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文言文翻譯
《答司馬諫議書》節(jié)選自北宋文學家王安石《臨川先生文集》。篇中對司馬光加給作者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諫、怨謗”五個罪名逐一作了反駁,并批評士大夫階層的因循守舊,表明堅持變法的決心。言辭犀利,針鋒相對,是古代的駁論名篇之一。下面是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文言文翻譯,請參考!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文言文翻譯
答司馬諫議書文言文
某啟:昨日蒙教,竊以為與君實游處相好之日久,而議事每不合,所操之術多異故也。雖欲強聒,終必不蒙見察,故略上報,不復一自辨。重念蒙君實視遇厚,于反復不宜鹵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實或見恕也。
蓋儒者所爭,尤在名實,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實所以見教者,以為侵官、生事、征利、拒諫,以致天下怨謗也。某則以為受命于人主,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為侵官;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為生事;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至于怨誹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也。人習于茍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為善,上乃欲變此,而某不量敵之眾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如君實責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為,以膏澤斯民,則某知罪矣;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
無由會晤,不任區(qū)區(qū)向往之至。
答司馬諫議書翻譯
安石敬白:昨日承您來信指教,我私下覺得與您交往深厚密切已非一朝一夕,可是議論國事時常常意見不同,這大概是由于我們所采取的方法不同的緣故吧。即使想要勉強多說幾句,最終也必定不被您所諒解,因此只是很簡略地復上一信,不再一一替自己分辨。后來又想到蒙您一向看重和厚待,在書信往來上不宜馬虎草率,所以我現(xiàn)在詳細地說出我這樣做的道理,希望您看后或許能諒解我。
本來知書識禮的讀書人所爭辨的,尤其在于名義和實際的關系。名義和實際的關系一經辨明,天下的.是非之理也就解決了。如今您來信用以指教我的,認為我的做法是侵犯了官員的職權,惹事生非制造事端,聚斂錢財與民爭利,拒不接受反對意見,因此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誹謗。我則認為遵從皇上的旨意,在朝堂上公開討論和修訂法令制度,責成有關部門官吏去執(zhí)行,這不是侵犯官權;效法先皇的英明政治,用來興辦好事,革除弊端,這不是惹事生非;替國家整理財政,這不是搜括錢財;抨擊荒謬言論,責難奸佞小人,這不是拒聽意見。至于怨恨和誹謗如此眾多,那是早就預知它會這樣的。人們習慣于茍且偷安,已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士大夫們大多把不關心國事,附和世俗之見以討好眾人為得計;噬蠀s要改變這種狀況,而我不去考慮反對的人有多少,愿意竭力協(xié)助皇上來對抗他們,那眾多的反對者怎會不對我氣勢洶洶呢?商王盤庚遷都時,連百姓都埋怨,還不僅僅是朝廷里的士大夫而已。盤庚并不因為有人埋怨反對的緣故而改變計劃,這是因為遷都是經過周密考慮后的行動,是正確的而看不到有什么可以改悔的緣故。假如您責備我占據(jù)高位已久,沒有能協(xié)助皇上大有作為,使百姓普遍受到恩澤,那末我承認錯誤;如果說現(xiàn)在應當什么事也別干,只要墨守從前的老規(guī)矩就行,那就不是我所敢領教的了。
沒有機會見面,衷心想念和仰慕您。(曹光甫)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文言文翻譯】相關文章:
答司馬諫議書文言文09-09
《陳諫議教子》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4-13
司馬光砸缸文言文翻譯01-05
《讀孟嘗君傳》王安石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4-12
《傷仲永》王安石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7-16
文言文《司馬光好學》閱讀答案及翻譯03-14
《酷吏列傳序》司馬遷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4-14
《魏公子列傳》司馬遷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4-12
《管晏列傳》司馬遷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4-12
《孔子世家贊》司馬遷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