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夜飛鵲河橋送人處》的詩詞賞析
原文
河橋送人處,涼夜何其。斜月遠(yuǎn)墮余輝。銅盤燭淚已流盡,霏霏涼露沾衣。相將散離會,探風(fēng)前津鼓,樹杪參旗。華驄會意,縱揚鞭、亦自行遲。
迢遞路回清野,人語漸無聞,空帶愁歸。何意重紅滿地,遺鈿不見,斜逕都迷。兔葵燕麥,向殘陽、欲與人齊。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極望天西。
鑒賞賞析
這首詞調(diào),創(chuàng)自清真。寫離別情景,故能隨意馳騁,而又與音調(diào)協(xié)合,具聲樂美。
詞上片寫送別,下片寫別后之思。詞中運用陪襯、反襯、熔情入景、化用前人文之語等多種手法,細(xì)膩曲折地寫出了送別懷人的悲凄與深情。全詞所表現(xiàn)的惜別、懷舊之情,顯得極為蘊藉,只于寫景、敘事、托物上見之,而不直接流露。
起兩句“河橋送人處,良夜何其?”寫送別的地點、時間。時間是夜里,夜是美麗的,又是溫馨可念的,故曰“良”;聯(lián)系后文,地點是靠近河橋的一個旅店或驛站;用《詩。小雅。庭燎》的“夜如何其”問夜到什么時分了,帶出后文!靶痹逻h(yuǎn)墮余輝;銅盤燭淚已流盡,霏霏涼露沾衣。”夜是露涼有月的秋夜。但送別情人;依依不舍,故要問“夜何其”,希望這個臨別溫存的夜晚還未央、未艾?墒沁@時候,室內(nèi)銅盤上已是蠟盡燭殘,室外斜月余光已漸收墜,霏霏的涼露濃到會沾人衣,居然是“夜向晨”了,即是良夜苦短、天將向曉的時候。這三句以寫景回答上文;又從景物描寫上襯托臨別時人心的凄惻和留戀!靶、墮、余、涼”,都是帶有感情色彩的字:“燭淚”更是不堪。周邦彥詞喜運化唐詩!盃T淚”句即運化杜牧《贈別》詩“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李商隱《無題》詩“蠟炬成灰淚始干”。
“相將散離會,探風(fēng)前津鼓,樹杪參旗。”收束前面描寫,再伸展一層,說臨別前的聚會,也到了要“散離”的時候,那就得探看樹梢上星旗的光影,諦聽渡口風(fēng)中傳來的鼓聲,才不致誤了行人出發(fā)的時刻。
“參旗”,星名,它初秋黎明前出現(xiàn)于天東,更透露了夜的季節(jié)性。鼓,可能指渡頭的更鼓,也可能指開船鼓聲,古代開船有擊鼓為號的。觀察外面動靜,是為了多留些時,延遲“散離”,到了非走不可的時候才走,從行動中更細(xì)膩的寫出臨別時的又留戀、又提心吊膽的心情!盎嫊,縱揚鞭、亦自行遲!睂懙匠霭l(fā)。大約從旅舍到開船的渡口,還有一段路,故送行者,又騎馬送了一段。從騎馬,見出送行者是男性;從下文“遺鈿”,見出行者是女性。這段短途送行,作者還是不忍即時與情人分別,希望馬走得慢點,時間挨得久點。詞不直說自己心情,卻說馬兒也理解人意,縱使人要揮鞭趕它,它也不忍快走,這里用擬人手法,將離情別緒層曲婉轉(zhuǎn)的道出。
過片“迢遞路回清野,人語漸無聞,空帶愁歸!比浣訉懰蛣e后歸途。情人一去,作者孤獨地帶著離愁而歸,故頓覺野外寂寞清曠,歸途遙行,對同一空間的前后不同感覺,也是細(xì)膩地反映送別的復(fù)雜心情!昂我庵亟(jīng)前地,遺鈿不見,斜徑都迷!边@三句是一個大的轉(zhuǎn)折,轉(zhuǎn)得無痕,使人幾乎難以辨認(rèn)。讀了這幾句,才了解上面所寫的,全是對過去的回憶,從這里起才是當(dāng)前之事,這樣,才使人感到周詞結(jié)構(gòu)上的細(xì)微用心,時空轉(zhuǎn)換上的大膽處理,感到這里真能使上片“盡化云煙”。《海綃說詞》說“河橋”句是“逆入”,“前地”句是“平出”,“逆”即逆敘以往,“平”即平敘當(dāng)前。這里的第一句領(lǐng)起后文。直貫到全詞結(jié)尾;第二句情人去后,不見遺物,更無余香余澤可求;第三句寫舊時路徑,已迷離難認(rèn),“兔葵燕麥,向斜陽、影與人齊。”送別是晚上和天曉時候;重游則傍晚,黃昏中的斜陽,照著高與人齊的兔葵、燕麥的影子。這兩句描繪“斜徑都迷”之景,有意點出不同期間;又用劉禹錫《再游玄都觀》詩序“惟兔葵燕麥,動搖于春風(fēng)有”的典故,表示事物變遷之大。感慨人去物非的細(xì)膩心情,完全寄寓于景,不直接流露,故《藝蘅館詞選》載梁啟超評這兩句詞說:“與柳屯田之‘曉風(fēng)殘月’,可稱送別詞中雙絕,皆熔情入景也!毕旅嫒洌骸暗腔舶嗖,欷歔酹酒,極望天西。”說過去列坐的草地上,徘徊酹酒,向著情人遠(yuǎn)去的西邊方向,望極天邊,而欷歔嘆息,不能自已!办[”二字,直接摹態(tài)抒情。
這首詞寫情細(xì)膩、沉著,語句起伏頓挫,結(jié)構(gòu)上層層伸展,時空變幻靈動飛揚,過渡自然,風(fēng)格上哀怨而渾雅,堪稱送別懷人作品中的上乘之作。
投奔瓦崗
張亮出身貧賤,年輕時以務(wù)農(nóng)為業(yè)。隋朝末年,李密率領(lǐng)瓦崗軍在滎陽、開封一帶征戰(zhàn),張亮前去投奔,但是沒有得到重用。
后來,瓦崗軍中有人密謀反叛,張亮向李密告密。李密認(rèn)為張亮是忠誠之人,便任命他為驃騎將軍,隸屬于黎陽(今河南?h)徐世績麾下。
效力秦王
618年(武德元年),張亮隨徐世績投降唐朝,被任命為鄭州刺史。當(dāng)時,鄭州被王世充奪取,張亮無法赴任,便逃到共城山,不久,張亮被改封為檢校定州別駕。621年(武德四年),劉黑闥作亂,徐世績奉命討伐,命張亮守衛(wèi)相州(今河南安陽)。張亮見敵軍勢大,棄城逃走。
后來,張亮得到房玄齡的推薦,被秦王李世民召入天策府,擔(dān)任車騎將軍。張亮逐漸得到李世民的賞識,被視為心腹之人。
626年(武德九年),李世民與太子李建成的矛盾激化。張亮奉命到洛陽,秘密聯(lián)結(jié)山東豪杰,以備局勢變化。齊王李元吉得知,便到唐高祖面前告發(fā)張亮圖謀不軌。唐高祖命有司拷問張亮,張亮緊守秘密,最終得以釋放,遣回洛陽。不久,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之變,誅殺李建成、李元吉,登上帝位,是為唐太宗。張亮因功被封為右衛(wèi)將軍、懷州總管、長平郡公。
歷任要職
631年(貞觀五年),張亮擔(dān)任御史大夫,改任光祿卿,進(jìn)封鄅國公,此后又歷任豳州(今陜西咸陽北部)、夏州(陜西橫山)、鄜州(今陜西富縣)三州都督。633年(貞觀七年),張亮進(jìn)封金紫光祿大夫,兼任相州大都督長史。637年(貞觀十一年),改封鄖國公。張亮在任職期間,常常暗遣手下偵知治下善惡細(xì)隱,抑制豪強(qiáng),撫恤貧弱,因此得到稱贊。
640年(貞觀十四年),張亮入朝擔(dān)任工部尚書。641年(貞觀十五年),改任太子詹事,又出任洛州(今河南洛陽)都督。643年(貞觀十七年),唐太宗將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掛在凌煙閣,張亮位列第十六位。不久,陳國公侯君集因罪被殺,張亮因曾檢舉侯君集,得到唐太宗的嘉獎,并改任刑部尚書,參預(yù)朝政。
644年(貞觀十八年),唐太宗征討高句麗,張亮多次勸諫都被拒絕,于是自請隨行,被任命為滄海道(一作平壤道)行軍大總管,管理軍船事宜。
645年(貞觀十九年),張亮率兵從東萊(今山東龍口)渡海至遼東,攻陷卑沙城(今遼寧大連),屯兵于建安城下(今遼寧營口)。當(dāng)時,張亮營寨尚未扎好,遇到敵軍劫營,軍中都驚慌失措。張亮生性怯懦,對此毫無對策,只是坐在胡床上,一言不發(fā)。軍中將士卻以為張亮臨危不懼,在副將張金樹的帶領(lǐng)下鳴鼓奮擊,竟大破敵軍。唐太宗得知后,也知道張亮沒有將帥之才,并未責(zé)備于他。
【《夜飛鵲河橋送人處》的詩詞賞析】相關(guān)文章:
辛棄疾《鷓鴣天·送人》詩詞原文及賞析08-30
白居易《村夜》詩詞賞析09-21
溫庭筠《送人東游》賞析02-22
浣溪沙·握手河橋柳似金原文及賞析09-18
溫庭筠《送人東游》原文賞析12-23
溫庭筠《送人東游》原文及賞析11-04
《浣溪沙·握手河橋柳似金》原文翻譯及賞析03-04
浣溪沙握手河橋柳似金原文翻譯及賞析09-30
晏殊《鵲踏枝》翻譯賞析07-04
溫庭筠《送人東游》原文譯文賞析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