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夜雨寄北》“虛實”手法賞析
《夜雨寄北》是晚唐詩人李商隱身居遙遠的異鄉(xiāng)巴蜀寫給在長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絕句。
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全詩敘事寫景,寓情于事,情景交融,樸實無華,卻令人回味無窮。原因何在?這與其巧妙運用虛實手法有很大的關系。首句起筆以自己所處時空為觸發(fā)點,以“君”直呼對方,借對方來信之實,想象“君”對“我”的詢問“歸期”。“問歸期”三個字,以獨特的視角描繪出妻子對丈夫的牽掛與期盼,其實也是丈夫?qū)ζ拮拥乃寄。接下來?ldquo;我”的回答:未有期?此粕驳娜齻字,卻飽含深情:我又何嘗不想早點回家?但如此天氣,如此艱難的旅途,如此繁雜的事務,能早得了么?妻子看到我不能回家,又會生出多少的擔心呀!然而對此“我”只有滿臉的無奈?梢哉f這句詩詩人以換位思考寫相思之情,“君”未必真有來信,可能是詩人設想妻子思念、詢問歸期。這種不直接寫自己思念對方,而是寫對方思念自己的手法在古詩詞中被大量運用,以委婉形式傳達出詩人的思念之情。“君”問為虛,“我”答為實,對方思“我”為虛,“我”思對方為實。此為一。
第二句“巴山夜雨漲秋池”,承前直寫自己當時所處的環(huán)境,既寫景寓情,又承“未有期”作出解釋。“巴山”點明自己所處的位置,“秋”點明時令,“夜”點明時間。“雨”與“漲”點明下“雨”的程度,而究竟是下得時間長還是下得急或是又急又長則不得而知,但一個“漲”字足令詩人苦悶。此句通過實景,使人仿佛感受到了“我”的無助與壓抑:周圍黑夜茫茫,大雨滂沱,池水漲滿,身邊無一親友,使人倍感孤獨與凄涼。這“漲秋池”給人的感覺豈止是滂沱的秋雨和上漲的池水?分明飽含了詩人漫漫長夜對妻子的無限思念。此為二。
第三句以“何當”一轉(zhuǎn),直點以下為“虛”境。接下來,兩句分別寫了兩個“虛”景:一個是“共剪西窗燭”,另一個是“話巴山夜雨時”。而這兩個景都是未來之情形。這兩個“虛”景,就未來的時間點而言,一為“未來現(xiàn)時之景”,一為“未來過去之景”。第三句中“共剪西窗燭”,一個“共”字,把夫妻的團聚與幸福全都寫了出來。而一個“剪”字,更是突出了“我”回故鄉(xiāng)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親昵纏綿竊竊私語,夜深卻毫無睡意。而“共剪”二字,把夫妻的那份恩愛與團聚的幸福都刻進了這一動作,細膩而又傳神地描繪出了一幅良宵美景的溫暖圖畫。
第四句是承第三句“西窗燭”之話語。“卻話巴山夜雨時”,一個“卻”字,點明“剪燭”之后,接下來一同談起了“巴山夜雨”的那個不尋常的夜。“卻話”是追憶,那么“話”了些什么呢?那夜,是妻子想念丈夫是否已經(jīng)接到了信,還是回信了或人已在回家的路上?是丈夫接到妻子來信時的興奮,還是“未有期”的惆悵,或是夜雨時的孤寂,抑或?qū)F聚的企盼與憧憬?
然而,一個“何當”擋在前面,點明這兩個畫面只不過是詩人的一種幻想罷了。本詩兩次寫到“巴山夜雨”,前一次實寫,是看信的時刻,后一次虛寫,只是想象與妻子團圓“共剪西窗燭”時再回憶起各自的“巴山夜雨”的情景。全詩如果說前兩句是實寫當前景的話,那么后兩句則是虛寫未來之景,即“何當”發(fā)問的'時間點是實,但“共剪”與“卻話”的畫面則為虛。此為三。
單就后兩句虛景而言,如果把后兩句看成是完整的一件事,以未來的時間點來看,“共剪”的為未來之實景,那么“卻話”的就是未來之時的過去之虛景了。此為四。
如果再回到全詩,兩個“巴山夜雨”,就其實指,內(nèi)容沒有很大區(qū)別,但由于所處時空背景一個在當前,一個是在未來的過去時的時態(tài)中,因而在傳達情感上是有差異的。只不過,詩最終還是回歸到了詩人寫詩時的現(xiàn)實時空里來,從而產(chǎn)生那種蕩氣回腸的效果。而單就“巴山夜雨”而言,此詩歌在手法上則實現(xiàn)了一個大的回環(huán):由實而虛,再由虛而實。而全詩在時空上也實現(xiàn)了兩個大輪回:時間上的此宵――彼夜――此宵,空間上的“巴山(此地)”――“西窗(彼地)――“巴山(此地)”。此為五。
再就全詩情感表達而言,詩人能把“此時”的直面現(xiàn)實的痛苦與迷茫,和“將來”的“共剪”“卻話”的喜悅與幸福交織一起,并且實現(xiàn)了一次時空大轉(zhuǎn)換,痛苦與思念中萌生幸福與快樂,而快樂的夢幻覺醒時分應是更深厚的離愁別緒。表達痛苦與思念為實,表達團聚的幸福與快樂為虛。此為六。
拓展:
李商隱人品辯誣
李商隱生活的年代正是李唐王朝江河日下,社會動蕩不安,政治腐敗的晚唐前期。社會病態(tài)紛呈,矛盾重重。李商隱出生于一個小官宦之家。少年喪父,他協(xié)助母親千里迢迢帶著父親的靈柩歸里。弱小孤男,撐持門面,傭書販舂,備嘗艱辛。家境困厄,不費學業(yè),16歲即以文章知名于文士之間,先得白居易賞識,再得令狐楚知遇,對其培植獎掖。然科場不公,五考方得一第;官場污濁,十年不離青袍。就婚王氏夫妻恩愛情篤,卻給仕途帶來厄運,致使終生處在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說不清,道不明,受盡夾板氣。雖苦苦掙扎,也無法擺脫人際關系這張無形的羅網(wǎng),致使他“虛負凌云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
李商隱就生活在這樣動蕩不安的社會大環(huán)境中,本人又遭逢種種不幸。但他從未向命運低頭,一直在拼命抗爭。他的精美絕倫的詩文便是抗爭與控訴的記錄。他是一個至情至性,重情重義,很有骨氣的正人君子,絕非是勢利輕浮不講信義的輕薄小人。只要認真考察幾件事,便可以真正理解李商隱的政治品質(zhì)和生活品質(zhì),而正是這兩個方面使他蒙受了不白之冤。
先說政治品質(zhì)。此方面之關節(jié)點則在于所謂的“去牛就李”的問題。李商隱受知于令狐楚,令狐父子對李商隱有恩,這是毫無疑問的。令狐楚終生都非常器重愛護這個才華橫溢的青年,臨死時還將寫《遺表》的任務交給他,可謂知遇至深。然終商隱之世,觀其所有詩文,對令狐楚始終充滿著感激之情,絕無半字微詞。無論是從史傳所載還是從商隱詩文內(nèi)證來看,商隱平生未作一件有負令狐家之事,何背恩之有?就婚王氏,純屬個人婚姻選擇問題,王茂元當時亦非朝廷要員,其實也沒有明顯的黨派傾向,又何能談得上“去牛就李”?
當兩黨激烈斗爭之時,每當發(fā)生大的人事關系變動,李商隱沒有一次趨炎附勢去攀附得勢者。相反,他總是同情那些失勢被整之人。牛黨中的蕭浣,楊嗣復被貶時,他曾前往貶所探望。會昌年間令狐綯失勢時,李商隱與他的交往反而密切一些。李德裕被貶之時,李商隱毫無顧忌地為其《會昌一品集》作序,對其政績?nèi)似方o予崇高的評價,為一個被當政者嚴密監(jiān)視下的下臺宰相大唱贊歌,這需要不凡的膽識和氣魄。僅此一點,便可看出商隱具有堅持正義,守正不阿,同情弱者,不依附權貴的寶貴品格。晚唐社會,官宦竊柄,擾亂朝綱,牛李黨爭。勾心斗角,人事紛紜,互相傾軋。李商隱終生關心民生疾苦,在弘農(nóng)縣尉任上,為活獄而不怕得罪上司孫簡,不怕丟官,足以顯示出他的熱血心腸和骨鯁氣節(jié),此亦是政治品質(zhì)之大節(jié)。
再說生活品質(zhì)。李商隱在就婚王氏之前確實有過戀愛經(jīng)歷。他與柳枝、宋華陽都相戀過,而且戀得非常癡情。但當他與王氏結(jié)婚之后,對愛情卻頗為專一執(zhí)著,未有竊玉偷香之事。他與妻子的感情很深篤。王氏死后,商隱在梓州幕府時,府主同情他鰥居清苦,要把才貌雙佳的年輕樂伎張懿仙賜配給他。當時商隱正值中年,喪妻逾歲,續(xù)弦亦在情理之中,但商隱因思念亡妻而婉言謝絕,獨居至死。妻亡之后尚能如此鐘情自守,妻在之時更無可能輕佻放浪。商隱非輕薄之徒。
至情至性的作品方能打動讀者。只有具有赤子之心,熱愛生活,關心現(xiàn)實與人生的作家,只有具有高尚品格的作家,才可能創(chuàng)作出反映社會主流與本質(zhì)的至情至性的作品。品格卑污低劣的人無論如何也寫不出格調(diào)高尚感人肺腑的作品。
【李商隱《夜雨寄北》“虛實”手法賞析】相關文章:
夜雨寄北李商隱手法01-26
夜雨寄北李商隱古詩賞析12-30
李商隱的夜雨寄北賞析01-17
古詩夜雨寄北李商隱賞析01-12
《夜雨寄北》李商隱01-27
李商隱夜雨寄北原文及賞析05-13
李商隱《夜雨寄北》原文及賞析12-29
古詩夜雨寄北李商隱01-30
夜雨寄北李商隱拼音01-30
李商隱夜雨寄北鑒賞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