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孔子的論語原文和翻譯
《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二十篇,以下是小編搜索整理一篇孔子的論語原文和翻譯,歡迎大家閱讀!
原文
第一到第九則為語錄體,第十則為對話體。這里所編的十則分別選自《學而》、《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和《衛(wèi)靈公》。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2、曾子曰:“吾日三。▁ǐng)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3、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保ā稙檎罚
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wǎng),思而不學則殆(dài)!保ā稙檎罚
5、子曰:“由,誨女(rǔ)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zhì)也!保ā稙檎罚
6、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ǐng)也!保ā独锶省罚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p>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泰伯》)
9、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保ā蹲雍保╤ǎn)》)
10、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保ā缎l(wèi)靈公》)
第一則:學習方法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 (《學而》)
孔子說:"學習并且按時地去復習,不也很快樂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很高興嗎?別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氣,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yǎng)的人嗎?"
重點字詞解釋:
。1)子:先生,指孔子。中國古代對于有地位、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有時也泛稱男子。《論語》書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鬃樱ㄇ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現(xiàn)在山東曲 阜)人。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2)學:孔子在這里所講的“學”,主要是指學習西周的禮、樂、詩、書等傳統(tǒng)文化典籍。
。3)時習:按時地去復習。在周秦時代,“時”字用作副詞,意為“在一定的時候”或者“在適當的時候”。但朱熹在《論語集注》一書中把“時”解釋為“時!!傲暋保秆萘暥Y、樂;復習詩、書。也含有溫習、實習、練習的意思。
。4)說:通假字,音yuè,實意“悅”的古體字,愉快的意思。
。5)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區(qū)別的:同門(師)為朋,同志為友。
。6)樂:與說有所區(qū)別。舊注說,悅在內心,樂則見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沒有說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賓語。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說別人不了解自己。
。8)慍:拼音:yùn,生氣,發(fā)怒。
。9)君子:道德上有修養(yǎng)的人。
補充詞解釋:
而:連詞。(可譯為并且)例:學而時習之。
轉折。(可譯為卻) 例:人不知而不慍。
亦(yì):同樣、也是。
乎:語氣助詞,表疑問語氣,可譯“嗎”。
自:從。
知:了解。
本段理解:
第1句話講的是學習方法。對于知識,“學”只是一個認識過程,“習”是一個鞏固的過程,要想獲得更多的知識,必須“學”與“習”統(tǒng)一起來。
第2句話講的是學習樂趣。志同道合的人來訪可以增進友誼,并且可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第3句話講的是為人態(tài)度!叭瞬恢,后面省略了賓語“之”,可譯為“我”或“自己”
第二則:為人處事
曾子曰:“吾(wú)日三。▁ǐng)吾(wú)身:為(wèi)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chuán)不習乎?” (《學而》)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盡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誠,誠實呢? 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復習過了呢? "
重點字詞解釋: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參(shēn)字子輿,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戰(zhàn)國間魯國南武城(現(xiàn)在山東費縣人),是被魯國滅亡了的鄫國貴族的后代。曾參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以孝子出名。據說《孝經》就是他撰寫的。
。2)三。▁ǐng):多次反省。注:三省有幾種解釋:一是多次檢查;二是從多個方面檢查。其實,古代在有動作性的動詞前加上數字,表示動作頻率多,不必認定為三次。 三:泛指多次。 多次進行自我檢查反省。
(3)忠:舊注曰:盡己之謂忠。此處指對人應當盡心竭力。
。4)信:舊注曰:信者,誠也。以誠實之謂信。要求人們按照禮的規(guī)定相互守信,以調整人們之間的關系。意思是:真誠、誠實
。5)傳不習:傳(動詞用做名詞),舊注曰:“受之于師謂之傳。老師傳授給自己的。習,與“學而時習之”的“習”字一樣,指溫習、實習、演習等。
補充詞解釋:
吾:我。
日:每天。
三:多次。
。簷z查,反省。
為:替。
謀:謀劃。
忠:盡心盡力。
信:誠信
傳:老師傳授的知識
第三則:學習方法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保ā稙檎罚
孔子說:“復習學過的知識,可從中獲得新的見解與體會,憑借這點就可以當老師了!
重點字詞解釋: 注:本章的“溫故而知新”有兩解。一為“溫故才知新”:溫習已聞之事,并且由其中獲得新的領悟;二為“溫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溫習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擷取新的知識。
我以為合并這兩種解法,也許更為完整:在能力范圍以內,盡量廣泛閱覽典籍,反復思考其中的涵義,對已經聽聞的知識,也要定期復習,期能有心得、有領悟;并且也要盡力吸收新知;如此則進可以開拓人類知識的領域,退也可以為先賢的智能賦予時代的意義。像這樣融會新舊、貫通古今方可稱是“溫故而知新”。
也有學者以為作“溫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適,因為按字面上解釋,僅做到吸收古今知識而未有領悟心得,只像是知識的買賣者,不足以為師。所以我們就來看看“師”的意義。在論語中師字一共見于14章,其中意義與今日的老師相近者。
故:舊的知識(形容詞用作名詞)。
而:連詞,表順承,就
知:領悟。
可:可以。
以:憑借。
為:作為。
另外詞解釋:
溫故知新(成語):
請注意不是溫故而知新
【解釋】:溫:溫習;故:舊的。溫習舊的知識,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也指回憶過去,能更好地認識現(xiàn)在。
【出自】:《論語·為政》:“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睗h·班固《東都賦》:“溫故知新已難,而知德者鮮矣!
【示例】:~是學習上的重要方法。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用于學習、工作或其他
第四則:學習與思考的辯證關系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保ā稙檎罚
孔子說:“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只是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疑惑而無所得!
重點字詞解釋:
而:連詞,表轉折。
則:連詞,相當于“就”、“便”。
罔(wǎng):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
殆(dài):這里指有害。本意:危險。
本段講了學習與思考的的辯證關系,認為二者不可偏廢。
第五則:學習態(tài)度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zhì)也!保ā稙檎罚
孔子說:“仲由啊,讓為師教導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tài)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聰明的。”
1、誨女知之乎!
教給你對待知或不知的正確態(tài)度吧。畈墩撜Z譯注》)
2、誨女知之乎!
我告訴你什么叫求知吧。ɡ顫珊瘛墩撜Z今讀》)
3、誨女知之乎!
我教你怎么算知道吧。ㄥX穆《論語新解》)
4、誨,女知之乎?
教育(教誨),你知道嗎?(南懷謹《論語別裁》)
5、誨女,知之乎?
我教導你的知識,你都知道了嗎?(徐志剛《論語通譯》)
6、誨女知之乎!
(我)教給你的,(你)懂得了嗎。ㄑ鹦恰吨袑W生教材全解》)
7、讓我來教教你吧,你可懂得這個道理?(楊潤根《發(fā)現(xiàn)論語》)
孔子說:“仲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tài)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聰明智慧。
重點字詞解釋:
女:通假字“女”通“汝”,你。
知(zhì):通〝智〞本字指“是知(通“智”zhì)也”:通“智”聰明,智慧。
之:代孔子教的東西
誨:教,傳授。
乎:語音助詞。
由:仲由字(子路)(前542~前480)春秋時期魯國卞(今山東泗水縣泉林鎮(zhèn)卞橋村)人,孔子得意門生,以政事見稱。
本段理解:孔子說這段話意思是言行要謹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識和本領。要有誠實、謙虛的態(tài)度,不要不懂裝懂。
第六則:學習態(tài)度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里仁》)
孔子說:“看見有才能的人(德才兼?zhèn)涞娜耍┚拖蛩麑W習,希望能向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沒有和他一樣的缺點,有要改正!
重點字詞解釋:
思:希望,想著。
省:指反省有沒有相同的毛病。
齊:看齊
賢:德才兼?zhèn)涞娜?/p>
焉:句末語氣詞
本段理解:要向一切人學習,隨時隨地都要注意學習。虛心學習,以人為鑒,取長補短。
第七則:學習態(tài)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保ā妒龆罚?/p>
孔子說:“幾個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為我的老師的人,要選擇他們的長處 來學習,如果看到他們的缺點要反省自己有沒有像他們一樣的缺點,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重點字詞解釋:
必有我?guī)熝桑浩渲斜囟ㄓ锌勺鳛槲业睦蠋煹娜。焉,相當于“于之”,即“在其中”的意思?/p>
三:泛指多次;
焉:兼詞“于之”,在那里;
之:字指擇其善者而從之:代善者;
之:字指其不善者而改之:代不善者。
第八則:修身做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泰伯》)
曾子說:“有抱負的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志堅定,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或責任),路途又很遙遠。把實現(xiàn)‘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直到死才停止,這不也是很遙遠嗎?”
詞語解釋:
弘毅:胸懷寬廣,意志堅強 :剛強,勇毅
仁:這里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愛待人
已:結束
第九則:修身做人
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孔子說:"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節(jié),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落葉的。" 深刻含義:人們要經受得住時間的考驗,也以松柏為喻,談人應當具備堅毅的品格!
之:這里的之是結構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變成偏正結構,不譯或勉強譯作“的”。
歲寒:一年中的寒冷季節(jié),深冬
然后(古今詞):然 ,后。意思是分開來解釋的。然,這樣。后,以后。
士:有抱負的人。
本段理解:本段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一種堅貞不屈、不隨俗流、保持節(jié)操、堅韌不拔的社會現(xiàn)象。
第十則:修身做人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衛(wèi)靈公》)
子貢問道:"有沒有可以終身奉行的一個字呢? ”孔子說:“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歡的事物,不要強行加于別人身上!
重點字詞解釋:
一言:一個字。
行:奉行。
其恕乎:其:大概,也許。。河米约旱男膩硗葡雱e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愛待人。
欲:喜歡,想。想要(做的事)。
施:施加。
其:大概
評析本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的不要施加給別人。它在今天的社會道德修養(yǎng)方面有積極意義,已成為警世格言。
逐則注解
第一則是學習方法和個人修養(yǎng),啟發(fā)人們熱愛學習,加強自律。
第二則是學習方法,講知識的繼承和創(chuàng)新。
第三則是學習方法,強調復習對知識的必要性。
第四則是學習態(tài)度,強調學習要和思考相結合,闡明了“學”與“思”的辯證關系。
第五則是學習態(tài)度,通過對話論述了聰敏好學、虛心求教的可貴。
第六則是學習方法,端正學習態(tài)度、提高思想修養(yǎng)。強調隨時都該反省自己。
第七則是學習方法和個人修養(yǎng),強調無論何時何地,都要虛心向別人學習,同時要有端正的學習態(tài)度。
第八則是個人修養(yǎng),強調懷有抱負就該有堅毅的意志。
第九則是個人修養(yǎng),強調要經受得住時間的考驗。
第十則是個人修養(yǎng),強調要學會換位思考。
總共三類: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個人修養(yǎng)。
《論語十則》,是從《論語》中節(jié)選的有關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及修身做人的十條語錄。這十則語錄都是格言警句,每一則都表達了精深的道理,不僅內容豐富,而且文字也頗具特色,句式整齊,音調和諧,讀起來相當流暢,富有感染力。
古文翻譯的六種手段
錄、釋、理、添、刪、縮
錄:凡是人名、地名、朝代、年號、官名、書名等專有名詞,都可照原文抄錄。此外,古今詞義一致,人們熟知的詞,如“山”、“火”、“車”、“問”、“逃”等,也無需翻譯。
釋:這是用得最多的一種手段;運用現(xiàn)代漢語的雙音節(jié)詞語來解釋古文中的單音節(jié)詞語。對通假字、一詞多義、詞類的活用,用法多樣的一些虛詞等要特別注意,一定要聯(lián)系上下文,選準它的確切解釋。
理:調整、理順譯文的詞序。大多數文言詞句的詞語排列次序和現(xiàn)代漢語是一致,但也有一些文言句式,如“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說》),原次序譯作“苛酷的統(tǒng)治兇狠比老虎”,這不符合現(xiàn)代語習慣,應把“比老虎”調整到“兇狠”之前。
添:在原文有省略的地方,增添必要的內容,使譯文通順、明確。如“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口技》),其中“撫尺”和“一下”之間缺一個動詞“響”,翻譯應加上。又如“嘗貽余核舟一,……”(《核舟記》),譯文時,句前應加主語“王叔遠”,“一”字之后應加量詞“枚”。
刪:有些詞語僅有語法作用而無法譯出的,可刪去不譯。如“夫大國,難測也”(《曹劌論戰(zhàn)》)中的“夫”,“何陋之有”(《陋室銘》)中的“之”,“學而時習之”(《論語》六則)中的“而”都屬于這一類。
縮:文言文有些句子,為了增強氣勢,故意用了繁筆,翻譯時可將其意思凝縮。如:(秦)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現(xiàn)代漢語中很難找到四種不同說法來譯“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彼膫短句,在翻譯時可凝縮為“秦有并吞天下、統(tǒng)一四海的雄心”)
“樂”之解釋
不亦樂乎的“樂”應該讀lè,不應該讀yuè。
因為這個成語最早出自《論語》第一篇第一章:“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朱熹的注釋是:說,同悅;樂,音洛。《論語 雍也》中還有一句孔子的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敝祆渥⑨屢彩牵汉,去聲;樂,音洛。按今天的讀音,“洛”字音luò。但在古代,作為快樂的“樂”和“洛”都屬于入聲“十一藥”韻部(見《平水韻》),可見“洛”、“樂”的韻母一樣,加上聲母都是l,當然完全是同音字了。這在南方人是比較容易理解的,因為南方方言保留更多的古音,例如在福建的方言里,“洛”和“樂”發(fā)音完全一樣,都讀成lok。所以今天用普通話讀,“不亦樂乎”中的“樂”也應該和“快樂”中的“樂”字一樣,都讀成lè。
“樂”是多音字,除了讀yuè(音樂)、lè(快樂)外,在《論語 雍也》篇中還有一處也有很多人讀錯:“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敝祆涞淖⑨屖牵褐,去聲。樂,上二字并五教反,喜好也。下一字音洛!拔褰谭础笔侵肝覈鴤鹘y(tǒng)的拼音方法——“反切法”:取上一字的聲母(也叫“聲紐”,“五”字的聲母是“疑”,相當于今天的y) ,與下一字的韻母(即“教”的韻母iao)拼讀成yao。可見,在“知者樂水,仁者樂山”二句中,“樂”字作為“喜愛、喜歡”的意思時應該讀yao。
歸納起來,“樂”在古書中的讀音主要有三種:
。1)作名詞用的意思是“音樂、樂器、樂工”等,音yuè。
。2)作形容詞用的意思是“喜悅、快樂”,音lè。
。3)作動詞用的意思是“喜愛、喜歡”,音yào。
成語
不亦樂乎:指快樂得無法形容。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罷手。形容為完成一種責任而奮斗終身。
溫故知新 :溫習舊的知識,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也指回憶過去,能更好地認識現(xiàn)在。
任重道遠:比喻責任重大,要經歷長期的奮斗。
擇善而從:選擇有才能的人委以重任。
見賢思齊 :見到德才兼?zhèn)涞娜司拖胂蛩麑W習,和他一樣。
三人行,必有我?guī)煟阂恍┤酥斜囟ㄓ锌梢宰鳛槲业睦蠋煹娜。指應該虛心地向一切有長處的人學習。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強加給別人。
歲寒松柏:比喻在艱苦困難的條件下節(jié)操高尚的人。
通假字
是知也:“知”通“智”,聰明,智慧。
女 通“汝”,表示你
說 通 “悅”表示愉快
活用現(xiàn)象
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名詞作狀語;
溫故而知新:故,舊知識,形容詞做名詞。新,新的知識,形容詞做名詞。
傳不習乎:傳,傳授的知識,動詞作名詞。
學而時習之:時,名詞作狀語,可譯為按時。
擇其善者而從之:善,形容詞活用作名詞,指“優(yōu)點長處”。
見賢思齊焉:賢,形容詞活用作名詞,可譯為賢人。齊,形容詞活用作動詞,表示看齊。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后,方位名詞代理活用作狀語。
一詞多義
1、知:
。1)了解(人不知而不慍)
。2)明白(誨女知之乎)
。3)通“智”,智慧(是知也)
2、而:
(1)轉折連詞(人不知而不慍)
。2)順承連詞(溫故而知新)
(3)并列連詞(任重而道遠)
3、之:
。1)代詞
。2)助詞
(3)語氣詞
4、信:
、倥c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誠、誠實
、谟糯罅x于天下:通“伸”伸張
、壑^為信然:確實
、苄帕x著于四海:信用
5、道:
、偃沃囟肋h:路途
、诓咧灰云涞溃悍椒
6、士:
、偈坎豢梢圆缓胍悖菏怯斜ж摗⒂凶鳛榈娜
、诠芤奈崤e于士:獄官
7、故:
①溫故而知新 故:舊的知識(形容詞用作名詞)
、诨负罟适谷藛栔 故:特意
③ 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故:所以,因此
、 既克,公問其故。 故:原因,緣故
特殊句式
。1)判斷句
是知也 (“也”表判斷)
。2)省略句
1、可以(之)為師矣(省略賓語“之”)
2、人不知(之)而不慍(省略賓語“之”)
古今異義
學而時習之:“時”:古義:按一定的時間,今義:時間
“習”:古義:復習,今義:學習
吾日三省吾身:“日”古義:每日,今義:一日
“三”古義:泛指多數,虛數 今義:數詞,三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信”古義:真誠,誠實,今義:相信
溫故而知新:“故”古義:舊的知識,今義:過去的,老的(此古義變今義是意擴大了范圍)
擇其善者而從之:“善者”古義:優(yōu)點,今義:善良的人
“從”古義:跟從(學習),今義:跟從(此古義變今義也是意擴大了范圍)
可以為師矣:“可以”:古義:可以(憑借)把,今義:可能、許可
是知也:“是”:古義:這,今義:表判斷
論語的名句賞析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
學習需要不斷復習才能掌握。學了知識,按時復習,這是愉快的事。這里既有學習方法,也有學習態(tài)度。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在一起探討問題,是一種樂趣。
人家不了解,我卻不怨恨,是君子的風格。這是講個人修養(yǎng)問題。
2、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復習舊的知識,能夠從中有新的體會或發(fā)現(xiàn)。這樣,就可以做老師了。
3、子曰:“學而不思則閏;思而不學則殆!
只讀書而不肯動腦筋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讀書,就會有疑惑。這里闡述了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系,也是講學習方法的。
4、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孔子說:“子路,教給你正確認識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
這段說的是對待事物的正確態(tài)度。
5、子貢問曰: “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子貢問道:“孔文子為什么叫“文”呢?”孔子說:“他聰敏而又愛好學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因此用‘文’做他的謚號!边@里借回答于貢的問話,借題發(fā)揮,教育弟子要勤學好問。
6、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這一則是孔子的自述,講的是學習態(tài)度和方法。要把學過的東西默默地記在心里,不斷積累知識!皩W而不厭”,講的是好學精神,學無止境,從不感到滿足。“誨人不倦”,講的是教學態(tài)度,要熱情地教導學生?子谝簧际沁@樣做的,所以他說:“對我來說,有什么呀?”表現(xiàn)了孔子的自信。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孔子說:“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當我的老師。應當選擇他們的優(yōu)點去學習,對他們的缺點,要注意改正。”這里說的是只要虛心求教,到處都有老師。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孔子說:“(對待任何事業(yè)和學問)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不如以它為樂的人。”這段主要講學習的三個層次,只有以之為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它。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孔子站在河邊嘆道:“消逝的時光像河水一樣啊,日夜不停地流去!敝v的是珍惜寶貴的時光。
10、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孔于說:“我曾經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問題, (但并)沒有益處,還不如去學習!
【孔子的論語原文和翻譯】相關文章:
孔子論語典籍原文及翻譯12-24
孔子論語十二章原文及翻譯09-27
《論語》十則原文和翻譯10-25
《論語》原文及翻譯03-16
論語原文及翻譯03-03
新版《論語》十則原文和翻譯11-23
孔子家語·刑政原文和翻譯08-16
論語七則原文及翻譯08-03
論語原文注釋及翻譯02-28
論語顏淵原文翻譯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