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社六下教學工作總結
總結是在某一特定時間段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況,包括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jīng)驗和教訓加以回顧和分析的書面材料,他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為此要我們寫一份總結。那么總結有什么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品社六下教學工作總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品社六下教學工作總結1
本學期是學生在小學階段的最后一期,學生對品德與社會這一學科的興趣濃厚,這次考查成績很好,學生能對所學的知識有較深的印象,對知識理解較深,識記較好,對小學六年的生活也有全面回顧,對時下的社會熱點問題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對母校和老師同學的留戀也訴諸于筆端;仡欁约哼@一個學期的品社教學,總結如下:
一、品德與社會科目的外延非常豐富,教師備課的時候需要找許多課外知識進行補充,學生特別喜歡聽一些與課本中聯(lián)系密切的小故事,這就需要教師精心備課。
如教學“合作”和“雙贏”這個道理時,教師用“龜兔四次賽跑”的小故事形象生動地讓學生明白“合作”與“雙贏”的道理。這樣,在此基礎之上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來談自己的理解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上采用多種方式來學習。
如小組討論交流活動,小組匯報活動,團隊心理游戲活動等,學生上課能自主學習、交流討論,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尤其喜愛團隊心理游戲活動,在活動中培養(yǎng)合作精神,理解深刻的道理。
三、利用網(wǎng)絡資源,引導學生探索更加廣闊的世界。
本冊品德與社會第一單元《我們的地球村》、第三單元《異域風情》、第四單元《地球在哭泣》以及第六單元《戰(zhàn)爭與和平》的內容網(wǎng)絡上有豐富的課程資源,教師收集和課堂上能夠展示的都還只是極小的一部分。在課前我會布置學生搜集資料,在課堂上來交流,課后再做拓展的要求,每
個學生選擇其中一個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作為自己本期研究的對象,形成一個專題,期末的時候再將同一專題的同學集合起來召開發(fā)布交流會。這樣,很好地體現(xiàn)了新課標“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學生興趣濃,教學效果好。
四、教學相長,師生共同進步。
品德與社會科目涉及歷史、地理、人文、科技、心理等諸多領域,對教師的要求也相當高,尤其是教授新教材,許多資源都需要自己多方收集,在找尋與教授的過程中,教師也受益匪淺。
五、成績和不足
1.本學期使大多數(shù)學生對思品很感興趣,平時考試思品成績考得還好。
2.不足:①及時反思總結做得不夠;②教學過程優(yōu)化需要進一步加強。
六、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緊學習課標,貫徹課標,進一步轉變觀念,實施素質教育,開展對教材的研究,解決問題,深化教學改革。
2.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尤其是后進生的轉化。
3.開動腦筋,吃透教材,努力更好的教育管理學生。品德與社會教學,力求給學生展現(xiàn)更大的更豐富的世界,同時又立足于學生的生活實際,指導學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心理調適,要教好這一門課程,任重而又道遠。
品社六下教學工作總結2
本學期,我承擔了六年級品德與社會的教育教學工作。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有愛心、責任心;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F(xiàn)對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下:
一、具體措施
1、辯證把握課程目標。教學中,在全面把握課程目標的基礎上,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
2、提高學生的理性認識。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因此,在教學時善于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不斷豐富和發(fā)展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使學生在內心體驗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符合社會規(guī)范的價值觀。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xiàn)的。因此,教學中要創(chuàng)設學生樂于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引導學生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4、充實教學內容,拓展教學空間。教學中要我善于利用本學科教學內容與語文等學科教學內容的緊密聯(lián)系,教學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qū)實際有機聯(lián)系起來,及時豐富、充實課程內容,增進課程內容的現(xiàn)實性和親近感。教師積極地開發(fā)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種課程資源,以滿足學生不同學習方式的需要。
二、取得的成績
1、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取得了成績良好,提高了自己的整體素質。
2、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懂得真善美與假惡丑,提高他們養(yǎng)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生理素質。
3、使學生養(yǎng)成勤勞儉樸,文明禮貌,尊老愛幼,遵紀守法,保護環(huán)境的道德行為習慣,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4、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的自覺性得到提高。 5。教學中不僅鞏固了學生的道德的認識,培養(yǎng)了學生的道德行為和能力,而且使學生萌生了崇高的道德情感。
5、教學中有機地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走進社會,初步學會生活,感悟生活。
三、存在的不足
教學方式不夠多樣化,學生課前查閱資料的條件有限,不夠主動,學習上顯得有些被動。部分學生學習不夠扎實,成績不夠理想。
四、改進措施
1、在今后的教學中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讓學生通過合作、動手、對比實驗體會集體的涵義。
2、積極嘗試設計多種教學方式,不斷反思積累經(jīng)驗,尋找效的教學途徑,在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的同時提高教學成績。
3、明確課程性質,全面把握課程目標。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會做人。
4、教學中把教學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
5、繼續(xù)關注言行不良的學生,及時調動班級和教師的力量幫助他們認識錯誤,從而校正學生錯誤的言行。
品社六下教學工作總結3
這學期,我順利的完成了教學的任務。下面我把這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基本情況
本學期我認真學習和領會學校工作的方針,積極的參加網(wǎng)聯(lián)學習,學后自我反思,自我總結。參加了達標課驗收。同時也參加同組學科教師的課堂教學,及時評課,了解課改動態(tài),擴大自身的視野,通過多渠道多方位地提高自身的理論素養(yǎng),以便更好服務于課改實踐,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我一直認為課堂教學是主渠道、主陣地,是教學教研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實而有效地開展課堂教學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途徑。我的教學工作始終堅持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和學會做人的宗旨,從學生的品德形成,社會認識的需要出發(fā),以人與他人,人與社會,人和法制教育,歷史和地理教育,國情教育以及環(huán)境教育融為一體,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富有愛國心,社會責任感和良好的品德行為習慣的現(xiàn)代化合格公民。我認真研讀教材,根據(jù)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精心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情境,讓學生在真切的情境中獲得直接體驗,在教學活動中,把自己當做一個平等的參與者,組織者、和引導者、努力構建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引導學生主動去發(fā)現(xiàn),探究并嘗試自己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從而提高道德認識,升華道德情感。
二、取得的成績和經(jīng)驗
1、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材內容和班級的實際情況,向學生灌輸學習的態(tài)度,學習是自己的事情,要想得到別人的尊重首先就要尊重自己。結合班級評比加分制度,個人得分加給自己的小組如:優(yōu)秀作業(yè)+1分、課前復習提問+1分、單元測試滿分的+2分等。對沒有選上的同學教育他們今后要努力,爭取下次被選上。這樣以來提高學生在課堂的學習效率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終身學習的習慣的養(yǎng)成。
2、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xiāng)
在教學中讓學生了解家鄉(xiāng),知道家鄉(xiāng)的美麗風景的豐富的物產(chǎn)。引導學生學好文化回到家鄉(xiāng)建設家鄉(xiāng)的思想。
3、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公德意識
在教學中結合教材的插圖引導學生認識那些該做,那些不該做,通過學生的辯論的形式引導和教育學生,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有一種良好的社會公德,做到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謙讓,見到別人有困難要樂于助人。
三、不足及今后努力的
不足的是沒有更好利用現(xiàn)代的教學媒體和網(wǎng)絡在課堂上的應用。今后努力的方向是加強自身的理論知識學習,在工作實踐中不斷完善自己,與時俱時,教學相長,提高教學與教科研能力,提高教學的實效。
品社六下教學工作總結4
本學期我擔任六年級一班的品社教師。由于教學經(jīng)驗尚淺,我對教學工作不敢怠慢,認真學習,深入研究教法,虛心向前輩學習。以下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情況總結:
一、取得成績
1、創(chuàng)設活動性課程。
在課堂上我真正讓學生成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整個教學過程是學生主動活動和自主探索的過程。學生們主體積極參與,萌發(fā)了高度的熱情。特別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在有了更為真切的情感體驗,有利于道德認識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同時也培養(yǎng)了合作意識,增強了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
2、拓展教學資源。
在教學中我沒有局限于課本,只是把課本當做了一個范例,憑借這個范例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并充分拓展課外課程資源如影視作品、報刊文章等等。本身兼任語文教師的我,還將學科之間進行整合,更好地實現(xiàn)活動目標。
3、多樣化的情景表演。
當學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認識,這時更應該給他們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情境表演對于學生來說比較真實、親切。我結合有關教學內容,采用講故事、聽歌曲、情感朗誦、角色游戲、小品表演、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的“情境表演”。使學生充分參與、積極表現(xiàn),融入課堂教學,比較自然地主動發(fā)展,從而深化道德認識,內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存在問題
品德與社會是一門生活類課程。但我在本學期課程教學中,所設計的活動綜合實踐較少,教學空間局限在了學校和課堂,向社會延伸較少。
三、改進措施
在以后的品社教學中,我會有意識地挖掘教材中的社會因素,由課堂延伸到課外,依托教材,緊密聯(lián)系社會實際,將校園、家庭、社會等一切有利于學生明理、導行的場景都當作課堂。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獲得經(jīng)驗,逐步提高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切實做到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最后回歸生活。
【品社六下教學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六下語文教學工作總結11-08
蘇教版六下《廣玉蘭》教學反思匯總12-16
人教版六下《匆匆》教學反思2篇12-16
蘇教版六下《螳螂捕蟬》教學反思12-16
六下:《匆匆》說課稿12-17
人教版六下《燈光》說課稿12-20
蘇教版六下《三打白骨精》教學反思01-05
人教新課標六下:《兩小兒辯日》教學設計12-17
通訊社個人工作總結01-22
人教新課標六下:《匆匆》說課稿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