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原文、賞析和鑒賞

        時間:2024-11-05 11:17:24 文圣 韓愈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原文、賞析和鑒賞

          《送李愿歸盤谷序》是唐代文學(xué)家韓愈寫給友人李愿的贈序。這篇文章借李愿的口,對比志得意滿的大官和自得其樂的隱士,對前者的顯赫威勢和窮奢極欲以及奔走權(quán)門的丑態(tài),作了盡情揭露和辛辣諷刺,具有深刻的認識意義。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原文、賞析和鑒賞,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送李愿歸盤谷序》

          韓愈

          太行之陽有盤谷,盤谷之間,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鮮少;蛟唬褐^其環(huán)兩山之間,故曰盤;蛟唬菏枪纫玻亩鴦葑,隱者之所盤旋。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人之稱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澤施于人,名聲昭于時,坐于廟朝,進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則樹旗旄,羅弓矢,武夫前呵,從者塞途,供給之人,各執(zhí)其物,夾道而疾馳。喜有賞,怒有刑。才畯滿前,道古今而譽盛德,入耳而不煩。曲眉豐頰,清聲而便體,秀外而惠中,飄輕裙,翳長袖,粉白黛綠者,列屋而閑居,妒寵而負恃,爭妍而取憐。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當世者之所為也。吾非惡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窮居而野處,升高而望遠,坐茂樹以終日,濯清泉以自潔。采于山,美可茹;釣于水,鮮可食。起居無時,惟適之安。與其有譽于前,孰若無毀于其后;與其有樂于身,孰若無憂于其心?車服不維,刀鋸不加,理亂不知,黜陟不聞。大丈夫不遇于時者之所為也,我則行之。

          伺候于公卿之門,奔走于形勢之途,足將進而趑趄,口將言而囁嚅,處穢污而不羞,觸刑辟而誅戮,徼幸于萬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為人賢不肖何如也!”

          昌黎韓愈聞其言而壯之。與之酒,而為之歌曰:“盤之中,維子之宮;盤之土,可以稼;盤之泉,可濯可沿;盤之阻,誰爭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繚而曲,如往而復(fù)。嗟盤之樂兮,樂且無央!虎豹遠跡兮,蛟龍遁藏,鬼神守護兮,呵禁不祥。飲且食兮壽而康,無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車兮秣吾馬,從子于盤兮,終吾生以徜徉!

          注釋

          1.李愿:當為隱居山林的名士。盤谷:在洛陽正北六十公里今濟源城東北。

          2.太行:山西、河北交界,北至長城、南至黃河,為長城、黃河之間南北走向的群山,為太行山脈,在濟源境稱王屋山,主峰在山西晉城縣南。陽:南也,山南為陽。

          3.“謂其”二句:謂盤名之由來。有人說,盤谷地形屈曲,環(huán)繞在兩山的中間,所以叫盤谷。

          4.宅:處也。意謂:有人說這個地方很僻靜,自然與外面隔絕,是隱士逗留往來的好處所。

          5.利澤:恩惠。

          6.昭于時:顯耀于當時。

          7.廟朝:猶言朝廷。

          8.進退百官:升遷與罷各級官員,此句謂掌權(quán)宰臣在朝廷坐而議政,掌握朝政大權(quán)。佐天子出令:輔助天子發(fā)布政令,執(zhí)行政令。

          9.旄(máo):一種頂端用嫠牛尾為飾的旗子。

          10.呵:唱道呵導(dǎo),舊時儀伙隊呼喝開路。

          11.供給之人:指使用的左右的人。

          12.“夾到”句:謂將軍外出手執(zhí)各種旗幟,拿著弓箭武器的僅仗隊,武士在前邊喝道,仆從在左右供應(yīng)所需之物,威風赫赫的氣勢。

          13.才畯:才能卓異之人。

          14.盛德:崇高的道德。

          15.豐頰:豐滿的面頰。古代以豐頰為美好,吉祥。

          16.清聲而便(pián)體:歌喉清亮,舞姿輕捷靈活。

          17.秀外而惠中:外貌媚美,內(nèi)心聰慧。

          18.裾(jū):衣裳的前襟,通稱衣襟。

          19.翳(yì):隱蔽,籠罩。翳長袖,用長袖遮蔽身子:舞姿之一種。

          20.粉白黛綠:此為艦妝刻飾,即面敷粉而白,眉施黛而青,喻美人也。

          21.列屋而閑居:謂姬妾之多,依次住在排列的屋里。

          22.妒寵:妒忌別人得到寵愛。負恃:自負才貌,有恃無恐。

          23.爭妍:比美。取憐:求得寵愛。封建社會大官僚占有眾多姬妾,迫使她們這樣做。

          24.遇知:即知遇,受到重用!拔岱恰本淠嬲廴萦辛。有命:有天命,即俗謂“人之命,天注定。”

          25.不可幸而致:不可以僥倖達到。

          26.美可茹:指山上采摘的山果野菜鮮美可食。茹,吃。

          27.“起居”二句:謂起居沒有一定的時間約束(自然隨意),只求身體舒適。

          28.孰若:何若;此猶言不若,不如。無毀不受誹謗。毀:詆毀,誹謗,說別人的壞話。

          29.車服不維:沒有車馬服飾的約束,指無官位,即無官一身輕,不受官職的羈絆。維:系也。

          30.刀鋸不加:不受刀鋸之刑罰。刀鋸,古代刑名。刀用于割,鋸用于刖。

          31.理亂不知:不理會國家的或治或亂。理,當作治,因避諱高宗李治之名。

          32.黜陟不聞:聽不到貶謫與升遷的事。黜,降職或罷免。陟,登高、上升。

          33.“大丈夫”二句:此指隱者一流的行為處世,與上節(jié)借“大丈夫”作賓對比,此為之主。

          34.公卿:古有三公九卿,此指當權(quán)顯貴。形勢:權(quán)力地位。

          35.趦趄(zī jū):想往前走又不敢走的樣子。

          36.囁嚅(niè rú):小語謀私貌。韓公常用此義,謂有所是,氣奪聲低貌。

          37.刑辟:刑法。誅戳:被處罰或殺戳。

          38.僥倖:非分或意外之幸運。此承上說若不被懲罰和誅殺而老死的,乃萬一之幸運。

          39.“其于”二句:這種人的為人比起前二者好壞如何呢?以上一節(jié)寫另種人,并以一句收束,結(jié)構(gòu)甚奇。此節(jié)與上二節(jié)合成一大段,乃此《序》主軸。此段可調(diào)高其隱,譏其官,而罵殺那些奔走于形勢之途的小人。

          40.以簡勁之言振起而歌之。壯之:周論。

          41.宮:室,此指寓所。維子之官:你居住的地方。維或作惟,維同惟,發(fā)語詞,可不譯出。

          42.可以稼:可以種植。稼,用作動詞,播種,指種莊稼。

          43.可濯:應(yīng)前“濯清泉”,可洗浴;蛑^濯與權(quán)通,棹舟而行。此為前者?裳兀嚎身樔鞫掠^賞景物。

          44.阻:屈折。

          45.窈而深:當遠而深邃。

          46.繚:盤繞。此句曲復(fù)韻。謂屈曲盤繞,來去往復(fù)。

          47.樂且無央:即樂而且無盡。

          48.呵禁:呵斥、禁止。此句謂,有鬼神守護,可送魑魅魍魎之為禍者。

          49.壽而康:長壽且安康。

          50.奚所望:何所望。望,讀陰平聲。

          51.膏:滑車軸的脂,此指以油胎膏車軸,使其潤滑好行。秣馬:飼馬。

          52.徜徉:猶徘徊也。以上為歌辭。

          譯文

          太行山的南面有個山谷叫盤谷。盤谷那地方,泉水甘甜,土地肥沃,草木繁茂,居民很少。有人說:“因為盤谷盤繞在兩山之間,所以名叫‘盤’!币灿腥苏f:“這個山谷位置幽僻而地勢險阻,是隱者所盤旋的地方所以叫‘盤’。”我的朋友李愿住在這里。

          李愿說:“人被稱為大丈夫的情況,我知道了。他們把利益恩惠施給別人,名聲顯揚于當世。一種情況是:在朝廷上,他任免百官,輔佐天子發(fā)布政令;在朝廷外,就樹起旗幟,陳設(shè)弓箭,衛(wèi)兵在前喝道,侍從塞滿道路,仆役們拿著他所需物品,夾道奔馳。他高興起來就隨意賞賜,發(fā)起怒來就任意處罰。才能出眾的人聚集他的跟前,說古道今贊譽他的大德,他聽入耳中而不厭煩。他的家妓眉毛彎曲,面頰豐滿,聲音清脆,體態(tài)輕盈,外貌秀麗,內(nèi)心聰慧,跳起舞來輕薄的衣襟飄然而動,長長的衣袖遮掩面容。他的白粉搽臉,青黛畫眉的姬妾,在排列的房屋中清閑地住著,自恃美麗,妒忌別的姬妾得寵;爭著比美,求取他的憐愛。這就是被天子寵遇賞識、掌握了當代權(quán)力的大丈夫的所作所為。我并非討厭這些而躲避這種情況,這是命中注定的,是不能僥幸得到的。另一種情況是:他居住在窮荒山野的地方,可以登高望遠,可以整日坐在繁茂的樹下,可以用清泉洗滌以自我潔凈。從山上采來的水果,甜美可食:從水中釣來的魚蝦,鮮嫩可口。作息沒有定時,只求安定舒適。與其當面受到稱贊,哪里比得上背后不受毀謗;與其身體受到享樂,哪里比得上心中沒有憂慮。不受官職的約束,也不受刑罰的懲處。既不了解國家的治亂,也不打聽官吏的升降。這就是不被時代賞識的大丈夫的所作所為,我就去做這樣的事。還有一種人,他在達官顯貴的門下侍候,在通往權(quán)勢的路上奔走,想舉腳走路又不敢走,想開口說話又不敢說,處于污濁卑下的地位而不覺得羞恥,觸犯了刑法就要被誅殺,希望有獲得成功的萬分之一的機會,直到老死而后停止追求。這樣的人在為人方面是好還是不好呢?”

          昌黎韓愈聽了李愿的話,認為他講得有氣魄,與他斟上酒,并為他作了一首歌,歌詞說:“盤谷之中,是您的府宮。盤谷的土,可以種禾黍。盤谷的泉,可以洗滌,可以溯沿。盤谷險阻,誰會爭您的住所?盤谷曲折幽深,空闊廣大可以容身;盤谷環(huán)繞彎曲,往前走卻回到了原處。盤谷快樂啊,快樂無央;虎豹遠離啊,蛟龍躲藏;鬼神守護啊,禁絕不祥。有吃有喝啊,長壽安康;沒有不滿足的事啊,還有什么奢望?給我的車軸加油啊,用飼料喂飽我的馬,跟隨您到盤谷去啊,終我一生要在那里自由自在地游逛!

          創(chuàng)作背景

          韓愈從唐德宗貞元二年(786)到京師求仕,直到貞元十八年(802)才被授以四門博士。在這十幾年中,仕途一直不順利。他四次參加考試,直到貞元八年(792),才登進士第;但以后連續(xù)三次參加吏部博學(xué)宏詞考試,均未中選,因此沒有授予官職。他求仕心切,于貞元十一年(795)春,連續(xù)三次上書宰相,要求仕進,均被置之不理。不得已先后在汴州、徐州幕府中任職,郁郁不得志。到了貞元十七年(801)又赴京師求仕。韓愈求仕,不只是為了求得衣食,更重要的是為了實現(xiàn)救世的志愿。他在《與衛(wèi)中行書》中說:“仆之心或不為此(指飲食衣服)汲汲也,其所不忘于仕進者,亦將小行乎其志耳!边@篇《送李愿歸盤谷序》作于貞元十七年。是時李愿游洛陽而歸盤谷,韓愈在洛陽閑居,因有此序、歌之作以送之。韓愈求官未遂,心情郁悶,滿腹牢騷,因此借這篇臨別贈言來吐露他的抑郁心情。

          賞析

          北宋大學(xué)士蘇東坡有言“歐陽文忠公嘗謂: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一篇而已。余亦謂:唐無文章,惟韓退之《送李愿歸盤谷》一篇而已。平生愿效此作一篇,每執(zhí)筆輒罷,因自笑曰:‘不若且放,教退之獨步!

          韓愈這篇文章,連以狂放著稱的東坡先生都自愧弗如,其影響可知。自唐宋至今數(shù)千年來,盡管中國社會在政治 斗爭中與社會心理上經(jīng)歷了不計其數(shù)的滄桑之變,但是韓愈雖死,其言未廢,這篇不朽名作上承《楚辭·漁父》之感慨,下啟《紅樓夢·好了歌》之心態(tài),影響真可謂深廣長遠了。

          為了更好地賞析這篇文章,首先需要了解一些有關(guān)作者當時境遇的背景材料。據(jù)史料載,韓愈撰寫本文的時間在唐貞元十七年(792)。當時,盛唐光景早已消失殆盡,內(nèi)憂外患接踵而來。而唐德宗重用宦官,結(jié)果導(dǎo)致軍權(quán)旁落。內(nèi)政紊亂,當朝大臣們在走馬燈一般的政治變動中浮沉。再加上安史之亂后藩鎮(zhèn)擅制,屢平不息,中央集權(quán)日趨有名無實,奄奄一息。面對這種瘡痍滿目的可悲現(xiàn)實,韓愈那一片為民請命、盡忠報國的熱血心腸又如何能平靜得下來呢?韓愈自19歲進京求仕,經(jīng)過六年的拼搏才在貞元八年(793)考上進士,之后三次進京參加吏部博學(xué)弘辭科的考試都未中選,三次給當朝宰相上書都石沉大海,三次登門拜訪都被“閽人所辭”,這連續(xù)幾次的挫折,不能不使這個滿腔抱負的青年人產(chǎn)生出無比的憤慨和不平,而且也必然流露出一種“無意苦爭春”的消極情緒。由此,一貫主張“不平則鳴”的作者就通過友人李愿隱居盤谷一事,進行了一次總體性的大宣泄。

          另外,對于文中李愿為何許人也的問題,前人分成兩種意見。一說李愿乃當時的西平王李晟之子;一說僅是一位與其同名同姓的一個讀書人。對于后一種看法,經(jīng)清代學(xué)者蔡世遠、姚范等利用各種材料詳加考證,今人多遵為定論,茲不贅言。但韓愈在本文中既提出此人名姓,又緘口不談其人之行事,想來或是為隱者諱;或是憑空結(jié)撰,只為藉人之口來發(fā)自家的議論,澆胸中之塊壘。

          《送李愿歸盤谷序》是一篇用筆曲折,頗具藝術(shù)性的文章。韓愈在本文中將世上的男人分成三類:第一種是“人之稱大丈夫者”,第二種是“我則為之”的隱居山林者,第三種則是追隨于“大丈夫”之流的鉆營者。這種分類是否科學(xué)可以分析,然其以簡馭繁,抓住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人物的方式卻是可取的。作者立意在為第二種人張目,作者極端鄙視第三種人,這都是可以明顯看出的。然而對于第一種人的態(tài)度,初看之時,就不覺得是十分明確的了。從“利澤施于人”至“不可幸而致”一段,作者對“行于當世者”異樣夸張,壯其聲勢,竭力渲染其顯赫的名利之得與聲色之娛,似乎使人覺得連作者本人亦陶醉、向往之。其實,只要細分析下文中“與其有樂于身,孰若無憂其心”“處穢污而不羞,觸刑辟而誅戳”等語,再聯(lián)系韓愈在《圬者王承福傳》中對于“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的有關(guān)描述,就可以明白地看出,盡管作者對于“遇知于天子,用力于當世”的所謂“大丈夫”們重彩容飾,極力烘托,但其弦外之音卻是暗示了這些得志者難得善終的必然下場。由此,作者通過表而上的羨慕以至歌頌,達到了竭盡諷刺、詛咒之能事的真正目的。

          一般看來,《送李愿歸盤谷序》的中心思想是謳歌避世者隱居山林的無限樂趣,這當然并不離譜,但這僅是比較表而上的含義,而嘲諷豪門權(quán)貴的炙手可熱與譏笑“伺候”“奔走”之徒的無恥嘴臉,才是作者深意之所在。對于本文中的第二種人,作者寄予了深切和同情和贊助。從“窮居而野處”到“我則行之”一段,字里行間透發(fā)出一股清新脫俗之氣,與上段中那種聲色奪人的氛圍截然不同,使人頓有耳目一新、心曠神怡之感。正因為作者以高超的藝術(shù)功力描繪出這樣一種世外仙家般的美好環(huán)境,所以兩相比較,何去何從也就不難選擇了。自由、舒暢、清靜、高遠,這種境界不是每一個正常人都夢寐以求的嗎?作者在本篇末尾通過李愿之口把此類隱士稱為“不遇于時”的“大丈夫”,更明確表示了“我則行之”的絕決態(tài)度,其褒貶之意也就一清二楚了。

          《送李愿歸盤谷序》這篇文章在寫作上是極為成功的,可視為韓愈的代表作之一。因為,雖然他自己講“始者非三代兩漢之書不敢觀”,給人一種反對六朝駢體文,提倡秦漢散文的印象,但只要細讀幾篇韓文就可發(fā)現(xiàn),韓愈決非在單純地復(fù)古,而是企圖在秦漢散文、六朝駢體文等等文學(xué)體裁的基礎(chǔ)上,去走出一條創(chuàng)新之路。而這篇文章就是融《詩》、《騷》、賦、駢為一爐的上乘之作。本篇駢散相間,以散體為主,具體描述中經(jīng)常運用對偶語句。散文原本不用韻,可此篇中卻多有合轍押韻的地方。然而信口讀去,殊不覺有堆砌牽強、為文造句之嫌,反而感到是汲取了六朝文的特點和長處,結(jié)果使文章聲韻可人,光彩倍添。世傳此文一出,人爭效法,直到晚唐杜牧的《阿房宮賦》、北宋蘇軾的《赤壁賦》中,這種影響依然是十分顯著的。

          本文在結(jié)構(gòu)上是頗具匠心的。例如“愿之言曰”共分三節(jié),分別描述了三種為人處世的方法,但形式?jīng)Q不雷同。中節(jié)為主故用正筆,首節(jié)是賓乃用側(cè)筆,此賓主分明,自有相互映照的妙處,而末節(jié)為余波,自不可與前兩者并提,故在首節(jié)中用“人之稱大丈夫者”的那個“人”字作為“引線”,于是使末節(jié)這一類人有一個借機現(xiàn)身的緣由,而不至于過分地生硬、突兀,如此則既照顧了主賓兩家的偶數(shù)關(guān)系,又將那第三者安排其中以沖合之,使文章更顯得跌宕往復(fù)、輕重適當。再者,本文在典型人物的造象上取得了畫龍點睛般的效果。第一、二種人的精彩描畫不必說了,尤其是針對第三種人的那“足將進而趑趄,口將言而囁嚅”兩句,實在是把那些專事阿諛奉承、甘愿奴顏卑膝的小人們刻畫到了惟妙惟肖、入木三分的程度,并以“其為人賢不肖何如也”這種只問不答的方式表達出對此類人物不屑一顧的輕蔑之意。

          通觀韓愈一生,仕途相當曲折,不但從未有過“垂衣拱手,無為而治”的清閑日子,反倒是幾經(jīng)貶黜,“發(fā)配”邊陲。然而,他在“做官”上的心勁卻是始終如一的。也正由于他曾經(jīng)奔走于權(quán)貴之間,小心于公卿之側(cè),飽嘗過那些“遇知于天子”的“大丈夫”的白眼,所以才能夠把那種提心吊膽、患得患失的心理狀態(tài)描畫得活靈活現(xiàn),栩栩如在目前。所以,韓愈是有其“落俗”之處的。但他最顯著的脫俗之處也就在于一旦受了窩囊氣之后敢于打抱不平,敢于為之鳴不平!當然,不管怎么個“鳴”法兒,其最終目的還是在自己能被當權(quán)者所重用,并借此一展自己治國興邦的政治抱負。韓愈表露此種心態(tài)的文章正是被人常常稱道的,諸如《馬說》、《獲麟解》、《進學(xué)解》、《送孟東野序》等膾炙人口的傳世之作。換言之,韓愈總的思想傾向是入世的,是要治世的,是要積極參與的一種情緒。但唯獨這篇《送李愿歸盤谷序》,在對當權(quán)者與勢利小人進行了辛辣嘲諷之外,表露出了自己企圖逃避政治,遠離社會現(xiàn)實的孤寂心情與退隱山林、遁世高蹈的內(nèi)心愿望。也正由于這種不同以往、獨具一格的“出世之鳴”,才使得這篇文章在韓文中一花獨秀、大放異彩。并因此受到歷代不得志者們的衷心贊譽。

          關(guān)于“序”,我國古代著述中早有前“序”后“跋”之文!靶颉保话闶侵钢瞿康、出版意旨、編輯體例及作者情況等的文章。例《史記·太史公自序》。另外又有把送別親友時所做的詩文集帙成冊而為之作序的。稱為“贈序”。后來,凡是惜別贈言之類的文章,并未附有詩帙的也都稱作贈序。內(nèi)容多為推崇、贊許、勉勵之辭。已和原來的“序”大不相同了。

          “贈序”在唐代被廣泛運用,但早期多駢體文章,形式華麗而內(nèi)容空泛。直到韓愈全力倡導(dǎo)古文運動,“贈序”這種文體才在他的手里獲得了真正的用武之地。以這篇《送李愿歸盤谷序》為例就可以清楚地看出,韓愈的“贈序”已經(jīng)摒棄了應(yīng)酬、客套之類,入手就借題發(fā)揮,傾訴衷腸;蛲怀鋈宋、陳辭慷慨,或緣物抒情、敘議相間,在文學(xué)語言上則奔突雄渾、精練警策,再加之以駢散結(jié)合、靈活多變的文章結(jié)構(gòu),更給讀者以回腸蕩氣、余韻無窮之感了。

          作者簡介

          韓愈(768—824),唐代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州)人。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貞元八年(792)進士。曾任國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職,因諫阻憲宗奉迎佛骨被貶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卒謚“文”。倡導(dǎo)古文運動,其散文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其詩力求新奇,有時流于險怪,對宋詩影響頗大。有《昌黎先生集》。

        【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原文、賞析和鑒賞】相關(guān)文章:

        韓愈名篇《送孟東野序》賞析07-04

        韓愈《送窮文》原文和翻譯04-17

        《春雪》韓愈古詩原文及鑒賞05-26

        韓愈《送董邵南序》06-24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原文鑒賞02-21

        晚春韓愈原文及賞析10-23

        韓愈·《山石》原文及賞析04-12

        韓愈師說原文及賞析04-23

        韓愈《送文暢師北游》原文注釋賞析05-18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