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學書》文言文翻譯
《王羲之學書》一文選自張懷瓘《書短·王羲之》,下面是《王羲之學書》文言文翻譯,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文言文】
晉王羲之,字逸少,曠①子也。七歲善書,十二見前代《筆說》②于其父枕中 竊而讀之。父曰:“爾何來竊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爾看用筆法?” 父見其小,恐不能秘之。語羲之曰:“待爾成人,吾授也!濒酥菡垼骸敖穸弥,使待成人,恐蔽兒之幼令③也!备赶,遂與之。不盈期月,書便大進。
衛(wèi)夫人④見,語太常王策曰:“此兒必見用筆訣,近見其書,便有老成之智。”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
晉帝時祭北郊,更祝版⑤,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
三十三書《蘭亭序》。三十七書《黃庭經》。書訖,空中有語:“卿書感我而況人乎!吾是天臺丈人!弊匝哉鎰夔婔。羲之書多不一體。
【翻譯】
晉朝王羲之,字號逸少,王曠的兒子。七歲就擅長書法,十二歲看見父親枕頭中有《筆說》,偷來讀,父親說:“你為什么要偷我的秘籍?”王羲之笑著卻不回答,母親問:“你看的是用筆法嗎?”父親看他年齡小,恐怕不能領悟,告訴王羲之說:“等你長大成人我再教你書法!蓖豸酥虬菡f:“現(xiàn)在就讓兒子看這書吧,長大再看就耽誤了孩兒幼年發(fā)展了!备赣H很高興,立刻就把書給了他。還不到一個月時間,書法就有了很大進步。
衛(wèi)夫人知道后,告訴太常王策說:“這孩子一定正在看《用筆訣》,最近看見他的書法,就已老成大器!蓖醪吡髦蹨I說:“這孩子將來一定能遮住我的名聲!
晉帝時,朝廷在北郊舉行祭祀大典,更換祝版時,工人削去他的字,滲入木板三分。
三十三寫了《蘭亭序》,三十七寫了《黃庭經》,寫完后,空中有人語說:“卿的書法都感動我,而況世人呢?我是天臺丈人,自稱真勝鐘繇。”羲之書法多數(shù)不是一種字體。
【注釋】
、贂纾和鯐纾豸酥。
②筆說:論書法的書。
③幼令:幼年時的美好才華。
、苄l(wèi)夫人:衛(wèi)夫人,名鑠,字茂猗(公元242-349年),河東安邑(今山西夏縣北)人,是晉代著名書法家。衛(wèi)鑠為汝陰太守李矩之妻,世稱衛(wèi)夫人。衛(wèi)氏家族世代工書,衛(wèi)鑠夫李矩亦善隸書。衛(wèi)夫人師承鐘繇,妙傳其法。王羲之少時曾從其學書,衛(wèi)夫人是“書圣”的啟蒙老師。
、葑0妫杭郎竦哪景。
拓展:王羲之生平簡介
王羲之(321~379,一作 303~361,又作 307~365),字逸少,樞芭R沂(今屬山東)人。東晉書法家,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人稱“王右軍”。
后辭官,定居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其書法真、行、草、隸諸體皆精,尤其擅長真書、行書。字勢雄強多變化,有“龍躍天門、虎臥鳳閣”之譽,為歷代書法家所崇尚,有“書圣”之稱。少年時期的王羲之,就以刻苦好學、機智勤敏而譽滿鄉(xiāng)里。
王羲之出生在一個官僚家庭。父親王曠為淮南太守,叔父王導為司徒,伯父王敦為揚州刺史,叔祖父王澄為荊州刺史。他父親這一輩人都是當時著名的書法家,所以他有很好的學習條件。
王羲之小時候少言寡語,誰也看不出他有什么與眾不同的地方。但他熱愛學習,喜歡鉆研,遇事機智有心計。他 7 歲開始臨池學書,到 10 歲時,字寫得已很有水平,他的叔叔伯伯都十分喜歡他。
王羲之到了 11 歲,很想學一點關于書法方面的理論著作,用來指導自己。有一天,他在父親王曠的枕頭里發(fā)現(xiàn)了一本叫做《筆談》的書,講的都是有關寫字的方法。他高興得如獲至寶,便如醉如癡地學起來。正當他興趣正濃時,被父親發(fā)現(xiàn)了,問他:“為什么偷讀我枕中秘本?”王羲之只是望著父親傻笑。母親從旁插話道:“他恐怕是在揣摩用筆的方法吧!”父親說:“你現(xiàn)在年齡太小,等長大了,我自然會教給你讀!蓖豸酥辈豢纱桓吲d地說:“如果等我長大了才講究筆法,那不成了日暮之學,青春年華不就白白浪費了嗎?”王曠十分驚奇兒子的這番議論,認為兒子少有大志,應該從小好好培養(yǎng),于是便將《筆談》的內容認認真真向王羲之作了講解。羲之有了扎實的臨摹功夫,又有了《筆談》的理論指導,幾個月的功夫,書法便上升到一個新的水平。以后,他又拜當時的女書法家衛(wèi)夫人為老師,在衛(wèi)夫人的悉心指導之下,練習書法,有了更長足的進步。王羲之跟衛(wèi)夫人學了一個時期,書法已十分圓轉成熟。連衛(wèi)夫人也不得不驚嘆:“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這孩子將來一定要超過我了!”
王羲之的書法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成就,同他轉益多師,刻苦磨礪分不開。
他真書學鐘繇,草書學張芝。他自己說過,他的書法比起鐘繇來,可似說是分庭抗禮,或者要超過他;比起張芝,應當是并駕齊驅、比翼雙飛。他還向魏碑和漢碑學習,追摹書法源流。他自己說:“我小時候學習衛(wèi)夫人書法,自認為學得很有成績了。后來渡江到北方游歷了一些名山大川,見到了李斯、曹喜等人的書法;到許下見到了鐘繇、梁鵠的書法;到洛下見到了蔡邕的三體《石經》;在叔伯哥哥王洽處見到張昶的《華岳碑》,才知道僅僅學習衛(wèi)夫人,還是遠遠不夠的`,白白浪費時間罷了。于是轉變師承,向眾碑學習!
王羲之學習是極其刻苦的。他不僅每天要花大量時間用到練字上,就是走路、吃飯、與朋友閑談,也總是想著寫字的筆法,用手到處指指劃劃。據(jù)傳,有一回他在書房里練字,書僮送來了他最喜愛吃的饅頭沾蒜泥。幾次催他吃飯,他連頭也不抬一下,繼續(xù)揮筆直書。書僮只好請王羲之的夫人來勸他用餐。王夫人來到書房,見他手正拿著一塊沾滿墨汁的饅頭往嘴里塞。原來,在他吃饅頭的時候,眼睛看著字,腦子里想著字,因而錯將墨汁當蒜泥,一邊練字一邊吃,還直夸夫人做的蒜泥好吃呢!
王羲之習學書法,不僅向有字碑、有字帖學習,而且善于向無字碑、無字帖學習。這也有許多有趣的傳說。山陰道上空靈秀逸的江南山水,給了他的書法清朗俊逸的風格。他不僅師法大自然,從大自然中吸取書法中的靈氣,
而且善于觀察動物。他特別愛鵝,從鵝的步履沉穩(wěn),鳴聲清越,舉首展翅的疏朗飄逸中體會書法結體中疏密、開合的種種奧妙。有一次,他聽說山陰有一個道士,養(yǎng)著幾只美麗的鵝,王羲之便興致勃勃地前往參觀。他到了道士那里,正看見幾只雪白的鵝雙翅扇動,追逐嬉戲,確實活潑可愛。王羲之愛不忍離,再三請求道士把幾只鵝賣給他。道士推辭了一番,最后說:“你如果真的看中了我的鵝,就請你為我寫一篇《道德經》,這幾只鵝就送給你了!
王羲之欣然答應,為道士寫了《道德經》,把鵝裝入籠子里帶回了家。其實,這是因為道士喜歡王羲之的字,王羲之卻不輕易為人寫字。道士打聽到他特別喜歡鵝,故意采取以鵝易字的方法。至今,紹興城內戒珠寺和城外蘭亭都有鵝池,碑文皆為王羲之所書。
王羲之在年輕時,書法作品就已成為珍品,一般人很不容易得到。傳說王羲之一次在蕺山見一老太婆賣六角竹扇,烈日炎炎,竟無人問津,便動了側隱之心。心想,老太婆扇子賣不出,中午無錢買米,不就要斷炊嗎?便走到老太婆攤子前邊,在她每把扇子上寫了 5 個字。老太婆起初很不高興,心想,你在我扇子上胡畫亂涂些什么?王羲之向她說:“你只要說這是王右軍寫的,要一百錢一把!”老太婆照此喝價,扇子果然一搶而空,心里好喜歡。
她趕緊跑回家去,又抱來一些扇子,要王羲之寫,王羲之只是笑笑,便走開了。
王羲之從六七歲開始練字,直到 59 歲死時為止,50 年間筆墨不輟。愈到晚年,愈是老練沉雄。他很欽佩漢代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學習精神,常常以此鞭策自己。根據(jù)記載,除紹興蘭亭外,江西臨川的新城山、浙江永嘉積谷山以及江西廬山歸宗寺等處,都有他的墨池。他的兒子王獻之繼承父風,又有發(fā)展,世稱“二王”,影響極為深遠。王羲之存世作品已無真跡。行書《蘭亭序》《圣教序》《姨母》《喪亂》《孔侍中》,草書《初月》等帖,皆為后世勾摹之作。
【《王羲之學書》文言文翻譯】相關文章:
王羲之題扇文言文原文及翻譯11-23
《蘭亭序》王羲之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7-16
學弈_文言文原文賞析及翻譯10-15
《邴原泣學》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4-12
文言文翻譯答謝中書書10-29
答謝中書書文言文翻譯08-23
文言文答謝中書書翻譯10-16
畫地學書文言文翻譯01-01
復多爾袞書文言文翻譯01-23
《明史·張學顏傳》文言文原文及翻譯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