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歡迎來到瑞文網!

        小學語文評課稿

        時間:2024-04-22 16:56:12 小學語文評課稿 我要投稿

        小學語文評課稿

          小學語文是研究漢字、詞語、句子、篇章以及與之相關的文學、文化、歷史等方面的學科,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為學生打下堅實的語言基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評課稿(精選2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語文評課稿1

          《盤古開天地》這篇神話傳說講的是名叫盤古的巨人開天辟地的故事。故事極富想象力,文字敘述生動。課文的脈絡十分清楚,分三個部分,把盤古“用他的整個身體創(chuàng)造了美麗的宇宙"的過程描述得十分清楚。課文處處充滿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塑造了盤古雄偉、高大的形象,贊美了他為開辟天地而勇于獻身的精神。聽了趙老師的課后,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指導朗讀

          在朗讀指導“他見周圍一片漆黑,就掄起大斧頭,朝眼前的黑暗猛劈過去。”時,老師先讓學生找到描述盤古動作的詞,自己做動作,感受掄的力度,再指名讀,學生讀得不理想時,耐心指導,問:“他掄起斧頭時會怎樣想呢?”生答“我必須要劈開!本瓦@樣引導學生帶著這份決心再讀,體會掄的力量。并通過范讀指導學生重音輕讀。比如:引導學生“輕而清的東西緩緩上升”輕聲讀,“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降”重音讀。通過這樣一步步的引導讀,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朗讀潛力、感悟潛力。

          二、在表演中體會

          讓學生在閱讀中表演,能加深對文本的理解。為了讓學生體會盤古因為每一天頭頂著天,用腳使勁蹬著地而累得倒了下去。趙老師邊范讀邊讓學生表演,學生兩腳蹬地,兩手頂著天,當老師讀完,問你們有什么感覺時,學生都紛紛說累死了。老師立刻過渡說:“你們堅持了幾分鐘就感覺累了,可盤古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堅持著……”,從而讓學生深刻體會到了盤古開天地的`艱辛。

          三、充分發(fā)揮想象

          教學時,趙老師扣住重點,在引導學生朗讀的時候,通過引導學生想象,來理解課文資料,如第四自然段盤古倒下后身體發(fā)生的巨大變化描述很具體,她讓學生學習后問:“作者在第四自然段偷偷地把一個想象空間留給了大家,你們發(fā)現(xiàn)了嗎?”讓學生從書中省略號引導到讓學生自己想象盤古身體還會發(fā)生哪些變化?讓學生想象,同學們說得很生動。

          四重視方法指導

          趙老師教學過程中很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時刻提醒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讓他們一邊讀書一邊做批注,無論學生的程度是高還是低,無論學生體會得是深還是淺,他們都在品嘗學習的快樂,他們都在收獲著。

          小學語文評課稿2

          王老師執(zhí)教的《釣魚的啟示》總體來說不錯,文本理解的準確,教師有扶有放,引導學生突破難點,從學生談的收獲中不難看出,孩子們的感受還是很大的。

          一、緊抓爭議點,引發(fā)討論。課文的難點是父親語重心長的一段話,而突破這一難點的關鍵還應從“該不該放這條魚”入手。王老師引導學生討論“該不該放這條魚”可以說,抓的非常好,真理越辯越明,只有學生在發(fā)言中能做到有理有據(jù),我想就能體會到父親一席話的含義。我們的語文教學中,就要你應該尋找這些“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語句,引發(fā)學生討論的焦點,從而突破文本的難點。如劉玉鳳老師執(zhí)教的《普羅米修斯》,你喜歡誰?不喜歡誰?為什么?這樣很容易打開學生的思維。

          二、給學生一個空間,收獲一份精彩。王老師在學生充分理解了父親的話后,并沒有戛然而止,而是引發(fā)學生再次升華自己的讀書所得。“從一件小事中,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品格。如果你是文中的作者,你想對父親說點什么?”讓學生變換角色,練習說話。課上到這里,以為文本理解的可以了,也可以理解為是對整節(jié)課的總結。沒想到王老師,又打出了一段字幕“衡量一個人真正的品德,是在他在知道沒人發(fā)覺的時候做些什么?——法國思想家”的一段名言。這句名言恰到好處地揭示了父親話語的真諦,以為老師又一次升華了中心,正為老師叫好呢,王老師又說:“你學完課文后,對道德有什么新的認識?或者你學完課文后有什么收獲?也把它寫下來,這就是你的.名言了!焙⒆觽兊膭(chuàng)造力真的是讓我們驚訝,他們在短短的幾分鐘內,也能談自己對道德的認識,真的讓人佩服,同時也為王老師精彩的設計叫好。這也是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的一次成功見證。

          建議:

          之所以說是建議而不是不足,是因為自己是在王老師的設計之上受到的啟發(fā)。如果王老師的教學上再改進一點,那么是否會更完美一點。

          上課伊始抓“焦點”。上課伊始,王老師在學生回顧整體后就應該拋出“焦點”——該不該放魚。在王老師的課上,文本處理了一半多,老師才讓學生小組討論“該不該放魚”,這時的學生已經有了前面的“熏陶”,答案當然只有一個——放!那這樣的討論就虛同擺設,沒意義了。學生的理解也就僅僅局限在為什么放了。而且思維形成定勢,再讓學生談為什么放,學生的答案就只停留在“魚要產卵,會影響許許多多的魚”,而忽略了道德的問題。(如果這時教師引導——不產卵就可以不放嗎?也能進行及時的補救)如果上課伊始,教師引導學生討論,放?不放?并且,教師有意識側向于不放也有道理,減少學生口是心非的答案。那樣教學中,再讓學生找出不放的理由:沒有人看見;魚又大又美,那么誘人;釣的時間長;還以幾分鐘就到開釣的時間了等,在適機的引導學生讀文字,品讀這些理由,真的是不舍得放,同時明白這是多么大的誘惑呀!再讓同學們找出放的理由:你現(xiàn)在留下的是一條普通的魚,如果你不遵守道德的話,將來你留下的將是一條更加誘惑的“魚”——他可能是什么?讓學生猜想,進而理解父親的話中“像釣到的大鱸魚那樣”的是什么。

          這樣的設計,就沒有了教學中教師的一問一答,牽著學生走的現(xiàn)象,學生的自主學習更加得以體現(xiàn)。

          小學語文評課稿3

          聽了李老師執(zhí)教的《少年閏土》一課,感觸頗多!渡倌觊c土》節(jié)選自魯迅先生的《故鄉(xiāng)》。文章有著濃厚的生活情趣,也飽含著深刻的思想情感;有作者難以忘懷的記憶,也有作者難以言表的悵惘。因此,引導學生理解語言文字,并且進而撩開語言文字這一“面紗”,捕捉作者思想變化的脈搏,理解其中的思想含義,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李老師正是從文章的整體出發(fā),確定了自己的教學思路——圍繞作者思想感情變化這一“球心”,引導學生對文章層層深入地進行剖析。尤其是對教材的剪裁處理上,李老師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一、從梳理生字新詞入手,走進文本

          因為魯迅先生的語言簡潔傳神,特別是“白描”的人物描寫手法,應該是是本文學習中要重點品味借鑒的內容。由于時代和背景的原因,魯迅先生作品中有一些含義深刻的詞句使學生理解起來有些吃力,成為學習中的難點。針對六年級學生已經有一定的理解課文的能力。李老師預先讓孩子預習課文,然后對學生的預習進行梳理,把本課學生理解起來有些吃力的字詞集中起來理解,不失為一個好辦法。同時也為理解課文打下了扎實的基礎,便于學生更好理解課文。

          二、在品讀閏土外貌描寫中,感受人物特點

          運用朗讀感悟品析的方法處理第四段中閏土的外貌描寫,引導學生感受閏土的外貌特征并學習作者抓住特點描寫外貌的方法。并讓學生嘗試寫閏土眼中的“我”又是怎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層層遞進,漸漸深入,教師旨在引導學生主動思考。一個是高貴的少爺,一個是土里土氣的農家少年,為什么被吸引了?然后巧妙地引出文中的幾件趣事。

          三、在品讀趣事中,走進閏土,習得方法

          這節(jié)課中,老師教學思路清晰,步步突出重點。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始,以“課文講了哪幾件事,其中哪件事對你印象最深,為什么”三個問題引路,一下子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看瓜刺猹”這件趣事上來,以人物的動作描寫為突破口,引導學生接近閏土,認識閏土,用自己的真情實感去感知文章中的中心人物。李老師又引導學生體會兩次看瓜刺猹不一樣在哪?體會文章開頭的作用。真是“引”得得法。

          整個教學中,老師親切的語言把我們帶進了《少年閏土》,一個機智勇敢的閏土學生留下那么深的印象!閏土這個農村少年的特點已在畫面中鮮明地樹立起來,深入人心!

          小學語文評課稿4

          這幾周學校開展了校本教研賽課活動,今天輪到我們五年級的教研課,執(zhí)教老師是王老師,她執(zhí)教的課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唯一的聽眾》,本文記敘了我在一位音樂教授真誠無私的幫助下,由沒有信心學會拉小提琴,到能在各種文藝晚會上為成千上百的觀眾演奏的事,贊揚了老教授愛護鼓勵年輕人成才的美德,表達了我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欽佩和感激之情?偟膩碚f,這堂課上得不錯,有以下這些地方值得我學習。

          一:緊緊圍繞單元重點:

          1、德育教育:閱讀課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靈,體會真情給人們帶來的感動;

          2、學習寫法:學習作者通過環(huán)境、心理、語言的描寫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教學思路的.設計合理巧妙:

          1、思路清晰——抓老婦人的“語言變化”這條主線貫穿全文的教學讓學生領會文意;

          2、品讀重點詞句——體會人物情感和內心的變化,學習主人公的高尚品質。

          3、過渡句自然——從剛開始的導語到每一環(huán)節(jié)的過渡語到結尾的結束語都設計得很美,使整堂課渾然一體。

          三、對學生進行了多種能力的培養(yǎng):

          1、讓學生初讀課文之后總結“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培養(yǎng)了學生的概括能力;

          2、對文中第10自然段的想象補充,以及最后的作業(yè)“想象空間”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3、“老婦人對我的每一句鼓勵的話、跟著老師的導語接讀、第9 自然段指導讀”,培養(yǎng)了學生的朗讀能力。

          四:“讀寫結合訓練”符合大綱要求:

          課文空白處想象并寫作,是這堂課的一大亮點,也符合高年級“讀寫結合訓練”的要求。講文本與寫作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五、音樂的引入使課堂氣氛活躍:

          這堂課王老師從“導語——課文朗讀——配樂寫作——課文升華”,始終將音樂潛移默化地貫穿整個課堂,起到很好的效果,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氛圍。

          開頭:更易于集中孩子們的注意力,振奮精神,放松心情,提高審美情趣,從而創(chuàng)設意境,創(chuàng)造一個有益于學習的積極情緒的環(huán)境。

          朗讀時:語文課文的學習,朗讀必不可少。在老師范讀和學生朗讀的同時,如果能配上音樂,就會使整個課堂豐盈起來,給朗讀者和聽眾帶來美的感受,

          寫作時:都可以播放輕柔舒緩的音樂,音量盡量開得小一點。在優(yōu)美音樂的陪伴下進行學習,不但能去除浮躁,放松心情,還能修身養(yǎng)性,培養(yǎng)高雅的情趣。使學生文思如泉涌,寫出好文章。

          六、不足之處:

          1、導航一:思考一詞后應該加冒號;

          2、課件上:重點詞的字體顏色應該隨著學生的回答變色;

          3、教師的點評應及時到位;

          4、第9自然段妹妹驚訝的感覺多余敬佩的感情;

          5、對語言文字的品析還不到位。

          七、疑惑之處:

          1、對于這樣的課文,分段還學要進行嗎?

          2、文章除了老婦人的語言,還有幾處寫得很美的句子,需要拿出來美美地讀嗎?

          3、對于課后的問題什么時候進行解答?

          八、重點收獲:

          1、小學高年級的閱讀課教學在教學思路的設計上要抓兩點:寫什么?(文章主要內容——多種形式的讀,以讀悟文)怎樣寫?(教寫法)

          2、抓主線,線索要清晰;抓重點句,品讀人物品質;

          3、繼續(xù)訓練學生的概括分析能力;

          小學語文評課稿5

          聽了坐看云起講的《巨人的花園》一課,覺得值得講借鑒的地方很多!毒奕说幕▓@》一課可以分三大塊:

          一、花園沒有主人時,花園美;

          二、巨人回來,趕走孩子,花園不再有春天;

          三、花園變美了,變漂亮了,首尾照應。

          老師抓住第二部分重點段,引導學生明白由于巨人的冷漠讓花園不再美麗了,不再漂亮了。這一部分中,出示:禁止入內的告示牌讓學生談談體會到什么?從這兒入手。還應該抓住“砌”到后面的“拆”做做文章,不一定要按順序。

          教師教學時還注重了朗讀指導巨人的三次話,先是一次一次出示,教師充分帶領學生走進巨人,讓孩子說說巨人心理想什么,分別敘述三次巨人的話,讓學生體會,直到小男孩的出現(xiàn)才讓學生理解分享帶來了幸福。最后一句出示完成,抓住凝視,為什么凝視?凝視是小男孩給巨人一個思考的機會,凝視里有提醒和暗示!笆忠荒,花開了”,告訴巨人,有孩子花園里就有孩子。很有哲理,如果每個人都可以敞開心扉和別人分享,就是幸福。最后的幸福論壇很好,聯(lián)系這一單元談對幸福的認識。

          小學語文評課稿6

          于毅老師執(zhí)教的《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課,看似簡簡單單卻上得扎扎實實;看似尋尋常常卻蘊含著生命、愛的哲理。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以下幾點:

          1、朗朗的讀書聲。讀是語文課堂的本真,語文課堂上就是要有朗朗的讀書聲。這一課,于老師抓住關鍵,通過品詞品句,幫助學生能夠讀懂課文,讀出了層次讀出了理解。如:讀“粉紅粉紅”“芳香撲鼻”,為了讓學生感受到薔薇花的美,老師請學生“把花兒讀得更紅些”、“把花的芬芳送到教室的每一個角落”,學生一次比一次讀得帶勁。老師還帶領學生抓住文中描寫人物語言、動作的詞句,進行分角色朗讀,學生讀得很精彩,通過讀懂文字材料,走進了人物的內心。

          2、語文教學讓學生入情入境。于老師讓學生假設自己看到被雨打的薔薇花后,會怎么想?怎么做?使學生通過角色的體驗,豐富內心的情感體驗,讓學生情不自禁的為人物的舉動吸引;然后指導學生帶著動作讀句子,讀出了憐愛之情,感受到文中人物關愛弱小的品質。

          3、老師處處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如: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課文內容,從人物語言了解人物的內心世界;從人物動作走進人物心靈。

          4、本課教學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老師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自己是怎么幫助弱小的。學生踴躍發(fā)言,在描敘自己的故事當中悄悄種下了愛的種子,生成了一種愛的積極情感,挖掘出了文本關于生命意義的高度:不甘做弱小、要愛護弱小。最后學生們愛的宣言,震撼著每一個聽課者的心靈!

          全課如行云流水般的流暢,但是關于弱小,想與于老師一同探討:老師問“生活中你關心過弱小嗎?”學生都圍繞身邊的人來說事。如果是我執(zhí)教,我會問“除了身邊的人,還有什么也值得我們關注、愛護、幫助?”將“愛護”的范圍拓展到“所有需要幫助的人、事、物”,引導學生將視線放寬,關注更廣泛,對主題的升華和領悟會更深刻。

          小學語文評課稿7

          《酸的和甜的》是一篇童話故事,內容簡單有趣,意義深刻,耐人尋味。夏老師執(zhí)教的這堂課:課堂結構簡單化,教學方法多樣化。從一開始的導入到朗讀,學生表現(xiàn)出好奇與學習的熱情,是一堂比較成功的課。下面具體談談。

          一、課堂結構簡單化

          整堂課夏老師設計了四個步驟:導入揭題,角色見面;初讀感知,觸摸角色;深讀感悟,演繹角色。步驟簡單,突出了夏老師簡化課堂結構,優(yōu)化教學過程的思想,而且思路清晰。

          二、教學手段多樣化

          整堂課采用的教學方法有:啟發(fā)式、談話式、探究式……方法靈活。

          1、利用課件激發(fā)學生興趣

          在開課時,夏老師利用課件,先以鮮活的畫面,激發(fā)學生對這篇課文的興趣。然后讓學生夸夸葡萄,尊重了他們的體驗,這樣,豐富了學生的情感。

          2、識字講方法,詞語理解生活化

          整個識字過程,夏老師始終注重兒童中心,把詞語當成“詞娃娃”,和小朋友捉起了迷藏,當學生學會字音后,她說詞娃娃藏到句子中去了,讓小朋友把它們喊出來,這時課堂教學是生成性的,動態(tài)發(fā)展的。

          3、讀的形式多樣化

          夏老師讓學生個別讀,小組讀,小組合作分角色讀,豐富了讀的形式。

          這節(jié)課教學思路清晰,教者采取多種教學方式,把學生引進了文本,聯(lián)系了生活,尊重了體驗,感悟了生活,體現(xiàn)了夏老師講究教學方法,著眼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教學思想,是一堂比較成功的課。

          小學語文評課稿8

          《觸摸春天》是人教版“認識生命”這一組教學內容的開篇文章。整節(jié)課,教者的語言充滿詩意,聲音動聽,教態(tài)優(yōu)美,再加上各種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讓聽者如沐春風,在這樣一個美妙的氛圍中,孩子們學有所得、學有所用,怎能不感到學習的快樂?又怎能不受到潛移默化的薰陶呢?聽完這一節(jié)課,我的收獲也滿滿,王老師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一節(jié)很有價值的課堂,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很多。

          一、教學亮點:

          文中有許多閃光之處,我重點談談以下幾點。

          1、抓重點句段,培養(yǎng)閱讀能力

          《課程標準》中指出“應該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在王老師的課堂上,有方法的回顧,有方法的指導。首先引導學生讀課文,思考:在你的頭腦中形成了怎樣的畫?然后指導把這幾個畫面連起來,即組合畫面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然后再運用掌握的閱讀方法畫重點句子,思考感悟安靜觸摸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并組織學生小組交流、全班交流,暢所欲言,抓關鍵詞、聯(lián)系上下文、聯(lián)系生活實際等方法發(fā)表對句子的體會。王老師正是在閱讀過程中滲透、學習、掌握,培養(yǎng)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2、關注細節(jié)生成,培養(yǎng)良好習慣

          眾所周知,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課堂的每個細節(jié)都是一節(jié)課的有機組成部分。本課中,王老師很關注細節(jié),沒有放棄任何一個教育的機會,從課題入手抓住“觸摸”這一個詞,引導學生理解、感知。當學生回答不夠自信的時候,她會用鼓勵,用溫馨的話語引導學生。課堂中,她還特別重視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比如學生書寫的習慣、傾聽的習慣,說完整句子的習慣等。

          二、教學建議:

          對教學重點中體會安靜對生命的熱愛和尊重的句子,要指導學生反復誦讀,而王老師的課堂朗讀指導較少。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需要在學生讀得不到位的情況下,通過范讀、指導讀、評價讀等多種方式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激勵性的評價對學習也是一種指導。

          《觸摸春天》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認識生命”這一組教學內容的開篇文章。篇幅不長,卻通過文本描述讓我們走進了一位熱愛生活、珍惜生命的盲童安靜,并通過作者細膩的描述和得出的人生感悟“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chuàng)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讓我們對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產生積極的思考。這篇文章文質兼美、語言典范,既能使學生學習語言,又能使學生在思想上得到啟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薰陶。編者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引導學生體會盲童對生活的熱愛,感受作者對生命的熱愛;二是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并體會其表達效果,增加語言積累。教學的重點是深入體會一些關鍵語句的含義,教學難點是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胡老師的這一堂課是《觸摸春天》的第一課時,給我最深的感受是教學環(huán)節(jié)流暢,如行云流水,環(huán)環(huán)相扣。首先是導入,先板書“春天”,詢問學生“看到春天二字,你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什么畫面?”而后用簡單的話語導入到課文中,“今天,我們要跟隨一個特殊的小女孩兒,用她的方式一起去感受春天。”補充課題,齊讀課題。引導學生明白何為“觸摸”,即“輕輕的摸”,提示學生也要輕輕的讀課題。接著是初讀感知。在學生自由朗讀之后,檢查詞語的認讀以及句子的朗讀情況,檢查過程中,注重了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例如在認讀“花繁葉茂”的時候,讓學生想象畫面。檢查完詞句,詢問學生“讀完了這篇課文,你知道了老師剛才說的那個特殊的小女孩是誰了嗎?”出示課文第一句話“鄰居家的小女孩安靜,是個盲童!弊寣W生談談讀了這個句子后的感受,將該句中的逗號去掉,比較兩個句子情感上的變化,再帶著感情朗讀該句。然后是再讀感悟。首先讓學生默讀課文并思考,“這篇文章講了安靜一件什么事?”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緊接著追問“課文哪個自然段在講抓蝴蝶?”指名讀該段落,并課件出示!罢n文用的是‘抓’字嗎?”比較“抓”和“攏”二字,談感受。你想繼續(xù)了解這個女孩嗎?讀課文的2、3自然段,交流這個盲女孩和我們平常見到的盲女孩有什么不一樣?為什么會有這不同?抓住“流連”一詞進行體會,引讀“早上,她在……中午,快吃午飯了,她在……晚上,她在……”你看到了那個整天在花香中流連的小女孩了嗎?想象她在花園里干什么,引導學生感受安靜對生活的.熱愛。進而明確“神奇的靈性”的意思,有感情朗讀該自然段,自由讀,進一步體會小女孩神奇的靈性。最后是升華主題、拓展延伸。師配樂深情朗讀,接著讓學生談談假如自己就是安靜,對于這只攏在手間的小生命,有什么感受?學生交流一番之后,拓展閱讀海倫·凱勒的話,再談感受,攏上雙手,想象小蝴蝶就在你的手中不停撲騰,你感受到了什么?

          胡老師的這節(jié)《觸摸春天》,整個教學過程有如行云流水,教學結構緊扣主題。而在教師巧妙的引導下,學生也深深沉醉在教學情境中,既扎扎實實理解了課文的含義,解讀了文中蘊含的情感,又受到一次熱愛生活,珍惜生命的教育。

          小學語文評課稿9

          潘老師執(zhí)教的《凡卡》一課,其第二課時教學目標為快速默讀課文,感受凡卡雜鞋匠鋪的悲慘生活;與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凡卡渴望回到爺爺身邊和對自由快樂生活的向往。課堂中教師緊追目標的達成,以悲情為基調,注重語文實踐方法引領,緊扣重點字詞感悟,有效提升了學生語文能力。

          一、以悲情貫穿始終

          在課堂開始回憶導入新課的時候,凡的卡寫給爺爺?shù)男庞射浺粜问秸故荆渖蠎n傷的音樂,營造一種悲傷的基調;整個課堂,憂傷凄緩的音樂始終貫穿,不管在個人讀還是齊讀的時候;教師的引導語和肢體語言,始終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比如教師深情地說伙計是同等的人,卻也要欺負凡卡;在這樣挨打、挨餓、挨凍的日子里,難怪凡卡要向爺爺發(fā)出請求;為什么你讀地那么急切;九歲的孩子居然說出只有死路一條,還這樣祈求著爺爺……教師低沉的口氣引導學生深入感悟,教師自身的先投入文本,走進主人公凡卡內心,才能讓學生走進人物內心,才讓課堂最后學生的聲音幾度哽咽。課堂的最后,通過配音補充了未寫進課本的小說結尾,當大家也深切期盼凡卡能回到爺爺身邊,能過上快樂生活的時候,殘酷的現(xiàn)實打破了凡卡和學生的希望,讓悲情達到高潮,讓心靈再一次痛斥現(xiàn)實。

          二、扣字詞深入感悟

          潘老師在教學研讀凡卡寫給爺爺信的部分,緊緊抓住重點字詞甚至是標點符號,有的讓學生先悟再讀,有的讓學生先讀再悟。在感悟凡卡挨打、挨餓、挨凍的悲慘生活的時候,通過靜靜地默讀,圈一圈、劃一劃讀懂的字詞,學生抓住“直搓、捉弄、打發(fā)、楸、拖、吃的.少”等詞,說了自己的理解,理解以后的個人讀和齊讀都是令人滿意的。當在教師凡卡請求爺爺帶他回去的部分時,教師直接讓學生先起來朗讀,并緊跟著問學生為什么這樣讀,為什么讀得急切,為什么讀得絕望,于是學生又緊扣詞“受不了、來吧、來吧”和緊扣“……和!”談自己的原因,有的說他在這連狗都不如,對生活絕望了,爺爺是他唯一的希望;有的說寧愿被爺爺打,也不愿被老板打;有的說爺爺?shù)拇蚩赡苁亲约赫娴腻e了,而老板的打是自己根本沒有錯的。在老師這樣放手讓學生感悟的情況下,學生的感悟確實多元了,也深入了,最后在反復的讀與悟中達到情感的升華。

          三、重方法提升能力

          課本是老師教與學生學的一個藍本,教材中的各種文章,是人類文化的部分呈現(xiàn),承載著國家語文教育指導性的信息。只有讓學生在這藍本中找到方法,得到啟示,才能向課外延伸和輻射。潘老師在課堂中始終關注這一點,抓住典型,以激勵的語言,有效引領學生習得方法,提升語文能力。比如學生找到一系列動詞感悟的時候,教師馬上鼓勵:“你剛剛抓住一系列動詞來體會。”在評價中教師還用到:“你很會讀,不僅知道寫得好,還知道是怎么寫的!边@一切讓學生在肯定中得到快樂,同時讓方法在課堂中放大,讓更多的學生學會這些方法。

          小學語文評課稿10

          上周,有幸聆聽了楊老師執(zhí)教的《松鼠》一課,收獲頗豐。

          一、把握“讀好”的情趣,奠定習作的基礎

          聽了楊老師課和講座后,讓我心中對這一類文章的教學有了把“尺子”。楊老師在講座《把精彩的語言讀出來,把精彩的語言打開來》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閱讀在左,習作在右”,這句話闡述了閱讀教學與習作教學的融合性、互補性。是的,閱讀是寫作的基礎,而寫作的素材往往又來源于生活、源于閱讀,學生只有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之上,才能更好地表達。楊老師在執(zhí)教《松鼠》一課時,先指導學生充分朗讀文本,變換各種方式朗讀文本讓學生充分觸摸語言文字,多角度去了解文章。比如不斷變換角度讀文本。楊老師讓學生找出中心句,然后老師讀中心句,學生齊讀其他部分,接著又讓一名學生讀中心句,其他人讀剩下的部分。就這樣,在反復的朗讀中讓學生潛移默化地了解了文章總分的結構。再比如學生了解了第一自然段的結構后,楊老師讓學生用朗讀讀出松鼠乖巧、可愛的特征?此坪唵蔚姆绞,實則是引導孩子在讀中埋下了寫作的種子,指導了寫作的方法,為習作奠定了扎實基礎。

          二、瞄準“會寫”的靶心,架設“抵達”的橋梁

          楊老師在執(zhí)教《松鼠》一課時,無時無刻不在為學生的讀寫搭橋。尤其是在教學4、5兩個自然段時,他先出示布封的簡介,并引導學生交流:你捕捉到了哪些信息?從而總結出布封的寫作特點:“文筆優(yōu)美”、“人性化的筆觸”。接著引導學生閱讀4、5自然段,并交流哪些語句體現(xiàn)了這兩個特點?學生在交流的同時,也學會了“人性化的筆觸”和“優(yōu)美的文筆”的寫作方法。另外,在教學2、3自然段時,楊老師先是讓學生比較閱讀《大百科全書》和《松鼠》,交流:你更喜歡哪篇文章,為什么?交流中引導學生明白說明文以“說明白了”為成功,明白的要讀,生動的也要讀。進而引導學生學習2、3自然段,找出文中寫得生動的句子,并指導學生把生動的句子濃縮成四字詞條。在這樣的交流、引導中,楊老師滲透了習作的兩種寫作技巧:寫作可以明白地寫,也可以生動地寫,兩種方法各有千秋。

          我喜歡楊老師的課堂,他的課堂簡約而不簡單,豐滿而不花哨。簡約體現(xiàn)在簡練的語言、簡單的課件、清晰的結構;不簡單體現(xiàn)在楊老師用巧妙的方法引導學生把精彩的語言讀出來,把寫作方法滲透在教學的每一個角落,真正做到了潤物細無聲。平時的教學中,我們也要重視閱讀與寫作的有機結合,將閱讀長期植根于“寫作”的沃土,為學生的讀寫搭橋。

          小學語文評課稿11

          我聽了劉老師的《音樂之都維也納》,覺得有許多地方上得很好,值得我學習、借鑒。

          1、在導入課文后,談老師讓學生齊讀第一節(jié),并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然后讓學生快速瀏覽全文,說一說文章從哪幾個方面來說的,這樣提綱挈領地抓住了本課的目標,讓學生對全文的內容有一個總的印象,然后分別從:古典音樂的搖籃、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一天也離不開音樂、被稱為世界歌劇中心四個方面進行教學。

          2、教學評價用語的適時運用,激起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在導入課文時,老師在學生說了維也納是個優(yōu)美的地方,且用了許多成語,老師及時評價“你詞語寶庫里的詞語可真多呀!”、當老師讓學生跟著音樂讀課文,但音樂放不出來時,學生讀完了課文,老師巧妙地說:“沒有音樂的伴奏,你也讀得很好!”“你的朗讀,使音樂飄得更遠了”,這樣學生學習的.興趣更濃了。

          3、我認為老師設計的學生質疑問難這一個環(huán)節(jié)世界的比較好。學生不僅能夠提出問題還能夠讓學生去解決問題,很不錯。

          4、在教學中教師在品詞析句這一塊做的不錯,教師在處理難理解的句子中能夠通過詞的理解,從而去理解句子。

          不過我認為也有幾點做的不到位的地方。

          1、本節(jié)課設計的容量太大,無法很好的完成,在教學中只能去重就輕。

          2、我認為在質疑問難這一快教師還是沒有放開,學生只是局限于教師設計的范圍內。

          3、學生的朗讀做的不到位,整堂課對學生的朗讀指導很少,這是一篇很美的文章,教師應該多進行一些朗讀訓練。

          4、學生的說話能力的培養(yǎng)做的不夠,個別學生不能夠說完整的話。

          小學語文評課稿12

          近期,我們學校組織了二年段語文教師到進修學校觀看了由福建師范大學附屬小學張老師上的二年級下冊古詩《小池》一課的教學觀摩課,收獲很多。

          一、以生為主,以讀為本。

          把課文讀通,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并非易事。朱熹有言:“凡讀書,須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誦遍數(shù),自然上口,久遠不忘!苯處熗ㄟ^范讀讓學生先整體感知古詩。

          在整個教學中,教師讓學生自由讀、個別讀、男女生分讀、表演讀、比賽讀、齊讀、配樂讀等多種形式誦讀古詩,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詩中美好的意境,從而達到了教學目的。

          二、展開想象,深入詩意。

          想象是一種特殊的思維方式,孩子是富于想象的.,發(fā)展孩子的想象就是在開發(fā)孩子的智慧寶藏。而語言又是妙不可言的,很多文字寓意深刻,特別是古詩,它留給學生許多想象的空間。

          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在配樂朗誦時,讓學生閉上雙眼,然后交流好像看到了什么景色,學生在音樂與老師的誦讀中感受到了詩中所描述的美景,回答得非常好,把好像看到的景物描述得很美。有的學生說她好像看到了有一只蜻蜓飛呀飛呀立在了荷葉上;有的學生說她好像看到了樹陰照在了水面上;還有的學生說他好像看到了泉水從泉眼里流了出來,可以說朗誦和音樂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是很有幫助的`,而想像對學生深入理解詩意也起到了引導的作用。

          三、淡化詩意,品析誦讀。

          學習古詩,除了要讓學生讀懂讀好之外,我們還應該引導學生體會詩的意境。這對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是很難的。新課程提出,要重視學生自己的體驗,這是很正確的。讀這首詩,小朋友看到的是什么呢?他們想到的是什么呢?這就是他們自己的體驗,我們老師是無法替代的。讓他們讀一讀,說一說,想一想,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法。在學習《小池》這首古詩時,教師除了讓學生在教師配樂誦讀中想像看到的畫面外,還通過多媒體讓學生從圖面中去感受詩的意境,并配以教師的語言“泉眼很愛惜它的細細的泉水,不讓它們多流一點兒似的,泉水就慢慢地,無聲無息地流出來……這樣的泉水,我們應該怎樣讀?”

          “在夏日的日光下,池塘里這一片柔柔的池水你喜歡嗎?是啊,連樹陰都喜歡得投進了池塘的懷抱了,你們瞧,它照在這片波光上呢!這句我們應該讀出什么樣的心情?”......用語言來引導學生讀出詩的意境,并讓學生自己去體會哪里應該停頓,指導學生朗誦,而詩的后兩行,教師讓學生邊做動作邊朗誦,從孩子們的一言一行一讀中,我已充分感受到孩子們已被詩人把描繪的一個泉眼、一道細流、一池樹陰、幾支小小的荷葉、一只小小的蜻蜓,構成一幅生動的小池風物圖,而深深吸引。孩子們領略到了小池塘的自然風情,接受美的熏陶。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要本著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去努力,不斷學習,博采眾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學習百家而頓悟,積淀教學素養(yǎng),我們雖不能成為名師名家,但也會亮麗自己的教學生涯。

          小學語文評課稿13

          《鳥島》是一篇介紹旅游勝地的文章,學生中幾乎沒有人去過鳥島,于是教師在情境創(chuàng)設方面注重了連貫和整體感知,充分運用多媒體圖片、錄象等手段,并結合課文朗讀,幫忙學生建立起對鳥島的印象。聽了吳教師講的《鳥島》一課,我真的被鳥島上秀麗的風光,翔集的鳥類吸引住了,仿佛自己就身處課堂,與學生一起讀書,一起品位,一起賞析,一起感悟……雖然本課也不盡完美,但它多少會給我們一些啟示,一些成功之處值得我們學習,我想就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創(chuàng)設情境主動探究

          首先吳教師能在上課開始,播放鳥鳴的音樂,教師帶著學生“飛”起來,并徐徐展開畫卷,以音樂作為導入新課的憑借,能夠使學生在美的熏陶中,馳騁豐富的想象,引領學生多種感官協(xié)同活動,全身心投入本課的學習。

          二、學法滲透扎實有效

          吳教師能深刻領會新課程理念,重視“過程和方法”目標的達成,并滲透于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中。整堂課吳教師十分注重讀書方法的具體指導,在本課教學中,吳教師指導學生時做到了“使其言皆若出于我口,使其意皆若出于我心”,啟發(fā)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促進學生感悟課文。此外,吳教師還注重評價,讓學生也參與到評價中來,使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中學習,激發(fā)讀好課文的興趣。

          學生在充分朗讀第三節(jié)的基礎上,吳教師讓學生畫一畫鳥窩和鳥蛋,實際上就是把抽象的文字還原成具體的形象。吳教師讓學生在黑板上合作完成大型“鳥窩多、鳥蛋多”圖的過程,又促使學生再次進入文本,研究文本,所以是一個領悟語言文字、體驗意境美的過程,同時讓語文與美術、與生活有機結合,學生能夠展開想象,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到達知識能力與情感的`綜合。

          三、運用媒體解決難點

          理解“陸續(xù)、密密麻麻”,也是學生學習上的一個難點,而吳教師巧妙地運用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欣賞鳥島的同時,盡情地表達自己的心境,又對學習資料進行了深入的理解,一下子就明白“喲,這就是陸續(xù)(密密麻麻)呀!”這樣,提高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同時學得簡便、主動、愉快,體現(xiàn)了主動學習的歡樂。

          吳教師還經過課件播放課文朗誦,讓學生看到聞名中外的青海湖鳥島春夏兩季的景象和鳥類活動的情形,插圖中的靜態(tài)的、呆板的景物都變成了動態(tài)的、活潑的生活畫面,學生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整體感知詞語,在色彩、形象、聲音中整體感知語言,在思索、探究中理解語言。

          四、讀中想象展現(xiàn)自己

          在這堂課中,吳教師把課上得開放而有活力,她為學生供給了一個暢所欲言、展示自己的互動空間,如:讓學生在鳥鳴聲中朗讀第二節(jié),之后讓學生想象好象看到了什么?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展現(xiàn)了自己獨特的想象力,爭相出來回答,氣氛相當熱烈。吳教師在開放的課堂上讓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tài)參與學習,同時,學生的觀察、想象、說話、創(chuàng)造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發(fā)展。

          吳教師在教學的最終讓學生說說你學了這篇課文,有什么收獲?這一環(huán)節(jié)相當好。學生在介紹過程中,不僅僅提高了概括能力,并且會自然而然地將課文中的語言轉化為自己的東西,并加以運用。好多學生說到要愛鳥、護鳥,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給鳥類營造一個安全、歡樂的家園,讓我們看到吳教師在“教書”的同時,“育人”的目的也已到達了。

          本課的教學很好地處理了理解資料與語言實踐的關系,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與教師積極引導的關系,能夠看出這位教師新的教學理念。

          小學語文評課稿14

          《豐碑》這篇課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講述了紅軍在行軍途中,一位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跡。文章對人物的刻畫十分細膩,表現(xiàn)了紅軍將士們那種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崇高精神。這天有幸聽到馬老師執(zhí)教這篇文章,教者在課堂中巧妙地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用情,讓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教無定法,但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卻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教與學到達和諧完美的統(tǒng)一。這節(jié)課中馬老師巧妙的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體會思想感情。

          情境教學法:

          課堂中注重創(chuàng)設情境,運用“情境教學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透過圖片、錄音等教學設備營造氛圍,讓學生觀看紅軍過雪山的。錄相和凍僵的軍需處長圖片從而使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中所描繪的鮮明形象,引起學生對課文中人物的關注,入情入境生情。

          誦讀質疑法:

          指導讀中感悟,讀中質疑,實現(xiàn)語感積淀,促進學生自悟自得,使學生在圖、聲、樂、情中自主學習。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在誦讀中進一步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深刻領悟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媒體演示法:

          多媒體展示感人的畫面,再配以柔和的音樂,把學生帶入了真實的生活場景中,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感悟。

          朱熹曾說:“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他充分肯定了在語文學習中“讀”是一個不可替代的手段。本節(jié)課還有一個最大的亮點就是在馬老師的帶領下,學生將課文讀得充分、讀得精彩,讀出了課文要表達的感情,也讀出了自己的真情實感。在本課教學中,學生以多種形式的讀來整體感知這篇文章。

          學習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而創(chuàng)造力主要依靠求異思維。在結尾之處的教學設計也體現(xiàn)出教者的別具匠心。馬老師用課件出示軍需處長在雪地里凍僵,像座晶瑩的豐碑的畫面,讓學生仔細看圖,并想像,“當軍需處長靠在樹下立刻要犧牲了,他會想些什么呢?他有什么心愿嗎?”讓學生看圖想象延伸,不僅僅練習了學生的說話潛力,發(fā)展了思維,也讓孩子們進一步感受了軍需處長舍己為人的崇高精神,這種精神在戰(zhàn)士們心中樹立了一座晶瑩的豐碑,在同學們的心中也樹立了一座晶瑩的豐碑,軍需處長和晶瑩的豐碑一樣永垂不朽。人們常說:“文道結合”,在總結課文時,馬老師又問學生:“你從軍需處長身上想到了什么?”這時學生暢所欲言紛紛把對軍需處長的崇敬表達出來了現(xiàn)代教學論認為,教師的作用不單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調控器,教師應做到“導而弗牽”,為學生的學習導向、導法、導練、導學,以民主的教風和循循善誘的技巧,把學生引到一種想學、愛學、會學的境地。我認為馬老師這節(jié)課的教學正體現(xiàn)了這些教育理念,也值得我去好好的學習。

          小學語文評課稿15

          今天聆聽了陳老師的一節(jié)片斷作文指導課《桔子》,我感受很深。這節(jié)課陳老師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非常值得我們學習?v觀這節(jié)課:教學設計思路清晰,構思新穎,符合小學生寫作的思維規(guī)律,有效調動學生的習作積極性和表達的欲望,為課堂教學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個人覺得這節(jié)課有以下幾個亮點值得我學習的:

          一、故事導入,激情激趣

          導入時,課件播放家鄉(xiāng)桔子系列圖片,伴著老師聲情并茂解說學生們津津有味地觀看,后來又以此來引出貪吃的豬八戒,這樣利用孩子們熟悉的《西游記》里的人物導入教學,吸引了孩子注意,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然后老師又設計了豬八戒為了不想被孫悟空捉回天宮,想請四(3)班同學們幫他推薦一種水果來打動孫悟空好留下來,以此來吸引學生注意。采用幫豬八戒忙的形式激勵學生,不僅可以讓學生在愉悅狀態(tài)下積極主動地寫作,還能從中也體會到了幫助他人的快樂。當聽到他們一個個洪亮地回答老師愿意幫助豬八戒時,教學目的就達到了。

          二、優(yōu)化指導,激活思路

          學生的習作內容具體、生動,有文采,有個性化,這取決于教師點拔的技巧與藝術。這次片斷作文指導課之所以成功,我想得益于陳老師在課堂第二個環(huán)節(jié)設計的范文引路。陳老師利用范文讓學生把習作前方法“積累”,這樣做為下一環(huán)節(jié)打好了扎實的基礎。整堂課,老師將指導方法“積累”與實物“嘗試”環(huán)節(jié)有機融合,為了達到指導學生定向觀察,積累素材的目的,設計了環(huán)節(jié)——觀察桔子,摸桔子,聞桔子,剝桔子,最后品嘗桔子,教師都對學生進行了細致的指導,運用了快樂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親身體驗教學法,讓學生通過種感官去用心體驗,并說說自己的感受,教師適時評價,讓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同時,大大降低了寫作難度。我覺得觀察方法的指導非常重要,引導學生細致觀察表達對象就是幫助學生積累作文材料的過程。教師隨著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步步深入,對觀察方法的指導在潛移默化中完成。把“觀察要有順序,要抓住事物的特點”這一習作要求不露痕跡地落實在具體的觀察指導活動中,為學生積累了豐富的習作素材。

          三、評價多元、步步實效

          陳老師靈活機智的課堂評價語言尤其值得我學習,這其實也是把新課標的精神落實到具體的習作教學中。陳老師在知道寫作時,注重了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表現(xiàn)、評價的能力,讓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套話,讓手中的筆成為他們表達自我的工具。從學生評價語來看,陳老師在平常的教學中就訓練學生評價的能力,因為好多學生評價語言也是生動準確,有針對性的。像這樣長期訓練學生留心觀察,用心讀書,真心寫作的能力,我們作文教學的天地才會豁然開朗,孩子們的筆底才會是個五彩繽紛、充滿生機的世界。

          高效的習作課堂,離不開教師的有效引導,離不開師生的互動合作。陳老師的課處處以人為本,充滿生命活力,構思巧妙,充分體現(xiàn)了新課程理念。

          小學語文評課稿16

          看了羅老師第十二冊第四單元《匆匆》一課的課堂教學實施狀況,我深深地地感到,新課程理念已經深入了我校的語文課堂。下面就這一課的教學談幾點看法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把握學科特點,體現(xiàn)新課程理念

          《匆匆》是朱自清的一篇膾灸人口的散文,閱讀這樣一篇文章,就應是一次很好的心理享受與情感體驗。

          羅教師先設計了“談話激情,導入讀書”的環(huán)節(jié),這就給這節(jié)閱讀課奠定了一個很好的學生閱讀情感上的基礎。而后,在學生讀書過程中,教師設計了幾個學科特點很突出的教與學的“點”。

          1、是注重讀書中的積累與運用,培養(yǎng)學生語文實踐潛力!洞掖摇愤@篇散文采取了多種修辭手段,用得精當。學生應認識這些方法在表達上的.好處,主動積累好詞、好句、好段,并學習運用所學知識。設計中有這方面的思考。如學生邊讀邊圈、點、勾、畫,品讀自己喜歡的句子,當堂背誦部分句、段以及運用所學知識的設計。

          尤為突出的是學習、積累與運用的緊密結合。學生調用排比、擬人等修辭法,學習作者的表達風格,結合自身對時光流逝,時光寶貴的真實體驗,進行大段的讀后語言訓練,效果很好。

          2、是體現(xiàn)了語文課堂教學觀的變化

          學習語文,是學生理解語文課程人文性教育,同時提高他們語文實踐潛力的過程。這樣,我們就務必樹立讓語文教學由“小課堂”走向“大課堂”的新認識。語文教材是學生學習語言的重要資源,但不是唯一資源。那么,課堂是學習的重要渠道,但不是唯一渠道。課上,羅教師用心適當?shù)財U展學生的讀書深、廣程度。一方面,教師抓住教學重點訓練項目施教,引導學生讀文,從文中資料想開去,適當延伸;另一方面,教師大膽擴展讀書新領域。課前,教師引導學生廣泛查閱,了解朱自清這位現(xiàn)代著名作家的一些狀況,課后,引導學生走近作者,讀讀他的《荷塘月色》、《春》、《背影》等文。教學設計中“延讀”一部分想法是很好的。

          課堂教學向課外閱讀延伸,課內外閱讀共同促進學生閱讀潛力發(fā)展,體現(xiàn)了小語文教學觀向大語文教學觀發(fā)展的變化。

          二、課堂教學清新、自然,學生主動探究、學習有情搞笑。

          “品讀、賞析,讀中悟情”是這節(jié)課重要教學過程。

          品讀,教師設計了幾個引導點:一要品讀疊詞和短句的妙用;二要品讀各種修辭法的表達;三要品讀重點句、段。賞析,教師把它融于品讀之中,強調于品讀之后。讀中悟情,是這一教學設計精當之處。一悟作者對虛度時光的無奈與婉惜;二悟舊時代年輕人已有覺醒又為前途不明而彷徨的復雜情緒;三悟時間的寶貴,珍惜時間的重要。這樣,學生就讀懂了一篇文章,悟出了一個情,懂得了一個理。

          以上教學品讀,賞析的過程,設計清晰、適當。實施教學時從資料到教法到學情,都顯得清新、自然,尤其是學生讀書很動情,饒有興致地讀,主動地探究問題,很好。

          三、教學設計問題分析

          這篇《匆匆》教學設計能夠說是比較規(guī)范且有新意。但整體看,教學過程設計部分對學生自讀、自悟的學習過程設計還不夠充分。設計注意教師的引導,重視了學生讀后談理解和感受過程,而學生自讀會產生什么問題,自悟會有什么困難,怎樣適時機地指導、幫忙他們思考不多,前面說“學習過程設計不夠”就是這個意思。也許,教者對學生讀書過程和讀后發(fā)言,表達之間的輕重關系還需進一步認識。依點評者看,自讀、自悟是根本,是基礎,讀得好才有好的生生交流與互動。那么,設計時要思考學生讀書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和困難,并設計適當?shù)闹笇Х椒ǎ瑤兔W生解決困難。這樣的教學設計更重視學生的學,就會更實用。

          羅老師的《匆匆》一課的教學充分地體現(xiàn)了新理念,是一堂值得我學習的難得的好課。

          小學語文評課稿17

          語文學科是一門思想性很強的學科,小學語文教學更有著知識傳授與思想品德教育相統(tǒng)一的特點。周海偉老師在教學《亡羊補牢》一課時將“教書”與“育人”有機結合起來,到達知識傳授與思想品德教育相統(tǒng)一真正的目的。周海偉老師找準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與知識傳授的最佳結合點,使課堂教學閃現(xiàn)出思想品德教育的火花。

         。1)在識字組詞中,潛移默化。

          “識字”。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并貫穿整個小學階段。文章的字詞中蘊藏著作者的觀點,傾注著作者的感情,教學中要抓住這些字詞反復品味,才能較好地領會思想資料,從而到達提高思想素質的目的。周海偉老師在字詞教學中注意通過對學生識字組詞進行思想教育。如在初讀課文時周海偉老師讓學生在讀準生字讀通課文的基礎上思考課文中哪一個詞與題目最密切?周海偉老師抓住了學生提出的勸告一詞學習生字“勸”和勸告的意思,進而深入問一句:“圍繞勸告你最想提哪些問題?”讓學生暢所欲言,潛移默化中,讓學生理解了教育。周海偉老師把握字詞的好處,掌握好時機,靈活多樣地寓教育與字詞訓練中,長此下去勢必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2)在課文教學中,加以深化。

          小學語文教材中涉及的思想教育資料是豐富的。每篇課文的思想教育因素也是多側面、多角度的分散在各冊語文教材之中,沒有完整的序列。我們只要深入鉆研教材,確定恰當?shù)慕逃繕,找出德育點,就

          能發(fā)揮課文教學的基礎作用。例如《亡羊補牢》一文中,引導學生明白為什么勸告?怎樣勸告?結果怎樣?從而讓學生明白在學習和生活中是就應聽從別人的勸告。又如在教學第四、五自然段時教師提出:從哪一個詞能夠看出養(yǎng)羊人后悔?他會怎樣想?學生抓住重點句理解、同桌表演從中受到教育。總而言之,周海偉老師針對不同的課文資料借助語言文字的表現(xiàn)力和形象的感染力,恰如其分地將思想品德教育深入到學生心田。

          語文和思品學科的整合,將更好地發(fā)揮它們的綜合效應,展現(xiàn)語文人文價值。它使教育真正實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和提高整體素質的任務。因此,加強學科間的橫向聯(lián)系,使各科知識互為促進,有機融合與一體,讓學生有一個廣闊的學習天地,自由自在地遨游在知識的海洋中。

          小學語文評課稿18

          《臺灣的蝴蝶谷》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四冊的一篇優(yōu)美散文,課文以形象生動的語言,描繪了臺灣的蝴蝶谷每年春季瑰麗而壯觀的奇異景色。錢教師在執(zhí)教第二課時時,運用多媒體、實物等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了優(yōu)美的情境,把學生領入充滿迷人景象的蝴蝶谷中,使學生在簡便、活潑的氣氛中,直接“聞其聲、觀其景、臨其境”。把學生的認識欲、積極性完全激活了,到達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創(chuàng)設優(yōu)美情境,引領學生走進課文

          首先錢教師運用多媒體展示臺灣的山谷圖,一群群色彩斑斕的蝴蝶在山谷里翩翩起舞,這么美的景象一下就把學生的注意力緊緊的吸引住了,學生仿佛隨著那美麗的蝴蝶來到了臺灣迷人的蝴蝶谷,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課文中。

          在講到黃蝶谷和彩蝶谷時,又經過動畫演示,展現(xiàn)出金光燦燦的黃蝶谷和五彩繽紛的彩蝶谷的景象,為了能讓學生真切體會彩蝶谷的美,錢教師把實物花瓣撒向空中,當五顏六鈀帶著香氣的花瓣緩緩飄落的時候,再多的語言都是不需要的了,借助這些情境的創(chuàng)設,使學生完全在課文中徜徉、留連,實實在在感受到了美景,體會了課文。

          二、抓住了關鍵字詞,探究美

          錢教師在教學課文時,始終抓住一些關鍵的字詞,經過反復品讀、比較、回味來理解課文,體會情感和感受作者用詞之妙,如:教學第二自然段時先讓學生圈出描述動作的詞,然后討論為什么用“飛過”“穿過”“越過”這三個詞,能變換位置使用嗎?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明白了這三個詞不僅僅具體準確地描繪了蝴蝶的動作,并且又避免了單詞的重復。此時錢教師提出,我們寫文章的時候,也要在用詞上下功夫,不能總是用那幾個詞,由于是實例點撥,生動形象,學生易于理解和理解。

          三、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創(chuàng)造美

          錢教師十分善于挖掘課文中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的訓練點,進行語言實踐,將文本語言轉化為學生會運用的“活”的語言,如教學第三自然段時,演示完蝴蝶谷的圖象后,讓學生說說你看到了些什么景象?鼓勵學生大膽展開想象,用上比喻句來說一說,學生在優(yōu)美的情景的啟發(fā)下,激起了想說的欲望,教師抓住這一契機,訓練學生的想象力,在想象力得到訓練的同時,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小學語文評課稿19

          星期三早上,我聽了陳老師上的《雷雨》。我覺得陳老師這節(jié)課上得很成功,她能抓住課文的重點和難點,以生為本,以疑為線,以讀為主,以拓展為目標,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善于發(fā)現(xiàn)雷雨前,中,后景象變化的特征。

          一、重點突出,目標明確

          《課標》在基本理念部分強調"豐富語言的積累"。陳老師在本課教學中重點突出,目標明確,能抓住《雷雨》前,中,后天氣不同的變化,指導學生表情朗讀課文,讓學生讀中感悟,讀中探索,讀中拓展,豐富語言積累。在理解的基礎上善于發(fā)現(xiàn)雷雨前,中,后景象變化的特征。

          二、自主識字,生生互動

          新字的學習,陳老師先讓學生在自由讀課文時圈畫出來,然后老師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接著出示帶生字的句子選讀,齊讀,出示詞語課件先帶拼音認讀,再去掉拼音來讀,分組認讀,最后讓生字回到句子中認讀,還抓住"壓""垂"等幾個生字讓學生看老師做動作來記。在學生掌握識字的同時,陳老師又很到位地指導學生書空寫字。然而讓同桌評選出寫得最棒的字那到上面展示。學生在教師的組織,激勵下,憑借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積極思考,動腦探究,尋找一個適合自己記憶支柱。通過這樣的合作交流,促進了思維的擴展,學漢字不再是枯燥無味的`事了。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到知識,品嘗了創(chuàng)造,體會了成功的喜悅,達到了自主學習,自主發(fā)現(xiàn),激活思維,陶冶情操的理想境界。

          三、展讀理解,環(huán)環(huán)緊扣

          陳老師精心設計了展示讀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很有創(chuàng)造性,她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讀,培養(yǎng)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體現(xiàn)自主,合作,探究的創(chuàng)新思路,讓學生自讀,自悟,自得,能切身體會作者的真情實感,體會句子蘊含的真諦,用內心的情感,有表情地朗讀課文,真正達到品讀感悟的臺階,使學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在重視朗讀的同時,陳老師善于求異提問,問題的設計富有層次性和針對性,挖掘學生正確答案以后的思維活動,全面反饋學生學習情況。善用表揚激勵,對學生表現(xiàn)的評價能及時,正確,富有區(qū)分度與鼓動性。

          小學語文評課稿20

          今日聽了田教師執(zhí)教的《景陽岡》一課,感觸良多。我認為田教師在教學設計上很有創(chuàng)新,首先播放學生熟悉的喜歡的《好漢歌》,情景導入;其次出示學習目標,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再次自主研讀,交流、感悟人物形象。最終根據(jù)自己體會的武松的特點為武松推薦一份工作。

          我認為田教師的教學設計主要體現(xiàn)了如下幾個特點:

          一、創(chuàng)造性地處理教材。

          新課標指出:教材作為一個“范例”,教師能夠根據(jù)教材的特點;學生的認知水平生活經驗,重新組合,靈活處理。《景陽岡》這一課,教材中的教學目標是:按照事情經過把課文分成4段、說說事情的起因和結果,這個教學目標難度不大,學生經過讀課文,基本上能夠順利完成。而本節(jié)課,教師則根據(jù)教材的特點,創(chuàng)造性地把目標定為:學習武松打虎和打虎前的資料及相互關系,學習經過語言、動作描述體會人物特點的閱讀方法,使學生學有所得。

          二、精心設計,實施自主、合作學習,是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自主學習從必須意義上說,就是指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學習情境中,經過積極主動的認知活動及合作學習,獲得主動發(fā)展的過程。本節(jié)課,教師為幫忙學生完成學習目標,共鋪設了4層“臺階”:

          1、讀武松打虎的資料,找出描述武松的動作的字詞。

          2、朗讀課文細細品味武松的特點。

          3、朗讀打虎前喝酒上山的情景,體會與打虎片斷的關系、

          4、感知武松人物形象。

          三、突出對學生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

          田教師并沒有把理解作為語文教學的重點,將段落進行瑣碎的分析,而是抓住重點,讓學生在自讀自悟基礎上初步歸納武松的人物形象。

          1、酒量驚人。

          2、膽量過人。

          3、力量超人。

          4、機敏勝人。

          武松三次“閃”讀出“機智”或“機敏”。師點撥,“閃”’這個動作字跟哪些字比較接近?“閃”與“躲”在那里哪個字用得更好?用“閃”對表現(xiàn)武松的形象好在哪里?仔細讀讀課文第9自然段,并結合上下文,小組討論后交流。師生小結三“閃”表現(xiàn)了武松“機敏勝人”全體學生自讀第9自然段及上下文,體味武松的“機敏”。在感知武松人物形象基礎上創(chuàng)造性的拋出一個問題:讓學生給武松找工作,大大的發(fā)散了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5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這部分是課文重點,也是教學重點。學習本部分課文時,田教師先讓學生邊默讀課文邊劃出武松打虎的動作,在旁邊寫感受。學生很快就找到了“閃”、“揪”、“按”……等動詞。再經過“閃”與“躲”換詞比較,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這個學習、體驗的過程,充分展示了學生個人的學習所得。然后想象武松打虎的畫面,感情朗讀課文,體會武松的豪放、倔強、勇敢、機敏的英雄形象。

          “新課標”明確指出,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避免繁瑣的分析和瑣碎機械的統(tǒng)習,要加強綜合,突出重點,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本課教學在設計上,教師注意把理解與運用緊密結合起來,把理解作為基礎,突出對學生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經過練習,學生基本上掌握了方法。

          值得一提是教師的活力,激蕩著學生的感情。這一堂課中,教師自始至終都堅持著高昂的熱情,營造了有活力的課堂氣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很高。我想,在我們以后課堂教學中,就應當充滿活力與動情。

          小學語文評課稿21

          今天,仔細觀看聆聽了乳山市第一實驗小學的焉李輝老師執(zhí)教的《蟋蟀的住宅》優(yōu)課,收獲頗多,感悟深刻。下面淺談一下我觀課后的幾點感悟。

          本節(jié)課比較成功的方面是:

          第一、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遞進,思路清晰。

          焉李輝老師精心設計了本堂課的教學流程,從質疑題目——導入新課,理解詞語——整體感知、創(chuàng)設情境——深入研讀,包括三項層遞式情境任務:活動一“選一選”、活動二“標一標”、活動三“夸一夸”,任務驅動——延伸閱讀,各環(huán)節(jié)之間過渡自然,連接緊湊,體現(xiàn)出了認知事物由易到難的規(guī)律。

          第二、重難點突出,教學形式靈活。

          本節(jié)課焉老師緊緊圍繞蟋蟀慎重的選擇地址、住宅的特點這兩方面展開進行教學,在教學中采用朗讀、默讀等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讀書能力,采用師生共析、同桌互說、小組討論等形式進行內容學習,既理解了課文的內容,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能力。

          第三、連環(huán)層遞的情境創(chuàng)設,激發(fā)了學生積極的態(tài)度。

          焉老師通過創(chuàng)設三個連續(xù)的情境:活動一“選一選”、活動二“標一標”、活動三“夸一夸”,在“選一選”環(huán)節(jié)中,學生仔細研讀5、6段文字,根據(jù)作者準確的表達,在四幅蟋蟀住宅平面圖中選擇正確的一幅,既理解了蟋蟀選址特點,又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準確的表達。在“標一標”環(huán)節(jié)中,焉老師板貼大家選中的平面圖,請學生再次研讀5、6段,找找蟋蟀住宅的結構和特點,學生熱情高漲,既理解了蟋蟀住宅特點,又感受到作者生動的表達特點。在“夸一夸”環(huán)節(jié)中,學生更是對蟋蟀住宅特點背后藏著的優(yōu)點有了深刻的認識。情境活動創(chuàng)設調動了學生閱讀的興趣,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理解了文本。

          這堂課教師既是引領者,又是參與者。學生是本堂課學習的主體,課堂收獲很大!從課堂效果來看,這是一堂師生互動較好,以生為本,生本高效,同時又突出語文主題學習的一堂課。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提高自己的課堂駕馭能力,盡自己最大努力爭取讓學生在課堂上既能動起來朗讀,又能靜下來思考、傾聽、感悟。這樣動靜結合的課堂才是能夠促進孩子扎實地學到知識的課堂。我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會有收獲。

          小學語文評課稿22

          最近,有幸聽到陳建先老師執(zhí)教的《鄭成功》一課,大有耳目一新之感。主要的收獲有以下三點:

          一、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創(chuàng)設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注重人文熏陶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該在師生平等的對話過程中進行!睆娜宋牡慕嵌瓤疾扉喿x教學,可以把閱讀看作是讀者與作者的對話,具有一種高尚的精神品格。而閱讀教學則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閱讀教學是成功的“對話”,能不斷生成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活生生的人的相互關系”、“使課堂成為充滿活力的精神家園”。因此課堂上師生之間的關系應該是平等和諧的,什么是以人為本的新課堂,就是要求教師和學生有一種心靈上的溝通,通過平等的交往使學生能夠在民主、自由的氣氛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受到鼓勵、贊賞,使思維更加活躍,增強語文的學習積極性,學習的自信心有了,那么學習也就不那么困難了。

          陳教師在組織學生閱讀課文時,提問:“讀了一遍課文,誰有話要說?”語氣平和、簡潔,迅速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當學生回答問題之后,老師說:“首先,我要感謝你,因為你是第一位回答問題的同學,你為大家開了個好頭,我還要表揚你,只讀了一遍書,你對鄭成功的戰(zhàn)前準備已有了較深的印象,看來你讀書很用心。”老師不再是一位嚴肅不可侵犯的老師,而是一位容易接近的,可以平等對話的朋友,一句“我感謝你”營造了師生平等和諧的氛圍!拔疫要表揚你”、“看來你讀書很用心”,而對學生的正確回答及時鼓勵,學生切身感受到教師發(fā)自內心的鼓舞。教師已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開始融入到學生中間,以一個朋友的身份激勵學生,喚起學生對學習的自信心,這樣充滿師生平等的課堂上,學生不僅學會了知識,更學會了寬容、信任和民主,這樣的課,孩子怎么能不喜歡?

          二、注重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獨特的見解和體驗,倡導自主學習

          新《課標》指出:“要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面對學生的獨特的感受,有時我們的老師會理解成不著邊際,其實從某種角度來說,是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表現(xiàn)。

          陳老師在指導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后,讓學生說說課文主要講了哪幾件事,當學生歸納了“收復臺灣、建設臺灣”,并上臺板書時,引導學生說出把“收復”和“建設”四字寫得特別大。收復寫得大是讓同學們引起注意,只有收復臺灣,才能建設臺灣。建設寫得大是要說明建設也很重要。老師注重學生無拘無束地表述自己見解,不強求學生按自己的意思表達,尊重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和見解。

          在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時,引導學生體驗課文中所體現(xiàn)的作者的感情,通過學生的情緒體驗來展現(xiàn)不同的心理感受。如引導學生說出讀完課文后的不同感受:氣憤、痛快、開心、激動……教師沒有強迫學生接受自己的觀點和情感體驗,而讓學生從課文的詞句中尋找支撐這些感受的材料,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通過學生反復閱讀,揣摩文章的段落內容中蘊含的情感。學生情感隨著課文學習的深入,時而憤怒,進而仇恨,時而激昂,時而痛快,時而開心,時而激動,使得學生學習課文的過程變成學生情感體驗的生成過程。

          三、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yǎng),建設開放的課堂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tǒng)和完整,語文不是口語教育過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边@段話強調的是應該對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學習語文,而不是單純靠講解和接受語文知識。在閱讀教學中,這種語文實踐主要是多評,以及在多讀的基礎上感悟、積累、運用。

          閱讀教學要求真務實,必須堅持以讀為本,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保證學生的課堂閱讀時間和質量。

          小學語文評課稿23

          今日有幸聆聽了姚教師執(zhí)教的《秋天的雨》這節(jié)課,我有一種如沐秋風,神清氣爽的感覺!肚锾斓挠辍愤@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語言美,意境美,篇章結構美,名為寫秋雨,實在寫秋天,把秋天的雨作為一條線索,將秋天眾多的景物串起來,為我們展示了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在本課教學中,姚教師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欣賞畫面,品讀詞句等方法使學生體會秋天的完美,感受課文的語言美,從而產生對秋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一、創(chuàng)設情境,奠定情感

          秋天是一幅美麗的畫卷,在上課伊始,姚教師讓學生在優(yōu)美的音樂中盡情欣賞秋天的美景,精美的圖片配上優(yōu)美的音樂,一下子把學生帶入了秋天,為學生學習課文,奠定了很好的情感基礎。

          二、重視指導學生與文本對話

          姚教師的課堂上實現(xiàn)了“以讀為本”,擯棄了教師的分析講解和問答。學生有了充足的時間在課堂上朗讀,在讀中感悟、理解、交流。并且讓學生融入文本,在學習第四段時,教師讓學生扮演文中的主角,與學生展開對話。

          三、重視讀的層次指導

          姚教師結合課文特點,以調動學生朗讀興趣為目的,巧妙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感悟,以悟促讀,以讀促悟。抓住秋天的顏色、氣味、聲音進行教學。姚教師重點指導第二自然段:秋雨的顏色。讓學生在在讀中抓住兩個重點句子:“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呀扇呀,扇走了夏天的炎熱!;“紅紅的楓葉像像一枚枚郵票,飄呀飄呀,郵來了秋天的涼爽”。她抓住“扇哪扇哪”“飄呀飄呀”這二個動態(tài)詞語,進行引導學生經過比較讀,體會語言美,進而讀出其中的韻味。同時,恰當借助多媒體課件,再現(xiàn)文中的美麗景色,在美妙的音樂中,以情助讀。學生在多種形式、分層次的反復朗讀中,自然而然地領略到了五彩繽紛的色彩美和生動形象的語言美,體會到了秋天的美麗和欣賞美景的愉悅之情。

          可是,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有一些細節(jié),我也有著自己的想法。如在教學“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它把紅色給了楓樹,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边@一部分時,讀中讓學生觀察這兩個句子并同桌討論,再說說自己發(fā)現(xiàn)了什么?然后拓展訓練“像”的句式,這樣就會加深學生比較喻句的理解。另外,三年級剛開始習作,本篇課文在每一段都有一個明顯的中心句,教師在教學時也能夠滲透寫法的指導。以上幾點只是自己聽后不成熟的想法,如有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小學語文評課稿24

          今天,聽了董老師一節(jié)《扮亮語言》的作文指導課,這是一節(jié)扎實有效且有特色的課,深感從中受益多多,下面僅從三個方面談自己的粗淺看法。

          一、 本節(jié)課“以學定教”的理念得到了很充分的體現(xiàn)。老師以學生的閱讀積累:《老王》《背影》《又是一年粽米》等經典片段的再現(xiàn),引導學生從中感受、總結其中在“扮亮語言”方面的技法;又以學生佳作中的精彩片段引導學生欣賞體會在語言表達方面的妙處;最后在升格練習環(huán)節(jié),老師依然從學生習作中挑選了典型病例,引導學生進行升格訓練。整堂課,老師以學情為教學的起點,學教相容,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一步一個臺階往上攀,學有所悟,學有所獲。

          二、 本節(jié)課在“三學循環(huán)”的模式建設方面作了積極有益的探索。在“議學”“悟學”環(huán)節(jié),改變了以往“議”“悟”截然分開的模式,采用邊議邊悟邊練,議悟循環(huán)反復螺旋上升,顯得靈動而不僵化,體現(xiàn)了教學的智慧。

          三、 讀寫結合相得益彰,學以致用扎實有效。老師在方法感悟這一環(huán)節(jié),所引的材料十分精心,皆為閱讀教學中的名家經典片段,打通了閱讀與寫作的聯(lián)系,讀寫結合相得益彰;在整堂課的教學過程中,老師與學生共同探討小結語言表達的技法,每一個方法小結之后,老師都引導學生運用感悟到的方法進行升格訓練,學生實踐充分,學以致用扎實有效,收到了良好效果。

          當然,課堂教學永遠是殘缺的藝術。我覺得作為“三學循環(huán)”教學模式下的示范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引發(fā)探討:

          1、如何正確處理教師的講與學生的練的時間分配問題。

          2、“導入”部分內容與下面教學內容聯(lián)系不是很緊密,可考慮刪去,這樣內容就更集中。

          3、作文教學過程中是否需要小組“合作學習”,如何恰當?shù)倪\用“合作學習”;學生練習時,是否需要先討論再自已操練。

          小學語文評課稿25

          聽了杜麗娟老師《桂林山水》的教學,我的感受比較深,下面談談自己的幾點感想。

          杜老師對文本知識、能力培養(yǎng)、情感體驗三維教學目標的定位比較適中。對文本知識的定位是“學習課文第二、三、四自段,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對能力方面達成的目標是“理解文章的表達方式,能夠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描寫的練習”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情感方面“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fā)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從教學設計到實施過程來看,達到了教學目標,使學生如同身臨其境般地感受到了桂林山水的美,

          教學設計安排緊密、合理。整堂課的設計以“桂林山水甲天下”統(tǒng)領全文,談話導入就直奔主題讓學生以去探究、尋找“桂林山水甲天下”原因,讓學生以激情的贊嘆尋找引出了漓江水的特點:靜、清、綠。又讓學生具體感受漓江的水怎樣靜、清、綠。再讓學生找出描寫了桂林山的特點:奇、險、秀,又用學習第二段的方法讓學生具體感受桂林的山怎樣奇、秀、險,最后用第四段文字進行總結,進一步突出“桂林山水甲天下”。學生感悟了作者采用排比、比喻、對比的手法給讀者描繪了漓江的水美,桂林的山美,課文的語言更美!

          我們每個人的感受是不一樣的,在理解文本內容時,杜老師讓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通過對個句和句群的分散和集中朗讀,請學生用最最生動的語言讀出山水的優(yōu)美等多種方法閱讀。

          李老師能抓住“桂林山水甲天下”統(tǒng)領全文,讓學生感受了“山”與“水”、樹與花、景與畫完整結合起來,把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的獨特形成一個完整的美。這里如果再強調的山和水的融合,處理教材時把它們作為一個整體交給學生理解就更好了,那才真正理解了桂林山水的獨特美。還有就是一個我們教師普遍要注意的地方,那就是評價語言較為單一,如果能豐富一點就更好了。

          這是一節(jié)成功的好課,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會吸取經驗,改正我在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之處。

          小學語文評課稿26

          聽了林老師的《賣木雕的少年》這一課,更是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這一點。下面,我想就這節(jié)課談談自己的一點感受。

          一、這是一篇優(yōu)秀的文章,有很強的情感色彩,整體的感知尤為重要。林老師沒有把課文肢解得支離破碎,單純地去挖掘每句話的含義,而是在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整體讀課文,交流體會、認識,并注重整體回歸朗讀。圍繞一位非洲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通過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感受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二、對于這樣一篇能使學生產生強烈情感共鳴的文本,教學中就必須反復地讀,充分地讀,在誦讀中加深內心體驗,塑造人物形象,林老師在這節(jié)課上卻是以“讀”貫穿教學始終,并緊扣重點詞語引導品味,把理解融入到朗讀中。例如,在引導學生賞析第六自然段時,劉老師緊扣“捧者”“仔細觀賞”“愛不釋手”等幾個重點詞語品味,讓學生體會“我”對木雕的喜愛之情。在讀中體會了用詞的準確、生動,注重了詞句的積累和感悟,扎扎實實地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劉老師在這節(jié)課里,緊緊抓住能表現(xiàn)非洲人民對中國人民友好情誼的句子,通過反復研讀、品味,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讓“國際友誼”的精神內涵,自然融入到學生的腦中,鐫刻在學生的心中。

          三、教材是范例,積累語言是掌握表達工具的磚瓦。所以,要善于利用教材讓學生賞析、積累、運用語言。這篇課文中有許多成語,值得我們學生積累。林老師是這樣設計:先復習文中成語,理解后運用到練習當中,達到積累。我想通過這樣的練習學生對這些詞的印象會非常深刻。

          四、教師在課中的教學思路清晰,充分利用板書中“友誼”兩字,幫助學生為寫話鋪路。寫話內容能夠直接安排在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林老師安排了小練筆,引導學生說寫結合時機非常適合。當學生通過描寫黑人少年的語句深刻體會黑人少年內心活動的時候,才能真實感悟,具體寫出自己的內心感受,把夸獎的話寫得有血有肉。相信學生在寫的過程中能寫得更真實、更生動些。如果把找、理解、運用四字詞語這一部分簡短些,可以讓更多學生展示自己的寫話成果,讓他們欣賞到更多贊美黑人少年的話。

          小學語文評課稿27

          劉老師執(zhí)教的《雷雨》一課是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的內容。課文描述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的景象變化!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習語文要注重感悟、積累和運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不僅要指導和訓練學生理解語言,而且必須指導和訓練學生積累語言和運用語言。劉老師在教學《雷雨》一課時充分利用課本資源,引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積累運用語言,讓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熟讀成誦,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語言,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了形式多樣的語言實踐活動。這是一堂扎實而深入的課,能讓人見到語文教學的本質。

          第一,劉老師在指導學生對字、詞、句的研讀非常到位。在指導“一只蜘蛛從網上垂下來”一句時,劉老師借用學生的`問題“為什么用垂下來,而不用掛下來”讓學生換詞理解,加深體驗,體會中華文字的精妙。并讓學生聯(lián)想哪些東西可以用“垂下來”。在理解“雜亂”時,讓學生通過擺手做動作來很生動地記住了這個詞。學生在從字到詞到句的理解中讀得更有味道、更有感情。也讓人感到老師對教材的深刻把握和處理教材的功夫深厚,不見痕跡。

          第二,劉老師重視對學生的寫字教育。劉老師通過讓學生從形和意的結合理解來記憶,還讓學生通過觀察來記憶、分析字形,通過書空來記憶筆畫和筆順,在指導學生在田字格中書寫時要求學生姿勢和筆順正確。這樣的訓練,既讓學生學會了寫字,又能讓學生養(yǎng)成書寫的好習慣。

          第三,劉老師重視學生對詞語、句子、生活經驗的積累。課始,就讓學生來說跟雨有關的詞語,并出示了三個相關成語讓學生讀。然后,又通過聽雷聲讓學生知道雷聲的生活原型從而很親切自然地導入新課教學。在學習黑沉沉一句時,隨機積累了ABB格式的詞語。指導越來越一句時,讓學生說相同句式的句子,既學會了造句,又豐富了生活經驗和語言儲備。還有理解“垂下來”時趁機讓學生說生活中還有什么可以用“垂下來”,也是促進理解又是積累語言。

          這是一堂扎實而有效的課,更有課前對學生的問卷調查,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雖然我是數(shù)學老師,同樣也有很大的借鑒之處,特別是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更值得我學習。

        【小學語文評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評課稿05-26

        小學語文評課稿06-20

        小學語文評課稿[經典]12-10

        小學語文課的評課稿05-19

        小學語文課評課稿03-31

        小學語文作文評課稿11-07

        小學語文作文評課稿05-19

        小學語文評課稿優(yōu)秀02-16

        小學語文聽課評課稿02-23

        小學語文評課稿集錦05-08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