yè)設計
作業(yè)是“練一練”第2題
作業(yè)的設計不僅鞏固了所學的知識,還訓練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篇五:反比例說課稿與教學設計
一、說教材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反比例》
【教材分析 】本單元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過比的意義、比的化簡與比的應用的基礎上學習的。《反比例》內容是前面學習“變化的量”,“正比例”等比例知識的深化,是以后學習函數的基礎,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是小學階段比例初步知識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反比例關系是數學中比較重要的數量關系,而學生理解反比例的含義往往比較困難。為此,教材密切聯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創(chuàng)設了三個情境,讓學生體會生活中存在大量相關聯的量,它們之間的關系有著共同之處,使學生從常量的世界進入了變量的世界,開始接觸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從而引發(fā)學生的討論和思考,并通過對具體問題的討論,使學生認識成反比例的量以及反比例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
【學情分析】學生已經學習了“變化的量”和“正比例”的有關知識,對比例知識有了初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學時依據教材特點,從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和知識水平出發(fā),采用“小組合作交流”的教學方法,讓盡可能多的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讓學生在原有正比例知識經驗的基礎上,積極主動去建構新知,最大限度充分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通過學生觀察、思考、感知、交流、比較、歸納等數學教學活動,探究新知,體驗到成功的愉悅。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1)、結合豐富的實例,認識反比例。
( 2)、能根據反比例的意義,初步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并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方法與途徑:在互動、探究的合作交流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比較、歸納概括的能力。
3、情感與評價: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體驗成功的愉悅,感受反比例關系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教學重點】理解反比例的意義,掌握判斷兩種量是否成反比例的方法。
【教學難點】通過具體情境認識成反比例的量,掌握判斷兩種量是否成反比例的
方法。
二、說設計理念及意圖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我在教學時充分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在合作交流的基礎上,主動探究,自己去發(fā)現。為此,教學時先復習一些基本的數量關系,使知識間發(fā)生遷移,在此基礎上探求新知,最后深化新知。
三、說教法
1.教學手段: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2.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四、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引入課題﹙出示課件﹚
1、復習:判斷下面各題中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
﹙1﹚、文具盒的單價一定,買文具盒的個數和總價
﹙2﹚、一堆貨物一定,運出的和剩下的
﹙3﹚、汽車行駛的路程一定,行駛的速度和時間
2、談話引入:汽車行駛的路程一定,速度和時間這兩種相關聯的量不成正比例,那么它成不成比例呢?又會成什么比例?這就是今天要解決的問題。﹙出示課題:反比例﹚今天老師就和同學們一道共同探討反比例的變化規(guī)律。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鞏固學生對正比例意義的理解。學生從中發(fā)現第3小題不成正比例,那么它成不成比例呢?又會成什么比例?引入課題。通過設疑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還激起了學生自主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學習新知作鋪墊,也為自主探究新知創(chuàng)造了條件并激發(fā)了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
二、教師引導,自主探索
﹙一﹚初步感知理解兩個變化關系的不同。﹙出示情境﹝1﹞﹚
1、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加法表,學生自己總結出:和不變,一個加數隨另一個加數的變化而變化,所有和為12的數都在同一條直線上。
2、引導學生觀察分析“乘法表”中兩個量的變化關系﹙學生感知積不變,一個乘數隨另一個乘數的變化而變化,積為12 的數成一條曲線﹚
3、師生共同小結:由此可見,對于“加法表”和“乘法表”中的兩個變量,都是一
個量變化,另一個量也隨著變化,但是它們的變化關系是不同的。“加法表”表示的是和一定兩個加數之間的關系,而“乘法表”表示的是積一定兩個乘數之間的關系。所有和為12的數都在同一條直線上,積為12 的數成一條曲線。
﹙二﹚探索理解反比例的意義。
1、出示情境﹝2﹞
﹙1﹚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表格,把表格填寫完整。
﹙2﹚觀察發(fā)現:一行一行地看,發(fā)現了什么?再一列列地看,又發(fā)現了什么? ﹙3﹚尋找規(guī)律:你是怎么知道路程不變的?用表中的數據說明。﹙同桌合作交流﹚
學生討論反饋:10×12=120 40×3=120 80×1.5=120 …
﹙4﹚小結:速度×時間=路程 ﹙一定﹚
2、出示情境﹝3﹞﹙小組合作交流﹚
師:請同學們在小組內互相討論交流,并圍繞這三個問題進行討論。
﹙1﹚填表:
﹙2﹚表中有哪兩種量?
﹙3﹚分的杯數是怎樣隨著每杯的果汁量變化的?
﹙4﹚它們的變化規(guī)律是什么?用表中的數據說明。
每杯的果汁量×分的杯數=果汁總體積 ﹙一定﹚
3、學生合作交流比較情境﹝2﹞和情境﹝3﹞的共同點,比較概括反比例的概念。 ﹙1﹚比較一下情境﹝2﹞和情境﹝3﹞,請同學們在小組中討論一下,互相說說這兩個例題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學生歸納概括反比例意義的概念:
反比例概念: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積一定,這兩種量之間成反比例關系。
4、學生歸納總結判斷兩個量是不是成反比例的方法:判斷兩個量是不是成反比例,主要是看它們的積是不是一定的。
﹙三﹚練習:討論“加法表”和“乘法表”中兩個量是否成反比例。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觀察情境﹝二﹞和情境﹝三﹞,在學生思考、交流合作、比較的基礎上,歸納反比例的概念。歸納總結判斷兩個量是不是成反比例的方法。
最后又對“加法表”和“乘法表”中兩種關系進行分析討論,解決了開始提出的問題,鞏固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
三、模仿應用,解決問題
1、判斷下面每題中的兩個量是否成反比例?并說明理由。﹙出示課件﹚ 指名學生口答,要求說出數量關系式判斷。
﹙1﹚煤的總量一定,每天的燒煤量和能夠燒的天數。
﹙2﹚張伯伯騎自行車從家到縣城,騎自行車的速度和所需的時間。
﹙3﹚生產電視機的總臺數一定,每天生產的臺數和所用的天數。
﹙4﹚跳高的高度和她的身高。
﹙5﹚蘋果的單價一定,購買蘋果的數量和總價。
2、找一找生活中還有哪些成反比例的例子?
﹝設計意圖:通過五道練習題,運用正反比例的知識判斷兩種量是不是成反比例關系,進一步加深了對反比例關系的認識,又鞏固了正比例的知識。最后又通過找一找環(huán)節(jié),學生說出生活中成反比例的例子,讓學生感受到了反比例關系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四、全課總結,深化提高
你們又有了什么新的收獲?把你們的收獲告訴大家。
﹝設計意圖:讓學生反思本課學習所得,把自己的收獲告訴同學。這一過程,是知識再現的過程,又是再次學習、鞏固的過程。﹞
五、布置作業(yè):P26、1.2題。
【反比例說課稿】相關文章:
《反比例》說課稿范文02-21
反比例函數的說課稿04-02
正反比例的說課稿04-17
反比例說課稿范文10-30
《成反比例的量》的說課稿02-20
成反比例的量說課稿02-21
反比例函數的說課稿設計04-01
反比例函數說課稿04-01
《反比例函數》說課稿范文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