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詩經(jīng)《國風(fēng)·鄭風(fēng)·清人》原文鑒賞

        時(shí)間:2024-09-24 09:35:21 秀雯 詩經(jīng)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詩經(jīng)《國風(fēng)·鄭風(fēng)·清人》原文鑒賞

          在平凡的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聽說過或者使用過一些比較經(jīng)典的古詩吧,古詩的篇幅可長可短,押韻比較自由靈活,不必拘守對(duì)仗、聲律。那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大家都稱贊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詩經(jīng)《國風(fēng)·鄭風(fēng)·清人》原文鑒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詩經(jīng)《國風(fēng)·鄭風(fēng)·清人》原文鑒賞

          清人

          原文:

          清人在彭,駟介旁旁。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

          清人在消,駟介麃麃。二矛重喬,河上乎逍遙。

          清人在軸,駟介陶陶。左旋右抽,中軍作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清邑的軍隊(duì)駐守在彭地,披甲的駟馬馳驟真強(qiáng)壯。兩支矛裝飾重重紅纓絡(luò),在河邊來去翱翔多歡暢。

          清邑的軍隊(duì)駐守在消地,披甲的駟馬威武地奔跑。兩支矛裝飾重重野雉毛,在河邊來回閑逛真逍遙。

          清邑的軍隊(duì)駐守在軸地,披甲的駟馬馳驅(qū)樂陶陶。士兵們左轉(zhuǎn)身子右抽刀,領(lǐng)兵的主將練武姿態(tài)好。

          注釋

          ①清:鄭國之邑,在今河南省中牟縣西。清人,指鄭國大臣高克帶領(lǐng)的清邑的士兵。彭:鄭國地名,在黃河邊上。

          ②駟介:一車駕四匹披甲的馬。介:甲。旁旁:馬強(qiáng)壯有力貌。

         、鄱呵趺、夷矛。重英:以朱羽為矛飾,二矛樹車上,遙遙相對(duì),重疊相見。

         、芟狐S河邊上的鄭國地名。

         、蓁s鑣(音biāo標(biāo)):英勇威武貌。

         、迒蹋航铻椤苞(jiāo)”,長尾野雞,此指以鷮羽為矛纓。

         、咻S:黃河邊上的鄭國地名。

         、嗵仗眨候(qū)馳之貌。

         、嶙笮页椋河咴谲囎螅瑘(zhí)轡御馬;勇士在車右,執(zhí)兵擊刺。旋,轉(zhuǎn)車。抽,拔刀。

         、庵熊姡汗湃姙樯宪姟⒅熊、下軍,中軍之將為主帥。作好:容好,與“翱翔”、“逍遙”一樣也是連綿詞,指武藝高強(qiáng)。

          鑒賞

          《清人》為《鄭風(fēng)》的第五首。在鄭風(fēng)二十一篇詩中,唯獨(dú)這首《清人》是確切有本事可考的。

          據(jù)《春秋·魯閔公二年》記載:“冬,十有二月,狄入衛(wèi),鄭棄其師!薄蹲髠鳌吩疲骸班嵢藧焊呖,使帥師次于河上,久而弗召,師潰而歸,高克奔陳。鄭人為之賦《清人》!惫660年(魯閔公二年,鄭文公十三年),狄人侵入衛(wèi)國。衛(wèi)國在黃河以北,鄭國在黃河以南,鄭文公怕狄人渡過黃河侵入鄭國,就派他所討厭的大臣高克帶領(lǐng)清邑的士兵到河上去防御狄人。時(shí)間久了,鄭文公也不把高克的軍隊(duì)召回,而是任其在駐地?zé)o所事事,整天游逛。最后軍隊(duì)潰散而歸,高克也逃到陳國去了。又據(jù)《毛詩序》,詩作者為鄭公子素。

          了解了這首詩的背景,就能深刻體會(huì)作者寫這首詩的本意了。春秋時(shí)期,大小諸侯國之間戰(zhàn)爭頻仍,攻伐兼并不絕于史。廣大人民對(duì)那些諸侯爭霸的不義之戰(zhàn)是深惡痛絕的。而對(duì)舉國上下齊心協(xié)力奮起抗擊外敵的正義戰(zhàn)爭,廣大人民總是予以熱情的歌頌。在防御外敵的時(shí)候,如果有人消極不抵抗甚至投降,那將受到千夫所指。在作者眼中,高克帶領(lǐng)的部隊(duì),戰(zhàn)馬披甲,不可謂不雄壯;戰(zhàn)車插矛,不可謂不威武?墒乔逡氐氖勘趺礃幽兀麄儾皇窃跒榈钟鶖橙穗S時(shí)可能的入侵而認(rèn)真?zhèn)鋺?zhàn),卻在河上逍遙游逛,耍弄刀槍;身為將帥的高克也閑來無事,只是以練武來消磨時(shí)光而已。這是一首辛辣的諷刺詩。諷刺的對(duì)象是高克,而最終是深深斥責(zé)鄭文公的昏庸。

          至于為什么說諷刺的矛頭最終是對(duì)準(zhǔn)鄭文公,古代有一位論者分析得很有道理:“人君擅一國之名寵,生殺予奪,唯我所制耳。使高克不臣之罪已著,按而誅之可也。情狀未明,黜而退之可也。愛惜其才,以禮馭之亦可也。烏可假以兵權(quán),委諸竟上(邊境),坐視其離散而莫之恤乎!《春秋》書曰:‘鄭棄其師!湄(zé)之深矣!”(朱熹《詩集傳》引胡氏語)方玉潤也說:“唯鄭文公惡高克,而使之擁兵在外,此召亂之本也。幸而師散將逃,國得無恙;使其反戈相向,何以御之?”(《詩經(jīng)原始》)總之,在抵御外敵之時(shí),鄭文公因討厭高克反而派他帶領(lǐng)清邑士兵去河邊駐防的決策是完全錯(cuò)誤的。

          全詩共三章,寫清邑士兵在黃河邊上的彭地、消地、軸地駐防時(shí)的種種表現(xiàn)。表面上是在稱頌他們,說他們的披甲戰(zhàn)馬如何強(qiáng)壯,奔馳起來又如何威風(fēng);戰(zhàn)車上裝飾著漂亮的矛,是如何的壯盛;軍中的武士也好,主帥也好,武藝又是如何高強(qiáng)。而實(shí)際上他們卻是在河上閑散游逛。每章的最后一句如畫龍點(diǎn)睛,用“翱翔”、“逍遙”、“作好”等詞來揭出本相,其諷刺的手法是較為含蓄的。從詩的章法上說,三個(gè)章節(jié)的結(jié)構(gòu)和用詞變化都不甚大,只有第三章與前兩章不同處較多。作者采用反覆詠嘆的手法,以加強(qiáng)對(duì)讀者的印象,從而達(dá)到其諷刺的效果。

        【詩經(jīng)《國風(fēng)·鄭風(fēng)·清人》原文鑒賞】相關(guān)文章:

        詩經(jīng)·國風(fēng)·鄭風(fēng)·清人04-18

        詩經(jīng)《國風(fēng)·鄭風(fēng)·羔裘》原文鑒賞04-20

        詩經(jīng)《國風(fēng)·鄭風(fēng)·女曰雞鳴》原文鑒賞12-16

        詩經(jīng)《國風(fēng)·鄭風(fēng)·大叔于田》鑒賞03-29

        詩經(jīng)《國風(fēng)·鄭風(fēng)·揚(yáng)之水》原文賞析10-16

        詩經(jīng)·國風(fēng)·鄭風(fēng)·羔裘04-18

        詩經(jīng)《國風(fēng)·鄭風(fēng)·山有扶蘇》原文賞析02-24

        詩經(jīng)《國風(fēng)·衛(wèi)風(fēng)·氓》原文注釋鑒賞04-08

        詩經(jīng)·國風(fēng)·鄭風(fēng)·溱洧05-12

        詩經(jīng)·國風(fēng)·鄭風(fēng)·緇衣04-16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